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19年新年献词
推荐阅读:不就是个奥运冠军[花滑]、404寝,下楼团建!、我的独立日、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我在神秘复苏世界开冒险屋、和小掌门一起看世界、仙尊他一心成为反派、纨绔小少爷的农家饭馆、社恐和纸片人恋爱后、远古大佬抓我生崽崽、
过去的好时光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从权威人士讲“l形”至今已经有几年时间,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没有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因为这和我们生长起来的环境非常不同。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09000后,你一定不陌生一些公众号爆款文章的论调我们的父母辈成长于极度匮乏中,因此他们自私,喜欢囤积东西,对家族内外双重标准,遵循传统礼教桎梏,而这造就了许多家庭悲剧。作为后辈,我们可不能像他们那样,云云。
不管你是否赞同这种论调,但我们成长于一个基本上还算富足的社会,我们有能力去思考除了吃饱肚子之外更“高层次”的话题,这可能是很多人都认同的。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人类都活在可悲的战乱、贫穷和不自由中;像近几十年这样,全球总体上迎来较长期的和平、繁荣与开放,是极其罕见的。
几乎连续的三次科技革命支撑了这段难得的增长时光,以至于福山可以在0年代末提出“历史的终结”论。现今社会的主力生于90年代或往后,基本没有什么关于苦难的童年记忆。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全球化基础上,一些无关自身温饱,并超越了本地社区的,纯粹利他和国际主义的思潮得以兴起。社会分层从粗粝到细腻,性别、种族、性取向等原本“小众”的问题得到更多关照,一些看似牢不可破的“祖宗之法”也摇摇欲坠起来。
婚姻家庭观在变化。纯粹基于家庭条件的“门当户对”以及相亲都不再时兴,甚至有人呼唤传统婚姻关系的解体。“养儿防老”也不行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再要求养育要“收回成本”。
沉溺于虚拟互动,加上顾影自怜式的“爱无能”,让新生代的我们产生了更多独自生活和消费的需求。一个人吃饭,看电影,唱k……要交友,也是上网找完全合心意的“同温层”,或是干脆找起了“爱豆”和“纸片人”。耗费能量,相互妥协地和真人互动,建立长久联系,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必要。
其它一些为防不时之需所做的“冗余备份”也是说扔就扔。200年的大部分中国人依然有极高的储蓄率,连老师上课都是这么讲的。0年之后一回头,猛然发现,别说储蓄了,连“六个钱包”都悉数掏空,献给了房子。
环顾四周,很多年轻人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已经毫不稀奇。所有还没有还完所有债务的人,他们的日常生活都相当紧绷,容不得财务上出现半点闪失,一旦长期失业,没有收入,原本规划好的幸福生活都会毁于一旦。
至于早几年的“大众创业”潮,我们已经连续多年说过,此刻也无需再提。但是,青年和中年若是误入2贷款深坑,老年人若是深陷传销骗局,则造成的损失更大更惨,更难以挽回。20这一年,无数正直、善良、老实的普通人和背后整个家庭因此沦陷,令人无比痛心。
仅仅是“生于安乐”,足以让我们整整一代人,把自己浮光掠影的生活,建立在一个深深依赖经济持续增长,收入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这样的基础,是何等的脆弱。
根本性的改变
现在,我们终于要做好防冲击姿势,准备迎接也许是生命中第一个真正的逆境,去想过去不愿想,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
宏观层面,我们不多讨论。然而,具体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裁员”两字成为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
《华夏时报》的报道称,从20年0月开始,北京每天登报注销的公司有2000家左右,此前每天最多也不超过500家。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公司注销数量,和北京基本持平。
工作岗位数量持续下降,意味着我们维持在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层级上越来越难,甚至竞争烈度加剧了,却连饭碗都保不住。
创新乏力带来的增长衰退,让原本的互利多赢变为零和游戏,这意味着人与人,国与国,社会各参与者之间纷纷收起了原本温情的面孔,摩擦增多,戾气横行。
社会主流思潮将更倾向闭关自守,放弃那些细腻的分层,对小众人群的关照,因为再也负担不起。像法国“黄背心”一样,越来越多来自底层的反抗,只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世界从全球化的高空中砰然坠地。
