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文H

第十四章 攻集庆叛将陈谋杀郭帅 追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十四章??攻集庆叛将陈谋杀郭帅??追红军叛将陈命丧葛仙(9页)
    巩固太平城后,朱元璋就和冯国用、汤和、邓愈商议,制定了攻打集庆路城(古称金陵、今南京)的计划。
    1355年农历六月初八,先派镇抚徐达攻打金陵南面的溧水州。溧水位于太平城(今当涂县)东面偏北,直线距离只有51公里。
    六月甲子日(初十),徐达携先锋赵德胜、千夫长丁德兴、陆仲亨及仇成攻克溧水城。朱元璋很高兴,论功行赏:晋升徐达为管军总管,晋升丁德兴为镇抚。
    溧水东南是溧阳路城,两地直线距离50公里。这样,既切断了集庆路和东南溧阳路(今江苏溧阳市)元军的联系,又便于阻拦其增援。溧水与集庆的直线距离也是50公里。
    集庆路城位于太平城正北偏东约65公里处。
    其城墙基本保持南宋时的格局。南宋建康府(今南京)城墙因袭南唐故城,城墙周长二十五里四十四步1(约合14326米)。墙高2.5丈(约7.9米)。城墙顶部外缘有女儿墙和墙垛,内缘只有较矮的女儿墙,无垛。
    其东墙在今三条巷路、马路街一线,北端约起于北面护城河南岸的重庆新村,南端到明城墙东南角。
    南墙在明代城墙雨花门、中华门内侧一线。
    西墙在水西门、汉中门内侧(石城门)一线,南端自石城门起,向西北折到今日乌龙潭南端内侧,再沿乌龙潭(作为一段护城河)内侧转向东北到五台山,与北墙西头连接。
    北墙在今珠江路、广州路南侧濠水南岸一线,此濠即南唐金陵古城的北面护城河,即北门桥下一线水路。
    整个城墙为一南北略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方形。在乌龙潭南端形成一个扇形左尖角。
    集庆城东南角几十米处的南墙有一段平面成等腰梯形的凸墙。墙头中部建有一栋木楼,叫伏龟楼。
    其平面成长方形,抬梁式结构,石条基座四角突出,成半圆形。楼不高,两层,重檐歇山顶。长约24米,宽约12米。
    木楼南北两面有12根檐柱,一层两柱之间是3尺(约0.95米)高的木板墙,二楼两柱间也是3尺高的矮板墙。以便游客观赏风景。
    南北两排金柱2与相对的檐柱间用雕花墙隔断,高6尺,其下半部皆为木板,上半部是雕花棂窗。南面形成11间雅座,北面底层正中是大门,只有10间雅座。正中两柱间距是两旁间距的两倍,在二楼形成一间大雅座。
    东西两面有5根外柱,两柱之间也有3尺高的矮墙,外柱与对应的5根内柱也用板墙、棂窗隔成4间雅座。二楼雅座与底层相同。
    据说,因为此楼像只乌龟趴在城头,而龟又是瑞兽,故名伏龟楼。
    和平年代,登上伏龟楼可以俯瞰全城,浏览金陵四面风光。南观聚宝山(今雨花台风景区)、天印山(今方山),北瞰鸡笼山、覆舟山及蒋山(今钟山),可谓“指点六朝形胜地,唯有青山如壁。”东赏秦淮河,西眺长江,则是“望天低吴楚,眼空无物。”
    战争时刻,守城主帅可以在此瞭望敌情,坐镇指挥。
    南宋建康府城(今南京)的城门,共计陆门5座,水门3座。
    古文献记载:由城内尊贤坊东出是东门。南唐命名九重方(即九重地)门。表示门内是帝王居住之地。元代叫长春门。约位于“大中桥”(古名)西侧琥珀巷小区南门的白下路处。离南面东水关不远。
    古文献记载:由镇淮桥南出是南门。南门是府城正门,名长干门。元代依然叫长干门。位于今日外秦淮河(古龙江)长干桥北端。即今日中华门处。其北面秦淮河上中间的桥即镇淮桥。其左右的东桥和西桥是后建的。
    古文献记载:由武卫桥西出是西门,由斗门桥西望是龙光门。这座西门在南唐命名九昌门,宋称龙光门。元代叫水西门,明代改为三山门。遗址位于今日水西门大街东端南面、三山门遗址碑处。(斗门桥位于今日中山南路跨越秦淮河支流处。)
