糙汉家有俏夫郎(107)
唐晓福闹了个大红脸,连忙在桌下拍,开赵向北的手,笑道:我之前,听说大哥相中了一处铺子,虽说不甚大,但是地点十分好,周围人家都有些家底。嫂么么,这几天你要是有时间,不如同我一起学习一下那个卤肉的方子,特别简单。
王仪满脸惊喜。
这事李氏自然也知道,点点头安抚式的看向唐老二和团哥儿。
老二和老二家的,你们也别着急,这买铺子的银子母妈早就准备好了,只等看到合适的铺面一定给你们买下。过了秋就入冬了,后山那些家禽,你们还是要仔细照料着,我跟你爹商量着,实在不行就在后边再起一处,空房子,你会手一盘触火墙,到时用来养那些雏鸡应当也是够的。
唐老二虽然性子憨厚,但也不是个傻的。
知道自己家姆么一向不偏不倚,所以才这般信任,于是点点头。
行,儿子听您和爹爹的。这后院要盖房子,咱们二房出一半,等到秋收这阵忙完了,我再找人上门来盖。
俩人早就商量过,团哥儿自然也没有什么异议,小心翼翼的喂着自家阿寿,吃鸡蛋羹,满脸都是笑意。
这一家子其乐融融,唐晓福忽然有些想念,刚离家的三个哥。
姆么,三哥明儿个应该就到府城陆大先生那里了吧?话说三哥年纪也老大不小了,前阵子他在家的时候,上门提亲的媒么么,门槛都快踏破了。
李氏哈哈一笑。
我倒是希望他快些成婚,娶一个夫郎带在身边照顾他。如若生下孩儿,趁着我和他爹身体好,也能够帮着照。但是三郎陆路大先生嘱咐过他,成婚是慎重,应当想着在科举还能往上走一走。
唐晓福闻言眨了眨眼,随即反应过来。
这陆大先生,怕不是对于三哥的婚事有所打算吧。
李氏看着唐晓福心照不宣的满脸微笑。
就是他们读书人脑袋里边十八道弯儿,谁知道在想些什么?你三哥竟然想好好读书,自然是要依着他的。日后,要是真的能万幸考个举人,直接得了官位,咱家也算光宗耀祖了。
这话虽然无人反对,就连王仪和团哥儿眼中也是带着兴奋。
要知道这年头都是家族式的,如果一家有一个顶尖的读书人当官,别说同是一家骨肉之情,就连是族亲,同村的人都会受益。
这就是为何各村镇都会支持读书人可科举,也十分尊重读书人。
但是自古以来读书就是个废言子的活己,穷苦人家想要供出一个读书人,那是比登天天都难。
之前唐家为了供养这么个读书人,也是从牙缝里边省出来的银子,让唐老三读书。
李氏更是一文钱掰成两半花,
好在如今苦尽甘来了,都说穷秀才,富举人。
唐老三考了举人之后,除了官府发放的岁粮之外,平日里如若保举秀才进行乡试,也会得到一些报酬。
当然这种事自然是知根知底,通常都是老师介绍,相信了人品,这才能够做的。
毕竟读书人,名声那是极重要的。
刷完了碗筷,天色已黑。
各家都回到房间,唐晓福抱着自家胖儿子,将他哄睡后。
尝试着用那微微的气感,梳理自家胖儿子的身体。
意外的发现自家胖儿子,经络通顺,十分强韧。
婴儿自有灵脉通达的先天之气,实属难得。
发现这一点之后,唐晓福更加认真的每日为儿子梳理静脉,走上一个小周天。
这些日子他明显看到胖儿子更加的结实,而且特别聪明,会看人脸色,可见这种梳理气概与婴儿的发育也是极有好处的。
一遍大周天梳理完毕,唐晓福也是大汗淋漓。
赵向北连忙辅助上,替他倒了碗茶水。
唐晓福喝下灵泉水泡的茶,整个人仿佛缺水的鱼活了一般,长长的输了一口气。
赵向北心疼的看着唐晓福,不由得感叹。
如若我能练到小成,就不必你这样辛苦了。
唐晓福抓住赵向北的手,甜甜的一笑。
