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朕不能死_分节阅读_98
推荐阅读:临时夫妻(nph)、日日皆好(NPH)、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小兔子乖乖(青梅竹马1V1 神话)、湖底(亲父女)、蹂纸浆(1v1校园h)、将他关进小黑屋、干碎系统之后(np)、缘浅(百合abo)哑巴A、药 (民国 NPH)、
同时, 左宗棠又得到了一个可以说是极棒的好消息,那就是阿鲁特的正蓝旗居然没有“英勇就义”!当下,左宗棠哈哈大笑, 只觉得天助我也,忙回信与蒙古诸王定下了合围甘肃的军策。阿鲁特崇绮在其间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位正蓝旗的旗主本身就是蒙古族出身,更与诸位蒙古王爷是发小的关系,很快就被推举为蒙古联军的名义首领。(清政府大力扶植蒙古王公贵族信奉喇嘛教,鼓励其中的男性子嗣出家,同时建立了王公继承人固定的培养制度,使大多数蒙古男性贵族在北京长大,所以,很多蒙古高层统治者都是互相认识,并且交情不浅。)
同治二年十月(比历史上早了六年),左宗棠移军乾州,大军速度攻入甘肃,一月内以闪电战攻占甘南地区,使得回族叛军不得不退守肃州。同时,蒙古联军在阿鲁特崇绮的带领下,开始不断冲击回族在蒙古与甘肃的北面防线,造成了巨大的军事牵制。
回族叛军领袖杜文秀和马华龙知道自己不是左宗棠的对手,便欲要另求生路,但南有昆仑祁连阻隔,北有蒙古联军骚扰,东有左宗棠围剿,只余下了西出玉门关这唯一条退路。
陈得才当下在肃州城中焦心不已,提议不若弃了肃州城,逃入新疆,说不得还有一线生机。杜文秀和马华龙面对陈得才的再三恳求,心下也是有一丝心动。但到底他们也有自己的考量。新疆虽然地域广袤,可到底环境恶劣,一旦退出玉门关,便彻底意味着他们要过上那种最苦逼的生活,说到底,他们还是觉得自己仍然有一战之力,不肯轻易退步。
左宗棠的大军开至肃州城下,见得这些回族叛军的主力军居然没有放弃这座城池的防守,心下大喜。他还最怕这些回军逃跑呢,没想到竟然还想反抗,那岂不是瓮中捉鳖了?如此,左宗棠大军带着数门开山炮堵在肃州城东门口,而蒙古联军也及时赶到,从西北面包抄,一下子成了合围之势。
杜文秀与马华龙至此心乱如麻。陈得才为了保命,更加急切的对二人进言说不如舍了城往新疆跑吧。
就在这时,左宗棠心生一计,突然写了一封信,唤人送与了肃州城中。这前去送信的依旧是我们的老熟人柳湘。柳湘当下单枪匹马至肃州城下,气定神闲,如入无人之境,好似那些在城墙上看守的叛军都是摆设一样。
“去,我乃陕甘总督左大人旗下营千总,特受左大人之命求见回族首领杜文秀与马华龙,还不速去禀报!”
这站在肃州城墙上的守兵听着柳湘的喊话,心下也是纳闷这清廷的人怎么会这个节骨眼上来找我军头脑,也是胆子大。
柳湘遥遥坐于马上,运起目力看着城墙上的士兵面面相觑,当下不屑一笑,从马背上提起一支二石长弓,取出一箭,直射到城墙之上的木桩子中。但见那箭上还绑着一封书信。且又听柳湘朗声笑道:“速去把书信交与杜文秀与马华龙手中。就说我军左大人开恩,特来招抚。”
当下士兵至此,忙去木桩前,费力的把箭合力拔下,然后取下书信,急匆匆的便去寻了回族的两位首领。
两位首领当下接过书信,便翻越起来,只见左宗棠在里面亲笔写道:“陕甘之乱,实乃太平逆贼挑唆。若能招抚,必可轻恕。”书信下面还有一个印章,正是陕甘最高军政官员的总督印。
杜文秀与马华龙见得书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实都有些心动。原先他们在最开始的就是打算接受招安的,但因为招抚钦差被刺,才最后一不做二不休走上了反抗朝廷的不归路。
“马兄,你怎么看?”
