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节
推荐阅读:淫乱寂寞人妻、[历史同人] 大唐诡务司、[综漫] 我靠马甲系统组成了祗王一族、[综漫] 原来我是汤姆苏、[柯南同人] 侦探总怀疑我是嫌疑人、清风啸江湖、[咒回同人] 是六眼未婚妻又怎样、拯救华夏,从打造戴森球开始!、[火影] 章鱼小丸子、[原神+星铁] 谁还不是条龙了、
唐毅穷,都是有所听闻的。只是不知穷到了这地步。
这连马车都捐出来了,还能不穷?
张兆旭低头看着台下,总算安下点心来。提起一股气,想接嘴说自己捐款三千两,被宋问打断。
宋问拍下他的手道:“看!这就是噱头啊!”
张兆旭不明所以的看着她。
“捐多少银子,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心意。”宋问道,“三殿下连马车都捐出来了,那马车值钱吗?的确是很值钱,可更值钱的,还是殿下的决心啊,张公子您觉得呢?”
张兆旭:“你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张公子别急,我也是要捐的。你,我,三殿下,那都是不同的身份。”宋问道,“三殿下代表着皇亲。我代表着商人以及平民。而您呢?您代表高官与朝廷,这面子,谁都失不得。”
张兆旭:“所以呢?”
“殿下已经身当表率,您若直接说,您要捐多少银子,还比殿下的高。一来是打殿下的脸,枉费了殿下的一番苦心。二来嘛……”宋问摇头道,“啧,没有噱头。”
张兆旭不耐烦,被她堵得猛灌了口气。
又是噱头!神特娘的噱头!究竟什么是噱头!!
“民情,是要层层煽动的。您一口气直接说要捐多少银子,纵然很多,百姓还是会觉得,后面的官员,也应该捐多少银子。”宋问摊手道,“可他们的觉悟与财力,哪能与国师相比?这众人一听,越听越觉得无趣。只会觉得前面的那些官员,都没有诚意。这又如何能让他们有诚意的捐钱呢?那您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张兆旭一想,觉得有理。张曦云也再三叮嘱过他,不要一开始就贸然的来出风头。
不是人人都出得起三千两,也不是人人都舍得出三千两的。
三千两一出,自然满座震惊。
张兆旭负手,扯起一股笑道:“那就让他们先捐。”
“这是其一,还有其二。”宋问在两人中间比划着意会道,“我代表着平民,您代表着朝廷。我若是捐一百两,您应该……捐多少?”
张兆旭总算明白了她的意思。
这是怕自己捐的太少?
张兆旭哼了一声。
张家此次,可是准备了三千两。宋问不过一介书生,能有多少?一百两?五百两?还是一千两?
根本不值一提。
张兆旭不屑道:“你捐多少,我也捐多少。而且,只多不少。”
“好!”宋问生怕他反悔,转身对着众人道:“张公子一言已出。宋某捐多少,他也捐多少。而且只多不少,诸位请替我们作证!”
众看客不明所以,还是配合着鼓掌。
要捐钱?捐钱好呀!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银两设置。以不同商品为标准推断出的购买力是不同的。假使以米价为标准,一两在唐朝的购买力在现代近似有2000到4000块钱,具体视社会发展水平。取中值3000的话,3000两就是900万。(米价在唐朝价格普遍较低。)
另外,其实古代货币和现代货币的比对,不能单以购买力作为衡量标准。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总体有钱人非常少。不像现在这样,抛块砖都有可能砸到百万富翁。
不要太考究。总之三千两,已经是一笔巨款。
第158章 尽力而为
作者有话要说: 宝贝们对古代消费水平真的有好大好大的误解。
所谓高官厚禄,古代官员排除隐形收入,俸禄已经算高。假使以唐朝从·四品·下的官职为标准,即京兆伊,类似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为例,一年俸银五十两多一丢丢(不包括田产,仆役)。也就是说,首都市长不吃不喝不用,从二十岁工作到八十岁(虽然不可能),才能用俸禄出得起三千两。
所以张兆旭可以很骄傲的告诉大家,三千两是他们变卖家产所得,可以傲世天下!
