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8章| 报秦公陈轸使楚 育大才先生布道
推荐阅读:拯救系统:逃荒宿主你冷静点、朕在现代C位破财当首富、真千金被赶出门,豪门大佬掐腰宠、这个王妃有点不简单、这个太子我见过、这个宿主她不对劲、重生新婚夜!偏执大佬被我撩红脸、流光(姐弟骨科)、临时夫妻(nph)、我不是受虐狂(女性向 友情向 三女主 BG NP GL)、
陈轸走出宫门,踏上轺车回家。轺车辚辚而行,陈轸闭目苦思。惠文公特意留他,心中明明有事,且他陈轸也已猜出所为何事,然而此公竟然忍住,只字不露,还耍闲情,拉他去看这场歌舞。
难道这场歌舞有何深意?
陈轸思虑多时,仍是一头雾水。此番入秦,惠文公二话不说,一见面就封他上卿,赐他宅院,赏他金帛、仆从,种种“恩遇”皆出意外。他自觉受之有愧,本想进献制魏良策,可此公自从封他上卿之后,既未召他觐见,也未向他“垂询”任何国事。身为人臣,不知其主而妄言者,下场往往可悲。再说,惠文公不是魏惠王,早晚想到他一石数鸟,于短短数月之间一连诛杀商鞅、甘龙诸人,使前朝权臣土崩瓦解,陈轸的后脊骨都是凉的。
陈轸又走一程,见尚未黑定,遂勒转马头,驱车拐向嬴虔府邸。嬴虔虽已卸下太傅之职,惠文公念及他为宗亲,特许保留其在咸阳的府邸。近些日子来,陈轸无所事事,在秦又无朋友,无聊时就去拜访这位秦国旧臣,或钓鱼或弈棋,倒也投缘。
听到车马响,嬴虔知是陈轸来了,乐呵呵地迎他入厅,一边吩咐掌灯,一边设宴摆棋,准备大战一场。
陈轸心事浩茫,哪有闲情陪他下棋,便伸手轻轻推开棋枰。
嬴虔惊讶了,盯他几眼,半开玩笑道:“上卿大人,看你眉头皱成这个样子,别是想念女人了?”
陈轸苦笑道:“真还就是一位女子!”
“看看看,”嬴虔拍手笑道,“果被老朽说中了!是哪家女子,上卿只管说来,老朽这就为你张罗!”
“唉,”陈轸摇头叹道,“有谁看上我这落势之人,必是眼睛瞎了!”
“咦?”嬴虔急了,“你如何说出此话?君上待你不薄,上卿鹏程无量,正是用武有地呢!”
陈轸自斟一爵老酒,端起饮了,将这日面君的前后经过约略讲述一遍,末了问道:“君上独留下官,邀下官赏玩义渠歌舞,究竟有何用意,下官实难揣测,还望老太傅赐教!”
赢虔捋须有顷,点头道:“若是这个女子,老朽倒是略知一二。前日老朽进宫看望老夫人,正巧路过乐坊,听闻坊中有歌飘出,声如夜莺。老朽闻之甚喜,进去一看,果是人间尤物。老朽当即寻到乐坊令,打算赎她出来。乐坊令说,此女是义渠贡品,这几日就要进献君上,眼下正在演练。老朽听闻此言,只好作罢!”
陈轸与他又叙一时,见仍谈不出个所以然来,遂告辞出来,于人定时分,悠悠晃晃地回到家里。
陈轸如往常一样步入内室,宽衣解带,正欲就寝,借着微弱烛光,猛见榻沿坐着一人。陈轸退后一步,拔剑喝道:“何人在此?”
榻上之人缓缓起身,叩拜于地,用生硬的口音说道:“先生勿惊,奴婢是来侍奉先生的。”
陈轸近前几步,定睛细看,来者不是别人,却是后晌在宫中领舞的西域舞姬。
陈轸震惊,大声叫道:“来人!”
家宰闻声,疾步走进:“主公有何吩咐?”
陈轸厉声责道:“这个女子为何在此?”
“回禀主公,”家宰应道,“一个时辰之前,宫中内宰亲自送她过来,还送来许多嫁妆!”
“嫁妆?”陈轸惊问,“什么嫁妆?”
家宰拿出一本册子,细细禀道:“黄金一百两、锦缎三十匹、白璧两双、西域奇香十盒、珍珠??”
不及他说完,陈轸抬手就是一记耳光:“你个浑蛋!如此大事,方才为何不报?”
家宰手捂左脸:“小??小人不敢!内宰吩咐,君上有旨,任何人不得提前报知主公,君上??君上要给主公一个惊喜!”
陈轸沉下神来,思虑有顷,转对家宰:“备车!”
家宰怔在那儿:“这已人定了!”
陈轸喝道:“什么人定不人定的,快备车去!”
家宰应声诺,疾步出去。
陈轸匆匆穿衣戴冠,到铜镜前端详一番,转身对依旧跪在地上的女子道:“姑娘,你可有姓名?”
那女子再拜道:“回禀先生,奴婢名叫扎伊娜。”
“扎伊娜?”陈轸叫不习惯,将三字重复几遍,嚼味有顷,笑道,“叫起来不顺口。可去掉扎字,就叫伊娜。”
伊娜点头,再叩:“奴婢伊娜谢过先生。”
“起来吧,”陈轸指着放在一旁的裘衣,“请把裘衣穿上,外面甚冷。”
姑娘略怔一下,取过裘衣,穿在身上,怯怯地望着陈轸。
“伊娜,请跟我走!”说完陈轸头前走去。
惠文公放下奏章,正欲回宫就寝,内臣报说陈轸求见。
惠文公微微一笑:“宣他觐见!”
陈轸叩道:“臣叩见君上!”
“是陈爱卿呀!”惠文公埋头于奏章,头也不抬,也没叫他起来。
过有至少一刻,惠文公放下奏章,见陈轸仍旧撅着屁股叩在那儿,瞟他一眼:“爱卿不在府中歇息,这么晚了,还来求见寡人,可有要事?”
陈轸朝外击掌。
伊娜听到声音,莲步轻移,在他身边跪下,叩道:“奴婢叩见君上。”
惠文公看她一眼,挥手:“你且退下!”
“奴婢告退。”伊娜再拜起身,款款退出书房。
“看这样儿,”惠文公望着陈轸,“是此女不入爱卿的眼喽?”
陈轸再拜,涕泣:“臣何德何能,竟蒙君上如此恩宠?”
“恩宠?”惠文公怔了,“爱卿此言从何说起?”
“君上,臣??”陈轸泣道,“臣落难于秦,君上不计前嫌,收留臣不说,又赏金赐府,还将这??这天下尤物,恩赐于臣,叫臣如何敢受?”
“呵呵呵,”惠文公又笑数声,话外有音,“陈爱卿,什么天下尤物,不就是一个女人嘛!大丈夫立于世间,女人就如衣裳,黄金就如土石。唯有千秋功业,青史载名,才是志士所求!”
陈轸沉默有顷,再拜:“君上之言,如醍醐灌顶!臣此来,另有一言奏报!”
惠文公笑道:“不瞒爱卿,寡人知你心里有话,”手指前面席位,“坐下来,慢慢说。”
“谢君上赐座!”陈轸起身,在惠文公指定席位坐下,拱手说道,“君上,臣有一策,或可制魏!”
“哦!”惠文公身子前倾,“是何良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陈轸一字一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惠文公喃喃重复数次,似乎仍旧不得要领,便抬头望向陈轸,摇头苦笑,“这??寡人愚痴,还请爱卿详解。”
陈轸启发道:“楚山有玉,君上何不借之?”
“楚山?”惠文公似是明白一点,又似没有明白,探身问道,“爱卿是说,寡人可借楚人之力谋魏?”
陈轸拱手:“君上圣明!”
惠文公眼睛大睁:“楚人之力,寡人如何借之?”
“自田齐以来,泗上诸国一直是齐、楚相争之地。泗上十二国,论富足莫过于宋、卫。前几年魏王伐卫,与齐、赵、韩构怨;楚早欲吞宋,只是顾忌齐、魏。今齐新败于魏,国力受挫,于楚当是天赐良机。君上若使楚人伐宋??”顿住话头,目视惠文公。
“爱卿妙计!”惠文公豁然开朗,击案叫道,“楚若伐宋,宋必向魏求救。魏有庞涓、孙膑两大奇才,必恃强援宋,楚、魏之间必有一战。两强相争,无论谁胜谁负,寡人皆可渔利!”
“君上圣明!”陈轸微笑道,“君上,此举还将结出一果。”
惠文公再度倾身:“愿闻其详!”
陈轸侃侃说道:“魏若救宋,带兵者必是孙、庞二人。庞涓之才,已盖列国,孙膑更在庞涓之上,魏军取胜当无大碍。臣是说,魏在取胜之后??”再次顿住。
惠文公是何等聪明之人,当下眉头一挑:“爱卿是说,两强同事一君,必有一争?”
陈轸点头再道:“君上圣明!”
惠文公离座,亲执陈轸之手,重重握住,连声说道:“好好好,寡人果然没有看错,爱卿真是栋梁之材啊!”有顷,似是想起一事,松开陈轸之手,若有所思地返回座席,面现忧色,“只是??”
陈轸问道:“君上有何忧虑?”
“唉,”惠文公叹道,“此计虽妙,可寡人如何方能使楚伐宋呢?”
“君上放心,”陈轸微微抱拳,“臣与楚将昭阳私交甚厚。上柱国昭阳和屈匄眼下是楚王的左右司马,掌管楚地军务。十几年来,昭阳一直忙于争夺泗上,六年前率军伐宋,因田忌出兵,无果而返。昭阳唯利是图,臣若诱之以利,晓之以害,昭阳必听。”
“如此说来,倒是可行。”惠文公凝眉有顷,决断道,“你可透给昭阳,就说越国大军正向琅琊集结,图谋伐齐。齐人眼下自顾无暇,顾不了宋国。”
“哦?”陈轸眼睛大睁,“此事属实否?”
“寡人可有戏言?”惠文公给出一个肯定的手势,“越王无疆自不量力,欲践勾践昔年之志,兴师二十万众,海陆并举,将于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北伐齐国,谋霸中原。”
陈轸大喜:“真是天助君上!有越人助力,臣此行必成!”
惠文公起身,朝陈轸深深一揖:“驷有劳爱卿了!所需多少财宝,爱卿只管列出清单,只要秦地拥有,寡人尽皆准奏。听闻昭阳好色,寡人另拨美女二十名予你,爱卿可去乐坊,随意挑选。”
陈轸起身叩道:“君上厚爱,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陈爱卿,”惠文公亲手扶起他,“楚天广阔,实乃大有作为之地。爱卿此去,要像钉子一样扎在那里,务使楚人为我所用!”
“轸万死不负君恩!”
“好!”惠文公再度拱手,“待爱卿成功之日,寡人定有厚报!”携陈轸之手,走出户外,指着仍在外面守候的伊娜,“时辰不早了,这么冷的天,让美人候于风中,爱卿这是暴殄天物了!”
陈轸脸色微红:“臣谢君上厚赐!君上留步,臣告退!”
数日之后,陈轸以秦国特使身份,驱车三十乘,随带甲士三百,离开咸阳,径奔楚地。惠文公用公辇亲送陈轸十里,临别之时,从袖中摸出一块丝帛交给陈轸:“爱卿可将这个带上!”
陈轸接过一看,上面写着一排人名,不明所以,抬头看向惠文公:“君上?”
“这些人皆在楚地做事,或对爱卿有用。”
陈轸也早听说黑雕台的事,知是他们,也就不再多话,收起丝帛,跪地泣道:“谢君上厚爱,臣去也!”
惠文公拉他起来,亲手扶他上车,君臣二人依依惜别。
陈轸南出武关,沿商於谷地南下丹阳、襄阳,径奔郢都。山路难行,又有雨雪阻隔,陈轸一行走走停停,历尽辛苦。幸有伊娜相伴,更有二十名美女随侍,陈轸一路上倒也逍遥。
两个月后,陈轸抵达郢都,在驿馆稍歇数日,具表觐见楚王,呈上礼单,陈述秦公睦邻诚意。
楚威王仍在记恨公孙鞅袭占商於谷地之事,接过礼单,打眼扫过,随手掷于地上,冷冷说道:“这些物事儿,秦使还是带回去吧!秦公若是诚心睦邻,就将商於谷地归还寡人!”
“回禀大王,”陈轸叩道,“据轸所知,商於谷地是前朝重臣公孙鞅出兵夺占,实非秦公本意。鉴于公孙鞅功勋卓著,先君孝公拿他无奈,只得任其非为。后孝公薨,秦公车裂公孙鞅,也算为楚人雪耻了。即使如此,临行之际,秦公仍然吩咐陈轸,要轸再为此事向大王道歉。至于何时能将商於谷地归还大王,秦公以为,此事涉及先君,不可速图,只要楚、秦诚意睦邻,没有不能解决之事。秦公诚心,天地可鉴,些微薄礼,还望大王笑纳!”
“上卿之言也有道理,秦公心意,寡人暂先收下!”威王朝内臣努嘴,内臣捡起礼单,候立于侧。
陈轸再叩:“陈轸谢大王宽恕!”
楚威王转对内臣:“赏秦使陈轸玉璧两双,南海宝珠十颗,丝帛二十匹!”
“陈轸谢大王厚赏!”
郢都主大街左司马府中,昭阳正在后花园中练剑,家宰邢才走来,看到昭阳正好舞至妙处,哈腰候于一边。
昭阳舞毕,收步作势,抬眼道:“有事吗?”
邢才拱手道:“禀报主公,秦国特使陈轸求见!”
“呵呵呵,”昭阳将剑插入鞘中,“此公至郢数日,早该来了!你去告诉他,让他再候一刻,就说本公马上就到!”
昭阳回房换过衣服,赶至客厅,与陈轸见过礼,分宾主坐了。
“呵呵呵,”昭阳拱手笑道,“前阵子听说上卿为庞涓那厮所害,蒙冤离开魏国,在下甚是感喟。后又听说上卿为秦公所用,依旧被拜作上卿,在下才松了口气,正想如何去为上卿贺喜,上卿就使楚来了!今日在下无事,刚好与上卿畅饮,一来为上卿压惊,二来为上卿洗尘,三来我们也是几年未见了,好好畅叙一番!”
“轸谢柱国大人挂念!”陈轸还过礼,端起几上的茶水,轻啜一口,摇头叹道,“唉,不瞒柱国大人,在下蒙受魏王恩宠多年,本欲衷心事魏,不想却为奸贼庞涓所害,只身仓皇逃离。幸蒙秦公不弃,方使在下有个栖身之所啊!”
“上卿是大才,终生守着魏罃,也是屈了。听闻上卿出走,在下就想,早晚得遇上卿,定向大王举荐,依上卿之才,必得大用!”
“谢柱国大人抬爱!”陈轸击掌。
几个仆从抬进两只大箱。
陈轸从袖中摸出礼单,呈予昭阳:“柱国大人厚爱,陈轸无以为报,区区薄礼,还望大人笑纳!”
昭阳接过单子,眼睛略略一瞄,递给邢才。
邢才开箱验收,当场唱道:“黄金一百两,玉璧两双,夜光杯四只,锦缎二十匹,秦女五名??”
邢才唱完,陈轸再次击掌,依次走进五名少女,无不粉面含羞,艳若桃花,看得昭阳两眼发直。
“柱国大人,”陈轸指着五个少女,缓缓说道,“这五位女子个个知书达理,能歌善舞,别有异国情趣,或可为大人解闷。”
昭阳从美女身上收回目光,拱手揖道:“上卿所赠如此隆重,叫昭阳何以为报?”
陈轸示意,众女退出,邢才亦使人抬走礼箱。
“呵呵呵,”陈轸弦外有音,“于柱国大人的厚爱来说,这些物事,不足挂齿呢!”
昭阳身子趋前:“难道上卿还有大礼不成?”
陈轸淡淡一笑:“大人府中黄金充栋,美女盈室,能缺这些吗?”
“哈哈哈哈,”昭阳大笑几声,“缺倒不缺,不过,既为上卿所赠,纵使一根青丝,在下也必藏之爱之,珍之贵之!”
