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节
推荐阅读:一定要和他分手(西幻)、动机不纯(骨科sp)、S级向导的治疗记录单(哨向nph)、狐狸精她是万人迷(NPH 九黎)、复爱(骨科,1v2)、叛逃之后(西幻nph)、季节性症状(1v1)、一朝坠海[强取豪夺]、长江绝恋(骨科NP)、秋潮(校园1v1)、
唐慎:“……?”哈?
王溱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所谓三十而立,男子先成家,后立业。
王溱对此深感愧疚,只觉自己空读诗书二十载,本以为不负天地不负君,可独独辜负了祖先教诲,枉顾礼仪,先是立业,却未成家。这等不循礼法的事,王大人自然不会去做,也自然要改。如今改倒还来得及。
待到八月十二,太后冥寿当日,赵辅换上一身礼袍,带群臣来到定国寺,先为太后祈福祭天。
唐慎身为谏议大夫,他身处百官前列,诸多四品以下的官员都在他的身后,乌压压地跪了一片。祭天时,连赵辅也要跪。赵辅身着厚重繁复的礼服,一步一步走到天坛前。他抬首望着太后的灵位,顿时热泪盈眶,双膝跪下,为太后祈福。
天子跪,而百官叩首。
群臣立即叩首向地,不敢抬头。
只见数百人塞满了硕大的定国寺,可却针落有声,寂静不已。
这时,唐慎听到一道诵经声轻轻响起。仿若来自西方极乐的禅音,此声响起,便听百鸟俱寂,群虫不鸣。此人一声声拨弄着檀木佛珠,一字字为太后祈福诵经。待他念完一整篇《地藏菩萨本愿经》,天子从蒲团上起身,百官也终于抬头。
唐慎定睛一瞧,终于看见了这人。
只见天坛上,钦天监监正跪在皇帝左侧,而皇帝的右侧则站着个和尚。他长了一张圆脸,慈眉善目,随意的一眼便教人觉得通心温顺,万界空灵。
唐慎看呆了好一会儿,他的心中蓦然闪过了一个名字。
这就是善听和尚。
在定国寺中为太后祈福后,百官随着皇帝回到皇宫,参与寿宴。
众人离开定国寺时,一个身穿道袍的身影身形鬼祟,急匆匆地来到二品官员的马车附近。李肖仁等了半天,终于等到王溱。他双目一亮,赶忙走过去,喊道:“王大人。”
王溱转过身,见到是李肖仁。清雅的脸庞上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王溱轻声道:“原来是李大人。”
第116章
李肖仁独自一人找上王溱, 显然有事要说。
王溱适会其意, 道:“时间尚早, 方才来定国寺的路上,我曾见山脚下有一个歇脚的茶馆。”
李肖仁立即明白他的意思:“王大人若有意,我们二人去那茶馆歇歇?”
王溱一笑:“善。”
两人一起来到茶馆。
这茶馆开在定国寺下, 沾染了定国寺旺盛的香火。虽说身处山坳之中,茶客却不少,都是上山焚香礼佛前来这里歇歇脚的。二人进了茶馆后, 特意找了个雅间。
一进屋子, 李肖仁便丧气道:“王大人今日见到那善听了?”
王溱:“我先前就曾在登仙台见过善听大师。李大人,是有事要说?”
李肖仁忽然开始怀疑王溱对善听的态度, 他举棋不定,难以开口。可如今他是真的走投无路了, 只犹豫片刻,便对王溱道:“实不相瞒, 王大人,自那善听进宫后,深得陛下宠信。每日他都会为陛下炼制丹药, 诵念经文。寻常的事我便不说了, 免得王大人误会,我李肖仁并非那等一心排除异己的奸臣。”这话说完,李肖仁自己都顿了下,他说出来心虚。他清清嗓子,继续道:“我只是觉得有些不对。”
王溱悠然道:“李大人陪伴陛下二十余载, 您的拳拳忠心,朝堂皆知。”
李肖仁明知王溱这是在打官腔,但他还是听得顺耳。他彻底放下了心,知道王溱还是站在自己这边的。想来也是,他与王溱相识多年,那善听是今岁才进京的。王溱就算想撇开他去结实善听,也得花上一番功夫,得不偿失。
李肖仁:“自十几年前陛下偶感重疾,昏迷数十日不醒后,便踏上了寻道成仙之路。往日圣上每日都会去登仙台修仙,吐纳天地灵气,可通常只有一个时辰。陛下谨慎自制,即便修仙,也勤政不倦。然那善听来了后,陛下处理政务的时间便少了,每日要在登仙台待上三个时辰!”
