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页
[三国同人]我的心愿是世界和平 作者:冼池
第278页
诸葛亮夫妇对此也表示无所谓,两人的想法很简单,周皎觉得女儿还小,性子还是个小姑娘,诸葛亮觉得短时间内无人配的上自己的女儿,还不如再等等。
周皎这次倒是轻松不少,女儿有自己的想法那是好事,她这个做娘的当然是全力支持了,唯一有些担心的就是闺女自己一个人出门在外会不会不安全,但转念一想,女儿跟着干妈苦安学过好几手,自保还是足够的,大不了从甘宁那边借点人跟过去好了。
不过诸葛晏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外任两年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女婿,当然,这人对于诸葛亮与周皎来说并不陌生,正是孙权长子孙登。
其实周皎对此早有预感,毕竟两个人虽然相差了七岁,但从小就黏在一起,诸葛晏小时候就天天把孙登挂在嘴边,而孙登也一直未曾娶妻,周皎也只是猜到了一点,并未点破。
所谓“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周皎自然也希望女儿能收获一段美满的感情,知道了女儿的心思之后就果断开始给自家女儿攒嫁妆了。
不过诸葛亮就没有周皎这样淡定了,宠了这么多年的女儿就这样嫁了出去,老父亲之心意难平也是正常的。
虽然女儿还是嫁在了眼皮子底下,平时闲暇时就能探望,但也是要嫁到别人家去,诸葛亮难免有些不舍。
周皎明白他的心思,因此请孙权夫妇到家里吃了一顿饭,孙权席上更是再三保证绝对看好自家儿子,要是诸葛晏受了委屈他就第一时间先替诸葛晏出气,就差指天发誓了。
诸葛晏坐在一旁和未来的公公喝了一杯酒,频频点头表示很赞同,看得周皎无奈扶额,对孙登未来的生活一时间有些担忧。
熙和四年,桃花绚烂之时,孙登与诸葛晏的婚礼极为盛大,仅次于上虞公主出嫁时的场面,凡是百姓们叫得出名号的人都出现在了这场婚礼上,场面之盛大让人难以忘怀。
女儿嫁出去了,家里少了个胡闹折腾的,一下子冷清了不少,诸葛亮心中难免空落落的,好在还有儿子诸葛昱在,诸葛亮倒也算有事可做。
加上太子孙绍如今已经成婚,学习从孙策那里接事过来,便不大像以前那样依赖诸葛亮这个老师,诸葛亮便被调回了朝中,任丞相长史,位次仅在丞相周瑜与丞相司直顾雍之下,而顾雍年事已高,在职只是为了表达朝廷对他的尊重,孙策的意思显然是准备提拔诸葛亮担任未来的丞相一职。
同时被调入朝中的还有庞统、徐庶等人,但若说显眼,还是比不过诸葛亮的。
诸葛亮正是倍受重用的时候,家中的其他人却突然隐匿下来,周皎主动提出辞去学堂祭酒一职,举荐蔡琰接任自己的职位,原因是幼子无知、需要她亲自教养,而诸葛晏则好巧不巧在此时怀孕,便也辞去了官职,周瑜则已经不大管事,将手中的大部分权利交给了诸葛亮,诸葛亮一时间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周皎倒是能明白孙策的一番苦心。
他和周瑜都已年近半百,又是久经沙场的人,遍体鳞伤,保不准哪一日就会撒手人寰,即使不是如此,人上了年纪就逃不过糊涂,难免会做出错误的抉择,此时便需要一个智谋决断超乎常人的人来在一旁提醒。
而诸葛亮为人稳重自持,加上妻子周皎和孙家关系颇深,又担任过孙绍的老师,是下一任丞相最好的人选。
熙和六年,周夫人病重,周瑜借故辞去丞相一职,领庐江太守一职,带着妻儿与母亲一起回乡,顾雍也同时离任,诸葛亮继任丞相一职,诸葛家更加低调,大哥诸葛瑾外任,小弟诸葛均继续奉命修史,周皎养儿子,女儿女婿也都安安静静的,只留下诸葛亮一人独自在朝堂之上闪耀。
“阿早,你看看这账本还有什么问题吗?”
周皎闲下来就开始开发自家儿子的学习能力,发现诸葛昱的聪慧程度丝毫不亚于姐姐。
虽然性格看着有些温吞,但颇有些闷声发大财的意思,周皎索性把自家账本都交给儿子看,自己从旁辅助,闲下来就往机巧院跑,尽量把自己能给这个时代的东西都向机巧院的众人描述出来。
说实话,她能做的也就到此为止了,这些东西能不能被造出来,之后又要有什么用处,只能看未来的吴国,而那时的她就是个和诸葛亮挨在一起的小土包,史书白纸上的几行字,后人谈论起这段历史的只言片语……
吴国未来的兴衰荣辱,即使她再怎么努力也很难影响,所以周皎能给的就是她如今力所能及的馈赠。
儿子似乎看出了什么端倪,某天看账本的时候忽然问道:“阿娘是再也不打算回朝中了吗?”
周皎正在整理诸葛亮的公文,听到儿子这么说,不由看向他,道:“何以见得?”
“阿娘和阿姐都辞去官位,伯父也不留在朝中,小叔父深居简出,舅父也男下去了……阿娘也许久没有去宫中见皇后伯母她们。”
周皎听他这样说,不由露出一个笑容,道:“阿早猜的不错,阿娘确实不打算回去了,等你阿父从丞相之位上下来,阿娘年纪也不小了,朝堂之上瞬息万变,阿娘再回去也没什么大用处了,既然如此便不必再回去。”
诸葛昱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怎么,阿早有出将入相之心?”
诸葛昱想了想,道:“没有。
第2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