“再谢柱国大人抬爱!”陈轸拱手,倾身,压低声音,“确有一件大宝,柱国大人或感兴趣。”
昭阳倾身问道:“是何大宝?”
“令尹之位!”
“令尹之位?”昭阳眼睛大睁,显然未听明白,“请上卿明言!”
“令尹景舍垂垂老矣,不堪驱使。在下请问大人,就眼下而言,能代景舍之位者,会是何人?”
“这??”昭阳迟疑一下,“在下不知呀!”
陈轸语气肯定:“如果不出在下所料,代景舍者,必是两位柱国大人!”
“哦!”昭阳心头一紧,身子趋前,“上卿何说此话?”
“这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请上卿详言!”
“楚国以武立国。三十年来,楚国大争,无非二地,一是东南,二是泗上。楚王使屈氏镇东南,以御越人,使大人御东北,以争泗上。楚国地方五千里,有雄兵三十万,两位柱国大人各领十万。大人试想,楚王对二位早已举国相托,令尹之位难道还能旁落他手?”
“唉,上卿有所不知,大王以国相托的是景氏!”
“非也,非也,”陈轸连连摇头,“如果商於不失,景舍之子景合或许有望,然而??”
昭阳沉思良久,微微点头:“依上卿之见,在下与那屈氏,何人可占上风?”
“就眼下而言,”陈轸应道,“二位大人是半斤八两。同为司马大人,虽有左右之分,却是各主一方,各有倚重。至于谁能更上一层楼,就要看二位大人在未来三年,何人能建立功业了!”
昭阳抱拳道:“何处可建功业,还望上卿点拨。”
“眼下就有一个功业——取宋。”
“取宋?”昭阳震惊,“如何取之?”
陈轸凑近昭阳,耳语。
数日之后,昭阳觐见楚威王,奏道:“启奏大王,宋偃聚众暴乱,逐兄篡位,已是大逆。几个月前,此公在齐、魏相王之后,自封为王不说,更在称王大典上射天鞭地,淫乱后宫,诸臣凡谏者皆被射杀,人神共怒,天下称其为‘桀宋’!”
“嗯,”楚威王点头,“此事寡人早有听闻。爱卿今日提起,意欲何为?”
“宋乃膏腴之地,我若不取,齐必取,齐若不取,魏必取。臣以为,大王当以宋公偃不敬天地之罪,兴义师伐之!”
“这??”楚威王沉思良久,盯住昭阳,“我若伐宋,齐、魏必救,那时,我当奈何?”
“就臣所知,”昭阳奏道,“齐人新败于魏,国力大伤,无力交战。齐将田忌在魏蒙羞,回齐后辞官归隐。齐无田忌,即使出兵,亦不可惧。”
楚威王闭目沉思。
“还有,”昭阳趋前一步,“臣已得报,越王无疆近集大军二十一万,海、陆并举,正在开往琅琊,看这样子,势在谋齐。齐人自顾无暇,如何顾宋?”
“嗯,”楚威王点头应道,“越人是有异动,”从案下拿出一封边关急报,“屈爱卿已有奏报,寡人还在纳闷呢!”
“大王,越人袭齐,东、南无虞,齐人抗越,无暇顾宋,我可全力争宋,实乃天赐良机啊!”
“良机倒是良机,”威王眉头又皱起来,“不过,齐虽无忧,魏却麻烦。魏罃早视宋为其囊物,只是碍于寡人和田因齐,他才有所忌惮。我若伐宋,宋偃失去齐援,必向魏求救。魏罃师出有名,还能放过这个机会?魏得庞涓,反败为胜,士气正盛,爱卿如何应对?”
“魏出师无名!”
“哦?”
“因为徐州相王时,魏王已将宋国拱手让给齐国,只是没有诏示天下而已!”
楚威王倒吸一口气,半晌:“爱卿怎么晓得?”
“那个盟约是陈轸签的!”
“哦,原来这样,”楚威王点头,“只是,齐、魏交恶,齐人败了,那个盟约魏若不守呢?魏王新得庞涓,败齐溃赵,底气足呢!”
“不守也不怕他!”昭阳捏紧拳头,“大国交兵,打的是钱粮。据臣所知,魏国虽有庞涓,但库无存粮,边民流失逾五十万众,民心不稳,就如一个伤重之人,没有三年五载,是康复不了的。再观我大楚,近年并无大战,商於虽失于秦,却也是穷山恶水,无伤根本。我今国库充盈,兵精粮足,莫说魏国出兵无名,纵使出兵,我何惧之?”
楚威王捋须良久:“说说看,爱卿打算如何伐宋?”
“我王可出大军十万,臣引锐卒六万伐宋彭城,由景合引军四万屯于陉山,牵制魏人。陉山离魏都大梁不足两百里,急行军一日可到。魏人若是妄动,景将军就可直驱大梁,杀其老巢!魏人必回救,那时,我可两面夹击,或一举败魏人,或与魏人对垒于野,击不败他也耗死他!”
楚威王闭目又是一番沉思,睁眼道:“来人!”
内臣至:“臣在!”
“召太子、令尹、左徒及诸执珪、柱国大人入宫议事!”
孙膑下山之后的头几日里,鬼谷四子的草舍里更见冷清。苏秦、张仪都如换了个人,一连数日,要么蒙头大睡,要么并膝呆坐,要么进山闲逛,谁也不思精进,嘴巴上如同贴了封条,连走路都是低垂脑袋,脚步拖沓,状如落魄失魂。
如此这般过了七日,张仪终是憋不住,于第八日午后推开苏秦房门。苏秦正在闭目静坐,听声响知是张仪,眼皮不抬,端坐如故。
张仪盯苏秦一阵,重重咳嗽一声,开始他的习惯动作——兜圈子。通常情况下,兜三圈也就够了,这日却是不同,张仪不停地兜,边兜边将两眼锁住苏秦,步伐走得极慢,好像对方是个怪物。
苏秦如如不动。
不知兜有多少个圈子,张仪终又强忍下来,拔腿走出,顺手拉上房门。张仪在外面的草坪上埋头又转了一会儿,显然实在憋闷,噌噌几下再次走到苏秦门前,“嗵”一声将门踹开,径直走到苏秦跟前,动作夸张地并膝坐下,从喉咙深处重重咳嗽一下,大声说道:“我说苏兄,我们还是说句话吧!”
苏秦微微睁眼,看向张仪,嘴巴未张,眼神却在告诉他:“说什么呢?”
张仪嘿然一笑:“你说孙兄他??走就走吧,还勾魂,看把苏兄整得远看像根枯木,近看像具僵尸!”
苏秦复将眼睛闭上,身子却动了动,屁股朝后挪有一寸。
张仪扑哧笑道:“说是僵尸,有点屈了,改称活肉吧,这个确切点儿,苏兄毕竟能动,只是没有精气神而已!”
苏秦再度睁眼:“是说你自己吧?”
“好好好,”张仪笑道,“就算是说我自己吧!无论如何,只要苏兄能开金口就成。”
“贤弟有话,这就说吧。”
“我想说的是,”张仪提高声音,“这个天下真他娘的有意思!”
苏秦斜他一眼:“贤弟何出此言?”
“庞涓那厮还没弄明白子丑寅卯,急匆匆地就出山了。真也奇怪,在下做梦也未料到,仅一年,就他肚里那点儿货色,竟然也能封侯拜将,荫妻乘龙,大红大紫呢!”
苏秦白他一眼:“我还以为贤弟能说出什么骇世之语呢,不想却是这个。”
“再观孙兄,”张仪顾自说道,“尚未出山,嗬,瞧这威势!太子亲临,重金礼聘,前簇后拥,车马塞道!”
苏秦埋下头去,沉默不语。
“你且说说看,”张仪激动起来,“你我与他二人一同进谷,一同拜师,不是吹的,无论哪一点儿,总也不比他们差吧!”
苏秦轻叹一声,闷了。
“我说苏兄,”张仪将声音提高几分,几乎是在嚷嚷,“随便想想,要是你我出山,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苏秦抬起头来:“你说会是什么样子?”
“哈哈哈哈,”张仪放声长笑,“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哟!”
苏秦再度埋下头去,沉默半晌,方才说道:“依贤弟看来,难道我辈皆已成器?”
张仪哈哈又笑数声,方才接道:“苏兄何能用此‘难道’二字?以庞涓之才竟然横扫列国,孙兄之才远胜庞涓,天下何人可敌?在这谷中,闭眼想想,你我二人纵使不济,也不至于逊色于孙兄吧。”
“贤弟之才,自在孙兄之上。”
“苏兄莫要谦逊,你我既已结义,就要说心里话。苏兄,你这摸摸心窝,当初来这谷中,可为终老于山林?”
苏秦一惊,抬头望着张仪:“贤弟是说??”
“依在下之见,我们也当寻个机缘,下山大干一番!”
苏秦正欲接话,有声音从门外传来,不及扭头,童子已是闪进房门,望二人嘻嘻一笑:“是哪位师弟嚷嚷着下山哪?”
二人皆吃一惊,紧忙起身,拱手揖道:“师弟见过大师兄!”
几年下来,不知不觉中,童子已经变声,长得跟张仪差不多高了,言谈举止也较先前成熟,但身上的一股童稚之气终未消除。
看到二人震惊的样子,童子呵呵笑出几声,摆手道:“坐坐坐,我又不是先生,你们不必多礼。”见二人坐下来,眼睛瞟向他们,“说呀,师兄在候回话呢。”
见童子盯过来,张仪只好揖道:“回大师兄,是在下说的。”略顿一顿,“我与苏兄连闷数日,有件事情想不明白,大师兄来得正好。”
“张师弟,”童子收回目光,微微一笑,嘴角外侧各显出一个浅浅酒窝,“这几日来,你二人存心下山,却又不好向先生张口,可是为这事儿吗?”
童子一语说出二人心事,张仪语塞。
“两位师弟过虑了。”童子的酒窝加深加大,声音却不无揶揄,“鬼谷之中,既没有安门,也没有上锁;先生既未硬请两位上山,自然也就不会扯住两位袍角,不让你们下山。两位师弟想走,随时都可上路,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
童子不软不硬的几句话,把张仪噎了个上不来气:“这??”
“大师兄,”苏秦抱拳解围,“在下和张师弟并无此意。前几日孙兄下山,我二人都很难过。方才念及此事,张师弟有所叹喟,仅此而已。”
“是吗?”童子转望张仪,“孙膑出山,张师弟是何叹喟,可否说予师兄听听?”
张仪略想一下:“飞龙在天。”
童子笑道:“听这话音,张师弟这是困龙在山了。”
张仪又被噎个半死,凭他伶牙俐齿,竟是说不出一句话来。
苏秦再度解围:“大师兄,师弟有惑。”
童子转头,乐呵呵地看向苏秦。
苏秦问道:“依大师兄之见,庞兄、孙兄可算成器?”
童子笑道:“当然算了!”
“这??”苏秦略怔一下,“在下和张师弟呢?”
童子连连摇头。
“大师兄,”张仪急了,大声质问,“你凭什么说他们成器,而我们未成?”
“就凭这个,”童子手指二人,“他们二人已经下山,你们二人仍旧待在此地。”
“师兄此话不公!”张仪抗辩,“他们下山,是因为他们想下山。我们不下山,是因为我们不想下山!”
“好了,好了!”童子摆摆手,呵呵又笑几声,“本师兄来到此处,不是与你辩论的。要想知道成器与否,你们最好去问先生。”说着起身指向门外,“两位师弟,请吧。”
苏秦、张仪皆是怔了。
张仪嗫嚅:“去??去哪儿?”
“嘻嘻,”童子诡诈一笑,“去问先生呀。”
二人自然不敢为这事儿去见先生,互望一眼,随即坐下,谁也不肯挪窝。
童子沉着脸催道:“先生正在草堂等候你们,还不快走!”
见童子不是开玩笑,二人紧忙爬起,整过衣冠,跟童子走到草堂,果见鬼谷子端坐堂中,玉蝉儿坐在斜对面。童子走过去,在先生身后稍偏的位上站定。
二人叩拜,鬼谷子示意免礼。二人迟疑一下,挨玉蝉儿并膝坐了。
鬼谷子笑吟吟地望着苏秦、张仪,直入主题:“前几日,你二人想必是见到荣华富贵了!”
先生出口即问这个,苏秦、张仪哪里还敢说话,个个将头埋下,惶然失措之状就像是闯下大祸的孩子。
鬼谷子淡淡一笑:“老朽问你们,是否也想下山?”
苏秦、张仪将头垂得更低。
“怎么不说话呢?”鬼谷子不依不饶。
二人越发不敢吭声。
“回禀先生,”童子插进来,“他们不好开口,童子代答。方才童子去时,两位师弟正在商议何时出山之事。”
“大师兄!”张仪脸色紫涨,急欲制止。
“呵呵呵,张师弟,”童子冲他笑道,“心里有话,该在这里说才是。方才你不是说,你二人的才华丝毫不逊于孙膑和庞涓吗?你不是认定你二人已经成器了吗?”
张仪大窘,垂头嗫嚅:“先生,弟??弟子??”
鬼谷子微微一笑,转向苏秦:“苏秦,你是否也有同感?”
“是的,”苏秦老实点头,“看到庞兄、孙兄际遇如此,弟子确有感怀。”
“张仪,”鬼谷子转向张仪,“是则是,非则非,鬼谷之中,用不着藏藏匿匿。”
张仪垂头应道:“是。”
“再说,”鬼谷子接道,“你也没有说错。就老朽所察,你二人所悟,应该不在庞、孙之下,如果他们算是成器,你二人理当成器。”
听到“理当”二字,苏秦怔了:“先生是说,我们二人尚未成器?”
鬼谷子拖长声音:“不是尚未,是远未。”
张仪不服了,抬头辩道:“既然我们不比他们差,先生为何说他们已经成器,而我们远未成器?”
“好吧,”鬼谷子直望过来,“你想知道原因,老朽这就说予你听。老朽问你,如果你二人出山,何以存身立命?”
张仪应道:“我们既习口舌之学,自当以口舌之辩存身立命。”
“口舌有巧有拙,辩才有高有低,老朽再问,你二人辩才如何?”
张仪不假思索:“巧设机辩,无理亦胜三分。”
鬼谷子摇头:“此辩可以说人,不可以说家。”
“那??”张仪接道,“出口成章,言必成理,自圆其说,滴水不漏呢?”
鬼谷子再次摇头:“此辩可以说家,不可以说国。”
张仪急了,抓耳挠腮,有顷,侃侃陈词:“察言观色,趋吉避凶,择善者而说之,择不善者而避之。”
鬼谷子又是摇头:“此辩可以说国,不可以说天下。”
张仪震惊,目视苏秦,见他也是目瞪口呆。
鬼谷子笑问二人:“你二人还有何辩?”
张仪、苏秦双双摇头。
“呵呵呵,”鬼谷子轻笑几声,“还要再问答案吗?”
苏秦、张仪又是摇头。
“你们嘴上不问,心里却是不服,”鬼谷子慢悠悠道,“老朽这就告诉你们。器有大小,术有专攻。庞涓、孙膑所习,皆为兵学。兵学之要在于应对天下战争。天下战争,皆可具体为事,是以兵学亦称事学,有战即事来,战毕即事去。口舌之辩却是不同。口为心之窗,舌为心之声,口舌之要在于应对天下人心。善于口舌者,首服人心。而人心又瞬息万变,根本没有规矩方圆可循。”
苏秦听得入迷,急不可待道:“请问先生,如何方能服心?”
“若要服心,首要入心。言语入心,小可心想事成,大可化干戈为玉帛;言语不入心,小可反目成仇,大可伏尸累万,血流成河。”
张仪接问:“如何做到入心呢?”
“把握命运。”
二人陷入苦思。
“入心?命运?”苏秦抬头,一脸茫然,“弟子愚笨,还请先生详解。”
“所谓命运,”鬼谷子开解道,“可分三类,一是个人命运,二是邦国命运,三是天下命运。把握一人命运者,可入一人之心,服一人;把握邦国命运者,可入一国之心,服一国;把握天下命运者,可入天下之心,服天下。”
苏秦埋头又想一时,仍是不解:“请问先生,命和运又作何解?三种命运难道不一样吗?”
