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页
五零年代养崽崽 作者:相濡以沫w
第68页
在这场运动中,各人那真是各施奇招,逮完了站里的,又去下面村落帮忙,不说白天,那就是晚上也有许多拿着火把出来转悠逮麻雀,掏鸟窝的。张建军的态度是既不拔尖,也不落后,他可不想被惩罚。轰轰烈烈的一场除害运动过后,也是筋疲力尽。
张建军作为粮站的工作人员,下乡收粮的时候,有时候也会用钱票或者东西跟大队换多余的粮食,然后拿回小院储存。为了避免惹人注意,每次的量都不多,但亲近的人也一直都清楚他在屯粮,有需要的时候也会让他帮忙带个几十斤的,一般他也不会拒绝。
“你这又去屯粮了?我告诉你,你现在这样做可是不划算,没看到那报纸上说嘛,现在亩产两千斤都是少的,有的地方还亩产五千斤呢,人家从牙缝里省出来点就够咱们吃的,何苦费心思买粮呢?”这天,张建军提着几斤大米回到宿舍,正好碰到了迎面走来的张大柱,说完之后,还顺手把一份报纸塞给了他。
“这报纸我早就看过了。但是你我不是对农业什么都不清楚的人,咱这地方有这么高的产量吗?还是你听到有什么新推出的良种?”在自家里,张建军低声得对着张大柱说道,不过对面的人倒是不以为然:“咱这地界儿没有,别的的地方还没有吗?说实话,咱们这里的产量就属于中不溜,不是最好的,也不是最差的。就像那东北的黑土地似的,听说那嘎达的产量都贼高!”
张大柱的想法也很正常,毕竟也报纸上也登了一段时间,消息都发酵了,该知道的都知道了,大家的态度还是很乐观的。
一时间,家里有农村亲戚的都成了羡慕的对象,以后的粮食就不用愁了呢,咱也不用人家送,咱用钱票换还不行嘛,互惠互利的事!
?
作者有话说:
晚安
第五十六章
像是蔡师傅夫妻,王大槐夫妻家里都有亲戚是农村的,自从在报纸上看到新闻之后,都往亲戚家里递过信儿,希望大家可以进行物资交换,可惜却迟迟没等到答复,弄得两家人都对亲戚家有了怨言,只是他们不知道的事,亲戚那边也是有口难言,家里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粮食,怎么跟人家交换?
粮食产量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可很快,大家的注意力就被转移了,因为钢元帅来了,一切都得为它让路。
“指示就是这样,大家都要积极行动起来,我会担任炼铁小组的组长,大家一起齐心协力,炼出好的钢铁,为祖国献礼!
这次,咱们粮站的工作人员几乎都需要出动,但考虑到实际情况,粮站需要留下一到两人值守!”在粮站的工作人员会议上,洪军宣读了上级的指示,然后布置了今后的工作任务。
“站长,我愿意留下!”在静默的气氛中,张建军主动举起了手。在洪军刚才询问谁愿意留下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出声,一直到张建军打破了寂静。
“张会计,您这是不积极响应上面的号召,思想有问题啊!这种时候就应该一往无前,怎么能缩在大后方呢?
再说了,您没看到那报纸上说吗,现在都亩产五千斤,上万斤的,哪用得着咱们在这儿看着?就算每个人多长一个胃,那也是吃不完的!”站长洪军还没表态呢,验收员王大槐就跳了出来。自从上次积极参加“除四害”运动被表扬之后,他跳出来的次数就越来越多,且坚决拥护上级指示,跟着指挥棒朝前走,不回头。
“王验收员如今给别别人扣帽子是越来越熟练了,以前还真是没看出来,深藏不露啊!”张建军先怼了一句,因为之前他就开始找自己的茬,因为事情不大,张建军也就没计较,哪知他现在越来越过分。
“第一,我留下是为了粮站的运转,因为人少,工作肯定不会轻松,可不是因为活计少,贪图享乐才留下的。
第二,虽然各地报道的粮食产量奇高,但是却不能忽略一点,那就是我们这儿不是粮食产量最低的市,也不是最贫困的市,属于中不溜。而且这两年也没遭受过自然灾害,就算是粮食充足,那最先的一批也肯定不会送给我们。
还有,就算是有粮食,大家想想能运输粮食的车辆又有多少,难道还要靠人推着手推车去运吗?这也不现实。所以。我建议,在大量的粮食运抵之前,咱们该怎么过就怎么过!等到粮食运到之后,就算是顿顿大米馒头的,谁也说不出个啥!
第三,大家在前面冲锋,我得在后面给大家做好后勤啊,体力消耗那么大,难道还不得吃点好的吗?”张建军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虽然一部分人心中依然不以为意,但大部分人还是赞同的。
“好了,那就这样,建军和大柱留下!”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前提下,洪军宣布了留下的人选,这也是他心目中比较妥当的人选了。
除了这两人之外,食堂的蔡师傅也留了下来,毕竟大家要吃食堂的嘛!此外,还有招进来的两个退伍的老兵也留了下来,他们身体都有些不方便,一个缺了三根手指,一个断了半截胳膊,思来想去,洪军最终把他们留下来了,本来两人不同意,但洪军说服了他们,嘱咐要看好粮站。两人才勉强同意。
“蔡师傅,咱们可要把好关,不管他们说什么,还是要控制好量,要敞开肚皮吃,咱们粮站可供应不上,总得留点余粮,以防万一不是。”因为供应不下发,都吃集体食堂,更是有人说可以在食堂敞开了吃,所以在张建军控制供应之后,就有人心存不满。
第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