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
推荐阅读:不就是个奥运冠军[花滑]、404寝,下楼团建!、我的独立日、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我在神秘复苏世界开冒险屋、和小掌门一起看世界、仙尊他一心成为反派、纨绔小少爷的农家饭馆、社恐和纸片人恋爱后、远古大佬抓我生崽崽、
“没想到这天下,竟有这样聪慧的人儿。”管事娘子一扭身,“柳姑娘您先忙着,我赶着回正厅上听林姑娘说典故去。”
柳眉闻言怔了怔,继而大喜。
误打误撞,这真是误打误撞啊!
可这虽是误打误撞,效果却出奇地好——
这次为了在北静王府刷好感度,柳眉选择了不走寻常路:眼下暑热难当,一到这种时候,人人难免胃口消减,不思饮食。所以柳眉特特选了些消夏解暑、看着就清爽的材料——水嫩水嫩的红菱、一指粗的藕带、新上的马蹄与鸡头米、刚刚长出嫩叶的莼菜,以及正当时令的茭白。
这几样,样样都位列江南人称的“水八仙”,又称“水八鲜”。
柳眉用来烹饪的手法也极尽简单淳朴之能事,要么是用滚水一烫便即上桌,要么是武火快炒断生调味,总之就是尽全力锁住材料的水份与鲜甜。
然而这些材料,在京中却并不常见,以至于这北静别院在塘里植了不少,甚至都已经被从塘中捞了上来,那些久居京中的王府仆妇却并不知该如何入菜。
可黛玉是姑苏林家人,又在扬州住了许久,又怎么不晓得这些?
柳眉想起黛玉,心里忍不住偷笑:那位,怕也是个藏得很深的吃货。
黛玉平时于吃食上极其不上心,当然这也多半因为贾府厨房送去的饮食,不怎么合她胃口。可是柳眉却听紫鹃说起过,其实黛玉见到合胃口的,就会略微多动几筷。而黛玉平时也毫不掩饰自己口味与旁人不同,就如那暹罗贡茶,贾府无一人喜爱,独黛玉说好。
这次柳眉用黛玉的家乡食材做了这样一道席面,自然勾起黛玉无限乡情——加上她满腹诗书,自然妙语如珠,令北静太妃尝着新鲜的同时,也听得兴味盎然。
少顷,柳眉亲自领着两名仆妇,提着盛有那两个热碗的食盒,来到正厅上。
北静太妃正与黛玉和凤姐两人围一桌而坐。
这桌子,并非寻常方桌,乃是一枚巨大的黄杨木根打磨而成,桌面上木纹宛然,只是打磨光滑,甚至连清漆也未上,透着满满的天然野趣。
桌上摆着的四冷碟四热炒,却是用粗陶碟盛着,而非高门大户里常用的精致细瓷。偏生就是这粗淘碟,搁在这张黄杨木桌上,再衬着厅外别院里的绿树桑麻,便显得格外和谐。
柳眉一转身,就要去身后的仆妇那里将两个热碗取出来。
“眉儿你快来!”却是黛玉先行出声招呼柳眉,“太妃可是将我问住了。”
黛玉笑着,指向桌面上一道酸甜藕带,“这其余几样我都认得,唯独这样,不止材料新奇,味儿也新鲜。”
凤姐也索性挟起一条来,望着藕带截面那又细又小的细孔说:“瞧这样子,明明就是还未长成的小嫩藕,可这怎么想出来的,竟吃这么小的藕。”
北静太妃也接口,说:“尝起来又脆又甜,与那又大又沉的大粉藕比起来,根本该是两种吃食吧!”
柳眉笑着回答:“回各位的话,这叫做藕带,确实是莲藕的嫩根,只在五月间出产,至多一旬,立即变老,就得不了这种风味。”
这道酸甜藕带是柳眉最为得意的一道热炒,除了火候极其精准,完全衬托这藕带的脆嫩以外,所调的口味正是后世闻名的荔枝味,入口酸、回口甜,极是鲜香开胃。
北静太妃闻言笑了起来,说:“这丫头也伶俐,这是在提醒我,定须多吃几筷,一年就吃这一回,过两天便吃不到了呢!”说着众人都笑了起来。太妃却不动筷,反而好奇地探头望着柳眉身后的食盒。
“这新上来的是汤么?”