“呵呵呵,”鬼谷子笑道,“要是一样,天下就没有难事喽。这么说吧,就一人而言,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就邦国而言,周边环境是命,所逢天时是运;就天下而言,所处天时是命,天下大势是运。《周易》之所以占往察来,是因其演绎的是命运的生息转化之道,是以知《易》可知天下。”
“请问先生,”张仪接道,“如何才能把握天下命运?”
“审时度势!”鬼谷子一字一顿,“换言之,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
“何为天下时势?”
“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如果把天下比作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鬼谷子高瞻远瞩,道出这番宏论,苏秦听得呆了,好半天,方才问道:“请问先生,如何做到知时识势,因时用势?”
“明日晨起,”鬼谷子缓缓起身,“你们可随老朽前往猴望尖,站在那儿,你们就都晓得了!”又转对玉蝉儿,“蝉儿,陪老朽谷中走走。”
玉蝉儿起身,搀上鬼谷子的胳膊,缓缓走出草堂。
溪边小路上,玉蝉儿搀着鬼谷子,越走步子越慢。
鬼谷子住步,笑吟吟地望着玉蝉儿:“蝉儿,你心里好像有话要说。”
玉蝉儿亦回一笑:“回禀先生,蝉儿有一事不明。”
“哦,”鬼谷子依旧微笑,“何事不明?”
“去年庞涓下山,先生没说什么,听任他去了。今年孙膑下山,先生仍旧没说什么,又听任他去了。张仪、苏秦想要下山,先生为何却要说出这番话来拦阻?”
“方才老朽已经说了,庞、孙二人只是谋事,苏、张二人却要谋心,蝉儿难道没听明白?”
“这是先生故意说给苏秦、张仪听的。兵学涉及方方面面,上至国君,下至兵卒,哪一人都有心,哪一心都得服。仅是谋事之说,断非先生本意。”
鬼谷子凝视玉蝉儿,点头赞道:“蝉儿,你能想至此处,实令为师欣慰。”走到溪边一块巨石上,目视溪水,沉吟良久,长叹一声,“唉,随巢子说得不错,天下不能再乱下去,而要结束这场乱象,必须经由大智慧之人。”
玉蝉儿眼睛大睁:“先生是说苏秦、张仪?”
鬼谷子点头。
“就他俩??”玉蝉儿不无疑惑地望着鬼谷子,“能行吗?”
“是的,”鬼谷子又出一叹,“眼下还不行,这也是老朽拦阻他们的原由。可时运所推,此二人责无旁贷。”
玉蝉儿心头一震,沉思许久,抬头又问:“依先生之见,天下乱象,当如何收拾?”
鬼谷子长吸一口气,缓缓吐出,目视远方:“天下混乱,皆因势生。势众必相冲,势乱必相混。乱势冲混,天下如何能治?若欲收拾天下乱象,使世道安泰,当从根本着手,驱使乱势归一,一统山河。”
“如何方使乱势归一呢?”
“蝉儿所问,正是苏、张二人欲成之事。”
玉蝉儿惊道:“先生,此等大事,需中流砥柱之力,苏秦、张仪他们??有吗?”
“这就要看二人的造化。”鬼谷子缓缓说道,“不过,依老朽观之,二人虽无中流砥柱之力,却有两件宝物难能可贵,一是浩然正气,二是智慧过人。方今之世,有此二宝,当可引领众势。”
玉蝉儿不可置信地盯住鬼谷子:“浩然正气,张仪也有?”
“是的,”鬼谷子点头,“就在他的精髓里。不过,他的这股正气,若无苏秦,或难冲出。一如庞、孙,苏、张二人亦当是相知相争,相辅相成。”
鬼谷子一席话说完,玉蝉儿犹如拨云见日,心底澄明,不无感叹道:“先生原是这般选徒的!苏、张二人果成此功,当是天下之福。”
二人又走一时,玉蝉儿似又想到什么,抬头望向鬼谷子:“先生,即使苏秦、张仪有此造化,能够引领众势,这个纷乱天下??真能一统吗?”
“应该能够。”鬼谷子语气肯定,“方今天下乱势横冲,乱象纷呈,皆是虚象。若以慧眼视之,天下大势只有一个趋向,就是一统。”
“先生是说,”玉蝉儿恍然大悟道,“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苏秦、张仪如果出山,不过是顺势导势而已。”
“正是。”鬼谷子缓缓说道,“乱势横冲,恰如江河横流,若不导之,必将泛滥成灾。苏、张二人需要做的就是顺势利导,控制乱势,使万流归川,至海为一。”
“蝉儿仍有一惑,”玉蝉儿思忖有顷,再次望向鬼谷子,“假如实现一统,请问先生,天下真的就能国泰民安吗?”
“唉,”鬼谷子仰望苍天,长叹一声,“老朽心愿如此。有朝一日天下归于一统,是否真能国泰民安,实非老朽所能料定,要看天意!”
整整一个下午,苏秦躺在榻上,两眼死盯天花板,像是一具僵尸,只有两只臭脚丫子无意识地碰来碰去。
迎黑时分,张仪推门进来,在屋中转有不知几圈,终于停住步子,长叹一声:“唉,苏兄你说,学问这东西,有个底吗?鬼谷里用功四年,本以为熬到头了,让先生这么一说,嗬,原来只是个开端!”
苏秦的两眼依旧盯在天花板上。
“唉!”张仪发出一声更长的叹息,“夏虫不知秋草,张仪服了!”
又闷一时,张仪连跺几脚,仰天叫道:“服了,服了!我张仪服了!”
翌日晨起,猴望尖顶,天高云淡,寒意袭人。仙风道骨、白眉慈目的鬼谷子神采奕奕地率先登上崖顶,苏秦、张仪、玉蝉儿、童子四徒紧跟其后。
鬼谷子引领四人绕尖顶转一圈,径至崖前巨松下面,并膝坐在悬崖边。众人纷纷在他两侧并膝坐了,放眼望去,但见远山近谷,霞光辉映,林海枫浪,晨雾锁谷,层峦叠嶂,群峰咸伏。
诸人望了一阵,鬼谷子看向张仪,沉声问道:“张仪,你在看什么?”
张仪应道:“回禀先生,弟子在看远山。”
“远山如何?”
“层峦叠嶂,飞云盘顶,若隐若现。”
鬼谷子转望一直低头的苏秦:“苏秦,你在看什么呢?”
苏秦应道:“弟子在看崖下的深谷。”
“深谷如何?”
“为晨雾所障,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鬼谷子转向玉蝉儿:“蝉儿,你看到什么了?”
玉蝉儿的二目半开半合:“蝉儿看到第六个山巅上有棵巨松,深谷下面有六条小溪。”
“呵呵呵,你倒是数得清呢!”鬼谷子赞扬一句,转向童子,“小子,你都看到什么了?”
童子二目全闭:“回禀先生,童子看到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
“呵呵呵,”鬼谷子乐了,“你小子倒是眼尖,说说看,都是什么好玩的?”
童子依旧闭目,如数家珍:“蝉儿姐看到的那棵松树上有白鹤六只,一老五小,老鹤口中衔鱼,五小鹤鼓翅伸嘴,争抢食之;谷底对面山沟流下的一条小溪边有小鸟两只,正欢叫跳跃;近旁草丛隐一青蛇,引颈企盼,欲跃而啖之??”陡然顿住,神情凝滞。
张仪、苏秦皆吃一惊,睁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看向童子。
张仪注意到童子根本没有睁眼,说话像在背书,便如发现作弊似的嚷叫起来:“大师兄,没有看到就是没有看到,编什么故事?”
童子似是没有听见,依旧全神贯注,有顷,叫道:“先生,蛇扑中了,小鸟正在扑腾呢!”
“哈哈哈哈,”张仪笑道,“我说大师兄呀,你这越编越邪乎了。蛇在哪儿,也让师弟看看!”
童子依旧闭目,伸手指向崖下一处地方:“就在那儿!”
张仪伸头望去,白云锁谷,莫说是小鸟,即使玉蝉儿所说的小溪,也不见踪影,便呵呵乐了:“崖下除去云雾还是云雾,哪来什么蛇扑小鸟?”
鬼谷子不动声色:“张仪,你是用什么看的?”
张仪应道:“回先生的话,弟子是用眼睛看的。”
鬼谷子转对玉蝉儿:“蝉儿,你是用什么看的?”
玉蝉儿应道:“弟子是用直觉看的。”
鬼谷子转向童子:“小子,你呢?”
童子应道:“童子是用心去看的。”
张仪、苏秦看看玉蝉儿,又看看童子,陡然明白原委,再无言语。
鬼谷子微微一笑,转向张仪:“张仪,明白了吧。用肉眼,你可看到眼前之物;用直觉,你可看到眼外之物;用心眼,你可无所不见。”说罢目光移开,转向苏秦,“昨日言及‘知时识势,因时用势’,若是换个说法,就叫观天下。”
苏秦、张仪一下子悟出鬼谷子要他们来此绝顶的目的,各睁两眼,紧盯先生。
鬼谷子侃侃言道:“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视这深谷,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下了深谷,你就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难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鬼谷子一席话就如醍醐灌顶,苏秦、张仪心中皆是一亮。
苏秦应道:“弟子明白了,审时度势,须用心眼,不能用肉眼。”
“是的,”鬼谷子冲他笑笑,“心眼也叫慧眼。口舌之学,在服天下;要服天下,须观天下;要观天下,须洞悉天、圣、人三道,须熟谙捭阖之术。你们四年所学,仅是嘴皮功夫,说人说家尚可,说国则显不足,若以之说天下,则贻笑大方。”
苏秦、张仪无不吸一口长气。
苏秦问道:“请问先生,何为天、圣、人三道?”
“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诸人各陷深思。
张仪复问:“请问先生,何为捭阖之术?”
“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
张仪急道:“张口、闭口有何难哉?”
鬼谷子连连摇头:“难!难!难!”
苏秦问道:“请问先生,难于何处?”
“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宫廷之上,一句话入心,大功唾手可成;一句话说错,脑袋顷刻搬家。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儿。”
苏秦怔了一下,接问:“这??捭阖之术可有诀窍?”
“若要明白捭阖之术,先须明白捭阖之道。”
“何为捭阖之道?”
“捭阖之道,也即天、圣、人三道,就是宇宙万物的阴阳变化之理。万事万物离不开捭阖,也都可以用捭阖之道解析之。阳为捭,阴为阖;白昼为捭,黑夜为阖;开始为捭,终结为阖;善为捭,恶为阖;春夏为捭,秋冬为阖;月圆为捭,月缺为阖;向上为捭,向下为阖;长生、富贵、荣耀、安乐、利益、胜利、希望为捭,死亡、贫穷、毁弃、痛苦、损失、失败、失望为阖??”
“先生,”玉蝉儿抬起头来,若有所思,“可否这么说,凡与生相关,均为捭,凡与死相关,均为阖?”
“呵呵呵,”鬼谷子笑应道,“是有这么个意思,但捭阖之道远不止此,你们唯有慢慢体悟,方能明白其中妙趣。”
张仪再问:“捭阖之道,具体到口舌之中,可有因循法则?”
“当然有,”鬼谷子徐徐言道,“捭阖之道,其因循可依阴阳变化法则。万物或捭或阖,或捭中有阖,或阖中有捭。具体到口舌之学,其法则是,凡朝成功方向的谋划,均叫捭,凡朝挫败方向的谋划,均叫阖。”
张仪恍然大悟道:“先生之言,如开茅塞!”
“习口舌之学,捭阖之道就如一扇大门,你们唯从此门进入,方能领悟其中玄妙,方能掌握捭阖契机,方能知道何时张口,何时闭口,方能知道当开口时如何开口,当闭口时如何闭口。”
苏秦、张仪尽皆叹服:“弟子受教了!”
自于猴望尖得传捭阖大道,苏秦、张仪再也不提下山之事,于谷中日夜感悟。每有所得,二人就在一起研讨,精进神速。数月之后,二人观物察事一如玉蝉儿,学会了如何使用直觉。又过数月,他们竟也直追童子,学会了以心观物。
流光如梭,转眼又值深秋。朔风吹来阵阵寒意,催红漫山秋叶。秋叶一片片落下,鬼谷林中,部分树木已近光秃。
这日午后,玉蝉儿正在草堂看书,一股冷风呼啸着吹开房门,袭入草堂。玉蝉儿陡然受凉,情不自禁地打个喷嚏,起身关门,拿木棍顶上,返回洞中闺房,打开衣箱,取出一套秋衣加在身上。
玉蝉儿复至草堂,正欲坐下,听到天上传来大雁的“嘎??嘎??”叫声。
玉蝉儿的心儿就如被人揪住似的,只几步跨到门口,打开房门,冲到外面的草坪上。
玉蝉儿放眼望去,但见万里晴空点缀朵朵白云,一行大雁正从头顶掠过,排成“人”字队形飞过鬼谷。姬雪的声音亦随着一声声的雁叫响在耳边:“??雨儿,燕地遥远,阿姐这一去,此生怕是再难回来了。阿姐想念你时,就会把心里的话儿说予大雁,大雁最是守信,定会把阿姐的话儿一丝不差,全捎予你。雨儿,秋天到来时,只要你看到南飞的大雁,可要用心去听??”
玉蝉儿正在回想,雁阵已经掠过头顶,飞向南面山顶。玉蝉儿紧追几步,眼睁睁地看着雁阵没入山后,那串“嘎嘎”的叫声也渐响渐弱,再也听不到了。
山谷重归静寂。
玉蝉儿的泪水倏然而出,正自伤怀,又有两行雁阵由北飞来,嘎嘎叫着,掠过她的头顶。玉蝉儿两眼直直地凝视它们,目送它们再次消失在南山之巅。
又候一时,再无雁阵。玉蝉儿轻叹一声,走回草堂,取出琴匣,拿出姬雪赠她的七弦琴,轻轻抚摸。
玉蝉儿手抚琴弦,泪下如雨,喃喃哽咽道:“阿姐,雨儿看到大雁了,它们告诉我,它们看到你了,它们看到你站在它们面前。可你望着它们,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说??阿姐,你心里有话,为什么不对雨儿说呢?阿姐??雨儿想你啊!”
玉蝉儿悲泣有顷,缓缓起身,抱琴走到户外,在草坪上并膝坐下,面朝北国方向,轻轻弹奏。
一阵风儿吹过,一片秋叶飘零,落于琴上,复被风儿拂走。
琴声初时低沉,如呜如咽,而后如急风骤雨,再后如雁语声声,又如流水淙淙,声声呢喃,最后如浮云掠过,陷入一片死寂。
两百步开外的小溪旁,苏秦、张仪并肩呆坐于一块巨石上,各闭眼睛,全神贯注于玉蝉儿的琴声。
鬼谷子与童子散步归来,看到二人,亦走过来。
苏秦感觉有人,睁眼见是先生,翻身欲拜,被鬼谷子伸手止住。张仪则完全沉浸于玉蝉儿的琴声里,两行泪水无声滴下,滑落在石头上。
鬼谷子跨上石头,坐下。张仪猛然发觉,打个惊愣,紧忙抹去泪水,坐拢过来。
鬼谷子眼望张仪:“张仪,在听什么呢?”
张仪应道:“回先生的话,弟子在听师姐弹琴。”
“琴声如何?”
“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弟子听琴无数,唯有今日琴声令弟子心颤。”
“是的,”鬼谷子微微点头,“老朽看到了。”转问苏秦,“苏秦,你也在听蝉儿弹琴吗?”
苏秦应道:“是的,先生。”
“琴声如何?”
“如泣如诉。”
“哦?”鬼谷子抬头,“可曾听出她在泣什么?诉什么?”
苏秦摇头:“弟子听不真切。”
“嗯,”鬼谷子赞道,“你能听出,已经不错了!”
张仪心里一动,急切问道:“敢问先生,师姐在诉说什么?”
