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坐而论策
推荐阅读:淫乱寂寞人妻、[历史同人] 大唐诡务司、[综漫] 我靠马甲系统组成了祗王一族、[综漫] 原来我是汤姆苏、[柯南同人] 侦探总怀疑我是嫌疑人、清风啸江湖、[咒回同人] 是六眼未婚妻又怎样、拯救华夏,从打造戴森球开始!、[火影] 章鱼小丸子、[原神+星铁] 谁还不是条龙了、
今晚的惟德殿,注定无眠。
肥义看着赵雍坚毅的表情,知道自己的这个学生,已经准备将思考了很久的问题倾吐出来了,虽然很多东西,自己并不是很赞同,但是,这并不妨碍肥义对赵雍的支持,“请问君上,您以为当今赵国,有什么问题。”
赵雍看了一眼肥义,他其实非常清楚,肥义是一定意义上的稳健派,他对于赵雍所谓的改革思想,虽然比较赞同,但是一直强调有序,而不是激进。他不但是赵雍的老师,同样和鹖冠子一样,是赵雍的精神支柱。
“其一罪也,民风侈靡。”赵雍想了想,继续说道,“我赵国乃天下之枢纽,篡四通神衢,当天下之蹊。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此乃天之赐也。因此行商之人比肩继踵,商贾之户满目皆是,此乃我赵国兴盛之原因也。”
“不过商业虽乃国富之源头,却并非国强之根本。国强之根本,乃是百姓,乃是农事。”赵雍说道这里,忍不住把自己的见闻说了出来,“孤曾在邯郸郊外游,也曾遍访诸乡村三老,知我赵国百姓,乃是极聪明之人。不但以铁器和牛耕精耕细作,还兼用复种制,以待一岁再获五谷,更不用说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之类,更是形成了习惯,如此,才使得赵国的粮食产量得以保持稳定,以至于先君南征北战,无止步于缺粮也。”
“是以,若想保持国力强盛,须善待农事。魏国相邦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还庐树桑,莱茹有畦,瓜领果荫,殖于疆场’,才有魏武卒纵横天下。商君‘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方得秦国成虎狼之势。如此种种,皆说明变法之本,在于农。”
“君上,其实我赵国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农事,每年投入与农务的钱财并不算少,加上虽然赵国地域广阔,但是实则能利用之肥沃土地较少。魏国有河东与河内之地,秦国有汉中之土,此之为膏腴之地也。然赵国土地虽广,却不如上述三地,相较起来,纵有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赵豹身为相邦,当然首先要作出答疑。其实他说的也是事情,赵国虽然地域较之于魏国和韩国较多,但是实际上,没有多少肥沃的土地。而河东和河内之地,都是河流冲刷的肥沃土地,比之于赵国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相邦所言,孤也甚是明了。”赵雍说道,“然而因为农商并举,甚至是商业盛行,很多百姓都弃农从商,或者弃农从政,此虽非不提倡之事,然而由于农事的地位之轻,导致百姓离开土地,则非可取也。故孤之意,乃是鼓励百姓耕种,同时对商业课以重税,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稍微一顿,赵雍看着四人说道“特别是官吏经商者,要加以限制,司寇要将此一条写入国律,以为国家之律法之一。”
此言一出,四人互相看了看,都有些惊讶。不得不说,商业在赵国的繁荣程度,这些人是最有体会的。甚至于很多官员家里,都有经商的。因为赵国本身,虽然不是提倡这么做,但是由于经商带来的巨大暴利,很多人还是趋之若鹜的,比方说在坐的赵豹、赵成这样的赵国公族,都多多少少有些商铺。所以如果真的课以重税,赵豹和赵成也会难以接受。
“君上,经商之道,虽非国之根本,但是官吏经商,皆是靠其本身劳作,不是不劳而获之行为,若是因为官吏经商而加大处罚,似乎有所不公。再者经商纳税,国家得其利,百姓得其利,如何不好?”赵成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叔父所言,甚是有理。然而官吏经商,一是有被人私下贿赂之嫌疑,二是有使民经商之风气,三是有谋取私利之罪行。如此,则其弊远大于利。”
“虽如此,此乃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举,若是行差踏错,恐怕非是赵国之幸事啊。”吴广也隐晦的说道,因为无论如何,这件事情,肯定是要砸大家饭碗的,一个不好,再弄出什么幺蛾子,可就不好玩了。
赵雍心中如何不清楚几人心中所想,遂微笑说道“这一点孤也觉得,应当谨慎。不过,孤这里到有几个办法,诸君不如为我参详参详。”
“不敢,君上请讲。”
跪坐久了,赵雍活动了一下身子,继续说道“孤欲以半年或九个月之期为限,一边清查全国百姓户籍及土地情况,编辑成册。一边接受官员之商铺,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土地的折算,即该商铺价值几何,可以折合上等土地多少、中等土地多少,下等土地多少。当国家土地清册之后,按照折算比例给予土地。如此,既解了官员之愁苦,也全了国家重农之意图,岂不两全其美?”
