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的圣人:曹操.第9部_第五章 临机应变,曹植棋高一着
推荐阅读:窥觑(母子乱伦)、魇运、动机不纯(骨科sp)、临时夫妻(nph)、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五梦】背这五条,悟透、作为的战俘的你 (gl futa)、绑定了淫荡学院系统【NPH】(简)、复爱(骨科,1v2)、海王兄妹今天掉馬了嗎?(骨科)、
任命列卿
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晋封魏公,以冀州十郡裂土建国。秋七月,曹魏社稷宗庙建成,贡曹萌、曹腾、曹嵩三代先祖,祭祀以太牢之礼;同月,天子下诏聘曹操三女为贵人,以大司农王邑、宗正刘艾为使者,持节至邺城议亲,曹操自然欣喜“奉诏”。不过三女年岁有别,议定曹宪、曹节先行入宫,曹华尚幼,暂以贵人身份留于魏国以待婚龄。九月,金虎台竣工,曹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临淄侯曹植登台阅兵,幕府群僚弹冠相庆,邺城士民争相观瞻,真有些“改朝换代”的气象。
阅兵之后象征魏国建立的整套仪式就算基本结束了,接下来便是大封官职。因为“国中国”一切制度等同汉初诸侯王,所以一应官员皆由其自主任命,甚至可以设立相国和列卿,那些相府掾属水涨船高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自然人人兴奋。但想往上爬的人是多,官职却有限,何况还有不少名望之士注定要摆在光鲜的位置上。经曹操再三思考,众僚属反复商议,直至十一月才决定下来。
魏国初次封官,暂任命六卿,及尚书、侍中之职。以袁涣为郎中令,掌魏宫守备之事;国渊为太仆,掌驷驾卤簿之事;钟繇为大理,掌司法刑狱之事;王修为大司农,掌仓廪财货之事;王朗为少府,掌宫廷度支之事;程昱为卫尉,掌防卫宫门之事。此六卿或为经济之才,或为德高之士,或为曹营功臣,职责虽不甚重要,却是魏国招贤纳士的标榜。至于宗正、大鸿胪、太常三卿,因涉天子特权暂不任命,这也算是给汉室天子留点儿脸面。
接着又任命荀攸为尚书令,处理朝政;凉茂副之,任尚书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等为尚书,共参政务。这几位是多年干吏,资历出众经验丰富,下辖五曹——吏部,管选官;左民,管户籍;客曹,管典礼;五兵,管军务;度支,管财政。
继而以王粲、杜袭、卫觊、和洽四人为侍中,参赞诸事。担任这职务不但要见识广博,还需得曹操之宠。例如王粲,建安十三年才跟从刘琮降曹,资历甚浅,却以文采过人而得宠,不到四十岁就跻身开国大员之列。除尚书台官吏之外,又任命议郎、大夫、郎中的散秩官员数十人,皆德才俱佳之士。
此外又正式确立邺城为魏国国都,分魏郡为东西两部,各设都尉一名管理治安。非议甚多的邺城令杨沛却没有被撼动半分,王修升任后,换了曹营中脾气最好、心思最细的赵俨担任魏郡太守,曹操似乎希望他们刚柔相济和睦相处。而最值得玩味的是,曹操决定暂不设立相国之职,原本群臣认为董昭为魏国建立出力最大,相国之位非董昭莫属,结果他连个尚书都没摸到。孔子曰“过犹不及”,或许正因为董昭出力太多、用力太猛,为虎作伥的嘴脸也暴露得最多,反不好给他位置了!
封官之事告于天下,其中最荣耀的莫过钟繇、卫觊,其他人久在关东任职,功劳为世人所熟知;钟、卫却长年在弘农督关中之事,可称独当一面。今钟繇受列卿之封,卫觊得以与王粲、杜袭、和洽三宠臣并驾齐驱,实是对他们多年辛劳的肯定。
自钟繇到邺城那日起,无论昔年旧友、晚生后进纷纷上门拜谒,整日宾客往来,曹丕也不免凑这个热闹。这日午间天气晴和,他带着鲍勋、卢毓过府拜访。说来也巧,拨给钟繇的那座府邸恰好就是曹丕旧居,眼见一应房舍并无更易,只是匾额由“五官中郎将府”变成了“大理寺”,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五官将来访,守门人不敢怠慢,连通禀都未通禀,忙接过他手中缰绳,恭恭敬敬请三人入内。方过二门就闻谈笑之声,府中仆僮故意讨曹丕的好,离着八丈远就高声喊道:“五官中郎将到……”堂上的说笑立刻停了,“呼啦啦”挤出一群官员,有长有少,降阶相迎。尚书令荀攸、公子曹彪、文士应璩等尽在,相互见礼已毕,众人左携右揽把曹丕让至堂上——原来今日倒是曹彪做东,送来了不少精致果品赠与钟繇,又逢荀攸等人在,便一起享用。
曹丕拍拍兄弟的肩膀:“善财难舍,难得你做东。”
曹彪憨然一笑:“玹(xuán)哥哥病了,我派人置办些果子给他吃,余下的当然要孝敬几位老臣啦。”西乡侯曹玹乃秦氏所生,现已成年,最近得了病。
钟繇宦场多年很懂得客套,请曹丕坐上座,曹丕哪里肯依?便在主位之侧又添一席,请他坐了;鲍勋、卢毓都很识趣,在挨着门边的末席落座。
钟繇举酒谢过诸位:“老朽得魏公洪恩,出任列卿已是生平大幸。公文未看上一眼,就先叨扰列位,实在于理不合。今日算是最后一顿酒,明天起老朽便要升衙理事了。”他虽性格温和却不失风骨,眼见把曹丕、曹彪都引来了,若再不闭门谢客明日不知又要来多少公子,这交通之罪可不能担!
曹丕早有算计,之所以带鲍勋、卢毓这两个不甚亲近的人前来,全为做个见证,席间绝无隐晦之言,即便传扬出去也于己无损。因而笑道:“钟公此言不切。您坐镇风雅便好,升衙理事却是不妙。您当的是大理,掌刑狱之事。寻常案卷自有三官打理,若劳您亲自升堂,岂不是出了惊天大案?”一席话说得众人尽皆欢笑。
钟繇也笑,却暗自思量转移话题,抿了一小口酒,随口问道:“应先生自豫州来,未知江东有何动向?不妨给我们讲讲。”
应璩乃记室应玚之弟,刚刚二十出头,虽是白身。但在家乡汝南也算知名之士,常来邺城探望兄长,也结交不少达官贵人。他今日在钟府巧遇曹丕兄弟,同堂共饮已属万幸,哪有说话的份儿?听钟繇相问甚感荣光,站起身恭恭敬敬道:“倒要给公子与诸位大人贺喜,现今江东正有内乱。乃因屯田都尉谢奇结交豪士,以大义相召,说动豫章豪杰彭材、李玉、王海举兵反孙,据说聚众已逾万人,正与孙权麾下大将贺齐激战。这也是魏公精诚所至,天下忠义影从。”这番话大有回护,其实谢奇的差事就是煽动江东内乱,造反的彭材等人绝非忠义豪士,而是山贼草寇。但不论如何,曹操对江东的消耗战略似乎颇见成效。
鲍勋插口道:“荆州、益州局势却不甚分明啊!刘璋引刘备入蜀已久,益州久不遣使,今动向不明。民间倒有不少传言,有人说二刘内讧相攻,有人说蜀中内乱,刘备助刘璋戡乱,还有说二刘与张鲁、马超串通一气,有意侵我雍州之地。皆是道听途说,不知能否当真。”
曹丕瞥了鲍勋一眼,讨厌他这时候泼冷水。钟繇却甚为关注:“若刘备真是与张鲁、马超串通,那可大大不妙了。我得魏公征召,离开弘农之际正逢夏侯将军发兵去救韦康。算来冀县已被困半年有余,也不知韦康能不能坚持到救兵到达,韩遂蠢蠢欲动也甚可忧啊!”说罢瞅了荀攸一眼。
荀攸一直没有开口,听了这话也毫无反应,只默默低着头。自从荀彧与曹操有隙,他便极少论说时政军务了,荀彧死后更不敢多言,这次曹操封他尚书令也未必真心倚赖,而是资历使然。荀攸早就没有当年那等进取之心了,如今谨慎自保。所幸尚书台自有凉茂、毛玠、何夔等人理事,他拿不拿主意无甚分别,拜访钟繇不过叙叙同乡旧情。三十多年前先朝名臣阴修为颍川太守,以钟繇为功曹、荀彧为主簿、荀攸为孝廉、郭图为计吏。如今老朋友多已凋零,仅他和钟繇在世,人生如此怎不感慨?
曹彪也不想谈军国之事,他不及兄长,既无爵位又无官职,身为庶子连几个真心辅佐他的人都没有,万一哪句话说错招了父亲不快,可不好收场,便趁机端酒向应璩敬道:“应兄,在下敬你一盏。”
应璩越发受宠若惊,敢忙避席:“公子折杀在下。”
曹彪却很亲切,戏谑道:“客套什么?你是白身,我也是白身,能混入列卿府邸骗碗酒喝,大大的幸事,怎能不纪念纪念?与你同席的又是哪一位,不妨引荐。”
应璩是白身之人席位在后,又来得甚早,故而许多人都没注意他身边坐的是谁,加之那人自知地位低下半晌未言,竟至曹彪问起大家才留心。见那人一袭青衣,拢发包巾,毫无配饰之物,胖乎乎一张圆脸,五十多岁满腮短髯,总笑眯眯的,倒似一个民间商贾。应璩介绍道:“此位倒与公子是同乡,乃沛国相士朱建平先生。”
众人闻听“相士”二字不禁发笑——官场中常有这等江湖术士,自称有什么异能,可预测某人官至某位,口若悬河神乎其神。混好了也就是左右逢源骗吃骗喝,出入高门大户,包揽些贿赂营私的勾当,从中赚点小钱,根本没什么真实本领。
应璩不知他们笑什么,还夸赞道:“方才进门时朱先生特别留意了钟公的貌相,偷偷跟我说,钟公富贵长寿,享寿八十载呢!”
钟繇不愿扫兴,躬身而笑:“借您吉言。”
鲍勋憨直,看不惯这类江湖骗子,定要揭出此人老底,冷笑道:“自王莽谋逆以来,谶纬、风角、星相之类的方术比比皆是,虽差强人意总有三分附会,唯相术一道纯属欺诈,多是逢迎阿谀之辞。”
朱建平也不争辩,只笑而不语。应璩却替他辩解道:“这位大人所言不假,但朱先生非江湖术士,他家财有余,与人看相乃是随缘,从不取分毫财货,所断之事十有八九成真。”
“哦?如此说来应兄想必请他看过相了,未知所言如何?”鲍勋一心要寻破绽。
“朱先生断我寿活六十二秋,仕宦早年不显,可到将死那年却有常伯之位。还说我临终的前一年会瞧见一只白犬自堂前而过,可除我之外旁人都瞧不见。”
鲍勋一阵皱眉——这也真邪门,世间还有如此相面之人,得高官便死,这不是诅咒人家吗?但又一想,左不过故作奇语,应璩乃应玚之弟,日后为官也不难猜,等应璩六十二岁,姓朱的早入土了,算得对与不对又与谁说?
