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转眼四年(中)
岁月迁移,如今已是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春。
四年前,江东军虽然败于曹军,不得不退出成都,从而失去了占领益州的机会。但是先前江东军所攻陷的巴郡,却仍然牢牢掌控在其手中。巴郡乃益州东南屏障,占有巴郡,江东军就有着随时攻打成都,乃至于对整个益州发动侵略的能力。
因此,李严对于成都南面的防御看得很重,在成都城的东、南、西三方二十里范围之内都设立了好几座烽火台,一旦发现敌踪就立马燃起烽火,让成都城能有准备应战的时间。
四年时间里,巴郡的江东军陆续对益州发动过数次小规模的侵略,但在李严的统率以及司马懿的谋略之下,无不损兵而返。
江东军损失最厉害的一次,折了一员裨将,数员军侯,士兵战死者逾两。
自那以后,江东军便不怎么向成都发动攻击了。
不过益州面临的威胁不止巴郡城的江东军,南蛮同样是心腹大患。
在刘璋统治时期,南蛮就经常会给益州找一些不痛快,而懦弱的刘璋则经常许以钱粮以平息祸乱。如今益州易主,无论是李严还是曹操自然都不会以这种委屈的形式去向南蛮求和,因此南蛮也时不时地会向益州境内发动侵略。
成都城内的士兵要防御江东军,很难再抽调人手去应付南蛮,只能让曹操派遣援军。曹操有意一举消灭南蛮这个祸患,以夏侯渊、曹彰等为将,领兵一万,前去剿灭南蛮。
在军队到达成都之后,司马懿便作为参谋加入其中。
一万士兵,数量并不多,深赴陌生之地作战,危险至极,可以说是十分不智的举动。然而眼下孟获年纪尚轻,并未成为南蛮首领,此时的南蛮首领是一个利令智昏的平庸之人,南蛮各部之间也没有真正的统一起来。司马懿运用他那神鬼莫测的奇谋,运用各种手段离间南蛮各部落之间的关系,搅得南蛮各部不得安宁,最后奇兵一出,一举将南蛮平定。
和上次平羌之战一样,在这次平蛮的战争过程中,曹彰的表现依然最为突出,先后斩蛮将数员,甚至南蛮年轻一辈之中最为勇猛的孟获亦为其所斩杀。
南蛮首领降服后,为表诚意,将女儿祝融献出,曹彰纳之为妾。
曹彰立下大功,又赚得美人归,可谓是这场战争之中最为风光之人。
回到许昌后,夏侯渊、曹彰及其他将领一应受到封赏。曹彰被封为威南将军,授鄢陵侯。虽然威南将军的职位并不算很高,但彼时曹彰年才十九,绝对称的上是年轻有为了。
要知道,现在的曹军第一大将高顺,在十九岁时连将军都不是呢。
当然,现在的世道,被封为将军的武人一抓一大把,已不像二十年前那么稀少,但绝大多数也都是杂号将军,像曹彰如此年龄便获得如此地位,也是绝无仅有的。
这四年之间,还发生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曹操由魏公,晋爵为魏王!
建安十三年元月,天子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国都邺城,诸王子皆封侯。
曹操加封魏公还不到三年,便晋爵为王,世间之人除了唏嘘之外,也只能慑服于曹操那不可违抗的威势之下了。至此,那些仅剩无几的忠于汉室的大臣们,心中最后一丝幻想也破灭了。谁都知道,魏取汉而代之,终究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可叹天下大势如此,又岂是能轻易阻拦的!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称王半年之后,孙坚也不甘落于人后,上表天子,言自己对社稷之功不下曹操,请封吴王。曹操见诏大怒,当场撕毁孙坚的请表,高声骂道:“孙坚偏居一隅之辈,上不能扶君主以匡社稷,下不能治地方以安黎民,其何德何能,安敢与我比功!”
曹操令天子下诏,削孙坚职衔爵位,并称之为“叛逆”。凡攀附孙坚者,皆为“叛党”!
孙坚闻讯,亦怒火攻心,最终其不再请表天子,于九月自封为吴王。
孙坚称王之前,刘备曾面见之,言曹操称王乃悖逆之举,主公乃汉室忠义之臣不当效仿之。孙坚此时已是一心想要称王,对刘备所言不进半句,更何况刘备谏言,本身就怀有莫大的私心,孙坚更是不会去在意。
刘备反复劝解,孙坚烦躁而怒,大声斥之,最终刘备惶惶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