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集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红男绿女(1v1)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记忆之场越王(百合双a)向导她在伪装普通人(NPH)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复爱(骨科,1v2)寄养关系(校园骨科1v2)秋潮(校园1v1)

    1、富春江 日
    清晨的富春江是朦胧的,平静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薄雾,两岸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为富春江添上少见的美丽色彩。
    赵抃站在船头眺望着两岸美丽的景色……
    (旁白):“赵抃任殿中侍御史两年来,弹劾了宰相陈执中,三司使王拱辰,枢密使王德用等一大批高官及皇亲国戚,赢得了铁面御史的美誉,声望与日俱增。然而此时,曾竭力反对弹劾陈执中的范镇,被宋仁宗任命为知杂御史,成了赵抃顶头上司。为此,八月十五,八月廿六日赵抃连呈两本奏章,向皇上提出回避请求,离京为官。宋仁宗顺水推舟批准他的请求,任命他为睦州知州,兼任军事,劝农事。嘉祐二年(1057)赵抃携夫人、毛彦志一行前往与衢州毗邻的睦州赴任。”
    船由远而近慢慢驶来……
    2、睦州城 日
    睦洲(今浙江建德梅城),山清水秀,风光迷人。
    赵抃带着夫人,毛彦志走在青石板的街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一派热闹的景象。
    夫人赞美道:“老爷,到了睦州仿佛回到故乡衢州了。”
    赵抃点点头:“睦州在钱塘江上游,衢州乃是钱塘江源头,这里山清水秀,自古云‘富春山水甲天下’,可是鱼米富庶之地。”
    毛彦志点头问:“老爷,你打算明天先去哪个县?”
    “第一站就到寿昌县吧。”赵抃说:“昨日我已将州内的日常事务全交给通判打理。我俩去各个县跑一跑,看一看。”
    毛彦志:“老爷又是以前的那一套走村串户,访查民情。”
    赵抃哈哈一笑:“为官不了解民情,何能为民做主?”
    “正是。”毛彦志回应道。
    赵抃对夫人:“这又麻烦夫人了。”
    “老爷去做你爱做的事,家里奴家会料理的。”夫人道。
    “真是好夫人!”赵抃笑着道。
    3、寿昌县城 日
    赵抃携毛彦志来到寿昌县城,走在街上,这里民风淳朴,商贾兴旺,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赵抃十分高兴,道:“彦志,这里倒是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
    毛彦志点头道:“是啊,民风淳朴,百姓安宁,大宋江山国泰民安啊!”
    赵抃点点头。两人不觉来到寿昌县衙……
    4、寿昌县衙 日
    知县郑谔一听新任知州大人到来,急呼呼地从里面出来迎接。见到赵抃连连揖手道:“赵大人来此,有失远迎,失敬!失敬!”
    赵抃回礼道:“不必客气!”
    “请!”郑谔与赵抃走进内厅……
    5、县衙厅堂 日
    郑谔与赵抃落坐后,衙役送上茶水。赵抃端茶杯呷了一口连声道:“好茶,好茶。”
    郑谔道:“这是寿昌当地的绿茶,叫寿昌香。”
    “难怪!如此清香纯正!”赵抃道。
    郑谔长叹一声道:“不瞒赵大人说,这些年却压得我喘不过气来。”郑谔见知州大人来了,终于有了一吐为快的机会。
    赵抃不解地问:“何事压得你如此?”
