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

推荐阅读:窥觑(母子乱伦)魇运动机不纯(骨科sp)临时夫妻(nph)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五梦】背这五条,悟透作为的战俘的你 (gl futa)绑定了淫荡学院系统【NPH】(简)复爱(骨科,1v2)海王兄妹今天掉馬了嗎?(骨科)

    第81章 回望宫阙
    大军渡江, 刘弘仍领精锐骑兵参战, 不过指挥权不在刘弘手中,刘父交付吴军师。
    自冬时, 刘父在长安登基后, 他们父子间关系就十分紧张。刘弘拒绝迎娶时燕君, 不听从刘父安排。太子之位也由此被刘父扣下,不肯册立刘弘。刘母从中周旋, 才化解他们父子间的矛盾。到此时, 刘父也终于意识到,这个儿子是如此的宁顽不灵, 惊世骇俗。
    出征吴地前, 刘父将刘弘唤到深宫密聊, 父子俩交谈了很久,至于交谈的内容,没有其他人知晓。就连刘母,也没能听到。
    捷报传至京城, 刘父看着吴军师写来的奏书, 长吁短叹。
    “益昌, 军师说了什么?”
    刘母不识字,可也在意军师都上报了什么,阿弘在军中,她很关心这支征伐队伍。
    “你那儿子,俘获了吴王,正准备回京。”
    刘父削了刘弘兵权, 刘弘仍勤勤恳垦打仗,看来毫无怨言。他是一位好儿子,丝毫不觊觎帝位,唯独一点,让刘父无法容忍。
    若不是刘母挡着,刘弘态度强硬,刘父只怕是要将刘弘禁足,逼他就范。
    刘母虽然震惊于阿弘和二郎的私情,但她心中的无奈,多于恼怒。
    阿弘小时候,一身衣服,一把弓,一把刀,哪样不是出自二郎之手。至于二郎的品性,刘母清楚,只怕是阿弘缠着二郎,而非二郎去缠他。
    他们虽然贵为帝王帝后,关起门来,谈论起家事,也仍是像对普通人家的夫妻。
    “回来就好,益昌,你也不要对他要打要杀。”
    刘母苦口婆心说着,他们母子是穷苦出身,尤其阿弘,就没过上几天好日子,自打回来找爹,天天在打仗,浑身是伤。就是这样不怨念过往为刘父卖命,刘父还曾气恼地想关他。
    “阿言,我还能把他怎样!”
    刘父对刘弘实则无可奈何,他还有其他儿子,养子也有一群,然而他对这个长子的愧疚最深,也最为宠爱。即是无法逼迫他,那就算了。再说,身为帝王,最怕的是能力强的儿子,起兵谋反,篡夺帝位,或者和大臣们图谋不轨,然而阿弘则全然无可能。那夜父子俩密谈,阿弘说他不想要继承权,只想当位国王,就国抚民,捍卫家族。
    刘弘返回京城,前去觐见父亲。他风尘仆仆,身上的战袍未脱。刘弘态度谦和、亲切依旧,和父亲谈论攻克吴地的事情。这次的征战,刘弘无疑功劳最大,但刘弘不提。刘父则是什么都知道,他看着儿子,突然想到他身边大功臣许多,可论功劳,他这位儿子一点也不比其他人逊色。
    父子俩最后话家事般,温言几句,刘父便将刘弘遣去见刘母。刘弘对刘父并无怨言,哪怕这些时日遭受许多责备和惩罚。而刘父震怒过后,也逐渐想起这个儿子的各种好来了。
    天下一统,刘父领着文武百官在郊外祭天。
    经过将近二十年的分裂和战乱,天下终于太平。自此,百姓安居乐业,海晏河清。
    刘父分封诸侯王前夜,将刘弘唤去,父子俩,指着国疆图,刘父说:“齐国离京近,在诸国中最为富庶,吾儿到此地就国。”刘弘说:“请父皇封儿臣吴国,儿臣愿守东南,抵御百越。”
    刘父赞同点了点头,吴国新平定,人心尚未归顺。阿弘心怀国家,刘父始终都知道。
    吴国有渔盐之利,倒也是一个好去处。
    “吾儿需知君无戏言,明日封你为吴王,自此就国去,非召请不得入京,不得出国!”
