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推荐阅读:淫乱寂寞人妻、[历史同人] 大唐诡务司、[综漫] 我靠马甲系统组成了祗王一族、[综漫] 原来我是汤姆苏、[柯南同人] 侦探总怀疑我是嫌疑人、清风啸江湖、[咒回同人] 是六眼未婚妻又怎样、拯救华夏,从打造戴森球开始!、[火影] 章鱼小丸子、[原神+星铁] 谁还不是条龙了、
然而萧绎一来想起竟陵之失,就是北齐以先锋为饵,诱骗杜嶷出城,将其部众截杀在城外。
二来到底还是受了此前流言的影响,不敢放王僧辩领大军出城,担心他这个北归异族顺势叛梁投齐,便否决了这项提议。
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侯景在城外构筑好营垒,迎来后续的高澄八万大军。
萧绎不敢与北齐野战,但有人却敢,自然是自诩当世英雄,目中无人的柳仲礼。
柳仲礼听闻慕容绍宗以偏师攻略各地,便起了将其歼灭的心思。
慕容绍宗麾下兵力虽与柳仲礼相当,却是一万战兵,二万州郡兵,柳仲礼麾下三万将士却皆为精锐,而慕容绍宗一路攻杀,士卒疲敝,柳仲礼乘船逆流而上,称得上是以逸待劳。
自高氏崛起以来,南梁无论是与东魏,还是北齐,陆战少有胜绩,值此良机,在柳仲礼看来,慕容绍宗就是上天赐给他扬名的踏脚石。
况且从出征起,柳仲礼就没想过要进江陵城,而是打定主意要在城外立寨与江陵共为掎角之势,若只是进城死守,怎能彰显自己的水平。
况且城外无援,死守城池注定是守不久的,甚至也许高澄见慕容绍宗三万人被歼灭,胆寒之下,撤军也是有可能的。
纵使高澄执意攻城,听闻偏师兵败,军中士气也必然动摇。
于是柳仲礼于武昌郡(湖北鄂州)渡江北上,向正在围攻安陆县(湖北安陆)的慕容绍宗所部进发,沿江细作火速将消息传至竟陵,斛律光立即领三万骑出竟陵,昼伏夜行躲藏于大洪山南麓,并时常派遣使者与慕容绍宗交流沟通作战计划,并且派人通禀高澄。
高澄得知后,并不急于围攻江陵,而是分派大将侯渊领三千骑,尝试性袭取宜州(湖北宜昌)。
第三百九十一章 安陆
宜州,为江汉平原西侧门户,其治所名为夷陵。
与刘皇叔东出,跋山涉水参与陆逊的篝火盛会不同,自江陵往夷陵堪称一马平川。
故而夷陵防的是巴蜀,以其守荆襄方向,则大可不必,起不到太大的用途。
高澄派遣侯渊领三千骑袭取夷陵,便是认定凭借侯渊的智谋,当能有所作为。
其代表作有七百骑大破占据蓟县的韩楼数万叛军,以千余骑擒斩刘灵助。
侯渊若能不负厚望,趁天下人注意力都在江陵的时候,以奇兵袭得夷陵,自然是件喜事。
夺不来也无甚损失,大不了先下江陵,再挥兵西向,沿途路好走得很,没有补给压力,宜州江北之地,取之不难。
侯渊得令之后,分出五百骑卒,换上梁军甲胄,此前夺取竟陵、长宁,以及侯景沿途攻城拔寨,北齐多有俘获南梁士卒,故而不缺梁军甲胄。
又找来降卒之中愿意配合之人,许之以利,翻山来到夷陵城下,谎称是溃军,进不得江陵,故而来投宜州。
宜州刺史看他们灰头土脸的模样,不像有假,便开了城门,试图收纳溃兵,加强城防,侯渊当即领五百人夺门,埋伏在外的两千五百骑卒尽数涌入城中,一举袭占夷陵城,堵死了蜀地由江北东出之路。
高澄闻讯,毫不掩饰心中喜意,立即从后续征发,风尘仆仆赶来将领城下的五万州郡兵中,分出五千人,由薛孤延统率,与侯渊交接,驻防宜州。