对每个人而言,衰退意味着所有人都只为自己,收起善意,持续利他的动机不复存在。当自保都成问题的时候,谁都没有多余的爱心匀给别人,本来就是怀疑论的人会得意于“及时止损”,而更多人则陷入加速撤退和互相踩踏。
过去一年,是什么刺痛了我们的神经,伤及了我们最为珍视的安全感?答案也许有很多,但重庆那辆从大桥坠入长江的公交车,相信肯定是其中之一。
事故一经发生,大量现场信息被广泛传播,以致人心惶惶。然而出于人类的自保机制,我们会很快忘记大多数事件的冲击,只有事件受害者和家属们,承受永无止境的失去和悲伤。尽管你有机会上热搜,但最终承担一切的还是你自己。
虽然我们还能看到有些群体,比如在校学生,可能依然沉浸在简单温馨的日常生活里,也可以因为更宏大的议题而兴奋;但这恐怕源于他们仍然衣食无忧,还没有经受社会的严峻考验。那种考验的降临,将可能让他们一夜之间完全、彻底地改变想法。
早一点产生危机感,是好事。
无望的“自我提升”
930年代“大萧条”期间,大部分美国人陷入困窘,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和基于此建构出来的生存经验,发生了根本改变。
这些被改变的生存经验里,其中就有这么一条——
寄希望于自我提升,知识积累,充其量只能陶冶性情,对改善境遇其实没多大帮助。有学龄孩子的家长,如果想让孩子遵循考好大学——找好工作的路线,也将越来越玩不转。
原本只要你掌握更多技能,比别人会的更多,就能保证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的话,未来可能不管你怎样努力,最后的结局跟那些曾经看不起的“社会底层”也差不太多。
当年,在美国大街上有西装革履的求职者挂牌写道“我懂三门手艺,会三门语言,失业三个月,只想找一份工作。”
而大多数曾从事光鲜体面活计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模仿上班一样,每天准点穿着套装出门,哪怕只是出去闲逛,或是到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脱下套装讨饭吃。
萧条意味着传说中的“人人平等”,就是会以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实现。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报名报班,充实自己,希望掌握一些新手艺,新技能,让自己变成所谓“u盘化生存”。不管新东家是谁,都能把自己成功“卖出去”。
一些老生常谈特别“丧”的公众号文章写到最后,实在没法收尾了,基本上都是以“充实自我”“行动”“打卡”强行结束。
但是,这也许只能让各路“知识付费”的布道师获益——“u盘”口号的提出者罗振宇,也照例会在今年的跨年夜直播自己的讲座。
这种用知识填补焦虑的情景与当年也非常类似,只是当年好歹还没有这么多贩卖知识的人。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300万之间,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
直白的说,这就好像一群女孩树立了一个价值观,就是要早早的把自己打扮好,让自己“卖相好”然后能“嫁个好人家”。
她们开始前赴后继练出马甲线和翘臀,燃烧卡路里,并启动了残酷的内部竞争。然而,她们这么拼,最终能取悦谁呢?“好男人”的坑都没几个好占了,练再多也没有用。
现在觉得自己工作不够好,或者刚刚被裁,总想着通过“改变自己,自我提升”来改善境遇的人,与上面这个比喻何其相似!
就算你再怎么自我努力,超常规发挥,不也只是在一大批同等实力的同龄人当中自相残杀,披荆斩棘,只为了保住自己原来的相对地位吗?
通过提升大家的加班标准到996,再到006,一点一点逼迫所有人付出本不应该付出的代价,保住一个也许是极其普通的职位,这就是职场竞争的“内卷化”。
一大批才情相似,能力高超的人,在一个顺遂的时代里,本应该过得舒舒服服,应该获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回报,却无奈需要在内卷的自相残杀中,白白耗费生命和才干。
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一书中写道“中产阶级跌落迅速得令人心痛。在加利福利亚水库干粗活的工人中,有好多是农场主、牧师、工程师,还有一位是中学校长和一个密苏里州某银行的前任行长。”
我想,今后如果出现幼儿园老师都要求博士后学历,或者一个看大门的也得本科295,或与之类似的情况,也许一点都不奇怪。
与真实生活中的人交朋友
先别急着问“那我们就活该找不到工作受穷吗?”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太能忍受突然之间节省太多开支,突然“变穷”的生活呢?其中一个原因,我相信是我们有太多生活上的便利和安慰,过去是通过花钱购买的方式获取的。
物质和精神食粮的丰富,购买力的相对提升,也让我们越发孤独。
