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节
推荐阅读:一定要和他分手(西幻)、动机不纯(骨科sp)、S级向导的治疗记录单(哨向nph)、狐狸精她是万人迷(NPH 九黎)、复爱(骨科,1v2)、叛逃之后(西幻nph)、季节性症状(1v1)、一朝坠海[强取豪夺]、长江绝恋(骨科NP)、秋潮(校园1v1)、
在这座大唐第一城内,有一座天下第一府,那便是皇帝李存勖的府邸——大唐皇宫。
北风卷冬寒,洛阳位处中原腹地,寒冷自然比不上北地幽云,然而中原人较之边民,耐寒的本事本就要差些,此消彼长之下,寒意就浓了。冬日难熬,在这个动乱的世道,少不了一些贫寒者过不去冬日这道坎,然而这却与皇宫中的人没什么关系。
皇宫内某处奢华的园子,名为熙和园,内里住着当今天下最得宠的女人,她便是皇妃刘氏,李存勖的第四个妃子,皇长子李继岌的生母。
前伪梁上将段凝,如今的大唐滑州留后段凝,如今正弯腰跟在一位侍从身后,小心翼翼踏足那座他望眼欲穿的香园。说是“段凝”已经不太妥帖,前些时候,他已经被李存勖赐名“李绍钦”。
段凝身后跟着几个随从,人皆抱着堆成小山一般的礼盒,约莫是要奉上的东西太多了些,以至于段凝自个儿也不得不抱一满怀。一路行来,大腹便便的段凝已有些吃不消,虽是冬日,额头上细汗密布,连脚步都有些颤颤巍巍。
便是如此,不敢流露出半点儿不耐,在前领路的宦官回头看了段凝一眼,笑眯眯道:“大人,需要小的相助么?”
段凝马上灿烂笑道:“公公客气了,不敢劳大驾!”
那宦官本就没有真帮忙的意思,在踏足进门的时候,道:“大人自跟我进去便可,其他人就留在此处吧!”
段凝赶紧照做,回头吆喝随从将礼盒交给园门处的宫女、宦官,自己却未放下怀中的东西,在那侍从调笑的眼神中,亦步亦趋迈进门。
殿堂内,金炉里散发着阵阵热气,隔着珍珠帘,刘氏斜卧在小榻上,无限慵懒。鸾凤髻上金花十二株,青衣饰二行翡翠,系蔽膝,大带,腰悬白玉佩,愈发存托得她雍容富贵,仿佛天上仙子,不可侵犯。
段凝在帘外放下礼盒,规规矩矩行了大礼。
帘子里传来刘氏慵懒的声音,恍若化不开的蜜饯,“起来罢。段将军可是好兴致,这么大冷的天,还惦记着往本宫这儿跑,难为你了。”
“能来探望、孝敬娘娘,是绍钦的福分,绝无半分为难!”段凝起身,大义凛然道,“这回来觐见娘娘,小人特意带来了产自南海的玳瑁、东海的珠贝、北地的虎貂、西域的宝石,都是些略有独到之处的物什,希望能入得娘娘法眼。”说着,掏出一张礼单,递给宦官。
刘氏精神稍振,接过礼单细细看去,又挑开几个礼盒,眼神愈发明亮了些,最后笑着对段凝道:“将军居于滑州,而能得四海之物,有心了。”
段凝见刘氏言语中颇有满意之色,顿时大喜道:“为娘娘和陛下尽心尽力,乃是臣子本分,小人略尽职责罢了。天下都是陛下和娘娘的,四海物产丰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陛下和娘娘日理万机,无暇理会这些,这正该是我们臣子当为陛下和娘娘做的!”
刘氏闻言咯咯笑出声,心情愈发舒畅,放下礼单,摆手让侍从收起礼物,复看向段凝,问:“将军为大唐为陛下如此尽心尽力,是难得的忠臣能臣,因有将军这般臣民,大唐才能蒸蒸日上,陛下知道将军的心意后,必定也是十分满意的。既是如此,滑州这个小地方怕是不能让将军尽展才能了,将军意欲何往?”
见自己的付出终于到了有回报的时候,段凝喜不自胜,又是恭恭敬敬大礼拜下,先叩谢了一番天恩,这才字字斟酌道:“泰宁乃丰饶、繁荣之地,小人听闻此地多珍奇,愿为陛下和娘娘取之!”
