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页
老太太的咸鱼人生 作者:寒小期
第554页
诚然,老魏家能在南陵郡立足是因为自家出了个能耐的窝头头,但窝头为啥这般能耐?因为他考上了二榜进士。再往前呢?还能不是因为他会读书?可寻常人家怎么会供孩子念书呢?因为当时老魏家就已经发达了,杨冬燕啊,她见天的在家里骂儿子,哄来了不少钱财,用那些钱财,老魏家供窝头念书,让大牛二牛带着钱出门打零工……
“娘!快点儿啊!你倒是赶紧骂儿子啊!”
杨冬燕傻乎乎的张着嘴巴,半晌才结结巴巴的道:“骂、骂儿子?”
“对对,你就说兔崽子、王.八羔子、混账玩意儿!”时隔多年,方氏也不太清楚当时老太太到底骂了些啥玩意儿,但没关系啊,重点在于骂儿子,而非骂了什么。
在方氏的坚持下,杨冬燕勉为其难的骂了几句。
然后……
啥事儿都没有发生。
方氏再度陷入了绝望之中,她觉得肯定有哪里不对!
哪里都不对。
她干啥都没心思了,主要是干这些事儿有啥用呢?努力的喂鸡?费劲巴拉的挖来虫子让鸡吃了多下蛋?那就算这些鸡一天下十个蛋,又值多少钱呢?
开源节流,重点在于开源,而非节流啊!
享惯了福的方氏哟,她真切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做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太难了,真的是太难太难了。
没等方氏想清楚问题出在哪里,秋收到了。
这就很离谱了,她明明记得自己睡那个该死的觉之前,还是大冬天的。但这也不错了,北方的冬天就算她已经好多年没体验过了,想也知道那该有多苦。
但秋收就不苦吗?
苦啊!
老魏家人丁稀少,壮劳力更是只有大牛和二牛俩人。以往,为了尽快的将地里的粮食收上来,方氏都是很主动的下地干活的。至于家里的那一摊子事儿,杨冬燕会做的,毕竟秋收不等人。
但方氏表示她真的不可以。
那明晃晃的日头,那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那……
她还不如死了呢。
最终,大牛二牛下地干活,方氏待在家里做事。可她一样不行,灶屋太热了,粮食太少了,活儿太多了,这生活太操蛋了!!
方氏的心中满是绝望,她觉得她这就是下凡来历劫的。
好在,秋收的时间很短,熬一熬就过去了。
然而生活教会了方氏一个道理,当你以为自己已经攀登到了高峰时,翻过这座山,你会发现眼前是一座比一座更高的山脉。
北方的天气很吓人的,秋收过后就该为冬天做准备了,得囤粮,得修缮房屋,得上山砍柴拾柴,得……
等方氏意识到时,初冬已经来了。
可这他娘的是初冬吗?你家初冬是冻死人的冷吗?这都能赶得上南陵郡最寒冷的数九寒天了!
然后在某天早上醒来后,方氏一脸麻木的看着外头那纷纷扬扬落下来的雪花。
噢,下雪了。
原来啊,他们老家是会下雪的。
就他娘的离谱!!
多少年没见过落雪的方氏,面对这初冬的第一场雪,内心泪流满面。这叫什么呢?当你觉得生活已经够苦的时候,生活告诉你,苦日子哟,还有的捱哩~!
转机很快就到来了。
小杨氏!
方氏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她从回到年轻时候后,就没见到过小杨氏。
其实也不能怪她不惦记着妯娌,主要是那会儿的魏府很大的,各房都有自个儿的院子不说,那不是谁都有事儿要做吗?方氏的小儿子馒头是学文的,十二岁那年就自个儿考上了国子监。但小杨氏的小儿子饺子是习武的,俩人路子不同,当娘的要做的事情也不同。
反正吧,在当时方氏每天都会往杨冬燕那院子跑,但她真不一定每天能看到小杨氏。运气好,是在杨冬燕那头碰着了,运气不好可能十天半个月才碰一次面。
所以她是真的忘了,不是故意的。
这会儿她为啥会想起小杨氏呢?还不是因为杨冬燕提了出来,说要拿一些粮食回娘家,然后求她哥嫂将小杨氏下嫁到魏家来。
“……我就是给他们跪下,也要求他们答应这门亲事。”
方氏一脸复杂的看着杨冬燕,她已经能想起很多事情了,譬如说,杨冬燕为了说服娘家哥嫂将小杨氏嫁给魏二牛,那是拍着胸口许诺了很多很多。这本来也没啥的,很多人在娶妻的时候都说了天花乱坠的,回头办不到又咋滴?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还能将闺女要回来不成?
不过,老魏家的情况有点儿特殊,就因为杨冬燕许诺了太多太多,等自家发达以后,小杨氏就成了老背锅侠。
买了肉……
二牛媳妇要吃!
买了鱼……
二牛媳妇要吃!
买了米面细粮……
二牛媳妇要吃!
就连后来盖新屋……
二牛媳妇非要住青砖瓦房的大屋子!
这个情况到什么时候为止呢?大概就是猪崽出生以后吧,小杨氏亲自将那口祖传的大锅交给了猪崽,猪崽勇敢的背起了锅,成为了小小背锅侠。
怀念吗?
其实没啥好怀念的,非要说的话,方氏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她记得杨冬燕第一次捞供品……也不对,就是出现异常的时候,小杨氏已经嫁到了老魏家。再联系到她努力回忆起的点点滴滴,想起那个什么“一体双魂”,方氏不由的脑洞大开。
第5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