鬼谷子转向童子:“小子,你来说说,你的蝉儿姐在诉说什么。”
童子正在闭目倾听,听到鬼谷子发问,头也未扭:“回先生的话,蝉儿姐在跟大雁说话。”
“大雁?”张仪略怔一下,恍然有悟,不无叹服道,“嗯,大师兄说得极是,想是师姐看到大雁南飞,这才出来弹琴。”
鬼谷子没有睬他,继续问童子:“你的蝉儿姐在对大雁说些什么呢?”
童子又听一阵,摇头。
张仪急问:“先生能听出她在诉说什么吗?”
“是的,”鬼谷子缓缓说道,“她在诘问大雁为何不守信用,为何不把该捎之物捎来。”
“该捎之物?”张仪打个惊愣,“请问先生,大雁能捎何物?”
鬼谷子瞥他一眼:“你要关心这个,最好去问蝉儿。”
张仪知先生已经揣出他的心意,脸上一热,垂下头去。
“先生,”苏秦解围道,“如此细微之境,弟子能否听懂?”
鬼谷子应道:“只要用心,自然能够听懂。”
“如何用心?”
“将心比心,心心相印。”
“如何做到心心相印?”
“人心直通情、意。欲知他人之心,就要揣摩他人情意。听其琴,揣其情,摩其意,自通其心。”
苏秦喃喃重复:“揣其情,摩其意,自通其心。”
“正是,”鬼谷子重申一句,“此为揣、摩之术。捭阖之术五花八门,首推揣、摩。”
张仪已经听出先生是在借机传授,精神陡来,大睁两眼:“请问先生,何为揣情?”
鬼谷子缓缓说道:“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诗曰,‘他人有心,于忖度之’,讲的就是揣情。若是揣人,则要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若是揣天下,则要透视国情,观其货财之有无,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福祸,民心之向背,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是兴是亡。”
鬼谷子由此及彼,推及揣摩天下。苏秦、张仪如闻天书,似痴似迷。
沉思良久,苏秦问道:“请问先生,揣情之后,是否就当摩意?”
“正是。情为外,意为内。揣情是为摩意,得意方得根本。揣为摩之前提,摩为揣之目的,揣、摩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张仪急问:“何为摩意?”
“情为外,意为内。所谓摩意,就是根据揣情所得,投其所好,诱其内意。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知其情,得其意,功成一半矣。”
苏秦、张仪再入深思。
见二人完全进入状态,鬼谷子缓缓起身,跨下石头前又补一句:“习口舌之学,不知揣情摩意,就如聋子瞎子,若想成功,难矣哉。”
苏秦、张仪起身拜道:“弟子谨记先生所言,细加体悟。”
望着鬼谷子与童子的背影渐去渐远,张仪回过头来,转对苏秦,由衷叹服:“苏兄,你说先生这人,肚里有多少宝货,尽可悉数倒出就是,偏是星儿点儿,让你我整天价瞎琢磨。”
苏秦扑哧笑道:“贤弟,就你我这点儿肚量,先生若是全倒出来,能不撑死?”
“苏兄说得是!”张仪亦笑一声,“先生这??今日一点儿,明日一星儿,就是让你我慢慢悟呢。”略顿一下,“哎,我说苏兄,今儿这点儿揣和摩,可有感悟?”
“还没细想呢,谈何感悟?”
“在下想到一事,你我何不就此习练一下,或有所悟。”
苏秦笑道:“贤弟想到何事?”
“师姐。”张仪稍作迟疑,做出漫不经心的样子,“方才先生说,师姐在诘问大雁为何不把该捎之物捎来,想必是师姐在思念什么人。苏兄你来揣摩一下,师姐她能思念何人?”
苏秦连连摆手:“若是揣摩别人,在下或可。揣摩师姐,在下断然不及贤弟。”
“苏兄不必谦逊。”张仪话中有话,“在此谷里,除先生之外,真正晓得师姐的,还不是你苏兄?譬如方才,师姐弹琴,在下听到的不过是琴,苏兄听到的却是心。仅此一点,在下已是服了。”
“贤弟过誉了。”苏秦笑道,“其实,师姐之心,贤弟早已揣出,不过是故作不知而已。”
“苏兄说笑了,”张仪亦笑一声,“在下若是知晓,何苦去问先生,授人笑柄?”
“贤弟听琴心颤,泪流满面,若不将心比心,心心相印,何至此境?”
见苏秦说出此话,张仪拱手笑道:“在下心事,真还瞒不过苏兄!”
这日夜间,张仪辗转反侧,久未入眠。联想到《诗经》开篇的“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之句,张仪苦笑一声,披衣起床,轻轻推开房门。
时值仲秋,一轮圆月明朗如镜,高悬天上。张仪走到草坪上,仰面躺下,两眼眨也不眨地凝视这轮明月,观望一团又一团的淡淡白云缓缓地移近它的身边,再从它的身上悠然掠过,渐去渐远。
望着,望着,月亮上面似有东西在动。张仪揉揉眼睛,定神细看,是玉蝉儿。玉蝉儿身披白纱,步态轻盈地飞下月亮,缓缓向他走来。不是走来,是飘来,像是一片随风翻舞的树叶。
玉蝉儿飘呀飘,飘呀飘,眼看就要飘到眼前,忽地止住,现出一个侧身,徐徐除掉披在身上的白纱。冷冷的月光倾泻下来,倾泻在她美如天仙、柔若白云的处子胴体上。
张仪闭目不看,也恰在此时,耳边响起玉蝉儿冷冷的声音:“诸位公子,蝉儿不是英雄,蝉儿没有壮志。自从踏入这条山谷,自从跟随先生,蝉儿之心已经交付大道,不再属于蝉儿了。属于蝉儿的,只有这团肉体。如果哪位公子迷恋它,蝉儿愿意献出。诸位公子,蝉儿是真心的。有朝一日,如果你们真的能够成为英雄,如果你们真的能够拯救乱世,如果你们真的能够救黎民于水火,如果你们真的能够因此悟道,就算将蝉儿此身一口吞去,蝉儿有何惜哉!”
张仪打个寒噤,忽地坐起,揉揉眼睛,玉蝉儿芳踪杳然。眼前什么也没有,依旧是那轮圆月挂在天上;耳边什么也没有,依旧是冷冷的秋风嗖嗖吹过。
张仪意识到自己走神了,苦笑一声,叹道:“唉,想我张仪,自出生至今,除娘之外,未曾爱过哪个女人,唯有师姐让我魂牵梦萦。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几年下来,师姐竟似??”想到这里,又叹一声,“唉,我的这番心意,蝉儿可否知晓?如果她真的将心交付大道,就不会为情所动。她不动情,纵使我将心全掏出来,也是枉然!”
闷头又想一时,张仪打个激灵:“嗯,有了!先生今日所授的揣摩之术,何不先用一场?待我寻个机缘,拿话诱她,观她是否斩断情丝。倘若情丝仍在,我再掏心予她不迟!”
没过几日,机缘真就来了。
这日晨起,张仪从溪中洗漱过后,路过草堂门前,见童子正在收拾竹篓、铁铲等物事,凑过去看有一时,笑口问道:“大师兄,忙活什么呢?”
童子应道:“仲秋时节适宜采药,师兄要陪蝉儿姐上山去呢。”
“哦?”张仪打个激灵,“几时出发?”
“这??”童子看看日头,“眼下露水太大,得再候半个时辰。”
“敢问大师兄,你们欲上何山?”张仪顺口问道。
“猴望尖。”童子朝远处一指,“那儿的草药,药性最好。”略顿一下,突然望向他,“咦,我说师弟,你问这个干吗?”
“是这样,”张仪笑道,“师弟在想,师兄跟师姐到那么远的地方采药,万一采得多了,总该有个脚力才是。”
“你若想去,明说就是,何苦要兜这么大的圈子?”童子取笑道。
“是是是,”张仪表态,“不瞒师兄,师弟这几日从早到晚都在打坐,两腿坐僵了,这想跟随师兄遛这一趟,一是活动一下腿脚儿,二是跟师兄长点儿见识。”
童子笑道:“就凭你这张甜嘴,师兄允准你了。这样吧,你拿一把篾刀,再带一根长棍子,过上两刻,在此候着。”
张仪答应一声,急急走回草舍。两刻之后,张仪带上篾刀、棍子走向草堂,远远望见玉蝉儿背着竹篓,与童子已经走在小径上。张仪加快脚步,急赶上来。玉蝉儿听到后面脚步响,扭头一看,眉头微皱,对童子道:“他来干什么?”
童子笑道:“是我让他来的。后晌采药回来,也好有人背上。”
玉蝉儿扑哧笑道:“他要想背,让他这就背上!”说着从背上取下竹篓,候在路边。
张仪赶至,看到路边竹篓,又见玉蝉儿立于路边,心中大喜,二话不说,将篾刀放进篓中,将木棒递予玉蝉儿,嘻嘻笑道:“师姐,你拿上这个压阵。万一遇到山猫子什么的,师弟这条小命,可就全仗师姐了!”
玉蝉儿接过木棒,笑道:“不要耍贫嘴,省下力气,后晌有你受的。”话音落下,人已头前走去。
“好咧!”张仪轻快地答应一声,舒坦得全身骨头无一处不服帖。
三人说说笑笑,不消两个时辰,就已赶到猴望尖。
猴望尖虽险,但几年下来,三人俱是熟门熟路。即使张仪,也全然没有初来此处时的那种惊惧感,尤其是这一日,晴空万里,秋风送爽,更有心上人近在咫尺。
仲秋正是药材成熟季节,猴望尖更是百药盛地,不出数步,就有好药材入目。童子、玉蝉儿都是识货的,刚过午时,张仪背上的竹篓已满。因有脚力,童子也就无所顾忌,看到好药,只管下铲去挖,张仪背上的竹篓渐渐压实。
童子用脚踩踩,嘻嘻笑道:“今日天好,转过这个山嘴,还有几味好药,师兄我去年就看好了,没舍得挖,今年当该长成。张师弟,你可不要嫌多哟!”
“师兄只管挖去,”张仪笑道,“不瞒师兄,师弟这身力气连攒数年,竟也没个使处。莫说是几味草药,纵使师兄坐在篓里,师弟也一并背你回去。”
“好好好,这话可是你说的。”童子拿上铁铲,兴冲冲地头前跑去。
秋日采药,多为块根,又经童子踩实,虽只大半篓,却有分量。二人追着童子走不多时,玉蝉儿就已看到张仪的额头渗出汗珠。
玉蝉儿从袖中掏出丝绢,递过来道:“张公子,你都出汗了,这还嘴硬。来,擦一把。”
张仪看她一眼,接过丝绢,送入鼻下,轻轻嗅了嗅,递还给玉蝉儿,别有用意道:“师姐这么香的丝绢,若是擦了张仪这身臭汗,岂不污了?”
玉蝉儿不由分说,伸手替他擦过,嗔道:“什么香臭?丝绢就是用来擦汗的,你这样穷讲究,快要赶上苏公子了!”
张仪心中涌出一阵莫名的感动,声音发颤,喃声:“蝉儿??”
玉蝉儿心头一凛,看向他:“咦,张公子,你这是怎么了?声音听起来不对呀。”
见玉蝉儿一副无邪的样子,张仪只好忍住,别过脸去,小声说道:“没什么,嗓子有点儿干。”
玉蝉儿从身上解下水葫芦,取出塞子,递过来:“张公子,来,喝口清水润润,兴许会好些。”
张仪接过葫芦,“咕嘟咕嘟”连喝几口,拿手抹下嘴皮子,笑道:“好了,师姐。”
玉蝉儿看看前面,急道:“张公子,快点走吧,童子不知哪儿去了。”
张仪望玉蝉儿一眼,半开玩笑道:“师姐,要是童子真的不见,这儿可就没人了,只有你和我。”
玉蝉儿皱下眉头:“那可不成!”
“哦?”张仪心里一沉,急问,“有何不成?”
玉蝉儿咯咯笑起来:“你我若是二人,童子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说着脚步加快,“快走吧,咱俩得快点儿。”
听闻此话,张仪打个激灵,急赶一步,明知故问道:“师姐,咱俩怎么了,我没有听清。”
玉蝉儿嗔他一眼:“没有听清就算了!”
“乖乖,”张仪心里忖道,“咱俩??真有意思??嗯,蝉儿此话别有深意,看来有戏,待我再拿话儿探她。”又赶几步,“师姐,要是??”欲言又止。
玉蝉儿放慢脚步,扭头望向张仪:“要是什么?”
张仪嗫嚅道:“要是??要是??这个天下没有童子,没有先生,没有苏兄,也没有其他任何人,只有师姐一人,孤零零地待在这云梦山里,师姐??师姐将会如何?”
玉蝉儿扑哧一笑:“张公子何出此言?”
“师姐还没回话呢。”
“我呀,真得好好想想。天下只有蝉儿一人,这??天哪,蝉儿??蝉儿会疯掉的!”
张仪心里一喜,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任谁都会疯掉!”略顿一下,“师姐,师弟还有一问,若是另有一人与师姐做伴呢?”
玉蝉儿扑哧又是一笑:“嗯,这还差不多,不过,蝉儿要看这个人是谁喽!”
张仪两眼放光,两张嘴皮子一咧,“呵呵呵呵”傻笑不住,那模样真如得了个天大的宝贝。望着他的兴奋样儿,玉蝉儿心中纳闷,正欲问他傻笑什么,听到童子在叫,抬头望去,见童子正在远处招手,也就顾不上此事,急走过去。
张仪跟去,打眼一看,乖乖,童子的面前竟是一大片的何首乌,若是全挖出来,少说也有几十斤重!
揣知玉蝉儿并不拒绝尘缘,张仪的心情就如春暖花开时节放飞的风筝,笑意写在脸上,即使逾百斤重的篓子压在背上,走路也似脚不沾地。
这日晚间,张仪虽然疲累,心情却很愉悦,又在榻上辗转反侧,熬至夜半,索性走出房门,并膝坐于月光下面的草坪上。
张仪没有再望月亮,而是微闭双目,细细回味,思绪从洛阳周室开始,一直游至鬼谷里的几年,最后才进入关键场面,耳边再次响起玉蝉儿的声音:“我呀,真得好好想想。天下只有蝉儿一人,这??天哪,我??我会疯掉的!??嗯,这还差不多,不过,蝉儿要看这个人是谁喽!”
张仪打个怔,思忖道:“对,除我之外,这个人会是谁呢?是先生吗?若是先生,说明玉蝉儿仍无尘心,与前意不符,因为修道之人,心中唯有天地道心,断不会说出自己会因孤独而‘疯掉’。不是先生,又会是谁呢?庞涓、孙膑?不对。苏兄?绝无可能。周天子?不会是他。难道是姬雪?”
张仪眼前现出姬雪的面容,思索有顷,摇头忖道:“不会的!男人若有凡心,断不会与另一个男人生活一辈子。女人也是一样。尽管是姐妹,若是终生厮守,也是无趣。除去这些人,还会有谁呢?”
张仪陷入苦思。
又过一时,张仪心头一凛:“大师兄!”
童子浮现在张仪面前。前些年,童子是个孩子,今日却不同了,童子已跟他差不多高矮,连声音也变了。修道使童子过早成熟,智慧更使他卓尔不群。再往细处想,鬼谷数年里,真正与玉蝉儿形影不离的,是童子,不是他张仪。
是的,他们二人志同道合,真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譬如说今日挖药材??
张仪不敢再想下去。
“是的,”张仪抱头自语,“在这世上,除我张仪之外,真正关怀师姐,也值得她去厮守的还有一人,就是大师兄。”
想到自己的情敌竟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张仪不禁苦笑,摇头叹道:“唉,天下滑稽之事,莫过于此了!”
难道这场歌舞有何深意?
