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节
推荐阅读:笼中月、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予卿欢、睡了舍友的叔叔、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警惕,人工智能会 (np)、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漂亮小魅魔的被调教日常(囚禁 1v2)、[柯南同人] 柯学不易,红桃叹气、《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这位公子你说,这几人是不是在有背后乱嚼舌根,说我女儿的坏话,我女儿可是一个清清白白的闺女,何况又要入宫,岂容他们在背后随意糟蹋,我教训他们完全是他们自作自受。”中年人说完,眼巴巴的看着夏蕴贞,黄婉秋两人,此刻他有微微有点后悔,上船的时候不该太过张扬。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在夏、黄两人身上,毕竟两人船仓就在几名商人的一侧,若是证明这几名商人有没有乱说话,无疑夏、黄两人是最佳人选,几名商人更是大急,连连向夏、黄两人微微作揖,希望夏、黄两人不要乱说话,船老大却皱起了眉头,恨恨的瞪了一眼,象是警告,对于船老大而言,实际上谁对谁错他无意追究,只是想尽量避免麻烦而已,依着鹰钩鼻中年人的性恪,若是占了理必定会不依不饶,这是船老大最为讨厌之事,才会下意识帮助几名商人说话,如今夏、黄两人的证词却可能让简单的事再次复杂起来,船老大才会看似警告夏、黄两人一下,以船老大的目光自然可以看出夏、黄两人是女子,一般来说,女子总是弱者。
无论是几名商人的求恳也罢,船老大的警告也罢,对于夏、黄两人来说全无用处,虽然也不喜欢这名一心想将女儿送入宫中,梦想飞黄腾达的中年人,夏蕴贞却不屑于说谎,点了点头:“不错,我确实听到了,这几人背后确实说了不少这位先生女儿的坏话。”
中年人顿时大喜,连忙作了一个揖,道:“多谢公子仗义执言。”
船老大有点惊异的瞧了夏蕴贞一眼,心中大觉失算,那几名商人脸色一下子垮了下来,那名受伤的商人却不甘的道:“你说我们说了就说了,谁知道你们不是一伙的。”
这话有点胡搅蛮缠的味道,上船时大家都看在眼里,中年人父女与夏、黄两人根本就是互不相识,船老大此时却不能装聋作哑,向那名商人喝道:“闭嘴,既然有这名小兄弟作证,那事情已经清楚了,你们不要再妄想狡辩,还不道歉,请求这位大哥的原谅。”
几名商人面面相觑,看了看中年人,又看了看船老大和几名孔武有力的水手,最终还是不得不低头认错道:“这位大哥,我们嘴贱,不该在背后乱爵舌根,还请大哥原谅。”
“哼,你们败坏我女儿名誉,道歉就可以了吗。”中年人冷笑道,重新神气起来:“送官,送官,到京城后,你们跟衙门道歉去吧。”
中年人的话声一落,几名商人脸色更是难看,虽然说眼下吏治比以前要清明的多,朝廷对于商人也没有什么打压,只是谁也不愿到官府走上一场,何况还是成为被告,不得已,用求救的目光向船老大看去。
船老大虽然不怕见官,只是实在不愿意耽搁时间,影响到自己的生意,只得将中年人拉到一边,低声商议起来,无奈好话说尽,中年人就是不愿放手,到最后船大老顿时恼了,道:“好,既然客官坚持要见官,本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事先声明,本人不会去给你作什么证明,到了南京后,你自己押他们去见官吧。”
船老大不愿意证明,中年人呆了呆,只得将目光又向夏蕴贞看去,夏蕴贞摇了摇头,她自然也不原与官府打交道。
“这位先生,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况若是真见官,令千金的名声也不免受到影响,正所谓伤人又伤己,何必呢。”
“对,对,大哥,我们已经道歉了,医药费我们自己负责,船上打坏的东西我们也照赔,我们就是嘴贱了一点,并无恶意,就放过我们吧。”几名商人连忙求饶。
若是船老大相劝,中年人不给面子的话,夏蕴贞刚刚给他作证,多少要给一点面子,何况夏蕴贞的话也确实打动了他,见了官,女儿的名声不免受到影响,他刚才如此气愤,正是对方在身后把自己的女儿说得不堪,中年人日思夜想就是凭着女儿能飞上高枝,宝贝不已,自然容不得别人渗沙子。
“好吧,便宜你们了,滚吧。”
“是,是,我们马上滚。”几名商人抱头鼠窜。
“散了吧,都散了吧,没什么看的了。”船老大松了口气,能这样解决最好,他正担心中年人会不依不饶。
见到没有热闹可看,其余船客顿时一哄而散,那几名商人走到甲板上才发现,刚才出来的地方正是他们的仓位,以后船上数天睡觉的地方,只是要想返回去又实在没有脸面,只好央求船老大重新换一个仓位,船老大收了他们赔偿的银子,也怕几人回去后会再与那名中年人发生冲突,让船员空出一个杂位间,让几名商人住下,原先的那个仓位就只好空着。
“多谢公子。”在众人走后,中年人再次向夏蕴贞道谢,经过这次教训,中年人显然意识到被众人孤立的坏处,加上夏、黄两人容貌俊美,让人难予生出恶感,没有中间几名商人的话,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将成为邻居,中年人有意拉近一下彼此的距离,自我介绍的道:“敝姓成,名亮。”又指了指身后的少女道:“这是小女鸳鸯,不知两位公子高姓大名。”
“陈圆圆?”夏蕴贞脸色古怪起来,此时虽然没有吴梅村谱写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圆圆曲,只是陈圆圆的名声还是丝毫不差。
“不是陈圆圆?”中年人看到夏蕴贞的表情,马上明白对方起了误会,他给女儿取这个名字是陈圆圆可没有出名,否则怎么也不会让自己的女儿与一名妓女的名字相似,即使是这名妓女名满天下:“敝姓成,是成功的成,小女名鸳鸯非圆圆。”
偏偏这名叫成亮的男子说话口齿不清,夏蕴贞只听清姓,名字还是一头雾水,什么叫名圆圆非圆圆,只是她眼下是男子打扮,对于一名陌生女子的闺名也不好详细打听,点了点头:“在下姓夏,这是在下表弟,姓黄。”
这个姓两人在刚上船时与人交谈有报过,只是那时成亮显然没有把注意力放到夏蕴贞和黄婉秋身上,自己连名带姓,甚至连女儿的名字也报了出来,对方却只报一个姓,成亮忍不住有一些不满,在脸上显现出来。
看到父亲的脸色,成鸳鸯拉了一下父亲的袖子,她无疑是一名极为害羞的女子,刚才那几名商人的话并没有听到,只是单单后来的争执就让她羞红了脸,至今还没有消退,对于夏蕴贞,她是最为感激的一人,若非夏蕴贞,他们父女被全船的人误会,恐怕她唯有跳海一途,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原来是夏公子,黄公子。”感觉到女儿拉自己,成亮将不满忍了下去,道:“不知两位公子能否赏脸,到在下的船仓中喝杯热茶,也好让在下一表感激之情。”
“不必了,在下只是实话实说,阁下不必感激。”说完,夏蕴贞已经退进仓内,成亮大为尴尬,立在门边。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零六章 影响与实业
两日内连续出台八号军政府令,李汉自然不愿意放过这个宣传的机会,除了在五府内各处县乡城镇张贴告示以外,还特别命人以通电告知全国。
熟知后世各种各样的丰富宣传手段的他可不会错过这个出名的机会,之前仅仅是一场武胜关大捷,而且还不是他经手的,便给军政府吸引了足够的注意力跟人才、捐款等。如今军政府出台了最新的利民保民、鼓励经商、征兵扩军、保障士兵权利的政策,他也不会放过这个吸引眼球的机会,除了通过通电的方式告之天下外,被他委以重任的军政府的咽喉报纸——‘中国之声’,这几日来也连续加印了近六万份。
除了他统治范围内的五府,甚至连如今已经失陷的汉口租界内,都能看到卖报小童的叫卖声。包括他本人、军政府内督管民政的张梅生、报纸主编易均室以及鄂中不少名流,比如在京山等地颇有些名望的实业家盲公等,比如荆州府内一些接受了军政府土改合约的地主、乡绅、甚至采访了一些荆州本地借助了地利,快速完成了户籍更换,并在荆州府内‘购买到’一块土地的百姓。
连续数日的报道,种种开革命党先河的政策跟宣传手段,原本一份本不算完善的政策,却生生的被抬高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这几日遍数南方诸省,出现最多的词语莫过于‘鄂中新政’、‘土地改革’、‘士兵保障福利’、‘李易之’、‘荆州镇守使’、‘免税’、‘减租’、‘荆楚新政’等一众字眼……
“俺叫大牛……俺,俺来自荆州府枝江县,这……这是俺刚在军政府更换的户籍……大人提醒俺满足农籍保障田体系资格,然后,俺在大人的关照下,只用了半天时间,俺就分到了三亩土地……大人告诉俺,土地的钱俺只需要在明年获得收成之后开始偿还,可以选择在十年内还完土地欠款……还完之后,这土地就是俺跟俺娘的了!俺在这里给军政府的各位大人们磕头了,俺大牛不识字,但回头一定请先生帮俺订一块李大人的长生牌,天天给您上香!”