众人一听,眼前一亮,果然赵雍这个办法,倒不失为一个良策,因为如此以来,官员的损失有所弥补,对于这项政策的执行阻力可能就会减少,第二,也因为国家的重农政策,首先得到了实惠,如此一来,怨言就会减少许多。
“但是,若是期限一过,再有官吏经商者,当处于重惩,甚至以连坐入法。”此言一出,众人刚刚高兴的心情,又感受到了阵阵凉意。要知道,连坐之法,可是只有大逆不道才会有的极刑,而这一次,赵雍是下定主意要刹住这股官员经商的风潮了。无奈之下,众人只得应声称是。
见四人已经应诺下来,知道这件事情至少在小范围内得到了统一,至于如何通行全国,还是要再行商议的,这要到了大朝会才能知道结果。
“其二也,乃是军粮转运之事。”说着,赵雍看向了吴广。
吴广听说是军粮筹备之事,很快将最近的发生的事情在脑海中捋顺了一边,发现并无什么重大的纰漏,心中纳闷,疑惑的看向赵雍。
赵雍不再卖关子,而是直接说道“诸君当知,我国之粮储,一般都是由县乡而郡,由郡而邯郸。其中不乏高山丘陵,盗贼横行之地,是以军粮每每由乡而郡,由郡而邯郸,不但花费糜繁,而且这之中又有众多损耗,到了邯郸,十成有八九成可以入库,就已经是万幸了。”
“君上此言不假。”吴广说道,“不但如此,当军粮转运到前线时,其中所耗费又将是一笔巨大的数字,这一进一出之中,十成粮食,大约也就剩下六七层了,这还不算虫吃鼠咬之消耗。”
“虽然如此,这确实没有办法的事情,国家对于粮食的掌控,一来可以在灾荒之年赈灾所用,二来也可以控制军队对于粮食的依赖,防止生变。这都是必要的措施。终不能将所有的粮食,都放在产地之内。否则一旦发生内乱,则烽火很快遍及全国,不可不防啊。”
“是以,孤有意将重农之策与粮食转运结合起来,让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保障,以确保边军的战斗力。”
众人今天已经被赵雍接二连三的想法打蒙了,看来赵雍等待这一个难得的日子等的很久了,已经忍不住将自己的改革计划和盘而出了。是以众人都默契的看着他,希望他能够讲完。
“孤之办法乃是,在边军中设立军屯之策,让军队自给自足,自我满足军粮需要。而每年所产生之粮食,以四六为比例,六成转运邯郸,其余四成的留在军中,充作军粮使用。”
“这样做,似乎容易养虎为患。”赵成说道,“边军大将有了粮食,万一被人唆使,举兵谋反,恐怕想要剿灭,就困难许多了。”
“叔父说的没错,孤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赵雍说道,“孤准备在朝中设立屯田吏之职,专司屯田之事,位列內史之下。其工作,乃是负责边军的军屯事宜。然此职非常职,一般任职一年则换人,每年收获时节,监督军粮征收问题,协调转运,还要登记造册,直接上呈于孤,其他人无权观看。”
“这样的话,这员官吏的选拔着实要费些心思,否则一个懦弱之人,是完全无法承担起这样的重任的。”
“这也无妨,此事可由诸位爱卿推举,孤亲自任命。另外,此事当以一地为实验,并非立刻面向所有边境。为此,孤以为,当以河间之地为试用之地。其目的,就是为实验此法是否妥当。”
“这样的话,似乎发生叛乱,也比较好控制,毕竟距离邯郸,只有半天多路程。”
“不错,一是容易管理,二是降低转运之苦,三则是提高国家收入,何乐不为?”