陈轸思虑多时,仍是一头雾水。此番入秦,惠文公二话不说,一见面就封他上卿,赐他宅院,赏他金帛、仆从,种种“恩遇”皆出意外。他自觉受之有愧,本想进献制魏良策,可此公自从封他上卿之后,既未召他觐见,也未向他“垂询”任何国事。身为人臣,不知其主而妄言者,下场往往可悲。再说,惠文公不是魏惠王,早晚想到他一石数鸟,于短短数月之间一连诛杀商鞅、甘龙诸人,使前朝权臣土崩瓦解,陈轸的后脊骨都是凉的。
陈轸又走一程,见尚未黑定,遂勒转马头,驱车拐向嬴虔府邸。嬴虔虽已卸下太傅之职,惠文公念及他为宗亲,特许保留其在咸阳的府邸。近些日子来,陈轸无所事事,在秦又无朋友,无聊时就去拜访这位秦国旧臣,或钓鱼或弈棋,倒也投缘。
听到车马响,嬴虔知是陈轸来了,乐呵呵地迎他入厅,一边吩咐掌灯,一边设宴摆棋,准备大战一场。
陈轸心事浩茫,哪有闲情陪他下棋,便伸手轻轻推开棋枰。
嬴虔惊讶了,盯他几眼,半开玩笑道:“上卿大人,看你眉头皱成这个样子,别是想念女人了?”
陈轸苦笑道:“真还就是一位女子!”
“看看看,”嬴虔拍手笑道,“果被老朽说中了!是哪家女子,上卿只管说来,老朽这就为你张罗!”
“唉,”陈轸摇头叹道,“有谁看上我这落势之人,必是眼睛瞎了!”
“咦?”嬴虔急了,“你如何说出此话?君上待你不薄,上卿鹏程无量,正是用武有地呢!”
陈轸自斟一爵老酒,端起饮了,将这日面君的前后经过约略讲述一遍,末了问道:“君上独留下官,邀下官赏玩义渠歌舞,究竟有何用意,下官实难揣测,还望老太傅赐教!”
赢虔捋须有顷,点头道:“若是这个女子,老朽倒是略知一二。前日老朽进宫看望老夫人,正巧路过乐坊,听闻坊中有歌飘出,声如夜莺。老朽闻之甚喜,进去一看,果是人间尤物。老朽当即寻到乐坊令,打算赎她出来。乐坊令说,此女是义渠贡品,这几日就要进献君上,眼下正在演练。老朽听闻此言,只好作罢!”
陈轸与他又叙一时,见仍谈不出个所以然来,遂告辞出来,于人定时分,悠悠晃晃地回到家里。
陈轸如往常一样步入内室,宽衣解带,正欲就寝,借着微弱烛光,猛见榻沿坐着一人。陈轸退后一步,拔剑喝道:“何人在此?”
榻上之人缓缓起身,叩拜于地,用生硬的口音说道:“先生勿惊,奴婢是来侍奉先生的。”
陈轸近前几步,定睛细看,来者不是别人,却是后晌在宫中领舞的西域舞姬。
陈轸震惊,大声叫道:“来人!”
家宰闻声,疾步走进:“主公有何吩咐?”
陈轸厉声责道:“这个女子为何在此?”
“回禀主公,”家宰应道,“一个时辰之前,宫中内宰亲自送她过来,还送来许多嫁妆!”
“嫁妆?”陈轸惊问,“什么嫁妆?”
家宰拿出一本册子,细细禀道:“黄金一百两、锦缎三十匹、白璧两双、西域奇香十盒、珍珠??”
不及他说完,陈轸抬手就是一记耳光:“你个浑蛋!如此大事,方才为何不报?”
家宰手捂左脸:“小??小人不敢!内宰吩咐,君上有旨,任何人不得提前报知主公,君上??君上要给主公一个惊喜!”
陈轸沉下神来,思虑有顷,转对家宰:“备车!”
家宰怔在那儿:“这已人定了!”
陈轸喝道:“什么人定不人定的,快备车去!”
家宰应声诺,疾步出去。
陈轸匆匆穿衣戴冠,到铜镜前端详一番,转身对依旧跪在地上的女子道:“姑娘,你可有姓名?”
那女子再拜道:“回禀先生,奴婢名叫扎伊娜。”
“扎伊娜?”陈轸叫不习惯,将三字重复几遍,嚼味有顷,笑道,“叫起来不顺口。可去掉扎字,就叫伊娜。”
伊娜点头,再叩:“奴婢伊娜谢过先生。”
“起来吧,”陈轸指着放在一旁的裘衣,“请把裘衣穿上,外面甚冷。”
姑娘略怔一下,取过裘衣,穿在身上,怯怯地望着陈轸。
“伊娜,请跟我走!”说完陈轸头前走去。
惠文公放下奏章,正欲回宫就寝,内臣报说陈轸求见。
惠文公微微一笑:“宣他觐见!”
陈轸叩道:“臣叩见君上!”
“是陈爱卿呀!”惠文公埋头于奏章,头也不抬,也没叫他起来。
过有至少一刻,惠文公放下奏章,见陈轸仍旧撅着屁股叩在那儿,瞟他一眼:“爱卿不在府中歇息,这么晚了,还来求见寡人,可有要事?”
陈轸朝外击掌。
伊娜听到声音,莲步轻移,在他身边跪下,叩道:“奴婢叩见君上。”
惠文公看她一眼,挥手:“你且退下!”
“奴婢告退。”伊娜再拜起身,款款退出书房。
“看这样儿,”惠文公望着陈轸,“是此女不入爱卿的眼喽?”
陈轸再拜,涕泣:“臣何德何能,竟蒙君上如此恩宠?”
“恩宠?”惠文公怔了,“爱卿此言从何说起?”
“君上,臣??”陈轸泣道,“臣落难于秦,君上不计前嫌,收留臣不说,又赏金赐府,还将这??这天下尤物,恩赐于臣,叫臣如何敢受?”
“呵呵呵,”惠文公又笑数声,话外有音,“陈爱卿,什么天下尤物,不就是一个女人嘛!大丈夫立于世间,女人就如衣裳,黄金就如土石。唯有千秋功业,青史载名,才是志士所求!”
陈轸沉默有顷,再拜:“君上之言,如醍醐灌顶!臣此来,另有一言奏报!”
惠文公笑道:“不瞒爱卿,寡人知你心里有话,”手指前面席位,“坐下来,慢慢说。”
“谢君上赐座!”陈轸起身,在惠文公指定席位坐下,拱手说道,“君上,臣有一策,或可制魏!”
“哦!”惠文公身子前倾,“是何良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陈轸一字一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惠文公喃喃重复数次,似乎仍旧不得要领,便抬头望向陈轸,摇头苦笑,“这??寡人愚痴,还请爱卿详解。”
陈轸启发道:“楚山有玉,君上何不借之?”
“楚山?”惠文公似是明白一点,又似没有明白,探身问道,“爱卿是说,寡人可借楚人之力谋魏?”
陈轸拱手:“君上圣明!”
惠文公眼睛大睁:“楚人之力,寡人如何借之?”
“自田齐以来,泗上诸国一直是齐、楚相争之地。泗上十二国,论富足莫过于宋、卫。前几年魏王伐卫,与齐、赵、韩构怨;楚早欲吞宋,只是顾忌齐、魏。今齐新败于魏,国力受挫,于楚当是天赐良机。君上若使楚人伐宋??”顿住话头,目视惠文公。
“爱卿妙计!”惠文公豁然开朗,击案叫道,“楚若伐宋,宋必向魏求救。魏有庞涓、孙膑两大奇才,必恃强援宋,楚、魏之间必有一战。两强相争,无论谁胜谁负,寡人皆可渔利!”
“君上圣明!”陈轸微笑道,“君上,此举还将结出一果。”
惠文公再度倾身:“愿闻其详!”
陈轸侃侃说道:“魏若救宋,带兵者必是孙、庞二人。庞涓之才,已盖列国,孙膑更在庞涓之上,魏军取胜当无大碍。臣是说,魏在取胜之后??”再次顿住。
惠文公是何等聪明之人,当下眉头一挑:“爱卿是说,两强同事一君,必有一争?”
陈轸点头再道:“君上圣明!”
惠文公离座,亲执陈轸之手,重重握住,连声说道:“好好好,寡人果然没有看错,爱卿真是栋梁之材啊!”有顷,似是想起一事,松开陈轸之手,若有所思地返回座席,面现忧色,“只是??”
陈轸问道:“君上有何忧虑?”
“唉,”惠文公叹道,“此计虽妙,可寡人如何方能使楚伐宋呢?”
“君上放心,”陈轸微微抱拳,“臣与楚将昭阳私交甚厚。上柱国昭阳和屈匄眼下是楚王的左右司马,掌管楚地军务。十几年来,昭阳一直忙于争夺泗上,六年前率军伐宋,因田忌出兵,无果而返。昭阳唯利是图,臣若诱之以利,晓之以害,昭阳必听。”
“如此说来,倒是可行。”惠文公凝眉有顷,决断道,“你可透给昭阳,就说越国大军正向琅琊集结,图谋伐齐。齐人眼下自顾无暇,顾不了宋国。”
“哦?”陈轸眼睛大睁,“此事属实否?”
“寡人可有戏言?”惠文公给出一个肯定的手势,“越王无疆自不量力,欲践勾践昔年之志,兴师二十万众,海陆并举,将于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北伐齐国,谋霸中原。”
陈轸大喜:“真是天助君上!有越人助力,臣此行必成!”
惠文公起身,朝陈轸深深一揖:“驷有劳爱卿了!所需多少财宝,爱卿只管列出清单,只要秦地拥有,寡人尽皆准奏。听闻昭阳好色,寡人另拨美女二十名予你,爱卿可去乐坊,随意挑选。”
陈轸起身叩道:“君上厚爱,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陈爱卿,”惠文公亲手扶起他,“楚天广阔,实乃大有作为之地。爱卿此去,要像钉子一样扎在那里,务使楚人为我所用!”
“轸万死不负君恩!”
“好!”惠文公再度拱手,“待爱卿成功之日,寡人定有厚报!”携陈轸之手,走出户外,指着仍在外面守候的伊娜,“时辰不早了,这么冷的天,让美人候于风中,爱卿这是暴殄天物了!”
陈轸脸色微红:“臣谢君上厚赐!君上留步,臣告退!”
数日之后,陈轸以秦国特使身份,驱车三十乘,随带甲士三百,离开咸阳,径奔楚地。惠文公用公辇亲送陈轸十里,临别之时,从袖中摸出一块丝帛交给陈轸:“爱卿可将这个带上!”
陈轸接过一看,上面写着一排人名,不明所以,抬头看向惠文公:“君上?”
“这些人皆在楚地做事,或对爱卿有用。”
陈轸也早听说黑雕台的事,知是他们,也就不再多话,收起丝帛,跪地泣道:“谢君上厚爱,臣去也!”
惠文公拉他起来,亲手扶他上车,君臣二人依依惜别。
陈轸南出武关,沿商於谷地南下丹阳、襄阳,径奔郢都。山路难行,又有雨雪阻隔,陈轸一行走走停停,历尽辛苦。幸有伊娜相伴,更有二十名美女随侍,陈轸一路上倒也逍遥。
两个月后,陈轸抵达郢都,在驿馆稍歇数日,具表觐见楚王,呈上礼单,陈述秦公睦邻诚意。
楚威王仍在记恨公孙鞅袭占商於谷地之事,接过礼单,打眼扫过,随手掷于地上,冷冷说道:“这些物事儿,秦使还是带回去吧!秦公若是诚心睦邻,就将商於谷地归还寡人!”
“回禀大王,”陈轸叩道,“据轸所知,商於谷地是前朝重臣公孙鞅出兵夺占,实非秦公本意。鉴于公孙鞅功勋卓著,先君孝公拿他无奈,只得任其非为。后孝公薨,秦公车裂公孙鞅,也算为楚人雪耻了。即使如此,临行之际,秦公仍然吩咐陈轸,要轸再为此事向大王道歉。至于何时能将商於谷地归还大王,秦公以为,此事涉及先君,不可速图,只要楚、秦诚意睦邻,没有不能解决之事。秦公诚心,天地可鉴,些微薄礼,还望大王笑纳!”
“上卿之言也有道理,秦公心意,寡人暂先收下!”威王朝内臣努嘴,内臣捡起礼单,候立于侧。
陈轸再叩:“陈轸谢大王宽恕!”
楚威王转对内臣:“赏秦使陈轸玉璧两双,南海宝珠十颗,丝帛二十匹!”
“陈轸谢大王厚赏!”
郢都主大街左司马府中,昭阳正在后花园中练剑,家宰邢才走来,看到昭阳正好舞至妙处,哈腰候于一边。
昭阳舞毕,收步作势,抬眼道:“有事吗?”
邢才拱手道:“禀报主公,秦国特使陈轸求见!”
“呵呵呵,”昭阳将剑插入鞘中,“此公至郢数日,早该来了!你去告诉他,让他再候一刻,就说本公马上就到!”
昭阳回房换过衣服,赶至客厅,与陈轸见过礼,分宾主坐了。
“呵呵呵,”昭阳拱手笑道,“前阵子听说上卿为庞涓那厮所害,蒙冤离开魏国,在下甚是感喟。后又听说上卿为秦公所用,依旧被拜作上卿,在下才松了口气,正想如何去为上卿贺喜,上卿就使楚来了!今日在下无事,刚好与上卿畅饮,一来为上卿压惊,二来为上卿洗尘,三来我们也是几年未见了,好好畅叙一番!”
“轸谢柱国大人挂念!”陈轸还过礼,端起几上的茶水,轻啜一口,摇头叹道,“唉,不瞒柱国大人,在下蒙受魏王恩宠多年,本欲衷心事魏,不想却为奸贼庞涓所害,只身仓皇逃离。幸蒙秦公不弃,方使在下有个栖身之所啊!”
“上卿是大才,终生守着魏罃,也是屈了。听闻上卿出走,在下就想,早晚得遇上卿,定向大王举荐,依上卿之才,必得大用!”
“谢柱国大人抬爱!”陈轸击掌。
几个仆从抬进两只大箱。
陈轸从袖中摸出礼单,呈予昭阳:“柱国大人厚爱,陈轸无以为报,区区薄礼,还望大人笑纳!”
昭阳接过单子,眼睛略略一瞄,递给邢才。
邢才开箱验收,当场唱道:“黄金一百两,玉璧两双,夜光杯四只,锦缎二十匹,秦女五名??”
邢才唱完,陈轸再次击掌,依次走进五名少女,无不粉面含羞,艳若桃花,看得昭阳两眼发直。
“柱国大人,”陈轸指着五个少女,缓缓说道,“这五位女子个个知书达理,能歌善舞,别有异国情趣,或可为大人解闷。”
昭阳从美女身上收回目光,拱手揖道:“上卿所赠如此隆重,叫昭阳何以为报?”
陈轸示意,众女退出,邢才亦使人抬走礼箱。
“呵呵呵,”陈轸弦外有音,“于柱国大人的厚爱来说,这些物事,不足挂齿呢!”
昭阳身子趋前:“难道上卿还有大礼不成?”
陈轸淡淡一笑:“大人府中黄金充栋,美女盈室,能缺这些吗?”
“哈哈哈哈,”昭阳大笑几声,“缺倒不缺,不过,既为上卿所赠,纵使一根青丝,在下也必藏之爱之,珍之贵之!”
“再谢柱国大人抬爱!”陈轸拱手,倾身,压低声音,“确有一件大宝,柱国大人或感兴趣。”
昭阳倾身问道:“是何大宝?”
“令尹之位!”
“令尹之位?”昭阳眼睛大睁,显然未听明白,“请上卿明言!”
“令尹景舍垂垂老矣,不堪驱使。在下请问大人,就眼下而言,能代景舍之位者,会是何人?”
“这??”昭阳迟疑一下,“在下不知呀!”
陈轸语气肯定:“如果不出在下所料,代景舍者,必是两位柱国大人!”
“哦!”昭阳心头一紧,身子趋前,“上卿何说此话?”
“这是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的事。”
“请上卿详言!”
“楚国以武立国。三十年来,楚国大争,无非二地,一是东南,二是泗上。楚王使屈氏镇东南,以御越人,使大人御东北,以争泗上。楚国地方五千里,有雄兵三十万,两位柱国大人各领十万。大人试想,楚王对二位早已举国相托,令尹之位难道还能旁落他手?”
“唉,上卿有所不知,大王以国相托的是景氏!”
“非也,非也,”陈轸连连摇头,“如果商於不失,景舍之子景合或许有望,然而??”