应璩却深信不疑:“老天待我也算公道,临死一年以白犬告知,到那时我一定要多多行乐,享尽福分。只是当了侍中马上便死,实在有些不甘。”说罢又对朱建平耳语,“这鲍叔业生性憨直,又有些书呆子气,您不要与他置气。”
朱建平微微一笑,捋髯低声道:“先生放心,我不与姓鲍的吵。不瞒您说,看此人相貌必将得罪贵人不得善终。”
曹彪年轻气盛颇感好奇,“腾”地站了起来,几步凑到朱建平席前:“朱先生,也劳你替我看看相吧,看我有多少载阳寿?”
曹丕一旁欢笑:“你凑什么热闹?”
曹彪慧敏心细,马上补充道:“看看也无妨嘛,但问寿长几何,我无才无德就不用断官运了。”
曹丕一口酒差点儿笑喷出来——这小子越发长心眼了,知道预测官爵要招父亲猜忌,竟故意绕过去,日后也不可小觑啊!
朱建平深深一揖,惶恐道:“在下一介草民,焉敢唐突公子?”
“不必推辞,你但言无妨。今日大家聚会,便当是游戏。”
“既然如此在下姑妄言之,公子姑妄听之。”也没见朱建平怎么特意打量曹彪,只随便看了看他五官,便开言道,“公子据藩国,至五十七岁当有兵祸,当善防之。”
曹彪连自己活多少岁都没注意,一听“据藩国”三字心里便凉了半截。其实他也藏争位之意,若不然何必往重臣府里钻?曹丕、曹彰、曹植仨哥哥在上,而比他略长的庶兄曹玹又身有疾病,毫无竞争力,其他兄弟或年纪尚幼、或才智低微、或体质羸弱,所以他第四把交椅坐得稳稳当当。可当老四很难出头,在父亲心目中他地位不高不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而轻易不敢表露争储之心。唯一可能是曹丕、曹植争个两败俱伤,曹彰又不得宠,那时才轮到他。但朱建平开口就来个“据藩国”,说不断官爵其实也断了,若是世子之身日后能外领藩国吗?继承大位想都别想啦!
“有趣有趣。”钟繇捋髯道,“朱先生既然能断老朽寿活,也烦劳给荀大人看看吧。”他老人家算想开了,姓朱的真有本领也好,信口胡言也罢,既然侥幸来了就得给面子,假的也当真的听,若不然传扬出去,说钟府混进个江湖骗子,丢脸的是他!
荀攸听提到自己,想要阻拦,但话到嘴边一犹豫,又忍了回去。朱建平不敢劳荀攸起身,趋步走到他席前,与他四目相对看了片刻,随即拱手道:“在下妄言无端,得罪之处还请大人宽恕。”
“但说无妨。”荀攸倒也看得开。
“大人不及钟公长寿。”朱建平伸出一根手指,“寿祚只剩一旬(十年)。”
众人不禁沉默,荀攸却道:“再有十年已过耳顺,算不得短寿,我很知足了。”说到此又难免起疑——朱建平直说十年便可,为何要说一旬,又手伸一指?莫非……但想至此又渐渐释然,反正已是尴尬之身,再活多久也无分别。他扭头对钟繇道:“知近旧友无过你我,我又不及元常兄长寿,身后之事恐怕要劳元常兄费心了。”
钟繇以为他玩笑,却道:“这等话随便听听,没必要挂心。当真让我为你忙后世,最要紧的就是把你那个小妾阿骛嫁出去。”一句话说得满堂莞尔。昔日曹氏父子纳袁氏女眷,拉荀攸分谤,把个叫阿骛的美貌婢女赐予他,现今荀攸仍觉惭愧,连连摆手:“莫要取笑!”
那边曹丕也正莞尔,忽听曹彪倡
议:“朱先生,请为我家兄长也看一看。”
曹丕欲推辞,可众人附和之声甚众,自己也不免勾起好奇,便也半推半就,只一再叮嘱:“但断寿命即可。”
朱建平依旧主动上前,先施一礼然后看相。说来也怪,别人都是片刻工夫,唯给曹丕看相耗时最长,朱建平垂下眼皮思量半晌,才笑盈盈道:“五官将寿活八十,不过四十岁时当有小厄,多加保养并无大碍。”
曹丕暗笑——终于露了马脚,知道我身份高便又道寿高八旬,又恐太假编出个四十小厄,人食五谷杂粮小病小灾总是有的,若说小病哪年没有?心里虽这么想,嘴上却不点破,只连声道谢。
朱建平又道:“天数茫茫难尽知,在下方才又多饮了几盏,断得对与不对还望包涵。”
应璩借着酒力也越发胆壮,已忘了自己身份,朗言道:“其实虽有天命,尚需人意,只要列公多加滋养,何愁不得长寿?在下闲听乡间老翁俚语,胡乱编了首《长寿歌》,趁此机会献丑,请大家赏听。”说罢高声吟道: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长寿?
上叟前致词:室内妪粗丑。
中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
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这首歌编得滑稽可笑,娶丑妻竟成了长寿第一要诀,众人笑得乐不可支。朱建平竟也捻着小胡子凑趣道:“看来我给应先生断六十二岁断少了,您若能按此歌行事,多活一载也未可知。”众人越发大笑。
正酒酣之际,仆僮急匆匆领进个皂隶,曹丕、荀攸等都识得,乃安定太守毌(guàn)丘兴之子毌丘俭,新近入仕,在中台当个小小令史。毌丘俭神色焦急,作了个罗圈揖便道:“启禀钟大人,西北有紧急军报,魏公召诸位大人进宫议事……五官将和荀大人也在,再好不过了,请一同入宫。”
三人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其他宾客也不便再留,借着相送也各自离去了。临行之际曹丕还不忘笼络人心,打发走鲍勋、卢毓,忙拉住应璩的手笑语道:“令兄乃我府上常客,日后得空你也到我那里坐坐,咱们不拘身份聊聊诗文也是好极。”感动得应璩连连作揖、大赞五官将贤明……
若即若离
钟繇席间就对西北战事抱有忧虑,果然不幸言中。冀县被困半载有余,城内粮食消耗将尽,派出求援的使者又遭马超擒杀,雍州刺史韦康不纳别驾杨阜之言,为保性命开城投降。不想马超翻脸无情,立将韦康处死,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夏侯渊的援军也遇挫折,韩遂煽动屯于兴国县一带的氐族首领杨千万造反,与马超串通一气,又有张鲁部将杨昂领兵相助,几家兵马联合起来阻击曹军。夏侯渊远道驰援措手不及,打个大败仗,折兵数千,只得撤回长安。消息传至邺城,曹操这才紧急召见群臣商议对策。
当曹丕三人匆忙入宫来到听政殿时,毛玠、崔琰、徐奕、贾诩、凉茂、杨修等早已到了,王粲正当众宣读军报:“军受挫于西疆兮,寇逞凶愈烈,恐其成尾大之势乎,萌祸三辅渐成流毒之患。魏公举烛明照,洞察万里,恳早示下,以除积薪之忧。诚然如此,则天下之幸,万民之幸,此亦亘古之……”
“够了!”曹操又好气又好笑,“妙才这白丁将军大字不识几个,哪找来这么个写军报的,都打败仗了还之乎者也。列位有何高论?”
杨修抢先发言:“马、韩二贼野心不改,当发大军速速剿灭。有道是除恶务尽,昔年之征就该斩草除根,只因留有遗患才致今日之事。”
曹丕听这话甚为不悦——上次西征因河间叛乱半途而废,这不是翻旧账让我难堪吗?徐奕与曹丕亲睦,便开言道:“虽说马、韩复起,也不能全怪当年除恶不尽。当初马、韩所仗乃关中诸部,今日所恃多为羌胡氐人,八成还有匈奴屠各,张鲁才是背后首恶,这一仗早晚是要来的。”他不动声色地把杨修的话又圆了回去。
其实曹操这会儿根本没心思追究过去之事,只喃喃道:“现在发兵是时候吗?”
崔琰进言:“为安黎庶何辞辛劳,南征归来已有半载,想必中军士卒休养已毕,幸而江东无事,此时发兵不逾经年必能击溃马、韩。望明公以天下为重。”他说起话来大义凛然,满腮虬髯不住颤抖。
但这番话却不合曹操心意,魏国刚建立,一个政权诞生不到半年就要大兴军戎,非但影响不好,也不甚吉利。但战事如此,若不亲往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刘晔插言道:“崔公所言虽然有理,但夏侯将军兵马尚多,马、韩虽胜也难再做大,发兵不急于一时。或若发兵也无需魏公亲往,遣一将代劳便可。”他察言观色已瞧出曹操心意。
曹操又何尝不知他见风使舵?虽点了点头,却不甚放心,将目光扫向钟繇。钟繇毕竟久任关中,更谙于实务,思忖一阵才道:“我料马超未必能如愿。如今他所率之兵多为羌胡,又有汉中米贼。这些人本非凉……雍州之士。”十三州已更易为九州,凉州已是雍州了,但钟繇习惯已久仍难改口,“自上次征讨,关西之士多已归降,一来怀效忠之心,二来居于本土焉能容羌胡染指?马超入冀县又杀韦康,足见其不善收拢人心,凉……雍州之士不肯就范,久之必生内患。”
这个看法倒很有道理,曹操不禁莞尔:“凉州、雍州甚是拗口,如若不便再改回旧称便是。”当初改九州就是为曹魏建国铺路,如今得遂心愿,魏国疆域已确立,其他汉家地盘叫什么名又有何要紧?说罢他又望向荀攸、贾诩,两人皆低头不语。曹操不唤荀攸却问贾诩:“文和有甚见地?”
贾诩兀自低着脑袋:“在下庸材,实不知……”
“但言无妨,说错无怪。身居军谋岂能推脱不言?”曹操久与他打交道早有经验,这家伙就似胡桃,不用力榨是不出油的。
“诺。”贾诩这才坦言,“自潼关之战韩、马二贼已生嫌隙,今马超勾结张鲁,韩遂联结氐人,两家各自为战足以为证。两者遇我军虽合力抵御,却非同舟共济。况张鲁意在保有汉中,实以马超为后盾;氐人仅欲从中取利争抢财货,无逐鹿之心。此乃乌合之众,况有雍凉本土之士不服于内,岂得长久?在下以为当今之计,攻之愈急促之愈合,暂缓之反而有变。前番战败有损,可遣些许人马补足,再发书信多加叮嘱,相机而动必能得胜。”
“文和之言最近我意。”曹操当即命王粲搦管,口述给夏侯渊的回信。曹操也真有办法,知道这老兄弟肚子里没墨水,说的都是大白话,大意是:你救援晚了才会打败仗,本该治你罪,可我念着老交情再给你次机会。给你补几千人马,别忙着洗雪前耻,看准时机再战,别再给我弄砸了!
