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王在晋的决心(为盟主逐日2005加更
推荐阅读:事不过三、万古神帝、同班同学好像想上我(简)、脸盲怎么了,不脸盲轮得到你?(nph)、临时夫妻(nph)、绝对臣服姿态(女强制男h)、素女 (古言,1V1,高H)、不是哥哥也不是男妈妈(骨科)、不羡仙(快穿仙侠 古言 1v1 sc)、谁比谁能装(骨科H 破镜重圆)、
作为穿越前的历史爱好者,在起点上厮混了十多年的老书虫。朱由栋当然知道,要想在这场七个穿越者的竞赛中获胜,在政治上他需要独裁,军事上必须达到绝对掌控。而经济嘛,其运行自有规律,不是行政命令可以完全掌控的。但是靠着穿越者的先知先觉,他也可以有效的引导。
最后一个:思想文化。按理说,为了维持统治的稳定,最好也要搞一个大一统。像现在这样把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在六大报上一拥而上,在很多老成持重的臣子看来,皇上这是在自寻死路。
但是,站在朱由栋的角度来说,这个过程很危险,但又不得不去做。
因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以及穿越者们竞争的升级,整个大明原有的社会体系将会受到剧烈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已经逐渐僵化的理学根本不能担负起引领国家全民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所以,必须要通过持续而广泛的全民大讨论,形成一套新的价值观。否则在未来对其他穿越者的竞争中,如果国家的思想文化出了问题。那大明在军事和经济上即便取得了胜利,最终也可能失败——毕竟,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嘛。
所以,趁着东亚一统,西方的穿越者还没有把手伸过来的时候,朱由栋赶紧的把这一步先做了。
当然了,为了保险一些,朱由栋在掀起全民大讨论以前,已经先抛出了一条核心价值观:权利义务对等。有了这一条做基础后,再来进行诸子百家文集的发表,就要好得多。
而且和当年秦始皇完成统一,但实际上全国思想混乱比起来。朱由栋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儒家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一千多年了。虽说这么多年下来,儒家自己也经历了古文今文之争、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的演变。但是,得益于“礼”这一始终贯穿于儒家的内核。汉人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文化认同。这个时候把诸子百家的东西拿出来,短暂的思想混乱是有的,但总体已经形成了诸如“家国情怀、集体主义、血浓于水、仁义礼智信......”这样的民族集体认知。所以,和秦始皇比起来,朱由栋的工作要轻松和安全得多。
当然,虽说儒家这些年为民族精神内核的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毫无疑问,由于一家独大的时间太长太久,儒家,尤其是现在居于统治地位的理学,已经出现了僵化。因此,要改造民族精神,在精神内核中加入新的东西进行改良,就必须要对儒家,特别是理学予以重击,至少要拿几个典型出来开刀。
而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比打倒衍圣公来得更有影响呢?
本来呢,以朱由栋的盘算,银雀山汉墓文献出土,先秦百家的东西集中展示,就这样你孔家都不站出来说两声那就算了吧——毕竟你们腐化堕落得比较厉害,已经蜕化成了土豪劣绅,在学术界上发不出声音实属正常。
但是现在我都把三版论语拿出来哪!这三版论语里的内容很不相同啊!何为论语?不就是孔圣人语录么?现在圣人的语录记载不一致,甚至有的还自相矛盾,这可是在掘你们孔家的祖坟啊!怎么你们还不吭声呢?你们老是保持沉默,我不好出手啊!
算了,现在形势这么好,不利用起来真的浪费了。你们不接招,那我再出狠手就是。
所以,到了这一年的七月中旬,坐镇济南府的王在晋遇到了一个让他在三伏天里也冷得全身发抖的人——东厂厂督,魏忠贤。
“王中丞啊......”
“厂公请示下。”
“别啊,咱家论职级才五品,比您这个三品可是差远了。”
“不敢,厂公在皇上身边服侍了十六年,那么多辛劳,全天下的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好吧,也由得你。”听到王在晋吹捧自己是皇上的潜邸老臣,老魏心里也很舒坦,所以一开始阴沉的脸庞也舒缓了很多。他轻轻的抬起一只手,反客为主的道:“坐。”
双方坐定后,魏忠贤道:“先跟中丞说个事,咱家到济南来的事情,要保密,除了中丞之外,其他人都不许知道。若是咱家来此的消息散布出去了,嘿嘿......”
