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学校
楚军出兵封锁明伦堂,把数百名士绅举子全部囚禁,其中还有高世泰、王夫之这样的朝廷命官,如果放在太平年代,这是不可想象的大逆不道,光天下人的唾沫星子就能把汪克凡淹死,朝廷也肯定会派来钦差,把他捉拿送京,乃至斩首示众。
但在朝代更迭之际,拳头大才是硬道理,见到楚军真的动了粗,一直叫嚣不停的士绅文官们突然集体失声,除了私下里感慨几句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之外,再没有任何办法。
色厉内荏!
战争打破了旧有的统治秩序,士绅地主前所未有的虚弱,面对蛮不讲理的军阀,只能徒呼奈何。
关键时候,章旷、堵胤锡、许秉中等一批文官及时站了出来,表态支持楚军的合理自卫,谴责极少数别有用心的士林败类,呼吁各方人士保持冷静,不要受他们的挑拨,同时在官场内部进行自查自控,保持口径统一,楚军也派出大量人手,到市井民间进行宣传,还原事实真相,进行合理加工……
多管齐下,舆论方向被硬生生扭了过来。
舆论,是士绅地主最后一件看家法宝,以前的时候,所有的舆论渠道都掌握在他们手中,凡事随心所欲,任凭他们涂抹,汪克凡却利用官府的行政力量,强行把这种局面打破了。士绅地主虽然多有不满,民间的传言风评却已经转向,同情楚军,支持楚军的人不断增多。
官场上又是另一番景象。
楚勋集团进入湖南以来,一直都笑呵呵很和气的模样,如今突然沉下脸,立刻露出仿佛要择人而噬的锋利獠牙,官场上顿时人人自危,没人再关心刘婶的案子,平日里满口的道义气节也都抛在脑后,只想保住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利益。
高世泰和王夫之?随他们去吧,要不是这两个讨厌的家伙惹事,也不会激怒楚军,搞得现在这么被动。
楚军要丈量田亩?随他们去吧,汪克凡这后生什么都敢干,简直就是个二百五,和他硬抗绝非上策,私底下用些手段,一样能把损失补回来。
文官们突然下了软蛋,汪克凡既觉得欣慰,又感到有些遗憾。
欣慰的是,文官既然已经让步,这件事就可以告一段落,不用浪费时间和精力。
遗憾的是,他本来已经做好准备,对湖广官场进行一场清洗,现在却没了发作的理由。
由于历史原因,在湖广官场上,大大小小的山头派系数不胜数,大圈子里面套着小圈子,小圈子又挂在另一个大圈子上,有的圈子里较为松散,有的却紧紧抱团,外人很难插手。
很难插手,不等于无法插手,实力强到汪克凡这种地步,砸烂这些圈子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在之前的两三个月,汪克凡一直忍着没动手。
收复湖南后,任命了一大批行政官员,朝廷新派来的官员占了三成,其中大部分是楚勋集团的人,而剩下的差不多七成,几乎全是以前何腾蛟的班底。
这是没办法的事。
大明朝的地方官并不好干,一个人往往要扮演多个角色,方方面面都得照顾到,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其他的事情做得再好也没用,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要时间沉淀,光凭着一腔热情是干不好的。
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只能留下原来的老人。
每个州县的情况都不一样,让个新人去当主官,两眼一抹黑,手下人又不话,光适应环境都得一年半载的,接下来也未必能干出好的业绩。
重起炉灶的成本太高,只能先收编,然后慢慢改造,慢慢换血。
刘婶的案子闹大后,汪克凡就准备搞一次大的行动,把文官中的顽固分子踢出局,换上一批自己人的同时,对其他的文官也是一个震慑。
没想到文官们雷声大,雨点小,赛前信誓旦旦要勇夺金牌,发令枪一响就摔倒在地,自动弃权了。
汪克凡只好减小打击面,先收拾高世泰、王夫之这几个冒头的。
王夫之很快接到通知,免去湘潭县令职务,调任岳麓院教授。
