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固执的高季辅
推荐阅读:绝美冥凄、狂医出狱、余生、我替师兄招魂的那些年、思君、甜心,宠你没商量、八卦心声被秦始皇君臣听见了、师傅叫我白素素、光之国:神级副本,开局逼疯赛罗、穿越之男配也能横行仙途、
“春风杨柳万千条,亿万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
时已初夏,龙首原上一派天然的田园风光。
站在高处俯瞰着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庄稼,经历了去年的严冬活下来的人们又经过一春的忙碌,在此时看着生长茂盛的庄稼,他们也与这片大地同时焕发了无限的生机。
无论他们是在田间锄草,在河边洗衣,在树林里割草,还是在围栏里喂鹿,都是满怀着希望,精神奕奕,脚步轻快,嘴里偶尔还会哼着不知名的小曲。
李承乾贪婪地看着这一切,他身后跟来的百官也都欣慰地看着这一片繁华盛景象,拈须微笑,听着李承乾吟的这半首改自的《送瘟神》更是觉得十分享受。
只是一旁的赵节听了忍不住皱眉道“陛下也真是的,明明都已经赐死了于志宁,赶走了长孙无忌却唯独对东宫没有任何封赏,连太子殿下纳个良娣也不准……”
赵节这么一说跟在李承乾身边的一众东宫心腹心里也都是叹息不已。
十天前李世民突然下旨赐死于志宁,让李治去刑部传口谕立即派人送走长孙无忌,罢免崔敦礼和百十个官员可谓是雷厉风行。
李世民的动作虽然波及面不广,但是影响深度和广度绝对要超过李承乾之前做的所有事情。
在这之前李承乾做多少事,只要李世民一道旨意都可以推翻,但是李世民亲自下的旨意一般情况下他自己是不会推翻的。
随着这一连串的旨意长安城的官员也都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谁与东宫作对就没有好下场,无论你是受宠的亲王还是股肱外戚。
一时间东宫的推行政令,再没有一个衙门,哪个官员敢于轻慢。
只是李世民对李承乾观感太差所以对李承乾和东宫众臣没有任何封赏……
当然这一点都不影响东宫众臣的积极性,甚至还有些窃喜。
谁抱上一个地位稳固的东宫太子的大腿,还能有机会为着这位太子受些委屈,会不心甘情愿
不信看看前面一批为当年的秦王李世民受委屈的大臣,现在得到的回报
不过此事却让王叶丹母女十分着急,王仁佑在外地做官这次柳氏带着带王叶丹进京就是为了让王叶丹嫁入皇家的。
现在长安城的权贵都知道,王叶丹被李承乾看上了,而且太子妃亲自上疏请陛下降旨纳王叶丹为良娣,只要李世民批准就面子里子都有了。
但是李世民那边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这让柳氏觉得十分难堪,要知道前几年李世民想求娶五姓七家女儿并不容易,现在她们都愿意给李承乾做妾了,李世民反而拿捏起他们来了
李承乾知道这只是李世民在跟他赌气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有像杜荷、赵节这样的心腹还是会忍不住为他鸣不平。
今天李承乾带着手下的人来龙首原是为了试查这一片高地适不适合修建大型的粮仓。
修建大刑的粮仓是他早就要做的事情,现在龙首原上的春耕已经忙完了农民也都在地锄草,刚好可以抽出人来挖粮仓。
本来李承乾想修一座水泥的仓库,可惜他还没有研制出来水泥,所以只能采用隋唐时仓库的建法,在高地上挖一个个深坑,然后用柴草在坑里使劲烧,把坑周围的泥土烧成砖质的,这样把谷物倒进去上面做一个尘顶的盖子就可以了。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还能节约材料,而且不怕失火,就算起了火灾最多烧上面一层下面没有空气起不了火。
李承乾近来没有什么事做,薛大鼎奏报已在龙首原上选出一片地方,他就带着一众东宫的大臣出来看看。
薛大鼎领着众人来到他选好的修建粮仓的地方,李承乾四下一看心里暗暗点头,这是一处临水靠山的高地,前临渭水可以直接通到黄河,无论是从关外往关里运粮食,还是逆渭水而上往甘肃等地调拨物资等都没有问题。
而且因为背水靠山易守难攻,即便北方的铁骑打到长安城,想攻克这里也不容易。李承乾往西看看那边就是万安宫,以后李承乾也准备在那里扩建出来一座宫殿。
等那边扩建好了这两处就联在一处了,无论是皇宫驻军,还是内府都十分方便,而且这里作为长安乃至关中的第一粮仓,以后皇帝来巡视也十分方便。
“这个地方选的很好,足见薛卿乃是治世之臣。”李承乾说着看看跟着他出宫的一百多年轻的进士,便对薛大鼎道“薛卿家善于修筑河渠定有不少经验和方法,今天新进士都在这里,你就跟他们讲一讲这个仓库为何选址在此。然后再带着他们看看你们新修的龙首渠,跟他们讲一讲这条渠是怎么修的,都遇上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克服的。”
