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文H

第403章 日本的节奏感(求推荐、月票、打赏)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经济危机就象死亡瘟役,不断地漫延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截至1931年3月,全球几乎无一幸免都有多多少少的波及。

    焦头烂额的胡佛无法改变逝水东流的经济颓势,只得黯然退场。

    美国的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新政。从1930年起,美国开始提供失业救济,复苏经济,并成立专门机构整顿经济和银行体系,很快就稳定了全美混乱的局面。

    在富兰克林·罗斯福一系列新措施的努力下,美国逐渐爬出了经济危机的深渊。

    推出新政容易,但要找到一个符合本国国情的新政却非常难,罗斯富打破常规,大胆借鉴了德国在欧洲的成功经验,先反托拉斯,再进行企业优化组合,然后就是走出国门广交朋友。

    罗斯富成功了,美国获救了。

    反托拉斯行动在德国已有成功的先例,这也几乎成为了埃里克个人的专利。许多国家在仿效中败下阵来,而在美国,换作他人,恐怕也将寸步难行。然而,罗斯福家族在美国的势力不容小觑,加上罗斯福步步为营,最终,他也赢了。

    罗斯福之所以成功,很重要的一条是结合了当时的国情,顺应了广大民众的意志,而且在落实中说干就干,从不拖泥带水。通过大刀阔斧地实施一系列旨在复苏经济的政策措施,使总统权力同时获得了全面认可。

    久而久之,罗斯福追赶上了埃里克也成为了总统职权体制化的开拓者。

    美国的经济颓势在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下开始触底反弹,但是,由于国际大环境仍不乐观,美国不得不开始花大力气着手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圈子,并以“埃里克模式”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商业交易准则。罗斯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不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经济危机便有可能卷土重来。

    西班牙的内战没有象人们预期的那样很快结束,因为观察家们只是片面地对政府军与反对派武装进行了空洞虚拟的比较和判断,再说,战争也可能时刻打破常规。只要战斗还在继续,美国的军事物资便会源源不断地穿过大西洋运往向西班牙。

    英国的反对与抗议没有动摇美国人的决心与意志,此时此刻,除了金钱,没有人可以撼动这个域外国家赚钱的初衷。

    照搬欧盟的模式才是为成功找到了捷径,而美国的出路与德国有着一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以南北美洲为轴线,连成一个共同的经济体,罗斯福称之为泛美联盟。

    在欧洲,以德国为中心的欧盟就是现成的榜样。当全球一片哀声之时,而整个欧盟却是一片世外桃源。罗斯福照葫芦画瓢,也将南北美洲拉进自己的怀抱,不久,一个旨在工商业界通力合作的泛美经济体也很快就成立了。

    在罗斯福的引导下,统一关税,确立国家之间的等价交易,同时对有特色的产业和贸易集团进行大力扶持,自此,南北美洲各国同时走上了致力于经济复苏的正确轨道。

    在全球经济危机之时,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欧盟多多少少也受到了些冲击,只是因为欧盟各国抱团取暖的做法,最大化的削弱了危机给本地区带来的影响。

    麦克斯辞职之前曾经规劝埃里克:在许多国家认为吞并邻邦的手法仍然停留在武力阶段时,德国应该反其道而行之,趁机对外进行文化与技术输出。他细心地算了一笔账,发现经济的入侵与主动发起一场流血战争所收到的效果和代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实际上,麦克斯的主张与汉斯·路德的想法颇有相似之处。汉斯认为,国家之间应该交流互动,而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消除隔阂,包容合作。没有武力的胁迫和战争的恐怖,民众才能真正地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埃里克当时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没有当场认可,但却从心里比较认同,一度想到过把法国和苏联拉进欧盟体系中来,可惜法国和苏联对德国的警惕性太高,尤其是苏联,自恃体大能扛,坚持苦撑,结果比已经有一只脚踏进了欧盟的法国更加艰难困苦。