昭阳沉思良久,微微点头:“依上卿之见,在下与那屈氏,何人可占上风?”
“就眼下而言,”陈轸应道,“二位大人是半斤八两。同为司马大人,虽有左右之分,却是各主一方,各有倚重。至于谁能更上一层楼,就要看二位大人在未来三年,何人能建立功业了!”
昭阳抱拳道:“何处可建功业,还望上卿点拨。”
“眼下就有一个功业——取宋。”
“取宋?”昭阳震惊,“如何取之?”
陈轸凑近昭阳,耳语。
数日之后,昭阳觐见楚威王,奏道:“启奏大王,宋偃聚众暴乱,逐兄篡位,已是大逆。几个月前,此公在齐、魏相王之后,自封为王不说,更在称王大典上射天鞭地,淫乱后宫,诸臣凡谏者皆被射杀,人神共怒,天下称其为‘桀宋’!”
“嗯,”楚威王点头,“此事寡人早有听闻。爱卿今日提起,意欲何为?”
“宋乃膏腴之地,我若不取,齐必取,齐若不取,魏必取。臣以为,大王当以宋公偃不敬天地之罪,兴义师伐之!”
“这??”楚威王沉思良久,盯住昭阳,“我若伐宋,齐、魏必救,那时,我当奈何?”
“就臣所知,”昭阳奏道,“齐人新败于魏,国力大伤,无力交战。齐将田忌在魏蒙羞,回齐后辞官归隐。齐无田忌,即使出兵,亦不可惧。”
楚威王闭目沉思。
“还有,”昭阳趋前一步,“臣已得报,越王无疆近集大军二十一万,海、陆并举,正在开往琅琊,看这样子,势在谋齐。齐人自顾无暇,如何顾宋?”
“嗯,”楚威王点头应道,“越人是有异动,”从案下拿出一封边关急报,“屈爱卿已有奏报,寡人还在纳闷呢!”
“大王,越人袭齐,东、南无虞,齐人抗越,无暇顾宋,我可全力争宋,实乃天赐良机啊!”
“良机倒是良机,”威王眉头又皱起来,“不过,齐虽无忧,魏却麻烦。魏罃早视宋为其囊物,只是碍于寡人和田因齐,他才有所忌惮。我若伐宋,宋偃失去齐援,必向魏求救。魏罃师出有名,还能放过这个机会?魏得庞涓,反败为胜,士气正盛,爱卿如何应对?”
“魏出师无名!”
“哦?”
“因为徐州相王时,魏王已将宋国拱手让给齐国,只是没有诏示天下而已!”
楚威王倒吸一口气,半晌:“爱卿怎么晓得?”
“那个盟约是陈轸签的!”
“哦,原来这样,”楚威王点头,“只是,齐、魏交恶,齐人败了,那个盟约魏若不守呢?魏王新得庞涓,败齐溃赵,底气足呢!”
“不守也不怕他!”昭阳捏紧拳头,“大国交兵,打的是钱粮。据臣所知,魏国虽有庞涓,但库无存粮,边民流失逾五十万众,民心不稳,就如一个伤重之人,没有三年五载,是康复不了的。再观我大楚,近年并无大战,商於虽失于秦,却也是穷山恶水,无伤根本。我今国库充盈,兵精粮足,莫说魏国出兵无名,纵使出兵,我何惧之?”
楚威王捋须良久:“说说看,爱卿打算如何伐宋?”
“我王可出大军十万,臣引锐卒六万伐宋彭城,由景合引军四万屯于陉山,牵制魏人。陉山离魏都大梁不足两百里,急行军一日可到。魏人若是妄动,景将军就可直驱大梁,杀其老巢!魏人必回救,那时,我可两面夹击,或一举败魏人,或与魏人对垒于野,击不败他也耗死他!”
楚威王闭目又是一番沉思,睁眼道:“来人!”
内臣至:“臣在!”
“召太子、令尹、左徒及诸执珪、柱国大人入宫议事!”
孙膑下山之后的头几日里,鬼谷四子的草舍里更见冷清。苏秦、张仪都如换了个人,一连数日,要么蒙头大睡,要么并膝呆坐,要么进山闲逛,谁也不思精进,嘴巴上如同贴了封条,连走路都是低垂脑袋,脚步拖沓,状如落魄失魂。
如此这般过了七日,张仪终是憋不住,于第八日午后推开苏秦房门。苏秦正在闭目静坐,听声响知是张仪,眼皮不抬,端坐如故。
张仪盯苏秦一阵,重重咳嗽一声,开始他的习惯动作——兜圈子。通常情况下,兜三圈也就够了,这日却是不同,张仪不停地兜,边兜边将两眼锁住苏秦,步伐走得极慢,好像对方是个怪物。
苏秦如如不动。
不知兜有多少个圈子,张仪终又强忍下来,拔腿走出,顺手拉上房门。张仪在外面的草坪上埋头又转了一会儿,显然实在憋闷,噌噌几下再次走到苏秦门前,“嗵”一声将门踹开,径直走到苏秦跟前,动作夸张地并膝坐下,从喉咙深处重重咳嗽一下,大声说道:“我说苏兄,我们还是说句话吧!”
苏秦微微睁眼,看向张仪,嘴巴未张,眼神却在告诉他:“说什么呢?”
张仪嘿然一笑:“你说孙兄他??走就走吧,还勾魂,看把苏兄整得远看像根枯木,近看像具僵尸!”
苏秦复将眼睛闭上,身子却动了动,屁股朝后挪有一寸。
张仪扑哧笑道:“说是僵尸,有点屈了,改称活肉吧,这个确切点儿,苏兄毕竟能动,只是没有精气神而已!”
苏秦再度睁眼:“是说你自己吧?”
“好好好,”张仪笑道,“就算是说我自己吧!无论如何,只要苏兄能开金口就成。”
“贤弟有话,这就说吧。”
“我想说的是,”张仪提高声音,“这个天下真他娘的有意思!”
苏秦斜他一眼:“贤弟何出此言?”
“庞涓那厮还没弄明白子丑寅卯,急匆匆地就出山了。真也奇怪,在下做梦也未料到,仅一年,就他肚里那点儿货色,竟然也能封侯拜将,荫妻乘龙,大红大紫呢!”
苏秦白他一眼:“我还以为贤弟能说出什么骇世之语呢,不想却是这个。”
“再观孙兄,”张仪顾自说道,“尚未出山,嗬,瞧这威势!太子亲临,重金礼聘,前簇后拥,车马塞道!”
苏秦埋下头去,沉默不语。
“你且说说看,”张仪激动起来,“你我与他二人一同进谷,一同拜师,不是吹的,无论哪一点儿,总也不比他们差吧!”
苏秦轻叹一声,闷了。
“我说苏兄,”张仪将声音提高几分,几乎是在嚷嚷,“随便想想,要是你我出山,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
苏秦抬起头来:“你说会是什么样子?”
“哈哈哈哈,”张仪放声长笑,“天翻地覆,天翻地覆哟!”
苏秦再度埋下头去,沉默半晌,方才说道:“依贤弟看来,难道我辈皆已成器?”
张仪哈哈又笑数声,方才接道:“苏兄何能用此‘难道’二字?以庞涓之才竟然横扫列国,孙兄之才远胜庞涓,天下何人可敌?在这谷中,闭眼想想,你我二人纵使不济,也不至于逊色于孙兄吧。”
“贤弟之才,自在孙兄之上。”
“苏兄莫要谦逊,你我既已结义,就要说心里话。苏兄,你这摸摸心窝,当初来这谷中,可为终老于山林?”
苏秦一惊,抬头望着张仪:“贤弟是说??”
“依在下之见,我们也当寻个机缘,下山大干一番!”
苏秦正欲接话,有声音从门外传来,不及扭头,童子已是闪进房门,望二人嘻嘻一笑:“是哪位师弟嚷嚷着下山哪?”
二人皆吃一惊,紧忙起身,拱手揖道:“师弟见过大师兄!”
几年下来,不知不觉中,童子已经变声,长得跟张仪差不多高了,言谈举止也较先前成熟,但身上的一股童稚之气终未消除。
看到二人震惊的样子,童子呵呵笑出几声,摆手道:“坐坐坐,我又不是先生,你们不必多礼。”见二人坐下来,眼睛瞟向他们,“说呀,师兄在候回话呢。”
见童子盯过来,张仪只好揖道:“回大师兄,是在下说的。”略顿一顿,“我与苏兄连闷数日,有件事情想不明白,大师兄来得正好。”
“张师弟,”童子收回目光,微微一笑,嘴角外侧各显出一个浅浅酒窝,“这几日来,你二人存心下山,却又不好向先生张口,可是为这事儿吗?”
童子一语说出二人心事,张仪语塞。
“两位师弟过虑了。”童子的酒窝加深加大,声音却不无揶揄,“鬼谷之中,既没有安门,也没有上锁;先生既未硬请两位上山,自然也就不会扯住两位袍角,不让你们下山。两位师弟想走,随时都可上路,还有什么想不明白的?”
童子不软不硬的几句话,把张仪噎了个上不来气:“这??”
“大师兄,”苏秦抱拳解围,“在下和张师弟并无此意。前几日孙兄下山,我二人都很难过。方才念及此事,张师弟有所叹喟,仅此而已。”
“是吗?”童子转望张仪,“孙膑出山,张师弟是何叹喟,可否说予师兄听听?”
张仪略想一下:“飞龙在天。”
童子笑道:“听这话音,张师弟这是困龙在山了。”
张仪又被噎个半死,凭他伶牙俐齿,竟是说不出一句话来。
苏秦再度解围:“大师兄,师弟有惑。”
童子转头,乐呵呵地看向苏秦。
苏秦问道:“依大师兄之见,庞兄、孙兄可算成器?”
童子笑道:“当然算了!”
“这??”苏秦略怔一下,“在下和张师弟呢?”
童子连连摇头。
“大师兄,”张仪急了,大声质问,“你凭什么说他们成器,而我们未成?”
“就凭这个,”童子手指二人,“他们二人已经下山,你们二人仍旧待在此地。”
“师兄此话不公!”张仪抗辩,“他们下山,是因为他们想下山。我们不下山,是因为我们不想下山!”
“好了,好了!”童子摆摆手,呵呵又笑几声,“本师兄来到此处,不是与你辩论的。要想知道成器与否,你们最好去问先生。”说着起身指向门外,“两位师弟,请吧。”
苏秦、张仪皆是怔了。
张仪嗫嚅:“去??去哪儿?”
“嘻嘻,”童子诡诈一笑,“去问先生呀。”
二人自然不敢为这事儿去见先生,互望一眼,随即坐下,谁也不肯挪窝。
童子沉着脸催道:“先生正在草堂等候你们,还不快走!”
见童子不是开玩笑,二人紧忙爬起,整过衣冠,跟童子走到草堂,果见鬼谷子端坐堂中,玉蝉儿坐在斜对面。童子走过去,在先生身后稍偏的位上站定。
二人叩拜,鬼谷子示意免礼。二人迟疑一下,挨玉蝉儿并膝坐了。
鬼谷子笑吟吟地望着苏秦、张仪,直入主题:“前几日,你二人想必是见到荣华富贵了!”
先生出口即问这个,苏秦、张仪哪里还敢说话,个个将头埋下,惶然失措之状就像是闯下大祸的孩子。
鬼谷子淡淡一笑:“老朽问你们,是否也想下山?”
苏秦、张仪将头垂得更低。
“怎么不说话呢?”鬼谷子不依不饶。
二人越发不敢吭声。
“回禀先生,”童子插进来,“他们不好开口,童子代答。方才童子去时,两位师弟正在商议何时出山之事。”
“大师兄!”张仪脸色紫涨,急欲制止。
“呵呵呵,张师弟,”童子冲他笑道,“心里有话,该在这里说才是。方才你不是说,你二人的才华丝毫不逊于孙膑和庞涓吗?你不是认定你二人已经成器了吗?”
张仪大窘,垂头嗫嚅:“先生,弟??弟子??”
鬼谷子微微一笑,转向苏秦:“苏秦,你是否也有同感?”
“是的,”苏秦老实点头,“看到庞兄、孙兄际遇如此,弟子确有感怀。”
“张仪,”鬼谷子转向张仪,“是则是,非则非,鬼谷之中,用不着藏藏匿匿。”
张仪垂头应道:“是。”
“再说,”鬼谷子接道,“你也没有说错。就老朽所察,你二人所悟,应该不在庞、孙之下,如果他们算是成器,你二人理当成器。”
听到“理当”二字,苏秦怔了:“先生是说,我们二人尚未成器?”
鬼谷子拖长声音:“不是尚未,是远未。”
张仪不服了,抬头辩道:“既然我们不比他们差,先生为何说他们已经成器,而我们远未成器?”
“好吧,”鬼谷子直望过来,“你想知道原因,老朽这就说予你听。老朽问你,如果你二人出山,何以存身立命?”
张仪应道:“我们既习口舌之学,自当以口舌之辩存身立命。”
“口舌有巧有拙,辩才有高有低,老朽再问,你二人辩才如何?”
张仪不假思索:“巧设机辩,无理亦胜三分。”
鬼谷子摇头:“此辩可以说人,不可以说家。”
“那??”张仪接道,“出口成章,言必成理,自圆其说,滴水不漏呢?”
鬼谷子再次摇头:“此辩可以说家,不可以说国。”
张仪急了,抓耳挠腮,有顷,侃侃陈词:“察言观色,趋吉避凶,择善者而说之,择不善者而避之。”
鬼谷子又是摇头:“此辩可以说国,不可以说天下。”
张仪震惊,目视苏秦,见他也是目瞪口呆。
鬼谷子笑问二人:“你二人还有何辩?”
张仪、苏秦双双摇头。
“呵呵呵,”鬼谷子轻笑几声,“还要再问答案吗?”
苏秦、张仪又是摇头。
“你们嘴上不问,心里却是不服,”鬼谷子慢悠悠道,“老朽这就告诉你们。器有大小,术有专攻。庞涓、孙膑所习,皆为兵学。兵学之要在于应对天下战争。天下战争,皆可具体为事,是以兵学亦称事学,有战即事来,战毕即事去。口舌之辩却是不同。口为心之窗,舌为心之声,口舌之要在于应对天下人心。善于口舌者,首服人心。而人心又瞬息万变,根本没有规矩方圆可循。”
苏秦听得入迷,急不可待道:“请问先生,如何方能服心?”
“若要服心,首要入心。言语入心,小可心想事成,大可化干戈为玉帛;言语不入心,小可反目成仇,大可伏尸累万,血流成河。”
张仪接问:“如何做到入心呢?”
“把握命运。”
二人陷入苦思。
“入心?命运?”苏秦抬头,一脸茫然,“弟子愚笨,还请先生详解。”
“所谓命运,”鬼谷子开解道,“可分三类,一是个人命运,二是邦国命运,三是天下命运。把握一人命运者,可入一人之心,服一人;把握邦国命运者,可入一国之心,服一国;把握天下命运者,可入天下之心,服天下。”
苏秦埋头又想一时,仍是不解:“请问先生,命和运又作何解?三种命运难道不一样吗?”
“呵呵呵,”鬼谷子笑道,“要是一样,天下就没有难事喽。这么说吧,就一人而言,所处环境是命,所逢机遇是运;就邦国而言,周边环境是命,所逢天时是运;就天下而言,所处天时是命,天下大势是运。《周易》之所以占往察来,是因其演绎的是命运的生息转化之道,是以知《易》可知天下。”
“请问先生,”张仪接道,“如何才能把握天下命运?”
“审时度势!”鬼谷子一字一顿,“换言之,审天下之时,度天下之势。”
“何为天下时势?”
“所谓天下之时,就是天下大势的运动趋向。所谓天下之势,就是推动天下大势的各种力道。如果把天下比作大海,风向是时,因风而动的潮流是势。把握时势,就是弄潮。天下时势,扑朔迷离,神鬼莫测,瞬息万变。圣人知时识势,因时用势,因而治世。奸贼逆时生势,因而乱世。”
鬼谷子高瞻远瞩,道出这番宏论,苏秦听得呆了,好半天,方才问道:“请问先生,如何做到知时识势,因时用势?”
