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 居中正
推荐阅读:笼中月、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予卿欢、睡了舍友的叔叔、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警惕,人工智能会 (np)、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漂亮小魅魔的被调教日常(囚禁 1v2)、[柯南同人] 柯学不易,红桃叹气、《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高拱致仕了。
李彦直在廷议上提出,要对内阁大学士进行“正名”与“限权”。
正名方面,是将“辅政大学士”改为“理政大学士”,辅政改为理政,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大不一样,此名一正,内阁将不再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其决策不需要事事都经过皇帝这一道程序才能产生合法效力了。
限权方面,则是对内阁大学士的选举、任期与监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细节尚有待进一步商榷和完善,但这次廷议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将高拱驱逐出了权力中心。
致仕的第二天,高拱便被锦衣卫勒令离京,比起徐阶的悠然,高拱的离去不免显得十分狼狈。
这次高拱致仕以后,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新任的首席理政大学士的不是李彦直自己,而是张居正!
长亭边,大明第一任“内阁理政魁首”正在送别大明最后一任“内阁首辅”,尽管已虎落平阳,但高拱对张居正仍然没好脸色看。
“肃卿,你这又何必呢?”张居正叹息着,似乎很不愿意看见今日的这个场面。“其实延平王并无问鼎政魁之意,肃卿你在延平王心目中,也仍然是当世奇才,若肯低一低头,内阁之中,仍然会以你为魁首的。”
张居正接任内阁魁首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议册封李彦直为王,兼大都督,统领天下兵马,册封的仪式虽然还未正式举行,但满朝文武却都已经“王爷”“王爷”地叫个不停了。
“王?”高拱一声冷笑,遣散了老仆,“叔大,今日一别,你我恐怕再无相见之日,有一些话,也不用遮着掩着了。哼,没错,李哲不接任内阁魁首,倒也在我意料之中,但这只怕也是在你意料之中吧?不,应该说整件事情,都出自你的谋划,对吧?”
这两句话词锋尖锐得过于直白,但张居正却没有动气,他现在已经完全胜利了,已经没有动气的必要。
“肃卿,我不知道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他摇了摇头,很无辜地说道。
“你不知道?”高拱再一次冷笑:“你掌管兵部,但这次李哲带兵进京,居然搞到大军到了城下才被发觉,这是怎么一回事,你该给我一个交代吧?”他顿了顿,便又自嘲般笑道:“是了,现在我只是戴着‘国老’香叶冠的一山野匹夫,已没资格要你来向我交代了。”
张居正仍然没有动气,高拱却还不肯就这样转移话题。
“可是叔大,这次你究竟在做什么你知道吗!为了一己之私……”
“谁为一己之私了?”张居正的眉毛忽然竖起,似乎高拱触碰到了他的底线:“肃卿你倒说说,延平王提议要改革的这些大政,哪一条不是于国家有利、于天下有利、于万民有利的?‘要让这大势更加地发扬光大,犹如山海永固,千秋万载!而不是如昙花一现,眨眼而灭’——这不也是你的心愿吗?但到头来,反而是你在做这路障!倒是你要来扼杀这即将走上正道的良政!你自己评评理,到底是谁在为国为家?是谁在为一己之私!”
高拱略为语塞,张居正道:“你自己也知道这些变革于国有利,可你却做不来——你甚至都不敢做!为什么?还不就是因为你不是皇帝!所以你不敢太逆士林,不敢太犯风评,束手缚脚,到头来也就是修修补补,看似手段强硬,其实却只是小打小闹!既然做不成这事,那就只有换一个人来做,为了国家,为了天下,为了万民,就要行这变革。威权不够就加之以威权,名位不正就为他正名!册封延平王,就是为了巩固他的威权,使他能够发出乾纲大令,独断变法!”
“变法,变法……”高拱颤着声道:“可你这等你为了给他正名位,叫天下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吗?叫士林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吗?金水河里的那些尸首,塞住的哪里是桥拱?塞住的是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啊!”
