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推荐阅读: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红男绿女(1v1)、两情相厌(伪骨科,狗血文)、记忆之场、越王(百合双a)、向导她在伪装普通人(NPH)、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复爱(骨科,1v2)、寄养关系(校园骨科1v2)、秋潮(校园1v1)、
但今年寒冬难捱,捱不住的除了北昭百姓,还有西煌人。
军报上说,西煌集结了八万人马,正准备全力进攻渭州。
副都督朱闻带兵备战,但军中无主将,加上百姓受雪灾侵扰,不少人力物力投在了救灾上,内忧外患之下,难以兼顾。是以来信请求上京支援粮草物资,并请永安王尽快回北疆稳定军心。
“永安王身中剧毒,双腿不良于行。朕如何忍心叫他再为北疆之事操劳。诸位爱卿可有人愿往北疆支援?”
话落,殿上却无一人敢应声。
西煌之凶悍,举国皆知。这前后几十年来,两国交战都是各有胜负,边界常无宁日。也就是永安王横空出世之后,才将西煌军杀破了胆,有这几年的太平日子。
北疆如今虽有玄甲军,可谁又敢自认自己能胜过永安王?这军功是大,可也要有命去享。
李踪负手瞧着下方静默的武将们,冷声道:“这泱泱北昭,人才济济,竟就只能靠一个永安王守住北疆么?!那朕养着你们做什么?!”
“陛下息怒。”兵部尚书戚邵出列道:“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北疆之事,若真叫西煌冲破了防线,届时内有殷氏叛党,外有西煌蛮子,恐会危及上京。”
戚邵这一番话,正戳中了李踪的死穴。
他不是不担忧北疆,只是私心不愿让李凤歧离开自己眼皮子底下罢了。
若真让他回了北疆,恐怕就是蛟龙入水,再难制衡。可北疆战况又切实紧迫,李踪神色反复,良久方才拂袖道:“罢了,朕再同永安王商议。”
下了朝,李踪心里憋得慌。他没有回后宫,而是上了北面的观星楼。
观星楼高高矗立在宫殿群中,连风也格外大些。李踪面朝北方,衣袍被大风吹得翻飞。
他想起甫登基时,李凤歧曾带他来过这观星楼。观星楼是上京最高的建筑物,站在观星楼顶楼往北望,可以看见巍峨绵延的山脉。那时李凤歧告诉他。翻过三座高山,趟过一条大河,便是北疆地界。
那里有最广阔的草原,最烈的美酒。也有北昭最凶悍的敌人。
李凤歧曾在这摘星楼上,给他讲述过最惨烈的几次战役。彼时所向披靡的玄甲军尚未组建起来,只有日复一日守关、又看不到胜利的将士们坚守,他们或年幼,或老迈,间或夹杂着城中百姓,自发地扛着长枪大刀,用两三人的命,换一个西煌将士。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勉强守住了自己脚下的土地。
当时李凤歧说,总有一日,他会尽灭西煌,让北疆百姓再不受战乱之苦,让北昭边关永享太平。
他亦曾在此许诺。会做北昭的明君,不叫百姓再受外敌所苦。
然而时过境迁,他与李凤歧,已然是君臣相悖,死生末路。
“崔僖,你说朕是不是一开始就做错了?”
李踪的疑问瞬间被呼啸的北风掩盖,身后的崔僖并未有动静,显然是并未听见。他也不再重复,只望着远处自嘲一笑,蓦然想起最开始得知了李凤歧身份时情景。
那时韩蝉告诉他,李凤歧并不是老永安王之子,而是先太子李巽的遗腹子。言这件事乃是先皇临终前告诉他,嘱咐他若是李凤歧有不臣之心,便要提前斩草除根,决不可留。
他当时只觉得天塌下来了。
一直被他视为大哥、亲近信赖的李凤歧,竟然是前太子的遗腹子。这让他又想起了他那个死去的大哥,想起了那些年被大哥欺辱、被所有人忽视打压的晦涩日子。他不想再活在“大哥”的阴影之下。
也不能容忍自己好不容易拥有的东西被人夺走。
他害怕,恐惧,也愤怒。于是选择对中了毒的李凤歧动了手。
那时他觉得自己绝不会后悔。他憎恨李凤歧的身份,也畏惧他的身份。一山不容二虎,他与李凤歧之间,必定要有一个黯然退场。
可走到如今地步,他却又动摇了。
若当初他未曾动手,或许一切会与现在不一样。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李踪的眼神逐渐坚定起来,低声喃喃道:“迟了,回不了头了。”而且就算重来一次,他也不敢将自己的性命与尊荣,交到旁人手上。
他转身走下摘星楼,沉声道:“传令永安王,命其三日内赶赴北疆。朕感念其牺牲,将老王妃请入行宫之中,按太妃规制奉养。”
崔僖目光一闪,躬身应“是”。
***
皇帝口谕传到永安王府时,朱烈当时就忍不住骂了脏话。
崔僖倒是一幅听而不闻的模样,笑吟吟道:“战事紧急,王爷准备准备,早日赶赴北疆吧。老王妃臣会替王爷照料周全。”
李凤歧面色阴沉,双手紧紧攥着轮椅扶手,手背青筋毕露,却到底没有发作:“我知道了。三日后出征。母亲总要送我一程,不必那么急着去行宫吧?”