著名的“邓巴数”规定了我们只能和最多50人维持紧密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指我们“知道对方是谁”并且了解自己和对方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们把这50人配额中的一大部分拿出来,贡献给了或真实、或虚拟、或明星、或草根的远程偶像。追星吃瓜刷抖音,挤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由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资助,杜克大学实施的跟踪调查显示,95年时美国人平均说自己有3个亲密朋友。这一数字在新千年伊始降到2,到204年已经是0。
产生于网络上,暂时没有走到“奔现”这一步的关系,多数是“蜻蜓点水”,一旦就某个议题产生重大分歧,冷处理一阵,发现对方与你就这么断了联系。
而至于远离地面的实体或虚拟偶像,则更是一种花钱砸出来的幻梦,他她无法针对你个人的困惑,给出具体的,真切可感的关怀。
如果你可以成功“自我催眠”将偶像言行强行解读为给自己说的话,也许还好;但你最好祈祷这位真人偶像千万别“糊”了,或者你追的动画漫画没完结没“过气”。不然,还是逃脱不了信仰崩塌。
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降温,社会变得不再友善。所以,你必须从对不固定他人的友好,对宏大叙事的关怀中退出,退回到自己和身边最亲密的人形成的圈子里。
——这个最亲密的人,当然不必须是你的父母亲属,如果暂时没有另一半也不用急着找。只是,个人要尽量少与人交恶,多交现实中的朋友,或者一对一的,有线下交流潜力的网友,少将精力放在单方面的情感付出,和漫无边际的浏览上。
不与人争吵,对有利害关系的人,比如上下级,可以避免过快透支“社交货币”,给自己未来埋下隐忧;对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尽量减少你遇到一个反社会人格的疯子,或刺激他爆发出来的几率。
而那些真实可触的友谊和情感,也将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来自网络的友善可能无远弗届,但如果你采信了这种友善,它一旦转化为网络暴力,伤害也将更甚。
你不可能只选择相信网上赞同你的那部分声音。如果你选择对网络批评和暴力不屑一顾,那网友们对你赞美的效力也会衰减。
信任是保持人际关系长久的基石,但信任能够建立的前提,是你要知道你们未来会有重复的互动。只有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双向互动,才能避免不信任的加剧扩散。
身边人最重要,是支撑自己走下去的最大动力。越是在艰难的时刻,他们越能让你抱团取暖,争取活下来,看到未来的曙光。
最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你还有那么一份对远大志向和美好前程的期待,在你尚不能实现它的时候,请将其埋藏于心底,并千万不要忘记你的初心。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依然平安喜乐。
lj执笔
全体成员
2023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虽然从权威人士讲“l形”至今已经有几年时间,我相信大多数人还没有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因为这和我们生长起来的环境非常不同。
如果你和我一样是09000后,你一定不陌生一些公众号爆款文章的论调我们的父母辈成长于极度匮乏中,因此他们自私,喜欢囤积东西,对家族内外双重标准,遵循传统礼教桎梏,而这造就了许多家庭悲剧。作为后辈,我们可不能像他们那样,云云。
不管你是否赞同这种论调,但我们成长于一个基本上还算富足的社会,我们有能力去思考除了吃饱肚子之外更“高层次”的话题,这可能是很多人都认同的。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人类都活在可悲的战乱、贫穷和不自由中;像近几十年这样,全球总体上迎来较长期的和平、繁荣与开放,是极其罕见的。
几乎连续的三次科技革命支撑了这段难得的增长时光,以至于福山可以在0年代末提出“历史的终结”论。现今社会的主力生于90年代或往后,基本没有什么关于苦难的童年记忆。
“仓廪实而知礼节”。在全球化基础上,一些无关自身温饱,并超越了本地社区的,纯粹利他和国际主义的思潮得以兴起。社会分层从粗粝到细腻,性别、种族、性取向等原本“小众”的问题得到更多关照,一些看似牢不可破的“祖宗之法”也摇摇欲坠起来。
婚姻家庭观在变化。纯粹基于家庭条件的“门当户对”以及相亲都不再时兴,甚至有人呼唤传统婚姻关系的解体。“养儿防老”也不行了,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家长不能再要求养育要“收回成本”。
沉溺于虚拟互动,加上顾影自怜式的“爱无能”,让新生代的我们产生了更多独自生活和消费的需求。一个人吃饭,看电影,唱k……要交友,也是上网找完全合心意的“同温层”,或是干脆找起了“爱豆”和“纸片人”。耗费能量,相互妥协地和真人互动,建立长久联系,似乎变得越来越不必要。
其它一些为防不时之需所做的“冗余备份”也是说扔就扔。200年的大部分中国人依然有极高的储蓄率,连老师上课都是这么讲的。0年之后一回头,猛然发现,别说储蓄了,连“六个钱包”都悉数掏空,献给了房子。
环顾四周,很多年轻人背负着沉重的房贷,已经毫不稀奇。所有还没有还完所有债务的人,他们的日常生活都相当紧绷,容不得财务上出现半点闪失,一旦长期失业,没有收入,原本规划好的幸福生活都会毁于一旦。