张居正淡淡一笑:“金水桥下那些人,不过是一些只擅空谈、畏罪自杀之徒而已,何值得肃卿为他喊冤。”
“畏罪自杀?”高拱怒道:“他们是否畏罪自杀,此事天知地知、你也知!我虽没有证据,可也猜到了八九分!一刀下去,万马齐喑!这个代价,你说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张居正沉默了片刻,道:“你猜错了!这件事情……”便说不下去了。
长亭内陡然静了下来,许久,许久,张居正忽然指着夕阳下的马车,说:“肃卿,时日不早了,我在这里就借一杯薄酒,祝你一路平安。”
送走了高拱之后,张居正便往李彦直在京师的府邸中来,张管家正张罗着要换牌匾呢。
李彦直见到了张居正,便问他高拱“走得如何?”临走之前“有什么话说没?”
张居正道:“走得倒也平安,临走之前满腹牢骚,那也是人情之常。”
李彦直哈哈一笑,张居正又拿出了要册封他为王的票拟,请他过目。李彦直道:“这我不该看,不合规矩。”
张居正一笑,就把票你收了起来,看看左右无人,又道:“这些细微末节的事情,倒也不要紧,不过等王爷即王位以后,有些事情,可就得进行了,否则拖久了恐有隐忧。”
李彦直问:“哪些隐忧?”
张居正道:“王爷你进京阅兵,垂拱而得天下,众多武将皆自认有拥立之功,近来在京师颇露骄意,虽不至于公然凌辱百姓,但也有些不好的苗头出来了。边疆之上,亦有边将跋扈之传闻,这些将领虽都是跟随王爷出生入死,一路走来没功劳也有苦劳,但所谓防微杜渐,报其功劳苦劳,可以通过正道与之富贵,不可放纵以成隐忧啊!”
李彦直对于张居正所说之事亦稍有耳闻,颔首道:“叔大所言有理。”
张居正又道:“之前国是未定,国家兵马,公私不分。如今国是既定,国家兵马就当收归大公,以成一统,以避免五代那种士兵拥立将领、将领窥伺九鼎的乱局!”
他这句话说得委婉,其实暗指李系部队有“私兵”性质,听李彦直的不听政府的,如今李彦直既掌握了这个国家,由篡位嫌疑人变成执政者,名分逐步摆正,那么就该逐步将“私兵”转变为“公兵”,这样对李彦直来说也是有利的。
李彦直心想:“现在的形势,军队内部确实也该整一整风了。”对张居正道:“放心,这事我早有打算。”
张居正又说:“日本、大员,多是武将、商人执事,武将无识、商人无义,开拓时期如此并无不妥,但若因循不改,却非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如今王爷既即王位,将来或将更继大统,将领之事若定,则边疆重臣的行省、海外领地亦宜纳入中央集权当中。”
李彦直道:“这件大事,我思考了许久了,长久来说,国家还是得外靠武威,内靠文治。只是如今科举取士,所取中者多是只懂得八股文的废物,要他们到海外去,又畏首畏尾,怕风怕浪,去了之后也是每天都念叨着如何升官、回朝——如此怎么做得好事情?倒不如那些军将、商家,利字当头,勇猛精进,为求给子孙留下基业,又会把事情都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干,非如此,国家如何有力量开拓到日本、南洋?”
