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页
推荐阅读:事不过三、万古神帝、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临时夫妻(np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素女 (古言,1V1,高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
苏瓷串了半条街,停下来看了两个旧货摊位,没看好什么。又走下来小半条街,再次在一个旧货摊位前停住步子。
摊位旁边有两位老爷子在看一个折腰碗,旁边还有不少看热闹的。
小摊贩坐在摊位后头说:“您二位应该能看得出来,这可是宋代的钧瓷,您看看这釉色这古韵气质,尤其是这瓷器上的开片,标准的蚯蚓走泥纹。”
小摊贩说话的时候,苏瓷往他看了一眼。
觉得这小摊贩有点眼熟,又仔细多看了两眼,哦想起来了,就是今年暑假的时候,去他们村上收旧物的那个,当时她还花五十块钱从他手里买了五个古董呢。
看完小摊贩,苏瓷又收了目光看向两个看东西的老爷子。两个老爷子在看的折腰碗,底款确实表明是宋朝的,瓷器表面的开片也确实是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是宋代钧瓷特有的一种表面釉纹,因为开片像蚯蚓在泥地上游走出来的痕迹而得名,这也是鉴定宋代钧瓷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并不是有蚯蚓走泥纹的就一定是宋代的钧瓷。造假与掌眼,是藏古界永恒的话题,从有达官贵人玩古董那一天开始,造假就一直存在。
在眼下这个时代,赝品虽然没有后来收藏界爆火后赝品多,但也并不是不存在。
现在两个老爷子看的这个折腰碗,就不是正儿八经的宋代钧瓷,苏瓷大概扫完细节,看了看瓷器的釉色和通体气韵,觉得能早到民国初期就不错了。
但凡是真的老物件,那种内敛厚重温润的气质是假货模仿不了的。经历过了时间和岁月的沉淀,瓷器上泛的光都不一样。
所以鉴别古董考眼力更考经历。
如果不是见多了好东西,根本看不出那么多细微的差别来。
而瓷器这东西,也最是悬乎的。
贵的么死贵,拍卖会上上几亿的也不少,买得起的人压根不多,便宜的么死便宜,几块钱买一堆旧破烂。
本着“非请莫鉴”的原则,苏瓷只在旁边看热闹,并不开口乱说话。
旁边还有许多非内行看热闹的,就唧唧呱呱说一通,不过说的都是些外行无关话。
两位老爷子看完了折腰碗,跟小摊贩还价:“十块钱太贵了,你便宜一些。”
小摊贩“哎哟”一声,十分不情愿的样子,“我这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宝贝啊。”
苏瓷在旁边抿着嘴唇微笑。
她知道这个小摊贩的眼力不大好,他所有的东西都是当成真品来卖的,不会卖很高的价,基本都是赚个差价赚点生活费。
一般卖古董的,不会像卖别的拼命往外贱卖。自己得先把自己的东西当成极品宝贝,并摆出“我这是无价之宝,我都不想卖给你”的态度来,诱得买家觉得这就是无价之宝,买了就是占便宜。
这是一种心理战术。
越不想出的东西,那说明越是宝贝呗,你要是随随便便给出了,还口价立马就成交,那买家当即就觉得——诶?是不是上当了?
小摊贩不情不愿的,老大爷却还在继续还价。最后小摊贩仍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看着老大爷说:“算了算了算了,看您真这么喜欢,您直接说吧,多少钱您请走?”
老大爷伸出五根手指,“五块钱你看行不行?”
小摊贩立马摇头,“不行不行不行,五块钱您到别处看看,有没有这种品相的宝贝卖给您,我这是死活都不能出的。”
然后两个人拉扯一气,以八块钱成交。
苏瓷心里最是清楚,小摊贩在乡下收这些东西上来,差不多也就花了几分几毛钱,八块钱对于他来说,那可是赚了很多的。
现在大家的工资仍旧很低,极少数人一个月能领一百多。
他这样一天能赚到个七八块,乐都乐醒了。
交易达成,一边拿货一边收钱,两人都高兴。
苏瓷默声不说半句话,移开目光往小摊贩的摊子上仔细扫了一番。
一眼扫下来没什么太感兴趣的东西,她转身便就要走了。而就在迈开脚要走的时候,脚下不小心碰到个东西,她低头一看,是一块黑乎乎的烂木头。
愣了愣,苏瓷低头定住了步子。
就这样看了两眼,她抬起头来看向小摊贩问:“这块木头也是你的?”
听到苏瓷说话,买了折腰碗的老爷子和看热闹的人本来都准备走了,这又都停下来。
小摊贩是不记得苏瓷了,上下打量苏瓷一眼,看她穿着锃亮的小皮鞋,便忙满脸堆笑上来招呼道:“是我的是我的,姑娘您眼光真好,这东西可是个好宝贝。”
看热闹的人纷纷一笑——一块像是在锅底烧过掏出来的烂木头,是什么好宝贝?
别看人家是小姑娘,所以把人往死里骗呢吧?
苏瓷看着他问:“你从哪弄来的这个?”
小摊贩倒也实诚,“一户人家捡了劈柴烧火来着,被我看到买下来了。您要是喜欢的话,我也不跟您虚要,五块钱您就抱走。”
旁边看热闹的人眼睛瞪大了,看着苏瓷说:“小姑娘,哄你呢,五分都不值!”
小摊贩有点不悦道:“看热闹可以,乱说话可不行,我这是名贵的阴沉木,怎么不值五分?”