    郑谔道:“睦州在钱塘江的上游,与杭州相邻,山清水秀,自古云‘富春山水甲天下’之美誉。”
    赵抃点点头。
    郑谔接着道:“寿昌县虽然鱼米富庶,但是老百姓没有养羊的习惯。可是多年来形成了一种惯例,即睦州必须每年向杭州提供羊肉,不知耗费了多少力气,似乎把向杭州供羊成了皇上交下的任务那样去完成,就连范老仲淹任睦州知州时也没有例外。”
    “哦!”赵抃惊讶地哦了一声。
    “赵大人,这件事,我本来不想给你添麻烦的。但看看我们官员和百姓纠结的样子,我只好如实反映了。”郑谔道。
    “反映得好。我们当官,就是要为民做主,为百姓办实事。”赵抃说。
    毛彦志一旁插话道:“郑大人,从寿昌淳朴的民风,可以看出你调教百姓有方呀。”
    “哪里,哪里,要说调教百姓,分水知县江震可真的有一套,我比他差多了。”郑谔真诚地说。
    赵抃道:“郑大人放心,我回府衙之后,立即向杭州府发公文,申明皇上从未下达过睦州必须向杭州提供肉羊的旨意,睦州也没有此项义务。从今年开始,睦州不再向杭州提供肉羊了。”
    “谢谢赵大人,谢谢赵大人。”郑谔连声感谢道:“赵大人,你这一纸公文就改掉了强加的惯例,为睦州百姓减轻了额外的负担。”
    6、分水县城 日
    时值仲春,花红柳绿,游人如织。这日,赵抃携毛彦志身着便装,前往分水县实地查访。两人一进城门,守城的衙役见外乡人民,便上前客气地询问:“客官是外乡来的?”
    毛彦志点点头:“正是。”
    衙役边递上一本小册子,边热情地说:“客官,请好好看一看,欢迎您们来分水县,有什么可以找分水县衙。”
    赵抃一怔后,微笑地点点头。随手一翻原来都是手抄本,便问:“这些都是手抄的……”
    衙役点头道:“分水县社会治安良好,我们当差衙役空闲时,就手抄这小册子预备着,见有需要的就发放一本。”
    “不错,”赵抃重重地点点头,疑惑之余便翻开一看,边走边说:“第一章制度篇;第二章礼仪篇;第三章是店堂篇;第四篇是风俗篇。”赵抃连说道:“好,好。”
    7、街上 日
    赵抃和毛彦志走在街面上,只见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熙来攘往,好不热闹……
    赵抃和毛彦志边走边看。不一会儿,来到县衙门前,只见大门和旁门尽皆敞开……
    8、分水县衙门前 日
    赵抃和毛彦志来到县衙门口探头往院里瞧瞧,偌大的院子中央一溜儿摆了六张八仙桌,围坐其上的,俱是鹤发童颜的老者,年岁最小者也有五十左右。坐在最上首那位身着一袭蓝色绸衫,刚毅中透着儒雅的中年汉子,赵抃道:“想必那位就是知县江震。”
    毛彦志点点头:“这些人就着满桌酒菜边喝边聊,好不热闹……”
    此时,赵抃拽住一个刚从外边回来的衙役问:“何事这般热闹?”
    衙役回答道:“今日是知县招待大保长的日子,每月的月末,皆是如此这般。”衙役说后便赶紧进去张罗了。
    赵抃看了看毛彦志悄声说:“这倒很有趣,走进去看看。”说着,两人便跟了进去……
    9、分水县衙 日
    赵抃,毛彦志随衙役走进院子,只见不时有衙役端着菜从身边匆匆走过,似乎也没拿赵抃、毛彦志当一回事。赵抃问从身边走过的一位衙役:“院中那些都是县里的老者,知县大人能与他们聊些啥呢?”
    衙役一脚踏进厨房,里面做饭的厨工正忙得热火朝天,锅碗瓢盆叮当作响,衙役只得抬高声调回答:“能聊啥?聊聊农家收成多不多,买卖做得好不好。我们知县嘴碎,连谁家娶了个漂亮媳妇,谁家生了个胖娃娃,谁家有什么难事都聊。不过,最主要的还是聊得保甲治安和物品价格。”
    赵抃一听,哈哈大笑。
    那衙役问过大掌厨:“该拿什么菜?”
    大掌厨指了指一盘红烧鱼道:“把红烧鱼送上去,这叫年年有余,懂吗?”