    当诸侯王,这可是臣下,哪有日后当帝王自在。然而帝王之子,除去皇储,其余大多就国去。有子嗣的,国君之位代代相传,无子嗣者国除。
    “谢父皇!”
    刘弘跪谢,他心意已定,绝无遗憾。父亲不及四十,在位必然长久,朝中大臣贤能,朝堂之事,已无需他费心,也费心不上。
    即是为一国君长,在属地里,便是一人之上,他可以抚民于小国,捍守一方。
    刘弘就国离京,与刘母相辞,母子俩执手话别。刘母自然是依依不舍,不过临江离京不远,她要是思念阿弘,可以将他召到京城来住些日子。
    “孩儿,阿母知晓帝王之家,不同于寻常百姓,然而母子之情,父子之情,在帝王家也存在。往后阿母想你召你,就来见阿母。”
    “阿母,儿臣不孝,罪过不轻。”
    这一去,长安里,刘弘心中唯一牵挂的是他的母亲,刘弘跪拜叩首。
    “孩儿请起,阿母听宫人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阿母在临邛时,不曾想我们母子有今日的尊贵,足够了。”
    离京去当位诸侯王也好,在京中当位太子也好,虽然刘母自然是希望儿子留京,然而她也不哀怨。
    “孩儿,走吧。”
    刘母摸摸刘弘的脸庞,心中虽不舍,但也欣然了。
    “阿母,儿臣就此拜别。”
    刘弘再三跪拜,而后登上马车,带着一众官员随从,浩浩荡荡离去。
    马车远去,那位穿戴着诸侯王衮冕的高大男子,拨开眼前的九旒垂珠,他回望巍峨的宫阙。他比谁都清楚,他失去了什么及得到了什么。
    即是在帝王家,挨近着权力,得它好处,也难免要为它所伤。
    在离开长安前,刘弘和霍与期曾彻夜长谈,霍与期告知了刘弘他的选择,日后面临的无奈;也告诉了他前往封国的好处,及吴国临海的优势。虽然自己这样的选择,让霍与期十分失望,然而他们的师徒之情不改分毫。
    老霍虽然失去刘弘,可他也是无疾之师,虽然对老霍而言,他更看重刘弘。
    一路南下,刘弘抵达吴地,此时的他已不是一位将领,而是吴国的君王。
    吴地夏日,荷花十里,山水风光,刘弘这位君王心情愉悦,入住王府。他的王府,不过是将吴王那被火焚坏的宫殿修一修,修得几间能居住的,后面再慢慢营建。
    抵达吴地,刘弘身为君王,辟举官员。
    因吴地攻克之战,刘弘在吴地享有声望,许多吴地的人才,都出来当官。
    来吴地之前,刘弘便让一位侍卫,携带一份文书前往蜀地临邛,这是去召庄扬。
    刘弘已无法离开吴国,只能让人代劳。
    自在竹里一别,已有半年之久,刘弘很想念庄扬,他也很不安,他往时写予庄扬的书信,庄扬一封未回。
    二郎的心意如何呢?他不肯听从二郎的劝,硬是出京就国,二郎是否还在恼怒他?
    夏日,庄宅水池的荷花亭亭玉立,鱼虾嬉戏其中。庄兰坐在小舟上荡悠,她探身摘采一支荷花,将娇滴滴的淡粉荷花捧在怀里。
    庄兰已十七岁,她似乎还不愁嫁,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
    给庄兰说媒的人不少,有些男子家世相当不错,然而庄兰不愿嫁,却也没说出原由来。
    庄秉可是相当忧愁,好在庄平在去年冬日成亲,娶了一位温婉的妻子。
    庄兰拿着一柄小巧的木浆,将小舟划靠岸,她轻盈跳下舟,执着荷花,低头看沾湿的鞋子。她难得露出娇态,这个低头扭身的身姿,倒是美得令人目不转睛。
    亭侯章长生时常会到庄家来拜访,尤其庄家宅院建好后,他时不时就会出现。
    他身份为亭侯,本身又是临邛首富,就不说他每次抵达竹里,那夸张的派头了,堪称扰民。
    好在他倒也懂得收敛,这趟过来,他一车四仆,不敢多带。
    章长生“咳”地一声,庄兰抬头见他呆头呆脑,手里提着一份礼物。他毕竟是位侯,庄兰过去行礼,唤他章君,长生是再不能直呼了。
    “兄长去罗乡。”
    庄兰其实也知道长生是来找她,不过孤男寡女,总觉得不大好。