王溱露出惊讶的神情。
看着他的表情,李肖仁十分满意,他继续道:“我曾经劝说过陛下,莫要因为修仙而伤了龙体。天地灵气自百会而入,途神庭,贯晴明。以三阴交会,于涌泉而出时,便得一个呼吸吐纳的大自在之境。太过强求,反倒会过犹不及,圣上更应当注意龙体。但圣上并未听我的,反而当即就叫了善听和尚来,讲诵经文。”
“李大人的意思是……”
李肖仁目露忧愁,语气担心道:“下官是担心,每日陛下花费那般多的心血在炼丹修仙上,若是误了龙体,这可如何是好?”
二人自茶馆道别,分头回京。
和王溱分开后,李肖仁立刻变了脸色,露出本来面目。
“也不知这王子丰能不能出谋划策,将那该死的善听除去!”
李肖仁的徒弟早已在茶馆外等候多时了,见他出来,小道童赶忙跑上去给师父打伞扇扇。李肖仁抱怨的话自然也传到他的耳中,小道童眼珠子一转,道:“师父,这王子丰真能替咱们解决了那个秃驴么?”
李肖仁:“我怎的知道!”
小道童呆住:“啊?”
“唉,我也只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如今为师三天见不到陛下一面,反而那善听每日都被留在登仙台中,给陛下传诵经文。我方才对王子丰说的,可都是肺腑之言,再这般下去,圣上的龙体必然会有所影响。唉,王子丰其人,时至今日我都未曾看得透他,只希望这一次他能拉我们一把。若是得了他的恩惠,我自然会记在心上,日后报答。”
赵辅曾经寻道修仙,寻了二十余载、修了二十余载。如今他突然去吃斋念佛了,朝中大臣虽觉得十分荒唐,但皇帝要做的事,他人岂敢置喙。御史台仿佛不知道善听这个人似的,没有一个御史弹劾其人。
开平三十一年,朝堂上掀起一阵狂然大波。这惊涛骇浪并非因为赵辅突然改寻道为信佛,而是三位皇子入了朝堂,开始办差了。
赵辅今年六十有七,他的皇子倒是年岁不大,年纪最大的二皇子赵尚也不过三十有二。三个皇子早已不是垂髫小儿,赵辅忽视了他们这些年,现在突然让他们入朝办差,这似乎是一个敏感的信号。
盛京,右相府。
盛京城中有句顺口溜,常常在街头巷尾为儿童传唱,唱的是大宋的两位丞相。只道“柴米油盐左相府,仙境人间寻右相”,说的就是左相纪翁集为官廉洁,两袖清风,家中没有二两物件。而右相王诠就不同了,王相公自然也不是个贪官污吏,可架不住人王相公出身世家名门,家境优渥。右相府极尽江南园林之柔美,平常看看自然无碍,但一与落魄荒凉的左相府一比,就成了人间仙境。
此时此刻,右相王诠站在书斋前,开了窗户,远远望着园中的满池荷花。
这书斋叫“八求斋”,一块匾额高悬于门外,写着龙飞凤舞的“八求斋”三字。这字可不平凡,出自皇帝赵辅的手笔。所谓八求斋,取自前朝藏书家的“求书八法”,是读书人高雅宁静的情趣。
王诠的八求斋中放了六排书架,一进屋便能嗅到淡淡墨香。
遥望着池塘莲花,右相微微皱起眉,长叹一声:“若是风雨将至,这一池荷花该如何藏身,才能躲过那风吹雨打满目残的结局!”
