第三百八十八章 分地
农家从野生稻谷中,所筛选培育出来的稻谷种子,自然远远不能与后世解决了十多亿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相比。戴言也很有自知之名,哪怕他得到了那样强大的稻种,脱离了农药和化肥,他也同样无法达到后世那样的产量。
而且以如今宋国和南方扬州之地所拥有的人口数量,太高产的粮食产量,也完全没有必要。戴言所需要的,无非就是能够快速的改变吴人以及越人,那无比穷困的生存环境。
没错,如今未开发的扬州,尤其是吴越之地,别说与北方诸国相比了,就是连楚国也都是完全不如的。
如今整个扬州,农业最发达的地区,算是淮水以南,长江以北的江北地区。此地栽种着与楚国境内相似的稻米,采用的是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式。
火耕水耨,即是在耕种前,先放火烧去田里的野草与蓬蒿,再下种,这即是火耕;当禾苗长出七八寸以后,再及时将杂草除去,并将水灌入田中淹没并闷死杂草,使之腐烂成为肥料以助稻种生长,这就是水耨。
这样的耕作方式,虽然效率低下,并且对于土地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然而却也还是处于农业的范畴,让淮南的庶民们能够吃饱饭。而与之相对的大江对岸的吴越之地,与江北淮南之地比起来还要更加落后。在这些地区,不仅金属农具极其缺乏,大部分庶民甚至连火耕水耨的原始耕作方式都不能掌握,他们一半的食物,都是来自于江南那众多的鱼鳖。
若是整个扬州一直都保持如此落后的耕作方式,并且处于如此落后的经济环境中,扬州之地非但不会成为宋国未来发展的阳光之地,还会成为拖死整个宋国的累赘,这是戴言万万不能容忍的!
当扬州之地正式归属宋国以后,整个宋国上下,就开启了一轮开发扬州的热潮。
扬州之地,十倍于宋国本土,这样一片广阔的领土,自然不可能由戴言本身所属的宋国公室完全占据。对于扬州之地的分配,戴言选择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进行处理,用来确保宋国各阶层都能够从此次开疆拓土中获利。
首先获得土地的,乃是那些在战场上杀敌,获得了战功的将领和士兵们。宋国的军事,仿效秦国的军功授爵制,但在具体执行方面,却是有着差异。
秦国的军功授爵,基本上就是斩获一个首级,算作一个军功,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从最原始的公士,一直到最高等级的彻候,共分为二十等级。
在戴言看来,秦国实行如此野蛮而又粗暴的军功授爵制,也是没有办法的事。秦国士兵大多为乡野农民,军功法和他们说得太详细,他们也听不懂。而且秦人在与西戎战斗时,也有着斩杀敌人并获取其首级的传统,商鞅将秦人的这一传统融入军法中,让秦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极为优秀。然而这样的军法,却也导致了秦军极为嗜杀。发展到战国后期,秦军动不动就进行大规模的杀降,与这样的残酷的军法乃是息息相关的。
戴言不希望宋军发展成为像秦军那般,成为没有任何底线的军队。毕竟那样的军队虽然战斗力极高,在战场上表现良好,然而却也让秦国在政治上失分。哪怕是最后秦始皇以绝对优势的武力,一举扫灭六国,统一天下,秦国也终究得不到天下民心,并导致了秦国最终的崩溃。这与人们对“虎狼之秦”的失望,是有着极大关联的。
宋军士兵大多受到了简单的教育,有简单的算数和识字基础,并对外界都有所认识。而在宋军中,虽然也注重个人的武力,但却更加注重最底层尤其是伍、什、百等小团体的团结。作为亲自上过战场,并参与过这时代战争的军人,戴言知道战争中,大部分的杀伤,其实都是由这些基层小团体来决定的。
因而宋军虽然也会对战功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但是奖赏更多的,却还是这些基层的小团体。而这些小团体所获取的军功,也并非简单由具体的斩首数量决定,而是又其具体所立的功劳来决定。
像之前宋楚战争中,跟随在乐毅身边,一同前往江南之地,连续参加多场战争的士兵,或许其斩首数量远不及跟随在唐鞅身边,在最后才前往金陵参与决战的士兵,然而他们所获取的功劳,必定是较多的一方。这是对所有士兵的公平。
而这些士兵们所获取的土地,也是由他们所立的功劳来进行具体划分的。具体的做法,即是以伍为基准,每进行一次作战,都至少会计入一次功劳。而他们所获取的土地,也是按照每一个伍所拥有的功劳来决定的,每一次功劳,都会给每个伍分配五顷土地。
而这五顷土地中,伍长能够从中获取的土地,不得超过30%,每一个伍中,若有士兵伤亡,余下的士兵,除了必须将土地分配给伤亡士兵的家属,还需要负担一定的赡养责任。
而以团体来分配土地,还能让宋国能够较为轻易的在扬州之地构建起简易的统治机构。宋军将士们沿着扬州与宋国本土的交通线,亦或是背靠着扬州之地的重要城邑来获取土地,也能让宋国能够将扬州之地牢牢的控制在手里!
参与此次伐楚战争的数十万宋国士兵,大多依靠着这一次的战争,获取了整个江北乃至江南最好的大片领土。在戴言看来,作为亲自征服这片土地的功臣,他们也应当从中获取最丰盛的收益!
