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3章 伤人(四)
老陶点点头,像是在思索。.pbtxt.
紫苏走到石室外看看日头,知道时辰不早,苏毅该回府了,也就没有再和老陶多说,和他道别后离开了石室。走了没几步,迎面遇上苏砚,苏砚非常意外,她怎么会从剑庐的方向过来?府里除了苏松和他,一般是不会有人到这里来的。
紫苏向苏砚拜了拜,叫了声二公子,苏砚回了个礼,让路给她。她走远后,老陶看到苏砚,招呼他:“二公子,王爷等候多时了。”苏砚跟着他走进剑庐里的密室。剑庐里,老陶向苏松回报了和紫苏谈话的细节,苏砚一直站在旁边听着,越听越心惊,紫苏的真实身世原来这样曲折,和他之前料想的不错,这一切都是他父亲一手安排的。
苏松负手而立,问老陶:“依你看,她的话可信吗?”
老陶如实道:“小人觉得可信。那中山靖王墓在满城,离河间府不远。如果小人没有猜错,这个来金陵寻访小夫人的人正是中山王府当年派去满城的守陵人之一,事变之后,他们退避到河间府,但一直也没有离开陵墓多远。那印信多半藏在河间府。”
苏松微微颔首,看了苏砚一眼,目光锐利,问:“砚儿,为父找你过来,正是为了这件事。想必你也能猜到,紫苏的身世大有蹊跷,为父同意毅儿娶她进府,是有一番思量。”苏砚点了点头,告诉苏松,他和苏毅商量过这件事。老陶见他父子有要事相谈,知趣的退了出去。.pbtxt.苏松见密室门关上,才对苏砚道:“为父和你姐姐也说过这件事。如今朝廷内忧外患,北方各族蠢蠢欲动,兵驻洛阳,对我朝虎视眈眈,朝廷势必要派兵北伐。”
苏砚颇为赞同的嗯了一声。“这些年司马氏一族挥霍无度,国库早已虚悬多时,若是派兵北伐,粮草和军饷都是大问题,因此,为父才不得不出此下策。”苏松叹息了一声。
听他说出这番话,苏砚才道:“父王,您想过没有,紫苏若是知道了自己的真正身世,她会怎么想?只怕三弟心里也不会好受。”
苏松瞧了儿子一眼,峻然道:“等我们找到印信,开启了靖王墓,取得宝藏出师北伐,她怎么想有什么要紧。是一个妇人重要还是国家社稷重要?砚儿,男人是要做大事的,做大事的人必须懂得取舍。”苏砚心里一怔,没有说话。也许是觉得自己语气重了,苏松缓了缓语气,又道:“你母亲之前劝说你纳妾,你考虑好了没有?”“我不纳妾。”苏砚答道。
苏松当然知道儿子的脾气,也知道这件事必然有洛凝在背后出主意,微有些笑意:“凝儿那小丫头是挺有趣,为父也很喜欢她,长得漂亮又聪明伶俐,但说到将来正位王府、当王妃还是欠缺了度量。男人身边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女人呢,她若是连你身边多个妾室都容不下,将来如何料理王府内外事务?”
见儿子没有答话,苏松拍了怕他的肩,语重心长道:“为父准备过两年就传位给你,和你母亲、姨娘们享几年清福。为将来考虑,你一直没有儿子的话,就只能从你大哥或者三弟的儿子里过继一个继承人了。这样的局面,我想你和你母亲都不愿看到。”
“我跟母亲说过了,以三年为限。”
面对父亲的句句紧逼,苏砚只得和他如实说出自己和长公主的约定。他太了解父亲苏松这个人了,虽然表面上不动神色,和颜悦色,但如果他做了什么决定,是任何人都不容置喙的。父亲和母亲不同,母亲虽然严厉,却不像父亲这般决绝,在母亲那里还可以商量,在父亲这里却不行。
“也罢,既然你们母子已经商量好,为父也不再做强求。砚儿,你到底还年轻,等你到了为父这般年纪,就会知道****不过是云烟,抓在手里的权势才是最要紧的。女人再重要,也没有你的前程重要。”苏松忽然忆起往事,心中徒生感慨,说到最后几个字,竟像是喃喃自语。“我不愿令凝儿失望。”苏砚忽然说了一句。他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话到嘴边,就说了出来。
苏松眉头一皱,半晌才有莞尔一笑:“将来她是王妃,又不会委屈她,有什么好失望的。”
父子俩沉默了一会儿,苏砚主动打破沉默,转移话题道:“父王,收养紫苏的陶家是个书香门第,为什么紫苏识字却不多?照理说,幼儿三四岁便要启蒙,紫苏虽是女子,但在陶家人眼里却是身份尊贵的郡主,哪有不让她读书识字的道理?”这一点,苏松倒未曾深入的想,此时听苏砚提起,也是觉得有些诧异。
当时朝中风气好学,很多名门大户的女子和男子一样读书识字、满腹经纶,苏砚的两个姐姐苏秀和苏乐也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就算是莹莹,那也只是因为她自己不乐意读书,并不是齐王府没有请师傅教她。“砚儿,你怎么想呢?”
苏松一向喜欢先听听别人的意见,再发表自己的看法。苏砚思忖道:“我以为,紫苏并不会跟陶伯把什么话都说了,她必定会有所隐瞒。”
苏松点点头:“她在天音坊时日不短,逢人只说三分话这种心计还是有的。”
苏砚叹息一声,忧心道:“父王,这件事我总觉得不妥。中山靖王是汉室正统之后,若是动了他的墓,只怕政局更会动荡。”
“所以此事只能暗中行事。好了,天不早了,你先回房去吧。为父要好好想想这件事。”苏松向儿子挥挥手,宇文长风退了出去。
儿子走后,苏松独自思索了很久。他算算日子,想起不久就是清明了。一转眼,他亡妻去世已经二十多年。当年她为了不耽误他的前程,从容自尽,剩下他和苏峰父子俩,悲痛不已。那时苏峰才两三岁,尚不知人事,如今已经成家立业、有妻有子。数十年的岁月也就这样匆匆而过,不留一点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