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情怀
我是一个有着佛教情怀的人,应该说是有着深厚的佛教情怀,尽管我无比信仰着无神论,我始终坚信这世上并没有所谓的鬼魂和神仙,没有传说中转世和轮回,如果有的话,那我想我前世一定是一个虔诚的佛教教徒,而且应该是一个每年都会穿着一身破旧不堪的喇嘛服饰磕着长头觐见的藏传佛教教徒,所以,我身边的人说我可以剃度去少林寺出家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想,我是真该立地成佛的,然而,在现实中,我依然时常酒穿肠、香烟滤肺,那么,就请佛陀容许我“酒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我也时常向我身边的人宣称我是“俗家弟子”,他们十分赞同,并说我是“俗到家的弟子”。对此,我保持着高度的缄默,就请佛祖赦免每一个冒犯神灵的孩子们吧!
一直很喜欢禅宗开创者慧能和尚的一首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本来就是赤条条地来到这人世间,最终也将赤条条地离开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这中间的一切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当然,这并不是佛教对世人的说教,而是众所周知的公理,那么,我们又何必为了无法勾留的过往和物欲而渐染尘埃呢?菩提树下还有那么多匆匆的过往无法勾留,又何况于这各奔前程的世道?
这是我时常在思考的问题,一直在思考,但一直想不通。
天绝老是这样开导我,她说,人活一世,不能无欲无求,正因为有了这种种物欲和需求,才有了社会的进步。我也时常开导她叫她皈依佛门,做个清心寡欲的尼姑。她说,不可能的,她还没有结婚生子,还没有体会到两人世界,三人世界是怎样一种滋味,不能白来这世上一趟。我说,你应该博爱,钟爱是自私的,向我学习吧!用我们的爱去普度众生岂不是更有价值。末了她说,那你就继续你的博爱吧!我就这么多爱,普度不了世上那么多的苦难人们。于是我说,好吧!咱俩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此割袍断义吧!可第二天,她又找到我说介绍个漂亮女生给我认识,于是,我就向她要了那个女生的qq号,堂而皇之地说我只是为了去普度那个女生。
是的,我终究还是一个五不清净的伪教徒,红尘有你,我始终是无法释怀,世俗中有那么多的难以抗拒的诱惑在我眼前转悠,我想,我的身上早已经彻头彻尾地布满尘埃了。
我说,我总是在现实和信仰之间左右徘徊,我一直笃定的信仰与我正在经历的现实或者说是我正在经历的现实与我一直笃定的现实总是相差过大,这也是我时常感到纠结的终极原因。
我所谓的佛教情怀也时常让我感觉困惑,一方面我想与世无争,一方面我又不安于现状;一方面我认为有些东西无须解释,另一方面,我总想着去化解心结;一方面我认为我的一些想法无须让身边的人知晓,另一方面我渴求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抚。
我想,我是信仰佛教的,要不然我为何时常以化外之人自居,为何我的音乐播放器里一直循环播放着朱哲琴和萨顶顶的藏族风歌曲,为何经常会有类似于“忘却人间情话,淡远江山纷扰”这种矫情的句子在我头脑中反复回荡。
那么,就让我带着这份深厚的“佛教情怀”继续我的苦难生活吧!我想,等到我度尽了苦难,我就能回过头来,感叹着我已经远离了岸堤。
我是要在白茫茫一片汪洋中自生自灭的。
藏传转经筒/雪域布达拉/谁在匍匐/面朝拉萨/吐蕃的喇嘛/边陲的崖/松赞的唐卡/文成的发/珞巴的哈达/纳西的茶/大昭的佛法/萨迦的塔/古格王朝万里无人家/格萨尔王史诗造神话/天葬的尸/鹰鹫的爪/谁的灵魂在升华/转世的活佛/谁家的娃/喜马拉雅/珠穆朗玛/雪山延绵/经年不化
【五蕴】我所谓的佛法
观自在菩萨/行深波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舌鼻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波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所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波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莫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波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心经》
南传、北传、藏传佛教中对于“五蕴”的概念是没有区别的,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的蕴集,这是佛法的基本概念。其中,色蕴是属于物质的,又称色法,其余四蕴都归于神质名叫做心法。
我想,这样说还是太空乏了,那么,我就说说我所谓的佛法吧!