刘氏颔首道:“看在你一片忠心的份上,稍后本宫会与陛下言说,升你为泰宁节度使。”
段凝按捺住激动,忙不迭谢恩。
刘氏摆摆手,复又斜卧。
段凝识趣的告辞退出。
刚出门,方才那领着他进门的宦官,就一脸笑容迎上来,不复之前倨傲,恭喜道:“将军即将升任泰宁节度使,小的先行贺过了,如将军这样的忠臣、能臣,日后定能成为大唐栋梁!”
段凝自然知道规矩,先谦逊一番,看看左右无人,忙从怀里掏出一件小礼盒,塞给那宦官,亲切地笑道:“承蒙公公高看,不胜荣幸,小小心意,还望公公不要嫌弃。”
那宦官毫不客气将礼盒揣进兜里,一片赞美之词中,笑嘻嘻送段凝出了园门,彼此说定,日后定要多多“亲近”才是。
出皇宫时,段凝回望了一眼雄伟壮阔的宫殿,眼眸里尽是掩盖不住的喜气、笑意。迎上来的亲信一见段凝这脸色,就知道他所谋之事已成,自然免不了一番溜须拍马。段凝志得意满的跨上马,待离了大道,趾高气昂的对亲信道:“伪梁还在时,你家主子我就是朝堂重臣,眼下这世道虽然变了天,本座仍身居高位,你可知,为何当今陛下不仅不追究我之前领兵相拒的罪过,反而能容我步步高升?”
亲信谄媚道:“大人的智慧,自然不是我们这些俗人能够揣度的!”
段凝哼了一声,高高在上道:“你们这些庸人自然不能揣度,但本大人不妨告诉你,你且听好了!这世道虽然在变,但有些东西却亘古如一,比如为人臣者,就得清楚知晓君意。君王好什么,你就给什么,如此你必能官运亨通。说得再明白些,君王需要刚强正直之士,那你就做一个直言敢谏的臣子,若是君王需要忠诚、心思玲珑的臣子,那你就得会讨君王欢心——这,就是为臣之道啊!”
所谓逢迎上意,不外如是。
在亲信一片赞美、附和声中,段凝春风满面。
皇宫,熙和园。
刘氏依偎在李存勖身旁,正巧笑依依的和他一起观看伶官们表演舞剧,两人不时指指点点,笑声不断,更添举杯换盏,其乐融融。世间权力的最巅峰处,也是人间享乐的极致处。
刘氏在伺候李存勖饮下一盏美酒后,突然哀叹,变得不乐。李存勖不知其故,因问之。刘氏眨巴着美眸,既可怜又担忧道:“今日李绍钦来宫里拜见,未得陛下允许,臣妾私收了他的礼物,实在是担心陛下处罚呢!”
李存勖哈哈大笑,“此乃小事,只要你开心,收些礼物算什么,不必担忧!”
刘氏并未因李存勖的宽慰之言,而改变神色,继续幽幽道:“可臣妾一时不慎,还答应了段凝,为他求得泰宁节度使一职……陛下,臣妾死罪,臣妾这就去退了他的东西,不能让他妨害了陛下的社稷大事!”
这是大事,李存勖却仍旧不以为意,不仅如此,他甚至信誓旦旦道:“段凝是个忠臣、能臣,他任滑州留后的这段时日,为朝中进贡了不少珍奇、财货,有功于社稷,就算没有今日之事,朕也预备给他升官,今他既令爱妃高兴,更该赏赐!泰宁节度使,朕看这个官职很适合他!”
“真的,陛下不怪罪臣妾?”刘氏“惊喜”起来。
李存勖大笑,搂着刘氏道:“朕于马背上双手取天下,这天下都是你我的,区区一个泰宁节度使,你想给谁便给谁,朕岂会为这点小事怪罪爱妃?”
刘氏顿时“受宠若惊”,连忙拜谢,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李存勖如今专宠刘氏,天下人皆知,然他初灭伪梁时,却不是这般。朱友贞有一美妃郭氏,李存勖初见时便惊为天人,不但赦免了其死罪,还召她侍寝多日。但当这事为刘氏得知后,她醋意大发,搬出一套大道理,与李存勖好生争论了一番。李存勖竟然觉得自己理亏,遂不再召幸郭氏,非但如此,在刘氏的强烈要求下,李存勖甚至将其远放为尼。
正是因为此事,内外皆知刘氏乃厉害角色,遂争先恐后巴结。段凝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自大唐灭梁以来,楚国派人入贡,吴国遣使入贺,岐国封表称臣,李存勖因此志满气盈,遂整日外出游猎、吃喝玩乐。刘氏擅长歌舞,李存勖本人也长于音律,两人竟时常一起在宫中登台唱戏。
当下,李存勖和刘氏少不了一番耳鬓厮磨,闹得热闹时,竟然丢下一帮唱戏的伶人,自去屋中颠鸾倒凤去了。
几日后,李存勖带着刘氏外出狩猎,到了中牟县。
李存勖每外出,常令银枪效节军随行,这番也是如此。数千人驰骋于大地,免不了践踏良田里的庄稼。随行的官员中,有一位是中牟县令罗贯,他不忍百姓受灾,因此上前劝谏李存勖,“陛下乃百姓之父母,缘何要践踏百姓的庄稼呢?”