摘自——《中国之声》报纸,1911年11月14日采访的第一位通过荆州土地改革计划,成为第一位保障田受益者的答话。
“感谢军政府,我跟兄长两人还年轻,在大人的建议下,我们俩每人买了五亩土地。我跟兄长两人都上过两年私塾,会些简单的算数,我算过了,我们俩正是年轻力壮,如果每年收成好,加上军政府的政策又好、还为我们免去了不少的地租,这样算下来,我们俩买了十亩土地,其实只需要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还清土地欠款……感谢军政府的大官们……”
中国之声报纸的新招募的记者在荆州府国土资源管理局前采访到的一位似乎正在等人的年轻小伙,他笑着摸着刚剪不久的头发,晃着手上盖上了军政府大印的土地契约,笑得很甜也很健谈。
看到有一位老人在一个憨厚面相的中年汉子的搀扶下,刚从国土资源管理局走出来,记者顿时跟了上去。
“老人家,请问您也是来办理保障土地的吗?”
老人眼眶有些红红的,瞧见他问话,他说话明显有些不利索,“娃,不是,俺是来领取军属保障土地的!”
他掏出一个红本本,是军政府新办理的户籍身份证明,不过老人手上的封皮明显跟一般的户籍身份证明有些不一样,那记者仔细一看,才发现右上角处出现了两个模印出来的小字——军属。这是得到了军方征兵资料证明后,户籍身份管理处加印的军属证明,有了这个证明,以后每个月可以手持户籍身份证明,在军政府处审核资料无恙之后,可以获得对应的军属保障。
旁边搀扶那老人的汉子接过了话茬,“俺兄弟月前入了伍,前几天军政府下达了战死通知……今天俺是陪俺爹前来领取军属保障用地的!”
这记者乃是学生兵出身,闻之肃然起敬,道了声失礼了。也不好在开口询问什么了。
却不想那老人抹了一把老泪,哽咽着道:“前段时间朝廷(老人错把军政府叫成了‘朝廷’)通知俺,俺娃战死在前线了,还托人送来了一笔钱……俺在这里给各位官老爷磕头了……娃儿虽然战死了,但大道理俺懂,没让北边那些天杀的蛮子来抢来砸,娃儿死得值……这朝廷变了天,如今新朝廷心里有俺们这些穷苦人儿,以后每个月还能领到补偿,足够俺一家老小生存了……”
“爹,别说了……小哥儿,俺知道你们是来写报道的……报纸俺看过,俺们种了一辈子庄家,大道理不懂,但是政府对俺好,这道理俺是懂得……俺不给政府添乱子,你去忙吧,若俺的话哪天也能上报纸,你加上句……如果北方的蛮子再杀来了,政府还要招人,俺家老小都有政府帮照顾了,这条命,俺送给政府了……”
……
这些是这几日来李汉命令《中国之声》报纸派出的一众新嫩记者在荆州府内的所见所闻,由于军政府令上强制限制了购买保障田的必须是月收入在十银元一下,并且收入越低的农籍,获得保障田通过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记者所采访的大多数人在接受采访时使用的都是地方方言……湖北这地方因为早年的太平天国之乱,尤其是鄂中这一块大多数移民都是来自那是入楚躲乱的河南跟安徽籍,因此方言中有些偏安徽、河南化。
由于得到了李汉的批示,这些新嫩记者们完整了保留了全部的地方方言或白话版的采访记录。后来在排版时主编易均室还闹过小脾气,他认为太过白话的行文,有损《中国之声》报纸的形象,毕竟如今大多购买报纸的都是知识阶层跟富人,寻常百姓大都是从茶楼等地方跟买了报纸的茶博士闲聊时才知道的。
对于这一点,李汉详细的于这位最近一直苦心于经营报纸的主编耐心讲了一番。他认为,这一次正是报纸借机打开临近的湖南、四川、江西等地销路的时候,借助着已经吸引了天下注意力的荆楚新政。而新政主要是要介绍给谁看的?还不是天下的百姓……清末民治不开,虽说大多数人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但大多数都是只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所以,相比之大多数报纸的繁体字跟严谨的文体,以白话行文,叙事说理深入浅出,晓畅明白,只要粗识文字,就能读懂,无疑更加方便报纸的传播!
最后还是报纸以成绩说服了易均室,在加印的报纸上连续刊登记者以白话才方的一些获得保障田跟领取军属福利的介绍之后,在各地只要报纸一送到,几乎不出一个时辰就能被抢购一空,连带着连湖南长沙已经即汉口租界、武昌之后,成为了《中国之声》报纸的第三大销售城市后。
最终,中国之声报纸还是改为白话行文,舍去了复杂严谨的文体!
不仅民间尤其是缺衣少食的穷苦百姓叫好,在文人知识分子之中,李汉跟鄂中军政府也博了一个不错的名声。比如曾经曾经跟徐念慈一同1904年在沪创办《小说林》社,笔名‘东亚病夫’的曾孟朴写文赞之曰“观天下革命之人何止十万,然功成之后仍不忘革命之诺者,首推公也!”