“回太妃的话,是两个热碗,一个是莼菜鱼圆羹,另一个是红焖茭白。”
听见莼菜鱼圆羹的名字,黛玉已经忍不住先笑了。
作者有话要说: 水八仙: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鸡头米)、茨菰、荸荠(马蹄)、莼菜、红菱;季节原因,这里只写了六种。两年前曾经在湖北吃过一次藕带,至今难忘——其实酸辣味的更好吃,可惜红楼里通篇没提过辣椒这种神奇的调味。
红楼里明确写到这几种水生植物的有:莲藕、鸡头米、红菱这三样,所以柳眉也算是完成了一点点任务,任务条小小幅地推进推进——
第32章 消夏良品水中仙(下)
莼菜鱼丸羹盛在一只青釉陶罐里,由柳眉小心翼翼地捧了出来。
陶罐里莼菜碧绿,鱼丸雪白,煞是好看,汤面上却不见半点油星儿。汤里的莼菜一朵一朵,极像是刚生的嫩荷叶,偏又小巧别致,两侧紧紧地卷起来。这莼菜叶背生就一层薄薄的琼脂,入口滑润,嚼之却又爽脆,兼之清热润肺,是消夏去暑的佳肴。
北静太妃只看了一眼,惊奇地叹道:“这一眼望过去,就跟将整个荷塘搬上了桌似的。”一句话出口,周围的王府仆妇莫不掩口而笑。一直侍奉在太妃身边的管事娘子忍不住也笑道:“太妃说得极是,我们闻到这香气,也觉得和在水边相仿佛!”
柳眉见到黛玉微笑,就知她想说什么。
黛玉果然开口,又讲起一个典故:早年间有个姓张的文人在北地做官,见秋风起,便思念起南方的莼菜羹、鲈鱼脍,只说了一句“人生贵得适意尔”,就翩然辞官回家乡去享用莼鲈去也,一时便传为佳话。
柳眉闻言怔了怔,继而大喜。
误打误撞,这真是误打误撞啊!
可这虽是误打误撞,效果却出奇地好——
这次为了在北静王府刷好感度,柳眉选择了不走寻常路:眼下暑热难当,一到这种时候,人人难免胃口消减,不思饮食。所以柳眉特特选了些消夏解暑、看着就清爽的材料——水嫩水嫩的红菱、一指粗的藕带、新上的马蹄与鸡头米、刚刚长出嫩叶的莼菜,以及正当时令的茭白。
这几样,样样都位列江南人称的“水八仙”,又称“水八鲜”。
柳眉用来烹饪的手法也极尽简单淳朴之能事,要么是用滚水一烫便即上桌,要么是武火快炒断生调味,总之就是尽全力锁住材料的水份与鲜甜。
然而这些材料,在京中却并不常见,以至于这北静别院在塘里植了不少,甚至都已经被从塘中捞了上来,那些久居京中的王府仆妇却并不知该如何入菜。
可黛玉是姑苏林家人,又在扬州住了许久,又怎么不晓得这些?