罗贯这番话说得很有技巧,虽是劝谏之言,却没有锋刺,然而此时李存勖正在兴头上,哪里容得了罗贯多嘴,坏他的兴致?当即斥退罗贯,让他滚回县中,不必再随行。
罗贯虽离开,李存勖的兴致却淡了,不久,他恼怒的对身边的人道:“朕于马背上凭双手取得天下,使得四方来朝,谁敢不服?天下都是朕的,朕于其中纵横奔驰,竟然还有人敢多嘴坏朕兴致,实在是可恶!罗贯这厮,实在是不当人子,朕欲除此贼!”
敬新磨正好在李存勖身旁,闻听此言,大惊,连忙抢先领了命,去将罗贯追回。
李存勖兴致被坏,罗贯亦正愤愤不平,行得半路,却听见敬新磨召他回去,顿时生出一股不详的预感,好在敬新磨低声对他道:“大人勿忧,我当为你解此危难。”
罗贯诧异不小,心思复杂的跟着敬新磨回到李存勖面前,李存勖还未问罪,敬新磨已经先一步责备起罗贯来,怒气冲冲道:“你既是县令,岂不知天子喜好游猎?你既知晓,为何还要纵容百姓种田,阻碍我皇驰骋?你罪该万死!”
李存勖一听敬新磨这话,不禁哑然失笑,无趣的摆摆手,对罗贯道:“你是县令,管理一县之地乃你之职责,日后当继续恪尽职守。”
见李存勖这就让自己又退下,罗贯哭笑不得,对敬新磨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待李存勖先行之后,这才带着一干中牟县官吏离开。
归程中,罗贯只觉气闷难耐,忍不住仰天长叹。
“大人缘何长叹?”旁边有官吏问道。
罗贯摇了摇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一路归去,眼见道边良田中,无数庄稼被毁,罗贯悲从中来,既忧且愤。他心道:陛下灭梁扶唐,君临天下,观其往日所为,莫不是一代明君之象,初入主中原时,亦有抚民安社稷之策,不曾想仅仅数月,竟也纵情声色犬马,荒废政事,行事愈发无度起来……天下苦战久矣,人心莫不思安,当此之时,外有诸侯未平,内有奸佞未除,陛下不思整顿江山,安社稷、荡群雄,还天下一份安宁,竟还如此扰民,沉浸于享乐中不能自拔,实在是令人痛心……
“天下啊天下,数年、数十年之后,尔当如何?”
……
第254章 北境边城战事烈,庙堂云谲天下变(十八)
郭崇韬阴沉着脸回到府中,没理会任何人,直接进了内书房,随即紧闭房门,将自己关在里面,半日不曾露面。
府上的人议论纷纷,皆不知如今贵为大唐枢密使、权倾一时一言九鼎的郭崇韬为何会如此愤懑。
有消息灵通者说道:“近来,匡国军节度使温韬被陛下赐名李绍冲,枢密使大人屡次劝谏,言其不可重用,陛下都没有纳谏,故而不顺心。”
“便是伪梁尚在时,助纣为虐,挖掘过我大唐山陵的温韬么?”有人问。
“可不就是他么!哎,这样的人,本该被夷九族的,但咱们攻灭伪梁后,此厮因献上赵岩的首级有功,并未被问罪,还得以保住了原来的官位!”先前那人愤愤道。
“原来如此!那他又如何得以受宠,被陛下赐名?”
“还能是为何,不就是以财货贿赂了宫中的那些伶官、宦官,还有那位贵妃么?”
“啊!这话可不能乱说,赶紧噤声!”
入夜后,府中来了一位常客,郭崇韬在东书房与其相见,两人深谈良久。
“观枢密使脸色,可知近来颇不顺心,却不知是为何?”冯道依然是纤尘不染的模样,和煦地笑道。
郭崇韬本就威严的国字脸,此时愈发显得凝重沉闷,“侍郎大人何必明知故问?”