    “那我在此此等候。”
    章长生说着,把礼物递上,脸上居然有一抹红晕。
    庄兰接过,将章长生请入堂,庄母在堂上。
    庄母记性不好,有时会认错人,今日又是将章长生当成了庄平,唤他:“平儿,你怎么过来了。”章长生不好拂了她老人家心,乖乖应声是。
    庄兰自顾将荷花装点在庄扬书房,把章长生一人留在堂上。
    自从章长生从京城回来,封了侯,他努力像有身份的人那般说话、做事,所以他也不再唤庄兰兰兄,甚至都不好意思唤庄兰名字。
    这也是咄咄怪事,庄兰看得出他对自己有那么点意思。
    章长生呆呆在堂上和庄母聊天,聊着聊着,庄母认出章长生不是庄平,她先是有些惊慌,继而言语如常。章长生善谈,而且亲切。
    庄扬去罗乡看农田,庄家在罗乡有不少田地。何况,后来庄扬又买了不少地。收田租这些事,有人代劳,不用庄扬亲自去。只是庄扬习惯了,每个季度,都到罗乡走动,看看庄稼,问问佃户。
    做为田主,他待佃户宽厚,佃户也乐意耕种。
    庄扬这一去,可没有那么快回来,章长生从午后待至黄昏。
    章长生出院子,看庄兰在院中逗一只小奶狗。这只小奶狗长得很像蛋饼,有着黄黄的毛发,身子滚圆。章长生想,大概就是蛋饼的崽。
    庄家有大貘,养狗,貘和狗还相安无事,倒也是有趣。章长生看着庄兰,想她不怎么肯和我说话呢。
    不过也是,他这样冒冒失失前来,难免失礼。
    章长生正在思考着人生大事,突然听到一阵急切的马蹄声传来,这让章长生连忙前往院门。
    大春参与伐吴的战争,一家子居住在吴地,竹里已经很难见到骑兵的身影。
    来者果然是位骑兵,从他的装束看,不是寻常士兵,很有些来头。
    庄兰不安探看,担心是有什么事,该不是郡守又派人来请兄长出仕?章长生迎上前去,询问骑兵前来有何事。
    “末将受吴王命,求见竹里庄生!”
    第82章 蜀中亲友今一别
    庄扬黄昏归来, 见到等候多时的吴王使者, 也从使者手中,得到一件木函。
    晚霞投在堂上, 将庄扬的脸庞映红, 光影在黑色的矮案上移动, 庄扬修长白皙的手指搭在木函上,迟迟没有打开。
    他本该很震惊, 却是很平静, 阿弘终究是去当了诸侯王。有些事,总不能如自己所愿, 有些事, 木已成舟, 再反对也毫无意义。
    终究,庄扬还是打开了木函,从木函中取出一封信。
    刘弘的信这一年庄扬读过许多封,但是庄扬一封未回。刘弘的每一封信, 庄扬并非不重视, 都还存着, 压在衣笥中。
    打开帛书,入目的是刘弘熟悉的字迹,字语间都是思念之情,甚至还带着恳求的语气。庄扬记得刘弘的样子,记得他的一言一笑,能想象得出他恳求时的模样。
    自己又何尝不想他, 时时牵挂着他。而今分封一国,成为国君,竟如他当年所言,跟他父亲讨个封国。
    吴地离蜀地算不得太远,想他封国在吴,应该是为汉帝坐镇于江东,保一方太平。
    庄扬折好书信,执在手中。他沉思片刻,让细绢去取来笔墨,他好回信。
    若不是有种种担虑,庄扬能许诺刘弘一生,又怎会不肯去见刘弘。庄扬知晓,刘弘已无法离开吴国,诸侯王的身份,将他留在了属地里。
    将书信写好,放入木函,庄扬递交给使者。
    刘弘哪怕再思念,也只是派来一位使者通信,而不是派一行人来将庄扬带走。对刘弘而言,他需征求二郎的同意。
    回信中,庄扬告知刘弘,待他处理好身边之事,会在一月后动身前往吴地。
    送走使者,庄扬登楼,前往自己的寝室,他从床头取出一件漆盒,掀开漆盒,盒中放置着一件玉组佩。这样的礼玉,早知道就还予他,现在看来,竟像是收了他定聘。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17263/430148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