【色篇】
也不知道是人的进步还是退化,或者说是“字”本身意义上的延伸或者聚拢。
在如今人们的思想里,对于“色”一字总会想入非非,□、色鬼、色魔、色胆包天,这种种词汇总会让人联系起那件不齿的事情,而五蕴中所谓的色是指包括地、水、风、火、四大和合所构成的世间的一切物质,所以,“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色,既是显色(物体本身的颜色)、形色(物体的形状和体态特征),当然,一些特殊的感觉比如寒热、饥渴也可以成为“色”,而狭义的色,既是我们一般认为的体,诸如眼耳舌鼻身意色声香味触法,我想,对于这一点,有着为数不少的人处于盲目的状态。
在一部影片中看到过这样一个男孩,片名我忘了,那个男孩似乎迷恋上了月亮,于是,他总会对这月亮自-慰,这是我们认为的“色”吗?是的,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但又很多人不理解他这种怪异的行为,对这异或者异的照片,直接一点就是看着a-片自-慰的行为是可以被大家所接受的,但对着月亮自-慰难免让人感觉匪夷所思。
我想说,这是符合常理的,因为上文提到过广义上的色包括世间的一切物质,当然更包括那轮清晰而实在的月亮,在小男孩看来,月亮已经成了他理想中的情人,当然,它能激起他的-欲,所以,他这种行为也不是那样难以理解的。
《心经》中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即是色,其实就是那个道理,色与空之间没有界限,意识到这一点,世间和人中的很多怪现象都迎刃而解了,比如同--恋,比如恋物癖,比如洁癖,那都是在情理之中的,都可以用佛法里的“色相”来加以解释。
再比如说,我一直用着我高二时买的那块“双鱼牌”双面反胶的乒乓球拍不舍得更换,即使它已经失去了摩擦,失去了弹,我还是时常带在身边,你总不能用世俗眼光里所谓的“色”来评价我这个行为吧!
这个道理可以说是深奥也可以说是浅显,当你有足够宽阔的心境去理解的话,我想,你最终会懂得。
【受篇】
佛陀说,“受”是人的神成分之一。
它含有领纳之义,是神层面上的,即身体感官接触外物而引发的种种感觉。担惊受怕、挨饿受冻、受宠若惊、感同身受等等,通过那些词汇,你就能理解佛法中“受”的意思,它包括我们每天都必须体验到的感觉活着情绪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感觉与感情的作用,受在佛法上分为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即使心理学所说的快、不快和中庸三种感情。
“受”的原语是vadaa,即从知的语而来,由知识而起的感觉。所以,知道的东西越多,感受的方式也会更复杂,因此,世人有着太多复杂的感情都是因为知道得太多,猫狗等低等生物为什么活得那样自由自在,你见过它们哭吗?我想在它们基因突变之前是断不会发生,要不然,达尔文先生的进化论将面临被推翻的风险,因为它们知道的少,它们本不懂得什么得与失,离和聚,所以它们不会患得患失,悲离欢合,(ps:貌似对于离合它们还是会有一些感受的,这个暂且不论。)而人毕竟是高等生物,天生的高智商以及后天的学习,出于天生的高智商,对于亲人的逝世、朋友的离散、爱情的破灭、梦想的落空,我们会感到悲伤,出于后天的学习,我们会时常伤春悲秋,看到欢快的场景我们会感到高兴,看到悲伤的场景我们会感到难过。
所以,对于人来说,要怎样才能少一些多余的感受呢?那就是尽量不去接触和学习那些不该有的知识和体验。
众所周知,早恋的成功率是极低的,也有很多人因为过早地接触了爱情,偷吃了禁果而在自己的感情史上留下了长久而惨痛的遗憾,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遗憾呢?那就是别过早地体验爱情,没有爱情,又何来失恋的痛楚呢?“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的就是这一个道理。
我想,这个道理大家都懂得。
【想篇】
佛法中对于“想蕴”的定义是取像或者想象。
取像是基于感觉和知觉上构成的一种概念、联想、分析、综合的作用效果,而想象是记忆以往领受上的对象。