召还侯渊后,高澄对其不吝赞美之词,命文吏为他记功,待战后一并封赏。
侯渊犹不知疲惫,请命以三千骑卒渡江往荆南,若有机会则袭城,若无机会则劫掠,却被高澄所阻。
高澄明白,侯渊也是急着想搏一个王爵。
侯渊早在尔朱氏当政时期,便被元晔授予渔阳郡开国公,由于是在广阿之战后归附高氏,算不得信都元从,如今快二十年了,自己年过五旬,还是一个渔阳郡公,由不得他不急。
高澄宽慰了侯渊一番,并将侯景一并唤来,告知二人,只需攻破江陵,回朝之后必为他们颁授王爵。
二人当即请战攻城,却还是未得高澄允许,他还要等慕容绍宗、斛律光的消息。
此时慕容绍宗围攻安陆城许久,却始终未能破城。
安陆一名或许陌生,可说到江夏,便能有了印象,安陆即为汉末荆襄重镇江夏郡的郡治。
昭德二年(549年)七月初八,正当慕容绍宗准备一如往常督军攻城时,闻听柳仲礼领三万大军来援。
慕容绍宗此前一路攻城略地,不止将士损耗,更要分兵留守,如今麾下哪还有三万人,只剩了不足两万部众,士卒疲惫不堪,早已是强弩之末,如何能抵挡柳仲礼三万精兵。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此时应该引军后撤,然而慕容绍宗却命部队夜间出营,白天入营,制造大军支援的假象,以期吓退柳仲礼。
可柳仲礼也读过史书,董卓这条计策疑兵之计恰巧他也懂,柳仲礼对部将自信笑道:
“慕容绍宗无谋,欲效董仲颖故计,诸将且看我如何破敌。”
也不怪柳仲礼轻敌,如今的慕容绍宗可不是平定侯景叛乱,又于寒山之战大败南梁十万精锐,扬威天下的那位当世名将。
虽然自追随高澄以来,屡有战功,却没有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声名远远不及段韶,段韶尚且还有徐州之战生擒羊鸦仁,以及与彭乐等人在八公山大败萧渊明。
二来到底还是受了此前流言的影响,不敢放王僧辩领大军出城,担心他这个北归异族顺势叛梁投齐,便否决了这项提议。
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侯景在城外构筑好营垒,迎来后续的高澄八万大军。
萧绎不敢与北齐野战,但有人却敢,自然是自诩当世英雄,目中无人的柳仲礼。
柳仲礼听闻慕容绍宗以偏师攻略各地,便起了将其歼灭的心思。
慕容绍宗麾下兵力虽与柳仲礼相当,却是一万战兵,二万州郡兵,柳仲礼麾下三万将士却皆为精锐,而慕容绍宗一路攻杀,士卒疲敝,柳仲礼乘船逆流而上,称得上是以逸待劳。
自高氏崛起以来,南梁无论是与东魏,还是北齐,陆战少有胜绩,值此良机,在柳仲礼看来,慕容绍宗就是上天赐给他扬名的踏脚石。
况且从出征起,柳仲礼就没想过要进江陵城,而是打定主意要在城外立寨与江陵共为掎角之势,若只是进城死守,怎能彰显自己的水平。
况且城外无援,死守城池注定是守不久的,甚至也许高澄见慕容绍宗三万人被歼灭,胆寒之下,撤军也是有可能的。
纵使高澄执意攻城,听闻偏师兵败,军中士气也必然动摇。
于是柳仲礼于武昌郡(湖北鄂州)渡江北上,向正在围攻安陆县(湖北安陆)的慕容绍宗所部进发,沿江细作火速将消息传至竟陵,斛律光立即领三万骑出竟陵,昼伏夜行躲藏于大洪山南麓,并时常派遣使者与慕容绍宗交流沟通作战计划,并且派人通禀高澄。