    后来在其北面城墙又开一个西门,位于今日“汉中门”南一百余米处的汉西门故址。
    古文献记载:由清化市北出是北门。宋称玄武门,元代叫元武门。约位于今日珠江路西段北门桥南端。
    5座城门上皆有砖楼,歇山顶,前壁有闪门6扇,皆以铁皮包裹。
    当时在城墙东、南、北三面各设一个水门。
    古文献记载:由武定桥溯秦淮而东是上水门。五定桥位于今日长乐路跨越秦淮河中部“u”形大弯东段处、夫子庙西广场南面。今日“五定桥”之名尚存。
    古文献记载:由饮虹桥沿秦淮而西出折柳亭前是下水门。饮虹桥位于今日来凤街跨越秦淮河处。折柳亭即今日西水关遗址南侧的赏心亭。
    古文献记载:由崇道桥西望是栅寨门。崇道桥位于今日莫愁路跨越秦淮河支流处。
    南唐,东门的护城河桥叫白小桥,桥上有亭,叫归之亭。宋代,东门桥叫白下桥。“下”可能是“小”的音变。元代叫长春桥。
    南门的护城河桥叫长干桥,南唐至今未改名。北门外的护城河桥叫玄武桥,元代叫元武桥,即今日“北门桥”。
    三个水门因所涉两条水系自南唐至今未改。上水门即今“东水关”,下水门即今“西水关”,栅寨门则在今虎踞南路的涵洞口(叫“铁窗棂”)。此处是进入南唐金陵城秦淮河的一条分流的出城口。这条支流在今东水关西面不远的“古桃叶渡”分出,向西北方穿过城中心,经过朝天宫(今南京市博物馆)南端出城。
    由南而来的秦淮河在东门南边的上水门(今东水关)进入金陵城,主流穿城而过从龙光门(水西门)处南面的下水门流出。
    为了减轻洪水威胁,南唐官府在城外开挖壕沟25里,分流秦淮河。城南原有一条小河,叫“落马涧”,顺便将其挖深加宽,与城东秦淮河(护城河)连接。并在西头向北延伸到下水关处。夏季涨水时成为洪水的干道,泄洪进入长江。平时作为城南和城西的护城河。宋元时叫龙江,如今称作外秦淮河。
    从此,秦淮河在上水门(东水关)向南、向西分流。流过城南的成为主流,西流入城的因微弱而变成支流。城东护城的河水宽约2.5丈(约7.9米),深约4米。
    早在建炎元年(1127年),南宋主战派李纲在一份奏章中建议定都江宁府(今南京)。
    他说:“江宁江山雄伟形胜,实为帝王的住处,自五朝以来多为都城。今日天下形胜之地,唯西有长安,逼近西夏北戎,与河东土壤相接。而要有昔时险阻牢固之利,则建康为都之理无可质疑。在下朴实谨慎的判断来自内心深处,望早定其议。以便控扼沿河江淮之险,保有东南,制御西北,任使材智,养民训兵。此是最急之务。”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宋高宗赵构下诏移驻江宁府(今南京)。
    五月初八,高宗一行先驻伴城西南凤凰台侧的神霄宫(即保宁寺),并以此地古名“建康”而改江宁府为建康府。六月,迁居原江宁府治所改建的行宫。
    建炎三年十一月,金兵南下,建康城守将献城投降。次年五月,金兵掳掠建康城金银财物、焚烧宫殿后北逃。
    绍兴五年(1135年)六月,抗金名将知枢密院事张浚上奏说:“东南形势莫重于建康,实为中兴根本。且使人主居此,北望中原,常怀愤惕,不敢自暇自逸。而临安僻居一隅,内则易生安肆,外则不足以号召远近,系中原之心,遂奏请圣驾秋冬临幸建康,扶三军而图恢复。”
    在这种盛赞建康的情势下,绍兴七年三月,宋高宗在岳飞的护卫下第二次来到建康(今南京),进驻新修的建康府行宫。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正月,宋高宗最后一次来到建康,仍命众臣赴都堂集议定都之事。争议不决,高宗降旨再交群臣讨论,结果群臣皆不能言,只有请高宗回浙西。二月初六,宋高宗离开建康返回临安。
    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二年(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二月,南宋守卫建康府城的马、步军都统徐王荣、翁福等降元献城,始设建康宣抚司。