安排已毕曹操牢骚道:“打败仗我倒不恼,只是那韦康实在辜负于我。早知此人懦弱不该任他为刺史,死于马超之手实是罪有应得。他担此职乃荀令君一再保举,令君误我啊!”荀彧已经死了,还要把错用韦康之事冠到他头上,实在有些刻薄;荀攸只默默忍着。
曹操见他无言便不再提,转而又道:“邦国新立事务冗杂,职责也多有重叠,还需整改一下。”
这倒是实情,由于汉室与魏国并立,而曹操爵封魏公,官职依旧是大汉丞相,所以其属下就出现了一人兼数职的现象。以钟繇为例,他在朝廷的职务是守司隶校尉,幕府的职位是前军师,如今又拜魏国大理;再如程昱,官拜奋武将军、参丞相军事,如今又加魏国中尉。似他们这等情况,曹操要让他们逐步脱清与汉廷的关系,从汉臣过渡为魏臣。再有如毛玠,虽没有汉官头衔,但在幕府身兼数职,右军师兼东曹掾,如今又是魏国尚书之一。这样的情况就要去掉部分职责,重要的职务委派他人,若职责不重干脆撤销合并,毕竟已有魏国朝廷,幕府属员就不甚重要了,精简之后可以专门用于培养后进人才。
曹操已有初步筹划:“凡魏宫诸官以后幕府兼职不可多于一个。毛孝先,今后你专任右军师之事,东曹掾就由徐季才兼任,季才原先那个军谋祭酒就不要当了。祭酒一类属员能裁撤的尽量裁撤,有才能的归入中台充任令史。”
“诺。”徐奕领命。
曹丕很高兴,崔琰存长幼之念是支持自己的,毛玠虽公正无私,毕竟不能帮自己什么忙。现在换了与自己亲近的老臣徐奕,以后东西两曹皆与自己交好,提携相熟之人可方便多了。可还未高兴多久又听父亲道:“昨晚得到消息,丁冲去世了,是喝酒喝死的。他一生贪爱杯中之物,年轻之时曾有狂言,但愿此生痛饮醉死。不想还真遂了他心愿。唉……”
丁冲与曹操既为同乡又是至交,尤其在奉迎天子东归之事上立有大功,虽然始终担任汉官,实为曹操心腹。如今溘然醉逝,于情于理曹操都感悲伤,同辈的好兄弟又少一个:“今早丁仪、丁廙兄弟进宫报丧,瞧他们哭得泪人一般,孤很不好受。不过见故人之子长成,孤也感欣慰。丁仪原任幕府令史,我也没机会多见,今早细细考察了,此子可堪一用。我已允诺提拔其为西曹属(西曹掾的副职),由其弟丁廙接任旧职,我又嘱咐他们不必拘礼守丧,待下葬之后便回来上职,这件事劳你们记下。”说罢又瞟曹丕一眼,“当初丁仪眇一目,不堪为我家之婿,可为父看来倒也不妨,似这等青年俊才,即便双目失明又有甚不配?”曹丕连连点头,不敢还嘴。
丁仪升任西曹副长官,丁廙也被辟入幕府,这可不是好消息了。曹丕暗暗苦恼——难怪父亲坦然叫崔琰、徐奕分掌二曹,原来早安了颗钉子在里面,请托之事就别想喽!正愣愣出神,又闻耳畔辞驾声,众臣议事已毕便要离去,赶忙也随着道:“孩儿告退。”跟着往外走,却听身后贾诩又道:“属下有事,恳请单独禀奏。”曹丕颇感诧异,这闷葫芦从来不多口,今天怎么了?想偷听又不敢,只得随钟繇、崔琰等人去了。
大殿上只剩曹操与贾诩。曹操端坐大位一动不动,贾诩躬身而立恭恭敬敬,两人不发一语。直等曹丕等人走远,再听不到一丝声响,贾诩才开言:“属下不敢称年迈,然有疾病,今魏国社稷已立,天下安定已见端倪,恳请魏公准我告老,退归林下赞颂善政。”
曹操“嘿嘿”笑道:“你患的什么病?”
贾诩道:“在下也不甚详,只是时而头昏眼花、胸闷气短,一年之中倒有大半年出不了家门。”
“嘿嘿嘿……好个出不了家门,是心病吧?”
贾诩立刻跪倒:“圣天子垂拱,魏公良辅在朝,诸公子皆仁孝,将士百官用命,黎民安居于下,余寇不足为虑。属下既不忧国事,又不愁富贵,妇贤子孝亲眷安分,怎会有心病?”真是能说会道,竟把公私之事全夸一遍,还挑什么毛病?
“真没有吗?”曹操笑呵呵地审视着贾诩。
贾诩微微抬起眼皮,也望着曹操:“真没有,臣空活七十春秋,实是年迈体衰。”
两人就这么对视着,谁都不再开口,一切尽在不言中。
贾诩怎会没心病?昔年他为李傕、郭汜献计,兵犯长安诛杀王允,至今有人视他为祸乱天下的罪魁;宛城之战他给张绣献计大败曹军,曹操嫡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皆亡于此役。祸国之罪、杀子之仇,哪条都够要命。随着曹操年龄增长,戾气越来越重,地位提高也势必助长骄纵,今日曹操还不想清算,但难保明天是风是雨。再者曹丕、曹植谁为嗣子尚无定论,倘稍有不慎卷入其中难料祸福,何不急流勇退,闭门自守以保善终?
而曹操对贾诩也颇为矛盾。贾诩实是难得的智士,开国封官本该有他一份,可他偏偏身负祸国之罪。其实若没有他帮李傕兵犯长安,天子刘协最终也不会落到曹操掌握,但是祸乱汉室不能堂而皇之算为曹魏开国之功,若授以高官必遭世人齿冷!再者亡子之痛刻骨铭心,曹操内心深处尚对贾诩有些芥蒂。但张绣是他说降的,官渡之战指点迷津,西征潼关出谋划策,这些功劳又怎能忘怀?本该重用,却无法重用;本该憎恨,却恨不起来!
两人四目相对就知对方想些什么,这是两个曾经宦海沉浮、品透世态炎凉的人才懂的交流方式,语言已多余。
过了良久曹操淡淡道:“既然有病……那就依你所请吧。”
“谢明公。”贾诩长出一口气。
“但你不要回乡,毕竟跟随我多年,岂能空归故里?”曹操挤出一丝笑容,“我表奏天子授你太中大夫之职,无需到许都赴任,就在邺城养病。以后我有难决之事还可问你,你若得闲也可进宫看看。”
太中大夫负责向天子解答疑难,并无固定职责,唯听诏令所使,既不去许都赴任,见不到天子就无差事可言,坐享一千石俸禄。贾诩以此身份留居邺城,非魏国之臣、幕府之吏,顶多算曹操私人顾问。这安排不即不离,留住了贾诩,却不必为以他为臣而烦恼,可谓两全其美。
“下官深感明公厚恩。”贾诩叩头拜谢,颤颤巍巍起身,“那我就回家养病了……”
“走吧走吧。”曹操无奈,扬了扬手。
贾诩再次作揖
:“卑职告退。”小心翼翼退出殿外。
“唉!”曹操望着贾诩略有驼背的身姿、如履薄冰的神情,不无遗憾地叹了口气——看举止,谁能猜出这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古人常说君臣遇合甚为难得,曹操原先不信,现今看来的确不假。即便有爱才之心、敬贤之意,也得看缘分啊!
再试高下
战事的发展果如钟繇、贾诩所料,马超虽攻下冀县,却不能得雍凉士人之心,在别驾杨阜的谋划下,屯兵历城的雍州部将姜叙举旗反马,紧接着赵昂、尹奉、姚琼、孔信、王灵等部纷纷响应,合兵万余屯于祁山(今甘肃礼县东)。马超闻讯大怒,即刻发兵征讨,不料在冀县留守的部将梁宽、赵衢早与杨阜等通谋,待马超领兵一走,立刻关闭城门,将他妻儿家眷三十余口杀得干干净净。马超又恨又怒,无奈前后受敌进退无路,只得往汉中投靠张鲁。
西北局势有惊无险,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总算在一片祥和中到来了。预定的婚期已到,许都差来黄门侍郎、掖庭令、中常侍,携束帛驷驾等聘礼来邺城迎亲;在曹魏宗庙授曹宪、曹节贵人印绶。魏国以郎中令袁涣为送亲使者,率博士、乘黄厩令(魏宫管理马匹的官员)、丞相掾属等一干冗从共赴许都,一路上问安使者络绎不绝。二贵人入宫,天子又命御史大夫郗虑率二千石官员宴请魏国送亲使者。皇宫大殿之上,魏国大臣与汉室公卿对面而坐,俨然似是地位平等的兄弟之邦,实是开汉四百载未有之“盛会”。
曹操志得意满,又在邺城举行了籍田之礼。籍田源自周礼,乃是天子率领三公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不仅是劝谕百姓重视农耕的仪式,还包括祭祀之事。开汉以来孝文帝、孝明帝、孝章帝都曾举行,曹操一切按先朝旧制,于孟春之月(春季第一个月)设坛祭祀先农,然后率魏国列卿、列侯及诸公子就位耕田,最后颁下教令,命各郡太守劝谕百姓耕田。《礼记》有云:“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曹操“恪守”礼法,没有从天子之制祭于南郊,而改在东郊,也是依照三公等级五推五返,王修、王朗等列卿及曹丕、曹植诸公子皆九推九返。大家赞曹操有德,身为魏公严守汉臣之节,似乎已忘了籍田礼只有天子才能主持,这场仪式本身就已僭越。
籍田礼毕,渐入二月。《吕览》有云:“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阖扇,寝庙必备。无作大事,以妨农功。”魏国初立万物维新,自然没什么修缮之事,但求休养生息不扰民耕。曹氏宗庙已立,一应供奉不可缺失,依照礼制,仲春之月当以羔羊、坚冰祭祀。汉家宫中自有冰室专门贮藏,魏宫却没有,只能从北郡开采河冰,颇耗人工。曹操自不愿年年如此,想起曹植曾提议再筑高台,灵机一动,准备在铜雀台以北开凿深井用以贮冰块,其上筑台建楼,取名“冰井台”。
但令人费解的是,曹操先前宣称再有营建之事仍交曹植督办,可事到临头却把差事交与曹丕,而叫曹植负责核实各郡垦田。自从曹丕身居五官中郎将,军国大事不得做主,核实垦田这等一般事务却代劳过两次,这差事是与冀州各郡派来的计吏、功曹接洽,详录数目督促农耕,将各地春耕情况编成简册上交幕府,以备课税之用。
父亲为何如此安排?曹丕初时不解,领了差事回府详思才悟——三弟长于风雅,而短于政务;我则久于政务,却在风雅上稍逊一筹。父亲故意调换我二人职责,皆事平素所短,这还是变着法考较啊!
