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68)

推荐阅读:那晚那句安风吹云霭愿望橘色青春不会吧?!恶魔爱上肥宅了?!玩具-一封献给世人的信想死的时候就想起我吧不曾失恋佐和与浅野(GL)你是暗夜中的灯火

    今日将这些事告诉狸奴,则是希望狸奴能在燕国保全自己。
    至于报仇,是他作为长子、长兄的责任,不该由弟弟们背负。
    重奕还不知道,宋佩瑜知晓宋良辞之死的更多内情后,想去燕国的决心正空前坚决。
    宋佩瑜已经暗中决定,就算永和帝不打算让肃王或者重奕去燕国以身犯险,他也要主动上折子,请求去赴燕国的邀请。
    重奕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想去燕国的心思就格外迫切,半点都不比宋佩瑜差。
    永和帝望着燕国送来的信陷入沉思。
    从燕国与黎国、卫国在曾镇争夺金矿,将近两年不停增兵,耗费无数人力物力,最后却血本无归,导致燕国元气大伤后。
    燕国对待赵国的态度,就失去长久以来的强硬。
    等到永和五年,赵国将卫国变成卫郡,东梁与西梁都主动对赵国表示臣服。
    不仅来往于奇货城的游商越来越多,连带着奇货城周边,但凡是有水泥路的地方,都变得空前繁华,近些年甚至有小江南之称。
    燕国权衡各种利弊后,一改永和帝称帝初期,年年往赵燕边境增兵,甚至在永和帝寿辰都要专门派使臣来找永和帝不痛快的行为。
    对于燕国来说,想要买燕国没有的东西,只有两个选择。
    要不从奇货城或者顺着赵国的水泥路买燕国没有的东西,以远远低于从前的价格、花费和时间带回燕国。
    要不然,就要远行江南去买燕国没有的东西,无论是买东西的花费还是路上的花费都要提升至少六七倍。
    赵燕边境的情况,从燕国年年增兵,赵国不得不保持与燕国相同的频率增兵,到燕国开始年年撤兵,赵国也逐渐空出余地在赵燕边境换防。
    从永和八年开始,燕国就屡次朝赵国示好。
    燕国连示好都是那么高高在上,永和帝明显能从孝帝的亲笔信上感受得到,孝帝是勉为其难的接受他与对方成为相同的身份,屈尊与他示好。
    所以永和帝从来都没理会过孝帝。
    孝帝在信上写了什么,永和帝都是个无情的阅字,也从来都不会亲自给孝帝回信。
    孝帝只给永和帝写过两封信,就停止了这个愚蠢的行为。
    后面再从燕国来赵国的信,基本都是两国鸿胪寺在交流。
    如今见到这封燕国孝帝请赵国皇族与宋氏的人去燕国,见证燕国册立太子仪式的邀请,永和帝竟然没觉得太意外。
    他不认为燕国会愚蠢到,等赵国皇族与宋氏的人到了燕国的地界后,就对赵国皇族和宋氏的人动手。
    赵燕边境刚增的那五万西梁军,可都是常年与外族对拼的精兵。
    除非孝帝已经做好准备,要与赵国全面开战,否则绝对不会做这等蠢事。
    永和帝大致在心中分析过利弊后,抬起眼皮看向重奕,以笃定的口吻道,你想与狸奴同去?
