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一 胡帅横击破追兵 子夜拟折呕心血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红男绿女(1v1)、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记忆之场、越王(百合双a)、向导她在伪装普通人(NPH)、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复爱(骨科,1v2)、寄养关系(校园骨科1v2)、秋潮(校园1v1)、
冬日暖阳,风停雪霁,渭北高原银装素裹,明亮耀眼。
浴火重生的延州城一派忙碌景象,士卒修缮城楼,疏浚护河;百姓整葺屋舍,扫洒街衢。
连日来,军帅柴绍忙得团团转,白天巡察军营,督导战备,晚上则召集众议,会商防务,准备向朝廷具本详奏西北战策。李三娘也忙得脚尖踮地儿,又是探视营区伤兵,又是安抚城内百姓,早出晚归,甚是辛苦。夫妻俩虽同栖一屋,数日来忙忙碌碌,却少有见面说话的机会。
这日傍晚,李三娘从城南看望鳏寡老人回到府衙,刚抬脚进入寝屋,便看到柴绍已经回来,正独自坐在桌前,就着火炉,端茶细啜,李三娘一边解下棉袍挂到木架上,一边笑道“夫君,今日回来得这么早?”
“嗯。”
“城防之事都已准备妥当了?”
“嗯。”
“连日奔忙,是不是觉得有些劳累?”
“嗯。”
李三娘感到柴绍的情绪不佳,便转过身来,走到炉边,挨着他坐了下来,看着闷闷不乐的丈夫,伸手握住他,轻言细语地问道“遇到什么烦恼事了?”
“哎,”柴绍叹息一声,把手中的茶碗放到桌上,扭头看着妻子说道“梁师都逃走了。”
“哦,”李三娘点点头,说道,“这原本也在意料之中,如能一战擒敌,固然可喜,有鱼漏网,也是战场常事;只是朔方老巢未覆,如要釜底抽薪,荡平敌寇,只怕还有大战在后头啊!令人费解的是…”李三娘顿了顿,浓眉紧锁,嘴唇微撅,问道,“令人费解的是,近千骑兵追踪梁贼,怎么会让他给跑了呢?”
“不但让他跑了,咱们还损失了三百多骑兵!”
“嗯?怎么回事?”
“梁贼老奸巨滑,在一处三叉口之地,分遣疑兵,多路奔逃。我军人马也一分为三,大队直扑通往朔方的道路,但追击之后,只擒获了一名身着梁贼战袍的军士;另外一队奔向潼关的敌人也悉数被歼,然而,”柴绍重重地吐了一口气,摸着宽大光生的额头,惆怅地说道,“然而,往西边追踪的部队却在札萨克城郊遭到数千稽胡的伏击,三百余骑只有数人逃回。幸存者称,在稽胡中看到了梁师都的亲兵卫队。”
“稽胡?”李三娘双眼圆瞪,吃惊不小,说道“我李唐与此族素无瓜葛啊!”
“是啊,我也纳闷,”柴绍说道,“适才,我把何潘仁请到府衙中来,原想他是胡人出身,又在边塞经商多年,应该对札萨克城的稽胡有所了解,不想他除了知道该城城主名为刘汝匿成之外,竟然也对稽胡知之甚少。”
“这怎么可能?”
“是这样的——据何潘仁讲,稽胡乃是匈奴别种,与他们氐族本不同宗,往来甚少。北魏孝昌年间,刘汝匿成的先人刘蠡升借北方部族反魏之际,起兵云阳谷,自称天子,后被东魏丞相高欢击灭。刘蠡升的后人臣服于突厥,散落于晋、陕以北方圆七八百里的山谷间,耕织渔樵,少与外间往来,这札萨克城依山而建,神秘莫测,外人鲜知。”
李三娘听闻,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但是,那城主刘汝匿成为何会帮助梁师都击杀我军呢?”
“是啊,”柴绍咂了咂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道,“个中原因,我也想知道!况且,稽胡历来骁勇善战,当年高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刘蠡升之乱,如今刘汝匿成若死心塌地倒向梁师都一边,于我大唐甚是不利啊…”
炉火蹿动,“剥剥”直响,夫妻俩忧虑重重,都不再言语。
……
三更时分,寒风呼啸,霜雪齐降,屋外苍茫,一片风雪的世界。窗棂格格作响,床榻上的李三娘突然惊醒过来,只觉得一丝寒风贯入被衾之中,不禁凉意阵阵。侧身看时,枕旁竟空无一人,不知丈夫何时起身,已离床而去。
李三娘也坐了起来,只见书房内烛火莹莹,光影摇曳,便轻挽发髻,从床头取来棉袍,披在身上,缓步朝烛光走去。
刚到书房门边,只见柴绍双臂交叠,伏在桌上,已沉沉睡去,不时传来低低的鼾声。脚边地上,丢弃着七、八个纸团,散乱一地。
李三娘轻手轻脚地走到丈夫身边,借着烛光,看到案桌的笔架上,一管狼毫已近半干,明黄的宣纸整齐地铺在桌前,上面是自己非常熟悉的钟王小楷,体式微扁,点画厚重,笔法清劲,再凑近看时,“臣柴绍跪奏陛下”——刚刚写成的一份奏章立即跃入眼帘!
