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文H

-晴天的二月(90)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穿越荒年老太之随身带着小卖部 作者:作者:晴天的二月
    晴天的二月(90)
    面对着村民们的热情,张青山和士兵们难以拒绝。
    什么也不说了,拿起桌子上的东西,就是一顿狼吞虎咽。
    杨村长见大家吃的欢,心下异常开心。
    为了让士兵们得到最好的休息,这些东西,村民们早早的就准备好了。
    为了让士兵们得到充分的休息,村民们自发的把土豆搬上了马车。
    很快,杨村长也加入了搬运土豆的队伍。
    第二百章 积极的村民
    因为村民们提前做好了准备,这一次装粮食,明明比上次要多得多,却还比上次要快。
    一百车多辆马车装满,不过只花了半天的时间。
    青山,我上次和你说的,让士兵们自己在边关种地的事,冯将军考虑的怎么样了?
    趁着张青山在一旁休息,苏念来到他的身旁,向他询问到。
    冯将军愿意试一试!
    张青山话不多,不过一句话,就表明了冯国海的态度。
    其实,冯国海早就想要带着士兵们自己种田种地了。
    只要自己能够种出粮食,何必受朝廷挟制。
    可惜,边关的土地,实在是太过于贫瘠了,什么农作物也种不出来,只能伸手,向朝廷索要粮食。
    听说土豆能在贫瘠的土地里生长,冯国海欣喜若狂。
    张青山把土豆运回边关的第二天,就立马吩咐士兵们去栽种了。
    其实,我上次把土豆运回去之后,冯将军就已经派人在种植土豆了。
    哦!那可太好了,你让冯将军放心,过上两个月,就能吃上新鲜的土豆了。
    苏念乐滋滋的说道。
    能帮士兵们解决粮食危机,苏念也深感光荣。
    只不过......
    与苏念欣喜的态度截然不同的,是张青山的表情。
    只见他眉头紧锁,表情凝重。
    怎么了?是出了什么事吗?
    士兵们对于种土豆,实在是不在行......
    张青山很是无奈的说道。
    哎呀!都怪我考虑不周。
    听了这话,苏念很是懊恼的拍了拍自己的头。
    对于士兵们来说,土豆是一种全新的农作物。
    他们才第一次见,怎么就会种植呢?
    马家村和杨家村的村民们,还是在她的指导下,才慢慢摸索出来种植之法的。
    加上苏念提前告诉了他们一些注意事项,这一批种植的土豆,才能大获丰收。
    士兵们无人指导,两眼一摸瞎,怎么可能会种土豆呢?
    青山,要不这样吧!我和你一起去边关,我来指导大家种土豆!
    娘!那可不行,你可不能走!
    苏念刚刚开口,周敏年就否定了苏念的想法。
    苏念可是周家的主心骨,她要是走了,家里肯定不行的。
    怎么不行呢?你们又不是三岁的孩子,离不开娘,这都成家立业了,你和勤年都是做父亲的人了,还这么依赖娘可不行啊!
    苏念看着着急的周敏年,好笑的说道。
    唔~~我说不行就是不行!不光我不同意,大哥和素素也不会同意的。
    周敏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便直接耍赖了。
    大婶,你一个女人家,去军营确实不太方便......
    不等苏念反驳周敏年,张青山开口了。
    苏念的热心,他自然是知晓的。
    只不过,军营里,上上下下都是大老爷们,大婶一个女子前往,确实有诸多不便。
    青山,你看我家大儿子和二儿子去怎么样?
    苏念和张青山的对话,马老三早就听到了。
    当下就主动推荐自家的两个儿子。
    他家的两儿子,没什么特长,脑子一般、长相一般、口才一般。
    说白了,就是最最普通的庄稼汉。
    唯独对于种地这件事情,特别的上心。
    对待自家的田地,比对待自己老婆还要温柔体贴。
    而且人也特别的勤快。
    早上出门,到晚上归家,可以在自家的田里待上一整天。
    中午就用两个馒头应付过去。
    可以说是侍弄田地的一把好手。
    就拿这一次的土豆来说。
    虽然家家户户都是大丰收,收回家的土豆,都很大。
    可是,自家的土豆,就是要比别人家的还要大上一圈。
    这完全得益于两个勤劳的儿子。
    对于苏念所交代的种土豆的注意事项,一条一条牢记在心。
    从播种到长苗,从长苗到开花,从开花到结果。
    一步一步,两个儿子都是万分的尽心尽力。
    马村长,边关的条件算不得好,可比不得家里舒服,吃食方面也颇为紧张,你家两个儿子,会愿意去吗?
    马村长毛遂自荐,张青山心下欣喜。
    转念一想,心又凉了半截。
    哪怕是自己这个糙汉子,也觉得军营的条件差。
    要是马老三的两个儿子去了,受不了那边的艰苦条件,那可就不好了,还不如一开始就不用去。
    这个你放心!他们两个人,不怕吃苦!只要给两个人管吃管住,一定能教会大家种植土豆的,他们要是敢喊苦喊累,吵着要回家,等他们回家了,我非打断他们的腿不可!