冯道呵呵一笑,“自古以来,无论朝野,皆不乏小人,郭兄非是常人,如今又身居中枢,何必跟这些人俗人怄气?”
郭崇韬没好气道:“如冯老弟这般养气功夫,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冯道不打算继续跟郭崇韬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转而说起另外一事,若有所指道:“说起来,如今这天下也并非处处都是不顺心事。”
郭崇韬瞧了冯道一般,放松了身子,“冯老弟是说,北边儿?”
“难道不是?”
郭崇韬摇头一笑,意味莫名,“冯老弟可知,幽云最近战事如何?”
“李从璟既复平州,复克营州,又败耶律敌刺三万大军,这事如今谁人不知?”冯道说完这话,忽而一怔,眸子里闪过一抹精光,“难道说,战事最近起了变故?”
“如老弟所料。”郭崇韬道,“最新战报,耶律倍率大军驰援耶律敌刺,李从璟被迫撤出营州,退守扁关。算一算,边关激战也已多时,此番,面对契丹五万大军,李从璟能否守住扁关,保得平州不得而复失,还是未知之数!”
如此军情,冯道尚是初闻,心中难免惊讶,不禁为李从璟感到担忧,然转念一想,又道:“我听闻李从璟此番攻克平、营二州,只率领了万人出战,耶律倍、耶律敌刺五万大军南下,固然势大,然只要李从璟调兵遣将,以百战、卢龙两军共计三万人马,拥扁关之险,要拒之却是不难吧?”
郭崇韬摇摇头,“非如此也!”
“非如此,是为何?”
郭崇韬叹息道:“老弟曾为出使契丹之使臣,应知,陛下有与契丹暂息刀兵之意,李从璟与契丹开战,本已违背圣意,若其有光复平、营二州之大功,或可将功抵过,然眼下边军于营州失利,被迫退守扁关,再想得到朝廷支持,却是不能了。而无朝廷支持,幽云何以能以一地战一国?若是李从璟能以万人拒五万契丹大军也就罢了,倘若他尽起边军于扁关,焉知契丹不会尽起国内之兵,与其争胜负,以图收复平州?若是情势果真如此,则大唐、契丹必有国战!李从璟违命与契丹开战,已有罪责,其能将战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就罢了,而若导致两国全面大战,其行已是罪不容诛,他岂能如此行事?”
冯道长于政事,于军事并不如何擅长,但郭崇韬这番话说得明白,他已理解其意:大唐能接受与契丹局部战争,却不能接受与其全面战争!
“郭兄,契丹势大,不可不制啊!先前我有幸进入草原,得见契丹国内情况,深知其国力已非同小可,若是此时不加以遏止,以其目下态势,不出十年,必为中原大患!李从璟谋国不避难,谋生不避死,一片赤子之心,皆是在为大唐尽忠,且不说他有克复平、营二州的功劳,当其危难之际,朝堂岂能袖手旁观?”冯道不平道。
郭崇韬仍是摇头,“若是往日,情形或许不同,然则眼下朝堂局势,老弟岂不知晓?当此之际,陛下哪有心思太过关注幽云?”
冯道闻言默然,沉吟片刻,抬头道:“平州本我大唐疆土,之前为耶律阿保机豪夺,此为国耻,而大唐不能奈何。今李从璟取之,使其重归大唐,其行岂不雄壮,其利岂不深远?便是只保得平州,李从璟仍是大功,朝廷便不能相助一二?”
郭崇韬三度摇头,“不能。”
冯道终于怒而站起,“郭兄,你身居枢密使高位,统管天下兵事,竟不能在幽云危难之际,予其半分帮助?粮草,军械,当真半点也无?”
“眼下陛下无心兵事,我能如何?”郭崇韬无奈道。
冯道嘴角动了动,想说什么,终究忍住没说。
不久,两人不欢而散。
冯道走后,郭崇韬仍旧坐在原位,没有挪动。
良久之后,他走到书桌前,铺开宣纸,研墨提笔,写下一封书信。
“……恩师言归,兄亦尝思相助,然则眼下边地形势不明,战事莫测,恩师久在幽云,有积威,当坐镇幽州,断不可于此时离开……如有恩师坐镇边地,兄当调遣物资,送至幽云,稍壮吾弟军威……”
写罢书信,郭崇韬搁下笔,坐在檀木椅上,默然良久。
不知何时,他喃喃自语道:“老师,非是学生不体恤你病情,而是你一旦归朝,必与我争权。朝中小人边地,奸佞得势,学生已是举步维艰,容不得再受老师你的威压了……老师,勿要责怪学生,谁让你是大唐第一将?”