“叔祖因何感慨?”
王诠回身道:“你可莫要说,你看不出这朝堂之上即将掀起的云涌之势!”
王溱站在书架之间,闻言笑了:“如今只见风平浪静,叔祖为何又要未雨绸缪。”
王诠:“子丰是得了什么消息?”
“未曾。”
“那如何这般从容?”
王诠执掌朝堂多年,与纪翁集也较量了多年,可如今面对纪翁集,他敢说上一句知根知底。偏偏面对自己这个侄儿,会时有不解。不知何时,王溱已经比他更贴近那位帝王的心。所谓君心难测,君心莫测!比起他与纪翁集,赵辅更信任王溱、苏温允这些年轻官员。
王溱:“因为子丰向来只信任一样事。”
王诠来了兴致:“哦,何事?”
王溱伸出手,手指向天,他微笑道:“我信,那位。”
王诠双目一缩,良久,他道:“先前有个李肖仁便罢了,现在又多了个善听。太后崩了后,圣上的改变你也瞧着了。”声音忽然顿住,王诠神色惊愕,接着他蓦然一笑,他无奈地摇首:“到底是天子近臣,如今在揣摩圣意上,我已不如你。”
王溱:“侄儿只是猜测罢了。”
王诠摇摇手,他朗声笑道:“不说那等事了。家中已经为你备好了饭菜,都是你喜爱吃的苏帮菜。对了,你何时将那唐景则带来家中瞧瞧?”
王溱哭笑不得道:“为时尚早!”
王诠:“夜长梦多!”
当王溱在右相府吃着山珍海味、玉盘珍羞时,唐慎正独自在家中,刚刚才吃了一口饭,姚三便突然回来。他立即放下筷子和姚三去了书房,饿着肚子,听姚三汇报。
“小东家,我都打听好了,那崔晓确实是金陵府飞骑尉。”
唐慎:“你确定,确实是此人?”
姚三:“极其确定。为此,我特意花费银两,请了一位金陵府衙的官差去酒楼喝酒。我告诉他,我曾有位远房亲戚,也在府衙当差,是金陵府的飞骑尉。他要我仔细描述那人的相貌,我按着崔晓的说了,那官差直接便道,这不是崔大人么!”
这些年来姚三跟在唐慎身后,走南闯北,办事也越加妥当,让唐慎非常放心。
唐慎点点头:“你可查到他犯了什么事?”
姚三苦笑道:“既然那崔晓能千里迢迢地来盛京,求见小东家,自然他犯的事还没有闹到满城风雨的地步,我也查不到。不过我打听到,崔晓是个贪官,一等一的贪官。只要给他钱,他什么都可以做,从不含糊。所以若是他犯了事,或许和钱财有关?”
这么一说,唐慎恍然大悟,他已经猜出崔晓是为了什么事来找他,也猜到五年前崔晓是怎么和梁诵认识的。
五年前,梁诵突然得了消息,说在天牢中关了二十多年的钟泰生患了重病,恐怕不久于人世。若是不赶紧救治,只怕很快会送了性命。梁诵远在姑苏,哪里能知晓盛京的事。他只能数次前往金陵,想探听消息,找法子救钟泰生一命。
梁诵是天下四儒之一,但这事他不能大张旗鼓地做,必须悄悄地做。所以他没有去找自己往日里认识的那些高官权臣,反而私下打探消息。如此,他花了钱买通崔晓,想从崔晓那儿得知什么内幕,也并非不可能。
唐慎当年压根没参与过这件事,他唯一一次插手,就是梁诵的侄儿徐慧找上门,请他帮忙调查一个回姑苏府探亲的道士。
这事只有徐慧一人知道,打探消息的唐氏物流伙计也早早被唐慎送出姑苏,如今不知身在何方。
也不知道这崔晓从哪儿听说的唐慎和梁诵的关系,但他并无真凭实据,只凭他随口一说,绝对无法撼动唐慎如今的地位。
唐慎放了心,他笑道:“既然和贪墨有关,那还能有什么事,无非就是被人告了一笔,告到了盛京,那崔晓压不住了!”他想了想,“这事容易,但我为何要替那崔晓做事?”