想清楚这一层,曹丕越发不敢怠慢,忙召集刘廙、苏林、徐幹、夏侯尚等商议。五官中郎将府平时并无要紧差事,这帮属员也不过是出入相随、督促曹丕学业,静极思动,接了这任务众人都跃跃欲试。文学侍从苏林平日钻研古籍,极少与人交流,曹丕也不常与他议事,实是拿着俸禄做自己的学问,这回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大包大揽道:“井上筑台古已有之,大致规模在下明了,就让在下搦管草图吧。”
曹丕却道:“金虎台样式乃三弟所定,冰井台我定要亲自来画,你从旁指点便是。”
鲍勋却不无忧虑:“魏公素来尚俭,况冰井乃实用之物,万不可过于奢华。”
曹丕暗笑他不晓事——这是比试才艺,焉能草草敷衍?金虎台有一百零八间房,冰井台只能比它多,不能比它少!
众人各行其是,查阅典籍、核算工料、召集良匠,一连忙了十几天才把草图敲定。这台高有八丈,大小房舍一百四十间,良木为阁,丹漆涂壁,白玉为阶,青瓦覆顶,斗拱刻龙蛇兽头为饰;正中设冰室三间,各开冰井数眼,井深十五丈,分储粮草、冰块、食盐、石墨等物,可逾十万石——虽集仓廪、楼阁于一体,却是铜雀三台中最艳丽的一座。草拟已毕曹丕亲自捧图入宫请父亲过目,曹操只不住点头,并未指摘。
第一关闯过,之后便是营建,曹丕早有分教——夏侯尚曾在中军任司马,颇有统筹之能,由其召集匠人负责监工;贼曹(负责府邸防盗、保卫工作的属官)郭淮乃并州人士,由他往上党郡采伐上等木料;卢毓曾任令史,又有经济之才,管度支财算之事;苏林、刘廙、徐幹等拾遗补阙坐镇风雅。
众人各司其职,商商量量便要开工,新近被任命为议郎的司马懿却暗中来制止:“魏国新立与民少恩,况二月农耕,不宜司营建之事,若此时动工与魏公籍田之意相违,必遭斥责!”
曹丕大吃一惊,这才明白父亲交他差事是有陷阱的;又一思忖,曹植的差事又何尝不是?魏国新立,各地官员为显开国气象必要浮夸开田数目,曹植一一考察核实,困难自也不小。得此提醒曹丕赶紧放慢步骤,每日只命工匠丈量划地,自己带着夏侯尚一趟趟往卞秉府上跑,请教经验。曹操多日不闻动工,问起缘由,曹丕忙以不忍夺农时为辞应对,曹操果然另眼相加:“能想到这点,长进不小。”待到三月初曹丕才正式征调民夫启动工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筹谋在胸,办起来也就不难了。夏侯尚早从卞秉处讨来了良匠名册,其中魏郡人苏越最是驰名,就由其统率锛锯之士大展其能;郭淮本就是并州太原郡人,其父郭蕴曾任雁门太守,官私两道皆吃得开,自寻友士相助,采办来的木料比民夫运来的强之百倍;卢毓乃先朝尚书卢植之子,二兄罹于黄巾之难,他虽长于名门习学经籍,却颇能务实,曾为令史效力中台,做这等度支差事驾轻就熟;苏林、刘廙这俩做学问更是尽心,翻阅书籍,连楼台各处雕琢的鸱吻、赑屃(bi xi)、貔貅(pi xiu)样式都勾画出来了;连鲍勋也跟着打点宫禁卫士,长驻院门监理建材。
虽有这般部署,曹丕仍不敢怠慢,每日早晚两次到西园监工,有时甚至亲自跟苏越商讨施工细节;只要得空便邀请朝中要员来看,说是请他们指点,其实是要借他们之口宣扬自己有多用心!
除此之外曹丕心思两面用,还多方打听曹植那边的情况。得到的结果“颇不乐观”,没想到刘桢、任嘏这帮耍笔杆子的干起政事来还真有模有样,尤其文学侍从郑袤,不愧为郑泰之子、郑浑之弟,脑筋甚是灵便,竟怂恿素来和善的曹植发了一次“虎威”,将各县计吏骂了个遍,计簿一律打回核查重报。据说郑袤还私下向曹植提建议,编出两份田册,一份虚夸、一份属实,看准老爷子心气对症下药,办法都想绝了。
这样怎分得出高下?曹丕决定再接再厉以勤感人,每日从早到晚待在工地,反正这差事比核算之事长得多,干脆就在西园耗啦!甚至准备把铺盖搬到铜雀台暂住,颇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劲头。可能还真是诚意感人,工匠的进度还挺快,不过十余日的工夫,冰井已然挖好,台基也基本夯实了。
这日掌灯时分,曹丕还在西园监工,有内侍赶来:“魏公请五官将立刻过去。”
曹丕正要在父亲面前表表功,赶紧把手头的事托给夏侯尚,随着入宫;却见听政殿灯火熄着,乃是后殿召见——曹丕自忖,后殿多是家事,想必与立嗣决定有关。
果不其然,刚至后宫门就见段昭、任福二将立于阶下,杨修也在一旁站着,笑道:“五官中郎将晚来一步,临淄侯已先进去了。魏公叫您且候一时。”
什么事还要一个一个见?曹丕心下不解,却也不好向他们打听,背着手在外转悠;正胡思乱想,就听脚步声响,曹植带着俩内侍疾步而出:“三弟……”
曹植只摆了摆手:“父亲差我急务,不得耽误。兴许还有兄长的差事,也快去吧。”说罢急匆匆走了。
曹丕愈加疑惑,赶紧入后宫,几乎脚不沾尘飞到了鹤鸣殿。哪知曹操更急,连句请安的话都不容他说:“吾儿不必多礼,有一急事。朝廷派中尉邢贞、左中郎将杨宣、谒者仆射裴茂三位大人来邺城加恩为父,不想半路患了急病……”曹丕暗自诧异,谁病了?总不会仨人全病了吧?曹操根本也不容他问,“一路上吃住又不好,想尽快赶到邺城,估计今晚就到。钦差黑夜驾临本没这规矩,但有病人也顾不了许多。本该为父亲自去迎,又有事走不开,你赶紧带两人去城外驿亭替我迎一下,少时我叫来人带兵赶去。”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套,最后还拿出份手札。
“是。”曹丕赶紧接过。
曹操似很急切,又咕哝道:“也不知他们是走西门还是走南门,方才我叫子建出西门去迎了,你去南边吧。快去快去!”曹丕这才知曹植为何慌张,也赶紧辞出,两名内侍早在外候着。
待出了宫天色已大黑,曹丕不敢怠慢,都没回自己府邸牵马,找卫兵借了三匹马一盏灯,直奔南门而去。邺城南北五里,这段路宫城就占小一半,天晚了大街也清静,不过眨眼工夫就到中阳门前——黑漆漆的城门早关了。
曹丕放声呐喊:“奉魏公手札出外公干,快快开门!”呼罢似是嫌这么说不太够体面,又补充道,“我乃五官中郎将!”
“参见大人!”一个守门兵卒从门洞迎过来。
“快快开门。”
那兵卒道:“小的不敢忤逆,不过……不过小的做不了主。”
“我有魏公手札。”
兵卒跪下了:“启禀大人,今日杨县令与城门校尉都传过令,说不管谁来一律不准开门。”
曹丕瞪了他一眼:“魏公手札如其亲临,你敢不从?”
“小的做不了主……”
“叫个能做主的来!”曹丕懒得与他废话。
那兵忙不迭上城,不一会儿就来个兵长,还是那套话,曹丕连连威吓都不管用。最后那兵长都快哭了:“五官将明鉴,杨县令与城门校尉也奉了魏公教令,小的若胆敢开门脑袋就没啦!再者您出去迎候就带这么俩人,大晚上也不安全呢。小的劝您快回宫问问明白,哪怕您能把城门校尉领来放个话,我立刻开门。”
软磨硬泡弄得曹丕没脾气,心下暗想——必是父亲日间下过不许开门的命令,事情太多就忘了;再说那杨沛也是榆木疙瘩,执法如山毫不通融,士兵害怕才弄成这样;就此回去必受斥责,不如我去别处试试,若能寻到城门校尉打声招呼也行啊!
想至此无暇再跟那兵长磨叽,上马奔西而去,不多时又到凤阳门下,当兵的却还一样说辞,莫说没寻到城门校尉,这次连兵长都没出来一个。曹丕急得满头大汗,摸黑又往东去,想再到广阳门试试;没行几步,忽见一骑迎面而来:“对面可是五官将?”
天黑看不清,曹丕却听出是任福:“我父差你来传令开门?”
“唉……”任福叹了口气,不敢有失礼数,翻身下马,“主公叫末将告诉您,迎候的差事不必去了,您可以回府了。”
曹丕一听此言顿觉轻松,笑呵呵也下了马:“正为此事发愁呢,这倒好了。三弟那边呢?”
任福没好气道:“临淄侯受阻,命内侍杀了西门小卒,自行开门出去了。”
“嚯!”曹丕甚惊,“三弟怎这般火气?”说罢又觉好笑——父亲已传命不用去,这兵死得真屈,三弟蛮横行事恐要跟杨沛结怨了。
哪知任福瞥了他一眼,颇有无奈之色,连连摇头。曹丕借着灯光看得分明:“任兄,究竟怎么回事?”
“没什么。”任福转身欲去。
曹丕更觉不对,今晚之事甚是蹊跷,一把扯住:“咱俩之间还不能尽言吗?”
任福甚有难色,此事曹操嘱咐不可透露,毕竟他族妹嫁给了曹丕,攀龙附凤事关自家富贵,还是模模糊糊说了句:“既奉魏公手札,怎可半途而废?”
曹丕闻言一怔,随即醒悟——此乃父亲有意考较!哪有什么钦差染病半夜入城之事?怎会碰巧日间有令不准开门?分明早就安排好的,这是故意欲试我二人临机应变之才。一个小卒算得什么,父亲岂在乎些许性命,若这是紧急军令岂不耽误了?我怎这般糊涂?竟输给三弟了……不行!绝对不行!
