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 章
情深深,爱侬侬 作者:风挽琴
正文 第 53 章
情深深,爱侬侬 作者:风挽琴
第 53 章
50、义军突起 ...
水灾越来越严重,瑜河里经常会看到从上游冲下来的被泡得面目全非的尸体,盛夏时节为病毒的传播提供了条件,瘟疫紧随水灾而至。
楚烁寒命人在瑜河源头处打捞尸体,就地焚烧,此举不可谓不快也不可谓不明智,但是瘟疫仍然借助河水传到琦岚国。
大批将士守卫在边疆,阻挡欲涌入琦岚国的难民,虽然难民的哭声恫天,哀求可怜,但是在瘟疫传播迅速的此时,自顾不暇的琦岚国唯一能做的就是分发一点粮食和草药给他们。
琦岚国的救助杯水车薪,宇阳国派去救灾的七皇子再次发挥他欺上瞒下的高超手腕,宇阳国病死饿死的人越来越多,瘟疫蔓延越来越快,周围一些没有水灾的州县也变得尸横遍野。
一个半月后,受灾最严重的泸县最先叛乱,劫贪官济灾民又一直以来深得民心的秦沐黎被尊为首领,像引爆了炸弹的导火线一般,周围的州县百姓纷纷追随起义,起义军自封为“义军”。
被宇阳帝打压被七皇子欺凌的原秦家军率领一些有志之士投奔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扫平了周围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州县的贪官污吏。
灾民有了吃的喝的,有了大夫医药,更积极地响应义军,义军迅速扩大,等七皇子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而上报朝廷时,义军已经成立一个月,声势已然壮大到令朝廷恐慌的地步。
义军的成立和壮大,担忧的不仅仅是宇阳帝,楚烁寒也一样忧心,以秦沐黎和琦岚皇室的仇怨,如果他最后真的掌控了宇阳国,琦岚国也前途堪忧。
琦岚国毕竟国小人少,比起宇阳泱泱大国差距甚大,如果秦沐黎率军攻打琦岚,将士一心的情况下,琦岚国几乎没有战胜的可能。
从国家利益的方面考虑,楚烁寒其实和宇阳帝一样希望秦沐黎战败。
然而先不说现在琦岚国正竭力治理水灾瘟疫,根本没有闲暇关注义军,就算琦岚国有余力,也不可能擅自去干涉宇阳国的内乱。
现在琦岚国能做的,似乎只有静观其变听天由命。
真的是这样吗?
大雨中,我踏着满地积水走在去御书房的路上,苏廉静静地走在我旁边替我撑着伞,自己却被暴雨淋湿了半边肩膀。
走到屋檐下后苏廉收起伞,不像平常一样行礼退去,而是看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我侧头看他:“有事?”
苏廉顿了几秒钟才摇摇头,声音低沉:“属下希望王爷做事之前能为自己多考虑一点!”
我笑起来:“此话怎讲?”
苏廉低下头,很大胆地看着我的眼睛:“王爷一直在为别人而活!”
我心中怔然,一时间只能呆愣地看着他。
苏廉的脸可疑的红了一片,别开视线,用一种我从未听过的语调低低的说:
“不论是做王爷,开钱庄,娶王妃,还是批奏折,处理国事,您每一样做的都很好,却每一样都是为了别人而做,从不知为自己多考虑一点!”
心中流过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酸酸甜甜的溢满四肢百骸,我失笑地看着苏廉。
“你错了,我没有那么伟大,我做这一切最根本的都是为了我自己而已!”
为了自己能够得到心灵上的安宁……
苏廉不置可否,却说了句让我无言以对的话:“不管王爷所做的事是为了谁,我只知道王爷即使是笑也不快乐!”
是吗?即使是笑也不快乐?
我下意识地摸摸自己的脸,侧头看向旁边打磨光滑的石柱,那倒映着的笑脸上勾起的唇形是模糊的,眼底的忧愁却是清晰的。
我自嘲一笑,原来,一直以为自己隐藏的很好的东西,早已赤裸地暴露在众人面前。
“快不快乐,都是我自己选的,是我心甘情愿的……”
御书房,楚烁寒正埋首处理一大堆奏折,见我进来,分空给我一个微笑,示意我先坐一会,便继续处理奏折。
这是从未有过的事。以前即使他再忙,都会先放下手头的工作与我说话,或者是丢一大堆烦人的奏折让我帮忙批改。
我疑惑地看了看他,然后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端着茶杯啜饮了一口。
茶的温度刚刚好,既不烫也不凉,是我最喜欢的温度。我抬眼看看似乎忙的不可开交的楚烁寒,眼中慢慢溢出暖意,轻轻叹了口气。
“皇兄既然知道我要来,又何必如此呢?”
楚烁寒执笔的手顿了一下,颓丧似的放下,无奈地看向我:“雨辰你至于这么精明吗?”
我笑笑:“是皇兄你太疼我,所有才露了马脚。”
楚烁寒从御书桌后走下来,坐在我旁边,端起另一杯茶吹了吹。“既然知道朕疼你,就不要做让朕担忧的事!”
我学着楚烁寒之前的表情:“皇兄你至于这么精明吗?”
楚烁寒正色看我:“朕不想再失去你一次!”
我亦收敛嬉笑的神色,坚定地看他:“皇兄,我已经决定了!不管你同不同意!”
“雨辰!你……”
“皇兄!”我打断楚烁寒的急切,神情严肃,“皇兄,你别忘了你是一国之君,身系全国百姓,不可意气用事!”
楚烁寒眼光闪了闪,有些失神地看着我。“雨辰,你可知道,七年前,你也说过这样的话!”
我愣了愣,七年前?
“当时战场危机,我们和父皇失散,被一部分秦家军包围,当时秦将军父子皆死于父皇之手,秦家军疯狂攻击,要让我们兄弟陪葬,眼看着就要玉石俱焚,你不顾自己生死,让两大将军保护朕突围……”
“你说:父皇伤重,万一驾崩,太子哥哥你也死了的话,其他皇子为争夺皇位肯定要使琦岚国内乱。”
第 53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53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