张居正说道:“但要让他们深根本土,数十年后,只怕也会离心。所以这收边权的事还是得办,只是怎么办呢?我心里琢磨着,王爷当日提出要改革科举,其实已为这事埋下了伏笔。改革科举,多途取士,便是要学子们将功夫多放在有用之学上,同时还要重视教育,使士人明理,将来这批人学成之后,或至边疆,或入中枢,都胜过只通八股文的腐儒。至于边郡政制该如何改,我以为莫如先从大员改起,大员与福建只是隔着一道海峡,风俗情况都与闽浙相似,大员若是改好了,将来便可将这改制的经验放之于日本、朝鲜、暹罗、安南、以及南洋诸岛,穷三十年之功,渐次改定。到了那时,科举与教育的改革也当已见效。”
李彦直大喜道:“叔大所言,最合我的意!我心中其实是作此打算,只是生性疏懒,不耐庶务,一直寻不到个能配合我的人,本来对肃卿颇有期待,可惜他终究不能与我同心。今天有叔大与我配合,你我又正当盛年,我掌大略、开疆土,叔大掌内政、安国家,内外和合,定能为中华奠定千年不移之基业!”
张居正脸上显出欣然神色来,道:“为国家为天下为万民——敢不尽力!”
两人商讨起国家大略来,真个是言语投契、乐极忘餐。京师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李彦直仍到天津居住,国家之事,大体上按照他与张居正的协议进行。
到秋风起时,李彦直忽尔不乐,陆尔容问他怎么了,李彦直不答,陆尔容暗自思疑了一会,忽然不悦道:“你做了王爷了,是否要多纳妾侍?”嘴巴鼓鼓,就像要吵架。
李彦直哧了一声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陆尔容怒道:“你以为我不知道吗!这个月,你可有九天不在家里!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面做什么吗?”
李彦直也怒道:“我去日本那会,还大半年没回来呢,也不见你啰嗦,现在几天不在家就念叨个没完!”
陆尔容大怒:“你去日本那是办公事!现在回来了,又不用你去打仗,好好的不呆在家里出去鬼混,成什么事!”
“谁去鬼混了?”李彦直大怒:“我是去办公事!”
“公事?”陆尔容冷笑:“你敢说你在外面没女人吗!”
李彦直哼了一声,不答,陆尔容冷笑道:“我看你就是在外头看多了脂粉娇娃,如今回到家来对着我这个黄脸婆,觉得厌倦了是不是?所以就不高兴了是不是?既然如此,我看还是把那些狐狸精接回来吧!也免得整天惦记着,在家里就没好心情!反正你现在是迟早要登上九五大位的人了,哼,冯保那太监都带回来了,三宫六院,总要置办的。”
李彦直烦躁道:“我让冯保进府是因为他能办事,你……不知所谓,不知所谓!”
伊儿察言观色,对陆尔容道:“姐姐啊,莫生气,我看啊,王爷他不是这个意思。”又对李彦直道:“王爷,最近秋风起,你忽而不乐,莫非是想家了?”
李彦直大喜,转怒为笑:“你小妮子,真个是蕙质兰心。”
陆尔容嘟哝道:“想家,想家,这里不是家吗!”
“不是这个意思。”伊儿道:“这个家,是老家的家,是家乡的家。秋风起乡愁,就是这个意思。”
陆尔容便不说话了,李彦直也就不和她吵,日子依旧平静地过。
过了有两个多月,已经改称张大总管的张管家,和冯保一起笑嘻嘻进来说:“王爷,大伙儿送您一份礼物呢!您移金趾,去瞧瞧?”
李彦直笑道:“什么礼物?”
冯保道:“主子,你去瞧瞧不就知道了?”
一行人到了郊外,在一片树林之后,忽听鸡鸭鹅叫,又见猪狗猫跑,茅舍瓦屋,小溪池塘——这京畿附近,竟忽然冒出一个福建乡村来!
李彦直见了又惊又喜,说道:“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却就拥过来了一帮乡亲,陈风笑、吴牛、陈老康等都在其中,李彦直眼眶一热,道:“诸位,诸位……唉,为了李三一点思乡之念,奔波到此,可真是罪过啊罪过。”心里一个恍惚,便如忽然回到了童年。
李彦直回顾张管家道:“这是你的主张?你的能耐?”