这曾孟朴不但文章写得好,在清末文坛尤其是江浙界内当是一员巨匠,他之《孽海花》天下读书之人少有不知者,因此他一动了笔,顿时引来不少文人呼应。
先是他之好友,原清吏出身如今却就任江苏军政府常熟民政长(县长)的丁祖荫也是开口称赞。相比较曾孟朴,刚刚经历了一场天灾人祸的丁祖荫反倒是逐词逐条,尤其是将李汉的荆州土改拿来称赞了一番。也难怪了辛亥初秋常熟、昭文两县遭受严重水灾,殃及27乡镇,20余万人遭灾,灾情延至十一月中仍不见退去,如今他治下的常熟地区灾民无数、食不果腹,倒是跟刚刚经历了战事的荆楚北部光化县、襄阳府有些相似。现在常熟、昭文两县之内局势隐隐不稳,他几次恳请治下乡绅、大地主等开仓接济灾民,却换来的是乡绅、地主催促交租,导致县内局势越发混乱了起来。乡区发生农民联合抗租斗争不说,连带的那些能力不凡的地主阶级又闹到了江苏军政府去,大都督亲自下令要他安抚一方,尽快驱散当地民乱,甚至他本人如今都已经动了捕杀大义地保李同、王庄千人会领袖周天宝等人的主意了!
然而就在这时,荆楚新政伴随着李汉铺天盖地的宣传,传扬到了江苏省内。得知了荆楚新政之后,他顿时骇出了一身冷汗。这丁祖荫虽然为官多年,却到底是个文官,身上的书生气太足了,导致地方势力很少有人买他的账,时间久了,他的性子也就软下来了。就如他事后跟好友曾孟朴书信中提到的一样,险些酿成大错,多年之声望毁于一旦。遂决定依照荆楚新政之土改方案,拜访不少当地乡绅,希望能够为民减些负担,遭到拒绝之后,加上江苏军政府连连催促他尽快解决常熟民乱,叹息了几日之后,随修书一封,挂冠而去,却是带着家中老小,扮作寻常百姓一般,往湖北鄂中而去!
除此之外,文人之中为他叫好之人还有一员朝廷命官,而这人便是朝廷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只能干起的吹胡子瞪眼,假装没有看见。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曾经赴英国入格林威治海军大学深造。后转入伦敦大学,习物理数学,转习文学……历任日本大使随行、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的一等参赞、学部二等咨议、海军部顾问兼一等参赞、后任海军部军法司、军枢司、军学司司长的伍光建……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那便是中华教育会的副会长,文坛响当当的巨头人物。
面对的清末的糜烂局势,穷苦出身……至今保留一身清贫之风的伍光建甚为痛心,他曾经多次过府上书摄政王载沣,希望他能宽松民赋……奈何旗人贵族一个个鱼肉汉人,过得是神仙般的生活,那里会去愿意管汉人的死活,结果原本有意推荐他为帝师的摄政王载沣在被他打扰了几次之后,索性将他拉入不受待见的名单之中……着实伤了这位一直将‘位卑未敢忘忧国’挂在桌前的文人,才有了他用自己的字在报上为‘荆楚新政’叫好的举动。
还不止如此,荆楚新政在李汉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中,所造成的影响无疑要超出了一切的始作俑者,也就是他本人的想象。
在湖北武昌,已经完成了‘鄂中临时约法’,又连续多日接到上海那边希望他抵沪电报,正在收拾行囊准备离鄂的宋教仁第一个站出来为荆楚新政中的土地改革叫好,他亲自发了一封电报给李汉。在电报中他道:“平分地权乃我同盟会之教条宗旨,然武昌首义之后,遁初多有惶恐,经久研究之后,发现‘平分地权’与‘土地属于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相互矛盾。但纵观天下,但一些大土豪,坐拥上千乃至几万亩良田,并依旧在无休止境地继续兼并土地,造成无数的失地农民变为流民。这对整个社会乃说,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先生之名遁初早有耳闻,虽未蒙面却多有相较之心。荆楚土地改革一处,先生以平和之手段,欲要行改革之良策,实乃上上之策……为我民国日后成立后普行利民之策奠定基础,特此拜上……遁初不日将亲自过府与先生一谈,往不怜指教!”
除他之外,另一位湖北军政府高层——司法部部长张知本也对荆楚新政十分赞赏。这张知本曾经公费赴日本留学入法政大学攻法律,他与宋教仁一般,对于法律却是看得极重。对于在荆楚新政之中鄂中军政府以法律形式保障底层农民利益,并且也补偿了乡绅、地主等利益受损阶级的表现给予肯定。并且,他对于荆楚正在实行的新户籍制度很感兴趣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警惕心,据传他曾在湖北军政府的例行会议上直言认为荆楚之地的新户籍改革一旦成功之后,则鄂中分军政府将能完全掌握荆楚地界,到时候若李汉有意对抗武昌,则可能出现武昌政令不在荆楚行使的情况。
据说有不少的湖北军政府高层都对此提高了警惕,开始关注起李汉跟鄂中分军政府的威胁来!
当然,也不是全都是称赞声……对于荆楚正在实行的军人保障计划,讽刺跟不和谐之声在所难免的……申报、民报等非鄂中军政府的报纸上都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言论,比如民报上就出现了一些隐去了性命的报道,据说受采访者乃是荆州府的乡绅,他在民报之上大倒苦水,甚至将李汉曾经命人可以传播出去的,一旦可凭谈判不能说服荆州府内的一众乡绅、大地主,就采取武力的手段强行命令降租的消息传播了出去。结果或同情或辱骂,总之吸引了不少外界的注意力,甚至连黎元洪都被吸引了过来,通电希望李汉在处理荆楚土地改革的过程中手段不妨和缓一些,并表示,湖北军政府将会监督鄂中土地改革……显然心中已经对李汉多了不少警惕!
他之所以没有什么举动,一来现在李汉还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二来他现在的位子还不是很稳,加上十分怀疑以鄂中的财政,如何支撑得起荆楚新政之中高昂的财政支出……武昌曾经有人玩笑的估算一番,鄂中要维持不比武昌三镇少多少的财政,每月仅此也需要约二十万两白银的开支,要知道,比起武昌,鄂中的待遇在国内只比北洋军稍差一点……如今再加上军属保障,虽然短时间之内收拢不少民心军心,但是绝对不利于财政的长久支撑……这才抱着看好戏的态度,就等着鄂中财政出现困境之后,由他出面接管鄂中五府!
其他批评也大都是冲着他的军人保障计划来的……
当然,无论外面如何传播,已经将宣传任务安排下去的李汉也不再理会这些了……
该做的他都已经做了,至于成果却要等上几个月才能看到,而他如今还有更多事情在等待着他去做!
伴随着北疆战事的结束,军政府逐渐走上了发展正轨。随着新征兵的出台,与之快速扩充中的兵力一起得到快速发展的,则是在李汉的特别关注之下,前段时间分神置办的几份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实业——火柴、肥皂、面粉、水泥!