“明日晨起,”鬼谷子缓缓起身,“你们可随老朽前往猴望尖,站在那儿,你们就都晓得了!”又转对玉蝉儿,“蝉儿,陪老朽谷中走走。”
玉蝉儿起身,搀上鬼谷子的胳膊,缓缓走出草堂。
溪边小路上,玉蝉儿搀着鬼谷子,越走步子越慢。
鬼谷子住步,笑吟吟地望着玉蝉儿:“蝉儿,你心里好像有话要说。”
玉蝉儿亦回一笑:“回禀先生,蝉儿有一事不明。”
“哦,”鬼谷子依旧微笑,“何事不明?”
“去年庞涓下山,先生没说什么,听任他去了。今年孙膑下山,先生仍旧没说什么,又听任他去了。张仪、苏秦想要下山,先生为何却要说出这番话来拦阻?”
“方才老朽已经说了,庞、孙二人只是谋事,苏、张二人却要谋心,蝉儿难道没听明白?”
“这是先生故意说给苏秦、张仪听的。兵学涉及方方面面,上至国君,下至兵卒,哪一人都有心,哪一心都得服。仅是谋事之说,断非先生本意。”
鬼谷子凝视玉蝉儿,点头赞道:“蝉儿,你能想至此处,实令为师欣慰。”走到溪边一块巨石上,目视溪水,沉吟良久,长叹一声,“唉,随巢子说得不错,天下不能再乱下去,而要结束这场乱象,必须经由大智慧之人。”
玉蝉儿眼睛大睁:“先生是说苏秦、张仪?”
鬼谷子点头。
“就他俩??”玉蝉儿不无疑惑地望着鬼谷子,“能行吗?”
“是的,”鬼谷子又出一叹,“眼下还不行,这也是老朽拦阻他们的原由。可时运所推,此二人责无旁贷。”
玉蝉儿心头一震,沉思许久,抬头又问:“依先生之见,天下乱象,当如何收拾?”
鬼谷子长吸一口气,缓缓吐出,目视远方:“天下混乱,皆因势生。势众必相冲,势乱必相混。乱势冲混,天下如何能治?若欲收拾天下乱象,使世道安泰,当从根本着手,驱使乱势归一,一统山河。”
“如何方使乱势归一呢?”
“蝉儿所问,正是苏、张二人欲成之事。”
玉蝉儿惊道:“先生,此等大事,需中流砥柱之力,苏秦、张仪他们??有吗?”
“这就要看二人的造化。”鬼谷子缓缓说道,“不过,依老朽观之,二人虽无中流砥柱之力,却有两件宝物难能可贵,一是浩然正气,二是智慧过人。方今之世,有此二宝,当可引领众势。”
玉蝉儿不可置信地盯住鬼谷子:“浩然正气,张仪也有?”
“是的,”鬼谷子点头,“就在他的精髓里。不过,他的这股正气,若无苏秦,或难冲出。一如庞、孙,苏、张二人亦当是相知相争,相辅相成。”
鬼谷子一席话说完,玉蝉儿犹如拨云见日,心底澄明,不无感叹道:“先生原是这般选徒的!苏、张二人果成此功,当是天下之福。”
二人又走一时,玉蝉儿似又想到什么,抬头望向鬼谷子:“先生,即使苏秦、张仪有此造化,能够引领众势,这个纷乱天下??真能一统吗?”
“应该能够。”鬼谷子语气肯定,“方今天下乱势横冲,乱象纷呈,皆是虚象。若以慧眼视之,天下大势只有一个趋向,就是一统。”
“先生是说,”玉蝉儿恍然大悟道,“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苏秦、张仪如果出山,不过是顺势导势而已。”
“正是。”鬼谷子缓缓说道,“乱势横冲,恰如江河横流,若不导之,必将泛滥成灾。苏、张二人需要做的就是顺势利导,控制乱势,使万流归川,至海为一。”
“蝉儿仍有一惑,”玉蝉儿思忖有顷,再次望向鬼谷子,“假如实现一统,请问先生,天下真的就能国泰民安吗?”
“唉,”鬼谷子仰望苍天,长叹一声,“老朽心愿如此。有朝一日天下归于一统,是否真能国泰民安,实非老朽所能料定,要看天意!”
整整一个下午,苏秦躺在榻上,两眼死盯天花板,像是一具僵尸,只有两只臭脚丫子无意识地碰来碰去。
迎黑时分,张仪推门进来,在屋中转有不知几圈,终于停住步子,长叹一声:“唉,苏兄你说,学问这东西,有个底吗?鬼谷里用功四年,本以为熬到头了,让先生这么一说,嗬,原来只是个开端!”
苏秦的两眼依旧盯在天花板上。
“唉!”张仪发出一声更长的叹息,“夏虫不知秋草,张仪服了!”
又闷一时,张仪连跺几脚,仰天叫道:“服了,服了!我张仪服了!”
翌日晨起,猴望尖顶,天高云淡,寒意袭人。仙风道骨、白眉慈目的鬼谷子神采奕奕地率先登上崖顶,苏秦、张仪、玉蝉儿、童子四徒紧跟其后。
鬼谷子引领四人绕尖顶转一圈,径至崖前巨松下面,并膝坐在悬崖边。众人纷纷在他两侧并膝坐了,放眼望去,但见远山近谷,霞光辉映,林海枫浪,晨雾锁谷,层峦叠嶂,群峰咸伏。
诸人望了一阵,鬼谷子看向张仪,沉声问道:“张仪,你在看什么?”
张仪应道:“回禀先生,弟子在看远山。”
“远山如何?”
“层峦叠嶂,飞云盘顶,若隐若现。”
鬼谷子转望一直低头的苏秦:“苏秦,你在看什么呢?”
苏秦应道:“弟子在看崖下的深谷。”
“深谷如何?”
“为晨雾所障,隐隐约约,看不真切。”
鬼谷子转向玉蝉儿:“蝉儿,你看到什么了?”
玉蝉儿的二目半开半合:“蝉儿看到第六个山巅上有棵巨松,深谷下面有六条小溪。”
“呵呵呵,你倒是数得清呢!”鬼谷子赞扬一句,转向童子,“小子,你都看到什么了?”
童子二目全闭:“回禀先生,童子看到好多好多好玩的东西。”
“呵呵呵,”鬼谷子乐了,“你小子倒是眼尖,说说看,都是什么好玩的?”
童子依旧闭目,如数家珍:“蝉儿姐看到的那棵松树上有白鹤六只,一老五小,老鹤口中衔鱼,五小鹤鼓翅伸嘴,争抢食之;谷底对面山沟流下的一条小溪边有小鸟两只,正欢叫跳跃;近旁草丛隐一青蛇,引颈企盼,欲跃而啖之??”陡然顿住,神情凝滞。
张仪、苏秦皆吃一惊,睁大眼睛,不可置信地看向童子。
张仪注意到童子根本没有睁眼,说话像在背书,便如发现作弊似的嚷叫起来:“大师兄,没有看到就是没有看到,编什么故事?”
童子似是没有听见,依旧全神贯注,有顷,叫道:“先生,蛇扑中了,小鸟正在扑腾呢!”
“哈哈哈哈,”张仪笑道,“我说大师兄呀,你这越编越邪乎了。蛇在哪儿,也让师弟看看!”
童子依旧闭目,伸手指向崖下一处地方:“就在那儿!”
张仪伸头望去,白云锁谷,莫说是小鸟,即使玉蝉儿所说的小溪,也不见踪影,便呵呵乐了:“崖下除去云雾还是云雾,哪来什么蛇扑小鸟?”
鬼谷子不动声色:“张仪,你是用什么看的?”
张仪应道:“回先生的话,弟子是用眼睛看的。”
鬼谷子转对玉蝉儿:“蝉儿,你是用什么看的?”
玉蝉儿应道:“弟子是用直觉看的。”
鬼谷子转向童子:“小子,你呢?”
童子应道:“童子是用心去看的。”
张仪、苏秦看看玉蝉儿,又看看童子,陡然明白原委,再无言语。
鬼谷子微微一笑,转向张仪:“张仪,明白了吧。用肉眼,你可看到眼前之物;用直觉,你可看到眼外之物;用心眼,你可无所不见。”说罢目光移开,转向苏秦,“昨日言及‘知时识势,因时用势’,若是换个说法,就叫观天下。”
苏秦、张仪一下子悟出鬼谷子要他们来此绝顶的目的,各睁两眼,紧盯先生。
鬼谷子侃侃言道:“观天下就如观这远山,视这深谷,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观远山,不必上远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过来说,若是真的上了远山,下了深谷,你就会观不见远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钻进林中,但见树木,难见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处绝顶,用眼望下去,用直觉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
鬼谷子一席话就如醍醐灌顶,苏秦、张仪心中皆是一亮。
苏秦应道:“弟子明白了,审时度势,须用心眼,不能用肉眼。”
“是的,”鬼谷子冲他笑笑,“心眼也叫慧眼。口舌之学,在服天下;要服天下,须观天下;要观天下,须洞悉天、圣、人三道,须熟谙捭阖之术。你们四年所学,仅是嘴皮功夫,说人说家尚可,说国则显不足,若以之说天下,则贻笑大方。”
苏秦、张仪无不吸一口长气。
苏秦问道:“请问先生,何为天、圣、人三道?”
“天道为自然之道,也即宇宙万物的生克变化之理;圣道为人世之道,也即安邦定国、天下大同之理;人道为人生之道,也即安居乐业、为人立世之理。此三道相辅相成,失此离彼。远天道,圣道困;远圣道,人道难。”
诸人各陷深思。
张仪复问:“请问先生,何为捭阖之术?”
“捭即开,即言;阖即闭,即不言。捭阖之术,就是张口闭口之术,习口舌之学,知捭知阖,最是难得。”
张仪急道:“张口、闭口有何难哉?”
鬼谷子连连摇头:“难!难!难!”
苏秦问道:“请问先生,难于何处?”
“难于你必须知道何时应该张口,何时应该闭口;你必须知道应该张口时如何张口,应该闭口时如何闭口。宫廷之上,一句话入心,大功唾手可成;一句话说错,脑袋顷刻搬家。常言道,福从口入,祸从口出,讲的就是这个理儿。”
苏秦怔了一下,接问:“这??捭阖之术可有诀窍?”
“若要明白捭阖之术,先须明白捭阖之道。”
“何为捭阖之道?”
“捭阖之道,也即天、圣、人三道,就是宇宙万物的阴阳变化之理。万事万物离不开捭阖,也都可以用捭阖之道解析之。阳为捭,阴为阖;白昼为捭,黑夜为阖;开始为捭,终结为阖;善为捭,恶为阖;春夏为捭,秋冬为阖;月圆为捭,月缺为阖;向上为捭,向下为阖;长生、富贵、荣耀、安乐、利益、胜利、希望为捭,死亡、贫穷、毁弃、痛苦、损失、失败、失望为阖??”
“先生,”玉蝉儿抬起头来,若有所思,“可否这么说,凡与生相关,均为捭,凡与死相关,均为阖?”
“呵呵呵,”鬼谷子笑应道,“是有这么个意思,但捭阖之道远不止此,你们唯有慢慢体悟,方能明白其中妙趣。”
张仪再问:“捭阖之道,具体到口舌之中,可有因循法则?”
“当然有,”鬼谷子徐徐言道,“捭阖之道,其因循可依阴阳变化法则。万物或捭或阖,或捭中有阖,或阖中有捭。具体到口舌之学,其法则是,凡朝成功方向的谋划,均叫捭,凡朝挫败方向的谋划,均叫阖。”
张仪恍然大悟道:“先生之言,如开茅塞!”
“习口舌之学,捭阖之道就如一扇大门,你们唯从此门进入,方能领悟其中玄妙,方能掌握捭阖契机,方能知道何时张口,何时闭口,方能知道当开口时如何开口,当闭口时如何闭口。”
苏秦、张仪尽皆叹服:“弟子受教了!”
自于猴望尖得传捭阖大道,苏秦、张仪再也不提下山之事,于谷中日夜感悟。每有所得,二人就在一起研讨,精进神速。数月之后,二人观物察事一如玉蝉儿,学会了如何使用直觉。又过数月,他们竟也直追童子,学会了以心观物。
流光如梭,转眼又值深秋。朔风吹来阵阵寒意,催红漫山秋叶。秋叶一片片落下,鬼谷林中,部分树木已近光秃。
这日午后,玉蝉儿正在草堂看书,一股冷风呼啸着吹开房门,袭入草堂。玉蝉儿陡然受凉,情不自禁地打个喷嚏,起身关门,拿木棍顶上,返回洞中闺房,打开衣箱,取出一套秋衣加在身上。
玉蝉儿复至草堂,正欲坐下,听到天上传来大雁的“嘎??嘎??”叫声。
玉蝉儿的心儿就如被人揪住似的,只几步跨到门口,打开房门,冲到外面的草坪上。
玉蝉儿放眼望去,但见万里晴空点缀朵朵白云,一行大雁正从头顶掠过,排成“人”字队形飞过鬼谷。姬雪的声音亦随着一声声的雁叫响在耳边:“??雨儿,燕地遥远,阿姐这一去,此生怕是再难回来了。阿姐想念你时,就会把心里的话儿说予大雁,大雁最是守信,定会把阿姐的话儿一丝不差,全捎予你。雨儿,秋天到来时,只要你看到南飞的大雁,可要用心去听??”
玉蝉儿正在回想,雁阵已经掠过头顶,飞向南面山顶。玉蝉儿紧追几步,眼睁睁地看着雁阵没入山后,那串“嘎嘎”的叫声也渐响渐弱,再也听不到了。
山谷重归静寂。
玉蝉儿的泪水倏然而出,正自伤怀,又有两行雁阵由北飞来,嘎嘎叫着,掠过她的头顶。玉蝉儿两眼直直地凝视它们,目送它们再次消失在南山之巅。
又候一时,再无雁阵。玉蝉儿轻叹一声,走回草堂,取出琴匣,拿出姬雪赠她的七弦琴,轻轻抚摸。
玉蝉儿手抚琴弦,泪下如雨,喃喃哽咽道:“阿姐,雨儿看到大雁了,它们告诉我,它们看到你了,它们看到你站在它们面前。可你望着它们,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说??阿姐,你心里有话,为什么不对雨儿说呢?阿姐??雨儿想你啊!”
玉蝉儿悲泣有顷,缓缓起身,抱琴走到户外,在草坪上并膝坐下,面朝北国方向,轻轻弹奏。
一阵风儿吹过,一片秋叶飘零,落于琴上,复被风儿拂走。
琴声初时低沉,如呜如咽,而后如急风骤雨,再后如雁语声声,又如流水淙淙,声声呢喃,最后如浮云掠过,陷入一片死寂。
两百步开外的小溪旁,苏秦、张仪并肩呆坐于一块巨石上,各闭眼睛,全神贯注于玉蝉儿的琴声。
鬼谷子与童子散步归来,看到二人,亦走过来。
苏秦感觉有人,睁眼见是先生,翻身欲拜,被鬼谷子伸手止住。张仪则完全沉浸于玉蝉儿的琴声里,两行泪水无声滴下,滑落在石头上。
鬼谷子跨上石头,坐下。张仪猛然发觉,打个惊愣,紧忙抹去泪水,坐拢过来。
鬼谷子眼望张仪:“张仪,在听什么呢?”
张仪应道:“回先生的话,弟子在听师姐弹琴。”
“琴声如何?”
“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弟子听琴无数,唯有今日琴声令弟子心颤。”
“是的,”鬼谷子微微点头,“老朽看到了。”转问苏秦,“苏秦,你也在听蝉儿弹琴吗?”
苏秦应道:“是的,先生。”
“琴声如何?”
“如泣如诉。”
“哦?”鬼谷子抬头,“可曾听出她在泣什么?诉什么?”
苏秦摇头:“弟子听不真切。”
“嗯,”鬼谷子赞道,“你能听出,已经不错了!”
张仪心里一动,急切问道:“敢问先生,师姐在诉说什么?”