马华龙与杜文秀都是知道自己是打不过清朝的,又不想逃到新疆去吃沙子,见得这封招安信,多少有些欢喜。
“不可尽信。”马华龙说道。但他们到底也有些怀疑清廷的诚心,不敢胡乱就下了决定,毕竟这关系者所有跟着他们的回民的身家性命。
“若不然还是先见见那个姓柳的清官?听说他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来的,也不怕他耍什么花招。再不济,也可抓了作为人质。”
杜文秀与马华龙狼狈为奸多年,自也知道马华龙也有了想被招安的心思,当下如此建议。
“也好,会一会也好知道他们有几分诚心。”
遂他们决定怎么着也要见一见柳湘,便唤了手下人去开了城门,迎柳湘进城。
第116章 回民叛乱(二十)
柳湘当下见得肃州城城门打开,脚一踢马屁, 就策马驶进了城。此时的肃州城里除了陈得才的一万多太平军是汉人, 余下的基本都是回人了,柳湘在马上看了看路边, 随处可见的都是衣衫褴褛的回民,可见这些人, 即使跟着叛军起义了, 日子也没好过到哪里去。
当下, 柳湘随着引路的回族士兵, 在原先肃州的知府衙门里停下。柳湘下马,走入其中,但见衙门原先知府所坐的地方摆着两个椅子, 上面正坐着两个三十左右的回族人,想来应该就是杜文秀和马华龙了。而衙门之内,左右两边,各有十几个回族人手持兵器依次排开, 显然是照着原先官府的模样作出的姿态。
“堂下何人?”当下杜文秀率先问道,这说话的口气,好似戏本里那些的官老爷。可见,此人虽然是读过几年书,但到底也是地层出生, 没见过官场上的太多世面。
柳湘至此,不卑不亢,面上也不欲表露过多的轻视, 只是微微一笑,那俊逸的脸上色若霓霞,就足见贵家公子的风范:“陕甘总督左宗棠大人旗下营总柳湘。”
杜文秀与马华龙见得柳湘这般姿态,心里觉得此人当真是有几分胆气,胆敢孤身直入地方老巢,也难怪能小小年纪就能做到六品大官。须知,在这些底层回民的眼中,七品的县令就已经是极高的官职了,再往上,简直想都不敢想。
“不知左大人派柳千总前来,有何指教?”
“特为招抚而来,左总督知此次叛乱实乃百姓身受挑拨之顾,非回民愿反。只要尔等交出太平余孽,朝廷必定会宽大处理。”柳湘说的很是诚恳。
“左总督此事可能做主?”
杜文秀马华龙复问。
“自然,否则又如何能派我前来?再者,以我大清火炮之威力,兵临城下,又何必多此一举?我大清乃礼仪之邦,自然言而有信。”
说罢,柳湘又从怀中取出一封较厚的类似“寄信”的文书。“寄信”是清代特有的一种机密文书,通常由军机处封发,只有军机大臣和封疆大吏可用,自然左宗棠是也有这样的权限。
杜文秀与马华龙不动大清官方文书之间的差别,但也见得如此精致包装的文策,也不由珍重起来,忙从座位上起身接过,看了起来。左宗棠在此文书上中以骈文的形式,洋洋洒洒上千字,痛斥了太平军逆贼的卑鄙,又惋惜了回族居民被蛊惑的痛心,可谓文采飞扬,看得二人是眼花缭乱。
“左总督的书信我等自要好生商量一下再回复。还请柳相公先行回去禀告左大人,明日,我等必定会给个答复。”
杜文秀与马华龙当下也歇下了想要扣住柳湘做人质的打算,显然,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极其偏向被招安了,而且,在文书中,左宗棠许诺的诸多日后会对回民放宽的政策实在是让人心动。这些回民反叛的初衷,不就是为了争取权益吗?
