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性死亡 第一部完结_第262章
推荐阅读:事不过三、万古神帝、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临时夫妻(np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素女 (古言,1V1,高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
董天天垂眸抿了下唇,看上去像是想说些什么,踌躇半晌,却没能吐出一个反对的字音。他看着自己鞋上的污迹,看着脚下污浊的地面,思绪来来回回绕着韩昭远这个人,只觉得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无力感。
他其实没有不相信程明雀的意思,他只是不太想承认韩昭远这个人又回来了,以至于条件反射地质疑对方的结论,妄图得到否定的答案。就像那天在楼上的临时躲避一样,就像他们隔着门板听到那首歌的瞬间一样,他听出来了,却很难主动提起那个名字。
就好像不去承认,没有唇齿开合用舌头送出那三个简单的字音,这个人就不会存在一样。
直到这个名字出现在别人的舌尖上。
董天天眨了眨眼睛,抬头向印桐的方向看去。他隐约意识到对方说了些什么,却很难从那些字音里提取出言语的意思。
他说:“什么?”,试图用自己茫然的表情传递出“请你再说一遍的意思”。印桐也不恼,只是偏着头,放慢了言语,一字一顿地再问了一次。
“你们说的韩昭远,是不是那个里面套着件高领毛衣,外面搭了件运动服的少年?”
“如果是的话,”他朝窗外努了努嘴,“他刚才差点直接送我见上帝。”
第118章 实验品
韩昭远是个疯子。
这个修饰限定可以追溯到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或者再往前一点,可以追溯到他四年级的那场夏令营。
彼时韩小魔头十岁刚出头,正处在谁见了都想摸摸脑袋的年龄,再加上年纪轻轻就长得祸国殃民,成功俘获了学校里一大票的小豆丁。
小朋友都是这样,他们的认知里很少有自我判断的能力,通常只是根据一个人、一件事的外在表象来决定自己的好恶,认为一切的事物都拥有“非黑即白”的真理。他们的认知里不存在欺瞒的概念,很难去质疑亦或是怀疑某样东西,甚至产生一些毫无根据的自我中心思想,狂妄地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善良的。
他们很容易被欺骗。
这是这个年龄无法逃开的陷阱。
然而当中央城里的那帮闲得无聊的心理学家对此高谈阔论的时候,十岁的韩昭远已经将这个理论成功地举一反三付诸了实践。他在夏令营里纠集了一帮小豆丁,将临时负责他们的老师药晕藏进了回程的悬浮车里,只为了“让她能在之后的学习中也陪着我们”,这样一个单纯又扭曲的愿望。
他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
“我想要这个东西,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种行为有什么问题吗?”他甚至在之后的调查中,这么回复了中央城的警方。
所有的调查人员在三天内反复观看了那部长达十四个小时的全程录像,他们看着年仅十岁的韩昭远不断测试着城市监控的图像采集范围,在终端上制作出卡通的、用各种猫猫和兔子代替建筑装置的地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朋友们的思维,甚至教会了他们如何诱导老师进入房间。
他就像天生的犯罪分子,骨髓中都埋藏着罪恶的因子。不断地有科学家质疑韩昭远生存的合理性,他们认为这样的孩子应该送进白塔,他的基因里势必存在某种和犯罪库吻合的序列,他应该被关起来。
——“我们遵从人道主义,希望韩博士和您的儿子一同接受调查。”
然而遗憾的是,基于科学院的保密条例,这件事最后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广为告知。谁也说不清韩昭远的恶作剧被定性成了什么,它和“印桐的搬家”在中央城里甚至并列为两个吓唬孩子的恐怖故事,俗称“再不睡觉,就让你跟韩昭远(印桐)住到一起去”,也说不清这两个当事人谁更惨一点。
董天天后来随口询问过这件事的结果。
彼时正值新春,家里的熊孩子们一窝蜂挤在庭院里堆雪人。远处大铁门外的悬浮车上下来了一户人家,年长的哥哥牵着两个弟弟正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话还没说完,大一点的那个弟弟就走过去绕到另一边,不耐烦地牵起了小不点的手。
他们看起来就像一家人,可他们永远无法成为一家人。
董天天站在阳台上,远远地和年龄最小的那个弟弟对上视线,沉默了半晌,和对方交换了一个礼节性的微笑。他身后上了年纪的老祖母突然叹了口气,裹着冬日熹微的阳光打了个哈欠。她看上去就像困了一样,枕着摇椅上的软垫,踩着“吱呀作响”的脚踏,在儿孙们的欢笑声中一晃一晃。
“造孽哟……”
老太太从漏风的牙齿中挤出了一声嗤笑,听上去竟无端平添了几分悲凉。
“苏家被烧了,许老爷子被抓了,韩家现在正乱着,韩狗子的那帮炸了毛的姨太太正忙着花枝招展地抢钱呢,谁顾得上韩家的两个小朋友啊。”
“不过他们家祖传的毛病,各个都是疯子,小博士带着儿子一起被关进科学院,也没什么不好的。”
“没什么不好的,没什么不好的……”老太太睁开眼睛,招呼董天天蹲下来,拍了拍他的脑袋,“就是造孽啊,多可惜哟……”
没什么不好的?