至于早几年的“大众创业”潮,我们已经连续多年说过,此刻也无需再提。但是,青年和中年若是误入2贷款深坑,老年人若是深陷传销骗局,则造成的损失更大更惨,更难以挽回。20这一年,无数正直、善良、老实的普通人和背后整个家庭因此沦陷,令人无比痛心。
仅仅是“生于安乐”,足以让我们整整一代人,把自己浮光掠影的生活,建立在一个深深依赖经济持续增长,收入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这样的基础,是何等的脆弱。
根本性的改变
现在,我们终于要做好防冲击姿势,准备迎接也许是生命中第一个真正的逆境,去想过去不愿想,觉得不可能发生的事。
宏观层面,我们不多讨论。然而,具体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裁员”两字成为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
《华夏时报》的报道称,从20年0月开始,北京每天登报注销的公司有2000家左右,此前每天最多也不超过500家。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公司注销数量,和北京基本持平。
工作岗位数量持续下降,意味着我们维持在以往的生活水平和社会层级上越来越难,甚至竞争烈度加剧了,却连饭碗都保不住。
创新乏力带来的增长衰退,让原本的互利多赢变为零和游戏,这意味着人与人,国与国,社会各参与者之间纷纷收起了原本温情的面孔,摩擦增多,戾气横行。
社会主流思潮将更倾向闭关自守,放弃那些细腻的分层,对小众人群的关照,因为再也负担不起。像法国“黄背心”一样,越来越多来自底层的反抗,只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吃饭问题。世界从全球化的高空中砰然坠地。
对每个人而言,衰退意味着所有人都只为自己,收起善意,持续利他的动机不复存在。当自保都成问题的时候,谁都没有多余的爱心匀给别人,本来就是怀疑论的人会得意于“及时止损”,而更多人则陷入加速撤退和互相踩踏。
过去一年,是什么刺痛了我们的神经,伤及了我们最为珍视的安全感?答案也许有很多,但重庆那辆从大桥坠入长江的公交车,相信肯定是其中之一。
事故一经发生,大量现场信息被广泛传播,以致人心惶惶。然而出于人类的自保机制,我们会很快忘记大多数事件的冲击,只有事件受害者和家属们,承受永无止境的失去和悲伤。尽管你有机会上热搜,但最终承担一切的还是你自己。
虽然我们还能看到有些群体,比如在校学生,可能依然沉浸在简单温馨的日常生活里,也可以因为更宏大的议题而兴奋;但这恐怕源于他们仍然衣食无忧,还没有经受社会的严峻考验。那种考验的降临,将可能让他们一夜之间完全、彻底地改变想法。
早一点产生危机感,是好事。
无望的“自我提升”
930年代“大萧条”期间,大部分美国人陷入困窘,不是因为他们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大环境,和基于此建构出来的生存经验,发生了根本改变。
这些被改变的生存经验里,其中就有这么一条——
寄希望于自我提升,知识积累,充其量只能陶冶性情,对改善境遇其实没多大帮助。有学龄孩子的家长,如果想让孩子遵循考好大学——找好工作的路线,也将越来越玩不转。
原本只要你掌握更多技能,比别人会的更多,就能保证有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如果运气不好的话,未来可能不管你怎样努力,最后的结局跟那些曾经看不起的“社会底层”也差不太多。
当年,在美国大街上有西装革履的求职者挂牌写道“我懂三门手艺,会三门语言,失业三个月,只想找一份工作。”
而大多数曾从事光鲜体面活计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模仿上班一样,每天准点穿着套装出门,哪怕只是出去闲逛,或是到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脱下套装讨饭吃。
萧条意味着传说中的“人人平等”,就是会以这样一种残酷的方式实现。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报名报班,充实自己,希望掌握一些新手艺,新技能,让自己变成所谓“u盘化生存”。不管新东家是谁,都能把自己成功“卖出去”。
一些老生常谈特别“丧”的公众号文章写到最后,实在没法收尾了,基本上都是以“充实自我”“行动”“打卡”强行结束。
但是,这也许只能让各路“知识付费”的布道师获益——“u盘”口号的提出者罗振宇,也照例会在今年的跨年夜直播自己的讲座。
这种用知识填补焦虑的情景与当年也非常类似,只是当年好歹还没有这么多贩卖知识的人。933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估计,自929年以来新增的借书人大约在200300万之间,而总的图书流通增长了将近50。
直白的说,这就好像一群女孩树立了一个价值观,就是要早早的把自己打扮好,让自己“卖相好”然后能“嫁个好人家”。
她们开始前赴后继练出马甲线和翘臀,燃烧卡路里,并启动了残酷的内部竞争。然而,她们这么拼,最终能取悦谁呢?“好男人”的坑都没几个好占了,练再多也没有用。
现在觉得自己工作不够好,或者刚刚被裁,总想着通过“改变自己,自我提升”来改善境遇的人,与上面这个比喻何其相似!