别着急呀,我是有那处秘密地,在里边修炼事倍功半,但是你学过武,经脉应当也十分通达,找到契机,没准儿很快能够突破。
赵向北点点头皱眉,微微思索。
我这些日子也感觉到有些滞碍之处,仿佛是遇到了什么瓶颈,想来也快了。
唐晓福眼睛一亮,连忙挥手将面前的茶杯充满灵泉水,乐颠颠地推到赵向北面前。
快喝快喝,以后你就把灵泉水当每日寻常的水饮用,多喝,气劲转动的就快,找个合适的契机,就能够突破了。
赵向北点点头,将兴奋不得了的小夫郎捞在自个儿怀中,重重的吻了下去。
直到自家小夫郎气喘吁吁,这才将人放开,怜爱的又吻了吻嘴唇。
谢谢,小福,谢谢你。
谢谢小福从遥远千年的时空到了我身边。
谢谢小福给了他一个完整的家,一个可爱的孩子。
更谢谢小福将这样神奇的功法,毫无保留的给了自己。
有很多很多的感谢,赵向北无法宣之于口。
唐晓福从他的眼眸之之中通通可以读的到。
正是因为赵向北这样认真的感谢,才让唐晓福耳朵发红,不好意思的侧过脸,揪着赵向北厚厚的耳垂。
谁要你的感谢了。
俩人就这么亲亲密密在一处,唐晓福忽然想起来自己那些产煤炭符。
这煤炭可是重要资源,但是若大的村庄这么多人。
如果只是唐家自己使用,待到冬天之时,确实太引人注目了。
所幸这次唐晓福手中的产煤符特别多,就想着分批次在周围的几个山上都埋下。
等到合适的时期,引人去挖去,到时他他们自家在挖来使用,就不会那么引人注目了。
这么想着,唐晓福忽然想起那日赵向北拿出的小匣子里面那份古朴的书。
他连忙加那个匣子,翻手充空间取出来,小心翼翼的取出,那本发黄的古书。
向北,我之前有一些不太好的预感,总感觉今年冬天空有大雪。这本书我记得有关于煤炭的事情,不如我好好研究一下,如若真能找到煤炭,那么对于附近的乡民也是一个保障。
赵向北点点头,让唐晓福靠在自个儿怀中,俩人一起研究那本古书。
但是年代太过久远,好多多字都是生僻难解的。
唐晓福和赵向北费了好大力气,读懂了一些,但更多的生僻字,只能抄写下来。
待到日后给唐老三写信,问问那边的先生。有没有识得的。
唐晓福也不是什么傻白甜,自然不可能将书中全部的内容一一写下。
他只是逐个字的摘抄了一些不认识的生僻字,分开几次写,期望着能尽早解开这古书的秘密。
日子就这么平顺的过去了,地里收成已经收捡干净了,唐家后院儿的造房,也如火如荼的盖了起来。
每日上门做活的汉子,李氏也不吝啬,每人二十文工钱,顿顿有肉饭菜,都是乡里乡亲大家都十分开心,也乐于帮着举人老爷家的忙。
唐晓福这些日子也没有闲着,他跟赵向北经常晚上偷偷的出门。
将产煤符埋在附近的几处山林当中。
当然了后山他家那个山头,直接被他埋了好多张产煤符,都是在隐秘之处,极好挖掘。
这一天本来平静的山庄,忽然来了一辆马车下来。
两个小仆人模样的人,身后跟了个衣着华贵大富贫钱的商人。
这商人进了村子,直接就说明来一要收购,村里变得水道和麦子。
而且也收购玉米和高粱等粮食。
价钱比寻常村民卖的县城里面米铺当中略高两文。
村民一听这么高的价钱收购粮食,顿时有些兴奋,围着那商人七嘴八舌的问。
那商人不仅心凉收,陈良也收,只不过价钱略低一些
这农户人家,谁家没点存粮啊,家里面日子不宽裕的都是想换的。
唐家知道这个信儿,回来的时候也有些人异动,想要卖些粮食,换取一些银钱周转。
唐晓福一直担心冬天的事儿,也忍不住出言劝了劝李氏。
