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 雪夜巡营泪满襟 流民拜谒献捷径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红男绿女(1v1)、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记忆之场、越王(百合双a)、向导她在伪装普通人(NPH)、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复爱(骨科,1v2)、寄养关系(校园骨科1v2)、秋潮(校园1v1)、
夜幕沉沉,北风萧萧,太和山脚下的唐军大营内除了值守垒壁的军士,鲜有人影,人马安睡,寂静无声。
帷帐内,烛光莹莹如豆,炉火嗤嗤续燃,李三娘在榻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白天丘上唐军的突围之战,历历在目,士卒的喊杀声与刀剑声在耳畔久久回响,挥之不去。长夜漫漫,寒彻透骨,夫君柴绍和将士们在那丘上如何熬得过去啊?若当初不耍性子,与夫君斗气,而是好言相劝,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险境了!若明日梁军再度进攻,饥寒交迫的夫君和将士们能否挺得过去?自已坚壁不出,固守大营,会不会错了?若真的与夫君阴阳两隔,自已该如何孤独地生活下去呢…
李三娘思虑重重,毫无头绪,越想越睡不着,越想越觉得难过,大颗大颗的泪珠顺着眼角滑落下来,把锦枕浸湿了一大片。
听到军营中传来三更鼓梆声,李三娘索性从榻上起身,披上棉袍,叫上侍女凤鸢和几个亲兵,掀帘而出,到大营中去巡查战备。
灰蒙蒙的天际泛出一丝暗彤色,隐隐约约地可以望见半空中涌动着的厚厚云团,北风似乎小了一些,偶尔翻动着棉布帐顶,凤鸢在身后说道“主子,今晚可能要下雪哩!”听闻,李三娘惆怅地向山丘的方向望了望,回答道“是啊,下雪之后就会更冷……”
正说话间,只见北边垒上的几处篝火正忽明又暗地闪动着,映出几名值夜军士晃动的身影,李三娘说了声“上去看看”,便抬脚往垒上走去。
垒上的七、八个士卒正围坐火边,低低絮语,笑声可闻,有的在拿火钳拨弄着火堆,有的在用楔子修整着步弓,有的正双手托腮似有所思。见军帅走了过来,众人无不惊讶,连忙站了起来,躬身行礼,一个小校连声说道“不知公主殿下深夜巡查,我等有失远迎!”
李三娘摆摆手,笑道“我只是上来看看,大伙儿不必拘礼。深夜值守,诸位辛苦!”
小校拱手一揖,回答道“公主殿下,我等在垒上生火取暖,虽北风劲吹,并无大碍。”
李三娘点点头,笑道“刚才诸位在讲着什么事儿哩,似乎很开心?”
“回公主殿下,我们刚刚正在说着此番战斗结束后,解甲回乡,耕田打渔的事儿呢!”
“哦,是吗?”面对这群来自关中的部队,李三娘饶有兴趣地问道,“大伙儿都打算回终南山吗?那里的山林水泽可真不错哩!”
一提到家乡的山水,众人顿时欣喜莫名,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拘谨的气氛荡然无存。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红彤彤,亮闪闪,黑眸之间仿佛尽是小桥流水,田园牧歌的终南山风光。
人群的角落里,李三娘注意到一个五十开外的老卒,须发斑白,薄袄着身,在众人的欢笑声中却是满脸戚容,低头不语,独自站在一处不停地搓着双手。李三娘缓步来到老卒面前,笑道“你有五十多了吧?这个年纪还与后生们一同征战沙场?”
老卒听闻,没有回答,只见豆大的泪水夺眶而出,然后双手捂脸,蹲了下去,“呜呜呜”地抽泣起来。
李三娘正觉诧异时,身后的小校上前几步,揖手说道“公主殿下,他不是关中人氏,而是这太和山的猎户。哎,一个苦命人啊——数月前,梁师都的匪兵缺粮,窜至附近林中大肆搜刮,将他家的熏肉兽皮,腌鱼椒粟一并掳尽,老婆子气愤不过,上前找匪兵理论,结果被一刀劈头,两个儿子拿着铁耙想去救老母,也被乱刀砍翻。等他从山上打猎回来时,好端端的一个家,就在血泊中破散了,只剩一个老者孤零零地活在世间,哎,”小校摇头叹息,众人也围了上来,大伙黯然神伤,抚着老卒的肩膀安慰他,只听见小校接着说道,“他和几个乡亲报仇心切,便带着弓矢投到我们的大营中来效力,希望到阵前多杀几个匪兵,以解心头仇恨……”
李三娘凝视着蹲伏垒边,抱头不语的老卒,心中波涛起伏,难以平静,片刻,才回头对大伙儿说道“诸位,今日我们在这太和山下,洛水河畔,迎寒风战强敌,正是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现关中,重现终南山,重现大江南北!自大业以来,战乱频频,多少家人生离死别,骸骨曝野,人世间到处都是腥风血雨,凄苦哀号。大唐旌旗高展,麾指南北,正是为了缔造一个太平清宁的天下,没有兵荒马乱,没有豪取强夺,没有家破人亡!”说罢,李三娘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举目远眺,数里外的无名山丘映入眼帘时,她的目光变得炯炯有神,沉如磐石。
小校和众士卒听闻,无不感怀,纷纷单膝跪地,抱拳齐声道“愿为大唐血染沙场,马革裹尸!”