张管家一时不好回答,旁边冯保忙说:“这时王妃的意思,张管家督建有方。”
李彦直一听,便知道这里头冯保起了很大的作用,心想这个小子,真是贴心贴意。
这个村子的筹谋着真是不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立起了这么一个似模似样的附件乡村,真不知花了多大的人力物力,他随行漫步,不知不觉间走到了一座社学旁边,见上面有两块石壁,一块刻着《大学》,是一块从别处移来的旧壁,另一块却刻着他在金水桥上的训示,乃是一块新墙,几个不到十岁的孩童正在墙壁下划沙为字。
李彦直走到旁边,见他们划的正是《大学》,笑问道:“你们懂得这《大学》说的是什么意思么?”
几个孩童都摇了摇头,冯保在旁边凑趣道:“这几个孩子虽然也都聪颖,可又不是天纵英才,小小年纪,哪里能懂得圣贤之道的意思啊?天底下不足十岁就能无师自通、读懂《大学》的孩子,那是百年难逢啊。”
李彦直看了他一眼,心想:“这小子多半是从哪里打听到了我儿童时的事,所以拿来奉承我。”不过还是笑逐颜开。
忽有一个孩子站了起来,丢了树枝,说:“谁说的,我就懂!”
李彦直一奇,道:“你懂?那可要说来听听。”
那孩子不过六七岁的年纪,看看周围的形势,眼睛一转,闪出一丝狡黠的光芒来,忽又蹲了下来,说:“其实我不懂。我只是描着这些字,照着样子画。”
众人大笑,纷纷道:“这个孩子,就会自夸。”
李彦直便离开了,要去祠堂看看,走出十余步后忽然想起了什么,回头看了一眼,正好那孩童也正抬头望着他们的背影,一大一小四目相对,那孩子赶紧把头低下了。
将到祠堂时,忽有锦衣卫来报,说城中有人谋反,李彦直眉头微皱,张管家看了那密报后道:“这么小的事情,也报上来?”要将人喝退时,李彦直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那锦衣卫头目将事情报上,却是有张姓老者、许姓女子、杨姓青年以及一未知名书生四人,正在一小客栈中筹谋非常之事,这四个人似乎都与金水桥下那些畏罪自杀者有关。
李彦直成为朝政执掌者,冒出些反对他的人那是正常事,尧舜都还有人造他们的反呢!他看了这份密报之后笑道:“这些民间草根之士啊,但有一腔热血,可惜不知为政之难。”就交给了张管家说:“酌情处理。”
他也没透露自己的态度,张管家甚是为难,不知该如何处理,事后找冯保私下里商量,冯保道:“如今王爷初登大位,以后还要更上层楼。在大典之前,万万不可有意外发生!就是一丁点微小的火头,也得给他扑灭了!”
“扑灭?”张管家皱眉道:“王爷没说要下横手吧?对这些读书人,他素来优容,若是……”
冯保一声冷笑,说:“王爷的雅量仁慈,天底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不过王爷要建立的是千秋大业,古今凡欲成大事者,哪能有白无黑、有善无恶?贤圣之名是王爷的,至于那些污浊昏黑之事,咱们这些底下的人不做,难道还叫王爷亲自动手?”