几万两真的是……太夸张了!!整个国库全年总收入也才几千万白银,唐朝低潮期才一千多万。这是未排除朝廷支出的全部收入。用完剩的不多。
你们以为一年能赚一个国库吗……
ps。宋朝之后通货膨胀严重,尤其是元朝。不可同类比较。
张兆旭对宋问防备了一路, 却不想最后落进了她的套里。实在是不怪他, 有些事情, 是躲不掉的。
人总是会在最后的时候松懈,而宋问总是在防不胜防的地方挖坑。
何况张兆旭有足够的自信, 他根本不担心这个。他已经连届时该说的话都想好了。
我张家, 心系于民。忽闻黄河水患一事,悲痛亦然。虽人微力薄, 但尽己所能。现置卖祖业, 凑银三千,尽数捐赠。惟愿水患早日治除, 愿我大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张兆旭唇角微勾,挺直胸膛站在一旁。
宋问此言一出, 百姓便翘首以盼,想知道宋问要捐多少。
宋问却不急不慌的收起扇子,插入腰间。上前一步,又朝众人欠身一礼。
现场再次安静下去。
宋问叹了口气, 低头道:“此次黄河水患,是天灾。天灾可怖吗?可怖。因为人力不可挡,人力不可测。它来势汹涌,而人命微贱。生灵甚至不如风雨骤来时的一片枯叶。这就是, 天。”
宋问道:“在水患中挣扎的人,如今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大风怒号中,老墙坍塌。老弱被土墙掩埋, 随后又被洪流冲走。百姓为了逃难,流离失所。只能看着被汪洋淹没的故里,想念不知生死何处的亲友,然后在不知所措中颠沛流离。”
“在这里,同情是廉价的,眼泪是卑微的。生命,是不值一文的。可是,哪怕在这个已经看不见希望的地方,所有人的,也都在拼尽全力的活下去。再也没有了讲究的生活,饥渴难耐的时候只能舀起一捧黄泥水吞咽下肚。互相争抢着树根,啃食着原本不可以入口的食物。”宋问张开手,越说越急促,声音渐大:“祈求着有人能来帮助,可是身边,全都是和他一样饥不果腹的灾民。或许想过放弃,低头一看,左手边有个小儿,右手边,还有老父。为了支撑他们,只能坚强的活下去。要将他们送到安全的地方,要让他们能看见旭日的东升。凭借着这股信念,哪怕在生死边缘,也不敢让自己倒下。”
宋问握拳喝道:“人命微贱但是!人心,永远强大!”
百姓侧耳听她字字泣血的描述,然后低下了头。
这连马车都捐出来了,还能不穷?
张兆旭低头看着台下,总算安下点心来。提起一股气,想接嘴说自己捐款三千两,被宋问打断。
宋问拍下他的手道:“看!这就是噱头啊!”
张兆旭不明所以的看着她。
“捐多少银子,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心意。”宋问道,“三殿下连马车都捐出来了,那马车值钱吗?的确是很值钱,可更值钱的,还是殿下的决心啊,张公子您觉得呢?”
张兆旭:“你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张公子别急,我也是要捐的。你,我,三殿下,那都是不同的身份。”宋问道,“三殿下代表着皇亲。我代表着商人以及平民。而您呢?您代表高官与朝廷,这面子,谁都失不得。”
张兆旭:“所以呢?”
“殿下已经身当表率,您若直接说,您要捐多少银子,还比殿下的高。一来是打殿下的脸,枉费了殿下的一番苦心。二来嘛……”宋问摇头道,“啧,没有噱头。”
张兆旭不耐烦,被她堵得猛灌了口气。
又是噱头!神特娘的噱头!究竟什么是噱头!!
“民情,是要层层煽动的。您一口气直接说要捐多少银子,纵然很多,百姓还是会觉得,后面的官员,也应该捐多少银子。”宋问摊手道,“可他们的觉悟与财力,哪能与国师相比?这众人一听,越听越觉得无趣。只会觉得前面的那些官员,都没有诚意。这又如何能让他们有诚意的捐钱呢?那您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张兆旭一想,觉得有理。张曦云也再三叮嘱过他,不要一开始就贸然的来出风头。
不是人人都出得起三千两,也不是人人都舍得出三千两的。
三千两一出,自然满座震惊。
张兆旭负手,扯起一股笑道:“那就让他们先捐。”
“这是其一,还有其二。”宋问在两人中间比划着意会道,“我代表着平民,您代表着朝廷。我若是捐一百两,您应该……捐多少?”