德国人的效率很高,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内,一笔约莫几百万马克的机器被从天津、广州、上海集中到了汉口,然后又在得到了国内的批示之后跟随着维尔纳少校抵达了鄂中,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德国人的合作态度的确不错,虽然可能也有其他意思在里面,不过暂时势力不足的李汉只能装作不知道,不去理会了。随着维尔纳少校一同前来的还有十数名礼和洋行招募的技师,大多都是德国人,其中还有一名意大利人、一名美国人,都是安装、调试机械的好手,而且在华多年,能够用比较清晰的中文与人交谈……显然,维尔纳少校考虑到了即便是将机械运来,李汉跟鄂中也没有足够的技工安装的问题……不得不说,他的细心的确帮李汉解决了不少困扰……
江汉平原之上拥有个丰富的水电资源,无论是汉江还是长江沿岸府县都有不少便于安装水电发电机组的地方……前段时间李汉派出了不少的测绘学堂的学生兵外出考察地形时就已经吩咐注意一些比较适合发电的地方,在荆州、襄阳、郧阳府内斗发现了多处适宜安装大型水力发电机组的地方,不过考虑到他手上跟德国佬弄来的水电机组实在是不够,最后他还是只在应城留下了四组240千瓦的小水轮,四组448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留在荆州,至于襄阳等地,却还要晚一些才能真正用上电!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359章 雌雄不辩
“哼,若不是看你帮过本老爷一次,本老爷才懒得理你,两个小白脸,有什么神色的,走,鸳鸯,咱们也回仓。”成亮挂不住脸面,自言自语了数句。
“是,爹爹。”成鸳鸯低声应道,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
夏蕴贞耳力惊人,成亮的声音一一听到耳中,只是懒得计较,接下来的几天,船只航行顺利。只是因为从松江到南京是逆水行船,除了靠人手摇桨外,只能借着风力,速度时快时慢,原本四天的航程花了五天的时间才到达南京,一靠码头,所有有乘客脸上都露出一丝喜色。
五天的舰行虽然不算太久,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感觉到疲累,他们迫切的想回到岸上,或是回家,或是投靠亲戚,或是找到一家客栈,倒头休息。大家纷纷登岸,然后各奔东西。
“夏公子,黄公子,你们是否要进城?不如一起走吧”说完这句话,成鸳鸯的脖子又红了起来,显得很是害羞。
夏蕴贞和黄婉秋两人虽然不想理会成亮,只是对于这个成鸳鸯却没有恶感,对她的处境反而有一些同情,这几天数人在船上低头不见抬头见,彼止之间偶尔也会说个几句话。渐渐就熟悉起来,这下反倒是成亮这个父亲大为不安,用言语暗中警告了夏蕴贞两人几次,只是,夏、黄两人却毫不理会,只气得成亮吹胡子瞪眼,却不好发作。
夏蕴贞摇了摇头:“不用了,成姑娘有马车,我们还要走路。”
成家只带了一辆马车,成鸳鸯虽然想鼓起勇气邀两人乘车,不过,想想也不可能,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之色,这番分别恐怕永远无法想见了:“夏公子……”
刚要说什么,成亮的声音已经传了过来:“鸳鸯,该上车了。”
成鸳鸯无奈的望了父亲一眼,飞快的从身上摘下一块贴身的玉佩放在夏蕴贞手上,低声的道:“夏公子,奴家非是轻薄之人,能与君同行五日,这是奴家一辈子最快乐之事,这个玉佩就留个记念吧。”
说完,成鸳鸯的脖子简直要红的如血,飞快的迈开小脚蹬上马车,坐下之后心中忍不住“砰,砰。”直跳,只觉得这是自己出生十六年做过的最疯狂之事。
成鸳鸯的父亲只是一个中小地主,家中良田数百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成家也算是有得数的大户,只是成亮自己知道,自己这样的人家和那些真正的大户比起来不知相差了多少倍,连一个衙役都能勒索一下。
为了成为真正的大户人家,成亮日思夜想不知打过多少主意,最终还是寄托在女儿身上靠谱,把成鸳鸯当成真正的千金大小姐来培养,琴棋书画,样样花大价钱请人来教,自己却过得十分节俭。
开始成亮也没想到要将女儿送入宫中,若是能跟松江府的一些大户人家联姻已经让他心满意足,只是即使是他的女儿培养的最出色,松江府的大户人家也不可能和他一个土包子联姻,这次皇上选秀的消息一传出,成亮就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也不和地方官一起选送,确认秀女身份后,他就急匆匆的自带着女儿赶往南京。
这是成鸳鸯第一次出远门,对于她来说,一切都很新奇,尤其是遇到夏蕴贞和黄婉秋两人之后,夏蕴贞化成男装的俊美还在其次,只是从偶尔几次谈话中,成鸳鸯就知道这位于夏公子的见识广博远不是她可比,更是起了爱慕之心,又自知无结果,才会临别时大着胆子将自己的贴身之物赠予。
“鸳鸯,你怎么了?”看到女儿红的象血似的脖子,成亮纳闷的问道。
“没什么,爹,我们快进城吧。”成鸳鸯不敢看后方,催着父亲道。
“对,进城。”想起要将女儿送进宫,成亮再也顾不得其他,连忙命令车夫赶马,轩夫驾的一声,马车已经辚辚而动。
握着手中还带有女子温热和清香的玉佩,夏蕴贞脸上有一种哭情不得的表情,只是马车已经启动,她步伐再快也来不及将玉佩还回去。
“师姐,这位成小姐是不是看上你了,不过,这位成小姐也真是,这不是雌雄不分吗?”黄婉秋嘻嘻的笑道。
夏蕴贞将玉佩随手收起,道:“别胡说,这位成姑娘马上就要去皇宫了,又岂会有什么想法,不过是同行一场才赠送一下礼物罢了。”
“说的也是,就算师姐是男儿身,这位成姑娘本身也不是自由身。”黄婉秋嘴里还是忍不住笑意。
“好了,不要说这件事了,咱们出发吧,先进城再说。”
“是,师姐。”
两人展开脚步,向南京城而去,脚下似慢实快,只花了小半天时间就到达城中,实在比那位坐马车的成姑娘就快的多。
两人一进城,就直接往夏完淳的府中走去,上次随皇帝御贺亲征,夏完淳立下了颇多功劳,不但升为副统领,而且得封子爵,城中有皇帝亲自赐下的宅子,眼下夏完淳正在城中,夏蕴贞与夏完淳一年多时间未见,自然是想先到夏完淳家中住下来,再定行程。
夏完淳的子爵府,夏蕴贞原先并没有来过,只是听夏完淳信中说过大概位置,问过数次后,两人才找到,从高大的院墙就可以看出远胜松江夏府,门前高大的石狮子和十六名如同塑像般站立的守卫更是尽显威严。
夏蕴贞疑惑的看了看那些守卫一眼,又抬头看了看门外挂着的匾额,没错,这里是夏府,而且还有子爵府的子样,只是一个子爵府,用得上十六个大汉守门吗,若是如此,那些伯爵、侯爷甚至国公又要多少人守门?