张管家道:“可要咱们……咱们把这火给扑灭了,万一王爷不是这个意思,回头问起来……”
“所以要做得妥帖好看!”冯保道:“就弄一场意外之事,神不知、鬼不觉,叫天底下的人都忘了有过这么一些人、这么一件事。其实王爷日理万机,脑子里装着多少事情啊!只要此事不再被捅出来,他不会记得有过这么一回事的。”
他回到李彦直身边时,李彦直正躺在一条竹躺椅上,眼前是两条小溪汇流处,背后是一处老屋,李彦直正看着溪流发怔,不知在想些什么事情。虽然不言不语,身上却自有一股领袖风范。冯保和一众亲随,不敢上前打扰,立于十余步外,就仿佛是他的影子。
《陆海巨宦》完(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李彦直在廷议上提出,要对内阁大学士进行“正名”与“限权”。
正名方面,是将“辅政大学士”改为“理政大学士”,辅政改为理政,虽只是一字之差,但意义却大不一样,此名一正,内阁将不再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其决策不需要事事都经过皇帝这一道程序才能产生合法效力了。
限权方面,则是对内阁大学士的选举、任期与监督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其细节尚有待进一步商榷和完善,但这次廷议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将高拱驱逐出了权力中心。
致仕的第二天,高拱便被锦衣卫勒令离京,比起徐阶的悠然,高拱的离去不免显得十分狼狈。
这次高拱致仕以后,让人有些意外的是新任的首席理政大学士的不是李彦直自己,而是张居正!
长亭边,大明第一任“内阁理政魁首”正在送别大明最后一任“内阁首辅”,尽管已虎落平阳,但高拱对张居正仍然没好脸色看。
“肃卿,你这又何必呢?”张居正叹息着,似乎很不愿意看见今日的这个场面。“其实延平王并无问鼎政魁之意,肃卿你在延平王心目中,也仍然是当世奇才,若肯低一低头,内阁之中,仍然会以你为魁首的。”
张居正接任内阁魁首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提议册封李彦直为王,兼大都督,统领天下兵马,册封的仪式虽然还未正式举行,但满朝文武却都已经“王爷”“王爷”地叫个不停了。
“王?”高拱一声冷笑,遣散了老仆,“叔大,今日一别,你我恐怕再无相见之日,有一些话,也不用遮着掩着了。哼,没错,李哲不接任内阁魁首,倒也在我意料之中,但这只怕也是在你意料之中吧?不,应该说整件事情,都出自你的谋划,对吧?”
这两句话词锋尖锐得过于直白,但张居正却没有动气,他现在已经完全胜利了,已经没有动气的必要。
“肃卿,我不知道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他摇了摇头,很无辜地说道。
“你不知道?”高拱再一次冷笑:“你掌管兵部,但这次李哲带兵进京,居然搞到大军到了城下才被发觉,这是怎么一回事,你该给我一个交代吧?”他顿了顿,便又自嘲般笑道:“是了,现在我只是戴着‘国老’香叶冠的一山野匹夫,已没资格要你来向我交代了。”
张居正仍然没有动气,高拱却还不肯就这样转移话题。
“可是叔大,这次你究竟在做什么你知道吗!为了一己之私……”
“谁为一己之私了?”张居正的眉毛忽然竖起,似乎高拱触碰到了他的底线:“肃卿你倒说说,延平王提议要改革的这些大政,哪一条不是于国家有利、于天下有利、于万民有利的?‘要让这大势更加地发扬光大,犹如山海永固,千秋万载!而不是如昙花一现,眨眼而灭’——这不也是你的心愿吗?但到头来,反而是你在做这路障!倒是你要来扼杀这即将走上正道的良政!你自己评评理,到底是谁在为国为家?是谁在为一己之私!”
高拱略为语塞,张居正道:“你自己也知道这些变革于国有利,可你却做不来——你甚至都不敢做!为什么?还不就是因为你不是皇帝!所以你不敢太逆士林,不敢太犯风评,束手缚脚,到头来也就是修修补补,看似手段强硬,其实却只是小打小闹!既然做不成这事,那就只有换一个人来做,为了国家,为了天下,为了万民,就要行这变革。威权不够就加之以威权,名位不正就为他正名!册封延平王,就是为了巩固他的威权,使他能够发出乾纲大令,独断变法!”
“变法,变法……”高拱颤着声道:“可你这等你为了给他正名位,叫天下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吗?叫士林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吗?金水河里的那些尸首,塞住的哪里是桥拱?塞住的是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啊!”