冯道辞别郭崇韬后,回到家中,也将自己关在了书房,谁也不理。
书房中早已有人相候。
北风卷冬寒,洛阳位处中原腹地,寒冷自然比不上北地幽云,然而中原人较之边民,耐寒的本事本就要差些,此消彼长之下,寒意就浓了。冬日难熬,在这个动乱的世道,少不了一些贫寒者过不去冬日这道坎,然而这却与皇宫中的人没什么关系。
皇宫内某处奢华的园子,名为熙和园,内里住着当今天下最得宠的女人,她便是皇妃刘氏,李存勖的第四个妃子,皇长子李继岌的生母。
前伪梁上将段凝,如今的大唐滑州留后段凝,如今正弯腰跟在一位侍从身后,小心翼翼踏足那座他望眼欲穿的香园。说是“段凝”已经不太妥帖,前些时候,他已经被李存勖赐名“李绍钦”。
段凝身后跟着几个随从,人皆抱着堆成小山一般的礼盒,约莫是要奉上的东西太多了些,以至于段凝自个儿也不得不抱一满怀。一路行来,大腹便便的段凝已有些吃不消,虽是冬日,额头上细汗密布,连脚步都有些颤颤巍巍。
便是如此,不敢流露出半点儿不耐,在前领路的宦官回头看了段凝一眼,笑眯眯道:“大人,需要小的相助么?”
段凝马上灿烂笑道:“公公客气了,不敢劳大驾!”
那宦官本就没有真帮忙的意思,在踏足进门的时候,道:“大人自跟我进去便可,其他人就留在此处吧!”
段凝赶紧照做,回头吆喝随从将礼盒交给园门处的宫女、宦官,自己却未放下怀中的东西,在那侍从调笑的眼神中,亦步亦趋迈进门。
殿堂内,金炉里散发着阵阵热气,隔着珍珠帘,刘氏斜卧在小榻上,无限慵懒。鸾凤髻上金花十二株,青衣饰二行翡翠,系蔽膝,大带,腰悬白玉佩,愈发存托得她雍容富贵,仿佛天上仙子,不可侵犯。
段凝在帘外放下礼盒,规规矩矩行了大礼。
帘子里传来刘氏慵懒的声音,恍若化不开的蜜饯,“起来罢。段将军可是好兴致,这么大冷的天,还惦记着往本宫这儿跑,难为你了。”
“能来探望、孝敬娘娘,是绍钦的福分,绝无半分为难!”段凝起身,大义凛然道,“这回来觐见娘娘,小人特意带来了产自南海的玳瑁、东海的珠贝、北地的虎貂、西域的宝石,都是些略有独到之处的物什,希望能入得娘娘法眼。”说着,掏出一张礼单,递给宦官。
刘氏精神稍振,接过礼单细细看去,又挑开几个礼盒,眼神愈发明亮了些,最后笑着对段凝道:“将军居于滑州,而能得四海之物,有心了。”
段凝见刘氏言语中颇有满意之色,顿时大喜道:“为娘娘和陛下尽心尽力,乃是臣子本分,小人略尽职责罢了。天下都是陛下和娘娘的,四海物产丰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是陛下和娘娘日理万机,无暇理会这些,这正该是我们臣子当为陛下和娘娘做的!”
刘氏闻言咯咯笑出声,心情愈发舒畅,放下礼单,摆手让侍从收起礼物,复看向段凝,问:“将军为大唐为陛下如此尽心尽力,是难得的忠臣能臣,因有将军这般臣民,大唐才能蒸蒸日上,陛下知道将军的心意后,必定也是十分满意的。既是如此,滑州这个小地方怕是不能让将军尽展才能了,将军意欲何往?”
见自己的付出终于到了有回报的时候,段凝喜不自胜,又是恭恭敬敬大礼拜下,先叩谢了一番天恩,这才字字斟酌道:“泰宁乃丰饶、繁荣之地,小人听闻此地多珍奇,愿为陛下和娘娘取之!”
刘氏颔首道:“看在你一片忠心的份上,稍后本宫会与陛下言说,升你为泰宁节度使。”
段凝按捺住激动,忙不迭谢恩。
刘氏摆摆手,复又斜卧。
段凝识趣的告辞退出。
刚出门,方才那领着他进门的宦官,就一脸笑容迎上来,不复之前倨傲,恭喜道:“将军即将升任泰宁节度使,小的先行贺过了,如将军这样的忠臣、能臣,日后定能成为大唐栋梁!”