柳湘见得目的达到,倒也不久留,便告辞出城。留下杜文秀与马华龙继续商议,二人商谈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接受招安。但是要接受招安,肯定不是你说招安就招安的,回族方面,作为叛乱分子,肯定要作出一些举措。
而他们作出的第一件事,便是封锁城门,率领众人冲到陈得才的驻扎地,把陈得才给杀了。陈得才虽然现在还有一万多的军队,但如今肃州城内几乎有三十万回民,且各个回民皆可成兵,陈得才的一万大军如何抵得过,这一万多回太平余孽就被杀了个干干净净,陈得才更是身首异处,头被砍断取下,装于匣中,被杜文秀与马华龙送去了左宗棠手中。
第二件事,杜文秀与马华龙为怕左宗棠反悔,同时把左宗棠送来的文书张贴在肃州城中,公告所有城内百姓左宗棠许下的承诺。原还有些回民对于杜文秀与马华龙接受招安的决定有所不满,但见到这封文书之后,倒也情绪缓解了许多。
左宗棠在收到陈得才的人头之后,也算是承认了回民们的诚意,正式开始于回民商谈招安。左宗棠让杜文秀等交马械、造名册,并尽数烧毁掉那些回民手中的竹矛与武器,算是一下子就把回民的胳膊断掉了。
如此这番缴械工作进行了五日后,终于告一段落。左宗棠又以雷霆之势力派人扣押了杜文秀与马华龙等回民叛军的领导人,并进行了很是残忍的凌迟处决。显然,在左宗棠口中的宽大处理并非是免于“死刑”而是仅止步于不株连九族
余下回民百姓见得首领被杀,心下皆是惊惧不已。左宗棠见得血腥的警告起到成效之后,方才进行了下一步的工作,落实自己先前对回民许下的招安政策。他对一息尚存的回族难民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徙工作。
左宗棠选定回民新聚居区的原则有五:一是有水可资灌溉的荒绝地亩,但此地需非战略要地;二是白成片段,可使聚族而居,不致与汉民相杂;三是无大山大河之险,距大道不远不近,以便管理;四是安置点之间宜远不宜近,中间要有间隔;五是不在村、州、县城附近。根据这五个原则,当时甘肃东北部(包括今宁夏的东南部)、中部一些州县,便成了理想的安置区,也为日后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提供了基本的蓝图。
在回民新居住地的政策上,左宗棠也进行了详尽的部署:
经济上,以维持被迁徙回民的最低物质生活为原则。被迁回族群众到达新地,左宗棠即令计口授田,督其耕种。对于极贫民户,由官出资配给农具、耕牛、籽种。耕牛一般是三家一头,或五家一头。同时他鉴于新迁者家无隔夜粮,决定在新粮未收之前,以官粮供应。成人每日每人八两,小孩五两,以维持生计。
政治上,以强化控制为原则。左宗棠命令在新聚居区里,普遍设立十家长、百家长,由官府直接统辖。给各新迁户发给良民牌,以备检验。回族群众不准擅离安置点,有事外出者,须向十家长、百家长请假,由他们上报官府备案。有人擅自外出,十家长、百家长须上报稽查,并予以处分,如知情不举,则重加惩处。新聚居区亦不能擅自接纳外来回民,被迁回族更不能擅回原籍。
宗教信仰上,以有条件的放任为原则。
不得不说,这条迁徙政策严重削弱了陕甘回族的经济力量。他使得回族内部的联系大大减弱。安置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加上官府的严密控制,各地回民基本无法自由来往,从根本上杜绝了大规模回民□□的能力。而广泛的驱使回民从事农业,亦解决了回民的生计问题,使得回民再难有反心。
左宗棠这条招安的计策,在平定了肃州城之后,同时给这件席卷整个陕甘一带的回民起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同治二年十月(比历史上早了六年),左宗棠移军乾州,大军速度攻入甘肃,一月内以闪电战攻占甘南地区,使得回族叛军不得不退守肃州。同时,蒙古联军在阿鲁特崇绮的带领下,开始不断冲击回族在蒙古与甘肃的北面防线,造成了巨大的军事牵制。
回族叛军领袖杜文秀和马华龙知道自己不是左宗棠的对手,便欲要另求生路,但南有昆仑祁连阻隔,北有蒙古联军骚扰,东有左宗棠围剿,只余下了西出玉门关这唯一条退路。
陈得才当下在肃州城中焦心不已,提议不若弃了肃州城,逃入新疆,说不得还有一线生机。杜文秀和马华龙面对陈得才的再三恳求,心下也是有一丝心动。但到底他们也有自己的考量。新疆虽然地域广袤,可到底环境恶劣,一旦退出玉门关,便彻底意味着他们要过上那种最苦逼的生活,说到底,他们还是觉得自己仍然有一战之力,不肯轻易退步。
左宗棠的大军开至肃州城下,见得这些回族叛军的主力军居然没有放弃这座城池的防守,心下大喜。他还最怕这些回军逃跑呢,没想到竟然还想反抗,那岂不是瓮中捉鳖了?如此,左宗棠大军带着数门开山炮堵在肃州城东门口,而蒙古联军也及时赶到,从西北面包抄,一下子成了合围之势。
杜文秀与马华龙至此心乱如麻。陈得才为了保命,更加急切的对二人进言说不如舍了城往新疆跑吧。
就在这时,左宗棠心生一计,突然写了一封信,唤人送与了肃州城中。这前去送信的依旧是我们的老熟人柳湘。柳湘当下单枪匹马至肃州城下,气定神闲,如入无人之境,好似那些在城墙上看守的叛军都是摆设一样。
“去,我乃陕甘总督左大人旗下营千总,特受左大人之命求见回族首领杜文秀与马华龙,还不速去禀报!”
