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4章:秦王破冢书
推荐阅读:五行混沌经、[咒回同人] 我,和猫,和老师、[咒术回战] 饲养五条悟的那些年、[海贼王同人] 在红团做卧底那些年、[狐妖小红娘同人] 狐妖小红娘阅读体、[名柯同人] 回不去的十年、[排球少年] 之死靡它、吃瓜吃到自己死讯、摆摊算命,但国师战力爆表![古穿今]、在大女主修仙文里扬言逆袭、
可是当我仔细看去的时候,那光芒却一闪过后又不见了。由此我才知道,这东西一定是个奇异的物品。于是就借着买貂的借口,把它给要了过来。
“又从哪儿憋回宝贝来了?”胡小妖没能够挤进人群,于是兴致勃勃的跳过沙发,趴在了我的后背上。
身体接触之间,我觉得这姑娘似乎是又“长大了”,把我摩擦得心突突直跳。
若雪也回屋换了件衣服出来,然后我们大家围着这个东西看。
只见这东西是一条一寸宽,五毫米厚的金属条。
它的长度大概有一尺多一点,前后两端都是被人掰断的断茬。在其中一侧的边缘上,还被那户人家磨成了一面粗糙的锋刃。
很显然这个东西,在落到那户人家的手里之后,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于是就把她开了刃,当成了剁蔬菜的片儿刀。
在没有开刃的地方,这块青铜条上面全是满满的铜锈。锈色青绿、均匀致密,一看就是年头不短了。
当我仔细一看的时候,发现在这块青铜条的上面,还用凸起的阳文,铸着三个奇形怪状的文字。
这文字又像是金文、又像是大篆,看起来有一种粗狂的风格。
比较奇怪的是,在这三个字体上,凡是向下的笔画,不管是撇捺还是竖,一笔一笔写得都是锋芒毕露,就像是长枪大戟一般,朝下面垂下来。
这三个字我只能依稀认得中间的那个字,似乎是一个大小的“大”。
“字都认不全,还怎么断代?”我一拍大腿:“去古玩城,找专家看看去!”
于是,我们一大家子人兴致勃勃,浩浩荡荡的开奔了古玩城。
我们到古玩城的时间,正好是过了中午一点点。由于没有赶上周六周日,整个大楼里空荡荡的都没有几个人。
我上去之后,就在梅观林大哥的店铺里面把他堵了个正着。然后梅大哥问清了我的来意,连忙叫她的女儿婉若去把其他的几位全都叫过来。
造像专家梅观林,古兵器专家刘墨林、秦砖汉瓦赵海南、杂项专家朱家卫,连同我们这一大家子人,把梅哥的店铺挤得满满当当。
像这样多名专家共同鉴定的情况,在古董行里面专门有个形容词,叫做“会诊”。 为了这个奇怪的东西,这次也真可以说是兴师动众了。
刘墨林对青铜比较熟,他上来仔细看了看,就说道:“看锈色和铜质,这东西不是南北宋,就是同时代的辽金铸造的。”
“我可先说明啊!”刘墨林笑着指了指这个东西:“我虽然是研究古兵器的,但是这东西属于后开刃的。可不在什么古兵器之列!”
然后,朱家伟在边上看了一眼:“这东西明显是属于一个残件儿,是从什么东西上掰下来的。我看这东西的大小和形制,有点像是什么建筑构件上的一块。”
倒是梅观林大哥,拧着眉头在边上看了半天,然后让她的女儿婉若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下来。
我在旁边冷眼旁观,这是一本民国28年,上海光明书局出的图书。明显是石印版的,还是竖行繁体字。
在翻开的书页上面,我还看到还不断的有各种手绘的插图。
梅观林接连翻了几页之后,猛然间,他在其中一页上停了下来。
当我凑过脸去看的时候,发现在书页上面画着一个青铜器的残片。在那块青铜器上面,大大小小有着将近二十个字的铭文。
我一眼看去,就发现这些铭文上面所用的字体,和我这片青铜器上面的三个字非常的相似!