    至元十四年(1277年),撤宣抚司,改设建康路总管府,管辖上元县、江宁县、句容县、溧水州。
    元明宗(和世?)天历二年(1329年)三月,下诏把建康路改为集庆路(今南京)。
    做好各项准备后,朱元璋决定攻打集庆城(金陵)。他命张天佑率部一万人马攻打东门,令陈埜先的一个总管率部一万人马攻打南门,由总兵赵继祖指挥。朱元璋对陈埜先不太放心,没有让他前行指挥。
    出征时间定在农历七月初一。
    当时,朱元璋私下对冯国用说:冯兄,尔给算算,这次攻打金陵吉凶如何。
    冯国用掐指一算:时在立秋下元,节局排序第12。地盘八卦宫排一轮(去8局),剩4局。此局排到第四宫,为巽卦宫,数4。“六仪”(戊、己、庚、辛、壬、癸)之首“戊”子定巽宫4。
    立秋阴遁,“六仪”之子逆九数排布:戊仪定巽宫4,己仪排震宫3,……癸仪排艮宫8。
    阴遁,“三奇”之子顺九数排布:乙奇布中宫5,丙奇布乾宫6,丁奇布兑宫7。
    随后,冯国用在书案上铺张白纸,提笔写道:
    乙奇到中宫,树扎沃土,吉。
    丙奇到乾宫,明火烧马,凶。
    丁奇到兑宫,月照兵戎,平平。
    按照惯例,“丙奇到乾宫”名为“火到天门”,呈象凶。“丁奇到兑宫”名为“玉女受阻”,呈象平平。
    “中宫”数5,五行为“土”。冯国用认为:“中宫”象征金陵城,“树扎沃土,吉”意味凡是驻守金陵(富庶之地)都是吉象。
    冯国用把这份记录拿给朱元帅看,解读呈象的寓意时说道:“中宫”象征金陵城,乾卦当指我军。乾卦本象为天,衍生物象为马。因“丙奇到乾宫”排第二,故乾卦取象“马”。“明火烧马”于我军不利。兑卦本象为泽,衍生第一物象为羊,别象有兵戎。此番攻城恐怕难胜。
    朱元璋问道:兑卦为何不用泽、羊?月照泽、羊,岂不是吉祥?
    冯国用答道:“丁奇”主事辎重供给,此卦排位第三,推算的又是攻城,不宜用泽、羊,故用兵戎。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无妨。金陵乃大城,不愧是“沃土”,首仗难胜也在情理之中,迟早皆要攻破,不理它。不过,此事不可泄露他人。把它烧了。
    1355年秋七月初一(乙酉日)清晨,两支部队出发,初三傍晚到达集庆城下。陈埜先的部队攻打一阵,死伤近千人,压根就攻不上去。张天佑虽然尽力攻城,死伤两千多,也没有破城。他不敢继续攻打,担心这样下去,这一万郭家军就赔光了。于是休整两天,无功而返。
    八月庚申日(初七),朱元璋召集镇抚以上将领开会,再次讨论攻打金陵。
    起初,陈埜先写信通告全军降附并非真心。其辞带有激怒众将不从的意味。不料陈兆先和那些武夫将领哪里看得出他的鬼心眼,惟命是从,真心降附。陈埜先自责失误,整天惴惴不安。
    第一次攻打集庆前,陈埜先悄悄对他的总管说:“尔等攻集庆,勿力战。等我得脱还,复与元廷合(会合)。”
    张天佑无功而返后,朱元璋分别找来陈埜先的几个千夫长了解他们的战况,其中一个揭发了陈埜先的谋划,说总管、镇抚传话“勿力战”。
    朱元璋对左右解释说:“我亦知其不诚,然杀之恐失豪杰心也。”
    于是,朱元璋召见陈埜先,说道:“人各有心,识见不同。从元从我,任尔所适,不相强求。尔可回矣!”
    陈埜先则虚情假意发誓道:“在下已跟朱公,若背再生之恩,人神共诛之。”
    八月戊辰(十五)日,元廷下旨:任命中书省平章政事(从一品)达实特穆尔为江浙行省左丞相(从一品),进驻杭州路城,指挥讨伐起义军,并可便宜行事。
    不久,又下诏命令河南江北行省左丞相泰费音统领淮南诸军攻打被起义军占领的诸城,命湖广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勒呼穆调所部苗军听其节制。
    再说陈埜先、朱元璋。他既然发了誓,朱元璋只好让他留下。随后,和陶安、汪广洋商议:如何对付陈埜先?