“但是,臣以为,以边军之身,在边境开垦土地,对于军队来说,将降低训练时间,容易将百战之师,军屯成寻常百姓,就得不偿失了。”
“这一点嘛,孤也有所准备。”赵雍得意的看着众人,微微一笑。
肥义看着赵雍坚毅的表情,知道自己的这个学生,已经准备将思考了很久的问题倾吐出来了,虽然很多东西,自己并不是很赞同,但是,这并不妨碍肥义对赵雍的支持,“请问君上,您以为当今赵国,有什么问题。”
赵雍看了一眼肥义,他其实非常清楚,肥义是一定意义上的稳健派,他对于赵雍所谓的改革思想,虽然比较赞同,但是一直强调有序,而不是激进。他不但是赵雍的老师,同样和鹖冠子一样,是赵雍的精神支柱。
“其一罪也,民风侈靡。”赵雍想了想,继续说道,“我赵国乃天下之枢纽,篡四通神衢,当天下之蹊。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此乃天之赐也。因此行商之人比肩继踵,商贾之户满目皆是,此乃我赵国兴盛之原因也。”
“不过商业虽乃国富之源头,却并非国强之根本。国强之根本,乃是百姓,乃是农事。”赵雍说道这里,忍不住把自己的见闻说了出来,“孤曾在邯郸郊外游,也曾遍访诸乡村三老,知我赵国百姓,乃是极聪明之人。不但以铁器和牛耕精耕细作,还兼用复种制,以待一岁再获五谷,更不用说掩地表亩,刺草殖谷,多粪肥田之类,更是形成了习惯,如此,才使得赵国的粮食产量得以保持稳定,以至于先君南征北战,无止步于缺粮也。”
“是以,若想保持国力强盛,须善待农事。魏国相邦李悝变法,‘尽地力之教,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获如寇盗之至,还庐树桑,莱茹有畦,瓜领果荫,殖于疆场’,才有魏武卒纵横天下。商君‘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方得秦国成虎狼之势。如此种种,皆说明变法之本,在于农。”
“君上,其实我赵国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农事,每年投入与农务的钱财并不算少,加上虽然赵国地域广阔,但是实则能利用之肥沃土地较少。魏国有河东与河内之地,秦国有汉中之土,此之为膏腴之地也。然赵国土地虽广,却不如上述三地,相较起来,纵有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赵豹身为相邦,当然首先要作出答疑。其实他说的也是事情,赵国虽然地域较之于魏国和韩国较多,但是实际上,没有多少肥沃的土地。而河东和河内之地,都是河流冲刷的肥沃土地,比之于赵国不知道要好多少倍。
“相邦所言,孤也甚是明了。”赵雍说道,“然而因为农商并举,甚至是商业盛行,很多百姓都弃农从商,或者弃农从政,此虽非不提倡之事,然而由于农事的地位之轻,导致百姓离开土地,则非可取也。故孤之意,乃是鼓励百姓耕种,同时对商业课以重税,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加强对百姓的管理。”稍微一顿,赵雍看着四人说道“特别是官吏经商者,要加以限制,司寇要将此一条写入国律,以为国家之律法之一。”
此言一出,四人互相看了看,都有些惊讶。不得不说,商业在赵国的繁荣程度,这些人是最有体会的。甚至于很多官员家里,都有经商的。因为赵国本身,虽然不是提倡这么做,但是由于经商带来的巨大暴利,很多人还是趋之若鹜的,比方说在坐的赵豹、赵成这样的赵国公族,都多多少少有些商铺。所以如果真的课以重税,赵豹和赵成也会难以接受。
“君上,经商之道,虽非国之根本,但是官吏经商,皆是靠其本身劳作,不是不劳而获之行为,若是因为官吏经商而加大处罚,似乎有所不公。再者经商纳税,国家得其利,百姓得其利,如何不好?”赵成还是硬着头皮说道。
“叔父所言,甚是有理。然而官吏经商,一是有被人私下贿赂之嫌疑,二是有使民经商之风气,三是有谋取私利之罪行。如此,则其弊远大于利。”
“虽如此,此乃牵一发而动全身之举,若是行差踏错,恐怕非是赵国之幸事啊。”吴广也隐晦的说道,因为无论如何,这件事情,肯定是要砸大家饭碗的,一个不好,再弄出什么幺蛾子,可就不好玩了。
赵雍心中如何不清楚几人心中所想,遂微笑说道“这一点孤也觉得,应当谨慎。不过,孤这里到有几个办法,诸君不如为我参详参详。”
“不敢,君上请讲。”
跪坐久了,赵雍活动了一下身子,继续说道“孤欲以半年或九个月之期为限,一边清查全国百姓户籍及土地情况,编辑成册。一边接受官员之商铺,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土地的折算,即该商铺价值几何,可以折合上等土地多少、中等土地多少,下等土地多少。当国家土地清册之后,按照折算比例给予土地。如此,既解了官员之愁苦,也全了国家重农之意图,岂不两全其美?”