“是。”王在晋赶紧起身:“请厂公放心,下官一定保密。”
“嗯。”老魏好整以暇的把身子往着后面的靠背一躺:“孔家最近在忙什么啊?六大报上都吵翻天了,他们怎么都不出来吱个声?”
呼~听到老魏这么一句话,王在晋在心里大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为了本官而来啊。tmd,吓死老子了。也是啊,朝廷最近让六大报做了这么多事,也该动孔家了啊。
作为山东的父母官,王在晋当然知道孔家多么混账。而且这一家子和其他地方的土豪劣绅不同:其他地方的地头蛇们,在面对地方官员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拿出真金白银来贿赂一下。只要官员不太过分,面子上也一定给足。姿态一般也摆的很低。但是这孔家就不一样了,人家是大明法定的文臣之首嘛。所有山东的地方官看到衍圣公全都得自称下官,这两百多年下来,孔家子弟里旁支庶子还好,那些嫡传子孙,哪个不是鼻孔朝天?
可以说,但凡山东的官儿,本能的不想和孔家发生牵扯:那纯属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所以,皇上派了厂公来搞孔家,老王我是举双手赞成啊!
想清楚这些事情后的王在晋迅速恢复了状态:“厂公容禀,因为现任衍圣公已经病入膏肓,所以孔府内部,呃,最近的气氛不是很友好,所以......”
现任衍圣公叫孔尚贤,有两个儿子,可是这两位都走在了孔尚贤的前面。而且更让孔尚贤郁闷的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子嗣。
所以,没得办法,他必须在自己的侄儿当中选择一位做继承人。
这么一来,孔府里‘胤’字辈的男子们心思就活络起来哪:衍圣公可不是大明的亲王。亲王的儿子继承不了亲王的爵位还可以去做郡王,但是这衍圣公一脉,只有此任衍圣公的嫡长子才能袭爵,其他的儿子全都没有任何爵位。所以,衍圣公这个位置的争夺,本来就相当激烈。更不用说现在的衍圣公没有直系子孙了。
这一年,孔尚贤已经78岁了,年纪大,又连续两翻遭受丧子之痛,这身体是早就不行了。也就是说,孔家的争夺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如此一来,孔家人哪里还有心情和精力在报纸上和别人吵架?只怕他们看报纸的心思都没多少吧!
“原来如此。”听完王在晋的介绍后,魏忠贤点了点头,但紧接着就是一阵冷笑:“衍圣公这个爵位都快要没有了,也不知道他们还争个啥。”
“果然!”听到魏忠贤这句低不可闻的话,王在晋刚刚放松的身体又紧绷了起来:不会是我吧?这孔家人不上套,不会要我去主动的弄死他们吧?
“那个,王中丞啊。”
“厂公......”王在晋都要哭了。
“咱家呢,是负责东厂的嘛,有时候也要注意下面百姓的声音。更不用说,现在皇上已经明确要求我们东厂和锦衣卫都要接受普通百姓的检举了。这不,最近几个月,厂卫都收到了很多和山东有关的东西。那个,王中丞,你且来看看。”
看?有啥好看的?本官是山东巡抚,还不知道孔家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要黑材料,用得着厂卫?本官自己这里都是一大摞啊。
“如何,王中丞,你是山东的父母官啊。你觉得,是不是该给山东百姓一个交代呢?”
厂公啊,搞孔家,我是一点都不介意。但我不想自己出面去搞啊!不管结局如何,对圣人子孙下手,最终我自己都是会赔进去的啊!
看着王在晋一脸绝望的样子,魏忠贤微微一笑,又从另一边的袖子里抽出一份东西:“中丞再好好看看这个。”
咦?这是什么?《文宣王后裔血脉考》?
