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驱虎吞狼
等仆人叙述完毕之后,郅都的脸色十分的难看。
原来这个赶车的仆人见郅都进入郑府之中半天都没有出来,于是就倚在马车上开始睡觉,等他睡醒的时候发现旁边放着一卷竹简,至于后来发生的事情郅都都看见了。
郅都沉声说道:“走,回府。”
仆人见郅都的脸色难看,也不敢多言,等郅都钻进马车之后,急忙开始赶车。
而郅都则是在马车之中沉思闭目,平心而论,竹简之上写的内容十分的精彩,也是郅都想要上奏之事,可天上不会掉馅饼,更不会平白无故掉奏章,所以策划这件事人可以说是所谋颇大啊!
郅都虽然想要将晁错搞下去,但他却不想当别人手中的刀,更不是别人的棋子,因为他郅都也是想要成为下棋的人,否则这么辛辛苦苦的弄晁错干嘛?还不是想要自己做老大?
更何况这件事也不符合郅都现行的风格,在济南郡他可以生杀予夺,蔑视一切,甚至是不遵循官·场的规则,可到了长安他必须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尤其是不能与景帝唱对台戏。
景帝现在倚重晁错,这是短时间不可能更改的,除非出现天下大乱的情况,这一点郅都倒是有些先见之明。
但现在天下还算太平,所以对于晁错,郅都的办法是,今天上奏一件事,明天上奏一件事,日积月累,温水煮青蛙,景帝对于晁错的印象自然而然的就会变得不耐烦,甚至是渐渐的疏远,这时候郅都的机会就来了。
如果郅都现在将这封奏章上呈给景帝,可以想象景帝虽然会对晁错起些心思,但这也正好表明晁错是一个孤臣,当然了晁错受到影响也是肯定,毕竟他是刚刚调入长安的中尉,第一次的奏对,景帝也需要给一点面子,让他有些威信。
可这件事之后,景帝一定会对他非常的失望,原因非常之简单,就是他仍然是凭一己之好恶处理事情,不懂得站在西汉朝廷一盘棋的大局高度考虑问题,思维还是局限在郡守的层次,换成现在的语言就是“不·讲·政·治”,这是非常致命的。
尤其是这篇奏章写的是层次鲜明,证据充分,歹毒异常,显然是早早就了解清楚了晁错的一举一动,纵然是郅都这心狠之人读来也是不寒而栗,果然是杀人不用刀啊!郅都对此又有了很深的体会。
更何况能够用出这种手段,又非常熟悉他与晁错不对付的人,满朝上下,郅都闭着眼睛也能想出来是谁。
毕竟除了景帝之外还有谁能有这样的能力,连御史大夫都能监视。
想清楚这些之后,郅都霍然睁开双眼,握着竹简的手慢慢的攥紧,指节已然发白,他用只能自己一人听见的声音,冷笑道:“好高明的驱虎吞狼、借刀杀人之计,可惜你小看了我郅都。”
郅都却是不知晓,他的马车刚走,在黑暗之中就有一个矫健的身影闪过。
当然了同样的一幕也在太子冼马汲黯的府上演绎着,不过汲黯与郅都的不同之处在于,他是在书房之中捡到的。
但两个人的表现却是截然不同,这就要从郅都与汲黯两人的官职说起,郅都是谁?列卿之一的中尉,三公之下,与九卿平级,可以说已经是朝堂上的一方大佬了,所以他做事郅都是深思熟虑,谋定而后动。
可汲黯呢,一见这封奏章,那是大喜,为何呢?
他是太子冼马,太子冼马属于太子官属,即东宫官,是太子的随从官员,洗马也就是先马,意思是在马前做先导,比马夫还不如,马夫还能在车上坐着呢!
当然了后来变成辅佐太子,教太子政事,文理的官员,六百石的官员,放在现在妥妥的正·处·级干部,汲黯一出仕就能这么高,说明荫封还是十分有前途的。
尤其是太子身边的人,那更是不得了,简直就是未来的三公九卿啊!
可问题是景帝没有立太子,汲黯这太子冼马也当了快三年了,慢慢的真的变成“太子洗马”了。汲黯是一个不甘于平淡的人,更是一个十分好名之人,武帝时期,河内郡发生了火灾,绵延烧及一千余户人家,皇上又派汲黯去视察。
汲黯回来后报告说:“那里普通人家不慎失火,由于住房密集,火势便蔓延开去,不必多忧。我路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饱受水旱灾害之苦,灾民多达万余家,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趁便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当地灾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承受假传圣旨的罪责。”
武帝认为汲黯事急从权,十分贤良,所以免他无罪,调任为荥阳县令,算是平级调动了,都是六百石的官员,尤其是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在现在来说这叫做“锻炼”,还是要重用的节奏,可汲黯认为当县令耻辱,便称病辞官还乡。
由此可见,此人与窦婴性格一样,当然了汲黯最为佩服的人之中也有袁盎、窦婴,真是一样的尿性。
而且汲黯此人也十分的聪明,虽然是一个闲职太子冼马,但他却时刻打听朝廷的大小事,甚至是一些小道消息,所以今天一看到这封奏章,汲黯就知晓,这是有人要借他的手搞掉御史大夫晁错了。
想搞掉晁错的人很多,由此也可以看出晁补之这个大侄子是多么的不合群。
但真正能够给晁错造成威胁的,也就那么一两个人,所以汲黯就开始自行的脑补,他把这次的弹劾当成了名扬天下之机,谋求晋身之阶。
汲黯与郅都不同,郅都位高权重,让他当棋子简直是侮辱他,可汲黯仅仅是六百石的官员,长安城中一抓一大把,汲黯当棋子可是非常有思想觉悟的,尤其是给这个能够决定他命运的人当棋子,汲黯是内心是十分激动的。
为此,汲黯还将这篇奏章背记了几遍,并且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改了其中好几处他认为不妥之处。
如此几番,汲黯方才满意的点了点头,和衣而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