张居正淡淡一笑:“金水桥下那些人,不过是一些只擅空谈、畏罪自杀之徒而已,何值得肃卿为他喊冤。”
“畏罪自杀?”高拱怒道:“他们是否畏罪自杀,此事天知地知、你也知!我虽没有证据,可也猜到了八九分!一刀下去,万马齐喑!这个代价,你说到底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张居正沉默了片刻,道:“你猜错了!这件事情……”便说不下去了。
长亭内陡然静了下来,许久,许久,张居正忽然指着夕阳下的马车,说:“肃卿,时日不早了,我在这里就借一杯薄酒,祝你一路平安。”
送走了高拱之后,张居正便往李彦直在京师的府邸中来,张管家正张罗着要换牌匾呢。
李彦直见到了张居正,便问他高拱“走得如何?”临走之前“有什么话说没?”
张居正道:“走得倒也平安,临走之前满腹牢骚,那也是人情之常。”
李彦直哈哈一笑,张居正又拿出了要册封他为王的票拟,请他过目。李彦直道:“这我不该看,不合规矩。”
张居正一笑,就把票你收了起来,看看左右无人,又道:“这些细微末节的事情,倒也不要紧,不过等王爷即王位以后,有些事情,可就得进行了,否则拖久了恐有隐忧。”
李彦直问:“哪些隐忧?”
张居正道:“王爷你进京阅兵,垂拱而得天下,众多武将皆自认有拥立之功,近来在京师颇露骄意,虽不至于公然凌辱百姓,但也有些不好的苗头出来了。边疆之上,亦有边将跋扈之传闻,这些将领虽都是跟随王爷出生入死,一路走来没功劳也有苦劳,但所谓防微杜渐,报其功劳苦劳,可以通过正道与之富贵,不可放纵以成隐忧啊!”
李彦直对于张居正所说之事亦稍有耳闻,颔首道:“叔大所言有理。”
张居正又道:“之前国是未定,国家兵马,公私不分。如今国是既定,国家兵马就当收归大公,以成一统,以避免五代那种士兵拥立将领、将领窥伺九鼎的乱局!”
他这句话说得委婉,其实暗指李系部队有“私兵”性质,听李彦直的不听政府的,如今李彦直既掌握了这个国家,由篡位嫌疑人变成执政者,名分逐步摆正,那么就该逐步将“私兵”转变为“公兵”,这样对李彦直来说也是有利的。
李彦直心想:“现在的形势,军队内部确实也该整一整风了。”对张居正道:“放心,这事我早有打算。”
张居正又说:“日本、大员,多是武将、商人执事,武将无识、商人无义,开拓时期如此并无不妥,但若因循不改,却非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如今王爷既即王位,将来或将更继大统,将领之事若定,则边疆重臣的行省、海外领地亦宜纳入中央集权当中。”
李彦直道:“这件大事,我思考了许久了,长久来说,国家还是得外靠武威,内靠文治。只是如今科举取士,所取中者多是只懂得八股文的废物,要他们到海外去,又畏首畏尾,怕风怕浪,去了之后也是每天都念叨着如何升官、回朝——如此怎么做得好事情?倒不如那些军将、商家,利字当头,勇猛精进,为求给子孙留下基业,又会把事情都当做自己的事业来干,非如此,国家如何有力量开拓到日本、南洋?”
张居正说道:“但要让他们深根本土,数十年后,只怕也会离心。所以这收边权的事还是得办,只是怎么办呢?我心里琢磨着,王爷当日提出要改革科举,其实已为这事埋下了伏笔。改革科举,多途取士,便是要学子们将功夫多放在有用之学上,同时还要重视教育,使士人明理,将来这批人学成之后,或至边疆,或入中枢,都胜过只通八股文的腐儒。至于边郡政制该如何改,我以为莫如先从大员改起,大员与福建只是隔着一道海峡,风俗情况都与闽浙相似,大员若是改好了,将来便可将这改制的经验放之于日本、朝鲜、暹罗、安南、以及南洋诸岛,穷三十年之功,渐次改定。到了那时,科举与教育的改革也当已见效。”
李彦直大喜道:“叔大所言,最合我的意!我心中其实是作此打算,只是生性疏懒,不耐庶务,一直寻不到个能配合我的人,本来对肃卿颇有期待,可惜他终究不能与我同心。今天有叔大与我配合,你我又正当盛年,我掌大略、开疆土,叔大掌内政、安国家,内外和合,定能为中华奠定千年不移之基业!”