“我现在就回宫向父亲请罪。”
“不必了。”任福愁眉苦脸上了马,“主公吩咐过,天色已黑,叫你们各自回府休息,他不见你们了。”说罢招呼两个内侍挑着灯去了。
曹丕手一松,青竹手札“吧嗒”一声掉在地上,他却浑然不知,愣愣地站在黑暗之中……
建安十八年五月曹操晋封魏公,以冀州十郡裂土建国。秋七月,曹魏社稷宗庙建成,贡曹萌、曹腾、曹嵩三代先祖,祭祀以太牢之礼;同月,天子下诏聘曹操三女为贵人,以大司农王邑、宗正刘艾为使者,持节至邺城议亲,曹操自然欣喜“奉诏”。不过三女年岁有别,议定曹宪、曹节先行入宫,曹华尚幼,暂以贵人身份留于魏国以待婚龄。九月,金虎台竣工,曹操与五官中郎将曹丕、临淄侯曹植登台阅兵,幕府群僚弹冠相庆,邺城士民争相观瞻,真有些“改朝换代”的气象。
阅兵之后象征魏国建立的整套仪式就算基本结束了,接下来便是大封官职。因为“国中国”一切制度等同汉初诸侯王,所以一应官员皆由其自主任命,甚至可以设立相国和列卿,那些相府掾属水涨船高有了更进一步的机会,自然人人兴奋。但想往上爬的人是多,官职却有限,何况还有不少名望之士注定要摆在光鲜的位置上。经曹操再三思考,众僚属反复商议,直至十一月才决定下来。
魏国初次封官,暂任命六卿,及尚书、侍中之职。以袁涣为郎中令,掌魏宫守备之事;国渊为太仆,掌驷驾卤簿之事;钟繇为大理,掌司法刑狱之事;王修为大司农,掌仓廪财货之事;王朗为少府,掌宫廷度支之事;程昱为卫尉,掌防卫宫门之事。此六卿或为经济之才,或为德高之士,或为曹营功臣,职责虽不甚重要,却是魏国招贤纳士的标榜。至于宗正、大鸿胪、太常三卿,因涉天子特权暂不任命,这也算是给汉室天子留点儿脸面。
接着又任命荀攸为尚书令,处理朝政;凉茂副之,任尚书仆射;毛玠、崔琰、常林、徐奕、何夔等为尚书,共参政务。这几位是多年干吏,资历出众经验丰富,下辖五曹——吏部,管选官;左民,管户籍;客曹,管典礼;五兵,管军务;度支,管财政。
继而以王粲、杜袭、卫觊、和洽四人为侍中,参赞诸事。担任这职务不但要见识广博,还需得曹操之宠。例如王粲,建安十三年才跟从刘琮降曹,资历甚浅,却以文采过人而得宠,不到四十岁就跻身开国大员之列。除尚书台官吏之外,又任命议郎、大夫、郎中的散秩官员数十人,皆德才俱佳之士。
此外又正式确立邺城为魏国国都,分魏郡为东西两部,各设都尉一名管理治安。非议甚多的邺城令杨沛却没有被撼动半分,王修升任后,换了曹营中脾气最好、心思最细的赵俨担任魏郡太守,曹操似乎希望他们刚柔相济和睦相处。而最值得玩味的是,曹操决定暂不设立相国之职,原本群臣认为董昭为魏国建立出力最大,相国之位非董昭莫属,结果他连个尚书都没摸到。孔子曰“过犹不及”,或许正因为董昭出力太多、用力太猛,为虎作伥的嘴脸也暴露得最多,反不好给他位置了!
封官之事告于天下,其中最荣耀的莫过钟繇、卫觊,其他人久在关东任职,功劳为世人所熟知;钟、卫却长年在弘农督关中之事,可称独当一面。今钟繇受列卿之封,卫觊得以与王粲、杜袭、和洽三宠臣并驾齐驱,实是对他们多年辛劳的肯定。
自钟繇到邺城那日起,无论昔年旧友、晚生后进纷纷上门拜谒,整日宾客往来,曹丕也不免凑这个热闹。这日午间天气晴和,他带着鲍勋、卢毓过府拜访。说来也巧,拨给钟繇的那座府邸恰好就是曹丕旧居,眼见一应房舍并无更易,只是匾额由“五官中郎将府”变成了“大理寺”,颇有物是人非之感。
五官将来访,守门人不敢怠慢,连通禀都未通禀,忙接过他手中缰绳,恭恭敬敬请三人入内。方过二门就闻谈笑之声,府中仆僮故意讨曹丕的好,离着八丈远就高声喊道:“五官中郎将到……”堂上的说笑立刻停了,“呼啦啦”挤出一群官员,有长有少,降阶相迎。尚书令荀攸、公子曹彪、文士应璩等尽在,相互见礼已毕,众人左携右揽把曹丕让至堂上——原来今日倒是曹彪做东,送来了不少精致果品赠与钟繇,又逢荀攸等人在,便一起享用。
曹丕拍拍兄弟的肩膀:“善财难舍,难得你做东。”
曹彪憨然一笑:“玹(xuán)哥哥病了,我派人置办些果子给他吃,余下的当然要孝敬几位老臣啦。”西乡侯曹玹乃秦氏所生,现已成年,最近得了病。
钟繇宦场多年很懂得客套,请曹丕坐上座,曹丕哪里肯依?便在主位之侧又添一席,请他坐了;鲍勋、卢毓都很识趣,在挨着门边的末席落座。
钟繇举酒谢过诸位:“老朽得魏公洪恩,出任列卿已是生平大幸。公文未看上一眼,就先叨扰列位,实在于理不合。今日算是最后一顿酒,明天起老朽便要升衙理事了。”他虽性格温和却不失风骨,眼见把曹丕、曹彪都引来了,若再不闭门谢客明日不知又要来多少公子,这交通之罪可不能担!
曹丕早有算计,之所以带鲍勋、卢毓这两个不甚亲近的人前来,全为做个见证,席间绝无隐晦之言,即便传扬出去也于己无损。因而笑道:“钟公此言不切。您坐镇风雅便好,升衙理事却是不妙。您当的是大理,掌刑狱之事。寻常案卷自有三官打理,若劳您亲自升堂,岂不是出了惊天大案?”一席话说得众人尽皆欢笑。
钟繇也笑,却暗自思量转移话题,抿了一小口酒,随口问道:“应先生自豫州来,未知江东有何动向?不妨给我们讲讲。”
应璩乃记室应玚之弟,刚刚二十出头,虽是白身。但在家乡汝南也算知名之士,常来邺城探望兄长,也结交不少达官贵人。他今日在钟府巧遇曹丕兄弟,同堂共饮已属万幸,哪有说话的份儿?听钟繇相问甚感荣光,站起身恭恭敬敬道:“倒要给公子与诸位大人贺喜,现今江东正有内乱。乃因屯田都尉谢奇结交豪士,以大义相召,说动豫章豪杰彭材、李玉、王海举兵反孙,据说聚众已逾万人,正与孙权麾下大将贺齐激战。这也是魏公精诚所至,天下忠义影从。”这番话大有回护,其实谢奇的差事就是煽动江东内乱,造反的彭材等人绝非忠义豪士,而是山贼草寇。但不论如何,曹操对江东的消耗战略似乎颇见成效。
鲍勋插口道:“荆州、益州局势却不甚分明啊!刘璋引刘备入蜀已久,益州久不遣使,今动向不明。民间倒有不少传言,有人说二刘内讧相攻,有人说蜀中内乱,刘备助刘璋戡乱,还有说二刘与张鲁、马超串通一气,有意侵我雍州之地。皆是道听途说,不知能否当真。”
曹丕瞥了鲍勋一眼,讨厌他这时候泼冷水。钟繇却甚为关注:“若刘备真是与张鲁、马超串通,那可大大不妙了。我得魏公征召,离开弘农之际正逢夏侯将军发兵去救韦康。算来冀县已被困半年有余,也不知韦康能不能坚持到救兵到达,韩遂蠢蠢欲动也甚可忧啊!”说罢瞅了荀攸一眼。
荀攸一直没有开口,听了这话也毫无反应,只默默低着头。自从荀彧与曹操有隙,他便极少论说时政军务了,荀彧死后更不敢多言,这次曹操封他尚书令也未必真心倚赖,而是资历使然。荀攸早就没有当年那等进取之心了,如今谨慎自保。所幸尚书台自有凉茂、毛玠、何夔等人理事,他拿不拿主意无甚分别,拜访钟繇不过叙叙同乡旧情。三十多年前先朝名臣阴修为颍川太守,以钟繇为功曹、荀彧为主簿、荀攸为孝廉、郭图为计吏。如今老朋友多已凋零,仅他和钟繇在世,人生如此怎不感慨?
曹彪也不想谈军国之事,他不及兄长,既无爵位又无官职,身为庶子连几个真心辅佐他的人都没有,万一哪句话说错招了父亲不快,可不好收场,便趁机端酒向应璩敬道:“应兄,在下敬你一盏。”
应璩越发受宠若惊,敢忙避席:“公子折杀在下。”
曹彪却很亲切,戏谑道:“客套什么?你是白身,我也是白身,能混入列卿府邸骗碗酒喝,大大的幸事,怎能不纪念纪念?与你同席的又是哪一位,不妨引荐。”
应璩是白身之人席位在后,又来得甚早,故而许多人都没注意他身边坐的是谁,加之那人自知地位低下半晌未言,竟至曹彪问起大家才留心。见那人一袭青衣,拢发包巾,毫无配饰之物,胖乎乎一张圆脸,五十多岁满腮短髯,总笑眯眯的,倒似一个民间商贾。应璩介绍道:“此位倒与公子是同乡,乃沛国相士朱建平先生。”
众人闻听“相士”二字不禁发笑——官场中常有这等江湖术士,自称有什么异能,可预测某人官至某位,口若悬河神乎其神。混好了也就是左右逢源骗吃骗喝,出入高门大户,包揽些贿赂营私的勾当,从中赚点小钱,根本没什么真实本领。
应璩不知他们笑什么,还夸赞道:“方才进门时朱先生特别留意了钟公的貌相,偷偷跟我说,钟公富贵长寿,享寿八十载呢!”
钟繇不愿扫兴,躬身而笑:“借您吉言。”
鲍勋憨直,看不惯这类江湖骗子,定要揭出此人老底,冷笑道:“自王莽谋逆以来,谶纬、风角、星相之类的方术比比皆是,虽差强人意总有三分附会,唯相术一道纯属欺诈,多是逢迎阿谀之辞。”
朱建平也不争辩,只笑而不语。应璩却替他辩解道:“这位大人所言不假,但朱先生非江湖术士,他家财有余,与人看相乃是随缘,从不取分毫财货,所断之事十有八九成真。”
“哦?如此说来应兄想必请他看过相了,未知所言如何?”鲍勋一心要寻破绽。
“朱先生断我寿活六十二秋,仕宦早年不显,可到将死那年却有常伯之位。还说我临终的前一年会瞧见一只白犬自堂前而过,可除我之外旁人都瞧不见。”
鲍勋一阵皱眉——这也真邪门,世间还有如此相面之人,得高官便死,这不是诅咒人家吗?但又一想,左不过故作奇语,应璩乃应玚之弟,日后为官也不难猜,等应璩六十二岁,姓朱的早入土了,算得对与不对又与谁说?