这站在肃州城墙上的守兵听着柳湘的喊话,心下也是纳闷这清廷的人怎么会这个节骨眼上来找我军头脑,也是胆子大。
柳湘遥遥坐于马上,运起目力看着城墙上的士兵面面相觑,当下不屑一笑,从马背上提起一支二石长弓,取出一箭,直射到城墙之上的木桩子中。但见那箭上还绑着一封书信。且又听柳湘朗声笑道:“速去把书信交与杜文秀与马华龙手中。就说我军左大人开恩,特来招抚。”
当下士兵至此,忙去木桩前,费力的把箭合力拔下,然后取下书信,急匆匆的便去寻了回族的两位首领。
两位首领当下接过书信,便翻越起来,只见左宗棠在里面亲笔写道:“陕甘之乱,实乃太平逆贼挑唆。若能招抚,必可轻恕。”书信下面还有一个印章,正是陕甘最高军政官员的总督印。
杜文秀与马华龙见得书信,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其实都有些心动。原先他们在最开始的就是打算接受招安的,但因为招抚钦差被刺,才最后一不做二不休走上了反抗朝廷的不归路。
“马兄,你怎么看?”
马华龙与杜文秀都是知道自己是打不过清朝的,又不想逃到新疆去吃沙子,见得这封招安信,多少有些欢喜。
“不可尽信。”马华龙说道。但他们到底也有些怀疑清廷的诚心,不敢胡乱就下了决定,毕竟这关系者所有跟着他们的回民的身家性命。
“若不然还是先见见那个姓柳的清官?听说他是一个人单枪匹马来的,也不怕他耍什么花招。再不济,也可抓了作为人质。”
杜文秀与马华龙狼狈为奸多年,自也知道马华龙也有了想被招安的心思,当下如此建议。
“也好,会一会也好知道他们有几分诚心。”
遂他们决定怎么着也要见一见柳湘,便唤了手下人去开了城门,迎柳湘进城。
第116章 回民叛乱(二十)
柳湘当下见得肃州城城门打开,脚一踢马屁, 就策马驶进了城。此时的肃州城里除了陈得才的一万多太平军是汉人, 余下的基本都是回人了,柳湘在马上看了看路边, 随处可见的都是衣衫褴褛的回民,可见这些人, 即使跟着叛军起义了, 日子也没好过到哪里去。
当下, 柳湘随着引路的回族士兵, 在原先肃州的知府衙门里停下。柳湘下马,走入其中,但见衙门原先知府所坐的地方摆着两个椅子, 上面正坐着两个三十左右的回族人,想来应该就是杜文秀和马华龙了。而衙门之内,左右两边,各有十几个回族人手持兵器依次排开, 显然是照着原先官府的模样作出的姿态。
“堂下何人?”当下杜文秀率先问道,这说话的口气,好似戏本里那些的官老爷。可见,此人虽然是读过几年书,但到底也是地层出生, 没见过官场上的太多世面。
柳湘至此,不卑不亢,面上也不欲表露过多的轻视, 只是微微一笑,那俊逸的脸上色若霓霞,就足见贵家公子的风范:“陕甘总督左宗棠大人旗下营总柳湘。”
杜文秀与马华龙见得柳湘这般姿态,心里觉得此人当真是有几分胆气,胆敢孤身直入地方老巢,也难怪能小小年纪就能做到六品大官。须知,在这些底层回民的眼中,七品的县令就已经是极高的官职了,再往上,简直想都不敢想。
“不知左大人派柳千总前来,有何指教?”
“特为招抚而来,左总督知此次叛乱实乃百姓身受挑拨之顾,非回民愿反。只要尔等交出太平余孽,朝廷必定会宽大处理。”柳湘说的很是诚恳。
“左总督此事可能做主?”