李三娘将众人一一扶起,好言相慰,正要转身离去时,正听见“扑通”一声,蹲伏垒边的老卒双膝跪地,给李三娘连连磕头,然后挺直腰板,说道“公主殿下,霍公被围困在对面丘上,您却下令坚壁勿动,多少弟兄困惑不解,难明其意啊!其实…”老卒一抹浊泪,翕动鼻翼,喃喃说道,“其实,您的心中如同乱箭穿心,痛苦万般啊——谁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命丧黄泉?谁愿意承受同亲人生死离别的那一刻?但是,您为了千百万和我一样的老百姓不再遭罪,宁愿自己来承受这般撕心裂肺的苦楚!我年过半百,无以为报,也许明日便殒命沙场,到地下去与妻儿相见了,今夜在此,请允我代天下的百姓向您道谢!”说罢,又“咚咚咚”地磕下数个响头。
李三娘快步向前,躬下身去,伸出双手扶起老卒,一双大眼睛中早已噙满了汪汪泪水。
……
雪,终于从天穹中飘然落下,纷纷扬扬,没有停歇。不到一个时辰,沟壑丘陵茫茫一片,无边无际,与惨淡万里的愁云浑然一色,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
李三娘从垒上走下来,又巡视了步兵营,弓弩营和战马厩,脚印深深浅浅地留在雪地上,一直延伸到中军大帐。
寅末辰初,天空微亮,初冬的第一场雪似乎小了一些,李三娘回到炉火袅袅的大帐中,正解开棉袍递给凤鸢,打算上榻休息片刻时,只见亲兵来报,说女将秦蕊儿与一对父女求见,李三娘稍一迟疑,不知几人所来为何,一边略加思索一边微微点头,让客人进帐说话。
“公主殿下,”秦蕊儿进来后,拱手一揖道“在我营中养伤的朔方骆老主簿一直想求见您,今晨见您巡查营区,便请我引荐,有事相告。”
李三娘将手一让,请来客入座,正要说话时,只见骆老者侧身一揖道“公主殿下,感谢您麾下的冯弇将军搭救老朽一家。不过,今日造访,却并不为此事——连日来,听说霍公出兵不利,被梁师都和吐谷浑人围困在对面的无名小丘上,数次突围,均未成功,”见李三娘满面愁云地点点头,骆老者接着说道,“老朽曾在朔方城中任主簿多年,昔日奉隋文帝之令,疏浚洛河,投工百里,耗时经年,对其流域的水文地理有所了解,嗯……”骆老者停顿了一下,欲言又止,李三娘双眸一亮,说了声“老主簿但说无妨,”骆老者这才继续说道,“嗯,是这样的——昨日老朽恳请秦将军带路,登垒瞭望,我看那梁军营寨的驻扎之地紧邻洛水,而其后数百步外,则是名为‘马踏坪’的一片隐滩。此处从宽阔的河面上看去,水流湍急,与别处无异,实则深浅不过没胸而已。梁军自以为凭河建营,有天然屏障的阻挡,防线牢固;其实不然,若大军能够出其不意,从‘马踏坪’潜出,则可以不借一桥一木绕道梁军营下,直插对方的背后,或可助军攻破敌营,甚至解除丘下之围啊!”
李三娘一听,顿时精神百倍,愁云尽散,连忙起身向骆老者一揖,说道“感谢老主簿的指点,大军或可起死回生!”