张居正脸上显出欣然神色来,道:“为国家为天下为万民——敢不尽力!”
两人商讨起国家大略来,真个是言语投契、乐极忘餐。京师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李彦直仍到天津居住,国家之事,大体上按照他与张居正的协议进行。
到秋风起时,李彦直忽尔不乐,陆尔容问他怎么了,李彦直不答,陆尔容暗自思疑了一会,忽然不悦道:“你做了王爷了,是否要多纳妾侍?”嘴巴鼓鼓,就像要吵架。
李彦直哧了一声说:“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陆尔容怒道:“你以为我不知道吗!这个月,你可有九天不在家里!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在外面做什么吗?”
李彦直也怒道:“我去日本那会,还大半年没回来呢,也不见你啰嗦,现在几天不在家就念叨个没完!”
陆尔容大怒:“你去日本那是办公事!现在回来了,又不用你去打仗,好好的不呆在家里出去鬼混,成什么事!”
“谁去鬼混了?”李彦直大怒:“我是去办公事!”
“公事?”陆尔容冷笑:“你敢说你在外面没女人吗!”
李彦直哼了一声,不答,陆尔容冷笑道:“我看你就是在外头看多了脂粉娇娃,如今回到家来对着我这个黄脸婆,觉得厌倦了是不是?所以就不高兴了是不是?既然如此,我看还是把那些狐狸精接回来吧!也免得整天惦记着,在家里就没好心情!反正你现在是迟早要登上九五大位的人了,哼,冯保那太监都带回来了,三宫六院,总要置办的。”
李彦直烦躁道:“我让冯保进府是因为他能办事,你……不知所谓,不知所谓!”
伊儿察言观色,对陆尔容道:“姐姐啊,莫生气,我看啊,王爷他不是这个意思。”又对李彦直道:“王爷,最近秋风起,你忽而不乐,莫非是想家了?”
李彦直大喜,转怒为笑:“你小妮子,真个是蕙质兰心。”
陆尔容嘟哝道:“想家,想家,这里不是家吗!”
“不是这个意思。”伊儿道:“这个家,是老家的家,是家乡的家。秋风起乡愁,就是这个意思。”
陆尔容便不说话了,李彦直也就不和她吵,日子依旧平静地过。
过了有两个多月,已经改称张大总管的张管家,和冯保一起笑嘻嘻进来说:“王爷,大伙儿送您一份礼物呢!您移金趾,去瞧瞧?”
李彦直笑道:“什么礼物?”
冯保道:“主子,你去瞧瞧不就知道了?”
一行人到了郊外,在一片树林之后,忽听鸡鸭鹅叫,又见猪狗猫跑,茅舍瓦屋,小溪池塘——这京畿附近,竟忽然冒出一个福建乡村来!
李彦直见了又惊又喜,说道:“这……这是怎么回事啊?”
却就拥过来了一帮乡亲,陈风笑、吴牛、陈老康等都在其中,李彦直眼眶一热,道:“诸位,诸位……唉,为了李三一点思乡之念,奔波到此,可真是罪过啊罪过。”心里一个恍惚,便如忽然回到了童年。
李彦直回顾张管家道:“这是你的主张?你的能耐?”