唐慎淡然道:“便让他待在大理寺吧!”
第117章
八月十五, 工部右侍郎苏温允回京述职。
唐慎早已不在勤政殿当差, 但因为金陵飞骑尉崔晓的事, 他特意去了一趟大理寺。崔晓只是个六品小官,弹劾他的折子前几日就从金陵府送了上来。原本这种小事需要审上三月之久,那崔晓也需要在牢中关押三个月。但唐慎特意嘱咐了, 大理寺的官员便将此案提了上来,当即审了。
离开大理寺时,唐慎碰上了苏温允。
苏温允瞧见唐慎颇为惊讶, 他抬起头看了看大理寺府衙的门匾, 道:“还以为是本官走错了地儿,来到御史台了。未曾恭喜唐大人, 擢升谏议大夫。多日不见,唐大人似乎容光焕发, 怡然自得。”
苏温允的话中全是浓浓的讽刺意味,唐慎完全不知道自己又哪儿得罪这个瘟神了。
他老老实实地作揖行礼, 道:“下官见过工部右侍郎大人。”
苏温允:“塞外风沙吹面多了,回了盛京,本官便觉得神清气爽。唐大人可有此感受?”
唐慎抬头看他, 良久, 他道:“下官也感同身受,不知下官走了后,幽州城外那搅乱时局的匪徒,如今如何了。”
苏温允挑挑眉:“万事顺遂。”
“下官先行告退。”说完,唐慎拂袖便走。
这是两人回京后第一次见面。
等唐慎走了后, 苏温允先处理好事务,等过了几日他才想起唐慎来。他唤来大理寺的官员,询问道:“前几日唐景则来大理寺是作甚的?”
官员自然言无不尽,将崔晓的事抖落出来。
苏温允一愣,他思索片刻,忽然笑了:“金陵府飞骑尉?将人带来给本官瞧瞧。”
</div>
</div>
王溱微微一笑,不再多言。
所谓三十而立,男子先成家,后立业。
王溱对此深感愧疚,只觉自己空读诗书二十载,本以为不负天地不负君,可独独辜负了祖先教诲,枉顾礼仪,先是立业,却未成家。这等不循礼法的事,王大人自然不会去做,也自然要改。如今改倒还来得及。
待到八月十二,太后冥寿当日,赵辅换上一身礼袍,带群臣来到定国寺,先为太后祈福祭天。
唐慎身为谏议大夫,他身处百官前列,诸多四品以下的官员都在他的身后,乌压压地跪了一片。祭天时,连赵辅也要跪。赵辅身着厚重繁复的礼服,一步一步走到天坛前。他抬首望着太后的灵位,顿时热泪盈眶,双膝跪下,为太后祈福。
天子跪,而百官叩首。
群臣立即叩首向地,不敢抬头。
只见数百人塞满了硕大的定国寺,可却针落有声,寂静不已。
这时,唐慎听到一道诵经声轻轻响起。仿若来自西方极乐的禅音,此声响起,便听百鸟俱寂,群虫不鸣。此人一声声拨弄着檀木佛珠,一字字为太后祈福诵经。待他念完一整篇《地藏菩萨本愿经》,天子从蒲团上起身,百官也终于抬头。
唐慎定睛一瞧,终于看见了这人。
只见天坛上,钦天监监正跪在皇帝左侧,而皇帝的右侧则站着个和尚。他长了一张圆脸,慈眉善目,随意的一眼便教人觉得通心温顺,万界空灵。
唐慎看呆了好一会儿,他的心中蓦然闪过了一个名字。
这就是善听和尚。
在定国寺中为太后祈福后,百官随着皇帝回到皇宫,参与寿宴。
众人离开定国寺时,一个身穿道袍的身影身形鬼祟,急匆匆地来到二品官员的马车附近。李肖仁等了半天,终于等到王溱。他双目一亮,赶忙走过去,喊道:“王大人。”
王溱转过身,见到是李肖仁。清雅的脸庞上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王溱轻声道:“原来是李大人。”
第116章
李肖仁独自一人找上王溱, 显然有事要说。
王溱适会其意, 道:“时间尚早, 方才来定国寺的路上,我曾见山脚下有一个歇脚的茶馆。”
李肖仁立即明白他的意思:“王大人若有意,我们二人去那茶馆歇歇?”