张兆旭总算明白了她的意思。
这是怕自己捐的太少?
张兆旭哼了一声。
张家此次,可是准备了三千两。宋问不过一介书生,能有多少?一百两?五百两?还是一千两?
根本不值一提。
张兆旭不屑道:“你捐多少,我也捐多少。而且,只多不少。”
“好!”宋问生怕他反悔,转身对着众人道:“张公子一言已出。宋某捐多少,他也捐多少。而且只多不少,诸位请替我们作证!”
众看客不明所以,还是配合着鼓掌。
要捐钱?捐钱好呀!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银两设置。以不同商品为标准推断出的购买力是不同的。假使以米价为标准,一两在唐朝的购买力在现代近似有2000到4000块钱,具体视社会发展水平。取中值3000的话,3000两就是900万。(米价在唐朝价格普遍较低。)
另外,其实古代货币和现代货币的比对,不能单以购买力作为衡量标准。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总体有钱人非常少。不像现在这样,抛块砖都有可能砸到百万富翁。
不要太考究。总之三千两,已经是一笔巨款。
第158章 尽力而为
作者有话要说: 宝贝们对古代消费水平真的有好大好大的误解。
所谓高官厚禄,古代官员排除隐形收入,俸禄已经算高。假使以唐朝从·四品·下的官职为标准,即京兆伊,类似于现在的北京市市长为例,一年俸银五十两多一丢丢(不包括田产,仆役)。也就是说,首都市长不吃不喝不用,从二十岁工作到八十岁(虽然不可能),才能用俸禄出得起三千两。
所以张兆旭可以很骄傲的告诉大家,三千两是他们变卖家产所得,可以傲世天下!
几万两真的是……太夸张了!!整个国库全年总收入也才几千万白银,唐朝低潮期才一千多万。这是未排除朝廷支出的全部收入。用完剩的不多。
你们以为一年能赚一个国库吗……
ps。宋朝之后通货膨胀严重,尤其是元朝。不可同类比较。
张兆旭对宋问防备了一路, 却不想最后落进了她的套里。实在是不怪他, 有些事情, 是躲不掉的。
人总是会在最后的时候松懈,而宋问总是在防不胜防的地方挖坑。
何况张兆旭有足够的自信, 他根本不担心这个。他已经连届时该说的话都想好了。
我张家, 心系于民。忽闻黄河水患一事,悲痛亦然。虽人微力薄, 但尽己所能。现置卖祖业, 凑银三千,尽数捐赠。惟愿水患早日治除, 愿我大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张兆旭唇角微勾,挺直胸膛站在一旁。
宋问此言一出, 百姓便翘首以盼,想知道宋问要捐多少。
宋问却不急不慌的收起扇子,插入腰间。上前一步,又朝众人欠身一礼。
现场再次安静下去。
宋问叹了口气, 低头道:“此次黄河水患,是天灾。天灾可怖吗?可怖。因为人力不可挡,人力不可测。它来势汹涌,而人命微贱。生灵甚至不如风雨骤来时的一片枯叶。这就是, 天。”
宋问道:“在水患中挣扎的人,如今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大风怒号中,老墙坍塌。老弱被土墙掩埋, 随后又被洪流冲走。百姓为了逃难,流离失所。只能看着被汪洋淹没的故里,想念不知生死何处的亲友,然后在不知所措中颠沛流离。”
“在这里,同情是廉价的,眼泪是卑微的。生命,是不值一文的。可是,哪怕在这个已经看不见希望的地方,所有人的,也都在拼尽全力的活下去。再也没有了讲究的生活,饥渴难耐的时候只能舀起一捧黄泥水吞咽下肚。互相争抢着树根,啃食着原本不可以入口的食物。”宋问张开手,越说越急促,声音渐大:“祈求着有人能来帮助,可是身边,全都是和他一样饥不果腹的灾民。或许想过放弃,低头一看,左手边有个小儿,右手边,还有老父。为了支撑他们,只能坚强的活下去。要将他们送到安全的地方,要让他们能看见旭日的东升。凭借着这股信念,哪怕在生死边缘,也不敢让自己倒下。”
宋问握拳喝道:“人命微贱但是!人心,永远强大!”
百姓侧耳听她字字泣血的描述,然后低下了头。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18656/45293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