张献忠大闹湖广的时候,岳麓院毁于战火,重建刚刚三四年,又遇到孔有德入侵湖南,再次被毁,不过这座院名声远播,在湖广有很大的影响,明军收复长沙后,章旷就一力主持,准备再次重建岳麓院。
如此一来,岳麓院也就变成了官办的府学,除了一名教谕仍按老习惯称为山长,还有一名正七品的教授,权力小却清贵,对王夫之正好是平级调动,名声上还更好些。
这是汪克凡亲自点的名,王夫之虽然和他作对,但到底是一代大儒,这个人不适合搞政治,更适合安心做学问,放在岳麓院是最好的结果。
汪克凡如今在湖广一手遮天,调动王夫之这样的七品官,只是一句话的事情,高世泰身为湖广提督学政,却是可与总督巡抚分庭抗礼的显要高官,必须要经过朝廷来任免。
话虽如此,汪克凡要拿掉他也很简单,甚至可以先行处置,然后往朝廷里发一封公文,在吏部备个案就行了,要知道当初何腾蛟当权的时候,连巡抚都随他心意任免,也没人觉得不妥。
只是出于安抚人心的目的,汪克凡不想把事情做绝,和章旷等人商量后,决定把他赶出湖广了事,章旷随即上隆武帝,保举高世泰出任贵州提督学政,挂按察司佥事的头衔。
(在明朝末期,提督学政是俗称,正式名字叫提学副使,或者提学佥事,名字里有个“副”字,其实却是正职学官,因为他们挂的一般是按察司副使或者按察司佥事的职务,这样子绕来绕去很容易让读者产生阅读障碍,所以一律使用提督学政的称呼。)
提督学政和总督一样,本身没有固定的品阶,都要挂一个对应的虚职,高世泰也是平级调动,但贵州相对贫瘠,文气尤其孱弱,一年出不了几个举子,调到那里当学政,等于坐冷板凳了。
这也算人尽其才,高世泰是一个搅屎棍的性子,贵州巡抚范鑛如今关起门来称大王,朝廷插不进手,正好让高世泰去搅一搅。
赶走了高世泰,由谁来继任湖广学政,是一个问题。
章旷已经倒向楚勋集团,自然和汪克凡保持一致,对湖广学政这个位子有想法的,是刚刚上任的湖南巡抚熊伟。
提督学政清贵却权小,又是个五品官,熊伟本人当然不想干,但他想把这个位子揽到自己的亲信手里,湖广如今是楚勋集团的大本营,作为堂堂湖南巡抚,熊伟到任后处处仰人鼻息,急于培植自己的势力。
但是,汪克凡不同意。
经过一番明里暗里的争夺,这个位子还是被汪克凡拿到了,只是任命的人选并不是楚勋集团的骨干,而是湖广本地官僚卜作文。
卜作文原来是辰州知府,后来被刘承胤胁迫,跟着他一起投降满清,明军反攻湖南的时候,献城投降,反正归明。虽然他在暗中多次帮助明军,但身上终归有了污点,自己的靠山也倒了,所以一直闲置候补,没有任命实缺。
从四品知府变成五品学政,起来好像是降职了,但提督学政掌管一省文事,在官场上被看做和布政使按察使同级的存在,哪怕见了总督巡抚也不用行下属之礼,其实却是结结实实地升了一级。
卜作文很满意,非常满意,朝廷的正式任命还没有下来,就已经以积极的态度进入角色,对重建岳麓院的事情抓得很紧,把王夫之指使得团团转。
汪克凡却把他叫了去,布置了另一个任务,重建石鼓院。
“在衡阳再建一座府学?这可不容易,没那么多教官训导,而且也没那么多士子就读。”
卜作文非常为难,建学校首先得有老师,作为一所官办府学,里面的老师起码得是举子出身,还得有一两个进士撑门面,像王夫之这样的恩科进士太过年轻,岳麓院又调来了两个同知推官才算镇住了场子,如果再建一座石鼓院,仓促间到哪里找这么多老师?
除了老师外,学生更加重要,朝廷连开恩科,湖广的士子已经被割走了几茬,如果急于扩招,生源必然下降,最后砸的是院的牌子。
“没关系,石鼓院不教四五经,学生也要士子生员,和岳麓院完全是两码事。”汪克凡笑了笑,对目瞪口呆的卜作文说道:“这座院专门培养各种工匠,以教授格物算学为主,四五经不学也罢。”
“这,这还叫院么?”
“是啊,我也觉得应该改个名字,你觉得叫蓝翔技校怎么样?”
“学生不敢苟同!”卜作文好容易当上学政,责任感非常强,对这个莫名其妙的怪名字无法接受。
“那好吧,就叫石鼓学校好了。”汪克凡见他拒绝,也没有继续坚持心里的那点恶趣味,毕竟这所学校的前景未定,万一她发展成了楚勋集团的黄埔军校,却顶着个大蓝翔的名字,只怕恶心的还是自己。
(今天更新终于回到了相对正常的时间,想到能完整的睡一晚上,心里就充满了幸福感,顺便,拜托!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