应璩却深信不疑:“老天待我也算公道,临死一年以白犬告知,到那时我一定要多多行乐,享尽福分。只是当了侍中马上便死,实在有些不甘。”说罢又对朱建平耳语,“这鲍叔业生性憨直,又有些书呆子气,您不要与他置气。”
朱建平微微一笑,捋髯低声道:“先生放心,我不与姓鲍的吵。不瞒您说,看此人相貌必将得罪贵人不得善终。”
曹彪年轻气盛颇感好奇,“腾”地站了起来,几步凑到朱建平席前:“朱先生,也劳你替我看看相吧,看我有多少载阳寿?”
曹丕一旁欢笑:“你凑什么热闹?”
曹彪慧敏心细,马上补充道:“看看也无妨嘛,但问寿长几何,我无才无德就不用断官运了。”
曹丕一口酒差点儿笑喷出来——这小子越发长心眼了,知道预测官爵要招父亲猜忌,竟故意绕过去,日后也不可小觑啊!
朱建平深深一揖,惶恐道:“在下一介草民,焉敢唐突公子?”
“不必推辞,你但言无妨。今日大家聚会,便当是游戏。”
“既然如此在下姑妄言之,公子姑妄听之。”也没见朱建平怎么特意打量曹彪,只随便看了看他五官,便开言道,“公子据藩国,至五十七岁当有兵祸,当善防之。”
曹彪连自己活多少岁都没注意,一听“据藩国”三字心里便凉了半截。其实他也藏争位之意,若不然何必往重臣府里钻?曹丕、曹彰、曹植仨哥哥在上,而比他略长的庶兄曹玹又身有疾病,毫无竞争力,其他兄弟或年纪尚幼、或才智低微、或体质羸弱,所以他第四把交椅坐得稳稳当当。可当老四很难出头,在父亲心目中他地位不高不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因而轻易不敢表露争储之心。唯一可能是曹丕、曹植争个两败俱伤,曹彰又不得宠,那时才轮到他。但朱建平开口就来个“据藩国”,说不断官爵其实也断了,若是世子之身日后能外领藩国吗?继承大位想都别想啦!
“有趣有趣。”钟繇捋髯道,“朱先生既然能断老朽寿活,也烦劳给荀大人看看吧。”他老人家算想开了,姓朱的真有本领也好,信口胡言也罢,既然侥幸来了就得给面子,假的也当真的听,若不然传扬出去,说钟府混进个江湖骗子,丢脸的是他!
荀攸听提到自己,想要阻拦,但话到嘴边一犹豫,又忍了回去。朱建平不敢劳荀攸起身,趋步走到他席前,与他四目相对看了片刻,随即拱手道:“在下妄言无端,得罪之处还请大人宽恕。”
“但说无妨。”荀攸倒也看得开。
“大人不及钟公长寿。”朱建平伸出一根手指,“寿祚只剩一旬(十年)。”
众人不禁沉默,荀攸却道:“再有十年已过耳顺,算不得短寿,我很知足了。”说到此又难免起疑——朱建平直说十年便可,为何要说一旬,又手伸一指?莫非……但想至此又渐渐释然,反正已是尴尬之身,再活多久也无分别。他扭头对钟繇道:“知近旧友无过你我,我又不及元常兄长寿,身后之事恐怕要劳元常兄费心了。”
钟繇以为他玩笑,却道:“这等话随便听听,没必要挂心。当真让我为你忙后世,最要紧的就是把你那个小妾阿骛嫁出去。”一句话说得满堂莞尔。昔日曹氏父子纳袁氏女眷,拉荀攸分谤,把个叫阿骛的美貌婢女赐予他,现今荀攸仍觉惭愧,连连摆手:“莫要取笑!”
那边曹丕也正莞尔,忽听曹彪倡
议:“朱先生,请为我家兄长也看一看。”
曹丕欲推辞,可众人附和之声甚众,自己也不免勾起好奇,便也半推半就,只一再叮嘱:“但断寿命即可。”
朱建平依旧主动上前,先施一礼然后看相。说来也怪,别人都是片刻工夫,唯给曹丕看相耗时最长,朱建平垂下眼皮思量半晌,才笑盈盈道:“五官将寿活八十,不过四十岁时当有小厄,多加保养并无大碍。”
曹丕暗笑——终于露了马脚,知道我身份高便又道寿高八旬,又恐太假编出个四十小厄,人食五谷杂粮小病小灾总是有的,若说小病哪年没有?心里虽这么想,嘴上却不点破,只连声道谢。
朱建平又道:“天数茫茫难尽知,在下方才又多饮了几盏,断得对与不对还望包涵。”
应璩借着酒力也越发胆壮,已忘了自己身份,朗言道:“其实虽有天命,尚需人意,只要列公多加滋养,何愁不得长寿?在下闲听乡间老翁俚语,胡乱编了首《长寿歌》,趁此机会献丑,请大家赏听。”说罢高声吟道:
古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
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
住车问三叟,何以得长寿?
上叟前致词:室内妪粗丑。
中叟前致词:量腹节所受。
下叟前致词:夜卧不覆首。
要哉三叟言,所以能长久。
这首歌编得滑稽可笑,娶丑妻竟成了长寿第一要诀,众人笑得乐不可支。朱建平竟也捻着小胡子凑趣道:“看来我给应先生断六十二岁断少了,您若能按此歌行事,多活一载也未可知。”众人越发大笑。
正酒酣之际,仆僮急匆匆领进个皂隶,曹丕、荀攸等都识得,乃安定太守毌(guàn)丘兴之子毌丘俭,新近入仕,在中台当个小小令史。毌丘俭神色焦急,作了个罗圈揖便道:“启禀钟大人,西北有紧急军报,魏公召诸位大人进宫议事……五官将和荀大人也在,再好不过了,请一同入宫。”
三人不敢怠慢立刻起身,其他宾客也不便再留,借着相送也各自离去了。临行之际曹丕还不忘笼络人心,打发走鲍勋、卢毓,忙拉住应璩的手笑语道:“令兄乃我府上常客,日后得空你也到我那里坐坐,咱们不拘身份聊聊诗文也是好极。”感动得应璩连连作揖、大赞五官将贤明……
若即若离
钟繇席间就对西北战事抱有忧虑,果然不幸言中。冀县被困半载有余,城内粮食消耗将尽,派出求援的使者又遭马超擒杀,雍州刺史韦康不纳别驾杨阜之言,为保性命开城投降。不想马超翻脸无情,立将韦康处死,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夏侯渊的援军也遇挫折,韩遂煽动屯于兴国县一带的氐族首领杨千万造反,与马超串通一气,又有张鲁部将杨昂领兵相助,几家兵马联合起来阻击曹军。夏侯渊远道驰援措手不及,打个大败仗,折兵数千,只得撤回长安。消息传至邺城,曹操这才紧急召见群臣商议对策。
当曹丕三人匆忙入宫来到听政殿时,毛玠、崔琰、徐奕、贾诩、凉茂、杨修等早已到了,王粲正当众宣读军报:“军受挫于西疆兮,寇逞凶愈烈,恐其成尾大之势乎,萌祸三辅渐成流毒之患。魏公举烛明照,洞察万里,恳早示下,以除积薪之忧。诚然如此,则天下之幸,万民之幸,此亦亘古之……”
“够了!”曹操又好气又好笑,“妙才这白丁将军大字不识几个,哪找来这么个写军报的,都打败仗了还之乎者也。列位有何高论?”
杨修抢先发言:“马、韩二贼野心不改,当发大军速速剿灭。有道是除恶务尽,昔年之征就该斩草除根,只因留有遗患才致今日之事。”
曹丕听这话甚为不悦——上次西征因河间叛乱半途而废,这不是翻旧账让我难堪吗?徐奕与曹丕亲睦,便开言道:“虽说马、韩复起,也不能全怪当年除恶不尽。当初马、韩所仗乃关中诸部,今日所恃多为羌胡氐人,八成还有匈奴屠各,张鲁才是背后首恶,这一仗早晚是要来的。”他不动声色地把杨修的话又圆了回去。
其实曹操这会儿根本没心思追究过去之事,只喃喃道:“现在发兵是时候吗?”
崔琰进言:“为安黎庶何辞辛劳,南征归来已有半载,想必中军士卒休养已毕,幸而江东无事,此时发兵不逾经年必能击溃马、韩。望明公以天下为重。”他说起话来大义凛然,满腮虬髯不住颤抖。
但这番话却不合曹操心意,魏国刚建立,一个政权诞生不到半年就要大兴军戎,非但影响不好,也不甚吉利。但战事如此,若不亲往又有什么办法呢?
这时刘晔插言道:“崔公所言虽然有理,但夏侯将军兵马尚多,马、韩虽胜也难再做大,发兵不急于一时。或若发兵也无需魏公亲往,遣一将代劳便可。”他察言观色已瞧出曹操心意。
曹操又何尝不知他见风使舵?虽点了点头,却不甚放心,将目光扫向钟繇。钟繇毕竟久任关中,更谙于实务,思忖一阵才道:“我料马超未必能如愿。如今他所率之兵多为羌胡,又有汉中米贼。这些人本非凉……雍州之士。”十三州已更易为九州,凉州已是雍州了,但钟繇习惯已久仍难改口,“自上次征讨,关西之士多已归降,一来怀效忠之心,二来居于本土焉能容羌胡染指?马超入冀县又杀韦康,足见其不善收拢人心,凉……雍州之士不肯就范,久之必生内患。”
这个看法倒很有道理,曹操不禁莞尔:“凉州、雍州甚是拗口,如若不便再改回旧称便是。”当初改九州就是为曹魏建国铺路,如今得遂心愿,魏国疆域已确立,其他汉家地盘叫什么名又有何要紧?说罢他又望向荀攸、贾诩,两人皆低头不语。曹操不唤荀攸却问贾诩:“文和有甚见地?”
贾诩兀自低着脑袋:“在下庸材,实不知……”
“但言无妨,说错无怪。身居军谋岂能推脱不言?”曹操久与他打交道早有经验,这家伙就似胡桃,不用力榨是不出油的。
“诺。”贾诩这才坦言,“自潼关之战韩、马二贼已生嫌隙,今马超勾结张鲁,韩遂联结氐人,两家各自为战足以为证。两者遇我军虽合力抵御,却非同舟共济。况张鲁意在保有汉中,实以马超为后盾;氐人仅欲从中取利争抢财货,无逐鹿之心。此乃乌合之众,况有雍凉本土之士不服于内,岂得长久?在下以为当今之计,攻之愈急促之愈合,暂缓之反而有变。前番战败有损,可遣些许人马补足,再发书信多加叮嘱,相机而动必能得胜。”
“文和之言最近我意。”曹操当即命王粲搦管,口述给夏侯渊的回信。曹操也真有办法,知道这老兄弟肚子里没墨水,说的都是大白话,大意是:你救援晚了才会打败仗,本该治你罪,可我念着老交情再给你次机会。给你补几千人马,别忙着洗雪前耻,看准时机再战,别再给我弄砸了!
