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页
推荐阅读:笼中月、下山后,我在民政局门口闪婚京圈首富、予卿欢、睡了舍友的叔叔、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警惕,人工智能会 (np)、捡到破碎的耽美文男主(校园1v1,弯掰直?)、漂亮小魅魔的被调教日常(囚禁 1v2)、[柯南同人] 柯学不易,红桃叹气、《玉壶传》【bg】【古言】【骨科】【结局不定】、
见到几人回来老爸就抱怨:“好嘛!家里啥小农机都置办齐全了,你们又要玩手工,这不是折腾嘛!这些东西你们自己收拾。我去梯田那边准备准备,下午亲家母要带着人来村里,明天开始收梯田,我跟你大伯还得去那边招呼着!”
奶奶笑眯眯地看着一敞坝的工具,说道:“思齐你去吧,娃子们我来教好了,好些家伙事皮娃都不会使,更别说粽粑跟芋头了。”
李君阁看着一地的家伙也有些麻爪:“奶奶,别说使,有些我都没见过,那个泥巴家伙是啥?”
奶奶笑道:“那个叫礌子!是碾米脱壳用的,不过好些年没用了,要用黄泥修补修补。”
李君阁说道:“那奶奶你指挥!我们从哪里开始干?”
奶奶说道:“你先去拎两桶黄泥!粽粑芋头先干简单的,把那边的那堆席子刷干净!”
两人屁颠屁颠地抱着竹席去鱼塘边刷席子去了。
奶奶这边拿着刷把将礌子上的扬尘全部刷去。
等到李君阁挑着两桶黄泥回来,奶奶对李君阁说道:“把礌子打开来,看看礌齿还是好的不,该修的修该补的补。”
礌子就跟石磨一个造型,高度也跟石磨差不多,不过直径比石磨大了很多,也分上片和下片,不过外圈是用竹丝编起来的,中间是填实的黄泥,黄泥干后变成一个土磨子。
将礌子翻开,李君阁发现,礌子里边同样有磨齿,不过磨齿非常精巧,是一根根竹篾,竹篾周围同样封固着黄泥,看着这玩意儿,居然还给人一种手工的美感。
李君阁奇怪道:“我们家不是有石磨吗?干嘛还要用这个碾米?我看造型都一样啊?”
奶奶笑道:“谷子一过石磨,那就成米粉了,石磨牙齿太硬!这个就不会,能把米脱出来又不伤米。竹子和泥没有石头硬,就是齿容易损坏,得经常保养才行。”
李君阁点头,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杠杠的。
奶奶一边刷礌子的齿,一边说道:“可别小看这玩意儿,老时间里,第一等的人家家里有牛,有石碾,有碾场,他们碾米就是用牛拉石碾。”
这东西李君阁见过,在大伯家就有,碾子有半人高,碾场都碾出印子来了,小时候李君阁没少在上面爬上爬下。
奶奶接着说道:“二等人家,家里是撵槽,老长一个石槽,上面用绳子挂着石磙,两个人分别站在两头,来回推动石磙,将谷子壳脱掉。”
“三等人家,就是用礌子了,家里最穷的,那就直接用碓窝舂了。”
李君阁点点头,这不同的加工工具,对稻米的加工量是不一样的,用什么工具,直接反应出家里有多少地,收了多少谷子。因此打米的工具,能直接说明家里的经济情况。
礌子刷干净,奶奶检查了一下,说道:“好些年没用了,有些齿得换掉,这里,还有这里这里,要补泥,皮娃你就照着别的齿的样子,给这些都补上。”
这时哥大二人组将席子刷干净回来了,奶奶指挥他们将席子晾上,又去刷收稻三件套。
所谓收稻三件套,就是绊桶,挡席,木架。
夹川老话里“绊”就是“摔”的意思。
绊桶,是一种靠人力操作,将谷粒从稻穗上脱下来的工具,像一个无盖的口宽底窄的大斗,上边四角各有一块伸出来的用于抓手的木板,很像四只耳朵。底部还有两块木板,方便在稻田泥地里滑行。
挡席,就是插在绊桶一端的大席子,用来遮挡飞溅的谷粒。
木架,这是用来摔打稻禾的工具,形状如同一架小木梯。
将木架斜搭在绊桶里边,健壮的男人们双手握住一把割好的稻禾,两人一组,并排而立,举起双臂,将手中的稻谷狠狠地摔在面前的木架上,经此一“绊”,稻粒立即簌簌落下,进入桶内。
绊桶有小半人高,李君阁害怕奶奶弯腰闪失,赶紧将刷把接过来,将绊桶里外里刷得干净。
第431章 《悯农》
二人组对礌子好奇极了,奶奶就让两人一人拿一块宽竹片铲上黄泥,一手拿着小竹刀修补齿牙。
诸事做完,奶奶让大家合力将东西搬到一边,又开始打扫风簸。
搬礌子的时候,粽粑跟芋头惊着了:“哇!这东西还这么沉!”
奶奶笑道:“这时候就觉得沉?等推礌子的时候你们才知道什么叫沉!”
风簸是一件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农具,主要功用是吹谷,吹米。
通体木造,一人高,一两米长,六七十公分宽。
上边是一个进料的大斗口,口敞颈细,一端是浑圆的腹腔,内置摇扇,另一端腹下设有几个错开位置的向下出口,有多有少,全看木匠的心思。
它的四肢向下矗立着,目的是为了使它站立得稳如泰山。
摇扇是用生铁做轴,带六片或八片的木质扇片,外面有个摇把。使用时手摇摇把,搅动摇扇产生风力。
李君阁家的风簸也有年头了,刷干净后,四个握把都包浆了。
给摇把铁轴那里上了油,搬到了一边,粽粑芋头俩小子开始觉得累了,对奶奶说道:“奶奶,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完了?”
