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4页
推荐阅读: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临时夫妻(nph)、魇运、冷面具(1v1 sc SM)、和同事相亲之后(1v1 双处)、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红男绿女(1v1)、窥星(父女1v1)、珍宝珠、将他关进小黑屋、
孙嘉淦都傻了,“臣并没有上书过这样的奏稿!”除非疯了!便是宫里不提人,他也得进宫去自辩的。
弘昼点头:“皇上知道不是你。孙大人言辞锋利,文采斐然。可那篇伪作,言辞粗鄙,绝不是出自您之手。”
孙嘉淦欲哭无泪,这可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呀。
弘昼就又笑:“孙大人身负声望,直臣之名天下皆知。说起来也是三朝老臣,几起几落,晚年倒是隆恩更胜从前。朝中但凡有谏言,民间都言不是他人,必是孙大人所为。那歹人不假托别人之名,只托名孙公,想来也是因您名气最大。”
孙嘉淦面色更加复杂,他曾说:这世上只有两人,一人为利,一人为名。天下熙熙,皆为名利而奔波。当今曾问他,那你是名还是利?
他说:他这一生不贪,不求利,只为名而已。
就像今儿,站在老圣人面前,谁都不敢言先帝之错,他却前来慷慨陈词。有人说他为名也罢,但从他这里看,先帝确实是不该出现的。叫世人看来,自己当真是为了名不计代价吧。
这一刻,他跪下叩头,然后起身,颓然朝后慢慢的退出,之后才转身,脚步已经是踉跄起来。
直到晚上,乾隆才过来,整个人充斥着一股子戾气,“皇阿玛,您告诉儿子……儿子究竟是错哪了?”
林雨桐心里叹气,乾隆帝从即位初,就实行以宽仁治国的施政方针,在短短数年内,完成了政治风气由严变宽的转变;在乾隆六年左右,他也发现只宽仁施政产生的一系列弊端,于是施政方针重又趋于严猛。在这种由严入宽,由宽复严的政策调整背景下,还是发生了一桩重大政|治案件。
“查!严查到底,这次,儿子绝不姑息。”他说的斩钉截铁。
林雨桐马上意识到,便是此案影响了乾隆的执政风格,而且影响巨大。之后的文字狱,便是从此事起的。尤其是对于此案,乾隆主导追查,查了三年依旧是没有结果,而那一份伪稿,却传播极广。甚至于后世对于乾隆南巡的诸多看法,依旧在受这份伪稿的影响。
写这个稿子的人目的很明确,他就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影响乾隆施政。文字狱文字狱,从乾隆的角度看,这些文字狱并不是冤狱。
而自己和四爷此刻,就站在乾隆转变的这个转折点上……
第372章 故国神游(33)三合一
这个节点利用的好很重要!
林雨桐不由的看向四爷,四爷手里摇着扇子,可这似乎也扇不走晚上的这股子闷热。
“出去坐坐吧。”林雨桐朝外指了指,“起风了,外面正凉快。”
焦灼的气氛被这么一打岔,直接给泄气了。
四爷起身,用扇子拍了拍弘历,“出来坐吧,不着急,慢慢说。”
院子里栽种着各种不知名的草,据说是药草。好处是,基本是没什么蚊虫的。晚上的风一起,只剩下凉爽。
可这凉风半点也吹不到乾隆的心里,大有火助风起的架势。
石凳上坐下,一人一杯冰镇的西瓜汁。四爷没喝,只把弘历的那杯朝前推了推:“流言杀人,自大清以来,从未断过。”
乾隆一愣,手慢慢的抓向杯子,慢慢的抿了一口。心态倒是也逐渐的平和了下来。
是啊!自己倒霉那是真气愤,但发现谁也没避开这个死症的话,好像一起倒霉并没有什么难以接受的。
四爷缓缓道:“从大清入关之前,太祖文皇帝驾崩,就有流言称文皇帝是被刺杀身亡……”
乾隆面色微微一变,似乎是有点明白。就听自家皇阿玛又道,“后来孝庄老祖宗和多尔衮之间,又多有流言……”
是啊!虽然都不放在明处,可暗地里也都知道这些事的。如今再去看,从太祖遇刺到最后的太后与皇帝不和,将这些事情前后串起来,硬生生的被演绎成一出离间计。
不管是不是这样,文人不痛快,他是可以骂娘的,骂你的先人们都不得好死。再看这些流言,难道不是在骂娘,骂你祖宗八代都不得好死?一样的!性质都是一样的。
四爷叹气,“所以,康熙朝,你皇祖父才屡次南下,那时候,只能用抚。便是朝廷举步维艰,此事也不能有丝毫马虎。”
乾隆点头,是啊!朕也想如此啊!错了吗?
四爷就道:“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安抚便是最好的策略。等到你皇祖父晚年,他不是不想动,而是动不了了。若一味求宽,你八叔比你阿玛宽松的多,为何继位之君是你阿玛?”
乾隆脸红,久久不语。他的说法是因为他皇祖父看重他这个孙子。可反过来想,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皇祖父接了自己进宫其实是想暗示朝臣继位之君是谁呢?
四爷却不在这事上纠缠,继续往下道:“可朕继位以来,缘何流言四起,言朕得位不正?此事固有你八叔等人暗中操纵,但流传之广,谁人推动?为何要掺和这样的事?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利字!触动了别人的利益,尤其是动了‘士’的利益,加上严苛的手段,如此的皇帝,还想从这些人嘴里得了好话?可杀了人流言就制止了吗?还有流言说朕是死于一个叫吕四娘的女人手里,可这是事实吗?不都是怎么编排的能解气怎么来?”