“师姐,这么多人守门啊,不愧是子爵府。”黄婉秋悄声的道,心下莫名其妙的有一些惧意,只觉得这些人身上有一股隐约的杀气。
“走,咱们进去看看。”夏蕴贞定了定神,心中对夏完淳已经有一丝埋怨,若是立了功便如此张狂,恐怕离夏家惹祸之日不远。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在夏、黄两人身上,毕竟两人船仓就在几名商人的一侧,若是证明这几名商人有没有乱说话,无疑夏、黄两人是最佳人选,几名商人更是大急,连连向夏、黄两人微微作揖,希望夏、黄两人不要乱说话,船老大却皱起了眉头,恨恨的瞪了一眼,象是警告,对于船老大而言,实际上谁对谁错他无意追究,只是想尽量避免麻烦而已,依着鹰钩鼻中年人的性恪,若是占了理必定会不依不饶,这是船老大最为讨厌之事,才会下意识帮助几名商人说话,如今夏、黄两人的证词却可能让简单的事再次复杂起来,船老大才会看似警告夏、黄两人一下,以船老大的目光自然可以看出夏、黄两人是女子,一般来说,女子总是弱者。
无论是几名商人的求恳也罢,船老大的警告也罢,对于夏、黄两人来说全无用处,虽然也不喜欢这名一心想将女儿送入宫中,梦想飞黄腾达的中年人,夏蕴贞却不屑于说谎,点了点头:“不错,我确实听到了,这几人背后确实说了不少这位先生女儿的坏话。”
中年人顿时大喜,连忙作了一个揖,道:“多谢公子仗义执言。”
船老大有点惊异的瞧了夏蕴贞一眼,心中大觉失算,那几名商人脸色一下子垮了下来,那名受伤的商人却不甘的道:“你说我们说了就说了,谁知道你们不是一伙的。”
这话有点胡搅蛮缠的味道,上船时大家都看在眼里,中年人父女与夏、黄两人根本就是互不相识,船老大此时却不能装聋作哑,向那名商人喝道:“闭嘴,既然有这名小兄弟作证,那事情已经清楚了,你们不要再妄想狡辩,还不道歉,请求这位大哥的原谅。”
几名商人面面相觑,看了看中年人,又看了看船老大和几名孔武有力的水手,最终还是不得不低头认错道:“这位大哥,我们嘴贱,不该在背后乱爵舌根,还请大哥原谅。”
“哼,你们败坏我女儿名誉,道歉就可以了吗。”中年人冷笑道,重新神气起来:“送官,送官,到京城后,你们跟衙门道歉去吧。”
中年人的话声一落,几名商人脸色更是难看,虽然说眼下吏治比以前要清明的多,朝廷对于商人也没有什么打压,只是谁也不愿到官府走上一场,何况还是成为被告,不得已,用求救的目光向船老大看去。
船老大虽然不怕见官,只是实在不愿意耽搁时间,影响到自己的生意,只得将中年人拉到一边,低声商议起来,无奈好话说尽,中年人就是不愿放手,到最后船大老顿时恼了,道:“好,既然客官坚持要见官,本人也没有什么好说的,不过,事先声明,本人不会去给你作什么证明,到了南京后,你自己押他们去见官吧。”
船老大不愿意证明,中年人呆了呆,只得将目光又向夏蕴贞看去,夏蕴贞摇了摇头,她自然也不原与官府打交道。
“这位先生,得饶人处且饶人,何况若是真见官,令千金的名声也不免受到影响,正所谓伤人又伤己,何必呢。”
“对,对,大哥,我们已经道歉了,医药费我们自己负责,船上打坏的东西我们也照赔,我们就是嘴贱了一点,并无恶意,就放过我们吧。”几名商人连忙求饶。
若是船老大相劝,中年人不给面子的话,夏蕴贞刚刚给他作证,多少要给一点面子,何况夏蕴贞的话也确实打动了他,见了官,女儿的名声不免受到影响,他刚才如此气愤,正是对方在身后把自己的女儿说得不堪,中年人日思夜想就是凭着女儿能飞上高枝,宝贝不已,自然容不得别人渗沙子。
“好吧,便宜你们了,滚吧。”
“是,是,我们马上滚。”几名商人抱头鼠窜。
“散了吧,都散了吧,没什么看的了。”船老大松了口气,能这样解决最好,他正担心中年人会不依不饶。
见到没有热闹可看,其余船客顿时一哄而散,那几名商人走到甲板上才发现,刚才出来的地方正是他们的仓位,以后船上数天睡觉的地方,只是要想返回去又实在没有脸面,只好央求船老大重新换一个仓位,船老大收了他们赔偿的银子,也怕几人回去后会再与那名中年人发生冲突,让船员空出一个杂位间,让几名商人住下,原先的那个仓位就只好空着。
“多谢公子。”在众人走后,中年人再次向夏蕴贞道谢,经过这次教训,中年人显然意识到被众人孤立的坏处,加上夏、黄两人容貌俊美,让人难予生出恶感,没有中间几名商人的话,接下来的几天双方将成为邻居,中年人有意拉近一下彼此的距离,自我介绍的道:“敝姓成,名亮。”又指了指身后的少女道:“这是小女鸳鸯,不知两位公子高姓大名。”
“陈圆圆?”夏蕴贞脸色古怪起来,此时虽然没有吴梅村谱写的“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圆圆曲,只是陈圆圆的名声还是丝毫不差。
“不是陈圆圆?”中年人看到夏蕴贞的表情,马上明白对方起了误会,他给女儿取这个名字是陈圆圆可没有出名,否则怎么也不会让自己的女儿与一名妓女的名字相似,即使是这名妓女名满天下:“敝姓成,是成功的成,小女名鸳鸯非圆圆。”
偏偏这名叫成亮的男子说话口齿不清,夏蕴贞只听清姓,名字还是一头雾水,什么叫名圆圆非圆圆,只是她眼下是男子打扮,对于一名陌生女子的闺名也不好详细打听,点了点头:“在下姓夏,这是在下表弟,姓黄。”
这个姓两人在刚上船时与人交谈有报过,只是那时成亮显然没有把注意力放到夏蕴贞和黄婉秋身上,自己连名带姓,甚至连女儿的名字也报了出来,对方却只报一个姓,成亮忍不住有一些不满,在脸上显现出来。
看到父亲的脸色,成鸳鸯拉了一下父亲的袖子,她无疑是一名极为害羞的女子,刚才那几名商人的话并没有听到,只是单单后来的争执就让她羞红了脸,至今还没有消退,对于夏蕴贞,她是最为感激的一人,若非夏蕴贞,他们父女被全船的人误会,恐怕她唯有跳海一途,才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原来是夏公子,黄公子。”感觉到女儿拉自己,成亮将不满忍了下去,道:“不知两位公子能否赏脸,到在下的船仓中喝杯热茶,也好让在下一表感激之情。”
“不必了,在下只是实话实说,阁下不必感激。”说完,夏蕴贞已经退进仓内,成亮大为尴尬,立在门边。
第四卷 黑幕下的南北议和 第三百零六章 影响与实业
两日内连续出台八号军政府令,李汉自然不愿意放过这个宣传的机会,除了在五府内各处县乡城镇张贴告示以外,还特别命人以通电告知全国。
熟知后世各种各样的丰富宣传手段的他可不会错过这个出名的机会,之前仅仅是一场武胜关大捷,而且还不是他经手的,便给军政府吸引了足够的注意力跟人才、捐款等。如今军政府出台了最新的利民保民、鼓励经商、征兵扩军、保障士兵权利的政策,他也不会放过这个吸引眼球的机会,除了通过通电的方式告之天下外,被他委以重任的军政府的咽喉报纸——‘中国之声’,这几日来也连续加印了近六万份。
除了他统治范围内的五府,甚至连如今已经失陷的汉口租界内,都能看到卖报小童的叫卖声。包括他本人、军政府内督管民政的张梅生、报纸主编易均室以及鄂中不少名流,比如在京山等地颇有些名望的实业家盲公等,比如荆州府内一些接受了军政府土改合约的地主、乡绅、甚至采访了一些荆州本地借助了地利,快速完成了户籍更换,并在荆州府内‘购买到’一块土地的百姓。
连续数日的报道,种种开革命党先河的政策跟宣传手段,原本一份本不算完善的政策,却生生的被抬高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这几日遍数南方诸省,出现最多的词语莫过于‘鄂中新政’、‘土地改革’、‘士兵保障福利’、‘李易之’、‘荆州镇守使’、‘免税’、‘减租’、‘荆楚新政’等一众字眼……
“俺叫大牛……俺,俺来自荆州府枝江县,这……这是俺刚在军政府更换的户籍……大人提醒俺满足农籍保障田体系资格,然后,俺在大人的关照下,只用了半天时间,俺就分到了三亩土地……大人告诉俺,土地的钱俺只需要在明年获得收成之后开始偿还,可以选择在十年内还完土地欠款……还完之后,这土地就是俺跟俺娘的了!俺在这里给军政府的各位大人们磕头了,俺大牛不识字,但回头一定请先生帮俺订一块李大人的长生牌,天天给您上香!”