鬼谷子转向童子:“小子,你来说说,你的蝉儿姐在诉说什么。”
童子正在闭目倾听,听到鬼谷子发问,头也未扭:“回先生的话,蝉儿姐在跟大雁说话。”
“大雁?”张仪略怔一下,恍然有悟,不无叹服道,“嗯,大师兄说得极是,想是师姐看到大雁南飞,这才出来弹琴。”
鬼谷子没有睬他,继续问童子:“你的蝉儿姐在对大雁说些什么呢?”
童子又听一阵,摇头。
张仪急问:“先生能听出她在诉说什么吗?”
“是的,”鬼谷子缓缓说道,“她在诘问大雁为何不守信用,为何不把该捎之物捎来。”
“该捎之物?”张仪打个惊愣,“请问先生,大雁能捎何物?”
鬼谷子瞥他一眼:“你要关心这个,最好去问蝉儿。”
张仪知先生已经揣出他的心意,脸上一热,垂下头去。
“先生,”苏秦解围道,“如此细微之境,弟子能否听懂?”
鬼谷子应道:“只要用心,自然能够听懂。”
“如何用心?”
“将心比心,心心相印。”
“如何做到心心相印?”
“人心直通情、意。欲知他人之心,就要揣摩他人情意。听其琴,揣其情,摩其意,自通其心。”
苏秦喃喃重复:“揣其情,摩其意,自通其心。”
“正是,”鬼谷子重申一句,“此为揣、摩之术。捭阖之术五花八门,首推揣、摩。”
张仪已经听出先生是在借机传授,精神陡来,大睁两眼:“请问先生,何为揣情?”
鬼谷子缓缓说道:“揣情就是度量他人之心。诗曰,‘他人有心,于忖度之’,讲的就是揣情。若是揣人,则要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若是揣天下,则要透视国情,观其货财之有无,人民之多少,地形之险易,军力之强弱,君臣之贤愚,天时之福祸,民心之向背,然后推知其国运是盛是衰,是兴是亡。”
鬼谷子由此及彼,推及揣摩天下。苏秦、张仪如闻天书,似痴似迷。
沉思良久,苏秦问道:“请问先生,揣情之后,是否就当摩意?”
“正是。情为外,意为内。揣情是为摩意,得意方得根本。揣为摩之前提,摩为揣之目的,揣、摩相辅相成,不可分离。”
张仪急问:“何为摩意?”
“情为外,意为内。所谓摩意,就是根据揣情所得,投其所好,诱其内意。譬如说,对方廉洁,若说以刚正,此人必喜,喜,必泄其内;对方贪婪,若结以财物,此人必喜,喜,必泄其内;对方好色,若诱以美色,此人必喜,喜,必泄其内。是以善摩之人,如临渊钓鱼,只要用饵得当,鱼必上钩。知其情,得其意,功成一半矣。”
苏秦、张仪再入深思。
见二人完全进入状态,鬼谷子缓缓起身,跨下石头前又补一句:“习口舌之学,不知揣情摩意,就如聋子瞎子,若想成功,难矣哉。”
苏秦、张仪起身拜道:“弟子谨记先生所言,细加体悟。”
望着鬼谷子与童子的背影渐去渐远,张仪回过头来,转对苏秦,由衷叹服:“苏兄,你说先生这人,肚里有多少宝货,尽可悉数倒出就是,偏是星儿点儿,让你我整天价瞎琢磨。”
苏秦扑哧笑道:“贤弟,就你我这点儿肚量,先生若是全倒出来,能不撑死?”
“苏兄说得是!”张仪亦笑一声,“先生这??今日一点儿,明日一星儿,就是让你我慢慢悟呢。”略顿一下,“哎,我说苏兄,今儿这点儿揣和摩,可有感悟?”
“还没细想呢,谈何感悟?”
“在下想到一事,你我何不就此习练一下,或有所悟。”
苏秦笑道:“贤弟想到何事?”
“师姐。”张仪稍作迟疑,做出漫不经心的样子,“方才先生说,师姐在诘问大雁为何不把该捎之物捎来,想必是师姐在思念什么人。苏兄你来揣摩一下,师姐她能思念何人?”
苏秦连连摆手:“若是揣摩别人,在下或可。揣摩师姐,在下断然不及贤弟。”
“苏兄不必谦逊。”张仪话中有话,“在此谷里,除先生之外,真正晓得师姐的,还不是你苏兄?譬如方才,师姐弹琴,在下听到的不过是琴,苏兄听到的却是心。仅此一点,在下已是服了。”
“贤弟过誉了。”苏秦笑道,“其实,师姐之心,贤弟早已揣出,不过是故作不知而已。”
“苏兄说笑了,”张仪亦笑一声,“在下若是知晓,何苦去问先生,授人笑柄?”
“贤弟听琴心颤,泪流满面,若不将心比心,心心相印,何至此境?”
见苏秦说出此话,张仪拱手笑道:“在下心事,真还瞒不过苏兄!”
这日夜间,张仪辗转反侧,久未入眠。联想到《诗经》开篇的“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之句,张仪苦笑一声,披衣起床,轻轻推开房门。
时值仲秋,一轮圆月明朗如镜,高悬天上。张仪走到草坪上,仰面躺下,两眼眨也不眨地凝视这轮明月,观望一团又一团的淡淡白云缓缓地移近它的身边,再从它的身上悠然掠过,渐去渐远。
望着,望着,月亮上面似有东西在动。张仪揉揉眼睛,定神细看,是玉蝉儿。玉蝉儿身披白纱,步态轻盈地飞下月亮,缓缓向他走来。不是走来,是飘来,像是一片随风翻舞的树叶。
玉蝉儿飘呀飘,飘呀飘,眼看就要飘到眼前,忽地止住,现出一个侧身,徐徐除掉披在身上的白纱。冷冷的月光倾泻下来,倾泻在她美如天仙、柔若白云的处子胴体上。
张仪闭目不看,也恰在此时,耳边响起玉蝉儿冷冷的声音:“诸位公子,蝉儿不是英雄,蝉儿没有壮志。自从踏入这条山谷,自从跟随先生,蝉儿之心已经交付大道,不再属于蝉儿了。属于蝉儿的,只有这团肉体。如果哪位公子迷恋它,蝉儿愿意献出。诸位公子,蝉儿是真心的。有朝一日,如果你们真的能够成为英雄,如果你们真的能够拯救乱世,如果你们真的能够救黎民于水火,如果你们真的能够因此悟道,就算将蝉儿此身一口吞去,蝉儿有何惜哉!”
张仪打个寒噤,忽地坐起,揉揉眼睛,玉蝉儿芳踪杳然。眼前什么也没有,依旧是那轮圆月挂在天上;耳边什么也没有,依旧是冷冷的秋风嗖嗖吹过。
张仪意识到自己走神了,苦笑一声,叹道:“唉,想我张仪,自出生至今,除娘之外,未曾爱过哪个女人,唯有师姐让我魂牵梦萦。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几年下来,师姐竟似??”想到这里,又叹一声,“唉,我的这番心意,蝉儿可否知晓?如果她真的将心交付大道,就不会为情所动。她不动情,纵使我将心全掏出来,也是枉然!”
闷头又想一时,张仪打个激灵:“嗯,有了!先生今日所授的揣摩之术,何不先用一场?待我寻个机缘,拿话诱她,观她是否斩断情丝。倘若情丝仍在,我再掏心予她不迟!”
没过几日,机缘真就来了。
这日晨起,张仪从溪中洗漱过后,路过草堂门前,见童子正在收拾竹篓、铁铲等物事,凑过去看有一时,笑口问道:“大师兄,忙活什么呢?”
童子应道:“仲秋时节适宜采药,师兄要陪蝉儿姐上山去呢。”
“哦?”张仪打个激灵,“几时出发?”
“这??”童子看看日头,“眼下露水太大,得再候半个时辰。”
“敢问大师兄,你们欲上何山?”张仪顺口问道。
“猴望尖。”童子朝远处一指,“那儿的草药,药性最好。”略顿一下,突然望向他,“咦,我说师弟,你问这个干吗?”
“是这样,”张仪笑道,“师弟在想,师兄跟师姐到那么远的地方采药,万一采得多了,总该有个脚力才是。”
“你若想去,明说就是,何苦要兜这么大的圈子?”童子取笑道。
“是是是,”张仪表态,“不瞒师兄,师弟这几日从早到晚都在打坐,两腿坐僵了,这想跟随师兄遛这一趟,一是活动一下腿脚儿,二是跟师兄长点儿见识。”
童子笑道:“就凭你这张甜嘴,师兄允准你了。这样吧,你拿一把篾刀,再带一根长棍子,过上两刻,在此候着。”
张仪答应一声,急急走回草舍。两刻之后,张仪带上篾刀、棍子走向草堂,远远望见玉蝉儿背着竹篓,与童子已经走在小径上。张仪加快脚步,急赶上来。玉蝉儿听到后面脚步响,扭头一看,眉头微皱,对童子道:“他来干什么?”
童子笑道:“是我让他来的。后晌采药回来,也好有人背上。”
玉蝉儿扑哧笑道:“他要想背,让他这就背上!”说着从背上取下竹篓,候在路边。
张仪赶至,看到路边竹篓,又见玉蝉儿立于路边,心中大喜,二话不说,将篾刀放进篓中,将木棒递予玉蝉儿,嘻嘻笑道:“师姐,你拿上这个压阵。万一遇到山猫子什么的,师弟这条小命,可就全仗师姐了!”
玉蝉儿接过木棒,笑道:“不要耍贫嘴,省下力气,后晌有你受的。”话音落下,人已头前走去。
“好咧!”张仪轻快地答应一声,舒坦得全身骨头无一处不服帖。
三人说说笑笑,不消两个时辰,就已赶到猴望尖。
猴望尖虽险,但几年下来,三人俱是熟门熟路。即使张仪,也全然没有初来此处时的那种惊惧感,尤其是这一日,晴空万里,秋风送爽,更有心上人近在咫尺。
仲秋正是药材成熟季节,猴望尖更是百药盛地,不出数步,就有好药材入目。童子、玉蝉儿都是识货的,刚过午时,张仪背上的竹篓已满。因有脚力,童子也就无所顾忌,看到好药,只管下铲去挖,张仪背上的竹篓渐渐压实。
童子用脚踩踩,嘻嘻笑道:“今日天好,转过这个山嘴,还有几味好药,师兄我去年就看好了,没舍得挖,今年当该长成。张师弟,你可不要嫌多哟!”
“师兄只管挖去,”张仪笑道,“不瞒师兄,师弟这身力气连攒数年,竟也没个使处。莫说是几味草药,纵使师兄坐在篓里,师弟也一并背你回去。”
“好好好,这话可是你说的。”童子拿上铁铲,兴冲冲地头前跑去。
秋日采药,多为块根,又经童子踩实,虽只大半篓,却有分量。二人追着童子走不多时,玉蝉儿就已看到张仪的额头渗出汗珠。
玉蝉儿从袖中掏出丝绢,递过来道:“张公子,你都出汗了,这还嘴硬。来,擦一把。”
张仪看她一眼,接过丝绢,送入鼻下,轻轻嗅了嗅,递还给玉蝉儿,别有用意道:“师姐这么香的丝绢,若是擦了张仪这身臭汗,岂不污了?”
玉蝉儿不由分说,伸手替他擦过,嗔道:“什么香臭?丝绢就是用来擦汗的,你这样穷讲究,快要赶上苏公子了!”
张仪心中涌出一阵莫名的感动,声音发颤,喃声:“蝉儿??”
玉蝉儿心头一凛,看向他:“咦,张公子,你这是怎么了?声音听起来不对呀。”
见玉蝉儿一副无邪的样子,张仪只好忍住,别过脸去,小声说道:“没什么,嗓子有点儿干。”
玉蝉儿从身上解下水葫芦,取出塞子,递过来:“张公子,来,喝口清水润润,兴许会好些。”
张仪接过葫芦,“咕嘟咕嘟”连喝几口,拿手抹下嘴皮子,笑道:“好了,师姐。”
玉蝉儿看看前面,急道:“张公子,快点走吧,童子不知哪儿去了。”
张仪望玉蝉儿一眼,半开玩笑道:“师姐,要是童子真的不见,这儿可就没人了,只有你和我。”
玉蝉儿皱下眉头:“那可不成!”
“哦?”张仪心里一沉,急问,“有何不成?”
玉蝉儿咯咯笑起来:“你我若是二人,童子就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说着脚步加快,“快走吧,咱俩得快点儿。”
听闻此话,张仪打个激灵,急赶一步,明知故问道:“师姐,咱俩怎么了,我没有听清。”
玉蝉儿嗔他一眼:“没有听清就算了!”
“乖乖,”张仪心里忖道,“咱俩??真有意思??嗯,蝉儿此话别有深意,看来有戏,待我再拿话儿探她。”又赶几步,“师姐,要是??”欲言又止。
玉蝉儿放慢脚步,扭头望向张仪:“要是什么?”
张仪嗫嚅道:“要是??要是??这个天下没有童子,没有先生,没有苏兄,也没有其他任何人,只有师姐一人,孤零零地待在这云梦山里,师姐??师姐将会如何?”
玉蝉儿扑哧一笑:“张公子何出此言?”
“师姐还没回话呢。”
“我呀,真得好好想想。天下只有蝉儿一人,这??天哪,蝉儿??蝉儿会疯掉的!”
张仪心里一喜,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任谁都会疯掉!”略顿一下,“师姐,师弟还有一问,若是另有一人与师姐做伴呢?”
玉蝉儿扑哧又是一笑:“嗯,这还差不多,不过,蝉儿要看这个人是谁喽!”
张仪两眼放光,两张嘴皮子一咧,“呵呵呵呵”傻笑不住,那模样真如得了个天大的宝贝。望着他的兴奋样儿,玉蝉儿心中纳闷,正欲问他傻笑什么,听到童子在叫,抬头望去,见童子正在远处招手,也就顾不上此事,急走过去。
张仪跟去,打眼一看,乖乖,童子的面前竟是一大片的何首乌,若是全挖出来,少说也有几十斤重!
揣知玉蝉儿并不拒绝尘缘,张仪的心情就如春暖花开时节放飞的风筝,笑意写在脸上,即使逾百斤重的篓子压在背上,走路也似脚不沾地。
这日晚间,张仪虽然疲累,心情却很愉悦,又在榻上辗转反侧,熬至夜半,索性走出房门,并膝坐于月光下面的草坪上。
张仪没有再望月亮,而是微闭双目,细细回味,思绪从洛阳周室开始,一直游至鬼谷里的几年,最后才进入关键场面,耳边再次响起玉蝉儿的声音:“我呀,真得好好想想。天下只有蝉儿一人,这??天哪,我??我会疯掉的!??嗯,这还差不多,不过,蝉儿要看这个人是谁喽!”
张仪打个怔,思忖道:“对,除我之外,这个人会是谁呢?是先生吗?若是先生,说明玉蝉儿仍无尘心,与前意不符,因为修道之人,心中唯有天地道心,断不会说出自己会因孤独而‘疯掉’。不是先生,又会是谁呢?庞涓、孙膑?不对。苏兄?绝无可能。周天子?不会是他。难道是姬雪?”
张仪眼前现出姬雪的面容,思索有顷,摇头忖道:“不会的!男人若有凡心,断不会与另一个男人生活一辈子。女人也是一样。尽管是姐妹,若是终生厮守,也是无趣。除去这些人,还会有谁呢?”
张仪陷入苦思。
又过一时,张仪心头一凛:“大师兄!”
童子浮现在张仪面前。前些年,童子是个孩子,今日却不同了,童子已跟他差不多高矮,连声音也变了。修道使童子过早成熟,智慧更使他卓尔不群。再往细处想,鬼谷数年里,真正与玉蝉儿形影不离的,是童子,不是他张仪。
是的,他们二人志同道合,真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譬如说今日挖药材??
张仪不敢再想下去。
“是的,”张仪抱头自语,“在这世上,除我张仪之外,真正关怀师姐,也值得她去厮守的还有一人,就是大师兄。”
想到自己的情敌竟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张仪不禁苦笑,摇头叹道:“唉,天下滑稽之事,莫过于此了!”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56472/143737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