“这是什么字?”我一见梅大哥找到了这三个字的出处,连忙喜出望外的问他。
“这是…秦王破冢书!”只见梅观林的脸色,一下子就凝重了起来!
“秦王破冢书?”我惊讶的看了一眼梅观林:“是干什么用的?”
“不知道!”梅大哥答应的倒是干脆。
梅观林大哥随即向我解释道:“在古代,书有百体,随便一列举就有一大堆不同的书写方法。其中还有很多冷僻的书体,这些一般都是各个行业里面创造出来的专业文字。”
比如说,汉末的摸金校尉,就自创了一种“哑书”,出了正宗传承的摸金校尉,没人能看得懂。
此外,还有沿海疍民的“女书”,专门记录古琴谱的“琴书”等等。当然,其中很多都已经失传了。
根据记载,其中比较怪异的几种,就有金鹊书、虎爪书、倒薤书、偃波书、信幡书、飞帛书、虫食叶书、龙虎篆、麒麟篆、反左书、行押书、半草书等等。现在这些书体不但都已经看不见了。而且就算是有人发现了这样的文字,也没人认识。
比如说记录古琴谱用的专用文字,在一个字上面就同时记录着几根手指的指法。会的人一看就明白,不会的人看起来就跟天书没什么区别。
“还有在你们医药方面,”梅观林指了指我:“用来治病的祝由十三科里面的“符书”,不是专业人士,也根本没办法看懂。”
“这“秦王破冢书”就是异体书中的一种。这种字体不过是在唐人写的《百体书录》中提到了他的名字而已。具体它是干什么用的,还有如何破译,那就根本没人知道了。”
“既然唐人都不知道,那么现在就更是没人认识了。”梅观林最后遗憾的看了看那个青铜条。
“可是事实证明,直到宋代还有人在使用这种书体啊!”我指了指青铜条。“这个东西,不就是最好的实物证明?”
“不排除这种书体,作为一种隐蔽的专业技能,在小范围内秘密的流传的可能。”梅观林大哥接着说道:
“但是这种“秦王破冢书”在宋代只怕都没有几个人认识。要是在现代,你要想找到认识这种书体的人,恐怕就更难了!”
“也对啊!”我气馁的坐在椅子上。
“秦王破冢书…秦王破冢书…”我嘴里嘟嘟囔囔的念叨着。
“秦王!”猛然间,我心里想到了一个人!
“又从哪儿憋回宝贝来了?”胡小妖没能够挤进人群,于是兴致勃勃的跳过沙发,趴在了我的后背上。
身体接触之间,我觉得这姑娘似乎是又“长大了”,把我摩擦得心突突直跳。
若雪也回屋换了件衣服出来,然后我们大家围着这个东西看。
只见这东西是一条一寸宽,五毫米厚的金属条。
它的长度大概有一尺多一点,前后两端都是被人掰断的断茬。在其中一侧的边缘上,还被那户人家磨成了一面粗糙的锋刃。
很显然这个东西,在落到那户人家的手里之后,他们并不知道这是什么。于是就把她开了刃,当成了剁蔬菜的片儿刀。
在没有开刃的地方,这块青铜条上面全是满满的铜锈。锈色青绿、均匀致密,一看就是年头不短了。
当我仔细一看的时候,发现在这块青铜条的上面,还用凸起的阳文,铸着三个奇形怪状的文字。
这文字又像是金文、又像是大篆,看起来有一种粗狂的风格。
比较奇怪的是,在这三个字体上,凡是向下的笔画,不管是撇捺还是竖,一笔一笔写得都是锋芒毕露,就像是长枪大戟一般,朝下面垂下来。
这三个字我只能依稀认得中间的那个字,似乎是一个大小的“大”。
“字都认不全,还怎么断代?”我一拍大腿:“去古玩城,找专家看看去!”