摘自——《中国之声》报纸,1911年11月14日采访的第一位通过荆州土地改革计划,成为第一位保障田受益者的答话。
“感谢军政府,我跟兄长两人还年轻,在大人的建议下,我们俩每人买了五亩土地。我跟兄长两人都上过两年私塾,会些简单的算数,我算过了,我们俩正是年轻力壮,如果每年收成好,加上军政府的政策又好、还为我们免去了不少的地租,这样算下来,我们俩买了十亩土地,其实只需要五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还清土地欠款……感谢军政府的大官们……”
中国之声报纸的新招募的记者在荆州府国土资源管理局前采访到的一位似乎正在等人的年轻小伙,他笑着摸着刚剪不久的头发,晃着手上盖上了军政府大印的土地契约,笑得很甜也很健谈。
看到有一位老人在一个憨厚面相的中年汉子的搀扶下,刚从国土资源管理局走出来,记者顿时跟了上去。
“老人家,请问您也是来办理保障土地的吗?”
老人眼眶有些红红的,瞧见他问话,他说话明显有些不利索,“娃,不是,俺是来领取军属保障土地的!”
他掏出一个红本本,是军政府新办理的户籍身份证明,不过老人手上的封皮明显跟一般的户籍身份证明有些不一样,那记者仔细一看,才发现右上角处出现了两个模印出来的小字——军属。这是得到了军方征兵资料证明后,户籍身份管理处加印的军属证明,有了这个证明,以后每个月可以手持户籍身份证明,在军政府处审核资料无恙之后,可以获得对应的军属保障。
旁边搀扶那老人的汉子接过了话茬,“俺兄弟月前入了伍,前几天军政府下达了战死通知……今天俺是陪俺爹前来领取军属保障用地的!”
这记者乃是学生兵出身,闻之肃然起敬,道了声失礼了。也不好在开口询问什么了。
却不想那老人抹了一把老泪,哽咽着道:“前段时间朝廷(老人错把军政府叫成了‘朝廷’)通知俺,俺娃战死在前线了,还托人送来了一笔钱……俺在这里给各位官老爷磕头了……娃儿虽然战死了,但大道理俺懂,没让北边那些天杀的蛮子来抢来砸,娃儿死得值……这朝廷变了天,如今新朝廷心里有俺们这些穷苦人儿,以后每个月还能领到补偿,足够俺一家老小生存了……”
“爹,别说了……小哥儿,俺知道你们是来写报道的……报纸俺看过,俺们种了一辈子庄家,大道理不懂,但是政府对俺好,这道理俺是懂得……俺不给政府添乱子,你去忙吧,若俺的话哪天也能上报纸,你加上句……如果北方的蛮子再杀来了,政府还要招人,俺家老小都有政府帮照顾了,这条命,俺送给政府了……”
……
这些是这几日来李汉命令《中国之声》报纸派出的一众新嫩记者在荆州府内的所见所闻,由于军政府令上强制限制了购买保障田的必须是月收入在十银元一下,并且收入越低的农籍,获得保障田通过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记者所采访的大多数人在接受采访时使用的都是地方方言……湖北这地方因为早年的太平天国之乱,尤其是鄂中这一块大多数移民都是来自那是入楚躲乱的河南跟安徽籍,因此方言中有些偏安徽、河南化。
由于得到了李汉的批示,这些新嫩记者们完整了保留了全部的地方方言或白话版的采访记录。后来在排版时主编易均室还闹过小脾气,他认为太过白话的行文,有损《中国之声》报纸的形象,毕竟如今大多购买报纸的都是知识阶层跟富人,寻常百姓大都是从茶楼等地方跟买了报纸的茶博士闲聊时才知道的。
对于这一点,李汉详细的于这位最近一直苦心于经营报纸的主编耐心讲了一番。他认为,这一次正是报纸借机打开临近的湖南、四川、江西等地销路的时候,借助着已经吸引了天下注意力的荆楚新政。而新政主要是要介绍给谁看的?还不是天下的百姓……清末民治不开,虽说大多数人都会写自己的名字,但大多数都是只认识几个简单的汉字。所以,相比之大多数报纸的繁体字跟严谨的文体,以白话行文,叙事说理深入浅出,晓畅明白,只要粗识文字,就能读懂,无疑更加方便报纸的传播!
最后还是报纸以成绩说服了易均室,在加印的报纸上连续刊登记者以白话才方的一些获得保障田跟领取军属福利的介绍之后,在各地只要报纸一送到,几乎不出一个时辰就能被抢购一空,连带着连湖南长沙已经即汉口租界、武昌之后,成为了《中国之声》报纸的第三大销售城市后。
最终,中国之声报纸还是改为白话行文,舍去了复杂严谨的文体!
不仅民间尤其是缺衣少食的穷苦百姓叫好,在文人知识分子之中,李汉跟鄂中军政府也博了一个不错的名声。比如曾经曾经跟徐念慈一同1904年在沪创办《小说林》社,笔名‘东亚病夫’的曾孟朴写文赞之曰“观天下革命之人何止十万,然功成之后仍不忘革命之诺者,首推公也!”