安排已毕曹操牢骚道:“打败仗我倒不恼,只是那韦康实在辜负于我。早知此人懦弱不该任他为刺史,死于马超之手实是罪有应得。他担此职乃荀令君一再保举,令君误我啊!”荀彧已经死了,还要把错用韦康之事冠到他头上,实在有些刻薄;荀攸只默默忍着。
曹操见他无言便不再提,转而又道:“邦国新立事务冗杂,职责也多有重叠,还需整改一下。”
这倒是实情,由于汉室与魏国并立,而曹操爵封魏公,官职依旧是大汉丞相,所以其属下就出现了一人兼数职的现象。以钟繇为例,他在朝廷的职务是守司隶校尉,幕府的职位是前军师,如今又拜魏国大理;再如程昱,官拜奋武将军、参丞相军事,如今又加魏国中尉。似他们这等情况,曹操要让他们逐步脱清与汉廷的关系,从汉臣过渡为魏臣。再有如毛玠,虽没有汉官头衔,但在幕府身兼数职,右军师兼东曹掾,如今又是魏国尚书之一。这样的情况就要去掉部分职责,重要的职务委派他人,若职责不重干脆撤销合并,毕竟已有魏国朝廷,幕府属员就不甚重要了,精简之后可以专门用于培养后进人才。
曹操已有初步筹划:“凡魏宫诸官以后幕府兼职不可多于一个。毛孝先,今后你专任右军师之事,东曹掾就由徐季才兼任,季才原先那个军谋祭酒就不要当了。祭酒一类属员能裁撤的尽量裁撤,有才能的归入中台充任令史。”
“诺。”徐奕领命。
曹丕很高兴,崔琰存长幼之念是支持自己的,毛玠虽公正无私,毕竟不能帮自己什么忙。现在换了与自己亲近的老臣徐奕,以后东西两曹皆与自己交好,提携相熟之人可方便多了。可还未高兴多久又听父亲道:“昨晚得到消息,丁冲去世了,是喝酒喝死的。他一生贪爱杯中之物,年轻之时曾有狂言,但愿此生痛饮醉死。不想还真遂了他心愿。唉……”
丁冲与曹操既为同乡又是至交,尤其在奉迎天子东归之事上立有大功,虽然始终担任汉官,实为曹操心腹。如今溘然醉逝,于情于理曹操都感悲伤,同辈的好兄弟又少一个:“今早丁仪、丁廙兄弟进宫报丧,瞧他们哭得泪人一般,孤很不好受。不过见故人之子长成,孤也感欣慰。丁仪原任幕府令史,我也没机会多见,今早细细考察了,此子可堪一用。我已允诺提拔其为西曹属(西曹掾的副职),由其弟丁廙接任旧职,我又嘱咐他们不必拘礼守丧,待下葬之后便回来上职,这件事劳你们记下。”说罢又瞟曹丕一眼,“当初丁仪眇一目,不堪为我家之婿,可为父看来倒也不妨,似这等青年俊才,即便双目失明又有甚不配?”曹丕连连点头,不敢还嘴。
丁仪升任西曹副长官,丁廙也被辟入幕府,这可不是好消息了。曹丕暗暗苦恼——难怪父亲坦然叫崔琰、徐奕分掌二曹,原来早安了颗钉子在里面,请托之事就别想喽!正愣愣出神,又闻耳畔辞驾声,众臣议事已毕便要离去,赶忙也随着道:“孩儿告退。”跟着往外走,却听身后贾诩又道:“属下有事,恳请单独禀奏。”曹丕颇感诧异,这闷葫芦从来不多口,今天怎么了?想偷听又不敢,只得随钟繇、崔琰等人去了。
大殿上只剩曹操与贾诩。曹操端坐大位一动不动,贾诩躬身而立恭恭敬敬,两人不发一语。直等曹丕等人走远,再听不到一丝声响,贾诩才开言:“属下不敢称年迈,然有疾病,今魏国社稷已立,天下安定已见端倪,恳请魏公准我告老,退归林下赞颂善政。”
曹操“嘿嘿”笑道:“你患的什么病?”
贾诩道:“在下也不甚详,只是时而头昏眼花、胸闷气短,一年之中倒有大半年出不了家门。”
“嘿嘿嘿……好个出不了家门,是心病吧?”
贾诩立刻跪倒:“圣天子垂拱,魏公良辅在朝,诸公子皆仁孝,将士百官用命,黎民安居于下,余寇不足为虑。属下既不忧国事,又不愁富贵,妇贤子孝亲眷安分,怎会有心病?”真是能说会道,竟把公私之事全夸一遍,还挑什么毛病?
“真没有吗?”曹操笑呵呵地审视着贾诩。
贾诩微微抬起眼皮,也望着曹操:“真没有,臣空活七十春秋,实是年迈体衰。”
两人就这么对视着,谁都不再开口,一切尽在不言中。
贾诩怎会没心病?昔年他为李傕、郭汜献计,兵犯长安诛杀王允,至今有人视他为祸乱天下的罪魁;宛城之战他给张绣献计大败曹军,曹操嫡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爱将典韦皆亡于此役。祸国之罪、杀子之仇,哪条都够要命。随着曹操年龄增长,戾气越来越重,地位提高也势必助长骄纵,今日曹操还不想清算,但难保明天是风是雨。再者曹丕、曹植谁为嗣子尚无定论,倘稍有不慎卷入其中难料祸福,何不急流勇退,闭门自守以保善终?
而曹操对贾诩也颇为矛盾。贾诩实是难得的智士,开国封官本该有他一份,可他偏偏身负祸国之罪。其实若没有他帮李傕兵犯长安,天子刘协最终也不会落到曹操掌握,但是祸乱汉室不能堂而皇之算为曹魏开国之功,若授以高官必遭世人齿冷!再者亡子之痛刻骨铭心,曹操内心深处尚对贾诩有些芥蒂。但张绣是他说降的,官渡之战指点迷津,西征潼关出谋划策,这些功劳又怎能忘怀?本该重用,却无法重用;本该憎恨,却恨不起来!
两人四目相对就知对方想些什么,这是两个曾经宦海沉浮、品透世态炎凉的人才懂的交流方式,语言已多余。
过了良久曹操淡淡道:“既然有病……那就依你所请吧。”
“谢明公。”贾诩长出一口气。
“但你不要回乡,毕竟跟随我多年,岂能空归故里?”曹操挤出一丝笑容,“我表奏天子授你太中大夫之职,无需到许都赴任,就在邺城养病。以后我有难决之事还可问你,你若得闲也可进宫看看。”
太中大夫负责向天子解答疑难,并无固定职责,唯听诏令所使,既不去许都赴任,见不到天子就无差事可言,坐享一千石俸禄。贾诩以此身份留居邺城,非魏国之臣、幕府之吏,顶多算曹操私人顾问。这安排不即不离,留住了贾诩,却不必为以他为臣而烦恼,可谓两全其美。
“下官深感明公厚恩。”贾诩叩头拜谢,颤颤巍巍起身,“那我就回家养病了……”
“走吧走吧。”曹操无奈,扬了扬手。
贾诩再次作揖
:“卑职告退。”小心翼翼退出殿外。
“唉!”曹操望着贾诩略有驼背的身姿、如履薄冰的神情,不无遗憾地叹了口气——看举止,谁能猜出这曾是叱咤风云的人物?古人常说君臣遇合甚为难得,曹操原先不信,现今看来的确不假。即便有爱才之心、敬贤之意,也得看缘分啊!
再试高下
战事的发展果如钟繇、贾诩所料,马超虽攻下冀县,却不能得雍凉士人之心,在别驾杨阜的谋划下,屯兵历城的雍州部将姜叙举旗反马,紧接着赵昂、尹奉、姚琼、孔信、王灵等部纷纷响应,合兵万余屯于祁山(今甘肃礼县东)。马超闻讯大怒,即刻发兵征讨,不料在冀县留守的部将梁宽、赵衢早与杨阜等通谋,待马超领兵一走,立刻关闭城门,将他妻儿家眷三十余口杀得干干净净。马超又恨又怒,无奈前后受敌进退无路,只得往汉中投靠张鲁。
西北局势有惊无险,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总算在一片祥和中到来了。预定的婚期已到,许都差来黄门侍郎、掖庭令、中常侍,携束帛驷驾等聘礼来邺城迎亲;在曹魏宗庙授曹宪、曹节贵人印绶。魏国以郎中令袁涣为送亲使者,率博士、乘黄厩令(魏宫管理马匹的官员)、丞相掾属等一干冗从共赴许都,一路上问安使者络绎不绝。二贵人入宫,天子又命御史大夫郗虑率二千石官员宴请魏国送亲使者。皇宫大殿之上,魏国大臣与汉室公卿对面而坐,俨然似是地位平等的兄弟之邦,实是开汉四百载未有之“盛会”。
曹操志得意满,又在邺城举行了籍田之礼。籍田源自周礼,乃是天子率领三公诸侯亲自耕田的典礼,不仅是劝谕百姓重视农耕的仪式,还包括祭祀之事。开汉以来孝文帝、孝明帝、孝章帝都曾举行,曹操一切按先朝旧制,于孟春之月(春季第一个月)设坛祭祀先农,然后率魏国列卿、列侯及诸公子就位耕田,最后颁下教令,命各郡太守劝谕百姓耕田。《礼记》有云:“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曹操“恪守”礼法,没有从天子之制祭于南郊,而改在东郊,也是依照三公等级五推五返,王修、王朗等列卿及曹丕、曹植诸公子皆九推九返。大家赞曹操有德,身为魏公严守汉臣之节,似乎已忘了籍田礼只有天子才能主持,这场仪式本身就已僭越。
籍田礼毕,渐入二月。《吕览》有云:“是月也,耕者少舍,乃修阖扇,寝庙必备。无作大事,以妨农功。”魏国初立万物维新,自然没什么修缮之事,但求休养生息不扰民耕。曹氏宗庙已立,一应供奉不可缺失,依照礼制,仲春之月当以羔羊、坚冰祭祀。汉家宫中自有冰室专门贮藏,魏宫却没有,只能从北郡开采河冰,颇耗人工。曹操自不愿年年如此,想起曹植曾提议再筑高台,灵机一动,准备在铜雀台以北开凿深井用以贮冰块,其上筑台建楼,取名“冰井台”。
但令人费解的是,曹操先前宣称再有营建之事仍交曹植督办,可事到临头却把差事交与曹丕,而叫曹植负责核实各郡垦田。自从曹丕身居五官中郎将,军国大事不得做主,核实垦田这等一般事务却代劳过两次,这差事是与冀州各郡派来的计吏、功曹接洽,详录数目督促农耕,将各地春耕情况编成简册上交幕府,以备课税之用。
父亲为何如此安排?曹丕初时不解,领了差事回府详思才悟——三弟长于风雅,而短于政务;我则久于政务,却在风雅上稍逊一筹。父亲故意调换我二人职责,皆事平素所短,这还是变着法考较啊!
