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文H

第 38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五胡录 作者:火焰塔

    正文 第 38 章

    五胡录 作者:火焰塔

    第 38 章

    拓拔焘围着彭城绕了一圈,觉得确实是守备森严,不敢贸然进攻,就派使者前来拜访刘骏,送给他几头骆驼,要求交换酒和甘蔗。刘骏一一许诺,第二天拓拔焘又派使者来索取柑桔和赌博用具,并赠送刘骏一些皮衣。刘骏还是一一满足。到了第三天,拓拔焘的使者来借些乐器,刘骏对使者说:“受皇上的指示前来打仗,没有准备乐器。贵主要来就来,要打就打,自古人臣无境外之交,(好象当年国民党很多将领在美国都有银行帐户?)这些面子问题就不要再表演了。”

    拓拔焘一看这个人不好对付,发动了一次试验性进攻,没有效果,就带着大部队继续南下,一路上的守军都望风溃逃,轻易地度过淮河,来到盱眙城下。

    彭城被包时刘义隆曾派遣臧质带领一万军队来救援,臧质到了盱眙就听说拓拔焘已经开始渡淮河了。就和盱眙太守沈璞一道整顿城防等着拓拔焘来进攻。当时王玄谟进攻滑台宋军形势最好的时候沈璞就囤积粮食储存武器准备守城,大家都认为沈璞太胆校这次魏军南攻,周围邻城都望风而遁,有人劝说沈璞也往建康撤退,沈璞说:“敌人可能以为城小不会来,如果真来打的话,正是报国封侯的时机。诸位听过几十万军队包围小城而战败的例子么?昆阳、合肥、悬瓠都是例子,兵不用多,两千够了。”这回臧质一来,更是非常高兴,两人团结一致,死守盱眙,严阵以待。

    魏军兵多将广,粮食供给总跟不上,一直靠掳掠为生。听说盱眙粮食多,就派军队前来抢城。到了城下拓拔焘又故技重施,派人送给臧质一些锐利武器,想换点酒喝,臧质也会搞笑,封了两坛子尿给他送去。拓拔焘大怒,命令在盱眙城外修筑高墙往里射箭,魏军人多势众,一天的工夫就围城修了一圈。然后搬运土石从上而下填护城河。也是一天就完工。拓拔焘派人给臧质送信说:“我派的军队都不是我国人,东面是丁零,北面是胡人,南面是氐人,西面是羌人,丁零死了就是帮你们消灭冀州叛贼,胡人死了就是帮你们消灭并州叛贼,氐、羌死了就是帮你们消灭关中叛贼,先生尽量开杀,不要客气。”

    臧质看了信,回复说:“阅,只是现在严冬已过,马上就要开春,我军增援这就要到,你就慢慢攻城吧,不要跑,粮食不够了就说一声,我叫人给你送两斤,你的军队再多,本事再大,能比得上前朝的苻坚?我看看你还能猖狂几天?送给我的这些刀剑,正是所谓‘授人以柄’,马上就跑到你身上去了!”

    拓拔焘大怒,造了一座铁床,上面扎满铁刺,拉到盱眙城下宣布说:“攻破盱眙后,就叫臧质坐到这上面!”臧质也会想办法,叫人在城楼上大声宣布道:“凡是取得拓拔焘的首级者,加封万户侯,黄金一万两,丝帛一万匹!”

    拓拔焘命令全军攻城,用钩车钩拉盱眙城楼,臧质就命手下用绳子系住钩车的钩子,另一头系在城里的大房子上,命城里百姓一齐往回拉。钩车没法撤回,到了晚上,臧质就用大木桶吊着士兵偷偷地到城下,把钩车拆散了运到城里。

    拓拔焘一看用钩车不灵,又用冲车撞城墙。盱眙城池经过加固,十分结实,每撞一回,掉下来的砖土寥寥无几。拓拔焘又开始用人肉麻袋的办法,叫步兵拼死冲城,十万魏军杂胡步兵四面爬城,死战不退,爬到城墙上的马上被落石砸下去,死的就充当后人的垫脚石,没死的就爬起来再冲,很快尸体就和城墙一样高了。臧质又叫士兵用长矛将摞一块的尸体推倒,这样反复攻杀了三十天,魏军损失数万人,还是无法占领盱眙。

    拓拔焘没办法,继续南行,到达长江以北的瓜步,(今江苏六合瓜步山)军队连绵数十里站在长江大堤上,威胁对岸的建康。这是北军头一次离建康如此之近,刘义隆被迫宣布全城戒严,亲自领兵出城迎战。建康附近的老百姓走路都提着扁担,准备和魏军做最后的拼搏。

    刘义隆登上石头城,看见北魏兵力强大,满连沮丧,对两个马屁精徐湛之和江湛说:“我的北伐计划,支持的人少,反对的人多,如今落到这个地步,都是你们两个的过错!

    ”,然后半晌不语,忽然徐徐长叹一声:“如果檀道济在的话,怎么能叫敌人到这个地方?”

