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桃源仙翁
花溪村外不知何处,彤云密布,风潇雨晦。一条大河奔流不绝,宛宛转转,昏昏浩浩。河滩上散落着许多木板,还横七竖八倒着十几个人,尽皆衣衫残破,浑身淤肿。这些人除却高矮胖瘦,其余诸如年龄老幼、性别男女早已分辨不出。
半晌一个双腿浸没水中、上身伏在岸头之人徐徐苏醒。他拼尽气力才翻过身来,怀中竟现出一个半大孩童。此人正是东方明,那半大孩童则是他的儿子小子墨。
东方明久昏初醒,只觉口干舌燥双目眩晕,全身酸胀无力。他见儿子不省人事,忙去以手试他鼻息,直至发觉他呼吸均匀,这才心中稍定。既而他匍行来到河边饮了几口水,却被河水中一股硫黄味呛到,又恶心的吐了几口。饶是如此,这河水下肚却解了他烧心之渴,使他恢复不少精气。
又过一阵,东方明渐能直起身子,便去查验另几人伤情,却不想这些人竟无一生还,东方明惊慄之余更且悲从中来,禁不住一行热泪凄然而下。
此刻风雨未止,天地愈发浑噩。东方明固然痛心疾首,却不得不作打算。他自思先找个地方为儿子医治调养,再折回将这些罹难之人好生安葬。于是便背起小子墨缘着河岸奔下游而去。踉踉跄跄行了半个时辰,却不见一户人家,恍恍惚惚又行了不知几时,着实难再撑持,眼前发黑又昏倒在地。
待东方明转醒过来,顿觉天朗气清,眼中所见较之早前则是另一番景象:远山如黛,雾涌云蒸,龙翔凤翥;近水欲迷,浮岚暖翠,鹭飞鱼跃;芳草鲜美,桃红纷飞,蜂蝶如聚。
东方明看的痴了,迷蒙中忽听得耳内传来一个声音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朽访遍访天下奇山幽谷一十四载,参透阴阳八卦七十二变化,破解重重机关迷阵,方寻见这片隐世净土。两位后辈却因祸得福,驭水乘风来此仙境,不得不说是缘深福厚啊!”那声音厚重无比,浑自天成,犹如天外飘来一般。
东方明听这话音虽像是来自一位老者,却气度不凡,绝不似凡人所语,心下疑道:“这与我说话之人不知是人是鬼?莫非我已不在人世?”东方明亦是个饱读诗书之人,但他恍然间遇到诸多光怪陆离之事,也难从古籍经典中寻得一知半解,不由得也要联想到鬼功神力。
他极目望去,却见远方天地交界有一道白光距自己愈来愈近,俄而那白光化作一个飘忽的身影翩然而来,步履间犹如乘云跨风、太虚飞升。行至近处才见是一位银袍素履的老翁,手持白玉浮尘,雪发轻束散落肩头,身后还随着一名小童。
只因那老翁一身银素太过耀眼,东方明谛视之下,竟也看不清其神貌。只觉他眉间恍如聚天地之气,胸中仿若藏乾坤之机,着实一幅仙风道骨的上仙模样。再看那小童,面如璞玉肤若凝脂,虽是髫年孩童的颜容,却盘了一头乌黑双丫髻,犹绾双螺近额,端的楚楚动人,隽秀绝俗。
东方明恍从阴曹地府又逢琅嬛仙境,一时竟不知所措。正夷由间,那老翁携小童已到了跟前。东方明忙起身施礼,毕恭毕敬道:“敢问上仙尊号?小子如今是在何处?”
那白袍老翁仙然一笑,道:“老朽不过凡间一个避世之人尔,一不能助天下苍生渡厄,二不能教亡故之人重生,虽一时兴起自号‘桃源仙翁’,亦不过予以消遣浮生罢了,这‘上仙’二字委实当不得。至于此地……不妨就称它‘桃源仙境’吧!”