    “好彩头。”衙役边端起鱼边对身后赵抃说道:“客官,您要是没有什么急事,就明日再来好了!没见我等正忙哩。”
    “好,好,那就明日再来。”赵抃说。
    “那明日见,客官。”衙役忙着端鱼上桌去了。
    10、街上 日
    赵抃和毛彦志边走边聊着……
    赵抃道:“这几年,上上下下跑了不少州县,像江震这样尽职尽责的知县也见过一些,但比他治理出色的还真未见过,况且与下属同桌吃饭的尚属首例。”
    “是啊,”毛彦志说:“江大人每个月底请全县大保长聚会聊天,闲话家常,除了尊老之外,最大的收益乃体察民情,掌握民生。”
    赵抃说:“每月这么一聚,全县的大事小事,乐事烦事均了如指掌,县衙决策起来也就有的放矢了。物价也经由他们议一议防止暴涨暴跌,社会治安议一议,即便有矛盾,保里自己也能协商解决。”
    毛彦志点点头:“江大人真是好主意。”
    “对,”赵抃说:“明日我们去县监狱看一看。”
    毛彦志重重地点点头。
    11、县监狱 日
    次日,赵抃身穿官服,带上毛彦志来到县监狱查看。赵抃出示了州府官印,叫狱头派人通知知县到县监狱来。
    赵抃查看了监狱的犯人名册,上面清楚地显示整个监狱现在只有五个犯人。赵抃在狱头的带领下实地查看了犯人的生活设施,饭菜质量等方面的情况。
    赵抃问狱头:“监狱里为何只有五个犯人?”
    狱头说:“江知县主政分水的三年来,推行保甲制,犯罪的人一年比一年少。”
    正说着,知县江震风风火火地赶来了。一边走一边嚷:“赵大人,不知您光临本县,恕罪,恕罪!”
    “听说你治县有方,我实地看看,果然名不虚传。有些做法值得总结推广。”赵抃说。
    “多谢知州夸奖。”江震谦虚地说。
    “去,我们回县衙一起聊聊。”赵抃说。
    说完,他们一起回县衙……
    12、分水县衙 日
    回到县衙,赵抃望着墙上挂的不是什么名人字画,而是江震亲笔所书的条幅:“天人合一,无为而治。”八个大字。
    赵抃问:“江大人,分水‘夜不闭户,道不拾遗’,良好的社会治安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你用的是哪一招?”
    “不瞒赵大人,我是吃饭吃出来的。”江震道。
    “哦?”赵抃好生奇怪:“就是像昨天那样的饭桌上摆平的?”
    “是的。”江震肯定地回答:“我在每个月月末,用自己结余的薪水,请大保长们到县衙来搓上一顿,和他们聊一聊,就没事了。”
    “请大保长?”赵抃觉得新鲜:“我还是第一次听说。”
    “是的。”江震道:“我根据乡村居民户口的多少,建立了保甲制。让居民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管理自己,这个办法好。”赵抃赞许地点了点头。
    江震又说:“根据村庄户数的多少不同,每五户至十户为一甲,三十甲为一保;人数少的村庄,附近的几个村组成一保,超过三十甲的大村分成两保,三十保为一大保。保长一般由大户家族的族长担任。从表面上看,是为了维持社会治安,其实主要还是为了防火防盗。比方说,村子里发现有强盗了,有贼了,保长招呼一声,大家就会去抓。”
    赵抃点着头。
    江震接着说:“如果保里来了一些来路不明的人,马上有人举报。还有,如果你保里有人犯了法,怎么办?你得举报,把他抓起来,如果没有发现,那要查保长的责任。总而言之,就是在你这一个保里,社会治安问题,全由保长负责。如果出了问题,就拿保长是问。如果你们能抓着贼,那就奖赏你们,奖赏你们的钱从被抓的那人身上出。”
    赵抃又问:“由大家族的族长出任保长有什么好处呢?”
    江震解释道:“由族长出任保长,就把家族利益与社会效益捆在一起了。”
    “何以见得?”赵抃追问道。
    江震说:“举个例子说,分水城墙上有个千砖垛,县衙每判一个犯人,要取下千砖垛上一块砖,从城墙上扔下去。然后在城门警示牌上添上一笔:某年某月,某某保某家族某人犯罪,开除分水县籍。这一笔‘警示’震慑力大呀,一人犯罪,整个家族声誉扫地,也促使各个家族重视道德教化。”
    “依靠百姓管理百姓,这就是你‘天人合一,无为不治’的高招?妙哉!妙哉!”赵抃说道:“拿来纸墨。”欣然命笔,写下诗篇:“人为闲郡我为荣,僚友多欢事少生。诗里江山今共乐,籍中龙虎旧传名。”
    江震连声感激道:“谢谢赵大人,谢谢赵大人!”