李承乾一翻话说罢,薛大鼎和跟着他的新进士们都是一怔,薛大鼎是因为李承乾突然给他出一个课题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新进士们则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学的
不过薛大鼎是老臣了,一怔之后就往旁边走几步道“诸位请到这边来听老夫一语。”
一众新进士闻言却都心里犹疑不愿过去。
李承乾看见一众新进士都踟蹰不前,便对薛大鼎道“薛卿家你先想想怎么跟他们说。”
然后看着转身严肃地道“孤王知道,你们这次来长安参加考试都是为了能进崇贤馆修书,现在孤王只让一小部分人去崇贤馆其余人都没有安排职事所以心里有一些想法。
也可能是觉得这位薛卿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们不需要学这些。
那你们就错了。”
说到这儿李承乾顿了顿,威严地扫视一圈众人,见没有哪一个敢脸露不屑的才接着道“我大唐立国近三十年,如今虽然还有些外患但是我大唐却是不惧的,可是因为内部稳定太平时间长了,人口繁衍增加,必然造成地少人多,粮食就成了大患。
所以孤王今年年初时就曾下令各地要广修水渠,开垦良田,为的就是后世不至于如东汉末年那样百姓吃不上饭,被张角一鼓动就天下大乱了。
你们以后都是要去地方上历练的,出将入相,若连这些都不懂怎么带领百姓开恳屯田
你们看薛卿家他就是在沧州带领百姓修渠垦田,甚得当地百姓爱戴,和贾敦宜、郑惠三个人被百姓称作铛脚太守。
原本孤王想把他们一次都调入长安,可是担心这三个人都走了地方上百姓受苦才作罢的。
你们现在不要想着高居庙堂,首先要想着怎么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孤王带着你们来这里就是为了让你们,多学一些济世裕民的本事。”
“太子殿下说的好!”李承乾才说罢,就听后面有人高声道。
李承乾循声看过去,见是说话的人是高季辅,不由皱了下眉头,暗道高季辅乃是中书舍人,这会儿怎么会来这里了
李承乾正想着高季辅已经来到他面前,一丝不苟地躬身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含笑道“高卿家平身。”
高季辅与诸遂良是好友为人正直,一直都是支持李承乾的坚定力量,所以李承乾对他的态度向来亲和。
“臣今日休沐,听说太子殿下带着东宫官员来此查看修筑粮仓的地方,所以就冒昧前来打扰,还请太子殿下恕罪。”高季辅一板一眼地解释他为什么来此见李承乾。
李承乾呵呵一笑道“你来见孤王怎么能算有罪。”
高季辅闻言仍然向李承乾抱拳一礼道“谢太子殿下宽宏大量。”
李承乾见此知道他定是有话要说,便含笑点点头,朝着那一百余名新进士一挥手示意他们去听薛大鼎讲课。
新进士见此都忙走到那边。
“臣一路走来见此处数万百姓躬耕田亩,人人安居乐业。刚才又听见太子教导这些新进士,到地方上做官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他们学点修渠垦田的本事,心里感叹太子殿下高瞻远瞩,处处为百姓着想,真乃我大唐百姓之福啊!”高季辅说着再次郑重一礼。
虽然高季辅这一话翻说的情真意切,这一礼行的也是心甘情愿,但是李承乾知道他后面一定会批评自己,不然他就不是高季辅了。
便先谦虚道“孤王才疏学浅,原本还要高卿家多多提点,你这样当面奉承,若是把孤王捧高了自高自大不知东西南北,那可是要误国误民的。”
高季辅闻言一怔尴尬一笑,很快又淡定道“太子殿下如此谦虚真是让老臣佩服,臣正好有一句话要说。”
“高卿家请讲。”
高季辅再次躬身一礼道“天下皆知太子殿下爱民如子,太子殿下救助灾民,主持开垦龙首原,并且一力推行关中的佃租降到三成这些都是善举。可是臣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何一定要提高粮价,又在此大修粮仓,准备秋来收购粮食呢”
高季辅说着不待李承乾回答便接着道“前隋储存在仓库里的粮食极多,到了武德初年都没有吃完完,可是隋炀帝不恤百姓,照样弄天下烽烟四起国破家亡。
前鉴不远还望太子殿下以天下百姓福祉为重,收回成命。”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高卿家虑得也是,不过高卿家也说了前隋是不恤百姓,并非是因为仓库里的粮食储存的多了,孤王修建仓库储存粮食也是为了百姓,怎么会走上隋炀帝的老路”
高季辅闻言却是淡然一笑道“太子殿下所言自然有理,臣也相信太子殿下不会害民,可是此政一出天下景从,到时候经手的官员一多,太子殿下的善政也就成了恶政了。
朝廷向来都是简刑轻政,为的就是不给下面的官吏祸百姓的机会啊!”
