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页
高阳照我 作者:宴晏几
第170页
元宏斥道:“你这庸医胡说什么,难道一众名医还不如你个年轻后生?”
王显被训斥的憋屈的说不出话,他年轻,入宫时间又短,哪懂宫里这些勾心斗角啊,怎么连句实话都不能说了呢?
室内气氛一时十分尴尬,冯太后也起疑了,依然笑着缓场道:“好了,都退下吧,让照容先好好休息休息。”
后来,冯太后秘密单独召见了王显,向他询问是怎么回事?
王显跪在冯太后面前,苦着脸道:“千真万确,确实是怀孕的脉象啊,卑职虽然是自学成才,可也不至于连一个怀孕的脉象都看不出来啊!”
“你说,你一个自学成才的庸医说是怀孕,那么多德高望重的名医都说是风寒,我是信你还是信他们?”
王显苦着脸,他资历浅,名望不够,确实难以服众,突然想到什么,对冯太后道:“太后可知徐蹇的大哥徐文伯?”
“谁?”冯太后蹙眉,“他怎么了?”
王显激动道:“徐文伯有一手绝活,尤其擅长给妇人看病,徐文伯曾与宋少帝同行,遇见一孕妇,宋少帝也懂医术,给孕妇诊视后说怀的是个女孩,徐文伯却说是一男一女。宋少帝性急,想让人剖开孕妇的肚子看看是男是女。徐文伯不忍心,于是以银针为孕妇引产,胎儿生下来,果然和徐文伯说的一样!”
冯太后微微变了脸色,“你这是什么意思?”
“太后想想,徐文伯如此医术,徐蹇又是名扬天下的国手,怎会连一个有孕的脉象都看不出来?徐文伯能用银针为孕妇引产,徐蹇也说要对高姑娘施以银针……”
冯太后会意,“你是说,徐蹇在骗我?其他太医畏惧徐蹇在医术上的权威,也在骗我?”
“卑职不敢。”王显惶恐叩首道。
冯太后若有所思,宫中太医个个都是人精老狐狸,王显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若真如王显所言,那宫中太医岂不是都不可信任了?
可就算是王显看错了又如何?不过是死一个高照容罢了,用高照容的命来为她辨别宫中太医的忠心也足够了。
毕竟太医可是掌控着自己身体健康的,徐蹇是献文帝的人,如果太医都信奉徐蹇这个权威,没有人能对抗徐蹇的权威,那冯太后岂不是危险了?
于是,冯太后对王显道:“那我就把照容交给你了,如果看对了,等着你的是数不尽的荣华富贵,可若看错……”
王显连忙道:“高姑娘有任何闪失,卑职愿以死谢罪!”
“好。”冯太后非常满意,“我就信你这一次!”
然后,冯太后便任命王显为高照容的主治医师,由王钟儿亲自照顾,可谓是把高照容密不透风的保护了起来。
几个月后,高照容的肚子果然大了起来,身孕是想瞒都瞒不住了,冯太后非常高兴,果然富贵险中求!
王显一战成名,成了冯太后心腹御医,徐蹇则渐渐被疏远排挤。
徐蹇心高气傲,不屑事权贵,后来,索性离宫云游了,临行前,徐蹇告诉元宏,高照容怀的是男胎,后宫中林氏怀的也是男胎,但是高照容比林氏有孕的早,她在劫难逃,必死无疑了!
元宏眼神一动,道:“如果朕非要逆天改命呢?”
徐蹇摇摇头,“那我也帮不了陛下了。”
冯太后所有的注意力都在高照容身上,压根没怎么在意林氏,高照容生产之时,林氏竟突然早产,很快就生下了一个男孩儿,消息传来后,冯太后惊呆了,男,男孩儿?这就是元宏的长子吗!?竟然是林氏所生!
再看着床上痛苦的高照容,冯太后眼神复杂,几个时辰后,高照容也生下了一个男孩儿。
后来,冯太后从王显处得知元宏逼迫王显为林氏催产之事,冯太后没有说什么,只是按照祖制赐死林氏。
元宏为林氏求情,他虽对她没有什么男女之情,可他从小是林氏照顾长大,林氏更是他第一个女人,亦姐亦母!
冯太后却没有任何心软,当着元宏的面,一杯毒酒了结了林氏的性命!
她就是要元宏亲眼看着林氏临死前的痛苦模样,让他永远记得这个女人是被他和高照容害死!让他永远对林氏的儿子有愧,让他再无颜心安理得地见高照容!
之后,冯太后把高照容破格连升几级,册封为九嫔下六嫔的充华,是与她同时期进宫的嫔妃中位份最高的,其他人只是生了公主,所以位份也大多封到了世妇,可高照容生的却是儿子,毕竟母凭子贵。
对于她们这样卑贱出身的人来说,九嫔已经是极大的恩宠了,她不可能如冯家姐妹一般,一进宫就是三夫人。
冯太后在掖庭为她选了一处清静偏远之所居住养病,因为对林氏的愧疚,元宏再没有去见过高照容。
冯氏姐妹入宫后,更是独得恩宠,后宫其他嫔妃都难见元宏,更别提被疏远抛弃的高照容。
那些年,高照容在宫里如何被轻辱刁难,元宏不是不知道,可他不敢,也没有想去管她,冯太后更是对她不管不问,只有王钟儿会背着冯太后去看看她,给她送些衣食。
她应当遭受磨难,没有什么值得怜惜,这就是活下去的代价,就让她这样艰难的活下去,为林氏的枉死赎罪吧……
作者有话要说:
世宗宣武皇帝,讳恪,高祖孝文皇帝第二子。母曰高夫人,初,梦为日所逐,避于床下。日化为龙,绕己数匝,寤而惊悸,既而有娠。太和七年闰四月,生帝于平城宫。——《魏书·世宗记》初文昭皇后之怀世宗也,梦为日所逐,化而为龙而绕后,后寤而惊悸,遂成心疾。文明太后敕召徐謇及王显等为皇后诊脉。徐謇云:“微风入藏,宜进汤加针。”王显云:“案三部脉非有心疾,将是怀孕生男之象。”果如显言。——《魏书·王显传》
第1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