这曾孟朴不但文章写得好,在清末文坛尤其是江浙界内当是一员巨匠,他之《孽海花》天下读书之人少有不知者,因此他一动了笔,顿时引来不少文人呼应。
先是他之好友,原清吏出身如今却就任江苏军政府常熟民政长(县长)的丁祖荫也是开口称赞。相比较曾孟朴,刚刚经历了一场天灾人祸的丁祖荫反倒是逐词逐条,尤其是将李汉的荆州土改拿来称赞了一番。也难怪了辛亥初秋常熟、昭文两县遭受严重水灾,殃及27乡镇,20余万人遭灾,灾情延至十一月中仍不见退去,如今他治下的常熟地区灾民无数、食不果腹,倒是跟刚刚经历了战事的荆楚北部光化县、襄阳府有些相似。现在常熟、昭文两县之内局势隐隐不稳,他几次恳请治下乡绅、大地主等开仓接济灾民,却换来的是乡绅、地主催促交租,导致县内局势越发混乱了起来。乡区发生农民联合抗租斗争不说,连带的那些能力不凡的地主阶级又闹到了江苏军政府去,大都督亲自下令要他安抚一方,尽快驱散当地民乱,甚至他本人如今都已经动了捕杀大义地保李同、王庄千人会领袖周天宝等人的主意了!
然而就在这时,荆楚新政伴随着李汉铺天盖地的宣传,传扬到了江苏省内。得知了荆楚新政之后,他顿时骇出了一身冷汗。这丁祖荫虽然为官多年,却到底是个文官,身上的书生气太足了,导致地方势力很少有人买他的账,时间久了,他的性子也就软下来了。就如他事后跟好友曾孟朴书信中提到的一样,险些酿成大错,多年之声望毁于一旦。遂决定依照荆楚新政之土改方案,拜访不少当地乡绅,希望能够为民减些负担,遭到拒绝之后,加上江苏军政府连连催促他尽快解决常熟民乱,叹息了几日之后,随修书一封,挂冠而去,却是带着家中老小,扮作寻常百姓一般,往湖北鄂中而去!
除此之外,文人之中为他叫好之人还有一员朝廷命官,而这人便是朝廷也不能拿他怎么样,只能干起的吹胡子瞪眼,假装没有看见。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曾经赴英国入格林威治海军大学深造。后转入伦敦大学,习物理数学,转习文学……历任日本大使随行、出洋考察宪政五大臣的一等参赞、学部二等咨议、海军部顾问兼一等参赞、后任海军部军法司、军枢司、军学司司长的伍光建……他还有一个特殊身份,那便是中华教育会的副会长,文坛响当当的巨头人物。
面对的清末的糜烂局势,穷苦出身……至今保留一身清贫之风的伍光建甚为痛心,他曾经多次过府上书摄政王载沣,希望他能宽松民赋……奈何旗人贵族一个个鱼肉汉人,过得是神仙般的生活,那里会去愿意管汉人的死活,结果原本有意推荐他为帝师的摄政王载沣在被他打扰了几次之后,索性将他拉入不受待见的名单之中……着实伤了这位一直将‘位卑未敢忘忧国’挂在桌前的文人,才有了他用自己的字在报上为‘荆楚新政’叫好的举动。
还不止如此,荆楚新政在李汉铺天盖地的宣传之中,所造成的影响无疑要超出了一切的始作俑者,也就是他本人的想象。
在湖北武昌,已经完成了‘鄂中临时约法’,又连续多日接到上海那边希望他抵沪电报,正在收拾行囊准备离鄂的宋教仁第一个站出来为荆楚新政中的土地改革叫好,他亲自发了一封电报给李汉。在电报中他道:“平分地权乃我同盟会之教条宗旨,然武昌首义之后,遁初多有惶恐,经久研究之后,发现‘平分地权’与‘土地属于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相互矛盾。但纵观天下,但一些大土豪,坐拥上千乃至几万亩良田,并依旧在无休止境地继续兼并土地,造成无数的失地农民变为流民。这对整个社会乃说,是一种不稳定的因素。先生之名遁初早有耳闻,虽未蒙面却多有相较之心。荆楚土地改革一处,先生以平和之手段,欲要行改革之良策,实乃上上之策……为我民国日后成立后普行利民之策奠定基础,特此拜上……遁初不日将亲自过府与先生一谈,往不怜指教!”
除他之外,另一位湖北军政府高层——司法部部长张知本也对荆楚新政十分赞赏。这张知本曾经公费赴日本留学入法政大学攻法律,他与宋教仁一般,对于法律却是看得极重。对于在荆楚新政之中鄂中军政府以法律形式保障底层农民利益,并且也补偿了乡绅、地主等利益受损阶级的表现给予肯定。并且,他对于荆楚正在实行的新户籍制度很感兴趣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警惕心,据传他曾在湖北军政府的例行会议上直言认为荆楚之地的新户籍改革一旦成功之后,则鄂中分军政府将能完全掌握荆楚地界,到时候若李汉有意对抗武昌,则可能出现武昌政令不在荆楚行使的情况。
据说有不少的湖北军政府高层都对此提高了警惕,开始关注起李汉跟鄂中分军政府的威胁来!
当然,也不是全都是称赞声……对于荆楚正在实行的军人保障计划,讽刺跟不和谐之声在所难免的……申报、民报等非鄂中军政府的报纸上都出现了一些不好的言论,比如民报上就出现了一些隐去了性命的报道,据说受采访者乃是荆州府的乡绅,他在民报之上大倒苦水,甚至将李汉曾经命人可以传播出去的,一旦可凭谈判不能说服荆州府内的一众乡绅、大地主,就采取武力的手段强行命令降租的消息传播了出去。结果或同情或辱骂,总之吸引了不少外界的注意力,甚至连黎元洪都被吸引了过来,通电希望李汉在处理荆楚土地改革的过程中手段不妨和缓一些,并表示,湖北军政府将会监督鄂中土地改革……显然心中已经对李汉多了不少警惕!
他之所以没有什么举动,一来现在李汉还没有什么过分的举动,二来他现在的位子还不是很稳,加上十分怀疑以鄂中的财政,如何支撑得起荆楚新政之中高昂的财政支出……武昌曾经有人玩笑的估算一番,鄂中要维持不比武昌三镇少多少的财政,每月仅此也需要约二十万两白银的开支,要知道,比起武昌,鄂中的待遇在国内只比北洋军稍差一点……如今再加上军属保障,虽然短时间之内收拢不少民心军心,但是绝对不利于财政的长久支撑……这才抱着看好戏的态度,就等着鄂中财政出现困境之后,由他出面接管鄂中五府!
其他批评也大都是冲着他的军人保障计划来的……
当然,无论外面如何传播,已经将宣传任务安排下去的李汉也不再理会这些了……
该做的他都已经做了,至于成果却要等上几个月才能看到,而他如今还有更多事情在等待着他去做!
伴随着北疆战事的结束,军政府逐渐走上了发展正轨。随着新征兵的出台,与之快速扩充中的兵力一起得到快速发展的,则是在李汉的特别关注之下,前段时间分神置办的几份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实业——火柴、肥皂、面粉、水泥!