高季辅所说的倒是有些现代人提出的‘大社会小政府’的意思,后世也有人认为政府官员官僚作风严重,所以认为应该让政府把权力交给社会。
可是谁都知道权力交给社会,也是交给具体的人和机构,这个人或者机构有钱和权以后一样为害社会,而且政府和人民很难监管。
众所周知的比如前些年煤矿承包给煤老板,矿难就曾出不穷,最后还是政府把开采权收回矿难才迅速减少。
房地产交给开发商。房价就居高不下社会矛盾严重,现在还是政府在准备建廉租房,以期能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把权力收在朝廷,保证百姓的参与监督的权力就好了,实在没必要非说政府里坐的一定是坏蛋,商人一定是好人。
李承乾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因此也断不会听从他的建议,中途停下他的计划。
便淡淡地道“朝廷储粮,平抑粮价,引导百姓开荒乃是朝廷要做的大事不能因噎废食,若是担心下面的官吏借此迫害百姓,朝廷自当派出监察御史巡视天下洗冤平狱。”
说到这李承乾看一眼还要说话的高季辅道“今天孤王累了,高卿也早些回去,休沐一天好好与家团聚吧。”李承乾说着就先走了。
“臣——唉”高季辅看着李承乾走开叹口气,心里却已经打定主意,哪怕得罪李承乾,此事他要向李世民进谏。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
时已初夏,龙首原上一派天然的田园风光。
站在高处俯瞰着到处都是郁郁葱葱的庄稼,经历了去年的严冬活下来的人们又经过一春的忙碌,在此时看着生长茂盛的庄稼,他们也与这片大地同时焕发了无限的生机。
无论他们是在田间锄草,在河边洗衣,在树林里割草,还是在围栏里喂鹿,都是满怀着希望,精神奕奕,脚步轻快,嘴里偶尔还会哼着不知名的小曲。
李承乾贪婪地看着这一切,他身后跟来的百官也都欣慰地看着这一片繁华盛景象,拈须微笑,听着李承乾吟的这半首改自的《送瘟神》更是觉得十分享受。
只是一旁的赵节听了忍不住皱眉道“陛下也真是的,明明都已经赐死了于志宁,赶走了长孙无忌却唯独对东宫没有任何封赏,连太子殿下纳个良娣也不准……”
赵节这么一说跟在李承乾身边的一众东宫心腹心里也都是叹息不已。
十天前李世民突然下旨赐死于志宁,让李治去刑部传口谕立即派人送走长孙无忌,罢免崔敦礼和百十个官员可谓是雷厉风行。
李世民的动作虽然波及面不广,但是影响深度和广度绝对要超过李承乾之前做的所有事情。
在这之前李承乾做多少事,只要李世民一道旨意都可以推翻,但是李世民亲自下的旨意一般情况下他自己是不会推翻的。
随着这一连串的旨意长安城的官员也都认清了一个现实,那就是谁与东宫作对就没有好下场,无论你是受宠的亲王还是股肱外戚。
一时间东宫的推行政令,再没有一个衙门,哪个官员敢于轻慢。
只是李世民对李承乾观感太差所以对李承乾和东宫众臣没有任何封赏……
当然这一点都不影响东宫众臣的积极性,甚至还有些窃喜。
谁抱上一个地位稳固的东宫太子的大腿,还能有机会为着这位太子受些委屈,会不心甘情愿
不信看看前面一批为当年的秦王李世民受委屈的大臣,现在得到的回报
不过此事却让王叶丹母女十分着急,王仁佑在外地做官这次柳氏带着带王叶丹进京就是为了让王叶丹嫁入皇家的。
现在长安城的权贵都知道,王叶丹被李承乾看上了,而且太子妃亲自上疏请陛下降旨纳王叶丹为良娣,只要李世民批准就面子里子都有了。
但是李世民那边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这让柳氏觉得十分难堪,要知道前几年李世民想求娶五姓七家女儿并不容易,现在她们都愿意给李承乾做妾了,李世民反而拿捏起他们来了
李承乾知道这只是李世民在跟他赌气所以也没有放在心上,只是有像杜荷、赵节这样的心腹还是会忍不住为他鸣不平。
今天李承乾带着手下的人来龙首原是为了试查这一片高地适不适合修建大型的粮仓。