王溱一笑:“善。”
两人一起来到茶馆。
这茶馆开在定国寺下, 沾染了定国寺旺盛的香火。虽说身处山坳之中,茶客却不少,都是上山焚香礼佛前来这里歇歇脚的。二人进了茶馆后, 特意找了个雅间。
一进屋子, 李肖仁便丧气道:“王大人今日见到那善听了?”
王溱:“我先前就曾在登仙台见过善听大师。李大人,是有事要说?”
李肖仁忽然开始怀疑王溱对善听的态度, 他举棋不定,难以开口。可如今他是真的走投无路了, 只犹豫片刻,便对王溱道:“实不相瞒, 王大人,自那善听进宫后,深得陛下宠信。每日他都会为陛下炼制丹药, 诵念经文。寻常的事我便不说了, 免得王大人误会,我李肖仁并非那等一心排除异己的奸臣。”这话说完,李肖仁自己都顿了下,他说出来心虚。他清清嗓子,继续道:“我只是觉得有些不对。”
王溱悠然道:“李大人陪伴陛下二十余载, 您的拳拳忠心,朝堂皆知。”
李肖仁明知王溱这是在打官腔,但他还是听得顺耳。他彻底放下了心,知道王溱还是站在自己这边的。想来也是,他与王溱相识多年,那善听是今岁才进京的。王溱就算想撇开他去结实善听,也得花上一番功夫,得不偿失。
李肖仁:“自十几年前陛下偶感重疾,昏迷数十日不醒后,便踏上了寻道成仙之路。往日圣上每日都会去登仙台修仙,吐纳天地灵气,可通常只有一个时辰。陛下谨慎自制,即便修仙,也勤政不倦。然那善听来了后,陛下处理政务的时间便少了,每日要在登仙台待上三个时辰!”
王溱露出惊讶的神情。
看着他的表情,李肖仁十分满意,他继续道:“我曾经劝说过陛下,莫要因为修仙而伤了龙体。天地灵气自百会而入,途神庭,贯晴明。以三阴交会,于涌泉而出时,便得一个呼吸吐纳的大自在之境。太过强求,反倒会过犹不及,圣上更应当注意龙体。但圣上并未听我的,反而当即就叫了善听和尚来,讲诵经文。”
“李大人的意思是……”
李肖仁目露忧愁,语气担心道:“下官是担心,每日陛下花费那般多的心血在炼丹修仙上,若是误了龙体,这可如何是好?”
二人自茶馆道别,分头回京。
和王溱分开后,李肖仁立刻变了脸色,露出本来面目。
“也不知这王子丰能不能出谋划策,将那该死的善听除去!”
李肖仁的徒弟早已在茶馆外等候多时了,见他出来,小道童赶忙跑上去给师父打伞扇扇。李肖仁抱怨的话自然也传到他的耳中,小道童眼珠子一转,道:“师父,这王子丰真能替咱们解决了那个秃驴么?”
李肖仁:“我怎的知道!”
小道童呆住:“啊?”
