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2页
推荐阅读: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临时夫妻(nph)、魇运、冷面具(1v1 sc SM)、和同事相亲之后(1v1 双处)、我网恋又翻车了(1v1 高h)、红男绿女(1v1)、窥星(父女1v1)、珍宝珠、将他关进小黑屋、
结果一查才发现,荷兰人的船出了点问题,偏离了航道。没去成广州,反倒是跑到奉天了。商船留在奉天整修,洛连就带着老婆孩子奔着京城来了。他们之前一直在广州做生意。大清除了广州那地界,他们没来过别的地方。于是带着人,雇了当地的向导,坐着马车一路进了京城。
乾隆怒就怒在,大清的门户是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今儿是一个洋人带着老婆孩子坐着马车来了。那赶明儿呢?这些洋人是不是得带着坚船利炮直接给闯进来。
为什么要设立口岸,就是为了要统一对这些洋人进行管理。可现在呢?自由出入如入无人之境。怎么管理的?大清国的沿海,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漏洞。
不行!这样绝对不行!
乾隆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查!给我往清楚详细的查,这里面有多少是下面私设的口岸。若是查不清楚,那就干脆禁海。大清地大物博,别人有的我们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依然有。与洋人贸易,非必要之行。”
呵呵!话是这么说的。您是皇帝,别管百姓的日子怎么过,您的日子都是一样的。
但是依靠贸易而生的商家和从业百姓,他们乐意吗?
这话当然就传出去了,一时间人心惶惶。
而洛连一家也被扣住了,关押了,外面传的可邪乎了,说是要杀头。
这一杀头,洋人哪有不怕的。
栋喜脑门都大了,之前谈好的生意,现在对方持观望态度。那边一犹豫,之前跟厂子里预定的货,自己是要还是不要。这一单都难说,那以后还能不能要厂子的货他也说不好。厂子的货出不去,给工人的俸禄就发不下去。老百姓家等着银钱买米好过日子呢。你说这人心怎么能不乱。
人心一乱,一入冬,折子入纸片一般的飞到京城。各地陆陆续续的出现了罢工和罢市,还有好些百姓自发的,沿途往京城赶,要进京跟皇上请愿,要皇上听听民间百姓的疾苦声。
这消息不仅是官府的折子上有体现,各地的驻军也有相应的反馈过来。
乾隆皱眉,“没有人在背后指使,事情能迅速发展成这个样子?”
不可能!
吴书来在边上磨墨,“万岁爷,这要是人都涌到京城,那就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京城就这么点地方,供养不了那么多人吃喝的。这若是供养不足,是要乱的。京城若是起了乱子,可就坏了。”
是杀还是不杀!
乾隆给沿路的驻军下旨意,若是发现异动,格杀勿论。
可就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往京城去,沿途不偷不抢的,这也说不上是异动吧。百姓没去京城的权利吗?
所以,杀是杀不得的。
可要是真这么进了京城,人多没有吃喝,怎么会不起乱子。那时候若是杀人……怕是南边要乱!
“拦!”乾隆下令,通往京城的各个路口重兵把守,不得放人靠近京城。
可这也不是个事呀!人拥堵在城外,城外的百姓跟着遭难。本来不乱的人心,随着这些进京请愿的人,也会跟着乱起来。
书院是在城外的,之前派来的多出一倍的兵力倒是有了用处。分出一半去守好医馆。尤其是女子医馆那边,别叫人给冲撞了。
随着涌入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乾隆彻底的睡不着了。傅恒进宫到,“万岁爷,再这么下去,只能开仓取粮了。这粮食一旦用了,这些请愿的百姓若是再出乱子,咱们可连最后的储备都没有了。”
京城就真的不攻自破了。
可要是不给粮食,这是马上就要出乱子的。
人多,不让进城。天气却一天天的冷了,夜里寒气重,再加上下了两场雨,好些人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吃不好睡不好风餐露宿之下,能不病倒吗?
三伢子挤出人群,跑到周围的村子里,周围的百姓不敢开门,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一有人敲门就拿着刀斧在里面小心的应对。
三伢子只是想要一碗热水,因为三叔病了,躺在泥地上,高热不退。他把三叔托付给同乡,过来讨要一碗热水。
这家人先是小心的问,然后从下面卸掉门槛,一碗热水是从门槛里递出来的。里面的人恶声恶气的,但三伢子知道,他们也害怕。
他想说,我其实也是好人,我从没干过一件坏事。我生的笨,啥也学不会,但好歹靠着一些苦力,做点运输的活计,还能养活家里的老娘。后来,因为干的好,厂里愿意要他,只要有活就去扛活,一个月怎么说也有一二两银子的收益。这些银钱,小日子就能过了。可谁知道,朝廷不让跟洋人做生意了,要杀了洋人的头,厂子办不下去了,自己当时就没活干了。不仅自己,整个城的人好似大半都清闲了下来。
没有收入来源,又积蓄的还好过。家里孩子多人口多的人家,当月挣的当月花,说揭不开锅就真扛不住揭不开锅了。本来好好的日子,上面一句话下面就过不成了。哪有这样的道理?
自家还有几两银子,可娘亲病了。撑不到两月,就得断顿。他把娘托付给婶婶,和三叔一道儿来了,就想来求求皇帝老爷,给大家一条活路吧。
可谁知到了地方了,皇帝老爷不见,把大家拦在外面,吃的没有,喝的没有,住的没有。要什么没什么。大家带来的干粮来的路上都吃完了,带了些不多的银子,是回去的盘缠。这几天在这里,还是花用了一些的。说实话,在这么下去,大家返乡的银钱都不够了。这是要一路讨饭回去吗?