    13、建德灵栖胜景 日
    不日,赵抃在建德知县周演的陪同下游玩灵栖胜景,远望位置最高的霭云洞,常有蒸腾的云气喷薄而出。尚未进入洞口,便隐约可见淡淡的雾气,袅袅婷婷,扑面而来。峰峦峡谷,连绵天际,还真有一股子仙气飘飘的感觉……
    赵抃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真是美不胜收!”
    周演陪同赵抃一行走进洞去,龙宫里两根高达六丈多的“蟠龙双柱”将洞顶和地面连接起来。最令人称奇的是一根仅三寸粗,却高达两丈多的“定海神针”。在“石磬”上,仅弹指轻叩,则磬声嗡然,余音缭绕,平添一股神秘缥缈的气氛;在银光四射,清绝幽深,楼台隐现的“广寒宫”中,依稀可见嫦娥起舞,吴刚伐桂,玉兔揭药的天上宫阙。
    赵抃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真是美不胜收!”说着,他们离开灵栖胜景……
    14、农家 日
    赵抃、周演一行走进当地一户农家休息,主人奉上茶水……
    赵抃端起茶杯细看一下惊奇问道:“老伯,这茶莫非是衢州的龙须茶?”
    主人含笑点头。
    赵抃继续问:“这山上云雾缭绕,气候极适宜种茶,为何还要衢州的茶叶?”
    农家主人说:“睦州素来没有种茶的习惯。”
    周演也点点头:“可睦州虽不种茶,却每年要上缴茶税。这确是一个怪现象。”
    “为什么?”赵抃不解地问。
    周演道:“朝廷规定,西浙路属于种茶地区,茶区必须向朝廷缴纳茶税,此乃天经地义之事。所以,历年来,睦州的知州均将上缴茶税的任务下达到各县,到时候催山民们上缴。”
    “不种茶,却要缴茶税。这真是怪事。”赵抃道。
    周演又说:“我老家建州产茶,但不允许茶农把茶叶直接卖给茶商。茶商要到州府衙门交钱领票,再到茶农处购茶。中间环节多,质量难保证,到买茶人手上价格翻了几番,茶叶虽是国家专营物品,但让茶商直接与茶农交易,使流通活泛起来,朝廷只要从商人手中收税即可。”
    赵抃点点头:“回府以后,州府即行文申奏朝廷,要求纠正睦州‘无茶地’而‘有茶税’之错谬,并提出改革茶税征收的办法。”
    (旁白):“朝廷采纳了赵抃的建议,下旨免去了睦州的茶税。至嘉祐四年(1059),朝廷根据赵抃的建议,对征收茶税一事进行了改革,规定茶园户须向官府纳租钱,可以自由卖茶,商人向茶园户买茶叶的同时必须向官府纳税。”
    15、赵府 夜
    赵抃和毛彦志坐在客堂交谈……
    赵抃道:“半个月下来,我们已经跑遍了睦州下属的建德、寿昌、分水、清溪、桐庐、遂安等六个县。”
    毛彦志点点头。
    赵抃问:“你的感觉如何?有什么想法?”
    毛彦志道:“睦州的百姓忠厚善良,睦州的官员勤政爱民,分水县的社会管理经验值得推广,但睦州的经济比我们衢州老家落后多了。”
    “是啊,”赵抃赞同地说:“睦州百姓安分守己,温饱即安。看来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县官们还任重道远啊。”他想了想道:“州府准备召集州县官员在分水县议事,推广一下分水县社会管理的经验。”
    “好,我立即去组织。”毛彦志回应道。
    16、分水县衙 日
    赵抃召集了州县官员在分水县衙召开一次会议。
    赵抃扫视一下在座的州县官员后,说:“……我实地查看了分水的县城、监狱,听取了江震知县‘建立保甲制,百姓自己管理自己’的讲演介绍。交流了各县的做法,回去以后由各县通判负全责,把建立保甲制落实到位。”
    各县官员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赵抃又说:“现在我要讲的是如何振兴睦州经济问题,分水县江知县请大保长商量工作的聚餐,还要从自己的薪水里开支。”他看了看大家道:“我们穷呀,我们不妨将睦州和衢州作一比较:两州同处钱塘江上游,南面大流衢江为衢州;背面大流睦江为睦州。两州各有六个县,衢州下辖西安、龙游、礼贤、常山、开化、遂昌;睦州下辖建德、清溪、寿昌、桐庐、分水、遂安;两州面积相似,人口差不多……”
    在座州县官员们个个认真听取,并作记录……
    赵抃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然后提高了嗓音,又说道:“但是,去年两州的税收大相径庭,衢州为三千九百三十八万贯,而睦州只有七百零五十万贯,还不到衢州的五分之一,因何?”