    陶安建议道:“他的兵多,可让他独攻一城。派监军带一支部队跟随,他若佯攻,就绑了他,以军法论处。”
    汪广洋赞同。朱元璋也觉得这个建议好。决定命他攻占溧阳,这样可以产生一石三鸟的作用。一是:他攻下溧阳,兵力少则损失两三千,多则损失四五千。二是:证明他还不想背叛自己,占据溧阳可以解除溧水的后顾之忧。三是:让他的人马有个地方自食,不用拨粮供养。
    于是,朱元璋命令陈埜先攻打溧阳城,陶安做监军,徐达押运粮草随后。
    陈埜先心知肚明,这次他再不卖点力,结果就难以预料了。他想:如果攻不下溧阳,陶安和徐达可能持有密令把他杀掉?
    再说,溧阳守军人马没有集庆多,城池也不是那么坚固险要。因此,这次陈埜先真心实意地指挥攻城,牺牲了三千多将士,攻占了溧阳。
    陶安高兴地返回太平府复命。徐达则押运粮草返回溧水。陈埜先攻占溧阳后,朱元璋去信表示嘉奖,并言明:缴获的所有战利品不必上交,赏赐给全体官兵。溧阳所有的官粮留作陈家军的军粮。
    陈埜先以为这下朱元璋不再怀疑他,暗中与集庆的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一品)福寿勾结。
    福寿(?-1356),西夏党项族人。貌俊、知书,尤善应对诗联。长大后,进入预备禁卫军。任用一年,因功授长宁寺3少卿(从四品),后升侍仪司4
    引进使知侍仪事(正四品)。派出朝廷升任江西行省饶州路总管府达鲁花赤(从三品),后为御史台淮西江北道廉访副使(正四品)。再回朝廷为工部侍郎(正四品),太常寺礼仪院佥事(正四品),后改户部侍郎(正四品),升户部尚书(正三品)。又出朝廷为御史台燕南河北道廉访使(正三品),回朝廷升枢密院同知(正二品)。至正十二年(1352),出升河南行省平章政事(从一品),后为江南行御史台御史大夫(从一品)。
    陈埜先送密信告诉福寿:已写信引诱朱元璋攻打镇江(今属江苏)。如果他采纳再告之。
    他在诱骗信中说:“集庆城池,北环大江,南枕崇冈,三面依水,以山为外城,以秦淮为护城河,地势险阻,不利步战。昔日晋朝王浑、王浚造战船谋之多年。隋朝攻集庆,贺若弼自扬州、韩擒虎自庐州、杨素自安陆,三路战舰同时俱进,然后才克之。今环城三面,元军水师与苗军联手建立水寨,绵延三十余里。强攻则忧虑敌军断我后方,扎寨围困则粮运难以为继,竭力前进则无详备,反成后患。不如凭借南方溧阳,东取镇江,扼守长江之险,断其粮道。再显示长久围困,可不攻而克。”
    陈埜先的话似是而非。比如,公元589年,隋朝行军总管贺若弼使用战舰只是从江北广陵(今扬州市)南下渡江,先攻占南朝陈国南东海郡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再通过陆地从东面进军150里的金陵(今南京)。他进军到钟山白土岗(大概是今天钟山西麓的白马山庄、岗子村一带),打败了陈国金陵的北面守军田瑞、鲁达、周智安等部,随后从金陵北门(北掖门)入城。此时,隋朝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攻破南城,率五百骑兵从南门(朱雀门)先期进城。
    朱元璋明白陈埜先在使诡计,复信道:“历代攻占江南的人,晋朝灭吴国、隋朝平陈国、曹彬取南唐,皆因为长江天堑阻隔南北,所以必须会集水师渡江,才能成功。今天我已在金陵上游过江,扼制其咽喉,水师多寡,不足为虑,舍舟而进,足以攻克,与晋、隋时期形同事异。足下兵多将广,宜乘时进取,建功立业,为何舍速胜之策而设想这样的迂回之计?”
    接着,朱元璋想:取镇江不如先占芜湖,巩固我的后方,广积粮。
    八月丁丑(二十四)日,朱元璋派遣副将习伯容带兵进攻粮棉之乡芜湖县。两天后,习伯容攻占芜湖城,极大巩固了朱氏政权和扩大的红军。
    朱元璋非常高兴,把芜湖万户府改为永昌翼万户府,晋升习伯容为永昌翼万户(元廷职俸从六品),并对他说:“尔要善守芜湖,彼是我的粮仓耳!”