“这……”崔僖似有疑虑,但转瞬又笑吟吟地应下了:“这是自然,臣会回禀陛下。”
说完拱手一揖,才带着人离开。
“狗日的小皇帝。这是要扣下老王妃做人质。”人一走,朱烈就骂开了。
李凤歧这时却不见方才的愤怒,命人将大门关上,方才站起身道:“早就料到了,有事进去再说。”
经过数日的练习,他已经能离开轮椅缓慢行走了。原本他还准备再隐瞒一段时间,但既然出征的命令已经下了,就剩下三日时间,没必要再费心思隐藏。
军报上说,西煌集结了八万人马,正准备全力进攻渭州。
副都督朱闻带兵备战,但军中无主将,加上百姓受雪灾侵扰,不少人力物力投在了救灾上,内忧外患之下,难以兼顾。是以来信请求上京支援粮草物资,并请永安王尽快回北疆稳定军心。
“永安王身中剧毒,双腿不良于行。朕如何忍心叫他再为北疆之事操劳。诸位爱卿可有人愿往北疆支援?”
话落,殿上却无一人敢应声。
西煌之凶悍,举国皆知。这前后几十年来,两国交战都是各有胜负,边界常无宁日。也就是永安王横空出世之后,才将西煌军杀破了胆,有这几年的太平日子。
北疆如今虽有玄甲军,可谁又敢自认自己能胜过永安王?这军功是大,可也要有命去享。
李踪负手瞧着下方静默的武将们,冷声道:“这泱泱北昭,人才济济,竟就只能靠一个永安王守住北疆么?!那朕养着你们做什么?!”
“陛下息怒。”兵部尚书戚邵出列道:“当务之急,还是先解决北疆之事,若真叫西煌冲破了防线,届时内有殷氏叛党,外有西煌蛮子,恐会危及上京。”
戚邵这一番话,正戳中了李踪的死穴。
他不是不担忧北疆,只是私心不愿让李凤歧离开自己眼皮子底下罢了。
若真让他回了北疆,恐怕就是蛟龙入水,再难制衡。可北疆战况又切实紧迫,李踪神色反复,良久方才拂袖道:“罢了,朕再同永安王商议。”
下了朝,李踪心里憋得慌。他没有回后宫,而是上了北面的观星楼。
观星楼高高矗立在宫殿群中,连风也格外大些。李踪面朝北方,衣袍被大风吹得翻飞。
他想起甫登基时,李凤歧曾带他来过这观星楼。观星楼是上京最高的建筑物,站在观星楼顶楼往北望,可以看见巍峨绵延的山脉。那时李凤歧告诉他。翻过三座高山,趟过一条大河,便是北疆地界。
那里有最广阔的草原,最烈的美酒。也有北昭最凶悍的敌人。
李凤歧曾在这摘星楼上,给他讲述过最惨烈的几次战役。彼时所向披靡的玄甲军尚未组建起来,只有日复一日守关、又看不到胜利的将士们坚守,他们或年幼,或老迈,间或夹杂着城中百姓,自发地扛着长枪大刀,用两三人的命,换一个西煌将士。
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才勉强守住了自己脚下的土地。
当时李凤歧说,总有一日,他会尽灭西煌,让北疆百姓再不受战乱之苦,让北昭边关永享太平。
他亦曾在此许诺。会做北昭的明君,不叫百姓再受外敌所苦。
然而时过境迁,他与李凤歧,已然是君臣相悖,死生末路。
“崔僖,你说朕是不是一开始就做错了?”
李踪的疑问瞬间被呼啸的北风掩盖,身后的崔僖并未有动静,显然是并未听见。他也不再重复,只望着远处自嘲一笑,蓦然想起最开始得知了李凤歧身份时情景。
那时韩蝉告诉他,李凤歧并不是老永安王之子,而是先太子李巽的遗腹子。言这件事乃是先皇临终前告诉他,嘱咐他若是李凤歧有不臣之心,便要提前斩草除根,决不可留。
他当时只觉得天塌下来了。
一直被他视为大哥、亲近信赖的李凤歧,竟然是前太子的遗腹子。这让他又想起了他那个死去的大哥,想起了那些年被大哥欺辱、被所有人忽视打压的晦涩日子。他不想再活在“大哥”的阴影之下。
也不能容忍自己好不容易拥有的东西被人夺走。
他害怕,恐惧,也愤怒。于是选择对中了毒的李凤歧动了手。
那时他觉得自己绝不会后悔。他憎恨李凤歧的身份,也畏惧他的身份。一山不容二虎,他与李凤歧之间,必定要有一个黯然退场。
可走到如今地步,他却又动摇了。
若当初他未曾动手,或许一切会与现在不一样。
只是现在说什么都迟了。
李踪的眼神逐渐坚定起来,低声喃喃道:“迟了,回不了头了。”而且就算重来一次,他也不敢将自己的性命与尊荣,交到旁人手上。
他转身走下摘星楼,沉声道:“传令永安王,命其三日内赶赴北疆。朕感念其牺牲,将老王妃请入行宫之中,按太妃规制奉养。”
崔僖目光一闪,躬身应“是”。
***
皇帝口谕传到永安王府时,朱烈当时就忍不住骂了脏话。
崔僖倒是一幅听而不闻的模样,笑吟吟道:“战事紧急,王爷准备准备,早日赶赴北疆吧。老王妃臣会替王爷照料周全。”
李凤歧面色阴沉,双手紧紧攥着轮椅扶手,手背青筋毕露,却到底没有发作:“我知道了。三日后出征。母亲总要送我一程,不必那么急着去行宫吧?”
“这……”崔僖似有疑虑,但转瞬又笑吟吟地应下了:“这是自然,臣会回禀陛下。”
说完拱手一揖,才带着人离开。
“狗日的小皇帝。这是要扣下老王妃做人质。”人一走,朱烈就骂开了。
李凤歧这时却不见方才的愤怒,命人将大门关上,方才站起身道:“早就料到了,有事进去再说。”
经过数日的练习,他已经能离开轮椅缓慢行走了。原本他还准备再隐瞒一段时间,但既然出征的命令已经下了,就剩下三日时间,没必要再费心思隐藏。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50756/1281298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