段凝自然知道规矩,先谦逊一番,看看左右无人,忙从怀里掏出一件小礼盒,塞给那宦官,亲切地笑道:“承蒙公公高看,不胜荣幸,小小心意,还望公公不要嫌弃。”
那宦官毫不客气将礼盒揣进兜里,一片赞美之词中,笑嘻嘻送段凝出了园门,彼此说定,日后定要多多“亲近”才是。
出皇宫时,段凝回望了一眼雄伟壮阔的宫殿,眼眸里尽是掩盖不住的喜气、笑意。迎上来的亲信一见段凝这脸色,就知道他所谋之事已成,自然免不了一番溜须拍马。段凝志得意满的跨上马,待离了大道,趾高气昂的对亲信道:“伪梁还在时,你家主子我就是朝堂重臣,眼下这世道虽然变了天,本座仍身居高位,你可知,为何当今陛下不仅不追究我之前领兵相拒的罪过,反而能容我步步高升?”
亲信谄媚道:“大人的智慧,自然不是我们这些俗人能够揣度的!”
段凝哼了一声,高高在上道:“你们这些庸人自然不能揣度,但本大人不妨告诉你,你且听好了!这世道虽然在变,但有些东西却亘古如一,比如为人臣者,就得清楚知晓君意。君王好什么,你就给什么,如此你必能官运亨通。说得再明白些,君王需要刚强正直之士,那你就做一个直言敢谏的臣子,若是君王需要忠诚、心思玲珑的臣子,那你就得会讨君王欢心——这,就是为臣之道啊!”
所谓逢迎上意,不外如是。
在亲信一片赞美、附和声中,段凝春风满面。
皇宫,熙和园。
刘氏依偎在李存勖身旁,正巧笑依依的和他一起观看伶官们表演舞剧,两人不时指指点点,笑声不断,更添举杯换盏,其乐融融。世间权力的最巅峰处,也是人间享乐的极致处。
刘氏在伺候李存勖饮下一盏美酒后,突然哀叹,变得不乐。李存勖不知其故,因问之。刘氏眨巴着美眸,既可怜又担忧道:“今日李绍钦来宫里拜见,未得陛下允许,臣妾私收了他的礼物,实在是担心陛下处罚呢!”
李存勖哈哈大笑,“此乃小事,只要你开心,收些礼物算什么,不必担忧!”
刘氏并未因李存勖的宽慰之言,而改变神色,继续幽幽道:“可臣妾一时不慎,还答应了段凝,为他求得泰宁节度使一职……陛下,臣妾死罪,臣妾这就去退了他的东西,不能让他妨害了陛下的社稷大事!”
这是大事,李存勖却仍旧不以为意,不仅如此,他甚至信誓旦旦道:“段凝是个忠臣、能臣,他任滑州留后的这段时日,为朝中进贡了不少珍奇、财货,有功于社稷,就算没有今日之事,朕也预备给他升官,今他既令爱妃高兴,更该赏赐!泰宁节度使,朕看这个官职很适合他!”
“真的,陛下不怪罪臣妾?”刘氏“惊喜”起来。
李存勖大笑,搂着刘氏道:“朕于马背上双手取天下,这天下都是你我的,区区一个泰宁节度使,你想给谁便给谁,朕岂会为这点小事怪罪爱妃?”
刘氏顿时“受宠若惊”,连忙拜谢,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李存勖如今专宠刘氏,天下人皆知,然他初灭伪梁时,却不是这般。朱友贞有一美妃郭氏,李存勖初见时便惊为天人,不但赦免了其死罪,还召她侍寝多日。但当这事为刘氏得知后,她醋意大发,搬出一套大道理,与李存勖好生争论了一番。李存勖竟然觉得自己理亏,遂不再召幸郭氏,非但如此,在刘氏的强烈要求下,李存勖甚至将其远放为尼。
正是因为此事,内外皆知刘氏乃厉害角色,遂争先恐后巴结。段凝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自大唐灭梁以来,楚国派人入贡,吴国遣使入贺,岐国封表称臣,李存勖因此志满气盈,遂整日外出游猎、吃喝玩乐。刘氏擅长歌舞,李存勖本人也长于音律,两人竟时常一起在宫中登台唱戏。
当下,李存勖和刘氏少不了一番耳鬓厮磨,闹得热闹时,竟然丢下一帮唱戏的伶人,自去屋中颠鸾倒凤去了。
几日后,李存勖带着刘氏外出狩猎,到了中牟县。
李存勖每外出,常令银枪效节军随行,这番也是如此。数千人驰骋于大地,免不了践踏良田里的庄稼。随行的官员中,有一位是中牟县令罗贯,他不忍百姓受灾,因此上前劝谏李存勖,“陛下乃百姓之父母,缘何要践踏百姓的庄稼呢?”
