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页
清穿之康熙惠妃 作者:沉行原
第161页
新疆、黄河、长江等流域的百姓在前年都被要求种上棉花,五年内共发展了有二十万公顷田地,产量高,所以寒冬来临,百姓能以便宜的价格买到棉衣,或者称了棉回去做衣,这是第二个大产量的出口商品。
芷珠和姚含章几人开的染坊也已经有很大规模,在沿海几城都开了铺子。
蒙古西藏等地生产的羊毛都被卖到苏杭一带,做成了羊毛衫、毛衣等防寒保暖的衣物,所以传统的纺织已经解决不了当下需求量大的市场。
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岗位,当男性不足时,女性的环境便得到缓解,她们都是第一次走出家门,所以她们做事谨慎细心,认真稳重,最后结果给了她们信心,她们比男性更出色,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变化。
十三年的科举考试朝廷招收了一大批不再只会读书写文的考生。
这些人或关心农事,他们有的出身乡间,深知种田不易,誓要改变农产低的状况。
也有人对天文地理,机械器具感兴趣,各有所长,玄烨将这些人全部派到合适的位置,发展他们的长处,朝堂上下,一片欣欣向荣。
五年里,芷珠的学堂已经有人出师,留下当授业老师或是外出就业创业的人有很多,外面的机会大把,就看有没有能力能抓住了。
而由芷珠几人编辑,让玄烨终审的报纸也起了巨大作用,百姓不再是目不识丁,并规定若是没有进过学堂的人及冠不得享受继承权。
除了藩部四地,水泥铺的路已经遍布各境,地面干净整洁,街道设施井然有序,第一家由水泥修建的房屋已经过去五年,窗明几净,可见百姓很是爱惜。
百姓有了闲钱,就开始希望改变门楣,送孩子去读书,用水泥修缮房屋,一切都在改变。
后来水泥的特性不能再满足一般房屋的需求,对此有研究的人用自己的办法改了配方,让水泥变得低廉且好用。
这一切都不再是宫中楼阁。
而清廷贵族,玄烨暂时没有想拔了他们爪牙,反而大开方便之门,让他们趁机在海外敛财无数,让他们披荆斩棘,让他们做一把刀,劈开因地理位置而有些落后的清廷,连接起海外诸国,就是想等所有事情都稳定下来再快刀斩乱麻,顺便接收他们的产业。
如今整个清朝谈不上真正的国富民强,但是百姓温饱已经解决,虽然社会阶级仍旧大,但慢慢也不会出现穷人给富人为奴做妾这种场景,贫困的人遇到灾难,冻死饿死的例子已经不再有,只要你勤快,脱贫致富不再是问题。
从玄烨开始,以后也不会再有国强民弱的局面了,至于汉族有了武器会造反这一说法,芷珠不是百分百赞同,百姓有钱有粮,生活安逸之下,如果有人想要破坏这一切,他们怕是第一个会灭了造反的人,而且目前为止,百姓接触武器的途径还难,就算真有那么一天,芷珠也不遗憾,他们已经做出了改变,历史上再也不会有近代史就是屈辱史这一说法了,做出足够努力改变的玄烨及后人也不会被人诟病了。
康熙十八年夏,康熙从乌雅那里得到的消息是七月会有特大地动,此次死伤无数,为了避免这样的灾祸,玄烨提前进行了部署,他现在在百姓的心中地位很高,给了他们好生活的玄烨简直就是他们的神!所以这次平谷、三河一带的百姓很是听话,早早迁走,很好的避免了这次灾难。
城墙上,玄烨看着京城倒塌的房屋,忍不住红了眼眶。
看着他神色疲惫面带伤痛,芷珠忍不住安慰,“天灾人祸不可免,你提前做的事情已经避免了很多百姓的死亡。”
“我知道,可我们的心血,差不多毁于一旦了。”
抱着他的腰,芷珠拍了拍他背脊,叹道,“没关系,现在有经验了,我们努力重建就是了,下去吧,一会儿说不定有余震。”
又看了看底下惶惶不安的百姓,玄烨终于提起了精神,捏紧芷珠的手,“走吧,安排人员调查,其他地区的受害程度也不知如何。”
虽然玄烨做好了准备,但还是第一次遭遇到这样的祸事,生怕因自己的疏忽让身边人遭受痛苦,看着断壁残垣,他就算是皇帝,在天灾面前也不值一提。
由于提前安排,不到两个时辰,各个岗位的官员全部就位,和历史上一样,有人虽然明白皇上对此的重视但长久的心态让他们有偷奸耍滑之意,于是康熙顺势批评了他们,且言如有贪赃枉法之人,严惩不贷,绝不姑息,并要求他们为这次灾难捐款,众人不敢再躲懒,康熙的强压政策之下,百官无一敢懈怠。
一道道旨意被发往受灾各地,由护国卫安排临时居所,房屋虽然良田都没有了,但是朝廷国家已经派人接洽,有人帮他们重修房屋,设厂施粥,发放救济金,最重要的是人还在,只要人还在,一切都有可能。
三个月后受灾地区的房屋纷纷重建,全部都由水泥修成,这次才是真的高兴起来。
此次件事后,玄烨坚定了要研究宇宙天体的想法,如果下一次再出现这样的祸事,有东西能够预警,那么损失就能降到最低。
如果这次不是提前知道,玄烨能想到百姓的损失有多惨重,此时,他才真的意识到自己已经把百姓归为自己的子民,清朝不止是他一个人的国家,还是天下百姓的国家,也承认自己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从民中来,到民中去。
第1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