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落难公子
黑暗的角落之中,姬雪不知从何处又静静的走出。
“君上何出此言呢?”她莲步轻易,带着笑,轻声问道。
那声音在整个大殿中缓缓的飘散回荡。
“你看看齐王送来的这些物什如何?”吴铭的嘴角带着一抹无奈的笑,看着流云他伸手指到。
四个箱子被排列整齐,外加一份舞姬的名单。多么让人羡慕的东西。
姬雪面对这些个物什却只是淡淡的扫了一眼,似乎这世间的凡俗之物都融不进她的心里。
“血色珊瑚——当年还只是听闻不想真有此物——”她一一看过,却只评论了一句血珊瑚。
随后便静静的饶至吴铭的身边,那两片红唇轻启,带这迷人的笑,“我倒是觉得齐王做的不错,有齐王的承认,列国诸侯想要群起针对我吴国,岂不是要多几分掂量?君上又何必愁眉不展——”
“若是发愁如处置这些物什,不妨给了那凌天雪,以他的奸商作风,定然能卖出最高的价来——”见吴铭不说话,姬雪又顾自说道。随后便扑闪着那迷人的双眸,静静的看着吴铭。
看着多了几丝迷人姿色的姬雪,吴铭的嘴角不由的又是一笑:“这些物什在哪儿并不重要,问题是,齐王如此慷慨,我吴国怎可不做回礼,先前魏氏的宝贝还真就找不到能够堪比这血珊瑚的,就是比那一对珠子,也是隐隐有所不及——”
无论齐王的最终想法是否真的友善,可就眼下的事情而言,吴国若是不做回礼,齐国那边或许会传出一段佳话,到时候自己的名声可就让齐王给毁了。
那种事情,在吴铭这里,那绝对是不允许的。
既然说了派人出使齐国,那这礼定然要大。
这种事情姬雪倒是帮不上什么。也或许能够帮上,可关键是那些出自鬼谷的东西,吴铭是不允许落入他国之手的。
思索片刻,没能有什么想法的姬雪最终改口,静静的说道:“张仪有消息传回,已经成功将越王无疆说服,眼下无疆手下一十二万大军正在准备回调,走水路,顺江直上,进军楚国腹地——”
闻听此言,吴铭亦是眼前一亮:“这么快就说服了?”
他自语一声,不由的啧啧摇头,不愧是青史留名耍嘴皮子的高手。这言辞还真是犀利。
但于此同时,吴铭心中的大礼也渐渐的成型,下一刻,只见他一拍手,赫然叫道:“有了——”
……
次日清晨。
明媚的阳光洒在大梁东面的古道上。
两队车马在吴铭的目送之下缓缓前行。只是这一路上,齐国的使者田婴都冷笑不以。
时不时的与下属打趣:“你且说说,这吴国的使者,能带些什么物什觐见我王?血珊瑚,当初我欲得知,奈何我王不允,此番竟是送与了吴国——”
这话中自然也带着自己的情绪,不过血珊瑚之名,天下空闻其声,一直却是曾相见,比之楚王的和氏璧还要珍贵。
“就吴国的这三辆车马看的,只怕没有什么好东西——到了朝堂上,我可一定要奚落一番这吴国使者——”
不远处并行的马车里,白虎猛然张开大口,一个大喷嚏忍不住的就喷了出来。
……
于此同时的秦国咸阳。
太子泗正在几案前与公子赢华斗蛐蛐。
随着那蛐蛐的吱吱叫声,太子泗顿时看向了赢华,大笑道:“哈哈——看来此局,华弟又要输了——”
只见那铜制的深盆内,一只全身漆黑的蛐蛐死死的咬着另外一只黄色的蛐蛐。
那之霸气的黑蛐蛐便是太子泗养的黑雕。看到这一幕,赢华顿时又是一声叹息:“早就说了斗不过,却非要赢华自取欺辱——”
“哈哈哈——”这一句话说完,顿时两个人都开始了大笑。
但就在此时,宦官带着一黑衣人走进,在禀过之后,宦官离去,那黑衣人则在太子泗的面前躬身行礼:“禀太子,属下查明,之前那就要饿死在城外的公子,乃是魏氏的公子,魏卬。”
“此人听着倒也有些耳熟?”一旁的公子华却是露出了满脸的疑惑,最先开口。
太子泗则静静的想了想,随后眯着眼睛,阴阳怪气的说道:“似乎当初跟随龙贾,与大良造对战河西长城的就是此人。后来赵国伐魏,此人又陷害吴铭,亲自领军却是落了个大败而归——”
“是他?”赢华顿时想起了这个熟悉的名字,只不过那脸上还是一阵阵的困惑:“此人竟然能逃过一劫?”
“能逃过一截便是副啊。”太子泗的嘴角顿时微微上扬,露出一抹颇具深意的笑:“时下此人逃至我秦国,当是有大用。这个魏卬,现在何处?”
那黑衣人闻言,当即拱手道:“目前已被属下差人看住,就在咸阳东面的难民房中。”
“啧啧——”此情此景,太子泗不由的一阵啧啧长叹:“如此大才在难民之中岂不是屈才矣——”
的确是大才,对于秦国而言没有公子卬,河西长城那一关便不知道要打上多久,空留多少将士的尸骨——
时至下午,秦孝公正在与樗里脊、车英、景坚三人议事。此番与吴国结盟意在让其放回商鞅,但秦孝公又委实不想因为此事,失去一个群起而伐吴的机会。所以如今召集三人前来,便是希望能够想出一个万全之策。
然四人已经是聚集在一起许久,也想出几个不是法子的法子,可却又被一一推翻。
到现在,几人更是近半个时辰都不曾说过一句话。一个个沉闷不语。
就在此时,殿门外传来了内臣的通报声:“启禀君上,太子求见——”
“不见,今日寡人谁也不见——”殿中传来了秦孝公那烦躁的话音。
门外的内臣瞬间就露出了一脸的无奈,转身对着太子泗恭敬的低头拱手,“君上近日颇为烦躁,太子还是改日再来的好——”
但还不等那内臣说完,太子泗已经是跨前一步,朗声道:“禀奏君父,儿臣此来是为解君父心中之忧,魏氏有人落难至我秦国,此人对君父或有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