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
推荐阅读:一定要和他分手(西幻)、动机不纯(骨科sp)、S级向导的治疗记录单(哨向nph)、狐狸精她是万人迷(NPH 九黎)、复爱(骨科,1v2)、叛逃之后(西幻nph)、季节性症状(1v1)、一朝坠海[强取豪夺]、长江绝恋(骨科NP)、秋潮(校园1v1)、
因为这样的情况,村委会就把江海燕分配去了家里没有男人的刘寡妇家,把刘杨分来了男人比较多的胡家。
知青住进村民家,村委会是给了补贴的,所以刘寡妇家和胡家都没有意见,就相当于是租房子给别人住了。
刘杨是一米七出头的个头,长得斯文白净,还带着一幅银边的近视眼镜。下河村的姑娘家都没有刘杨这样白净又干静的,哪怕不说明身份,刘杨和村民们站在一起,也能看出他们各方面的截然不同来。
胡家人对刘杨这个城里人很好奇,胡爸胡妈还撑得住,年纪最小的胡青已经开始叽叽喳喳的问他问题了。
你是从哪里来的?城市里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有好几层的楼房?城市里的人是不是发工资而不是发工分?大城市里的供销社里是不是什么都有卖的?
胡家其他人虽然不好明着打探刘杨的底细,也不好意思问他那么多问题,但既然还是小孩子的胡青问了,他们也不会阻止,而是竖着耳朵听着刘杨的回答。
很快就摸清了刘杨的底细,他父母是中学老师,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家里条件一般。因为家里孩子多,他一高中毕业,就报名去街道办公室登记,然后就下乡了。不过他还算是好的,因为报名登记的早,所以下乡也就选在了本省的乡下,离家还不是很远。据他所知,他的好几个同学都去了遥远的大西北,那才真是天涯海角呢。像他这样能留在本省的,还感觉自己十分幸运呢。
刘杨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而他自己也是高中毕业,如果不是国家暂停了高考,他可能都应该去上大学了。在胡家人看来,刘杨家就是知识分子家庭了,对于这样有学问的家庭,哪怕不说出口来,胡家人心里还是有一份敬意的。
不过一开始干农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两个知青都不会干活,忙了一整天,把自己累的要死,结果不如村民们干两个小时的劳动成果。
村子里来了新人,刚开始大家还好奇,相处久了才知道这些城里娃根本不习惯干农活,光是每天随大流的下地,只拿别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工分,就已经磨掉了他们的一层皮。好在知青有国家的补贴,也有城市里父母亲人寄来的补贴,因此生活还算过得下去。
江海燕家似乎家庭条件比较好,每月家里都有寄东西来,像是麦乳精,奶粉,糖果之类的在下河村非常稀罕的东西。连刘寡妇家的小孩也跟着她吃了不少的甜食。吃人的嘴短,因此平日里刘寡妇忙完了自己的活,也会帮江海燕干活,她们各取所需,相处的挺融洽的。
江海燕有家人补贴,看在那些难得的好东西的份上,刘寡妇也愿意帮她干活。因为这个,江海燕在下河村待了大半年,她的劳动能力也只增强了一点点,只是比过去黑了,皮肤粗糙了,实际上干起活来还是那么废材。