东方明听那老翁自称‘桃源仙翁’,又观其音容笑貌、行为举止确非凡夫俗子所比,当下丝毫不敢怠慢。蓦地他抱起儿子,跪到桃源仙翁跟前,拜求道:“小子东方明,在仙翁面前多有失敬。小子鲁莽,见仙翁萧然尘外定乃世外仙人。小儿东方子墨至今昏迷未醒,还请仙翁设法救他性命,小子今生来世定当衔环结草以报鸿恩!”
“此事不难,先请起来说话。”桃源仙翁淡然道
未等东方明再拜答谢,桃源仙翁浮尘一挥,小子墨竟轻飘飘悬垂于半空。桃源仙翁伸出小指轻搭在他寸口,转而又向他神门探去,口中念道:“奇哉!”东方明欲张口询问却被那小童嘘声制住,只好侧立静候。
少间桃源仙翁浮沉轻落,将小子墨缓缓置于草甸,对东方明言道:“这孩子有惊脉之象,乃足少阳经经气厥逆所致,吃我一粒归心丸便可无碍。你伤神过度,忧虑成疾,也吃上一粒吧!”说罢那小童从手中拿出两粒粉色药丸,一粒让东方明自行吞服,又用树叶舀了溪水把另一粒送入小子墨腹中。
东方明再三叩谢,仙翁却道:“区区之劳,不足为念。只是老朽尚有一事问你。”
东方明恭谨说道:“请仙翁示下。”
桃源仙翁问道:“老朽看你谦恭有礼颇有君子风度,可曾读过什么书?”
东方明轻叹道:“小子自幼苦读诗书,粗通文墨,对经史子集略知一二。原本立志考取功名以报效国家,怎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如今却只沦为一介渔夫……”
桃源仙翁又问道:“你前半生读书既是为了社稷,后半生捕鱼却要为了生计,可是家中逢遭什么变故?”
东方明突遇水龙之祸,致使儿子昏迷,加之目睹河滩上百姓横尸。这些情由早已令他血气翻涌心如刀割。但他一来性格隐忍,二来不好在仙翁前失礼,只有强压悲痛,兀自消受。如今见那仙翁通晓人情,善察世事,又经他如此一问,再也难抑心中情感,登时泪眼模糊,哭拜道:“仙翁垂问敢不实言……小子一家几年前确遭一场前无古人之祸……”
仙翁躬身将他扶起,道:“快快起来说话。”
东方明缓缓起身,颤声说道:“小子本不姓东方,为躲人追杀才将姓氏改为复姓,本名叫作方中懿。先严方希直曾是建文帝师,官至文学博士,只因……”
那仙翁听他说到一半,浑不似先前泰然,惊道:“原来竟是故人之后!”
东方明听后又惊又喜,请道:“难道仙翁认识先严?!”
桃源仙翁顿了顿,叹道:“天下至儒,读书种子,谁人不识?当年令先尊于街市成仁取义,视死如归,舌断骨碎犹不屈节,至死尊故主为帝。其忠烈如此,沿街百姓心中无不为之扼腕悲恸。令先尊口中那首绝命辞老朽犹然在耳:天降离乱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犹!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十族尽诛,古今只此一人,何其惨烈!即便时隔多年,老朽也仿佛能听见那上千冤魂的悲号之声!”
那桃源仙翁言辞慷慨,声音浑厚,一首绝命辞更被他吟咏的荡气回肠。东方明听得声泪俱下,嚎啕痛哭道:“只恨我当时未能与家人共赴黄泉,此刻却苟活于世间,有何面目去见我方家列祖列宗?!”
桃源仙翁道:“若你当日赴死,方家一脉恐怕早已无后了。”
东方明呜咽道:“仙翁既知我家中千古奇冤,可有办法助我?!”
那仙翁喟然叹道:“天下易主,时势不可逆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