张管家一时不好回答,旁边冯保忙说:“这时王妃的意思,张管家督建有方。”
李彦直一听,便知道这里头冯保起了很大的作用,心想这个小子,真是贴心贴意。
这个村子的筹谋着真是不赖,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立起了这么一个似模似样的附件乡村,真不知花了多大的人力物力,他随行漫步,不知不觉间走到了一座社学旁边,见上面有两块石壁,一块刻着《大学》,是一块从别处移来的旧壁,另一块却刻着他在金水桥上的训示,乃是一块新墙,几个不到十岁的孩童正在墙壁下划沙为字。
李彦直走到旁边,见他们划的正是《大学》,笑问道:“你们懂得这《大学》说的是什么意思么?”
几个孩童都摇了摇头,冯保在旁边凑趣道:“这几个孩子虽然也都聪颖,可又不是天纵英才,小小年纪,哪里能懂得圣贤之道的意思啊?天底下不足十岁就能无师自通、读懂《大学》的孩子,那是百年难逢啊。”
李彦直看了他一眼,心想:“这小子多半是从哪里打听到了我儿童时的事,所以拿来奉承我。”不过还是笑逐颜开。
忽有一个孩子站了起来,丢了树枝,说:“谁说的,我就懂!”
李彦直一奇,道:“你懂?那可要说来听听。”
那孩子不过六七岁的年纪,看看周围的形势,眼睛一转,闪出一丝狡黠的光芒来,忽又蹲了下来,说:“其实我不懂。我只是描着这些字,照着样子画。”
众人大笑,纷纷道:“这个孩子,就会自夸。”
李彦直便离开了,要去祠堂看看,走出十余步后忽然想起了什么,回头看了一眼,正好那孩童也正抬头望着他们的背影,一大一小四目相对,那孩子赶紧把头低下了。
将到祠堂时,忽有锦衣卫来报,说城中有人谋反,李彦直眉头微皱,张管家看了那密报后道:“这么小的事情,也报上来?”要将人喝退时,李彦直道:“究竟是怎么回事?”
那锦衣卫头目将事情报上,却是有张姓老者、许姓女子、杨姓青年以及一未知名书生四人,正在一小客栈中筹谋非常之事,这四个人似乎都与金水桥下那些畏罪自杀者有关。
李彦直成为朝政执掌者,冒出些反对他的人那是正常事,尧舜都还有人造他们的反呢!他看了这份密报之后笑道:“这些民间草根之士啊,但有一腔热血,可惜不知为政之难。”就交给了张管家说:“酌情处理。”
他也没透露自己的态度,张管家甚是为难,不知该如何处理,事后找冯保私下里商量,冯保道:“如今王爷初登大位,以后还要更上层楼。在大典之前,万万不可有意外发生!就是一丁点微小的火头,也得给他扑灭了!”
“扑灭?”张管家皱眉道:“王爷没说要下横手吧?对这些读书人,他素来优容,若是……”
冯保一声冷笑,说:“王爷的雅量仁慈,天底下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不过王爷要建立的是千秋大业,古今凡欲成大事者,哪能有白无黑、有善无恶?贤圣之名是王爷的,至于那些污浊昏黑之事,咱们这些底下的人不做,难道还叫王爷亲自动手?”
张管家道:“可要咱们……咱们把这火给扑灭了,万一王爷不是这个意思,回头问起来……”
“所以要做得妥帖好看!”冯保道:“就弄一场意外之事,神不知、鬼不觉,叫天底下的人都忘了有过这么一些人、这么一件事。其实王爷日理万机,脑子里装着多少事情啊!只要此事不再被捅出来,他不会记得有过这么一回事的。”
他回到李彦直身边时,李彦直正躺在一条竹躺椅上,眼前是两条小溪汇流处,背后是一处老屋,李彦直正看着溪流发怔,不知在想些什么事情。虽然不言不语,身上却自有一股领袖风范。冯保和一众亲随,不敢上前打扰,立于十余步外,就仿佛是他的影子。
《陆海巨宦》完(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109294/2744172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