苏瓷笑笑,蹲下身子伸手把木头仔细看了一番,也用手指摸了摸。
这东西看起来确实像从火里烧过掏出来的,整个表面都炭化了,黑乎乎的,烂得不行。
--
摊位旁边有两位老爷子在看一个折腰碗,旁边还有不少看热闹的。
小摊贩坐在摊位后头说:“您二位应该能看得出来,这可是宋代的钧瓷,您看看这釉色这古韵气质,尤其是这瓷器上的开片,标准的蚯蚓走泥纹。”
小摊贩说话的时候,苏瓷往他看了一眼。
觉得这小摊贩有点眼熟,又仔细多看了两眼,哦想起来了,就是今年暑假的时候,去他们村上收旧物的那个,当时她还花五十块钱从他手里买了五个古董呢。
看完小摊贩,苏瓷又收了目光看向两个看东西的老爷子。两个老爷子在看的折腰碗,底款确实表明是宋朝的,瓷器表面的开片也确实是蚯蚓走泥纹。
蚯蚓走泥纹是宋代钧瓷特有的一种表面釉纹,因为开片像蚯蚓在泥地上游走出来的痕迹而得名,这也是鉴定宋代钧瓷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并不是有蚯蚓走泥纹的就一定是宋代的钧瓷。造假与掌眼,是藏古界永恒的话题,从有达官贵人玩古董那一天开始,造假就一直存在。
在眼下这个时代,赝品虽然没有后来收藏界爆火后赝品多,但也并不是不存在。
现在两个老爷子看的这个折腰碗,就不是正儿八经的宋代钧瓷,苏瓷大概扫完细节,看了看瓷器的釉色和通体气韵,觉得能早到民国初期就不错了。
但凡是真的老物件,那种内敛厚重温润的气质是假货模仿不了的。经历过了时间和岁月的沉淀,瓷器上泛的光都不一样。
所以鉴别古董考眼力更考经历。
如果不是见多了好东西,根本看不出那么多细微的差别来。
而瓷器这东西,也最是悬乎的。
贵的么死贵,拍卖会上上几亿的也不少,买得起的人压根不多,便宜的么死便宜,几块钱买一堆旧破烂。
本着“非请莫鉴”的原则,苏瓷只在旁边看热闹,并不开口乱说话。
旁边还有许多非内行看热闹的,就唧唧呱呱说一通,不过说的都是些外行无关话。
两位老爷子看完了折腰碗,跟小摊贩还价:“十块钱太贵了,你便宜一些。”
小摊贩“哎哟”一声,十分不情愿的样子,“我这可都是货真价实的宝贝啊。”
苏瓷在旁边抿着嘴唇微笑。
她知道这个小摊贩的眼力不大好,他所有的东西都是当成真品来卖的,不会卖很高的价,基本都是赚个差价赚点生活费。
一般卖古董的,不会像卖别的拼命往外贱卖。自己得先把自己的东西当成极品宝贝,并摆出“我这是无价之宝,我都不想卖给你”的态度来,诱得买家觉得这就是无价之宝,买了就是占便宜。
这是一种心理战术。
越不想出的东西,那说明越是宝贝呗,你要是随随便便给出了,还口价立马就成交,那买家当即就觉得——诶?是不是上当了?
小摊贩不情不愿的,老大爷却还在继续还价。最后小摊贩仍是一副不情愿的样子,看着老大爷说:“算了算了算了,看您真这么喜欢,您直接说吧,多少钱您请走?”
老大爷伸出五根手指,“五块钱你看行不行?”
小摊贩立马摇头,“不行不行不行,五块钱您到别处看看,有没有这种品相的宝贝卖给您,我这是死活都不能出的。”
然后两个人拉扯一气,以八块钱成交。
苏瓷心里最是清楚,小摊贩在乡下收这些东西上来,差不多也就花了几分几毛钱,八块钱对于他来说,那可是赚了很多的。
现在大家的工资仍旧很低,极少数人一个月能领一百多。
他这样一天能赚到个七八块,乐都乐醒了。
交易达成,一边拿货一边收钱,两人都高兴。
苏瓷默声不说半句话,移开目光往小摊贩的摊子上仔细扫了一番。
一眼扫下来没什么太感兴趣的东西,她转身便就要走了。而就在迈开脚要走的时候,脚下不小心碰到个东西,她低头一看,是一块黑乎乎的烂木头。
愣了愣,苏瓷低头定住了步子。
就这样看了两眼,她抬起头来看向小摊贩问:“这块木头也是你的?”
听到苏瓷说话,买了折腰碗的老爷子和看热闹的人本来都准备走了,这又都停下来。
小摊贩是不记得苏瓷了,上下打量苏瓷一眼,看她穿着锃亮的小皮鞋,便忙满脸堆笑上来招呼道:“是我的是我的,姑娘您眼光真好,这东西可是个好宝贝。”
看热闹的人纷纷一笑——一块像是在锅底烧过掏出来的烂木头,是什么好宝贝?
别看人家是小姑娘,所以把人往死里骗呢吧?
苏瓷看着他问:“你从哪弄来的这个?”
小摊贩倒也实诚,“一户人家捡了劈柴烧火来着,被我看到买下来了。您要是喜欢的话,我也不跟您虚要,五块钱您就抱走。”
旁边看热闹的人眼睛瞪大了,看着苏瓷说:“小姑娘,哄你呢,五分都不值!”
小摊贩有点不悦道:“看热闹可以,乱说话可不行,我这是名贵的阴沉木,怎么不值五分?”
苏瓷笑笑,蹲下身子伸手把木头仔细看了一番,也用手指摸了摸。
这东西看起来确实像从火里烧过掏出来的,整个表面都炭化了,黑乎乎的,烂得不行。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64834/174213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