“唉,我也只是死马当活马医了。如今为师三天见不到陛下一面,反而那善听每日都被留在登仙台中,给陛下传诵经文。我方才对王子丰说的,可都是肺腑之言,再这般下去,圣上的龙体必然会有所影响。唉,王子丰其人,时至今日我都未曾看得透他,只希望这一次他能拉我们一把。若是得了他的恩惠,我自然会记在心上,日后报答。”
赵辅曾经寻道修仙,寻了二十余载、修了二十余载。如今他突然去吃斋念佛了,朝中大臣虽觉得十分荒唐,但皇帝要做的事,他人岂敢置喙。御史台仿佛不知道善听这个人似的,没有一个御史弹劾其人。
开平三十一年,朝堂上掀起一阵狂然大波。这惊涛骇浪并非因为赵辅突然改寻道为信佛,而是三位皇子入了朝堂,开始办差了。
赵辅今年六十有七,他的皇子倒是年岁不大,年纪最大的二皇子赵尚也不过三十有二。三个皇子早已不是垂髫小儿,赵辅忽视了他们这些年,现在突然让他们入朝办差,这似乎是一个敏感的信号。
盛京,右相府。
盛京城中有句顺口溜,常常在街头巷尾为儿童传唱,唱的是大宋的两位丞相。只道“柴米油盐左相府,仙境人间寻右相”,说的就是左相纪翁集为官廉洁,两袖清风,家中没有二两物件。而右相王诠就不同了,王相公自然也不是个贪官污吏,可架不住人王相公出身世家名门,家境优渥。右相府极尽江南园林之柔美,平常看看自然无碍,但一与落魄荒凉的左相府一比,就成了人间仙境。
此时此刻,右相王诠站在书斋前,开了窗户,远远望着园中的满池荷花。
这书斋叫“八求斋”,一块匾额高悬于门外,写着龙飞凤舞的“八求斋”三字。这字可不平凡,出自皇帝赵辅的手笔。所谓八求斋,取自前朝藏书家的“求书八法”,是读书人高雅宁静的情趣。
王诠的八求斋中放了六排书架,一进屋便能嗅到淡淡墨香。
遥望着池塘莲花,右相微微皱起眉,长叹一声:“若是风雨将至,这一池荷花该如何藏身,才能躲过那风吹雨打满目残的结局!”
“叔祖因何感慨?”
王诠回身道:“你可莫要说,你看不出这朝堂之上即将掀起的云涌之势!”
王溱站在书架之间,闻言笑了:“如今只见风平浪静,叔祖为何又要未雨绸缪。”
王诠:“子丰是得了什么消息?”
“未曾。”
“那如何这般从容?”
王诠执掌朝堂多年,与纪翁集也较量了多年,可如今面对纪翁集,他敢说上一句知根知底。偏偏面对自己这个侄儿,会时有不解。不知何时,王溱已经比他更贴近那位帝王的心。所谓君心难测,君心莫测!比起他与纪翁集,赵辅更信任王溱、苏温允这些年轻官员。
王溱:“因为子丰向来只信任一样事。”
王诠来了兴致:“哦,何事?”
王溱伸出手,手指向天,他微笑道:“我信,那位。”
王诠双目一缩,良久,他道:“先前有个李肖仁便罢了,现在又多了个善听。太后崩了后,圣上的改变你也瞧着了。”声音忽然顿住,王诠神色惊愕,接着他蓦然一笑,他无奈地摇首:“到底是天子近臣,如今在揣摩圣意上,我已不如你。”
王溱:“侄儿只是猜测罢了。”
王诠摇摇手,他朗声笑道:“不说那等事了。家中已经为你备好了饭菜,都是你喜爱吃的苏帮菜。对了,你何时将那唐景则带来家中瞧瞧?”
王溱哭笑不得道:“为时尚早!”
王诠:“夜长梦多!”
当王溱在右相府吃着山珍海味、玉盘珍羞时,唐慎正独自在家中,刚刚才吃了一口饭,姚三便突然回来。他立即放下筷子和姚三去了书房,饿着肚子,听姚三汇报。
“小东家,我都打听好了,那崔晓确实是金陵府飞骑尉。”
唐慎:“你确定,确实是此人?”
姚三:“极其确定。为此,我特意花费银两,请了一位金陵府衙的官差去酒楼喝酒。我告诉他,我曾有位远房亲戚,也在府衙当差,是金陵府的飞骑尉。他要我仔细描述那人的相貌,我按着崔晓的说了,那官差直接便道,这不是崔大人么!”