乾隆怒就怒在,大清的门户是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的?今儿是一个洋人带着老婆孩子坐着马车来了。那赶明儿呢?这些洋人是不是得带着坚船利炮直接给闯进来。
为什么要设立口岸,就是为了要统一对这些洋人进行管理。可现在呢?自由出入如入无人之境。怎么管理的?大清国的沿海,到底有多少这样的漏洞。
不行!这样绝对不行!
乾隆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查!给我往清楚详细的查,这里面有多少是下面私设的口岸。若是查不清楚,那就干脆禁海。大清地大物博,别人有的我们有。别人没有的我们依然有。与洋人贸易,非必要之行。”
呵呵!话是这么说的。您是皇帝,别管百姓的日子怎么过,您的日子都是一样的。
但是依靠贸易而生的商家和从业百姓,他们乐意吗?
这话当然就传出去了,一时间人心惶惶。
而洛连一家也被扣住了,关押了,外面传的可邪乎了,说是要杀头。
这一杀头,洋人哪有不怕的。
栋喜脑门都大了,之前谈好的生意,现在对方持观望态度。那边一犹豫,之前跟厂子里预定的货,自己是要还是不要。这一单都难说,那以后还能不能要厂子的货他也说不好。厂子的货出不去,给工人的俸禄就发不下去。老百姓家等着银钱买米好过日子呢。你说这人心怎么能不乱。
人心一乱,一入冬,折子入纸片一般的飞到京城。各地陆陆续续的出现了罢工和罢市,还有好些百姓自发的,沿途往京城赶,要进京跟皇上请愿,要皇上听听民间百姓的疾苦声。
这消息不仅是官府的折子上有体现,各地的驻军也有相应的反馈过来。
乾隆皱眉,“没有人在背后指使,事情能迅速发展成这个样子?”
不可能!
吴书来在边上磨墨,“万岁爷,这要是人都涌到京城,那就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京城就这么点地方,供养不了那么多人吃喝的。这若是供养不足,是要乱的。京城若是起了乱子,可就坏了。”
是杀还是不杀!
乾隆给沿路的驻军下旨意,若是发现异动,格杀勿论。
可就是手无寸铁的百姓往京城去,沿途不偷不抢的,这也说不上是异动吧。百姓没去京城的权利吗?
所以,杀是杀不得的。
可要是真这么进了京城,人多没有吃喝,怎么会不起乱子。那时候若是杀人……怕是南边要乱!
“拦!”乾隆下令,通往京城的各个路口重兵把守,不得放人靠近京城。
可这也不是个事呀!人拥堵在城外,城外的百姓跟着遭难。本来不乱的人心,随着这些进京请愿的人,也会跟着乱起来。
书院是在城外的,之前派来的多出一倍的兵力倒是有了用处。分出一半去守好医馆。尤其是女子医馆那边,别叫人给冲撞了。
随着涌入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乾隆彻底的睡不着了。傅恒进宫到,“万岁爷,再这么下去,只能开仓取粮了。这粮食一旦用了,这些请愿的百姓若是再出乱子,咱们可连最后的储备都没有了。”
京城就真的不攻自破了。
可要是不给粮食,这是马上就要出乱子的。
人多,不让进城。天气却一天天的冷了,夜里寒气重,再加上下了两场雨,好些人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吃不好睡不好风餐露宿之下,能不病倒吗?
三伢子挤出人群,跑到周围的村子里,周围的百姓不敢开门,家家户户的大门紧闭。一有人敲门就拿着刀斧在里面小心的应对。
三伢子只是想要一碗热水,因为三叔病了,躺在泥地上,高热不退。他把三叔托付给同乡,过来讨要一碗热水。
这家人先是小心的问,然后从下面卸掉门槛,一碗热水是从门槛里递出来的。里面的人恶声恶气的,但三伢子知道,他们也害怕。
他想说,我其实也是好人,我从没干过一件坏事。我生的笨,啥也学不会,但好歹靠着一些苦力,做点运输的活计,还能养活家里的老娘。后来,因为干的好,厂里愿意要他,只要有活就去扛活,一个月怎么说也有一二两银子的收益。这些银钱,小日子就能过了。可谁知道,朝廷不让跟洋人做生意了,要杀了洋人的头,厂子办不下去了,自己当时就没活干了。不仅自己,整个城的人好似大半都清闲了下来。
没有收入来源,又积蓄的还好过。家里孩子多人口多的人家,当月挣的当月花,说揭不开锅就真扛不住揭不开锅了。本来好好的日子,上面一句话下面就过不成了。哪有这样的道理?
自家还有几两银子,可娘亲病了。撑不到两月,就得断顿。他把娘托付给婶婶,和三叔一道儿来了,就想来求求皇帝老爷,给大家一条活路吧。
可谁知到了地方了,皇帝老爷不见,把大家拦在外面,吃的没有,喝的没有,住的没有。要什么没什么。大家带来的干粮来的路上都吃完了,带了些不多的银子,是回去的盘缠。这几天在这里,还是花用了一些的。说实话,在这么下去,大家返乡的银钱都不够了。这是要一路讨饭回去吗?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50720/1280631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