董天天想,不好的事情可多了去了。
当年科学院内部争端,也不知道是哪个项目的哪个负责人搞了什么大事,害得他们一群人——包括他和印桐、以及韩昭远在内的十一个人,全被强行带进了这所学校。
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根本不知道自家老爹犯了什么事。他们就像用来控制极端分子的人质,一脸懵逼地来,一脸懵逼地被打,一脸懵逼地被分门别类装进不同的饲养箱里,接受着定期的药物实验。
他们什么都不知道,罪倒是受了不少,一边要提防着外来敌人的迫害,一边还要小心着内部群众的捅刀。
他其实没有不相信程明雀的意思,他只是不太想承认韩昭远这个人又回来了,以至于条件反射地质疑对方的结论,妄图得到否定的答案。就像那天在楼上的临时躲避一样,就像他们隔着门板听到那首歌的瞬间一样,他听出来了,却很难主动提起那个名字。
就好像不去承认,没有唇齿开合用舌头送出那三个简单的字音,这个人就不会存在一样。
直到这个名字出现在别人的舌尖上。
董天天眨了眨眼睛,抬头向印桐的方向看去。他隐约意识到对方说了些什么,却很难从那些字音里提取出言语的意思。
他说:“什么?”,试图用自己茫然的表情传递出“请你再说一遍的意思”。印桐也不恼,只是偏着头,放慢了言语,一字一顿地再问了一次。
“你们说的韩昭远,是不是那个里面套着件高领毛衣,外面搭了件运动服的少年?”
“如果是的话,”他朝窗外努了努嘴,“他刚才差点直接送我见上帝。”
第118章 实验品
韩昭远是个疯子。
这个修饰限定可以追溯到他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或者再往前一点,可以追溯到他四年级的那场夏令营。
彼时韩小魔头十岁刚出头,正处在谁见了都想摸摸脑袋的年龄,再加上年纪轻轻就长得祸国殃民,成功俘获了学校里一大票的小豆丁。
小朋友都是这样,他们的认知里很少有自我判断的能力,通常只是根据一个人、一件事的外在表象来决定自己的好恶,认为一切的事物都拥有“非黑即白”的真理。他们的认知里不存在欺瞒的概念,很难去质疑亦或是怀疑某样东西,甚至产生一些毫无根据的自我中心思想,狂妄地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善良的。
他们很容易被欺骗。
这是这个年龄无法逃开的陷阱。
然而当中央城里的那帮闲得无聊的心理学家对此高谈阔论的时候,十岁的韩昭远已经将这个理论成功地举一反三付诸了实践。他在夏令营里纠集了一帮小豆丁,将临时负责他们的老师药晕藏进了回程的悬浮车里,只为了“让她能在之后的学习中也陪着我们”,这样一个单纯又扭曲的愿望。
他丝毫没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对。
“我想要这个东西,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这种行为有什么问题吗?”他甚至在之后的调查中,这么回复了中央城的警方。
所有的调查人员在三天内反复观看了那部长达十四个小时的全程录像,他们看着年仅十岁的韩昭远不断测试着城市监控的图像采集范围,在终端上制作出卡通的、用各种猫猫和兔子代替建筑装置的地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小朋友们的思维,甚至教会了他们如何诱导老师进入房间。
他就像天生的犯罪分子,骨髓中都埋藏着罪恶的因子。不断地有科学家质疑韩昭远生存的合理性,他们认为这样的孩子应该送进白塔,他的基因里势必存在某种和犯罪库吻合的序列,他应该被关起来。
——“我们遵从人道主义,希望韩博士和您的儿子一同接受调查。”
然而遗憾的是,基于科学院的保密条例,这件事最后的处理方式并没有广为告知。谁也说不清韩昭远的恶作剧被定性成了什么,它和“印桐的搬家”在中央城里甚至并列为两个吓唬孩子的恐怖故事,俗称“再不睡觉,就让你跟韩昭远(印桐)住到一起去”,也说不清这两个当事人谁更惨一点。
董天天后来随口询问过这件事的结果。
彼时正值新春,家里的熊孩子们一窝蜂挤在庭院里堆雪人。远处大铁门外的悬浮车上下来了一户人家,年长的哥哥牵着两个弟弟正絮絮叨叨地说着什么,话还没说完,大一点的那个弟弟就走过去绕到另一边,不耐烦地牵起了小不点的手。
他们看起来就像一家人,可他们永远无法成为一家人。
董天天站在阳台上,远远地和年龄最小的那个弟弟对上视线,沉默了半晌,和对方交换了一个礼节性的微笑。他身后上了年纪的老祖母突然叹了口气,裹着冬日熹微的阳光打了个哈欠。她看上去就像困了一样,枕着摇椅上的软垫,踩着“吱呀作响”的脚踏,在儿孙们的欢笑声中一晃一晃。
“造孽哟……”
老太太从漏风的牙齿中挤出了一声嗤笑,听上去竟无端平添了几分悲凉。
“苏家被烧了,许老爷子被抓了,韩家现在正乱着,韩狗子的那帮炸了毛的姨太太正忙着花枝招展地抢钱呢,谁顾得上韩家的两个小朋友啊。”
“不过他们家祖传的毛病,各个都是疯子,小博士带着儿子一起被关进科学院,也没什么不好的。”
“没什么不好的,没什么不好的……”老太太睁开眼睛,招呼董天天蹲下来,拍了拍他的脑袋,“就是造孽啊,多可惜哟……”
没什么不好的?
董天天想,不好的事情可多了去了。
当年科学院内部争端,也不知道是哪个项目的哪个负责人搞了什么大事,害得他们一群人——包括他和印桐、以及韩昭远在内的十一个人,全被强行带进了这所学校。
他们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根本不知道自家老爹犯了什么事。他们就像用来控制极端分子的人质,一脸懵逼地来,一脸懵逼地被打,一脸懵逼地被分门别类装进不同的饲养箱里,接受着定期的药物实验。
他们什么都不知道,罪倒是受了不少,一边要提防着外来敌人的迫害,一边还要小心着内部群众的捅刀。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32951/74645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