众人一听,眼前一亮,果然赵雍这个办法,倒不失为一个良策,因为如此以来,官员的损失有所弥补,对于这项政策的执行阻力可能就会减少,第二,也因为国家的重农政策,首先得到了实惠,如此一来,怨言就会减少许多。
“但是,若是期限一过,再有官吏经商者,当处于重惩,甚至以连坐入法。”此言一出,众人刚刚高兴的心情,又感受到了阵阵凉意。要知道,连坐之法,可是只有大逆不道才会有的极刑,而这一次,赵雍是下定主意要刹住这股官员经商的风潮了。无奈之下,众人只得应声称是。
见四人已经应诺下来,知道这件事情至少在小范围内得到了统一,至于如何通行全国,还是要再行商议的,这要到了大朝会才能知道结果。
“其二也,乃是军粮转运之事。”说着,赵雍看向了吴广。
吴广听说是军粮筹备之事,很快将最近的发生的事情在脑海中捋顺了一边,发现并无什么重大的纰漏,心中纳闷,疑惑的看向赵雍。
赵雍不再卖关子,而是直接说道“诸君当知,我国之粮储,一般都是由县乡而郡,由郡而邯郸。其中不乏高山丘陵,盗贼横行之地,是以军粮每每由乡而郡,由郡而邯郸,不但花费糜繁,而且这之中又有众多损耗,到了邯郸,十成有八九成可以入库,就已经是万幸了。”
“君上此言不假。”吴广说道,“不但如此,当军粮转运到前线时,其中所耗费又将是一笔巨大的数字,这一进一出之中,十成粮食,大约也就剩下六七层了,这还不算虫吃鼠咬之消耗。”
“虽然如此,这确实没有办法的事情,国家对于粮食的掌控,一来可以在灾荒之年赈灾所用,二来也可以控制军队对于粮食的依赖,防止生变。这都是必要的措施。终不能将所有的粮食,都放在产地之内。否则一旦发生内乱,则烽火很快遍及全国,不可不防啊。”
“是以,孤有意将重农之策与粮食转运结合起来,让两者互相补充,互相保障,以确保边军的战斗力。”
众人今天已经被赵雍接二连三的想法打蒙了,看来赵雍等待这一个难得的日子等的很久了,已经忍不住将自己的改革计划和盘而出了。是以众人都默契的看着他,希望他能够讲完。
“孤之办法乃是,在边军中设立军屯之策,让军队自给自足,自我满足军粮需要。而每年所产生之粮食,以四六为比例,六成转运邯郸,其余四成的留在军中,充作军粮使用。”
“这样做,似乎容易养虎为患。”赵成说道,“边军大将有了粮食,万一被人唆使,举兵谋反,恐怕想要剿灭,就困难许多了。”
“叔父说的没错,孤也想到了这个问题。”赵雍说道,“孤准备在朝中设立屯田吏之职,专司屯田之事,位列內史之下。其工作,乃是负责边军的军屯事宜。然此职非常职,一般任职一年则换人,每年收获时节,监督军粮征收问题,协调转运,还要登记造册,直接上呈于孤,其他人无权观看。”
“这样的话,这员官吏的选拔着实要费些心思,否则一个懦弱之人,是完全无法承担起这样的重任的。”
“这也无妨,此事可由诸位爱卿推举,孤亲自任命。另外,此事当以一地为实验,并非立刻面向所有边境。为此,孤以为,当以河间之地为试用之地。其目的,就是为实验此法是否妥当。”
“这样的话,似乎发生叛乱,也比较好控制,毕竟距离邯郸,只有半天多路程。”
“不错,一是容易管理,二是降低转运之苦,三则是提高国家收入,何乐不为?”
“但是,臣以为,以边军之身,在边境开垦土地,对于军队来说,将降低训练时间,容易将百战之师,军屯成寻常百姓,就得不偿失了。”
“这一点嘛,孤也有所准备。”赵雍得意的看着众人,微微一笑。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5794/192233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