这些年来姚三跟在唐慎身后,走南闯北,办事也越加妥当,让唐慎非常放心。
唐慎点点头:“你可查到他犯了什么事?”
姚三苦笑道:“既然那崔晓能千里迢迢地来盛京,求见小东家,自然他犯的事还没有闹到满城风雨的地步,我也查不到。不过我打听到,崔晓是个贪官,一等一的贪官。只要给他钱,他什么都可以做,从不含糊。所以若是他犯了事,或许和钱财有关?”
这么一说,唐慎恍然大悟,他已经猜出崔晓是为了什么事来找他,也猜到五年前崔晓是怎么和梁诵认识的。
五年前,梁诵突然得了消息,说在天牢中关了二十多年的钟泰生患了重病,恐怕不久于人世。若是不赶紧救治,只怕很快会送了性命。梁诵远在姑苏,哪里能知晓盛京的事。他只能数次前往金陵,想探听消息,找法子救钟泰生一命。
梁诵是天下四儒之一,但这事他不能大张旗鼓地做,必须悄悄地做。所以他没有去找自己往日里认识的那些高官权臣,反而私下打探消息。如此,他花了钱买通崔晓,想从崔晓那儿得知什么内幕,也并非不可能。
唐慎当年压根没参与过这件事,他唯一一次插手,就是梁诵的侄儿徐慧找上门,请他帮忙调查一个回姑苏府探亲的道士。
这事只有徐慧一人知道,打探消息的唐氏物流伙计也早早被唐慎送出姑苏,如今不知身在何方。
也不知道这崔晓从哪儿听说的唐慎和梁诵的关系,但他并无真凭实据,只凭他随口一说,绝对无法撼动唐慎如今的地位。
唐慎放了心,他笑道:“既然和贪墨有关,那还能有什么事,无非就是被人告了一笔,告到了盛京,那崔晓压不住了!”他想了想,“这事容易,但我为何要替那崔晓做事?”
唐慎淡然道:“便让他待在大理寺吧!”
第117章
八月十五, 工部右侍郎苏温允回京述职。
唐慎早已不在勤政殿当差, 但因为金陵飞骑尉崔晓的事, 他特意去了一趟大理寺。崔晓只是个六品小官,弹劾他的折子前几日就从金陵府送了上来。原本这种小事需要审上三月之久,那崔晓也需要在牢中关押三个月。但唐慎特意嘱咐了, 大理寺的官员便将此案提了上来,当即审了。
离开大理寺时,唐慎碰上了苏温允。
苏温允瞧见唐慎颇为惊讶, 他抬起头看了看大理寺府衙的门匾, 道:“还以为是本官走错了地儿,来到御史台了。未曾恭喜唐大人, 擢升谏议大夫。多日不见,唐大人似乎容光焕发, 怡然自得。”
苏温允的话中全是浓浓的讽刺意味,唐慎完全不知道自己又哪儿得罪这个瘟神了。
他老老实实地作揖行礼, 道:“下官见过工部右侍郎大人。”
苏温允:“塞外风沙吹面多了,回了盛京,本官便觉得神清气爽。唐大人可有此感受?”
唐慎抬头看他, 良久, 他道:“下官也感同身受,不知下官走了后,幽州城外那搅乱时局的匪徒,如今如何了。”
苏温允挑挑眉:“万事顺遂。”
“下官先行告退。”说完,唐慎拂袖便走。
这是两人回京后第一次见面。
等唐慎走了后, 苏温允先处理好事务,等过了几日他才想起唐慎来。他唤来大理寺的官员,询问道:“前几日唐景则来大理寺是作甚的?”
官员自然言无不尽,将崔晓的事抖落出来。
苏温允一愣,他思索片刻,忽然笑了:“金陵府飞骑尉?将人带来给本官瞧瞧。”
</div>
</div>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25718/58096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