骆老者在女儿的搀扶下,也赶忙从座中站了起来,躬身回拜,说道“公主殿下言重了!若要论谢,应是我等草民之事啊!前日受冯将军的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这妮儿也整日吵着要我来求见公主殿下,希望霍公能够早日突围,我骆某一家也好尽快与冯将军相见啊!”说罢,扭头看了看满脸飞红的女儿。
李三娘抬脚迈步,绕过面前的案几,健步走到骆家父女面前,一手搀扶着骆老者,一手紧拉着骆莺儿,笑靥绽放,神采飞扬,说道“你们的心意,我明白,望天遂人愿,神佑大唐,让咱们与丘上的将士早日会合……”
帷帐内,烛光莹莹如豆,炉火嗤嗤续燃,李三娘在榻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白天丘上唐军的突围之战,历历在目,士卒的喊杀声与刀剑声在耳畔久久回响,挥之不去。长夜漫漫,寒彻透骨,夫君柴绍和将士们在那丘上如何熬得过去啊?若当初不耍性子,与夫君斗气,而是好言相劝,也许就没有今天的险境了!若明日梁军再度进攻,饥寒交迫的夫君和将士们能否挺得过去?自已坚壁不出,固守大营,会不会错了?若真的与夫君阴阳两隔,自已该如何孤独地生活下去呢…
李三娘思虑重重,毫无头绪,越想越睡不着,越想越觉得难过,大颗大颗的泪珠顺着眼角滑落下来,把锦枕浸湿了一大片。
听到军营中传来三更鼓梆声,李三娘索性从榻上起身,披上棉袍,叫上侍女凤鸢和几个亲兵,掀帘而出,到大营中去巡查战备。
灰蒙蒙的天际泛出一丝暗彤色,隐隐约约地可以望见半空中涌动着的厚厚云团,北风似乎小了一些,偶尔翻动着棉布帐顶,凤鸢在身后说道“主子,今晚可能要下雪哩!”听闻,李三娘惆怅地向山丘的方向望了望,回答道“是啊,下雪之后就会更冷……”
正说话间,只见北边垒上的几处篝火正忽明又暗地闪动着,映出几名值夜军士晃动的身影,李三娘说了声“上去看看”,便抬脚往垒上走去。
垒上的七、八个士卒正围坐火边,低低絮语,笑声可闻,有的在拿火钳拨弄着火堆,有的在用楔子修整着步弓,有的正双手托腮似有所思。见军帅走了过来,众人无不惊讶,连忙站了起来,躬身行礼,一个小校连声说道“不知公主殿下深夜巡查,我等有失远迎!”
李三娘摆摆手,笑道“我只是上来看看,大伙儿不必拘礼。深夜值守,诸位辛苦!”
小校拱手一揖,回答道“公主殿下,我等在垒上生火取暖,虽北风劲吹,并无大碍。”
李三娘点点头,笑道“刚才诸位在讲着什么事儿哩,似乎很开心?”
“回公主殿下,我们刚刚正在说着此番战斗结束后,解甲回乡,耕田打渔的事儿呢!”
“哦,是吗?”面对这群来自关中的部队,李三娘饶有兴趣地问道,“大伙儿都打算回终南山吗?那里的山林水泽可真不错哩!”
一提到家乡的山水,众人顿时欣喜莫名,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拘谨的气氛荡然无存。火光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红彤彤,亮闪闪,黑眸之间仿佛尽是小桥流水,田园牧歌的终南山风光。
人群的角落里,李三娘注意到一个五十开外的老卒,须发斑白,薄袄着身,在众人的欢笑声中却是满脸戚容,低头不语,独自站在一处不停地搓着双手。李三娘缓步来到老卒面前,笑道“你有五十多了吧?这个年纪还与后生们一同征战沙场?”
老卒听闻,没有回答,只见豆大的泪水夺眶而出,然后双手捂脸,蹲了下去,“呜呜呜”地抽泣起来。
李三娘正觉诧异时,身后的小校上前几步,揖手说道“公主殿下,他不是关中人氏,而是这太和山的猎户。哎,一个苦命人啊——数月前,梁师都的匪兵缺粮,窜至附近林中大肆搜刮,将他家的熏肉兽皮,腌鱼椒粟一并掳尽,老婆子气愤不过,上前找匪兵理论,结果被一刀劈头,两个儿子拿着铁耙想去救老母,也被乱刀砍翻。等他从山上打猎回来时,好端端的一个家,就在血泊中破散了,只剩一个老者孤零零地活在世间,哎,”小校摇头叹息,众人也围了上来,大伙黯然神伤,抚着老卒的肩膀安慰他,只听见小校接着说道,“他和几个乡亲报仇心切,便带着弓矢投到我们的大营中来效力,希望到阵前多杀几个匪兵,以解心头仇恨……”
李三娘凝视着蹲伏垒边,抱头不语的老卒,心中波涛起伏,难以平静,片刻,才回头对大伙儿说道“诸位,今日我们在这太和山下,洛水河畔,迎寒风战强敌,正是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重现关中,重现终南山,重现大江南北!自大业以来,战乱频频,多少家人生离死别,骸骨曝野,人世间到处都是腥风血雨,凄苦哀号。大唐旌旗高展,麾指南北,正是为了缔造一个太平清宁的天下,没有兵荒马乱,没有豪取强夺,没有家破人亡!”说罢,李三娘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举目远眺,数里外的无名山丘映入眼帘时,她的目光变得炯炯有神,沉如磐石。
小校和众士卒听闻,无不感怀,纷纷单膝跪地,抱拳齐声道“愿为大唐血染沙场,马革裹尸!”