    马老三举着自己的旱烟,气势汹汹的说道。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张家军曾经救了整个村子,现在他们有用得上自己的地方,自然是要不顾辛苦的帮他们了!
    站在一侧的周敏年,见马老三毫不留情的把自家的两个儿子卖了出去,不禁在心里想:还是我娘对我好!至少不会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就把我送去边关。
    马村长,要不......你还是回去和你的两个儿子商量商量吧!
    张青山略显无奈的说道。
    当事人不在,张青山也没法答应马老三。
    不用!我是他们两个人的爹!做儿子的要是不听老子的,我打死他们,也不会有人可怜半句的。
    要不是自己上了年纪了,这样的好事,哪里还轮的到自己的儿子。
    他早就自己答应下来,跟着张青山去边关了!
    能和张家军同吃同住,想一想就很激动啊!
    好吧......
    面对马老三的猛烈攻势,张青山最终还是答应了他。
    唉!恩人,你看看我能不能去?我种地也行。
    张青山刚刚答应了马老三的请求,心中还在暗暗思忖,马家的两个儿子到底会不会愿意去边关。
    一个村民大步走到张青山面前毛遂自荐。
    原来,他听见了张青山和马老三的对话,心头早已蠢蠢欲动。
    对于自己侍弄庄稼的本事,他还是很自得的。
    你不怕边关条件差吗?
    张青山很直接的问到。
    再差,还能差得过之前住大棚吗!恩人,你放心,咱们庄稼人,有口热饭吃,有床铺盖,哪里都能安家!
    村民话语虽然朴素,感情却很深刻。
    我也想去!
    我能不能去啊?
    看见这个村民开口了,不少村民都凑了上来,纷纷表示了自己的意愿,生怕说晚了,就轮不到自己了。
    看见村民们如此积极,张青山很是吃惊。
    他是真没有想到,两个村的村民们,会如此有情有义,忽然争着抢着要去贫苦的边关,教士兵们种地。
    第二百零一章 玉米大丰收
    午后时分,张青山带来的一百多辆马车,已经全部装满了土豆。
    张青山打算即刻启程,尽早返回边关。
    与他同行的,还有二十来个马家村和杨家村的村民。
    这些村民,无一不是种地的好手。
    他们回家简单的收拾了换洗的衣物,就跟着张青山一起往边关去了。
    五天后,苏念收到了张青山的飞鹰传信。
    张青山在信里面说,在村民们的指导下,已经种下去一批土豆了。
    冯国海在十万士兵里,专门挑选了一些曾经受过重伤,或者上了年纪的士兵,跟着村民们学习种地。
    至于其他士兵,则是被安排在空闲时间,帮着一起做农活。
    士兵们本来每一天就都需要操练。
    如今,不过是多加了一项种地而已。
    人多力量大,在十万人的通力合作下,军营附近荒凉的土地,居然都被开挖成了田地。
    而且,士兵们精益求精,不仅是开挖了土地,同时,还把地里挖出来的石块和石子,全部都清理干净了。
    同时,又给每一片土地,都淋上了人工肥。
    被田地所围绕的军营,每一天都飘着奇异的臭味,士兵们却毫不在意。
    他们知道,那是他们辛辛苦苦开出来的田地,浇了肥,才能获得丰收。
    尽管开挖出来的田地,用上的不到十分之一,士兵们依然勤勤恳恳的开荒。
    对于二十个村民的话,士兵们也是言听计从。
    他们可不想过向朝廷要粮食的日子了,他们要自给自足,养活自己。
    怀着这样的心情,士兵们都异常的积极。
    几乎把军营附近能开发的地,都挖了个遍。
    又过了一个月,青连山里,又迎来了一次大丰收。
    这一次,大获丰收的,是玉米。
    青连山的田地里,抬眼望去,是一大片绿油油的玉米株。
    丰硕的玉米,被叶子所包裹,隐藏在枝干上,只露出一条条细嫩的玉米须。
    玉米,两个村的村民们也是第一次种植。
    当初苏念给他们的,是一颗颗小小的,黄色的种子。
    没想到,在三个月后,居然长成了成年人高的长杆。
    周家婶子,这东西,可怎么收回家啊?
    两个村的村民们,都密密麻麻的站在一块,看着郁郁葱葱的玉米地,一头的雾水。
    他们连玉米的原样的没见过,就种了这么多的玉米,要不是因为信任苏念,他们可不会干这种事。
    如今,种下去的玉米要收获了,可惜,他们没有一个人知道,该怎么收回家。
    你们看着我!我来教你们!
    苏念也不耽误大家的时间,直接走到最近的一株玉米旁边。
    伸手握住了一个看起来很是饱满的玉米,用力一扭,玉米就被扭断了。
    接着,苏念当着大家的面,把包裹玉米的皮,一层一层的剥开。
    很快,就露出了里面金黄色的玉米粒。
    众人齐齐看向苏念手中的玉米,眼神里都是惊喜。
    这就是玉米?