“中丞啊,好好去做。皇上从做太孙起就表现出一种我们做奴婢的最喜欢的特质。那便是只要尽心为皇上办事,不管捅出多大的篓子,皇上也要护你周全。而若是你对皇上交代的事情虚以委蛇,嗯,皇上是不喜欢杀人,但是咱家杀性可是重的很啊。”
“......是,厂公放心,下官知道如何去做了。”
最后一个:思想文化。按理说,为了维持统治的稳定,最好也要搞一个大一统。像现在这样把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在六大报上一拥而上,在很多老成持重的臣子看来,皇上这是在自寻死路。
但是,站在朱由栋的角度来说,这个过程很危险,但又不得不去做。
因为,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以及穿越者们竞争的升级,整个大明原有的社会体系将会受到剧烈的冲击。在这个过程中,已经逐渐僵化的理学根本不能担负起引领国家全民核心价值观的重任。
所以,必须要通过持续而广泛的全民大讨论,形成一套新的价值观。否则在未来对其他穿越者的竞争中,如果国家的思想文化出了问题。那大明在军事和经济上即便取得了胜利,最终也可能失败——毕竟,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嘛。
所以,趁着东亚一统,西方的穿越者还没有把手伸过来的时候,朱由栋赶紧的把这一步先做了。
当然了,为了保险一些,朱由栋在掀起全民大讨论以前,已经先抛出了一条核心价值观:权利义务对等。有了这一条做基础后,再来进行诸子百家文集的发表,就要好得多。
而且和当年秦始皇完成统一,但实际上全国思想混乱比起来。朱由栋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儒家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一千多年了。虽说这么多年下来,儒家自己也经历了古文今文之争、魏晋玄学、宋明理学的演变。但是,得益于“礼”这一始终贯穿于儒家的内核。汉人已经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文化认同。这个时候把诸子百家的东西拿出来,短暂的思想混乱是有的,但总体已经形成了诸如“家国情怀、集体主义、血浓于水、仁义礼智信......”这样的民族集体认知。所以,和秦始皇比起来,朱由栋的工作要轻松和安全得多。
当然,虽说儒家这些年为民族精神内核的形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毫无疑问,由于一家独大的时间太长太久,儒家,尤其是现在居于统治地位的理学,已经出现了僵化。因此,要改造民族精神,在精神内核中加入新的东西进行改良,就必须要对儒家,特别是理学予以重击,至少要拿几个典型出来开刀。
而在这个时候,还有什么比打倒衍圣公来得更有影响呢?
本来呢,以朱由栋的盘算,银雀山汉墓文献出土,先秦百家的东西集中展示,就这样你孔家都不站出来说两声那就算了吧——毕竟你们腐化堕落得比较厉害,已经蜕化成了土豪劣绅,在学术界上发不出声音实属正常。
但是现在我都把三版论语拿出来哪!这三版论语里的内容很不相同啊!何为论语?不就是孔圣人语录么?现在圣人的语录记载不一致,甚至有的还自相矛盾,这可是在掘你们孔家的祖坟啊!怎么你们还不吭声呢?你们老是保持沉默,我不好出手啊!
算了,现在形势这么好,不利用起来真的浪费了。你们不接招,那我再出狠手就是。
所以,到了这一年的七月中旬,坐镇济南府的王在晋遇到了一个让他在三伏天里也冷得全身发抖的人——东厂厂督,魏忠贤。
“王中丞啊......”
“厂公请示下。”
“别啊,咱家论职级才五品,比您这个三品可是差远了。”
“不敢,厂公在皇上身边服侍了十六年,那么多辛劳,全天下的人都是看在眼里的。”
“好吧,也由得你。”听到王在晋吹捧自己是皇上的潜邸老臣,老魏心里也很舒坦,所以一开始阴沉的脸庞也舒缓了很多。他轻轻的抬起一只手,反客为主的道:“坐。”
双方坐定后,魏忠贤道:“先跟中丞说个事,咱家到济南来的事情,要保密,除了中丞之外,其他人都不许知道。若是咱家来此的消息散布出去了,嘿嘿......”