    重奕大大方方的点头承认,我们不会在燕国久留。
    永和帝哼笑,这不是废话,重奕想要在燕国久留,燕国也不会欢迎,说不定还会主动下逐客令。
    肃王端着酒杯,左看看重奕,右看看永和帝,主动打了个圆场。
    他能理解重奕想要带着宋佩瑜暂时离开咸阳的心思。
    也许是因为重奕三十之年将近,最近宋府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叫宋佩瑜回去。
    就算肃王能在勤政殿见到重奕后,已经不怎么去东宫,也有所耳闻。
    只说这个月,今日是三月十五,整个上半月,宋佩瑜似乎只在宫中留宿三日。
    朱雀的日子确实过于难熬了些。
    肃王唏嘘的摇了摇头,转头看向永和帝。
    他更能理解永和帝。
    连他都舍不得重奕离开咸阳,更何况是兄长。
    之前说什么都不肯让重奕带着宋佩瑜去平定吐谷浑之乱,也是因为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况且重奕前科累累,等到战事平息后,恐怕又要在外面流连,说什么都不肯回咸阳。
    如今去燕国之事,一来,不是重奕想留多久就能留多久,二来,如今已经十分接近重奕心心念念的日子。
    到了日子后,说不定重奕才是那个最着急回咸阳的人。
    不知不觉间已经完全倒戈向重奕的肃王,开口就是永和帝不爱听的话,不如让朱雀和狸奴去看看燕国的诚意。
    永和帝敲了敲桌子,不满的看向给他拖后腿的肃王。
    其实他心中早就有了答案,只是不甘心那么轻易的说出来。
    如今肃王也向着朱雀说话,反倒像他有意为难朱雀似的。
    重奕答应永和帝从燕国回来后,就将落下的武学课双倍补给小郡王们,终于从永和帝口中得到他想要的答案。
    翌日,永和帝在大朝会上,将燕国送来的信当众拿出来,没有说他已经决定让重奕和宋佩瑜去燕国赴宴,只说让朝臣商讨要不要答应。
    朝臣们对此事的看法竟然十分统一。
    赵国大部分老臣都与永和帝一样,是燕国旧臣。
    因为不满庆帝将改变燕国原本的双都并行,彻底将都城定在洛阳,导致咸阳的繁华程度肉眼可见的不如洛阳,切身利益受到巨大的损失,才会支持还是建威大将军的永和帝与燕国割裂。
    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些老臣却不会因为与燕国征战多年而厌恶燕国,反而有左手打右手的感觉。
    这些老臣的潜意识中,认为他们与燕国是从一条河流为源头的两条支流。
    哪怕是当初支持永和帝与燕国割裂的时候,他们也没觉得事败后,燕国会毁了他们的家族。
    永和帝才是首恶,就算永和帝输了,最多永和帝失去全家性命。
    他们这些人也就是被燕国冷上几代,完全可以凭着深厚的底蕴苟过去。
    宋佩瑜在众人争论的时候,悄悄抬头看了眼永和帝的脸色。
    也许与重奕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宋佩瑜发现他对其他人情绪的判断也越来越敏锐。
    虽然不至于像重奕那样,堪比人形测谎机的夸张程度,却能轻易从永和帝饶有兴致的脸上,看出永和帝平静外表下的不满。
    永和帝不满意这些老臣言语间对燕国的亲近。
    也许在今天之前,永和帝已经不再将不能给他造成威胁的燕国放在眼中,以他宽大的心胸,也不会去斤斤计较与燕国的旧日纠葛。
    但今天之后,燕国必然会再次成为永和帝的心腹大患。
    毕竟,一山不容二虎。
    朝堂上僵持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少数不赞同永和帝理会燕国的朝臣,也陆续被老臣们说服,永和帝才勉为其难的同意老臣们的建议,决定让重奕与宋佩瑜代表赵国去燕国赴宴。
    老臣们却在永和帝下了圣旨后,纷纷请求永和帝改变去燕国赴宴的人选。
    他们不希望重奕或者肃王代表赵国皇室去燕国,也不希望宋佩瑜去燕国。
    按照他们的意见,最好找个宋氏嫡系不起眼的人,带上位肃王府的小郡王去燕国赴宴。
    虽然话说的十分委婉,但话中的深意却毫不掩饰。
    万一燕国不按常理出牌,只是损失个宋氏不起眼的嫡系,或者肃王府五位小郡王其中之一,赵国也不至于完全不能接受。
    听见老臣们的建议,宋佩瑜稍稍抬了下眼皮。
    短短一句话,就能让朝堂上仅有的三个姓重的男人都不高兴。
    厉害
    永和帝被这些人气的心肝疼,转头对着肃王使了个眼色。
    肃王立刻不再压抑心中的怒火,拔出尚方就要去砍提议让肃王府小郡王去燕国赴宴的人。
    老东西,前天还说要与燕国重修旧好,今日就担心朱雀在燕国出事,要拿还没到五岁的小孩去顶,你们到底是觉得燕国诚心还是不诚心!