    九月癸未朔日(初一),陈埜先得到朱元璋的回信,知其上计不灵,又想出一计,想直接陷害朱元璋。过了几天去信说:“我密约元将左荅纳识里到溧阳,将其活捉了,请朱帅临军接受他归降。”
    朱元璋对汪广洋说:“此贼多诈,最不可信。尔替我回信,说我军政事务繁忙,由他代我接受归降。”
    张天佑带领“郭家军”攻打集庆(南京)不克,郭天叙有些不爽,感到丢了面子。他决定亲自带队攻打集庆,携总兵邵荣带领5000兵马过江到达太平城。
    郭天叙想:他若攻下金陵,居功至伟,既可在此虎踞龙盘,朱元璋也不敢小看他。
    九月戊戌(十六)日,都元帅郭天叙、右副元帅张天佑率领一万五千作战人员从采石镇出发,向东经向山村、横溪村,再北上陶吴村、秣陵关。一千人马押运粮草随后。
    这次,朱元璋没有要求冯国用卜算。可他还是暗暗作了推算。
    时在霜降中元,节局排序第26。地盘八卦宫排三轮去掉24局,此局排到第二宫,为艮卦宫,数8。
    霜降阴遁,“六仪”之子逆九数排布:戊仪定在艮宫8,己仪排在兑宫7,……癸仪排在乾宫3。
    阴遁,“三奇”之子顺九数排布:乙奇布离宫9,丙奇布坎宫1,丁奇布坤宫2。
    冯国用拿出纸笔,写道——
    乙奇到离宫,林木遇火,凶。
    丙奇到坎宫,明火炙猪,吉。
    丁奇到坤宫,光照大舆,吉。
    为了力求准确,他还推算出对应的天盘值符星、人盘值使门,以知吉凶。
    戊仪定在艮宫,为地盘第二宫,对应天盘二区天任星,天任值符。此星对应生门,生门值使。
    行动时辰干支为戊戌,因戊仪在艮宫,故天任星值符落艮宫。而艮卦位在东北。
    时辰旬首干支为甲午,首仪戊子定艮宫8。阴遁,逆九数排布。
    冯国用掐指一算:乙未排兑宫7,丙申排乾宫6,丁酉排中宫5,戊戌(行动时辰)逢4到巽宫。
    因此,生门值使在巽宫。而巽卦位在东南。
    接着,冯国用拿出纸笔写道——
    天任小吉,艮卦在东北。出征金陵有小胜。
    生门大吉,巽卦在东南。与此战无关。
    面对此局的势态,冯国用感到结局吉凶难卜。随后,他把这张纸拿到油灯上点燃。
    陈埜先六月份带领全部人马离开方山攻打太平府后,元将左荅纳识里率部驻守方山。
    九月己亥(十七)日,张天佑渡过秦淮河抵达方山南麓,指挥郭家军分两路攻破了方山营寨,左荅纳识里逃走。此战应验了“出征[东北]金陵有小胜”,“明火炙猪,吉”。
    郭家军继续北上经过江宁县东山,跨过秦淮河,到达集庆城东门外。
    东山,本是一座不大的土山冈,原名土山,因东晋宰相谢安而出名。谢安曾经辞官到此山隐居,改名为东山。公元383年8月,前秦符坚率百万大军南下伐晋。东晋孝武帝司马曜重新启用谢安,派员带诏书到东山,封他为征讨大都督。在谢安的指挥调度下,其侄子率部在淝水以少胜多,大败前秦军队,史称“淝水之战”。从此,产生成语“东山再起”。
    那时的秦淮河由南而北,流到金陵城东门南面后穿城而过,流入长江。城东北有片湖,雨季涨水时,湖水沿着一条水道流向东门,进入秦淮河。从南唐直到南宋,这片湖都叫雀湖。后来不知什么原因,改名为燕雀湖,遗址位于今天南京的梅花湖处。
    南唐到元朝,都没有利用秦淮河在东城外设置护城河。如果利用秦淮河作为外围防线,沿河流西北岸设置垒墙,由重兵防御反而比守城容易。因为城墙高不过8米,而河宽至少有30米左右。朱元璋开国后,就兴利除弊,沿河建造了金陵城的外郭。