“是。”王在晋赶紧起身:“请厂公放心,下官一定保密。”
“嗯。”老魏好整以暇的把身子往着后面的靠背一躺:“孔家最近在忙什么啊?六大报上都吵翻天了,他们怎么都不出来吱个声?”
呼~听到老魏这么一句话,王在晋在心里大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为了本官而来啊。tmd,吓死老子了。也是啊,朝廷最近让六大报做了这么多事,也该动孔家了啊。
作为山东的父母官,王在晋当然知道孔家多么混账。而且这一家子和其他地方的土豪劣绅不同:其他地方的地头蛇们,在面对地方官员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拿出真金白银来贿赂一下。只要官员不太过分,面子上也一定给足。姿态一般也摆的很低。但是这孔家就不一样了,人家是大明法定的文臣之首嘛。所有山东的地方官看到衍圣公全都得自称下官,这两百多年下来,孔家子弟里旁支庶子还好,那些嫡传子孙,哪个不是鼻孔朝天?
可以说,但凡山东的官儿,本能的不想和孔家发生牵扯:那纯属自己给自己找不痛快!
所以,皇上派了厂公来搞孔家,老王我是举双手赞成啊!
想清楚这些事情后的王在晋迅速恢复了状态:“厂公容禀,因为现任衍圣公已经病入膏肓,所以孔府内部,呃,最近的气氛不是很友好,所以......”
现任衍圣公叫孔尚贤,有两个儿子,可是这两位都走在了孔尚贤的前面。而且更让孔尚贤郁闷的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没有子嗣。
所以,没得办法,他必须在自己的侄儿当中选择一位做继承人。
这么一来,孔府里‘胤’字辈的男子们心思就活络起来哪:衍圣公可不是大明的亲王。亲王的儿子继承不了亲王的爵位还可以去做郡王,但是这衍圣公一脉,只有此任衍圣公的嫡长子才能袭爵,其他的儿子全都没有任何爵位。所以,衍圣公这个位置的争夺,本来就相当激烈。更不用说现在的衍圣公没有直系子孙了。
这一年,孔尚贤已经78岁了,年纪大,又连续两翻遭受丧子之痛,这身体是早就不行了。也就是说,孔家的争夺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如此一来,孔家人哪里还有心情和精力在报纸上和别人吵架?只怕他们看报纸的心思都没多少吧!
“原来如此。”听完王在晋的介绍后,魏忠贤点了点头,但紧接着就是一阵冷笑:“衍圣公这个爵位都快要没有了,也不知道他们还争个啥。”
“果然!”听到魏忠贤这句低不可闻的话,王在晋刚刚放松的身体又紧绷了起来:不会是我吧?这孔家人不上套,不会要我去主动的弄死他们吧?
“那个,王中丞啊。”
“厂公......”王在晋都要哭了。
“咱家呢,是负责东厂的嘛,有时候也要注意下面百姓的声音。更不用说,现在皇上已经明确要求我们东厂和锦衣卫都要接受普通百姓的检举了。这不,最近几个月,厂卫都收到了很多和山东有关的东西。那个,王中丞,你且来看看。”
看?有啥好看的?本官是山东巡抚,还不知道孔家做了多少伤天害理的事情?要黑材料,用得着厂卫?本官自己这里都是一大摞啊。
“如何,王中丞,你是山东的父母官啊。你觉得,是不是该给山东百姓一个交代呢?”
厂公啊,搞孔家,我是一点都不介意。但我不想自己出面去搞啊!不管结局如何,对圣人子孙下手,最终我自己都是会赔进去的啊!
看着王在晋一脸绝望的样子,魏忠贤微微一笑,又从另一边的袖子里抽出一份东西:“中丞再好好看看这个。”
咦?这是什么?《文宣王后裔血脉考》?
“中丞啊,好好去做。皇上从做太孙起就表现出一种我们做奴婢的最喜欢的特质。那便是只要尽心为皇上办事,不管捅出多大的篓子,皇上也要护你周全。而若是你对皇上交代的事情虚以委蛇,嗯,皇上是不喜欢杀人,但是咱家杀性可是重的很啊。”
“......是,厂公放心,下官知道如何去做了。”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66745/180213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