李三娘把丈夫的手臂轻轻抬起,缓缓地抽出这份奏章,侧着身子,就着烛光,仔细地读了起来——
“臣柴绍跪奏陛下
蒙天恩浩荡,将士用命,虎贲之师于太和山下大破梁贼,横扫辫奴,一举光复延州。然而,野豕被伤,反齿愈凶;狼穴未覆,嗅血即来,西北千里潜受威胁,侵凌之患尤未根除。
又,陛下御定之‘先北后东’策略,必先清宁北域诸贼,再旌旗东指,经营关外,荡平窦、王。若北尘不息,烽火连岁,终将掣肘王师,无功于东,混一天下之日则遥遥无期!
故而臣奏言,当藉太和山之兵威,厉兵秣马,精修铠仗,广储粮草,待明春草长马肥之季,自延州而出,战旗北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巢,擒斩梁贼,彻底解除大唐西北边患!
臣忝列将帅之位,唯有生之陨首,死作结草,方可尽报陛下滔天隆恩。然而,沙场凶险,刀矢无眼,伏望陛下收回成命,立召平阳公主速返长安,于龙榻之侧侍奉皇亲,代臣力行尽孝之道!臣于外驱驰沙场,披肝沥胆,尽忠大唐,死无憾矣!
深夜具折,臣援笔踟蹰,泣不能书,望心扉挚诚可达于天庭,区区之身可报于家国,臣再拜墀下,谨奏以闻。”
李三娘看罢,热泪盈眶,眼中一片模糊,豆大的泪珠禁不住顺颊而下,打湿了前襟。
屋外寒风阵阵,窗棂吱吱作响。
看着面前伏案沉睡的丈夫,李三娘不动声色,躬下身去,拿起火钳,将柴绍脚边的炉火拔了拔,火苗上窜时,屋里顿时暖气四溢。
李三娘伸手将案桌前的烛火轻轻撤去,左手端着烛台,右手拿着奏折,缓步来到帷房中,铺纸援笔,借着烛光,伏下身去,将丈夫的奏折又工工整整地抄了一遍,只是这一遍当中少了一句话——“伏望陛下收回成命,立召平阳公主速返长安……”
浴火重生的延州城一派忙碌景象,士卒修缮城楼,疏浚护河;百姓整葺屋舍,扫洒街衢。
连日来,军帅柴绍忙得团团转,白天巡察军营,督导战备,晚上则召集众议,会商防务,准备向朝廷具本详奏西北战策。李三娘也忙得脚尖踮地儿,又是探视营区伤兵,又是安抚城内百姓,早出晚归,甚是辛苦。夫妻俩虽同栖一屋,数日来忙忙碌碌,却少有见面说话的机会。
这日傍晚,李三娘从城南看望鳏寡老人回到府衙,刚抬脚进入寝屋,便看到柴绍已经回来,正独自坐在桌前,就着火炉,端茶细啜,李三娘一边解下棉袍挂到木架上,一边笑道“夫君,今日回来得这么早?”
“嗯。”
“城防之事都已准备妥当了?”
“嗯。”
“连日奔忙,是不是觉得有些劳累?”
“嗯。”
李三娘感到柴绍的情绪不佳,便转过身来,走到炉边,挨着他坐了下来,看着闷闷不乐的丈夫,伸手握住他,轻言细语地问道“遇到什么烦恼事了?”
“哎,”柴绍叹息一声,把手中的茶碗放到桌上,扭头看着妻子说道“梁师都逃走了。”
“哦,”李三娘点点头,说道,“这原本也在意料之中,如能一战擒敌,固然可喜,有鱼漏网,也是战场常事;只是朔方老巢未覆,如要釜底抽薪,荡平敌寇,只怕还有大战在后头啊!令人费解的是…”李三娘顿了顿,浓眉紧锁,嘴唇微撅,问道,“令人费解的是,近千骑兵追踪梁贼,怎么会让他给跑了呢?”
“不但让他跑了,咱们还损失了三百多骑兵!”
“嗯?怎么回事?”
“梁贼老奸巨滑,在一处三叉口之地,分遣疑兵,多路奔逃。我军人马也一分为三,大队直扑通往朔方的道路,但追击之后,只擒获了一名身着梁贼战袍的军士;另外一队奔向潼关的敌人也悉数被歼,然而,”柴绍重重地吐了一口气,摸着宽大光生的额头,惆怅地说道,“然而,往西边追踪的部队却在札萨克城郊遭到数千稽胡的伏击,三百余骑只有数人逃回。幸存者称,在稽胡中看到了梁师都的亲兵卫队。”
“稽胡?”李三娘双眼圆瞪,吃惊不小,说道“我李唐与此族素无瓜葛啊!”