就算你再怎么自我努力,超常规发挥,不也只是在一大批同等实力的同龄人当中自相残杀,披荆斩棘,只为了保住自己原来的相对地位吗?
通过提升大家的加班标准到996,再到006,一点一点逼迫所有人付出本不应该付出的代价,保住一个也许是极其普通的职位,这就是职场竞争的“内卷化”。
一大批才情相似,能力高超的人,在一个顺遂的时代里,本应该过得舒舒服服,应该获得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回报,却无奈需要在内卷的自相残杀中,白白耗费生命和才干。
威廉·曼彻斯特的《光荣与梦想》一书中写道“中产阶级跌落迅速得令人心痛。在加利福利亚水库干粗活的工人中,有好多是农场主、牧师、工程师,还有一位是中学校长和一个密苏里州某银行的前任行长。”
我想,今后如果出现幼儿园老师都要求博士后学历,或者一个看大门的也得本科295,或与之类似的情况,也许一点都不奇怪。
与真实生活中的人交朋友
先别急着问“那我们就活该找不到工作受穷吗?”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太能忍受突然之间节省太多开支,突然“变穷”的生活呢?其中一个原因,我相信是我们有太多生活上的便利和安慰,过去是通过花钱购买的方式获取的。
物质和精神食粮的丰富,购买力的相对提升,也让我们越发孤独。
著名的“邓巴数”规定了我们只能和最多50人维持紧密的人际关系,也就是指我们“知道对方是谁”并且了解自己和对方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们把这50人配额中的一大部分拿出来,贡献给了或真实、或虚拟、或明星、或草根的远程偶像。追星吃瓜刷抖音,挤占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由美国全国科学基金会资助,杜克大学实施的跟踪调查显示,95年时美国人平均说自己有3个亲密朋友。这一数字在新千年伊始降到2,到204年已经是0。
产生于网络上,暂时没有走到“奔现”这一步的关系,多数是“蜻蜓点水”,一旦就某个议题产生重大分歧,冷处理一阵,发现对方与你就这么断了联系。
而至于远离地面的实体或虚拟偶像,则更是一种花钱砸出来的幻梦,他她无法针对你个人的困惑,给出具体的,真切可感的关怀。
如果你可以成功“自我催眠”将偶像言行强行解读为给自己说的话,也许还好;但你最好祈祷这位真人偶像千万别“糊”了,或者你追的动画漫画没完结没“过气”。不然,还是逃脱不了信仰崩塌。
陌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降温,社会变得不再友善。所以,你必须从对不固定他人的友好,对宏大叙事的关怀中退出,退回到自己和身边最亲密的人形成的圈子里。
——这个最亲密的人,当然不必须是你的父母亲属,如果暂时没有另一半也不用急着找。只是,个人要尽量少与人交恶,多交现实中的朋友,或者一对一的,有线下交流潜力的网友,少将精力放在单方面的情感付出,和漫无边际的浏览上。
不与人争吵,对有利害关系的人,比如上下级,可以避免过快透支“社交货币”,给自己未来埋下隐忧;对素不相识的人,可以尽量减少你遇到一个反社会人格的疯子,或刺激他爆发出来的几率。
而那些真实可触的友谊和情感,也将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来自网络的友善可能无远弗届,但如果你采信了这种友善,它一旦转化为网络暴力,伤害也将更甚。
你不可能只选择相信网上赞同你的那部分声音。如果你选择对网络批评和暴力不屑一顾,那网友们对你赞美的效力也会衰减。
信任是保持人际关系长久的基石,但信任能够建立的前提,是你要知道你们未来会有重复的互动。只有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的双向互动,才能避免不信任的加剧扩散。
身边人最重要,是支撑自己走下去的最大动力。越是在艰难的时刻,他们越能让你抱团取暖,争取活下来,看到未来的曙光。
最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如果你还有那么一份对远大志向和美好前程的期待,在你尚不能实现它的时候,请将其埋藏于心底,并千万不要忘记你的初心。
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依然平安喜乐。
lj执笔
全体成员
2023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6610/220647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