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种花
推荐阅读:为找老婆,逮捕全球猫、清冷佛子重生后,甜诱美强惨督公、病美人假皇子重生了、[星际ABO] 白色大狗叼回来的落魄上将、怎不思量、精神海、小人鱼他又乖又甜、死去的男友变成怪物回来了、学霸不懂言情、娶个世子当王妃、
就算网上买的种子能发芽,但是种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没人能保证。当然了,不能一棍子敲死一船人,还是有很多种子是能种活的。再说了,要杜清和去其他地方把花移栽过来也不太现实,就算“袖里乾坤”可以装东西,但是装活物进去,很快就挂了的。
没办法的事,这“袖里乾坤”按照杜清和的理解,就相当于送到了一个生命无法生存的空间里。这样的空间里,能有生物生存,那才是奇迹。
要是用车运输回来,那杜清和就要弄个盆栽什么的了,买种子太亏。
杜清和在网上一搜,还真有不少盆栽包邮运送。但杜清和看了好几家的评价,都不算太好。最后,杜清和还是选择了买种子。第一,时间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事情,杜清和找了好几家的种子店,都买了一模一样的种子,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最重要的是,可以有个备选,万一不发芽的话。
等种子一到,杜清和傻眼了。
种子,他就买了差不多五十斤之多!
算了吧,反正只要能发芽,不管是什么,在功德田里都能茁壮成长的。今天,他就是把种子提溜过来的。一大堆种子,装了一个大编织袋。毕竟不能放入“袖里乾坤”,不然的话,啥种子都成活不了。
“老板,你来了?”这个是车村长的一个亲戚,也算是给车村长的福利了,招了进来,算是一个小管理吧,不仅要操心各种事,还要负责考勤。幸亏这个叫车明俭的人还挺老实,且挺公平的,考勤什么的都做得特别负责,杜清和也很放心。
田间地头的,一百多人在种菜,这也算是挺壮观的场面了。
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就是从村里的浇灌渠里接了水,开始浇水罢了。
种菜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自动化不发达——也没钱装的情况下,就必须每天浇水两次。一次是早上,一次是傍晚。不能中午浇水,不然很容易产生烧苗的情况的。浇了水之后,还得派人去沤肥。
这沤肥啊,杜清和规定了不能用化肥,所以用榨油剩下的油渣,这是要钱买的。城里人干不了这个,因为确实味道很重。
但是,这个肥料最是天然,且是有机肥来的。
杜清和曾经考虑过要用农家肥,但一想到他的生态农业园是要实拍视频照片的,万一用农家肥引起顾客反感,那就得不偿失了。有了丰祥村的经验,生态农业园的建立就比较顺利了。网站,一如既往地用那个,只不过在首页上多了一个明显的链接罢了。
管理人员,杜清和也雇佣了两个,专门负责这一块的,甚至包括网店的运营。
这年头也是怪事,连卖菜都需要在网上卖。
不过还好,四水镇加入了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生鲜水果蔬菜供应链,只要拉到镇上的网点,就能直接发货了。当然了,邮费还是要给的。杜清和还继承了有机蔬菜包装的“优良传统”,有条形码保证正品,还有微信公众号能查询得到真伪。