第二批获取土地的,乃是在战争中帮助宋军的人们。这些人,包括那些帮助宋军运输后勤的商人们,也包括协同作战的东海贵族们,外加江南的吴人豪杰们。
这些人中,对土地欲望最高的,就莫过于东海贵族们了。东海贵族乃是从子喜时代,就分封到了东海的贵族。经过如此多年的发展,东海之地可耕种的土地,基本上都被他们瓜分殆尽了。这些人为了家族和自身的发展,甚至不得不将目光瞄准了海洋,除了有海洋上蕴藏着的巨大财富外,没有多余的土地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这一次的论功行赏,东海贵族们也获取了极为丰厚的收益。虽然他们所获取的土地,比起军人们所获取的土地,无论是位置还是土地的肥沃程度都较低,然而以扬州之地如此广阔的领土,也足以让他们满意了!
而且戴言深谙这些人的心理,为了体现他对贵族们的“重视”,他甚至对其中势力较大的数家贵族分封了范围达五十里甚至百里的土地!这样广阔的领土,足以支撑起一座城池。放在如今淮泗之地,几乎就是如滕国、邹国这些国家的大小了。
宋国中枢的官员们甚至以此来对戴言进行劝说,认为这样的行为会为宋国在未来埋下祸端,然而戴言却是丝毫不予理睬!在他看来,如今扬州广阔之地,正需要这些势力强大的贵族来出钱出力进行开发,作为一个希望有作为的君主,自然不能抑制这些贵族们的热情。
而且戴言对他们也并非没有防范,分封给他们的领土虽然广阔,然而却并不处于交通要道上,而且都被那些获取了广阔领土的军士们团团包围。即使这些贵族发展未来发展起来,无论是从商道上,还是从军事上都可以牢牢的控制住他们!
对于帮助宋军运输后勤的商人,以及帮助宋军作战的吴人豪杰,对于土地的需求则没有那么大了。宋国的商业发展到如今,已经有许多商人的目光不局限在土地上了,然而他们毕竟是为宋国立下了功劳,因而戴言也同样交给了他们不少的领土以示奖励。而且这些土地与分封给军人和贵族们的土地不同,这些土地,都是可以直接投入市场进行具体买卖的!
而吴人豪杰们,由于他们本身在吴地就拥有着众多领土,继续获取更多的领土对他们意义不大,戴言只是为了让人知道他的态度,也同样对他们进行了部分土地的奖赏。而他们所获取的更多奖励,却不仅仅局限在这部分土地上了。
扬州之地如此广阔,即使戴言依照了各种方式,奖赏给了此次伐楚作战的将士,乃至帮助宋国取胜的所有人,这片广阔的领土依旧无法分配完毕。因而对于剩余的优质土地,戴言则是选择了将其流入市场,当做普通的商品来进行流通!
宋国的土地,归属权极其复杂,哪怕是如今宋国本土,其权责也并不明晰。毕竟皇氏本身就是通过篡位,才登上的宋国君位,其继承的土地,还是以皇氏所拥有的土地为主的。
此次新获取的扬州土地,从法理上归属于宋国,也就是归属于他本人。然而依照宋国人的观念,无论是分配给将士,还是贵族们的土地,都应该直接归他们所有了。这些获得土地的人,应当拥有整片土地完整的处置权!
戴言承认了这些地主所拥有的权利,但是对这些土地加上了极为严格的要求:这些土地不允许买卖,并在遭受外敌入侵时,地主不允许擅自逃离,必须无条件的保住这些领土!
而那些进入市场流通的土地,与将士和贵族们所拥有的领土,就完全不是一回事了。这些土地,与其说是买卖的所有权,不如说是买卖的使用权,之前那些分配给商人的土地也是归于此类。而即使如此,这些进入市场的土地,也受到了宋国各阶层的欢迎!
毕竟这些买卖的东西,乃是货真价实的土地啊!
作为宋国这种地小人稠的国家,土地永远是最好,也是最畅销的东西。戴言深谙宋人的心理,将剩余较为优质的土地,都进行了划分,并通过各种方式来分配给了宋国各阶层。
对于宋国的富庶商人,乃至宋国国内的地方豪族,戴言就选择了直接拍卖的方式,来分配这些土地。毕竟为了支撑之前的伐楚战争,宋国政府可是发行了数波国债,如今大部分国债依然没还呢!
整个扬州,最广阔的土地,都是依照如此方式来进行分配的。有了商人和地方豪族的支持,戴言也由此回收了一大笔的资金,他获取的收益,不仅能够将所有的国债全部还上,甚至还能落下一笔巨大的结余!
戴言也由此知道了战争,尤其是打胜仗拥有多么丰厚的回报了,这样丰厚的回报,不仅戴言,就是整个宋国的官僚们也都是兴奋异常,他们也由此对战争更加的热衷!
而伐楚战争所获取的红利,戴言也并没有忘记那些普通的宋国人。这些人有的是土生土长的宋人,有些则是从他国外迁到宋国的移民,对于这些人,戴言的分配方式,就与商人和豪族们的方式完全不同了。
戴言只是命令相府,发布了简单的法令:宋国任何平民,只要愿意去往扬州,都可以免费获取百亩(小亩)土地;连续耕作五年以上,并按时缴税,就能够获得这片土地的使用权!
这种类似后世美帝《宅地法》的法令,极大的刺激了宋国国内民众移民南方的热情,让扬州开始涌入越来越多的人口。
然而即使戴言通过了诸多方式来对扬州的土地进行分配,以扬州那巨大无比的体量,远不是宋国这么一个小国能够完全开发的。经过了宋国的分地,扬州之地,绝大部分地方依旧是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