修建大刑的粮仓是他早就要做的事情,现在龙首原上的春耕已经忙完了农民也都在地锄草,刚好可以抽出人来挖粮仓。
本来李承乾想修一座水泥的仓库,可惜他还没有研制出来水泥,所以只能采用隋唐时仓库的建法,在高地上挖一个个深坑,然后用柴草在坑里使劲烧,把坑周围的泥土烧成砖质的,这样把谷物倒进去上面做一个尘顶的盖子就可以了。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还能节约材料,而且不怕失火,就算起了火灾最多烧上面一层下面没有空气起不了火。
李承乾近来没有什么事做,薛大鼎奏报已在龙首原上选出一片地方,他就带着一众东宫的大臣出来看看。
薛大鼎领着众人来到他选好的修建粮仓的地方,李承乾四下一看心里暗暗点头,这是一处临水靠山的高地,前临渭水可以直接通到黄河,无论是从关外往关里运粮食,还是逆渭水而上往甘肃等地调拨物资等都没有问题。
而且因为背水靠山易守难攻,即便北方的铁骑打到长安城,想攻克这里也不容易。李承乾往西看看那边就是万安宫,以后李承乾也准备在那里扩建出来一座宫殿。
等那边扩建好了这两处就联在一处了,无论是皇宫驻军,还是内府都十分方便,而且这里作为长安乃至关中的第一粮仓,以后皇帝来巡视也十分方便。
“这个地方选的很好,足见薛卿乃是治世之臣。”李承乾说着看看跟着他出宫的一百多年轻的进士,便对薛大鼎道“薛卿家善于修筑河渠定有不少经验和方法,今天新进士都在这里,你就跟他们讲一讲这个仓库为何选址在此。然后再带着他们看看你们新修的龙首渠,跟他们讲一讲这条渠是怎么修的,都遇上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克服的。”
李承乾一翻话说罢,薛大鼎和跟着他的新进士们都是一怔,薛大鼎是因为李承乾突然给他出一个课题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新进士们则觉得这些东西有什么好学的
不过薛大鼎是老臣了,一怔之后就往旁边走几步道“诸位请到这边来听老夫一语。”
一众新进士闻言却都心里犹疑不愿过去。
李承乾看见一众新进士都踟蹰不前,便对薛大鼎道“薛卿家你先想想怎么跟他们说。”
然后看着转身严肃地道“孤王知道,你们这次来长安参加考试都是为了能进崇贤馆修书,现在孤王只让一小部分人去崇贤馆其余人都没有安排职事所以心里有一些想法。
也可能是觉得这位薛卿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们不需要学这些。
那你们就错了。”
说到这儿李承乾顿了顿,威严地扫视一圈众人,见没有哪一个敢脸露不屑的才接着道“我大唐立国近三十年,如今虽然还有些外患但是我大唐却是不惧的,可是因为内部稳定太平时间长了,人口繁衍增加,必然造成地少人多,粮食就成了大患。
所以孤王今年年初时就曾下令各地要广修水渠,开垦良田,为的就是后世不至于如东汉末年那样百姓吃不上饭,被张角一鼓动就天下大乱了。
你们以后都是要去地方上历练的,出将入相,若连这些都不懂怎么带领百姓开恳屯田
你们看薛卿家他就是在沧州带领百姓修渠垦田,甚得当地百姓爱戴,和贾敦宜、郑惠三个人被百姓称作铛脚太守。
原本孤王想把他们一次都调入长安,可是担心这三个人都走了地方上百姓受苦才作罢的。
你们现在不要想着高居庙堂,首先要想着怎么才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孤王带着你们来这里就是为了让你们,多学一些济世裕民的本事。”
“太子殿下说的好!”李承乾才说罢,就听后面有人高声道。
李承乾循声看过去,见是说话的人是高季辅,不由皱了下眉头,暗道高季辅乃是中书舍人,这会儿怎么会来这里了
李承乾正想着高季辅已经来到他面前,一丝不苟地躬身行礼道“参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含笑道“高卿家平身。”