柳眉想起黛玉,心里忍不住偷笑:那位,怕也是个藏得很深的吃货。
黛玉平时于吃食上极其不上心,当然这也多半因为贾府厨房送去的饮食,不怎么合她胃口。可是柳眉却听紫鹃说起过,其实黛玉见到合胃口的,就会略微多动几筷。而黛玉平时也毫不掩饰自己口味与旁人不同,就如那暹罗贡茶,贾府无一人喜爱,独黛玉说好。
这次柳眉用黛玉的家乡食材做了这样一道席面,自然勾起黛玉无限乡情——加上她满腹诗书,自然妙语如珠,令北静太妃尝着新鲜的同时,也听得兴味盎然。
少顷,柳眉亲自领着两名仆妇,提着盛有那两个热碗的食盒,来到正厅上。
北静太妃正与黛玉和凤姐两人围一桌而坐。
这桌子,并非寻常方桌,乃是一枚巨大的黄杨木根打磨而成,桌面上木纹宛然,只是打磨光滑,甚至连清漆也未上,透着满满的天然野趣。
桌上摆着的四冷碟四热炒,却是用粗陶碟盛着,而非高门大户里常用的精致细瓷。偏生就是这粗淘碟,搁在这张黄杨木桌上,再衬着厅外别院里的绿树桑麻,便显得格外和谐。
柳眉一转身,就要去身后的仆妇那里将两个热碗取出来。
“眉儿你快来!”却是黛玉先行出声招呼柳眉,“太妃可是将我问住了。”
黛玉笑着,指向桌面上一道酸甜藕带,“这其余几样我都认得,唯独这样,不止材料新奇,味儿也新鲜。”
凤姐也索性挟起一条来,望着藕带截面那又细又小的细孔说:“瞧这样子,明明就是还未长成的小嫩藕,可这怎么想出来的,竟吃这么小的藕。”
北静太妃也接口,说:“尝起来又脆又甜,与那又大又沉的大粉藕比起来,根本该是两种吃食吧!”
柳眉笑着回答:“回各位的话,这叫做藕带,确实是莲藕的嫩根,只在五月间出产,至多一旬,立即变老,就得不了这种风味。”
这道酸甜藕带是柳眉最为得意的一道热炒,除了火候极其精准,完全衬托这藕带的脆嫩以外,所调的口味正是后世闻名的荔枝味,入口酸、回口甜,极是鲜香开胃。
北静太妃闻言笑了起来,说:“这丫头也伶俐,这是在提醒我,定须多吃几筷,一年就吃这一回,过两天便吃不到了呢!”说着众人都笑了起来。太妃却不动筷,反而好奇地探头望着柳眉身后的食盒。
“这新上来的是汤么?”
“回太妃的话,是两个热碗,一个是莼菜鱼圆羹,另一个是红焖茭白。”
听见莼菜鱼圆羹的名字,黛玉已经忍不住先笑了。
作者有话要说: 水八仙:茭白、莲藕、水芹、芡实(鸡头米)、茨菰、荸荠(马蹄)、莼菜、红菱;季节原因,这里只写了六种。两年前曾经在湖北吃过一次藕带,至今难忘——其实酸辣味的更好吃,可惜红楼里通篇没提过辣椒这种神奇的调味。
红楼里明确写到这几种水生植物的有:莲藕、鸡头米、红菱这三样,所以柳眉也算是完成了一点点任务,任务条小小幅地推进推进——
第32章 消夏良品水中仙(下)
莼菜鱼丸羹盛在一只青釉陶罐里,由柳眉小心翼翼地捧了出来。
陶罐里莼菜碧绿,鱼丸雪白,煞是好看,汤面上却不见半点油星儿。汤里的莼菜一朵一朵,极像是刚生的嫩荷叶,偏又小巧别致,两侧紧紧地卷起来。这莼菜叶背生就一层薄薄的琼脂,入口滑润,嚼之却又爽脆,兼之清热润肺,是消夏去暑的佳肴。
北静太妃只看了一眼,惊奇地叹道:“这一眼望过去,就跟将整个荷塘搬上了桌似的。”一句话出口,周围的王府仆妇莫不掩口而笑。一直侍奉在太妃身边的管事娘子忍不住也笑道:“太妃说得极是,我们闻到这香气,也觉得和在水边相仿佛!”
柳眉见到黛玉微笑,就知她想说什么。
黛玉果然开口,又讲起一个典故:早年间有个姓张的文人在北地做官,见秋风起,便思念起南方的莼菜羹、鲈鱼脍,只说了一句“人生贵得适意尔”,就翩然辞官回家乡去享用莼鲈去也,一时便传为佳话。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45698/115884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