    刘义隆实在没办法对付,就贴出告示宣布谁能杀掉拓拔焘,一律封王,又派人在北岸的空房子里放置毒酒,以图毒死拓拔焘,全部没有效果。

    有趣的是拓拔焘没有水军,也没办法渡江而来。而且数十万军队的粮食供应一直是个问题,再加上春天临近,附近的尸体被地气薰蒸,军营里有流行瘟疫的兆头。滞留后方的彭城宋军也一直是自己的心腹大患,军队里又一直传说宋国南方军会走海路入淮河联络彭城军切断魏军的后路。拓拔焘就在瓜步山上设立祠堂来纪念这次作战经历,(这就是叫辛弃疾感叹不已的一片神鸦社鼓的佛狸祠,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派使者到建康向刘义隆求和,送来许多骆驼和好马,建议双方停战结盟。这正是刘义隆所期望的最好结局,马上准许和议,送给拓拔焘柑桔米酒作为礼物,北魏拔营而去。

    魏军一路回师,把没有打过长江的愤怒全部发泄到路上碰到的百姓身上,把所有的房屋全部烧光,凡是碰到的男子一律杀死,女子一律掳掠到北方,而抓到的婴孩儿童就用长矛穿破肚子举在空中挥舞,当作一种娱乐的游戏。从黄河到长江方圆千里广大地区,包括整个的淮河流域变成绝对的无人区。那些春天北归的燕子都无法找到旧日的巢穴,只好将新巢建在树林里,宋魏之间的第三次南北大战,就以这个两败俱伤的结局而告终。

    第三次南北大战后,元嘉三十年的盛世毁于一旦。宋国皇帝刘义隆威信尽失,第二年就被太子所杀,随后宋国就进入永无休止的内乱,二十六年出了六个皇帝,六个暴君,全部不得善终,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王朝象南朝的宋国这样可怕,也从来没有一个世纪象中国的第五世纪那样,拥有二十多位暴君。

    第三次南北大战后,北魏南征人马死伤过半,拓拔焘对自己能力也产生了怀疑,由于他在盛年时期大杀佛教徒,埋下深深的危机,回到平城不久就被宫内太监刺死,北魏国势衰落,直到二十年后出了一位仰慕汉文化的拓拔宏,发动汉化运动,鲜卑这个独特的民族在漫长的汉化运动中逐渐消失,融合到你我每一个人的身上。正是这些经过融合浴火重生的杂种汉人,迅速击溃了南方那些自命纯种的中华正统汉人,重新组建了新生的强大帝国,隋和唐。回头看发生在四到五世纪的这场战乱,里面也许没有一个人会想到,他们的种种努力,种种拼搏,到头来不过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五胡录》至此终,欢迎阅读续集《南北朝》。

    ......

    《五胡录》的草稿到这里就全部结束了。本来想模仿三国演义那样,最后来上首叙事长诗作为全文的结尾,写了几次都不满意。辛弃疾的《永遇乐之京口北固亭怀古》倒是紧扣最后的主人公,文采气势也都不错。但经过反复斟酌后认为:写《五胡录》的目的,不是去宣扬所谓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壮志,也不是推崇那些舞榭歌台、封狼居胥的英雄,有道是“万姓疮痍合,群凶嗜欲肥”,英雄们会因为自己的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而烦恼,会因为居住在寻常巷陌老矣尚能饭否而烦恼,会因为杀人太少比不上孙仲谋寄奴佛狸廉颇而烦恼。但英雄们在烦恼之余似乎都没有闲暇来想一想,这些都是要用千千万万条人命来换的。乱世中的百姓,一条命的价钱抵不上一斤大米;战场上的士兵,一条命的价值不如一条麻袋。他们需要的究竟是安定的生活,还是为那些圣人和民族英雄去慷慨就义?翻遍中国的历史,肉食者总是殷切教导我们遵循后者。也许“以人为本”的思维方式,还要等我们的后人自己选择。

    最后,重新修改了末尾,节选杜甫《兵车行》中的一部分作为全文的结尾吧。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悲声直上干云霄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八月十三日,全剧终,谢谢阅读

    五胡录*第十章*佛狸祠下大事记

    420年

    六月,刘裕称帝,建立南朝宋国。东晋灭亡。南朝开始。

    七月,西凉李歆进攻北凉,中埋伏被杀。北凉沮渠蒙逊攻陷西凉酒泉。

    九月,西凉李恂于敦煌自称凉州刺史。

    421年

    三月,北凉沮渠蒙逊水淹敦煌,李恂自杀,西凉灭亡。北凉成为西域诸小国宗主国。

    九月,刘裕派人杀死晋恭帝司马德文。

    422年

    五月,宋武帝病死,太子刘义符继位,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镇北将军檀道济被加封为顾命四大臣。北魏拓拔嗣加封奚斤、长孙嵩、安同、崔浩、穆观、丘堆为太子拓拔焘辅相六臣。

    十月,北魏大将奚斤进攻宋国黄河三镇,第一次南北大战爆发。

    十二月,北魏叔孙建一月占领临淄。攻占兖州大部地区。

    423年

    三月,宋国虎牢守将毛德祖设计除掉北魏大将公孙表。北魏叔孙建发起东阳战役。

    四月,宋国檀道济救援东阳,北魏叔孙建撤军加入虎牢战常同月拓拔焘攻陷虎牢,杀死宋国守将毛德祖。第一次南北大战结束,北魏占领宋国司、兖、豫三州。

    五月,拓拔焘回师平城。

    十一月,北魏明元帝拓拔嗣病死,太子拓拔焘继位,后人称为魏太武帝。

    424年

    三月,宋国顾命四臣处死刘义真。

    五月,宋国顾命四臣发动政变,杀死宋少帝刘义符。

    八月,宋国顾命四臣另立刘义隆为帝,后人称为宋文帝。北魏击败柔然于云中,射杀柔然大将于涉斤。

    第 38 章

    恋耽美

    正文 第 38 章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