这也是对我们现在所说的“想”的含义最好最全面的解释。如果说“受蕴”是具象的话,那么,“想蕴”就是抽象的,它必须要通过事物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一个影像,然后我们经过大脑的分析之后,才能知道我们感觉到了什么,是一种间接的经历过程,而“受蕴”是一种直接的经历过程。
“想”中有一种感觉叫做“思念”,是的,感情的世界里,正因为有了思念才会有种种发散的感受,而这些发散的感受里面大部分让我们感到痛苦,绕了这么久,我想说的只是世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世人总是想得太多,用佛教术语说就是私心杂念,佛门讲究五清净,心无挂碍,心无挂碍,故无所恐怖,也便无所痛苦。
那么,我可怜的孩子,当你面临一段已经不可挽回的爱情时,还是选择彻底的忘记吧!别为自己的头脑中填充进一些不该有的念想,也别让自己沉浸在一片似乎只有对方的环境之中,这些虚构出来的环境,会让你的头脑不自觉地进行联想和分析,那么,我想你始终走不出那份影。
处理感情是如此,对待世间万物也该如此,襟开阔,不拘泥于过往,方能豁然开朗,相信,前方的风景总是更美丽。
不是吗?
【行篇】
“行蕴”是神成分之活动意志,是纵世人行为的意念,行为是受到意念控制和驱使的,意念的千差万别就造成了行为的各不相同,里面有好的意念,也有坏的想象。
苏小懒在《流经存在的邂逅》一文中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当你陷入并拥有一段的感情的时候,好好享受就是,但是别人为今生只是他,唯一只是他。
一直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很喜欢这句话所透露出来的深刻道理,是的,这就是意念的力量,当你拥有并陷入一段感情的时候,好好享受就是,至于这份感情将会有一个怎样的归宿,那不是现在想的问题,现在也本无法想象,而现在能做的只是去享受并巩固这段感情,使他能够经历往后的风风雨雨,如果从一开始就顾及未来的话,那么,这份感情迟早要走向消失。
但这并不是说不去考虑将来,而是相信将来,相信这份感情一定会有一个好的归宿,这就是好的意念,它能引导这份感情一路走下去,走过四季变迁,走过人生中的坎坎坷坷,最终结出它最灿烂最成熟的果实。
而一切邪恶的意念将驱使人做出极端的行为,而这些极端的行为必将导致人的毁灭,所以,《心经》中说,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心中少一些不必要的意念,这样,人生岂不是过得更坦然,更顺意吗?
【识篇】
“识蕴”是一种能察觉到事物存在的直觉,是六(眼、耳、舌、鼻、身、意)触对六尘(色、香、味、触、法)所产生出来的反应,是支配受、想、行三者,是保持这三种作用的统一。
它能直接地感觉到受、想、行三者的存在并它对此做出反应,而反应的区别则在于使三者达到统一,还是出现分歧,因此,“识蕴”是心法中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众所周知,世人会感到痛苦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出于内心的挣扎,而出现挣扎便是因为神世界里的受、想、行出现了不应有的分歧,这对于一个红尘中人来说是难以避免的,意志的不同意直接导致内心的煎熬,这就是人之所以痛苦的解释之一。
所以,不能忽视“识蕴”的决定作用,当你已经选择了坚持,那么,千万不要轻易地动摇,当然,从佛法中来说,不应有执念,有了执念,就会有失落。
《心经》中的那句无受想行识,无眼耳舌鼻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正是这个道理。
【结语】
当你真正体会到佛法中色、受、想、行、识的真正涵义之后,你在回过头来去读读那篇《心经》的话,我想,你会有另外一番感悟的。
佛法中所谓的大乘佛法,小乘佛法之所以能用作普度众生,其依据也在于此,它的确能除一切苦,此言不虚。
我是如此的笃信,而你呢?
佛教情怀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