于是,我们一大家子人兴致勃勃,浩浩荡荡的开奔了古玩城。
我们到古玩城的时间,正好是过了中午一点点。由于没有赶上周六周日,整个大楼里空荡荡的都没有几个人。
我上去之后,就在梅观林大哥的店铺里面把他堵了个正着。然后梅大哥问清了我的来意,连忙叫她的女儿婉若去把其他的几位全都叫过来。
造像专家梅观林,古兵器专家刘墨林、秦砖汉瓦赵海南、杂项专家朱家卫,连同我们这一大家子人,把梅哥的店铺挤得满满当当。
像这样多名专家共同鉴定的情况,在古董行里面专门有个形容词,叫做“会诊”。 为了这个奇怪的东西,这次也真可以说是兴师动众了。
刘墨林对青铜比较熟,他上来仔细看了看,就说道:“看锈色和铜质,这东西不是南北宋,就是同时代的辽金铸造的。”
“我可先说明啊!”刘墨林笑着指了指这个东西:“我虽然是研究古兵器的,但是这东西属于后开刃的。可不在什么古兵器之列!”
然后,朱家伟在边上看了一眼:“这东西明显是属于一个残件儿,是从什么东西上掰下来的。我看这东西的大小和形制,有点像是什么建筑构件上的一块。”
倒是梅观林大哥,拧着眉头在边上看了半天,然后让她的女儿婉若从书架上拿了一本书下来。
我在旁边冷眼旁观,这是一本民国28年,上海光明书局出的图书。明显是石印版的,还是竖行繁体字。
在翻开的书页上面,我还看到还不断的有各种手绘的插图。
梅观林接连翻了几页之后,猛然间,他在其中一页上停了下来。
当我凑过脸去看的时候,发现在书页上面画着一个青铜器的残片。在那块青铜器上面,大大小小有着将近二十个字的铭文。
我一眼看去,就发现这些铭文上面所用的字体,和我这片青铜器上面的三个字非常的相似!
“这是什么字?”我一见梅大哥找到了这三个字的出处,连忙喜出望外的问他。
“这是…秦王破冢书!”只见梅观林的脸色,一下子就凝重了起来!
“秦王破冢书?”我惊讶的看了一眼梅观林:“是干什么用的?”
“不知道!”梅大哥答应的倒是干脆。
梅观林大哥随即向我解释道:“在古代,书有百体,随便一列举就有一大堆不同的书写方法。其中还有很多冷僻的书体,这些一般都是各个行业里面创造出来的专业文字。”
比如说,汉末的摸金校尉,就自创了一种“哑书”,出了正宗传承的摸金校尉,没人能看得懂。
此外,还有沿海疍民的“女书”,专门记录古琴谱的“琴书”等等。当然,其中很多都已经失传了。
根据记载,其中比较怪异的几种,就有金鹊书、虎爪书、倒薤书、偃波书、信幡书、飞帛书、虫食叶书、龙虎篆、麒麟篆、反左书、行押书、半草书等等。现在这些书体不但都已经看不见了。而且就算是有人发现了这样的文字,也没人认识。
比如说记录古琴谱用的专用文字,在一个字上面就同时记录着几根手指的指法。会的人一看就明白,不会的人看起来就跟天书没什么区别。
“还有在你们医药方面,”梅观林指了指我:“用来治病的祝由十三科里面的“符书”,不是专业人士,也根本没办法看懂。”
“这“秦王破冢书”就是异体书中的一种。这种字体不过是在唐人写的《百体书录》中提到了他的名字而已。具体它是干什么用的,还有如何破译,那就根本没人知道了。”
“既然唐人都不知道,那么现在就更是没人认识了。”梅观林最后遗憾的看了看那个青铜条。
“可是事实证明,直到宋代还有人在使用这种书体啊!”我指了指青铜条。“这个东西,不就是最好的实物证明?”
“不排除这种书体,作为一种隐蔽的专业技能,在小范围内秘密的流传的可能。”梅观林大哥接着说道:
“但是这种“秦王破冢书”在宋代只怕都没有几个人认识。要是在现代,你要想找到认识这种书体的人,恐怕就更难了!”
“也对啊!”我气馁的坐在椅子上。
“秦王破冢书…秦王破冢书…”我嘴里嘟嘟囔囔的念叨着。
“秦王!”猛然间,我心里想到了一个人!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36189/863834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