    郭家军休整两天后,攻打东门。连攻两天不克,死伤近五千人。于是,郭元帅传令陈埜先亲自带队火速支援,攻打南门。
    陈埜先得令后思索一番,立刻率部从溧阳城别桥镇直接北上,经溧水县、集庆城南的将军山东麓,于二十四日下午赶到城南。接着马上派人通报郭元帅。
    第二天午饭后,陈埜先开始攻打南门,从下午寅时(3点)开始一直攻到辰时(8点左右)天黑。他亲自指挥,将士们也拼死攻城。但是遭到顽强抵抗,死伤一千多人,未能攻破。当晚,陈埜先非常谦卑地以书面形式亲自向郭元帅呈报战况。
    他的表现使郭天叙比较满意。当天晚上,郭元帅下令:全军休整两天。
    九月二十六(戊申)日晚,陈埜先邀请郭天叙、张天佑到自己的行营大帐喝酒。跟随他们的十个亲兵则被陈兆先拉到旁边的营帐喝酒。酒过三巡,陈埜先把酒杯朝帐门口摔去,眨眼间,帐外冲进来十个刀斧手。郭天叙感到不妙,站起来刚要拔剑,结果被连砍数刀,很快就断了气。张天佑惊得目瞪口呆,没有动,束手就擒。
    当夜,陈埜先亲自押着张天佑进入集庆城,献给城首福寿。因张天佑接连攻打集庆,福寿恨之入骨,即刻下令将他砍头。
    郭家军总兵赵继祖带领陈埜先的部队第一次攻打集庆时,就感觉他们不大卖力,得知朱元璋对上次攻城进行了调查,也对陈埜先产生了怀疑。
    当陈埜先派义子陈兆先恭请郭帅和张副帅去喝酒时,他就婉转地劝说郭天叙不要去,谁知道郭天叙缺心眼。
    邵荣和赵继祖一面交代各自总管、镇抚加强戒备,一面在帅帐等待。等到二更亥时(晚上9点),两个元帅还没有回来,马上派探子到陈埜先大营打探。
    得知他们已经出事,两位总兵不再犹豫,马上下令部队丢弃营帐、辎重,轻装撤退。邵荣率部在前,赵继祖率部于后。
    他们朝南面的来路走,到了东山东侧,由于天黑走错了路,转向了东面。
    走了一会,看见南面一个不大的湖(今梅龙湖)才知不是原路。走过湖的北边,发现有一条乡道朝南,就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他们经过周旺村、咸田村、后山岗村、后元村,过了一条小河,到了集庆路江宁县湖熟乡。这时,离开东山已经走了18公里路,已是五更寅时(凌晨4点左右)。两个总兵了解后面没有发现追兵,就下令休息、吃饭,并在村外布置了两道岗哨。
    陈埜先出城返回大营后,准备趁热打铁,偷袭郭家军,为朝廷再立大功。当他带领三千兵马赶到城东,发现只是一片空营。他马上下令点燃火把追踪。
    九月己酉(二十七)日,天刚蒙蒙亮,第一道岗哨发现几百米远出现陈埜先的部队,相距不到2里。郭家军立刻继续沿着乡道向南撤退。他们走过右家边村后,发现前面是两条岔路,一条朝西南方向,一条朝东南方向。
    按理,绕过集庆江宁到秣陵关,应该朝西南方向。总兵邵荣想到追兵已经跟上来,不能按常理行动,随即下令沿东南方向的乡道加速前进。他们走了将近一个时辰(两个小时),到达郭庄乡。邵荣找了一个村民,打听郭庄(今属镇江市句容县)属于哪里管,得知是溧水州,离南面溧水州城只有36里地。
    邵荣窃喜:郭家军到了郭庄,已近溧水,真是上天保佑啊!因为溧水是徐达镇守。但是他却故意问:“到句容,走那条路?”