高澄得知后,并不急于围攻江陵,而是分派大将侯渊领三千骑,尝试性袭取宜州(湖北宜昌)。
第三百九十一章 安陆
宜州,为江汉平原西侧门户,其治所名为夷陵。
与刘皇叔东出,跋山涉水参与陆逊的篝火盛会不同,自江陵往夷陵堪称一马平川。
故而夷陵防的是巴蜀,以其守荆襄方向,则大可不必,起不到太大的用途。
高澄派遣侯渊领三千骑袭取夷陵,便是认定凭借侯渊的智谋,当能有所作为。
其代表作有七百骑大破占据蓟县的韩楼数万叛军,以千余骑擒斩刘灵助。
侯渊若能不负厚望,趁天下人注意力都在江陵的时候,以奇兵袭得夷陵,自然是件喜事。
夺不来也无甚损失,大不了先下江陵,再挥兵西向,沿途路好走得很,没有补给压力,宜州江北之地,取之不难。
侯渊得令之后,分出五百骑卒,换上梁军甲胄,此前夺取竟陵、长宁,以及侯景沿途攻城拔寨,北齐多有俘获南梁士卒,故而不缺梁军甲胄。
又找来降卒之中愿意配合之人,许之以利,翻山来到夷陵城下,谎称是溃军,进不得江陵,故而来投宜州。
宜州刺史看他们灰头土脸的模样,不像有假,便开了城门,试图收纳溃兵,加强城防,侯渊当即领五百人夺门,埋伏在外的两千五百骑卒尽数涌入城中,一举袭占夷陵城,堵死了蜀地由江北东出之路。
高澄闻讯,毫不掩饰心中喜意,立即从后续征发,风尘仆仆赶来将领城下的五万州郡兵中,分出五千人,由薛孤延统率,与侯渊交接,驻防宜州。
召还侯渊后,高澄对其不吝赞美之词,命文吏为他记功,待战后一并封赏。
侯渊犹不知疲惫,请命以三千骑卒渡江往荆南,若有机会则袭城,若无机会则劫掠,却被高澄所阻。
高澄明白,侯渊也是急着想搏一个王爵。
侯渊早在尔朱氏当政时期,便被元晔授予渔阳郡开国公,由于是在广阿之战后归附高氏,算不得信都元从,如今快二十年了,自己年过五旬,还是一个渔阳郡公,由不得他不急。
高澄宽慰了侯渊一番,并将侯景一并唤来,告知二人,只需攻破江陵,回朝之后必为他们颁授王爵。
二人当即请战攻城,却还是未得高澄允许,他还要等慕容绍宗、斛律光的消息。
此时慕容绍宗围攻安陆城许久,却始终未能破城。
安陆一名或许陌生,可说到江夏,便能有了印象,安陆即为汉末荆襄重镇江夏郡的郡治。
昭德二年(549年)七月初八,正当慕容绍宗准备一如往常督军攻城时,闻听柳仲礼领三万大军来援。
慕容绍宗此前一路攻城略地,不止将士损耗,更要分兵留守,如今麾下哪还有三万人,只剩了不足两万部众,士卒疲惫不堪,早已是强弩之末,如何能抵挡柳仲礼三万精兵。
按照正常逻辑来说,此时应该引军后撤,然而慕容绍宗却命部队夜间出营,白天入营,制造大军支援的假象,以期吓退柳仲礼。
可柳仲礼也读过史书,董卓这条计策疑兵之计恰巧他也懂,柳仲礼对部将自信笑道:
“慕容绍宗无谋,欲效董仲颖故计,诸将且看我如何破敌。”
也不怪柳仲礼轻敌,如今的慕容绍宗可不是平定侯景叛乱,又于寒山之战大败南梁十万精锐,扬威天下的那位当世名将。
虽然自追随高澄以来,屡有战功,却没有真正能够拿得出手的战绩,声名远远不及段韶,段韶尚且还有徐州之战生擒羊鸦仁,以及与彭乐等人在八公山大败萧渊明。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105505/2666045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