高季辅与诸遂良是好友为人正直,一直都是支持李承乾的坚定力量,所以李承乾对他的态度向来亲和。
“臣今日休沐,听说太子殿下带着东宫官员来此查看修筑粮仓的地方,所以就冒昧前来打扰,还请太子殿下恕罪。”高季辅一板一眼地解释他为什么来此见李承乾。
李承乾呵呵一笑道“你来见孤王怎么能算有罪。”
高季辅闻言仍然向李承乾抱拳一礼道“谢太子殿下宽宏大量。”
李承乾见此知道他定是有话要说,便含笑点点头,朝着那一百余名新进士一挥手示意他们去听薛大鼎讲课。
新进士见此都忙走到那边。
“臣一路走来见此处数万百姓躬耕田亩,人人安居乐业。刚才又听见太子教导这些新进士,到地方上做官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让他们学点修渠垦田的本事,心里感叹太子殿下高瞻远瞩,处处为百姓着想,真乃我大唐百姓之福啊!”高季辅说着再次郑重一礼。
虽然高季辅这一话翻说的情真意切,这一礼行的也是心甘情愿,但是李承乾知道他后面一定会批评自己,不然他就不是高季辅了。
便先谦虚道“孤王才疏学浅,原本还要高卿家多多提点,你这样当面奉承,若是把孤王捧高了自高自大不知东西南北,那可是要误国误民的。”
高季辅闻言一怔尴尬一笑,很快又淡定道“太子殿下如此谦虚真是让老臣佩服,臣正好有一句话要说。”
“高卿家请讲。”
高季辅再次躬身一礼道“天下皆知太子殿下爱民如子,太子殿下救助灾民,主持开垦龙首原,并且一力推行关中的佃租降到三成这些都是善举。可是臣不明白太子殿下为何一定要提高粮价,又在此大修粮仓,准备秋来收购粮食呢”
高季辅说着不待李承乾回答便接着道“前隋储存在仓库里的粮食极多,到了武德初年都没有吃完完,可是隋炀帝不恤百姓,照样弄天下烽烟四起国破家亡。
前鉴不远还望太子殿下以天下百姓福祉为重,收回成命。”
李承乾闻言点点头道“高卿家虑得也是,不过高卿家也说了前隋是不恤百姓,并非是因为仓库里的粮食储存的多了,孤王修建仓库储存粮食也是为了百姓,怎么会走上隋炀帝的老路”
高季辅闻言却是淡然一笑道“太子殿下所言自然有理,臣也相信太子殿下不会害民,可是此政一出天下景从,到时候经手的官员一多,太子殿下的善政也就成了恶政了。
朝廷向来都是简刑轻政,为的就是不给下面的官吏祸百姓的机会啊!”
高季辅所说的倒是有些现代人提出的‘大社会小政府’的意思,后世也有人认为政府官员官僚作风严重,所以认为应该让政府把权力交给社会。
可是谁都知道权力交给社会,也是交给具体的人和机构,这个人或者机构有钱和权以后一样为害社会,而且政府和人民很难监管。
众所周知的比如前些年煤矿承包给煤老板,矿难就曾出不穷,最后还是政府把开采权收回矿难才迅速减少。
房地产交给开发商。房价就居高不下社会矛盾严重,现在还是政府在准备建廉租房,以期能解决这个问题。
其实把权力收在朝廷,保证百姓的参与监督的权力就好了,实在没必要非说政府里坐的一定是坏蛋,商人一定是好人。
李承乾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因此也断不会听从他的建议,中途停下他的计划。
便淡淡地道“朝廷储粮,平抑粮价,引导百姓开荒乃是朝廷要做的大事不能因噎废食,若是担心下面的官吏借此迫害百姓,朝廷自当派出监察御史巡视天下洗冤平狱。”
说到这李承乾看一眼还要说话的高季辅道“今天孤王累了,高卿也早些回去,休沐一天好好与家团聚吧。”李承乾说着就先走了。
“臣——唉”高季辅看着李承乾走开叹口气,心里却已经打定主意,哪怕得罪李承乾,此事他要向李世民进谏。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3665/10217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