奶奶看着重新腾空的敞坝,笑道:“早着呢!接下来还要浆敞坝!”
二人组手扶脑门:“这准备工作也太多了……”
奶奶笑眯眯地看着一敞坝的工具,说道:“思齐你去吧,娃子们我来教好了,好些家伙事皮娃都不会使,更别说粽粑跟芋头了。”
李君阁看着一地的家伙也有些麻爪:“奶奶,别说使,有些我都没见过,那个泥巴家伙是啥?”
奶奶笑道:“那个叫礌子!是碾米脱壳用的,不过好些年没用了,要用黄泥修补修补。”
李君阁说道:“那奶奶你指挥!我们从哪里开始干?”
奶奶说道:“你先去拎两桶黄泥!粽粑芋头先干简单的,把那边的那堆席子刷干净!”
两人屁颠屁颠地抱着竹席去鱼塘边刷席子去了。
奶奶这边拿着刷把将礌子上的扬尘全部刷去。
等到李君阁挑着两桶黄泥回来,奶奶对李君阁说道:“把礌子打开来,看看礌齿还是好的不,该修的修该补的补。”
礌子就跟石磨一个造型,高度也跟石磨差不多,不过直径比石磨大了很多,也分上片和下片,不过外圈是用竹丝编起来的,中间是填实的黄泥,黄泥干后变成一个土磨子。
将礌子翻开,李君阁发现,礌子里边同样有磨齿,不过磨齿非常精巧,是一根根竹篾,竹篾周围同样封固着黄泥,看着这玩意儿,居然还给人一种手工的美感。
李君阁奇怪道:“我们家不是有石磨吗?干嘛还要用这个碾米?我看造型都一样啊?”
奶奶笑道:“谷子一过石磨,那就成米粉了,石磨牙齿太硬!这个就不会,能把米脱出来又不伤米。竹子和泥没有石头硬,就是齿容易损坏,得经常保养才行。”
李君阁点头,劳动人民的智慧真是杠杠的。
奶奶一边刷礌子的齿,一边说道:“可别小看这玩意儿,老时间里,第一等的人家家里有牛,有石碾,有碾场,他们碾米就是用牛拉石碾。”
这东西李君阁见过,在大伯家就有,碾子有半人高,碾场都碾出印子来了,小时候李君阁没少在上面爬上爬下。
奶奶接着说道:“二等人家,家里是撵槽,老长一个石槽,上面用绳子挂着石磙,两个人分别站在两头,来回推动石磙,将谷子壳脱掉。”
“三等人家,就是用礌子了,家里最穷的,那就直接用碓窝舂了。”
李君阁点点头,这不同的加工工具,对稻米的加工量是不一样的,用什么工具,直接反应出家里有多少地,收了多少谷子。因此打米的工具,能直接说明家里的经济情况。
礌子刷干净,奶奶检查了一下,说道:“好些年没用了,有些齿得换掉,这里,还有这里这里,要补泥,皮娃你就照着别的齿的样子,给这些都补上。”
这时哥大二人组将席子刷干净回来了,奶奶指挥他们将席子晾上,又去刷收稻三件套。
所谓收稻三件套,就是绊桶,挡席,木架。
夹川老话里“绊”就是“摔”的意思。
绊桶,是一种靠人力操作,将谷粒从稻穗上脱下来的工具,像一个无盖的口宽底窄的大斗,上边四角各有一块伸出来的用于抓手的木板,很像四只耳朵。底部还有两块木板,方便在稻田泥地里滑行。
挡席,就是插在绊桶一端的大席子,用来遮挡飞溅的谷粒。
木架,这是用来摔打稻禾的工具,形状如同一架小木梯。
将木架斜搭在绊桶里边,健壮的男人们双手握住一把割好的稻禾,两人一组,并排而立,举起双臂,将手中的稻谷狠狠地摔在面前的木架上,经此一“绊”,稻粒立即簌簌落下,进入桶内。
绊桶有小半人高,李君阁害怕奶奶弯腰闪失,赶紧将刷把接过来,将绊桶里外里刷得干净。
第431章 《悯农》
二人组对礌子好奇极了,奶奶就让两人一人拿一块宽竹片铲上黄泥,一手拿着小竹刀修补齿牙。
诸事做完,奶奶让大家合力将东西搬到一边,又开始打扫风簸。
搬礌子的时候,粽粑跟芋头惊着了:“哇!这东西还这么沉!”
奶奶笑道:“这时候就觉得沉?等推礌子的时候你们才知道什么叫沉!”
风簸是一件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的农具,主要功用是吹谷,吹米。
通体木造,一人高,一两米长,六七十公分宽。
上边是一个进料的大斗口,口敞颈细,一端是浑圆的腹腔,内置摇扇,另一端腹下设有几个错开位置的向下出口,有多有少,全看木匠的心思。
它的四肢向下矗立着,目的是为了使它站立得稳如泰山。
摇扇是用生铁做轴,带六片或八片的木质扇片,外面有个摇把。使用时手摇摇把,搅动摇扇产生风力。
李君阁家的风簸也有年头了,刷干净后,四个握把都包浆了。
给摇把铁轴那里上了油,搬到了一边,粽粑芋头俩小子开始觉得累了,对奶奶说道:“奶奶,我们的准备工作做完了?”
奶奶看着重新腾空的敞坝,笑道:“早着呢!接下来还要浆敞坝!”
二人组手扶脑门:“这准备工作也太多了……”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48029/1227928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