罗贯这番话说得很有技巧,虽是劝谏之言,却没有锋刺,然而此时李存勖正在兴头上,哪里容得了罗贯多嘴,坏他的兴致?当即斥退罗贯,让他滚回县中,不必再随行。
罗贯虽离开,李存勖的兴致却淡了,不久,他恼怒的对身边的人道:“朕于马背上凭双手取得天下,使得四方来朝,谁敢不服?天下都是朕的,朕于其中纵横奔驰,竟然还有人敢多嘴坏朕兴致,实在是可恶!罗贯这厮,实在是不当人子,朕欲除此贼!”
敬新磨正好在李存勖身旁,闻听此言,大惊,连忙抢先领了命,去将罗贯追回。
李存勖兴致被坏,罗贯亦正愤愤不平,行得半路,却听见敬新磨召他回去,顿时生出一股不详的预感,好在敬新磨低声对他道:“大人勿忧,我当为你解此危难。”
罗贯诧异不小,心思复杂的跟着敬新磨回到李存勖面前,李存勖还未问罪,敬新磨已经先一步责备起罗贯来,怒气冲冲道:“你既是县令,岂不知天子喜好游猎?你既知晓,为何还要纵容百姓种田,阻碍我皇驰骋?你罪该万死!”
李存勖一听敬新磨这话,不禁哑然失笑,无趣的摆摆手,对罗贯道:“你是县令,管理一县之地乃你之职责,日后当继续恪尽职守。”
见李存勖这就让自己又退下,罗贯哭笑不得,对敬新磨投去一个感激的眼神,待李存勖先行之后,这才带着一干中牟县官吏离开。
归程中,罗贯只觉气闷难耐,忍不住仰天长叹。
“大人缘何长叹?”旁边有官吏问道。
罗贯摇了摇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
一路归去,眼见道边良田中,无数庄稼被毁,罗贯悲从中来,既忧且愤。他心道:陛下灭梁扶唐,君临天下,观其往日所为,莫不是一代明君之象,初入主中原时,亦有抚民安社稷之策,不曾想仅仅数月,竟也纵情声色犬马,荒废政事,行事愈发无度起来……天下苦战久矣,人心莫不思安,当此之时,外有诸侯未平,内有奸佞未除,陛下不思整顿江山,安社稷、荡群雄,还天下一份安宁,竟还如此扰民,沉浸于享乐中不能自拔,实在是令人痛心……
“天下啊天下,数年、数十年之后,尔当如何?”
……
第254章 北境边城战事烈,庙堂云谲天下变(十八)
郭崇韬阴沉着脸回到府中,没理会任何人,直接进了内书房,随即紧闭房门,将自己关在里面,半日不曾露面。
府上的人议论纷纷,皆不知如今贵为大唐枢密使、权倾一时一言九鼎的郭崇韬为何会如此愤懑。
有消息灵通者说道:“近来,匡国军节度使温韬被陛下赐名李绍冲,枢密使大人屡次劝谏,言其不可重用,陛下都没有纳谏,故而不顺心。”
“便是伪梁尚在时,助纣为虐,挖掘过我大唐山陵的温韬么?”有人问。
“可不就是他么!哎,这样的人,本该被夷九族的,但咱们攻灭伪梁后,此厮因献上赵岩的首级有功,并未被问罪,还得以保住了原来的官位!”先前那人愤愤道。
“原来如此!那他又如何得以受宠,被陛下赐名?”
“还能是为何,不就是以财货贿赂了宫中的那些伶官、宦官,还有那位贵妃么?”
“啊!这话可不能乱说,赶紧噤声!”
入夜后,府中来了一位常客,郭崇韬在东书房与其相见,两人深谈良久。
“观枢密使脸色,可知近来颇不顺心,却不知是为何?”冯道依然是纤尘不染的模样,和煦地笑道。
郭崇韬本就威严的国字脸,此时愈发显得凝重沉闷,“侍郎大人何必明知故问?”
冯道呵呵一笑,“自古以来,无论朝野,皆不乏小人,郭兄非是常人,如今又身居中枢,何必跟这些人俗人怄气?”
郭崇韬没好气道:“如冯老弟这般养气功夫,可不是人人都能有的!”