    一石激起千层浪。知县、通判们再也坐不住,一个个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
    “睦州与衢州山连山,水连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衢州的土地适宜种粮的种粮,适宜种桔的种桔,适宜种茶的种茶,而睦州单一种植。”
    “衢州垒窑烧瓷器、烧石灰、炼白银……睦州?没有。”
    “衢州有龙游商帮、航埠商帮,把衢州的莹白瓷、柑橘、石灰等产品贩运到全国各地,一担石灰到了温州可以卖八十贯,要抵八十石稻谷呀。”
    ……
    赵抃根据大家的议论总结道:“振兴经济,首先要转变观念,找出差距,迎头赶上。大家回去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重申一遍,做知县应当自己承担责任,不要把自行可以决定的事情推到州府,让我来做主。例如各位把县里的事情处理好了,老百姓高兴,我一点也不干涉县里的行政事务。我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培养选拔官员,向朝廷推荐优秀官员。大家要有德有信,有信有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旁白):“在座官员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个个摩拳擦掌,决心大干一场!”
    17、一组短镜头
    (旁白):“赵抃在睦州的日子里处理政务之余,十分关心睦州的学校,他深入学校,关心教育,劝勉学生……”
    赵抃,在州府官员陪同下视察学校……
    赵抃,与老师座谈……
    赵抃,与学生们在一起……
    赵抃挥笔疾书,写给郡学诸生的诗中,劝勉大家:
    济时事业期深得,
    落笔词章贵不空。
    道有未充须自立,
    莫将荣悴汩于中。
    ……
    18、宫殿 日
    朝堂之上,宋仁宗威严地端坐着,众大臣行礼毕,太监高喊:“众卿家,有事早报,无事退朝。”
    此时,宰相手持朝笏出列,上奏道:“陛下,赵抃离京赴睦州任职两年来,睦州社会稳定,经济也上了一个大台阶。同时,睦州一大批官员脱颖而出。这里,赵抃上奏章,向皇上推荐官员有:睦州寿昌知县郑谔,为性纯静,守官恪勤;分水知县江震,能修官,方甚得民誉;建德知县周演,勤劳县道,治迹有称;睦州茶盐董诏,公勤廉干,句当得事;还有清酒务白昭明,兵马都监魏寅,团练推官姚甫,司理参军连希之……同时,赵抃在奏章中承诺道,鄙职保举之人提拔任用后,若不如推举的那般好,敢当同罪。”
    宋仁宗龙颜大开,当即下旨:“赵抃推荐,白纸黑字,一诺千金,全部准予录用。”
    19、赵府 日
    赵抃怀着十分愉快心情,挥笔写诗:
    (特写镜头):《新定言怀》
    吾家于衢守于睦,治余何以乐且闲。
    仙棋一局钓一壑,烂柯山下严陵滩。
    此时,毛彦志急匆匆地进来,高兴地禀报道:“喜报来了,喜报来了!”
    赵抃忙问:“又有何喜事?”
    毛彦志高兴地说:“赵扬考中进士了!”
    “好,赵家又有一个为国社稷,为赵家增光的人了!”
    (旁白):“嘉祐三年(1058),赵抃接到了仁宗皇帝新的旨意,要他离开睦州,前往西蜀,担任梓州路转运使一职……”
    (第十五集 剧终)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46456/1183431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