杜文秀马华龙复问。
“自然,否则又如何能派我前来?再者,以我大清火炮之威力,兵临城下,又何必多此一举?我大清乃礼仪之邦,自然言而有信。”
说罢,柳湘又从怀中取出一封较厚的类似“寄信”的文书。“寄信”是清代特有的一种机密文书,通常由军机处封发,只有军机大臣和封疆大吏可用,自然左宗棠是也有这样的权限。
杜文秀与马华龙不动大清官方文书之间的差别,但也见得如此精致包装的文策,也不由珍重起来,忙从座位上起身接过,看了起来。左宗棠在此文书上中以骈文的形式,洋洋洒洒上千字,痛斥了太平军逆贼的卑鄙,又惋惜了回族居民被蛊惑的痛心,可谓文采飞扬,看得二人是眼花缭乱。
“左总督的书信我等自要好生商量一下再回复。还请柳相公先行回去禀告左大人,明日,我等必定会给个答复。”
杜文秀与马华龙当下也歇下了想要扣住柳湘做人质的打算,显然,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极其偏向被招安了,而且,在文书中,左宗棠许诺的诸多日后会对回民放宽的政策实在是让人心动。这些回民反叛的初衷,不就是为了争取权益吗?
柳湘见得目的达到,倒也不久留,便告辞出城。留下杜文秀与马华龙继续商议,二人商谈了许久,最后还是决定接受招安。但是要接受招安,肯定不是你说招安就招安的,回族方面,作为叛乱分子,肯定要作出一些举措。
而他们作出的第一件事,便是封锁城门,率领众人冲到陈得才的驻扎地,把陈得才给杀了。陈得才虽然现在还有一万多的军队,但如今肃州城内几乎有三十万回民,且各个回民皆可成兵,陈得才的一万大军如何抵得过,这一万多回太平余孽就被杀了个干干净净,陈得才更是身首异处,头被砍断取下,装于匣中,被杜文秀与马华龙送去了左宗棠手中。
第二件事,杜文秀与马华龙为怕左宗棠反悔,同时把左宗棠送来的文书张贴在肃州城中,公告所有城内百姓左宗棠许下的承诺。原还有些回民对于杜文秀与马华龙接受招安的决定有所不满,但见到这封文书之后,倒也情绪缓解了许多。
左宗棠在收到陈得才的人头之后,也算是承认了回民们的诚意,正式开始于回民商谈招安。左宗棠让杜文秀等交马械、造名册,并尽数烧毁掉那些回民手中的竹矛与武器,算是一下子就把回民的胳膊断掉了。
如此这番缴械工作进行了五日后,终于告一段落。左宗棠又以雷霆之势力派人扣押了杜文秀与马华龙等回民叛军的领导人,并进行了很是残忍的凌迟处决。显然,在左宗棠口中的宽大处理并非是免于“死刑”而是仅止步于不株连九族
余下回民百姓见得首领被杀,心下皆是惊惧不已。左宗棠见得血腥的警告起到成效之后,方才进行了下一步的工作,落实自己先前对回民许下的招安政策。他对一息尚存的回族难民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徙工作。
左宗棠选定回民新聚居区的原则有五:一是有水可资灌溉的荒绝地亩,但此地需非战略要地;二是白成片段,可使聚族而居,不致与汉民相杂;三是无大山大河之险,距大道不远不近,以便管理;四是安置点之间宜远不宜近,中间要有间隔;五是不在村、州、县城附近。根据这五个原则,当时甘肃东北部(包括今宁夏的东南部)、中部一些州县,便成了理想的安置区,也为日后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提供了基本的蓝图。
在回民新居住地的政策上,左宗棠也进行了详尽的部署:
经济上,以维持被迁徙回民的最低物质生活为原则。被迁回族群众到达新地,左宗棠即令计口授田,督其耕种。对于极贫民户,由官出资配给农具、耕牛、籽种。耕牛一般是三家一头,或五家一头。同时他鉴于新迁者家无隔夜粮,决定在新粮未收之前,以官粮供应。成人每日每人八两,小孩五两,以维持生计。
政治上,以强化控制为原则。左宗棠命令在新聚居区里,普遍设立十家长、百家长,由官府直接统辖。给各新迁户发给良民牌,以备检验。回族群众不准擅离安置点,有事外出者,须向十家长、百家长请假,由他们上报官府备案。有人擅自外出,十家长、百家长须上报稽查,并予以处分,如知情不举,则重加惩处。新聚居区亦不能擅自接纳外来回民,被迁回族更不能擅回原籍。
宗教信仰上,以有条件的放任为原则。
不得不说,这条迁徙政策严重削弱了陕甘回族的经济力量。他使得回族内部的联系大大减弱。安置点之间的距离较远。加上官府的严密控制,各地回民基本无法自由来往,从根本上杜绝了大规模回民□□的能力。而广泛的驱使回民从事农业,亦解决了回民的生计问题,使得回民再难有反心。
左宗棠这条招安的计策,在平定了肃州城之后,同时给这件席卷整个陕甘一带的回民起义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30351/675346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