想清楚这一层,曹丕越发不敢怠慢,忙召集刘廙、苏林、徐幹、夏侯尚等商议。五官中郎将府平时并无要紧差事,这帮属员也不过是出入相随、督促曹丕学业,静极思动,接了这任务众人都跃跃欲试。文学侍从苏林平日钻研古籍,极少与人交流,曹丕也不常与他议事,实是拿着俸禄做自己的学问,这回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大包大揽道:“井上筑台古已有之,大致规模在下明了,就让在下搦管草图吧。”
曹丕却道:“金虎台样式乃三弟所定,冰井台我定要亲自来画,你从旁指点便是。”
鲍勋却不无忧虑:“魏公素来尚俭,况冰井乃实用之物,万不可过于奢华。”
曹丕暗笑他不晓事——这是比试才艺,焉能草草敷衍?金虎台有一百零八间房,冰井台只能比它多,不能比它少!
众人各行其是,查阅典籍、核算工料、召集良匠,一连忙了十几天才把草图敲定。这台高有八丈,大小房舍一百四十间,良木为阁,丹漆涂壁,白玉为阶,青瓦覆顶,斗拱刻龙蛇兽头为饰;正中设冰室三间,各开冰井数眼,井深十五丈,分储粮草、冰块、食盐、石墨等物,可逾十万石——虽集仓廪、楼阁于一体,却是铜雀三台中最艳丽的一座。草拟已毕曹丕亲自捧图入宫请父亲过目,曹操只不住点头,并未指摘。
第一关闯过,之后便是营建,曹丕早有分教——夏侯尚曾在中军任司马,颇有统筹之能,由其召集匠人负责监工;贼曹(负责府邸防盗、保卫工作的属官)郭淮乃并州人士,由他往上党郡采伐上等木料;卢毓曾任令史,又有经济之才,管度支财算之事;苏林、刘廙、徐幹等拾遗补阙坐镇风雅。
众人各司其职,商商量量便要开工,新近被任命为议郎的司马懿却暗中来制止:“魏国新立与民少恩,况二月农耕,不宜司营建之事,若此时动工与魏公籍田之意相违,必遭斥责!”
曹丕大吃一惊,这才明白父亲交他差事是有陷阱的;又一思忖,曹植的差事又何尝不是?魏国新立,各地官员为显开国气象必要浮夸开田数目,曹植一一考察核实,困难自也不小。得此提醒曹丕赶紧放慢步骤,每日只命工匠丈量划地,自己带着夏侯尚一趟趟往卞秉府上跑,请教经验。曹操多日不闻动工,问起缘由,曹丕忙以不忍夺农时为辞应对,曹操果然另眼相加:“能想到这点,长进不小。”待到三月初曹丕才正式征调民夫启动工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筹谋在胸,办起来也就不难了。夏侯尚早从卞秉处讨来了良匠名册,其中魏郡人苏越最是驰名,就由其统率锛锯之士大展其能;郭淮本就是并州太原郡人,其父郭蕴曾任雁门太守,官私两道皆吃得开,自寻友士相助,采办来的木料比民夫运来的强之百倍;卢毓乃先朝尚书卢植之子,二兄罹于黄巾之难,他虽长于名门习学经籍,却颇能务实,曾为令史效力中台,做这等度支差事驾轻就熟;苏林、刘廙这俩做学问更是尽心,翻阅书籍,连楼台各处雕琢的鸱吻、赑屃(bi xi)、貔貅(pi xiu)样式都勾画出来了;连鲍勋也跟着打点宫禁卫士,长驻院门监理建材。
虽有这般部署,曹丕仍不敢怠慢,每日早晚两次到西园监工,有时甚至亲自跟苏越商讨施工细节;只要得空便邀请朝中要员来看,说是请他们指点,其实是要借他们之口宣扬自己有多用心!
除此之外曹丕心思两面用,还多方打听曹植那边的情况。得到的结果“颇不乐观”,没想到刘桢、任嘏这帮耍笔杆子的干起政事来还真有模有样,尤其文学侍从郑袤,不愧为郑泰之子、郑浑之弟,脑筋甚是灵便,竟怂恿素来和善的曹植发了一次“虎威”,将各县计吏骂了个遍,计簿一律打回核查重报。据说郑袤还私下向曹植提建议,编出两份田册,一份虚夸、一份属实,看准老爷子心气对症下药,办法都想绝了。
这样怎分得出高下?曹丕决定再接再厉以勤感人,每日从早到晚待在工地,反正这差事比核算之事长得多,干脆就在西园耗啦!甚至准备把铺盖搬到铜雀台暂住,颇有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劲头。可能还真是诚意感人,工匠的进度还挺快,不过十余日的工夫,冰井已然挖好,台基也基本夯实了。
这日掌灯时分,曹丕还在西园监工,有内侍赶来:“魏公请五官将立刻过去。”
曹丕正要在父亲面前表表功,赶紧把手头的事托给夏侯尚,随着入宫;却见听政殿灯火熄着,乃是后殿召见——曹丕自忖,后殿多是家事,想必与立嗣决定有关。
果不其然,刚至后宫门就见段昭、任福二将立于阶下,杨修也在一旁站着,笑道:“五官中郎将晚来一步,临淄侯已先进去了。魏公叫您且候一时。”
什么事还要一个一个见?曹丕心下不解,却也不好向他们打听,背着手在外转悠;正胡思乱想,就听脚步声响,曹植带着俩内侍疾步而出:“三弟……”
曹植只摆了摆手:“父亲差我急务,不得耽误。兴许还有兄长的差事,也快去吧。”说罢急匆匆走了。
曹丕愈加疑惑,赶紧入后宫,几乎脚不沾尘飞到了鹤鸣殿。哪知曹操更急,连句请安的话都不容他说:“吾儿不必多礼,有一急事。朝廷派中尉邢贞、左中郎将杨宣、谒者仆射裴茂三位大人来邺城加恩为父,不想半路患了急病……”曹丕暗自诧异,谁病了?总不会仨人全病了吧?曹操根本也不容他问,“一路上吃住又不好,想尽快赶到邺城,估计今晚就到。钦差黑夜驾临本没这规矩,但有病人也顾不了许多。本该为父亲自去迎,又有事走不开,你赶紧带两人去城外驿亭替我迎一下,少时我叫来人带兵赶去。”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套,最后还拿出份手札。
“是。”曹丕赶紧接过。
曹操似很急切,又咕哝道:“也不知他们是走西门还是走南门,方才我叫子建出西门去迎了,你去南边吧。快去快去!”曹丕这才知曹植为何慌张,也赶紧辞出,两名内侍早在外候着。
待出了宫天色已大黑,曹丕不敢怠慢,都没回自己府邸牵马,找卫兵借了三匹马一盏灯,直奔南门而去。邺城南北五里,这段路宫城就占小一半,天晚了大街也清静,不过眨眼工夫就到中阳门前——黑漆漆的城门早关了。
曹丕放声呐喊:“奉魏公手札出外公干,快快开门!”呼罢似是嫌这么说不太够体面,又补充道,“我乃五官中郎将!”
“参见大人!”一个守门兵卒从门洞迎过来。
“快快开门。”
那兵卒道:“小的不敢忤逆,不过……不过小的做不了主。”
“我有魏公手札。”
兵卒跪下了:“启禀大人,今日杨县令与城门校尉都传过令,说不管谁来一律不准开门。”
曹丕瞪了他一眼:“魏公手札如其亲临,你敢不从?”
“小的做不了主……”
“叫个能做主的来!”曹丕懒得与他废话。
那兵忙不迭上城,不一会儿就来个兵长,还是那套话,曹丕连连威吓都不管用。最后那兵长都快哭了:“五官将明鉴,杨县令与城门校尉也奉了魏公教令,小的若胆敢开门脑袋就没啦!再者您出去迎候就带这么俩人,大晚上也不安全呢。小的劝您快回宫问问明白,哪怕您能把城门校尉领来放个话,我立刻开门。”
软磨硬泡弄得曹丕没脾气,心下暗想——必是父亲日间下过不许开门的命令,事情太多就忘了;再说那杨沛也是榆木疙瘩,执法如山毫不通融,士兵害怕才弄成这样;就此回去必受斥责,不如我去别处试试,若能寻到城门校尉打声招呼也行啊!
想至此无暇再跟那兵长磨叽,上马奔西而去,不多时又到凤阳门下,当兵的却还一样说辞,莫说没寻到城门校尉,这次连兵长都没出来一个。曹丕急得满头大汗,摸黑又往东去,想再到广阳门试试;没行几步,忽见一骑迎面而来:“对面可是五官将?”
天黑看不清,曹丕却听出是任福:“我父差你来传令开门?”
“唉……”任福叹了口气,不敢有失礼数,翻身下马,“主公叫末将告诉您,迎候的差事不必去了,您可以回府了。”
曹丕一听此言顿觉轻松,笑呵呵也下了马:“正为此事发愁呢,这倒好了。三弟那边呢?”
任福没好气道:“临淄侯受阻,命内侍杀了西门小卒,自行开门出去了。”
“嚯!”曹丕甚惊,“三弟怎这般火气?”说罢又觉好笑——父亲已传命不用去,这兵死得真屈,三弟蛮横行事恐要跟杨沛结怨了。
哪知任福瞥了他一眼,颇有无奈之色,连连摇头。曹丕借着灯光看得分明:“任兄,究竟怎么回事?”
“没什么。”任福转身欲去。
曹丕更觉不对,今晚之事甚是蹊跷,一把扯住:“咱俩之间还不能尽言吗?”
任福甚有难色,此事曹操嘱咐不可透露,毕竟他族妹嫁给了曹丕,攀龙附凤事关自家富贵,还是模模糊糊说了句:“既奉魏公手札,怎可半途而废?”
曹丕闻言一怔,随即醒悟——此乃父亲有意考较!哪有什么钦差染病半夜入城之事?怎会碰巧日间有令不准开门?分明早就安排好的,这是故意欲试我二人临机应变之才。一个小卒算得什么,父亲岂在乎些许性命,若这是紧急军令岂不耽误了?我怎这般糊涂?竟输给三弟了……不行!绝对不行!
“我现在就回宫向父亲请罪。”
“不必了。”任福愁眉苦脸上了马,“主公吩咐过,天色已黑,叫你们各自回府休息,他不见你们了。”说罢招呼两个内侍挑着灯去了。
曹丕手一松,青竹手札“吧嗒”一声掉在地上,他却浑然不知,愣愣地站在黑暗之中……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113932/285236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