    还是在你们心中,我儿的性命还不如燕皇是否满意重要?
    老子刨开你的胸膛,看看心上到底是刻着燕还是刻着赵!
    肃王一路叫骂着,朝刚才赞成让肃王府小郡王与宋氏其他嫡系去燕国赴宴的人乱砍。
    永和帝坐在高位上,铁青着脸拍着桌子,大喊,混账!。
    也不知道是与肃王一样,恼怒提议让肃王府小郡王去燕国的人,还是因为肃王突然在朝堂上要砍人而生气。
    重奕换了个姿势,以手杵着下巴,目光冰凉的望着朝堂上的闹剧,丝毫没有主动出声或者阻止的意思。
    永和帝与重奕都不肯去阻止肃王,就只有宋瑾瑜与尚书令敢去拦着肃王。
    他们也不想被波及,只肯在肃王身后不远不近的位置说些肃王息怒之类的话。
    话音刚出口就被鬼哭狼嚎的声音淹没,根本就传不进肃王的耳朵。
    好好的大朝会,比民间菜市场还要离谱。
    因为这场风波,已经将鸿胪寺的事都交代下去,正抓紧时间收集整合燕国消息的宋佩瑜,在临近出发前又被宋瑾瑜抓了壮丁。
    永和帝动了真怒,命吏部将赵国成立后的所有文书都送到三省。
    宋瑾瑜告诉宋佩瑜,接下来会有很多老大人自愿告老,朝堂上将会空出许多官位,他打算让宋景明趁着这股东风回到中央。
    说起这个,宋佩瑜立刻动力翻倍,恨不得能整天整夜的在宋瑾瑜的书房不离开。
    白天整合燕国的消息,晚上查看吏部送来的文书,将与燕国关系匪浅的人都单独记载下来。
    重奕硬是整整十天,都没在宋府之外的地方见到宋佩瑜。
    就算是在宋府内见到宋佩瑜,重奕也不是每次都能从大门进去,而且他只能去天虎居,不能去大房。
    因为去了大房,见到宋佩瑜,也一定会见到宋瑾瑜。
    宋瑾瑜倒是不会阻止重奕也留在他的书房,却会让重奕坐在另一边,然后亲自去找记载古史的书籍或者各种策论,一个字一个字的与重奕仔细讲解。
    看话本子从来都不会看困的重奕,连一刻钟的时间都坚持不下去,就会不可抑制的犯困。
    然后持续在,听了宋瑾瑜的话犯困,看到宋瑾瑜的脸清醒,还要时不时的被宋瑾瑜提出问题之间轮回。
    久而久之,重奕宁愿找壶美酒,坐在宋瑾瑜的书房上饮酒发呆,顺便听着书房里动静,也不愿意再进门。
    度过煎熬的十天后,终于让重奕等到正式从咸阳出发的日子。
    因为是代表赵国出使燕国,永和帝专门让人翻新太子仪仗,天蒙蒙亮的时候,就浩浩荡荡的摆放在皇宫外。
    望着穿着全套太子冕服的重奕登上高车,背影逐渐变成个小小的黑点,肃王突然小声道,我怎么觉得朱雀非但没有不舍,反而很开心?
    永和帝冷哼,他终于能如愿以偿的离开咸阳,能不开心吗?
