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簸箕炊
推荐阅读: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临时夫妻(nph)、魇运、冷面具(1v1 sc SM)、和同事相亲之后(1v1 双处)、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红男绿女(1v1)、窥星(父女1v1)、珍宝珠、将他关进小黑屋、
“主要是茶水的功效,用的是减肥茶的药方。”杜清和低声说道,“其实饭菜基本没啥效果。”
朱玉斌一愣,然后明白了:“老板,你这生意其实是靠着卖茶水才卖得出饭菜吗?”
“去去去,瞎说什么大实话。”杜清和乐了,“我会把草药都包好,交给黄姐让她冲泡的。至于我的饭菜,用得着靠茶水?随便打出招牌,都能卖出去了!”
朱玉斌点了点头,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他对杜清和的厨艺是真的叹服。一个没正经学过厨艺的人,居然把菜肴做得比他还好吃,这已经不能用天分来解释了。这简直是天生的厨子啊!“说不定,我在这里工作,还能让我的厨艺再上一个层次?”第一次朱玉斌有着这么强烈的预感。
其实朱玉斌还真的猜对了,杜清和打算弄一个生态农业园,给餐厅来一个自给自足。
但凡是能自己准备的食材,就不出去买了。比如,在生态农业园里可以种菜,养鸡养鸭养鱼之类的。这样出产的食材,保管新鲜且无公害。其实厨师说白了,也是一份缘分的职业,做一道菜,最关键的不是厨师的厨艺,而是食材的新鲜程度和高级程度。比如一个家庭主妇,就算抓一只走地鸡来,也能弄成极为好吃的白切鸡,你能说家庭主妇的厨艺就比厨师强吗?同样的道理,把一盆死鱼臭虾给顶级大厨,这个大厨也无法做出一道美味来。
所以,厨师这个行业,食材才是最关键的。
要不然朱玉斌为什么愤而辞职,就是因为采购的那人太混蛋了,老是用一些残、坏、烂的食材给他。你说,再厉害的厨师,也无法改变食材的性状啊!(杜清和这个变态除外,他是开挂的。)
一个厨师的厨艺要增长,除了要有天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食材练手。像霓虹那边的厨子,一辈子只弄三文鱼刺身,傻子都能弄得好吃了。
所以,厨师找到一个能提供高级食材的东家,才能磨练自己的厨艺!
朱玉斌已经摸到门槛了,但就差这么临门一脚,不然的话,他很可能就成为顶级的粤菜大厨了。而这一道坎,很多人一辈子都跨不过去。为啥?因为高级食材太稀缺了啊!
杜清和也不敢确定,自己弄的生态农业园能不能成。
如果功德田确实存在的话,那培育高级食材根本不成问题。就怕杜清和自己的猜测是错的,这就有点坑爹了。不管怎么说,要是生态农业园弄得好的话,再投资开一个厂吧,把卖不出去的产品弄成饮料、罐头啥的。反正四水镇已经有不少类似的厂子了,各种配套设施齐全。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第二天了。
杜清和一如既往地起了个大早,才回过神来今天不用他买菜。
但不管怎么样都好,早餐还是要给父母做的。今天,杜清和打算给父母弄一个潘州特有的小吃——簸箕炊。其实也不算自己弄吧,就是出去买人家做好的簸箕炊,然后回家淋上自己做的香油。其实这簸箕炊好不好吃,完全是靠香油。这香油也是商业秘密,但说出去也没啥的,主要是用芫荽头、葱头、白芷和韭菜一起放入花生油锅里榨,而且要用慢火煲煮才能得到香喷喷的别样香油。当然了,图省事直接用橄榄油也行。
那什么是簸箕炊呢?