这些额外的运营,甚至比种菜本身多得多。
要不是丰祥村的模式受欢迎,杜清和还真的不敢扩大来做。
“我就看看,你们忙你们的。”杜清和最可惜的是,彭良基不肯从饲料厂辞职来帮他,说饲料厂要是缺了他,保证立马就垮。饲料厂垮了,他们村子的拨款镇上就不给了。杜清和第一次发现彭良基这么有良心的,不过也还好,普宁村别的不多,肯干农活的人很多。一百多个名额,开玩笑一样就满了。
杜清和也学过管理,知道不能用人唯亲,很容易出事的。
普宁村里的村民,大多都算是他的乡亲们,也是熟面孔。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很难管理的。什么事,都不能公事公办,非得掺合一点私人感情在里面。杜清和问过了车村长,这事怎么解决。没想到,车村长还真的有办法。考勤是他的亲戚,算是铁面无私那类人,也不怕得罪人——背后靠山是村长嘛。会计,财务,都是镇上住的,和普宁村不熟悉,也没什么亲戚关系。
这样一来,杜清和对整个生态农业园算是掌控在手中了。
杜清和也不置可否,就这么四周围看看,遇到不懂的事情,还问了两句。
说实在的,杜清和对种植这方面,也就是一知半解。比不知道好一点,但实际操作能力为零。作为老板,杜清和还是挺认真去观察,去学习的。甚至,还问了几个颇有经验的老农,问他们怎么种花。
没错,杜清和就是想自己把花种种下去。
来到给种花留出来的空地,旁边已经种上了两三亩的茶苗,这是从新垌茶园那里买来的,也花了一笔不少的钱。至于花场这边,也就种上了常见的月季、康乃馨、菊花、格桑花、鲁冰花之类的鲜花。算了算,花场的占地大约有二十亩地左右。杜清和还预留出了几十亩地,要是种花的收益好,杜清和就专门拿来种花了。
挖坑,播种,浇水。
杜清和顶着烈日在劳作,很快腰都直不起来了。
不得不说,田间地头刨食的,真的很累。特别是杜清和这种没种过地的,弯几下腰就累得不行了。最后没辙,杜清和只能选择用神通。四下瞅了瞅没人注意,杜清和才“咻”的一声用出了“搬运”神通,很快就隔着相同的距离,把花种种了下去。
这地啊,已经用拖拉机犁地了一次,再加上前几天还下雨来,挺松软的。
杜清和再浇了水,算是把二十亩地都种上花了。
这么大块的田地,要是给杜清和一个人没有助力的情况下种花,能把他累死。
“呼,又晒又累。”杜清和回到自己的老家。这是一幢两层高的红砖房,很有年代了,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建造的。红砖上面都爬满了青苔,差点变成了绿砖。这是杜清和的老家,也是他爷爷住的地方。小时候,杜清和就在这里生活了好一段时间,甚至爷爷在的那几年,每逢寒暑假都会回来住那么几天。
现在物是人非,杜清和就把这里当成了生态农业园的办公地点。
没办法的事,这“袖里乾坤”按照杜清和的理解,就相当于送到了一个生命无法生存的空间里。这样的空间里,能有生物生存,那才是奇迹。
要是用车运输回来,那杜清和就要弄个盆栽什么的了,买种子太亏。
杜清和在网上一搜,还真有不少盆栽包邮运送。但杜清和看了好几家的评价,都不算太好。最后,杜清和还是选择了买种子。第一,时间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事情,杜清和找了好几家的种子店,都买了一模一样的种子,反正也花不了几个钱。最重要的是,可以有个备选,万一不发芽的话。
等种子一到,杜清和傻眼了。
种子,他就买了差不多五十斤之多!