    没想到玉米长这样啊?
    玉米可真好看!
    村民们议论纷纷。
    大家听我说!
    苏念扬起手,大声喊到。
    村民们很快就安静下来了。
    玉米的用处有很多,不光只是作为食物,玉米中间的玉米棒子,晒干后可以用来烧火,玉米须可以用来泡水喝,最是利尿清热,连摘完了玉米的玉米杆子,晒干了也能当柴禾烧。
    这可真是太好了!
    哇!玉米这么多用途,幸好我家多种了几亩。
    苏念话音刚落,村民们又热烈的讨论起来。
    好了好了,大家也知道怎么摘玉米了,快些动起来吧!别耽误时间了!
    马老三发话了,村民们齐齐往各家的田地里走去。
    村民走近玉米地,立刻被高高大大的玉米株掩盖。
    如果是在远处,就只能听见玉米叶子抖动的声音和村民们聊天的声音了。
    看起来,有些恐怖。
    在苏念的指导下,村民们摘下玉米后,便把玉米株砍下归拢。
    勤劳节俭的庄稼人,可不会错过这个好东西。
    到时候晒干了,背回家里,又多了不少柴禾呢!
    从早上忙到上午,大多数村民,连一亩地都没有收完。
    周家的田地里,周勤年、周敏年兄弟两人,加上李桂英和苏念四个人,忙了一上午,才堪堪收下一亩地的玉米。
    苏念感觉自己的手都快没有知觉了。
    不断的重复一样的动作,机械化的操作,让苏念倍感疲惫。
    原本家里的几个孩子,都不想让她来玉米地里做事。
    因为苏念的坚持,才跟着一起来了。
    娘,中午回去了,你就别过来了,就在家里照看两个孩子吧!
    如今,张春珍已经出了月子了。
    安安和阳阳,都是她在家照看。
    同时,她还在家里做些轻快些的家务活。
    周敏年见苏念累的不轻,开口劝到。
    苏念自小到大,都很少做农活。
    当年,父亲在世,是秀才公。
    身为秀才公家的小姐,苏念怎么可能做农活?
    后来,嫁人了,丈夫疼她,从来没叫她下过地。
    倒是到了现在,苏念才想要主动做些地里的活。
    然而,她一个几乎从来不下地的人,如何能习惯呢?
    像李桂兰,自小被伯父伯母磋磨,家里家外的伙计,什么都干。
    尤其是田地里的重活累活,几乎都是她做主力。
    小小年纪,就是一手的老茧了。
    而苏念的手,却还是柔软细腻,白白嫩嫩的,丝毫不像农妇的手。
    行,我下午就不来了!
    苏念也不逞强,点了点头,答应下来了。
    要她在地里累一上午,还不如回家给几人做一顿丰盛的晚饭,还能让他们补一补。
    种地,她是真的不行!
    天呐!居然有一千斤啊!
    就在苏念坐在田边休息时,忽然听见了不远处传来了一阵惊呼声。
    苏念抬头看去,发现有一群的村民聚在一起,似乎是在看着什么,很是热闹。
    娘,要不咱们也过去看一看?
    周敏年最爱凑热闹了,被声音所吸引,立刻就想过去看看。
    走吧!看看去。
    反正这一亩地已经收完了,也该休息休息了。
    第二百零二章 亩产千斤
    周敏年喊上周勤年李桂兰夫妇,和他一起去村民那里。
    苏念也跟着他们一起去凑热闹了。
    走近后才发现,原来是一户村民,正在称量自家的玉米。
    村长,我家一亩地的收成,有足足一千多斤呐!
    被村民们围绕在中心的男子,激动的向一旁的马老三喊到。
    原来,马老三早就想要看一看,玉米的收成如何。
    他早早的就把称给带了过来。
    此时正在称玉米的村民,是最快收完玉米的一户。
    于是,马老三就让他称一称自家收下来的玉米,看一看到底有多少。
    堆积成山的玉米,就被分成了多次称量。
    每称一次,马老三就用树枝在地上记一个数。
    直到称到了最后一次,数字已经变成了一长串。
    称完自家的玉米,村民累的一头汗。
    他随手擦了擦,径直走到马老三身旁,快速的把数字加起来。
    得到的结果,令他瞠目结舌。
    居然有一千一百多斤。
    这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之前把玉米掰下来,堆积在一侧时,他就知道,肯定是大丰收。
    但是当他真正的知晓这一堆玉米的重量时,还是忍不住吃惊。
    这种农作物,未免也太高产了吧!
    就算把玉米皮和玉米棒子的重量减去,粗粗估算一下,至少也得有七八百斤呢!
    这个数字可真吓人!
    来来,我家这一亩地也收好了,把我家的玉米也称一称!
    听说同村的人,一亩地产了一千多斤玉米,隔壁田地里的村民按捺不住了。
    恋耽美
    晴天的二月(90)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