姆么,往年的陈粮卖一些,今年的新粮食也可以卖少部分,也不显眼。但是更多的要不要存一存,万一冬天的日子难过可怎么办。
第198章 大雪章194章 大雪
这些日子,李氏为了给大房二房买铺子,支出去不少银子。
本来想将家里边儿的收成多卖一些,换取银钱周转,听唐晓福这么一说有些犹豫。
这每年冬天都是这么过的,今年难得有大商人上门收粮食,给的价钱可比县城里高多了。
唐晓福的预感没头没脑的,也没有任何意义依据,听到李氏这么说,他也有些犹豫。
他想了想,还是紧紧的握住李氏的手说道:姆么,粮食倒是能卖,要是一丁点儿都不卖,在村子里也太过扎眼。但是您一定要留好咱们一家人足足吃到明年秋天的粮食。
唐晓福心里的打算,要在空间里面留出一家人要用的粮食,而且他空间中也有鱼类和牲畜供给,一家人完全没有问题。
李氏看着唐晓福满脸操心的模样,不由得笑了伸手摸了摸唐晓福的额头。
我家福哥儿真的是长大了,知道操心家里的生计了。放心吧,姆么知道,这么多年粮食这种大事,姆么是不会错的。
唐晓福点点头,想着冬天如果真的受冷取暖,就是件极重要的东西,于是又连忙说道:今年二哥他们盖了大屋子要养牲畜,地里边那些苞米杆子,咱家都拿回来放着吧。等到冬天要使那些家畜没有吃食了,碎一些苞米杆子,既能取暖又能让鸡鸭吃。
李氏点点头,觉得唐晓福这主意非常好。
过些日子去冲米的时候,咱们将米糠都留下来,等到冬天那会儿拌着麦麸喂鸡也是挺不错的。
唐晓福朝着李氏比了个大拇指。
唐家虽说卖了粮食,但却没有卖很多,就跟村里大多数人差不多,有新娘有乘凉,换了一些银子回家不是最多的,所以也没有很扎眼。
但是唐家后园子里边那么多家禽牲畜,还有奶羊在村中,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大户。
村里有不少人见,唐家这边养的家庭多就上门占便宜。
今儿见借他 一个鸡蛋,明儿个就想拿个鸭蛋,想着唐家家大业大的,不能跟他们计较这些个芝麻绿豆的小事儿。
但是李氏是什么人呢?出了名的性子泼辣,过日子仔细,怎么能容许别人家,但他这占便宜呢?
拿着扫把统统将人赶走,一来二去的谁也没占到便宜。
这样上门打秋风的人也就散了,再也没人敢上唐家这边占小便宜了。
村里面也有那些个爱钱的么么,一见这收粮的价格好,就将家里面大半部分的新粮和全部的陈粮都卖了出去,换银子。
而村里有名的小气吝啬胡么么,更是个中典范。
他不仅将自个儿家的粮食都卖了,还撺掇着已经分家的几个儿子,要把粮食也卖了。
唯有跟他分家的三儿子家不同意胡么么买粮食。
两家更是闹得十分难看。
胡么么怼在自家三儿子的门前坐地下,就是一顿骂。
乡亲邻里看到了说什么的都有,只把那胡三郎的夫郎骂的都不敢出门了。
但是就算这样,人家小两口也是咬紧了牙,只卖了少部分吃不完的粮食,钱也自己收着。
村子里边的村民大多换了粮食,手里边都有余钱了。
这两日村中不时都飘着肉香,兜里边宽裕的,人家多多少少都会割上二斤肉,给家里人补补油水。
这年月猪肉的价格,肥肉比瘦肉高上许多。
农户人家都指着那些肥肉添油腥,熬猪油做菜呢。
最不值钱的就是排骨,但是唐晓福作为一个现代人,对于这种天然猪肉的猪排骨,那是喜欢的不得了。
每次去县城巡视铺子账目的时候,都会到猪肉摊前,让老板留上一些排骨,带回家让李氏翻着花样给大家做着吃。
日子一天一天的冷了起来,王仪的肚子也逐渐大了起来,唐老大那边铺子已经交完银子过了红契。