乾隆沉默,慢慢品出味儿来了。所有的流言不过是那些脑后生反骨的人故意制造出来的,制造出来为什么的?为的也是凝聚他们那个小团体的人心的。证明我们反清复明不是什么都没干。看!我们刺杀清帝成功了!
弘昼点头:“皇上知道不是你。孙大人言辞锋利,文采斐然。可那篇伪作,言辞粗鄙,绝不是出自您之手。”
孙嘉淦欲哭无泪,这可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呀。
弘昼就又笑:“孙大人身负声望,直臣之名天下皆知。说起来也是三朝老臣,几起几落,晚年倒是隆恩更胜从前。朝中但凡有谏言,民间都言不是他人,必是孙大人所为。那歹人不假托别人之名,只托名孙公,想来也是因您名气最大。”
孙嘉淦面色更加复杂,他曾说:这世上只有两人,一人为利,一人为名。天下熙熙,皆为名利而奔波。当今曾问他,那你是名还是利?
他说:他这一生不贪,不求利,只为名而已。
就像今儿,站在老圣人面前,谁都不敢言先帝之错,他却前来慷慨陈词。有人说他为名也罢,但从他这里看,先帝确实是不该出现的。叫世人看来,自己当真是为了名不计代价吧。
这一刻,他跪下叩头,然后起身,颓然朝后慢慢的退出,之后才转身,脚步已经是踉跄起来。
直到晚上,乾隆才过来,整个人充斥着一股子戾气,“皇阿玛,您告诉儿子……儿子究竟是错哪了?”
林雨桐心里叹气,乾隆帝从即位初,就实行以宽仁治国的施政方针,在短短数年内,完成了政治风气由严变宽的转变;在乾隆六年左右,他也发现只宽仁施政产生的一系列弊端,于是施政方针重又趋于严猛。在这种由严入宽,由宽复严的政策调整背景下,还是发生了一桩重大政|治案件。
“查!严查到底,这次,儿子绝不姑息。”他说的斩钉截铁。
林雨桐马上意识到,便是此案影响了乾隆的执政风格,而且影响巨大。之后的文字狱,便是从此事起的。尤其是对于此案,乾隆主导追查,查了三年依旧是没有结果,而那一份伪稿,却传播极广。甚至于后世对于乾隆南巡的诸多看法,依旧在受这份伪稿的影响。
写这个稿子的人目的很明确,他就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影响乾隆施政。文字狱文字狱,从乾隆的角度看,这些文字狱并不是冤狱。
而自己和四爷此刻,就站在乾隆转变的这个转折点上……
第372章 故国神游(33)三合一
这个节点利用的好很重要!
林雨桐不由的看向四爷,四爷手里摇着扇子,可这似乎也扇不走晚上的这股子闷热。
“出去坐坐吧。”林雨桐朝外指了指,“起风了,外面正凉快。”
焦灼的气氛被这么一打岔,直接给泄气了。
四爷起身,用扇子拍了拍弘历,“出来坐吧,不着急,慢慢说。”
院子里栽种着各种不知名的草,据说是药草。好处是,基本是没什么蚊虫的。晚上的风一起,只剩下凉爽。
可这凉风半点也吹不到乾隆的心里,大有火助风起的架势。
石凳上坐下,一人一杯冰镇的西瓜汁。四爷没喝,只把弘历的那杯朝前推了推:“流言杀人,自大清以来,从未断过。”
乾隆一愣,手慢慢的抓向杯子,慢慢的抿了一口。心态倒是也逐渐的平和了下来。
是啊!自己倒霉那是真气愤,但发现谁也没避开这个死症的话,好像一起倒霉并没有什么难以接受的。
四爷缓缓道:“从大清入关之前,太祖文皇帝驾崩,就有流言称文皇帝是被刺杀身亡……”
乾隆面色微微一变,似乎是有点明白。就听自家皇阿玛又道,“后来孝庄老祖宗和多尔衮之间,又多有流言……”
是啊!虽然都不放在明处,可暗地里也都知道这些事的。如今再去看,从太祖遇刺到最后的太后与皇帝不和,将这些事情前后串起来,硬生生的被演绎成一出离间计。
不管是不是这样,文人不痛快,他是可以骂娘的,骂你的先人们都不得好死。再看这些流言,难道不是在骂娘,骂你祖宗八代都不得好死?一样的!性质都是一样的。
四爷叹气,“所以,康熙朝,你皇祖父才屡次南下,那时候,只能用抚。便是朝廷举步维艰,此事也不能有丝毫马虎。”
乾隆点头,是啊!朕也想如此啊!错了吗?
四爷就道:“此一时彼一时。那时,天下初定,人心思安。安抚便是最好的策略。等到你皇祖父晚年,他不是不想动,而是动不了了。若一味求宽,你八叔比你阿玛宽松的多,为何继位之君是你阿玛?”
乾隆脸红,久久不语。他的说法是因为他皇祖父看重他这个孙子。可反过来想,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皇祖父接了自己进宫其实是想暗示朝臣继位之君是谁呢?
四爷却不在这事上纠缠,继续往下道:“可朕继位以来,缘何流言四起,言朕得位不正?此事固有你八叔等人暗中操纵,但流传之广,谁人推动?为何要掺和这样的事?说到底,不过是一个利字!触动了别人的利益,尤其是动了‘士’的利益,加上严苛的手段,如此的皇帝,还想从这些人嘴里得了好话?可杀了人流言就制止了吗?还有流言说朕是死于一个叫吕四娘的女人手里,可这是事实吗?不都是怎么编排的能解气怎么来?”
乾隆沉默,慢慢品出味儿来了。所有的流言不过是那些脑后生反骨的人故意制造出来的,制造出来为什么的?为的也是凝聚他们那个小团体的人心的。证明我们反清复明不是什么都没干。看!我们刺杀清帝成功了!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50720/128060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