算了吧,反正只要能发芽,不管是什么,在功德田里都能茁壮成长的。今天,他就是把种子提溜过来的。一大堆种子,装了一个大编织袋。毕竟不能放入“袖里乾坤”,不然的话,啥种子都成活不了。
“老板,你来了?”这个是车村长的一个亲戚,也算是给车村长的福利了,招了进来,算是一个小管理吧,不仅要操心各种事,还要负责考勤。幸亏这个叫车明俭的人还挺老实,且挺公平的,考勤什么的都做得特别负责,杜清和也很放心。
田间地头的,一百多人在种菜,这也算是挺壮观的场面了。
其实也没什么要紧的事,就是从村里的浇灌渠里接了水,开始浇水罢了。
种菜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特别是自动化不发达——也没钱装的情况下,就必须每天浇水两次。一次是早上,一次是傍晚。不能中午浇水,不然很容易产生烧苗的情况的。浇了水之后,还得派人去沤肥。
这沤肥啊,杜清和规定了不能用化肥,所以用榨油剩下的油渣,这是要钱买的。城里人干不了这个,因为确实味道很重。
但是,这个肥料最是天然,且是有机肥来的。
杜清和曾经考虑过要用农家肥,但一想到他的生态农业园是要实拍视频照片的,万一用农家肥引起顾客反感,那就得不偿失了。有了丰祥村的经验,生态农业园的建立就比较顺利了。网站,一如既往地用那个,只不过在首页上多了一个明显的链接罢了。
管理人员,杜清和也雇佣了两个,专门负责这一块的,甚至包括网店的运营。
这年头也是怪事,连卖菜都需要在网上卖。
不过还好,四水镇加入了阿里巴巴和京东的生鲜水果蔬菜供应链,只要拉到镇上的网点,就能直接发货了。当然了,邮费还是要给的。杜清和还继承了有机蔬菜包装的“优良传统”,有条形码保证正品,还有微信公众号能查询得到真伪。
这些额外的运营,甚至比种菜本身多得多。
要不是丰祥村的模式受欢迎,杜清和还真的不敢扩大来做。
“我就看看,你们忙你们的。”杜清和最可惜的是,彭良基不肯从饲料厂辞职来帮他,说饲料厂要是缺了他,保证立马就垮。饲料厂垮了,他们村子的拨款镇上就不给了。杜清和第一次发现彭良基这么有良心的,不过也还好,普宁村别的不多,肯干农活的人很多。一百多个名额,开玩笑一样就满了。
杜清和也学过管理,知道不能用人唯亲,很容易出事的。
普宁村里的村民,大多都算是他的乡亲们,也是熟面孔。在中国的人情社会中,很难管理的。什么事,都不能公事公办,非得掺合一点私人感情在里面。杜清和问过了车村长,这事怎么解决。没想到,车村长还真的有办法。考勤是他的亲戚,算是铁面无私那类人,也不怕得罪人——背后靠山是村长嘛。会计,财务,都是镇上住的,和普宁村不熟悉,也没什么亲戚关系。
这样一来,杜清和对整个生态农业园算是掌控在手中了。
杜清和也不置可否,就这么四周围看看,遇到不懂的事情,还问了两句。
说实在的,杜清和对种植这方面,也就是一知半解。比不知道好一点,但实际操作能力为零。作为老板,杜清和还是挺认真去观察,去学习的。甚至,还问了几个颇有经验的老农,问他们怎么种花。
没错,杜清和就是想自己把花种种下去。
来到给种花留出来的空地,旁边已经种上了两三亩的茶苗,这是从新垌茶园那里买来的,也花了一笔不少的钱。至于花场这边,也就种上了常见的月季、康乃馨、菊花、格桑花、鲁冰花之类的鲜花。算了算,花场的占地大约有二十亩地左右。杜清和还预留出了几十亩地,要是种花的收益好,杜清和就专门拿来种花了。
挖坑,播种,浇水。
杜清和顶着烈日在劳作,很快腰都直不起来了。
不得不说,田间地头刨食的,真的很累。特别是杜清和这种没种过地的,弯几下腰就累得不行了。最后没辙,杜清和只能选择用神通。四下瞅了瞅没人注意,杜清和才“咻”的一声用出了“搬运”神通,很快就隔着相同的距离,把花种种了下去。
这地啊,已经用拖拉机犁地了一次,再加上前几天还下雨来,挺松软的。
杜清和再浇了水,算是把二十亩地都种上花了。
这么大块的田地,要是给杜清和一个人没有助力的情况下种花,能把他累死。
“呼,又晒又累。”杜清和回到自己的老家。这是一幢两层高的红砖房,很有年代了,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会建造的。红砖上面都爬满了青苔,差点变成了绿砖。这是杜清和的老家,也是他爷爷住的地方。小时候,杜清和就在这里生活了好一段时间,甚至爷爷在的那几年,每逢寒暑假都会回来住那么几天。
现在物是人非,杜清和就把这里当成了生态农业园的办公地点。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42101/1048290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