德国人的效率很高,不到二十天的时间内,一笔约莫几百万马克的机器被从天津、广州、上海集中到了汉口,然后又在得到了国内的批示之后跟随着维尔纳少校抵达了鄂中,算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德国人的合作态度的确不错,虽然可能也有其他意思在里面,不过暂时势力不足的李汉只能装作不知道,不去理会了。随着维尔纳少校一同前来的还有十数名礼和洋行招募的技师,大多都是德国人,其中还有一名意大利人、一名美国人,都是安装、调试机械的好手,而且在华多年,能够用比较清晰的中文与人交谈……显然,维尔纳少校考虑到了即便是将机械运来,李汉跟鄂中也没有足够的技工安装的问题……不得不说,他的细心的确帮李汉解决了不少困扰……
江汉平原之上拥有个丰富的水电资源,无论是汉江还是长江沿岸府县都有不少便于安装水电发电机组的地方……前段时间李汉派出了不少的测绘学堂的学生兵外出考察地形时就已经吩咐注意一些比较适合发电的地方,在荆州、襄阳、郧阳府内斗发现了多处适宜安装大型水力发电机组的地方,不过考虑到他手上跟德国佬弄来的水电机组实在是不够,最后他还是只在应城留下了四组240千瓦的小水轮,四组448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留在荆州,至于襄阳等地,却还要晚一些才能真正用上电!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359章 雌雄不辩
“哼,若不是看你帮过本老爷一次,本老爷才懒得理你,两个小白脸,有什么神色的,走,鸳鸯,咱们也回仓。”成亮挂不住脸面,自言自语了数句。
“是,爹爹。”成鸳鸯低声应道,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
夏蕴贞耳力惊人,成亮的声音一一听到耳中,只是懒得计较,接下来的几天,船只航行顺利。只是因为从松江到南京是逆水行船,除了靠人手摇桨外,只能借着风力,速度时快时慢,原本四天的航程花了五天的时间才到达南京,一靠码头,所有有乘客脸上都露出一丝喜色。
五天的舰行虽然不算太久,只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感觉到疲累,他们迫切的想回到岸上,或是回家,或是投靠亲戚,或是找到一家客栈,倒头休息。大家纷纷登岸,然后各奔东西。
“夏公子,黄公子,你们是否要进城?不如一起走吧”说完这句话,成鸳鸯的脖子又红了起来,显得很是害羞。
夏蕴贞和黄婉秋两人虽然不想理会成亮,只是对于这个成鸳鸯却没有恶感,对她的处境反而有一些同情,这几天数人在船上低头不见抬头见,彼止之间偶尔也会说个几句话。渐渐就熟悉起来,这下反倒是成亮这个父亲大为不安,用言语暗中警告了夏蕴贞两人几次,只是,夏、黄两人却毫不理会,只气得成亮吹胡子瞪眼,却不好发作。
夏蕴贞摇了摇头:“不用了,成姑娘有马车,我们还要走路。”
成家只带了一辆马车,成鸳鸯虽然想鼓起勇气邀两人乘车,不过,想想也不可能,眼中闪过一丝黯然之色,这番分别恐怕永远无法想见了:“夏公子……”
刚要说什么,成亮的声音已经传了过来:“鸳鸯,该上车了。”
成鸳鸯无奈的望了父亲一眼,飞快的从身上摘下一块贴身的玉佩放在夏蕴贞手上,低声的道:“夏公子,奴家非是轻薄之人,能与君同行五日,这是奴家一辈子最快乐之事,这个玉佩就留个记念吧。”
说完,成鸳鸯的脖子简直要红的如血,飞快的迈开小脚蹬上马车,坐下之后心中忍不住“砰,砰。”直跳,只觉得这是自己出生十六年做过的最疯狂之事。
成鸳鸯的父亲只是一个中小地主,家中良田数百亩,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成家也算是有得数的大户,只是成亮自己知道,自己这样的人家和那些真正的大户比起来不知相差了多少倍,连一个衙役都能勒索一下。
为了成为真正的大户人家,成亮日思夜想不知打过多少主意,最终还是寄托在女儿身上靠谱,把成鸳鸯当成真正的千金大小姐来培养,琴棋书画,样样花大价钱请人来教,自己却过得十分节俭。
开始成亮也没想到要将女儿送入宫中,若是能跟松江府的一些大户人家联姻已经让他心满意足,只是即使是他的女儿培养的最出色,松江府的大户人家也不可能和他一个土包子联姻,这次皇上选秀的消息一传出,成亮就觉得这是天赐良机,也不和地方官一起选送,确认秀女身份后,他就急匆匆的自带着女儿赶往南京。
这是成鸳鸯第一次出远门,对于她来说,一切都很新奇,尤其是遇到夏蕴贞和黄婉秋两人之后,夏蕴贞化成男装的俊美还在其次,只是从偶尔几次谈话中,成鸳鸯就知道这位于夏公子的见识广博远不是她可比,更是起了爱慕之心,又自知无结果,才会临别时大着胆子将自己的贴身之物赠予。
“鸳鸯,你怎么了?”看到女儿红的象血似的脖子,成亮纳闷的问道。
“没什么,爹,我们快进城吧。”成鸳鸯不敢看后方,催着父亲道。
“对,进城。”想起要将女儿送进宫,成亮再也顾不得其他,连忙命令车夫赶马,轩夫驾的一声,马车已经辚辚而动。
握着手中还带有女子温热和清香的玉佩,夏蕴贞脸上有一种哭情不得的表情,只是马车已经启动,她步伐再快也来不及将玉佩还回去。
“师姐,这位成小姐是不是看上你了,不过,这位成小姐也真是,这不是雌雄不分吗?”黄婉秋嘻嘻的笑道。
夏蕴贞将玉佩随手收起,道:“别胡说,这位成姑娘马上就要去皇宫了,又岂会有什么想法,不过是同行一场才赠送一下礼物罢了。”
“说的也是,就算师姐是男儿身,这位成姑娘本身也不是自由身。”黄婉秋嘴里还是忍不住笑意。
“好了,不要说这件事了,咱们出发吧,先进城再说。”
“是,师姐。”
两人展开脚步,向南京城而去,脚下似慢实快,只花了小半天时间就到达城中,实在比那位坐马车的成姑娘就快的多。
两人一进城,就直接往夏完淳的府中走去,上次随皇帝御贺亲征,夏完淳立下了颇多功劳,不但升为副统领,而且得封子爵,城中有皇帝亲自赐下的宅子,眼下夏完淳正在城中,夏蕴贞与夏完淳一年多时间未见,自然是想先到夏完淳家中住下来,再定行程。
夏完淳的子爵府,夏蕴贞原先并没有来过,只是听夏完淳信中说过大概位置,问过数次后,两人才找到,从高大的院墙就可以看出远胜松江夏府,门前高大的石狮子和十六名如同塑像般站立的守卫更是尽显威严。
夏蕴贞疑惑的看了看那些守卫一眼,又抬头看了看门外挂着的匾额,没错,这里是夏府,而且还有子爵府的子样,只是一个子爵府,用得上十六个大汉守门吗,若是如此,那些伯爵、侯爷甚至国公又要多少人守门?
“师姐,这么多人守门啊,不愧是子爵府。”黄婉秋悄声的道,心下莫名其妙的有一些惧意,只觉得这些人身上有一股隐约的杀气。
“走,咱们进去看看。”夏蕴贞定了定神,心中对夏完淳已经有一丝埋怨,若是立了功便如此张狂,恐怕离夏家惹祸之日不远。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32185/724494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