李三娘将众人一一扶起,好言相慰,正要转身离去时,正听见“扑通”一声,蹲伏垒边的老卒双膝跪地,给李三娘连连磕头,然后挺直腰板,说道“公主殿下,霍公被围困在对面丘上,您却下令坚壁勿动,多少弟兄困惑不解,难明其意啊!其实…”老卒一抹浊泪,翕动鼻翼,喃喃说道,“其实,您的心中如同乱箭穿心,痛苦万般啊——谁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命丧黄泉?谁愿意承受同亲人生死离别的那一刻?但是,您为了千百万和我一样的老百姓不再遭罪,宁愿自己来承受这般撕心裂肺的苦楚!我年过半百,无以为报,也许明日便殒命沙场,到地下去与妻儿相见了,今夜在此,请允我代天下的百姓向您道谢!”说罢,又“咚咚咚”地磕下数个响头。
李三娘快步向前,躬下身去,伸出双手扶起老卒,一双大眼睛中早已噙满了汪汪泪水。
……
雪,终于从天穹中飘然落下,纷纷扬扬,没有停歇。不到一个时辰,沟壑丘陵茫茫一片,无边无际,与惨淡万里的愁云浑然一色,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
李三娘从垒上走下来,又巡视了步兵营,弓弩营和战马厩,脚印深深浅浅地留在雪地上,一直延伸到中军大帐。
寅末辰初,天空微亮,初冬的第一场雪似乎小了一些,李三娘回到炉火袅袅的大帐中,正解开棉袍递给凤鸢,打算上榻休息片刻时,只见亲兵来报,说女将秦蕊儿与一对父女求见,李三娘稍一迟疑,不知几人所来为何,一边略加思索一边微微点头,让客人进帐说话。
“公主殿下,”秦蕊儿进来后,拱手一揖道“在我营中养伤的朔方骆老主簿一直想求见您,今晨见您巡查营区,便请我引荐,有事相告。”
李三娘将手一让,请来客入座,正要说话时,只见骆老者侧身一揖道“公主殿下,感谢您麾下的冯弇将军搭救老朽一家。不过,今日造访,却并不为此事——连日来,听说霍公出兵不利,被梁师都和吐谷浑人围困在对面的无名小丘上,数次突围,均未成功,”见李三娘满面愁云地点点头,骆老者接着说道,“老朽曾在朔方城中任主簿多年,昔日奉隋文帝之令,疏浚洛河,投工百里,耗时经年,对其流域的水文地理有所了解,嗯……”骆老者停顿了一下,欲言又止,李三娘双眸一亮,说了声“老主簿但说无妨,”骆老者这才继续说道,“嗯,是这样的——昨日老朽恳请秦将军带路,登垒瞭望,我看那梁军营寨的驻扎之地紧邻洛水,而其后数百步外,则是名为‘马踏坪’的一片隐滩。此处从宽阔的河面上看去,水流湍急,与别处无异,实则深浅不过没胸而已。梁军自以为凭河建营,有天然屏障的阻挡,防线牢固;其实不然,若大军能够出其不意,从‘马踏坪’潜出,则可以不借一桥一木绕道梁军营下,直插对方的背后,或可助军攻破敌营,甚至解除丘下之围啊!”
李三娘一听,顿时精神百倍,愁云尽散,连忙起身向骆老者一揖,说道“感谢老主簿的指点,大军或可起死回生!”
骆老者在女儿的搀扶下,也赶忙从座中站了起来,躬身回拜,说道“公主殿下言重了!若要论谢,应是我等草民之事啊!前日受冯将军的救命之恩,无以为报,这妮儿也整日吵着要我来求见公主殿下,希望霍公能够早日突围,我骆某一家也好尽快与冯将军相见啊!”说罢,扭头看了看满脸飞红的女儿。
李三娘抬脚迈步,绕过面前的案几,健步走到骆家父女面前,一手搀扶着骆老者,一手紧拉着骆莺儿,笑靥绽放,神采飞扬,说道“你们的心意,我明白,望天遂人愿,神佑大唐,让咱们与丘上的将士早日会合……”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25624/579364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