想着趁年前的时候,打开名声,卖一波卤肉钱。
于是一家子就开始忙碌起来。
早些日子,唐晓福就手把手的把卤肉的方子交给了王仪和唐老大,如今他们两口子自己做出来的手艺也与唐晓福一般无二了。
农家最大号的铁锅,下面的火烧的旺旺的,上边路吃各种肉菜。
唐晓福还出了主意,让唐老大他们顺便撸一些海带土豆片,千张等蔬菜,
这些蔬菜浸泡在肉汤里边一同卤制,出锅的时候就有肉香味,滋味格外的好。
对于那些个手头不宽裕的,花上几文钱,买些素菜回家沾沾油星,那也是极好的。
唐家这边每日都是浓浓的肉香味儿,自然是瞒不了村里人的,对外也没有隐瞒。
就说唐老三日前在古书当中意外得了个卤肉的法子,试了试还行,想拿这门手艺挣个养家糊口的钱。
这村子里面大家都是知根知底儿的,村民们都知道唐家老大本事多唐晓福了,一直在县城里边做账房,人脉也多,对于他忽然想要自个儿做生意倒是没有任意外的。
只不过如今王仪肚子见大手脚笨重不少。
年轻一些的么么就瞄上了唐老大,铺子里便人手不足,就想着将自家的小子或者是年轻的小哥儿,推荐过去帮工,挣些铜钱回家贴补家用。
店里边这会儿确实缺人手,但是卤肉店里便日常都要经管吃食,需要个干净利落的人。
对于那些个未婚的小哥儿,唐老大可轻易不敢照面,很怕自家的夫郎吃醋。
好在这边刚刚秋收完,唐老二还能腾出一些时间,帮忙唐老二筛了许多人,这才找到个姓刘的瘦高个汉子。
叫刘明,今年也就二十岁,是个命苦的家中无别的亲人了,只有一个三爷爷与他生活在一起,但是刘三爷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太好。
刘明平日里边干活十分刻苦,除了照顾自家的土地之外,不时还会进山采些蘑菇山珍等去县城里换钱。
但是他这么大的汉子眼看就应该娶夫郎了,只是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没有哪个人家的个儿肯把自家的孩子嫁过来受苦。
再加上前些日子下雨,刘三也偶感风寒,人就躺在炕上起不来了,这孩子是个孝顺的,就想着赶快找份工挣些银钱,给三爷爷看病。
唐老大对于这个流民是极为满意的,有一把子力气,人也老实本分,他不需要什么特别精明的伙计,只要能帮他好好干活。
至于外别应酬客人收账算账这种事情,唐老大完全可以自己做。
也是本着考察的心思,刘老大就带上了刘明一起去县城的铺子里面。
那铺子如今简单装修以下到是很宽敞明亮。
特意定的漆黑牌匾,上面赤红的几个大字唐记卤肉。
唐晓福还特意在自家铺子里边打了个小广告。
让唐老大印了些小卡片儿,唐晓福手写编号。
所有来到这边水果铺子的客人,如果拿着这张小卡片到唐记卤肉,都能多得一份卤千张。
这里的千张其实就是现代的干豆腐,村子里边就有豆房,干豆腐的价格并不高,但是吸饱了汤汁,味道十分的好。
人都是有占便宜和好奇的小心里的,见到了卡片自然都想去看看。
一到了唐记铺子里面,闻到的浓浓的卤肉香味,那就是再也挪不动步了。而庞唐老大的铺子里面。不仅有各色的卤鸡卤鸭猪羊肉。
而且唐晓福特意给他出了个主意,做了卤鸡架,然后再用各色调料重新伴一下,味道别提多好了。
新店开张,买卤菜满一百文钱的,可随意挑一样素菜,半斤赠送。
恋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