刘杨家里连来信都很少,更别说寄东西了。正因为如此,也许刘杨知道他只能靠自己,所以他比较能吃苦,刚开始还生疏的农活,后来就越做越上手了。刘杨忙完了自己的那份工作,还会去帮助另外一个知青江海燕。这也正常,其他人都是一个村子的,只有他们两个是外来的,他们抱团亲近一些,也是常理。
只要不需要下河村的村民拿自己的工分去养这些知青,那村民们对这些显得有些娇气的知青也没有多大的意见。
江海燕一年后就离开了下河村回城了,后来知青办的人说,她是家里的独生女,按照政策本来就不需要下乡的。不过江海燕有理想,有热血,所以自己偷偷报名下乡了。然后一年之后,她就被现实的辛苦打败了,同意了父母让她回城的安排。
不过放到刘杨身上就没有这样的好事了,他家子女多,除了他之外,他的那些弟弟妹妹恐怕将来也都要下乡,只能留一个孩子在父母身边。所以他家这样的情况,没有几年的时间,他是不指望能够回城的。好在他经过锻炼,已经习惯了做农活,不说像那些顶尖的干活好手一样,起码能用劳动维持自己的温饱了。
后来每年都有两三个知青分来下河村,也偶尔有知青家里找到关系被调回城市工作,知青们来来去去,村民们都习惯了。知青们人数多了之后,就统一住在了知青院里。
第85章
乡里没有高中, 所以胡文初中毕业后,就要面临去县城念高中的情况。从下河村走到县城, 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每天走个来回至少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
考虑到县城周边的乡下孩子上学的问题,县城的高中是有宿舍,可以住校的。那么除了学费和书本费,还要住宿费和吃饭的饭钱,这花费可比读初中的时候多多了。
就是胡文都有些犹豫, 需要去读高中吗?不如在家里务农,买些旧的教科书对父母说自学, 然后恢复高考的时候去报名就好了。
倒是胡爸很利索的拍板决定了, 让他去县城读高中, 因为胡文的初中老师找他谈过话,说胡文是个好苗子, 希望他们家能好好培养他。胡爸心里是很欣羡那些知识分子的,听老师说了这样的话,就想让这个儿子继续读下去。
胡爸自己是个能干人, 在下河村挺有威信, 不过他小时候家里没有条件让他读书,在下河村也没混上什么村长或者村支书的位置。如果他认字或者有点文化, 那凭着他的威信不是不能在村里当个小领导。他希望儿子们能更有出息, 现在既然还供得起,他就不会为了省钱而让儿子辍学。高中毕业未必能在城里分配工作,可是如果有什么向上的机会, 比如工厂招工或者工农兵大学在下河村有了名额,那么贫农出身又高中毕业的胡文就会有很大的机会能拿到这些机会了。这是胡家改换门庭的机会,这个时代的农民都羡慕能在城里吃供应粮的工人。
知青住进村民家,村委会是给了补贴的,所以刘寡妇家和胡家都没有意见,就相当于是租房子给别人住了。
刘杨是一米七出头的个头,长得斯文白净,还带着一幅银边的近视眼镜。下河村的姑娘家都没有刘杨这样白净又干静的,哪怕不说明身份,刘杨和村民们站在一起,也能看出他们各方面的截然不同来。
胡家人对刘杨这个城里人很好奇,胡爸胡妈还撑得住,年纪最小的胡青已经开始叽叽喳喳的问他问题了。
你是从哪里来的?城市里是什么样的?是不是有好几层的楼房?城市里的人是不是发工资而不是发工分?大城市里的供销社里是不是什么都有卖的?