    村民说:“走村东那一条。”
    邵荣、赵继祖马上命令各自的部队依然排成三行沿着村东的乡道跑步前进,走出两里后,看见一条向南且宽的小路,就改作两行沿着这条路南行。走了800多米,小路转向西南,通上了去溧水的乡道。踏上乡道,总兵马上命令部队换成三行向溧水城快速前进。
    这时,陈埜先带领追兵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郭庄。追了一夜,都感到精疲力竭。陈埜先派人打听有没有军队进村。村民说有,问完路就沿着村东的乡道走了。
    陈埜先按照非常理思维,跟对了岔路,也到了郭庄。这次还是先前的思维,认为郭家军不走去溧阳的路就是为了甩掉他的追击。他估计距离他们不远,于是命令部队休息一下,吃了早饭再追。
    他们又追了近一个时辰(两小时),一直向东追了17里半,陈埜先看见一个村庄。这个村庄叫葛仙村,是乡治所,故而又叫葛仙乡。虽然有点偏僻,却有朝廷的民兵百户所(下等),首领百户(从七品)叫卢德茂,是当地地主。
    陈埜先归降朱元璋后,直到这次攻打集庆(今南京),他的部队都换上了绛色军服。陈埜先只清楚自己是朝廷的民兵统帅,谋杀红军元帅有功,忘记了自己还穿着红军的服装,毫无戒备。看见这个村子很安静,他就带着十个亲兵及儿子陈兆先进了村,只想着打听郭家军的情况。
    百户卢德茂接到报告,以为是起义造反的红军,就带着30个身着青衣的健壮民兵出迎,个个手持长矛。卢百户走到陈埜先的马头前,抱拳恭问:“在下卢德茂,是里正,请问将军到此有何贵干?”
    陈埜先没想到这是麻痹他,正要回答,几个民兵已经靠近他的两侧。陈埜先意识到不妙,已经晚了!青衣兵二话不说,迅速出枪,几个矛头几乎同时刺进他的腹部和腰部。陈埜先当场毙命,倒下马来。
    跟在后尾的陈兆先还算反映快,扭转马头,策马就跑。出了村口,冲到管军总管的面前才勒住马,上气不接下气地命令道:“快,快进村,把青衣兵全都杀了!”
    总管带部队冲进村后,杀死了所有的青衣兵,捉住了卢德茂。他临死之前才明白,错杀了自己人,而且是朝廷任命的民兵元帅。
    陈兆先为义父报仇后再也不想寻找、追杀郭家军,带上义父的尸体、率部回到方山营寨。
    郭家军到达溧水城后,朱元璋接到报告,马上叫汪广洋写了一封信函、一份抚慰书。信函送给徐达,交代了四件事:一、告诫他的全体官兵,不许非议郭家军,违背者,轻的处罚,重的杀头。二、见信当天买肉买酒设哀宴,代表他为郭家军全体将士接风洗尘。三、以他的名义设置灵堂,命溧水的全军将士臂系白巾,带孝七七四十九天。四、马上派人到郭庄乡调查陈埜先追杀郭家军的情况。
    抚慰书送达总兵邵荣、赵继祖,请他们安心驻扎溧水休整,由徐达全权安排郭帅、张副帅的丧事。命令谢成带上几个亲兵到集庆打探陈埜先的情况。
    得到陈埜先被杀的确切情报后,朱元帅携带上冯国用、李善长及谢成亲兵队到达溧水,祭拜了郭元帅、赵副元帅的亡灵。
    在灵堂,朱元璋面对两帅的灵牌持三炷香说道:“郭元帅、张副帅,据打探的可靠消息,叛逆、仇敌陈埜先因追杀尔部在句容葛仙村被百户卢德茂误杀,已死。人善,天必助之。人恶,天必灭之。尔可安息耳!”
    语罢,朱元璋向灵牌三鞠躬,上前在口径一尺的冲天耳三足青花大瓷炉中插上祭灵香。
    朱元璋的这些举措使得郭家军上上下下都感到温暖、欣慰,总兵邵荣、赵继祖决定跟随朱元帅打天下。
    事况发展到此,冯国用恍然大悟:“生门大吉,巽卦在东南。”是暗示郭家军从金陵向东南(生门)撤退,死里逃生。“光照大舆,吉。”则是对朱元璋而言。
    注释:
    1里、步:宋元时代,1里等于180丈,1丈等于3.168米;?1步等于5尺,1尺等于0.3168米。
    2金柱:古代营造学术语。一座殿宇除开檐柱和左右中轴线的柱子(山柱)外,其余的木柱都称作金柱。
    3长宁寺:和太仆寺、长信寺、长秋寺、长庆寺、承徽寺、宁徽寺、延徽寺等一样,?都是管理皇帝、皇后个人私产及人户的机构。
    4侍仪司:隶属礼部,掌朝会、即位、册立皇后、建立储君(太子)、上尊号及外国使者朝觐礼仪之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