简单来说,就是用米浆做的糕。因为盛放在簸箕上,用水炊熟(蒸熟)的,所以约定俗成就叫这个东西为簸箕炊了,或者叫做簸箕籺(籺,he,粤语音同符号@)。说到籺,就如同其他地方的粑粑一样,是粤西地方特色小吃,大体上可以看做是一类用米浆制作的糕点。潘州人很有意思,把粽子也叫做古粽籺。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寿桃籺、艾籺、薯包籺、灰水籺……极具地方特色。
这么说吧,要是来潘州,不吃一回“籺”,也算是白走一趟了。
市场上卖簸箕炊的,大多数是上了岁数的人。
没办法,这门手艺都快失传了,很多年轻人都觉得做这一行太累,起早摸黑的。杜清和也是因为自己弄簸箕炊太过费时间才没弄,你想想看,一大早四点多五点就要起来磨米浆,然后还有守着锅蒸,一层米浆蒸熟了再往上面加一层米浆,蒸熟后拿到簸箕上晾凉了,才可以拿出去售卖。
等赶到市场,大概是早上的六点钟左右。
你想想看,现在年轻人有几个能晚上十点多就睡觉?再要他们早上四点多起来磨米浆,这不是要人命嘛!
这还是现在,要是以前没电磨,只有石磨,估计晚上还得把米浆磨好了,早上要五点多就骑着单车往市场赶,把簸箕炊卖出去。
当然了,传统手艺还是有人继承的,比如现在年轻人思维活跃,跳出了传统手艺的范畴,把簸箕炊给改良了。比如在簸箕炊里面加栗子肉,这样吃起来别有风味。还有的加芋头的,有的加番薯的,都不用说有什么养生的效果,就已经很多人买了。
要单单是这样也就罢了,还有多种酱料可以选择。
传统的簸箕炊,也就是传统的香油,讲究点的榨点韭菜油,已经非常好吃了。
而年轻人继承的手艺,愣是玩出花来了。
为了吸引顾客,他们把酱料弄成辣椒酱的——当然不是川蜀、湘鄂一代的那种辣椒酱,而是适合潘州人吃的,不算太辣的辣椒酱。甚至,还有拿橄榄菜做酱料的,有直接加橄榄油的……
如此种种,也让簸箕炊的逼格往上增长了好些个档次,售价也就上去了。在潘州,确实有不少人已经靠着簸箕炊发家致富了。
没办法,传统的簸箕炊对于老一辈人来说,确实是美味。但是吃挑嘴的年轻人,已经对这种干巴巴的簸箕炊不感兴趣了。然而,经过改良后的簸箕炊,却非常适合年轻人的口味。不得不说,有些传统手艺,真的需要改良,适合现在的社会才能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
朱玉斌一愣,然后明白了:“老板,你这生意其实是靠着卖茶水才卖得出饭菜吗?”
“去去去,瞎说什么大实话。”杜清和乐了,“我会把草药都包好,交给黄姐让她冲泡的。至于我的饭菜,用得着靠茶水?随便打出招牌,都能卖出去了!”
朱玉斌点了点头,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但是他对杜清和的厨艺是真的叹服。一个没正经学过厨艺的人,居然把菜肴做得比他还好吃,这已经不能用天分来解释了。这简直是天生的厨子啊!“说不定,我在这里工作,还能让我的厨艺再上一个层次?”第一次朱玉斌有着这么强烈的预感。
其实朱玉斌还真的猜对了,杜清和打算弄一个生态农业园,给餐厅来一个自给自足。
但凡是能自己准备的食材,就不出去买了。比如,在生态农业园里可以种菜,养鸡养鸭养鱼之类的。这样出产的食材,保管新鲜且无公害。其实厨师说白了,也是一份缘分的职业,做一道菜,最关键的不是厨师的厨艺,而是食材的新鲜程度和高级程度。比如一个家庭主妇,就算抓一只走地鸡来,也能弄成极为好吃的白切鸡,你能说家庭主妇的厨艺就比厨师强吗?同样的道理,把一盆死鱼臭虾给顶级大厨,这个大厨也无法做出一道美味来。
所以,厨师这个行业,食材才是最关键的。
要不然朱玉斌为什么愤而辞职,就是因为采购的那人太混蛋了,老是用一些残、坏、烂的食材给他。你说,再厉害的厨师,也无法改变食材的性状啊!(杜清和这个变态除外,他是开挂的。)
一个厨师的厨艺要增长,除了要有天分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食材练手。像霓虹那边的厨子,一辈子只弄三文鱼刺身,傻子都能弄得好吃了。
所以,厨师找到一个能提供高级食材的东家,才能磨练自己的厨艺!