    明明就是欧盟的边上,却在贸易条款中获不到半毛钱的惠利。

    英国人好面子,摆着日不落帝国的谱,没有正眼看一下欧盟,也没有打算投入美国主导的泛美洲经济圈。

    一战之时,英国欠下了太多的“人情血债”,加上这次全球经济大衰退,综合实力大大削弱。虽然大不列颠看起来暂时还很强大,但英格兰却已经被经济危机折磨得九死一生,两者之间一拉扯,也就只剩下一个好看的外壳了。

    只想索取而非互利的约翰牛顶着帝国的荣光,苦苦支撑着,期望有朝一日能够翻盘。可是,这样的日子,让跟着遭罪的印度实在过不下去了,许多地萌发了尽量摆脱大英帝国的想法。

    西班牙的内战爆发后,英国就像鲨鱼闻到了浓烈的血腥味,拼命地往前凑,只可惜被德国抢先一步将荷西政权拉进了怀抱,不然,英国的第一选择绝对不是现在的左翼势力。

    远离祸患的美国,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倒觉得世界越乱越好,然后可以从中渔利。以资本为主体的美国一贯挟洋自重,从根本上就不屑于与和苏联进行往来,因此,在选取阵营的时候,想都没想就站到了荷西政府这边。

    然而,让英国人意想不到的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终于迫使荷西政府节节败退,却没想到美国突然半路杀出、横生枝节,让眼下的对手重新武装到了牙齿。

    过去的十几年,英、美时有争吵,关系也时好时坏,而这一对欢喜冤家现在突然直接站在彼此的对立面,让英国人很难接受,加上德国驻伦敦大使安德里亚斯不停地从中鼓捣,英、美两国的互信随即荡然无存,如此一来,西班牙果真演变成了一场代理人战争。

    这种状态,实际上是埃里克、格勒纳和施特雷泽曼最希望获得的结果。在格勒纳和施特雷泽曼预先演练这一过程时,汉斯也算是知情人。与其他人的想法不同的是,汉斯觉得这种形式比获得一场战争要划算多了,他从来都不反对。

    在引导英美互相对立之前,埃里克也考虑过最坏的结果,如果这一计划失败,英、美、苏可能会同处一个阵营,那么,德国将是引狼入室,最终无法扼制美国对陆欧洲大陆的影响。当然,埃里克也确信一点,就算美国想在欧洲生根发芽拓展势力圈,英法也会极力组织。

    现在,西班牙终于变成了一盘散沙,英国在无法与美国捏成一团的同时,却要与貌合神离的苏联同在一个阵营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想与左翼说拜拜,因为投入太多,走了不划算,不与左翼分道扬镳吧,自己费了那么多钱粮和士兵的生命,却是为苏联捧了个场。

    然而,英、美、苏注定不会走到一起,激发矛盾只是早晚之间的事,如果计划一步步按照德国的预想实现,德国最终将出手收拾西班牙的烂摊子。

    1931年4月,西班牙的内战随着美国的进一步支持与干预,战斗再一次升级。人们似乎永远都看不到和平的迹象,开始焦躁起来。虽然英、苏两国都急于取胜走人,但美国却意犹未尽,并不打算让战争这么快就结束。

    美国、苏联、英国都各自派出了本国的志愿军,这层窗户纸虽然早已捅破,但三方都不想直接面对,始终保持着心照不宣的距离。

    因为三方势力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殖入对方的楔子更是令人防不胜防。一开始,法国一直保持中立,但是,就发生在家门口的战争,继续装聋作哑肯定不是办法,最后,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也只好也派遣了一支为数不多的志愿军队伍加入了共和同盟。

    愈演愈烈的西班牙内战,让西方烈强在毫无压力的状态下沉醉在这种既能赚钱、又能练兵环境中。

    此时,野心勃勃、虎视眈眈的小小岛国趁此机会,立即摩拳擦掌,准备开疆拓土,肆意妄为。华厦与日本的关系骤然紧张,东方形势岌岌可危。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