“是啊,我也纳闷,”柴绍说道,“适才,我把何潘仁请到府衙中来,原想他是胡人出身,又在边塞经商多年,应该对札萨克城的稽胡有所了解,不想他除了知道该城城主名为刘汝匿成之外,竟然也对稽胡知之甚少。”
“这怎么可能?”
“是这样的——据何潘仁讲,稽胡乃是匈奴别种,与他们氐族本不同宗,往来甚少。北魏孝昌年间,刘汝匿成的先人刘蠡升借北方部族反魏之际,起兵云阳谷,自称天子,后被东魏丞相高欢击灭。刘蠡升的后人臣服于突厥,散落于晋、陕以北方圆七八百里的山谷间,耕织渔樵,少与外间往来,这札萨克城依山而建,神秘莫测,外人鲜知。”
李三娘听闻,点点头,说道“原来如此!但是,那城主刘汝匿成为何会帮助梁师都击杀我军呢?”
“是啊,”柴绍咂了咂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道,“个中原因,我也想知道!况且,稽胡历来骁勇善战,当年高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平定刘蠡升之乱,如今刘汝匿成若死心塌地倒向梁师都一边,于我大唐甚是不利啊…”
炉火蹿动,“剥剥”直响,夫妻俩忧虑重重,都不再言语。
……
三更时分,寒风呼啸,霜雪齐降,屋外苍茫,一片风雪的世界。窗棂格格作响,床榻上的李三娘突然惊醒过来,只觉得一丝寒风贯入被衾之中,不禁凉意阵阵。侧身看时,枕旁竟空无一人,不知丈夫何时起身,已离床而去。
李三娘也坐了起来,只见书房内烛火莹莹,光影摇曳,便轻挽发髻,从床头取来棉袍,披在身上,缓步朝烛光走去。
刚到书房门边,只见柴绍双臂交叠,伏在桌上,已沉沉睡去,不时传来低低的鼾声。脚边地上,丢弃着七、八个纸团,散乱一地。
李三娘轻手轻脚地走到丈夫身边,借着烛光,看到案桌的笔架上,一管狼毫已近半干,明黄的宣纸整齐地铺在桌前,上面是自己非常熟悉的钟王小楷,体式微扁,点画厚重,笔法清劲,再凑近看时,“臣柴绍跪奏陛下”——刚刚写成的一份奏章立即跃入眼帘!
李三娘把丈夫的手臂轻轻抬起,缓缓地抽出这份奏章,侧着身子,就着烛光,仔细地读了起来——
“臣柴绍跪奏陛下
蒙天恩浩荡,将士用命,虎贲之师于太和山下大破梁贼,横扫辫奴,一举光复延州。然而,野豕被伤,反齿愈凶;狼穴未覆,嗅血即来,西北千里潜受威胁,侵凌之患尤未根除。
又,陛下御定之‘先北后东’策略,必先清宁北域诸贼,再旌旗东指,经营关外,荡平窦、王。若北尘不息,烽火连岁,终将掣肘王师,无功于东,混一天下之日则遥遥无期!
故而臣奏言,当藉太和山之兵威,厉兵秣马,精修铠仗,广储粮草,待明春草长马肥之季,自延州而出,战旗北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敌巢,擒斩梁贼,彻底解除大唐西北边患!
臣忝列将帅之位,唯有生之陨首,死作结草,方可尽报陛下滔天隆恩。然而,沙场凶险,刀矢无眼,伏望陛下收回成命,立召平阳公主速返长安,于龙榻之侧侍奉皇亲,代臣力行尽孝之道!臣于外驱驰沙场,披肝沥胆,尽忠大唐,死无憾矣!
深夜具折,臣援笔踟蹰,泣不能书,望心扉挚诚可达于天庭,区区之身可报于家国,臣再拜墀下,谨奏以闻。”
李三娘看罢,热泪盈眶,眼中一片模糊,豆大的泪珠禁不住顺颊而下,打湿了前襟。
屋外寒风阵阵,窗棂吱吱作响。
看着面前伏案沉睡的丈夫,李三娘不动声色,躬下身去,拿起火钳,将柴绍脚边的炉火拔了拔,火苗上窜时,屋里顿时暖气四溢。
李三娘伸手将案桌前的烛火轻轻撤去,左手端着烛台,右手拿着奏折,缓步来到帷房中,铺纸援笔,借着烛光,伏下身去,将丈夫的奏折又工工整整地抄了一遍,只是这一遍当中少了一句话——“伏望陛下收回成命,立召平阳公主速返长安……”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25624/579365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