朱玉斌已经摸到门槛了,但就差这么临门一脚,不然的话,他很可能就成为顶级的粤菜大厨了。而这一道坎,很多人一辈子都跨不过去。为啥?因为高级食材太稀缺了啊!
杜清和也不敢确定,自己弄的生态农业园能不能成。
如果功德田确实存在的话,那培育高级食材根本不成问题。就怕杜清和自己的猜测是错的,这就有点坑爹了。不管怎么说,要是生态农业园弄得好的话,再投资开一个厂吧,把卖不出去的产品弄成饮料、罐头啥的。反正四水镇已经有不少类似的厂子了,各种配套设施齐全。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第二天了。
杜清和一如既往地起了个大早,才回过神来今天不用他买菜。
但不管怎么样都好,早餐还是要给父母做的。今天,杜清和打算给父母弄一个潘州特有的小吃——簸箕炊。其实也不算自己弄吧,就是出去买人家做好的簸箕炊,然后回家淋上自己做的香油。其实这簸箕炊好不好吃,完全是靠香油。这香油也是商业秘密,但说出去也没啥的,主要是用芫荽头、葱头、白芷和韭菜一起放入花生油锅里榨,而且要用慢火煲煮才能得到香喷喷的别样香油。当然了,图省事直接用橄榄油也行。
那什么是簸箕炊呢?
简单来说,就是用米浆做的糕。因为盛放在簸箕上,用水炊熟(蒸熟)的,所以约定俗成就叫这个东西为簸箕炊了,或者叫做簸箕籺(籺,he,粤语音同符号@)。说到籺,就如同其他地方的粑粑一样,是粤西地方特色小吃,大体上可以看做是一类用米浆制作的糕点。潘州人很有意思,把粽子也叫做古粽籺。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寿桃籺、艾籺、薯包籺、灰水籺……极具地方特色。
这么说吧,要是来潘州,不吃一回“籺”,也算是白走一趟了。
市场上卖簸箕炊的,大多数是上了岁数的人。
没办法,这门手艺都快失传了,很多年轻人都觉得做这一行太累,起早摸黑的。杜清和也是因为自己弄簸箕炊太过费时间才没弄,你想想看,一大早四点多五点就要起来磨米浆,然后还有守着锅蒸,一层米浆蒸熟了再往上面加一层米浆,蒸熟后拿到簸箕上晾凉了,才可以拿出去售卖。
等赶到市场,大概是早上的六点钟左右。
你想想看,现在年轻人有几个能晚上十点多就睡觉?再要他们早上四点多起来磨米浆,这不是要人命嘛!
这还是现在,要是以前没电磨,只有石磨,估计晚上还得把米浆磨好了,早上要五点多就骑着单车往市场赶,把簸箕炊卖出去。
当然了,传统手艺还是有人继承的,比如现在年轻人思维活跃,跳出了传统手艺的范畴,把簸箕炊给改良了。比如在簸箕炊里面加栗子肉,这样吃起来别有风味。还有的加芋头的,有的加番薯的,都不用说有什么养生的效果,就已经很多人买了。
要单单是这样也就罢了,还有多种酱料可以选择。
传统的簸箕炊,也就是传统的香油,讲究点的榨点韭菜油,已经非常好吃了。
而年轻人继承的手艺,愣是玩出花来了。
为了吸引顾客,他们把酱料弄成辣椒酱的——当然不是川蜀、湘鄂一代的那种辣椒酱,而是适合潘州人吃的,不算太辣的辣椒酱。甚至,还有拿橄榄菜做酱料的,有直接加橄榄油的……
如此种种,也让簸箕炊的逼格往上增长了好些个档次,售价也就上去了。在潘州,确实有不少人已经靠着簸箕炊发家致富了。
没办法,传统的簸箕炊对于老一辈人来说,确实是美味。但是吃挑嘴的年轻人,已经对这种干巴巴的簸箕炊不感兴趣了。然而,经过改良后的簸箕炊,却非常适合年轻人的口味。不得不说,有些传统手艺,真的需要改良,适合现在的社会才能更好的传承发展下去。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42101/104828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