    肃王猝不及防间,踩到让永和帝恼怒的地方,尴尬的挠了下头发。
    望见远处去神色与永和帝几乎一模一样的宋瑾瑜,肃王突然笑出声来,下次朱雀再这么开心的时候,兄长定会比朱雀更开心。
    永和帝顺着肃王的目光,看到正靠着城墙站着的宋瑾瑜,立刻懂了肃王的意思。
    能比出门还让朱雀开心的事,唯有朱雀心心念念的成亲。
    朱雀真正的得偿所愿,人丁单薄的家中还能正式多个人,他当然也会开心。
    想到此处,永和帝因为亲眼看着重奕离开咸阳而产生的惆怅,顿时消散的干干净净,甚至开始盘算要给重奕准备什么聘礼。
    同样满心惆怅的宋瑾瑜感觉到身上久久都没移开的目光,抬头看了过去。
    永和帝与肃王正并排站在一起,满脸喜滋滋的笑意。
    只是那笑意在宋瑾瑜眼中,总觉得像是不怀好意?
    因为从咸阳出发的时间够早,重奕和宋佩瑜并不需要赶路。
    出了咸阳范围,将夸张的太子仪仗收敛后,他们甚至偷偷离开大部队,骑快马去周边游玩几天。
    可惜他们游玩的地点大多都是在床上,并没有看到许多不同于咸阳的风景。
    半个月后,宋佩瑜与重奕赶到漠县。
    宋佩瑜在距离燕国最近的位置,再次埋身进各种似真似假的消息中。
    重奕则拿着梁王的信物,赶往西梁军的军营,直到半个月后,才回到县城内与宋佩瑜汇合。
    在收到燕国邀请的三个月后,宋佩瑜与重奕离开幽州最东边的漠县,踏上完全不同于赵国水泥路的传统官路。
    没过一刻钟的时间,宋佩瑜就颤抖着手从车架中爬了出来。
    没有水泥路,他的晕车症状又回来了。
    因为宋佩瑜晕车,只能骑马,赵国使臣队伍的速度变得空前的缓慢。
    从漠县到燕国仟县,仅仅两天的路程,赵国使臣队伍硬是走了将近五天,在第四天的下午,才来到燕国仟县的城门下。
    负责迎接赵国使臣的燕国人主动出城来迎。
    来人自报家门,名为陈言舟。
    宋佩瑜知道这个人。
    陈言舟,昭和大长公主的嫡长孙,身上有庆帝赐下的二品护国将军勋爵,也被称为陈将军。
    第106章
    从咸阳出发前,永和帝不仅给重奕准备了全新的仪仗,随着重奕来燕国的人也都是经过精挑细选。
    整个使臣队伍差不多有六百人,光是十率骑兵就有五百,全都骑在从党项而来的高大骏马上,高举着赵旗和朱雀旗,以半圆形将赵国使臣队伍的其他人和整齐停在一起的大马车围在中间。
    相比之下,从仟县迎接出来的陈言舟与他身后的十多个随行之人,就像是不小心误入狼群的羔羊似的。
    重奕穿着黑色绣龙纹的常服,站在高高的车架上,居高临下的望着自报家门的陈言舟,只一眼就立刻移开视线,抬头看向仟县的城门。
    仟县也能算得上是燕国的军事要塞,尤其是在燕国与赵国的对峙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与漠县高大雄伟的城墙相比,却突然变得简陋起来。
    骑马立在车架旁边的宋佩瑜,好整以暇的望着陈言舟脸上的尴尬。
    重奕是赵国太子,又是受到燕国的邀请才来燕国。
    兄弟和儿子都一大堆的燕国孝帝,居然只让个正二品的护国将军来迎接重奕。
    在宋佩瑜看来,陈言舟接到这桩差事的时候,就该做好被为难的准备才是。
    事实上,陈言舟接这桩差事的时候,还真没做好被为难的准备。
    他甚至还被祖母昭和大长公主嘱咐,绝不能让宋氏来人在燕国过得痛快。
    只有宋氏来人不痛快,太后才会痛快,也会因此更看重他。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64776/1741404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