冯道不打算继续跟郭崇韬在这个话题上纠缠,转而说起另外一事,若有所指道:“说起来,如今这天下也并非处处都是不顺心事。”
郭崇韬瞧了冯道一般,放松了身子,“冯老弟是说,北边儿?”
“难道不是?”
郭崇韬摇头一笑,意味莫名,“冯老弟可知,幽云最近战事如何?”
“李从璟既复平州,复克营州,又败耶律敌刺三万大军,这事如今谁人不知?”冯道说完这话,忽而一怔,眸子里闪过一抹精光,“难道说,战事最近起了变故?”
“如老弟所料。”郭崇韬道,“最新战报,耶律倍率大军驰援耶律敌刺,李从璟被迫撤出营州,退守扁关。算一算,边关激战也已多时,此番,面对契丹五万大军,李从璟能否守住扁关,保得平州不得而复失,还是未知之数!”
如此军情,冯道尚是初闻,心中难免惊讶,不禁为李从璟感到担忧,然转念一想,又道:“我听闻李从璟此番攻克平、营二州,只率领了万人出战,耶律倍、耶律敌刺五万大军南下,固然势大,然只要李从璟调兵遣将,以百战、卢龙两军共计三万人马,拥扁关之险,要拒之却是不难吧?”
郭崇韬摇摇头,“非如此也!”
“非如此,是为何?”
郭崇韬叹息道:“老弟曾为出使契丹之使臣,应知,陛下有与契丹暂息刀兵之意,李从璟与契丹开战,本已违背圣意,若其有光复平、营二州之大功,或可将功抵过,然眼下边军于营州失利,被迫退守扁关,再想得到朝廷支持,却是不能了。而无朝廷支持,幽云何以能以一地战一国?若是李从璟能以万人拒五万契丹大军也就罢了,倘若他尽起边军于扁关,焉知契丹不会尽起国内之兵,与其争胜负,以图收复平州?若是情势果真如此,则大唐、契丹必有国战!李从璟违命与契丹开战,已有罪责,其能将战事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也就罢了,而若导致两国全面大战,其行已是罪不容诛,他岂能如此行事?”
冯道长于政事,于军事并不如何擅长,但郭崇韬这番话说得明白,他已理解其意:大唐能接受与契丹局部战争,却不能接受与其全面战争!
“郭兄,契丹势大,不可不制啊!先前我有幸进入草原,得见契丹国内情况,深知其国力已非同小可,若是此时不加以遏止,以其目下态势,不出十年,必为中原大患!李从璟谋国不避难,谋生不避死,一片赤子之心,皆是在为大唐尽忠,且不说他有克复平、营二州的功劳,当其危难之际,朝堂岂能袖手旁观?”冯道不平道。
郭崇韬仍是摇头,“若是往日,情形或许不同,然则眼下朝堂局势,老弟岂不知晓?当此之际,陛下哪有心思太过关注幽云?”
冯道闻言默然,沉吟片刻,抬头道:“平州本我大唐疆土,之前为耶律阿保机豪夺,此为国耻,而大唐不能奈何。今李从璟取之,使其重归大唐,其行岂不雄壮,其利岂不深远?便是只保得平州,李从璟仍是大功,朝廷便不能相助一二?”
郭崇韬三度摇头,“不能。”
冯道终于怒而站起,“郭兄,你身居枢密使高位,统管天下兵事,竟不能在幽云危难之际,予其半分帮助?粮草,军械,当真半点也无?”
“眼下陛下无心兵事,我能如何?”郭崇韬无奈道。
冯道嘴角动了动,想说什么,终究忍住没说。
不久,两人不欢而散。
冯道走后,郭崇韬仍旧坐在原位,没有挪动。
良久之后,他走到书桌前,铺开宣纸,研墨提笔,写下一封书信。
“……恩师言归,兄亦尝思相助,然则眼下边地形势不明,战事莫测,恩师久在幽云,有积威,当坐镇幽州,断不可于此时离开……如有恩师坐镇边地,兄当调遣物资,送至幽云,稍壮吾弟军威……”
写罢书信,郭崇韬搁下笔,坐在檀木椅上,默然良久。
不知何时,他喃喃自语道:“老师,非是学生不体恤你病情,而是你一旦归朝,必与我争权。朝中小人边地,奸佞得势,学生已是举步维艰,容不得再受老师你的威压了……老师,勿要责怪学生,谁让你是大唐第一将?”
冯道辞别郭崇韬后,回到家中,也将自己关在了书房,谁也不理。
书房中早已有人相候。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16700/419960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