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页
逃去关外开荒种地 作者:路飞爱吃肉
第261页
赵甫和赵晟那一代人全都赶上了这个好政策,现在他们这代人也都成家了,又生了不少孩子。再加上从关内过来讨生活的人越来越多了,现在关外基本已经不缺人了。
也不能说不缺人,北边挖矿的人还是缺的,但只要不穷到一定份上,还真没人往那边去。
毕竟北边不仅冷,还有大片森林,老虎在森林里占地为王,豹子和熊瞎子也有各自的领地,即便那边有成片的沃土,但是离森林太近了,一般人不敢去开荒。
朝廷已经不强制分家了,这足以说明,关外已经不缺人了。
以前分家能分到田地,所以村民们才会乐呵呵地往出分家。
毕竟有便宜可占,那些“父母在,不分家”的规矩也就不算规矩了。
但是现在分家就只能往大山里或是北边分,荒地都得靠钱买,而且还不能赊账了。
分家也捞不到多少好处,这点便宜也没啥好占的了,大家也就不爱分家了,全都老老实实地在村子附近买小片的荒地开荒。
虽然人多了,但是关外的荒地还有不少没被开出来呢,这些荒地大多是山坡地和洼地,不如早前朝廷分的荒地好开,所以不太招人待见。
赵晟把欠朝廷的钱都还完了,具备买荒地的资格了,但暂时却不打算买地了。
他家现在一垧地的水田加上一垧地的旱田已经需要雇人帮忙种地了。
若是再开一片荒地,人都得被累垮了。赵晟可不想自己年纪轻轻累出一身病,他还想跟媳妇白头偕老呢。
莲花山村中具备买地资格的几户人家,大多跟赵晟一个想法。
家里人少,开荒太累了,等孩子长大再开荒也赶趟儿,反正村里的地只能卖给村里人,他们不怕以后买不到地。
大家都是这想法,所以莲花山村的大片山坡荒地暂时还没人下手,全都在那荒着。
可能过了七八年后,新一批的孩子长大了,这些荒地才能被利用起来。
有董家人过来帮忙,赵晟也轻松了不少,他不用像去年那样起早贪黑摘棉花了,只偶尔来地里看一眼就行,剩下的时间都是陪媳妇在家挑棉花籽。
赵晟今年用的是山坡地种棉花,棉花的收成没有去年好,但也收了一千多斤棉花籽和将近七百斤的棉花瓤子。
棉花瓤子依旧是二十文一斤,棉花籽的收价是一文钱一斤。
去年黄豆芽就把一家人的棉被和棉衣棉裤都备全了,今年家里不缺棉花用,再加上朝廷不让农民私卖棉花。
黄豆芽今年也没留太多棉花,收上来的棉花基本都卖了。
黄豆芽家卖了七百五十斤棉花瓤子,得了十五贯钱。卖了一千一百多斤棉籽,得了一千一百多文钱。
赵晟家今年光种棉花就赚了十六多贯钱,再加上卖蜂蜜的三十四贯钱,正正好好赚了五十贯钱。
今年赵晟和赵甫养蜂的时间早,蜂箱比去年多,所以割的蜜也比去年多了不少。
不过今年他俩在山上没捡到漏。去年村里人见他俩赚了钱,今年早早就摸上了山,莲花山上的那些花蜜都被别人捷足先登了。
赵家哥俩今年赚的蜂蜜钱全都是靠自己养蜂手艺得来的。
赵家哥俩养蜂赚钱让村里不少人都眼红不已,不过一想到两人的战斗力和老家所在的村子,大部分人都只能眼红了,没人敢过去找茬。
倒是有人学他俩养蜂,还像模像样地弄了几个蜂箱,但蜂箱做得太粗糙了,蜜蜂没招来,倒是招来了一群大马蜂,把脸都蛰肿了,把村里人吓得离赵晟家的蜂箱远远的。
摘完棉花就到了秋收。赵晟依旧雇的村里人帮忙割地,今年他家旱田地种的都是小麦和黄豆,收起来也很快。
一车车金黄色的小麦被陆续运回了豆芽家,麦子堆满了半个水泥地,剩下的半个水泥地则堆着黄豆。
在太阳的暴晒下,黄豆迫不及待地从豆荚中跳出。
水稻是最后收割的,第一年种这么多水稻,赵晟家就迎来了大丰收。
一垧地的水田足足收了两千八百多斤的水稻。
关外的水稻一年一收,稻穗长得又大又饱满,米质晶莹剔透,软糯香甜,煮熟后也不回生,是非常美味的细粮。
这样美味的细粮,价格自然是极好的,朝廷收水稻的价格是五文钱一斤,赵晟只卖了两千斤的水稻,就赚了十贯钱。
去年黄豆价格贵,今年赵晟种的四亩地的黄豆。今年黄豆的价格依旧是两文钱一斤,赵晟卖了一千五百斤,得了三贯钱。
至于地里种的麦子除了交粮税外,剩下的都留在家里吃了。
卖粮食又得了十三贯钱,再加上棉花和蜂蜜的五十贯钱,今年光靠种地养蜂,赵晟就得了六十三贯钱。
这些钱已经足够赵晟在村里傲视群雄了,再把他家做买卖赚钱加上,这一年赚的钱都快可以让赵晟当莲花山村的首富了。
不过赵晟距离登顶莲花山村首富还有点距离,因为他大舅哥今年也没少赚。而且黄豆腐两口子过日子可比赵晟两口子节省多了。
谁能想到,在一个小小的莲花山村当首富都这么艰难,竞争对手竟然会如此强悍。
从去年冬天到现在,赵晟一个月要赶六个大集,平常每个月轻松能赚两三贯钱,若是赶上过节月,赚四五贯钱都不在话下。光靠做买卖,赵晟就得了三十多贯钱。
第2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