胡家其他人虽然不好明着打探刘杨的底细,也不好意思问他那么多问题,但既然还是小孩子的胡青问了,他们也不会阻止,而是竖着耳朵听着刘杨的回答。
很快就摸清了刘杨的底细,他父母是中学老师,家里还有弟弟妹妹,家里条件一般。因为家里孩子多,他一高中毕业,就报名去街道办公室登记,然后就下乡了。不过他还算是好的,因为报名登记的早,所以下乡也就选在了本省的乡下,离家还不是很远。据他所知,他的好几个同学都去了遥远的大西北,那才真是天涯海角呢。像他这样能留在本省的,还感觉自己十分幸运呢。
刘杨的父母都是中学老师,而他自己也是高中毕业,如果不是国家暂停了高考,他可能都应该去上大学了。在胡家人看来,刘杨家就是知识分子家庭了,对于这样有学问的家庭,哪怕不说出口来,胡家人心里还是有一份敬意的。
不过一开始干农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这两个知青都不会干活,忙了一整天,把自己累的要死,结果不如村民们干两个小时的劳动成果。
村子里来了新人,刚开始大家还好奇,相处久了才知道这些城里娃根本不习惯干农活,光是每天随大流的下地,只拿别人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工分,就已经磨掉了他们的一层皮。好在知青有国家的补贴,也有城市里父母亲人寄来的补贴,因此生活还算过得下去。
江海燕家似乎家庭条件比较好,每月家里都有寄东西来,像是麦乳精,奶粉,糖果之类的在下河村非常稀罕的东西。连刘寡妇家的小孩也跟着她吃了不少的甜食。吃人的嘴短,因此平日里刘寡妇忙完了自己的活,也会帮江海燕干活,她们各取所需,相处的挺融洽的。
江海燕有家人补贴,看在那些难得的好东西的份上,刘寡妇也愿意帮她干活。因为这个,江海燕在下河村待了大半年,她的劳动能力也只增强了一点点,只是比过去黑了,皮肤粗糙了,实际上干起活来还是那么废材。
刘杨家里连来信都很少,更别说寄东西了。正因为如此,也许刘杨知道他只能靠自己,所以他比较能吃苦,刚开始还生疏的农活,后来就越做越上手了。刘杨忙完了自己的那份工作,还会去帮助另外一个知青江海燕。这也正常,其他人都是一个村子的,只有他们两个是外来的,他们抱团亲近一些,也是常理。
只要不需要下河村的村民拿自己的工分去养这些知青,那村民们对这些显得有些娇气的知青也没有多大的意见。
江海燕一年后就离开了下河村回城了,后来知青办的人说,她是家里的独生女,按照政策本来就不需要下乡的。不过江海燕有理想,有热血,所以自己偷偷报名下乡了。然后一年之后,她就被现实的辛苦打败了,同意了父母让她回城的安排。
不过放到刘杨身上就没有这样的好事了,他家子女多,除了他之外,他的那些弟弟妹妹恐怕将来也都要下乡,只能留一个孩子在父母身边。所以他家这样的情况,没有几年的时间,他是不指望能够回城的。好在他经过锻炼,已经习惯了做农活,不说像那些顶尖的干活好手一样,起码能用劳动维持自己的温饱了。
后来每年都有两三个知青分来下河村,也偶尔有知青家里找到关系被调回城市工作,知青们来来去去,村民们都习惯了。知青们人数多了之后,就统一住在了知青院里。
第85章
乡里没有高中, 所以胡文初中毕业后,就要面临去县城念高中的情况。从下河村走到县城, 需要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每天走个来回至少需要三个小时的时间。
考虑到县城周边的乡下孩子上学的问题,县城的高中是有宿舍,可以住校的。那么除了学费和书本费,还要住宿费和吃饭的饭钱,这花费可比读初中的时候多多了。
就是胡文都有些犹豫, 需要去读高中吗?不如在家里务农,买些旧的教科书对父母说自学, 然后恢复高考的时候去报名就好了。
倒是胡爸很利索的拍板决定了, 让他去县城读高中, 因为胡文的初中老师找他谈过话,说胡文是个好苗子, 希望他们家能好好培养他。胡爸心里是很欣羡那些知识分子的,听老师说了这样的话,就想让这个儿子继续读下去。
胡爸自己是个能干人, 在下河村挺有威信, 不过他小时候家里没有条件让他读书,在下河村也没混上什么村长或者村支书的位置。如果他认字或者有点文化, 那凭着他的威信不是不能在村里当个小领导。他希望儿子们能更有出息, 现在既然还供得起,他就不会为了省钱而让儿子辍学。高中毕业未必能在城里分配工作,可是如果有什么向上的机会, 比如工厂招工或者工农兵大学在下河村有了名额,那么贫农出身又高中毕业的胡文就会有很大的机会能拿到这些机会了。这是胡家改换门庭的机会,这个时代的农民都羡慕能在城里吃供应粮的工人。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50154/127125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