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推荐阅读:不就是个奥运冠军[花滑]404寝,下楼团建!我的独立日纯0扮演渣攻后翻车了我在神秘复苏世界开冒险屋和小掌门一起看世界仙尊他一心成为反派纨绔小少爷的农家饭馆社恐和纸片人恋爱后远古大佬抓我生崽崽

    虽然四皇子仅是个十八岁的少年,但是他心理年纪大呀~也不知道那些暗中之人,是怎么知道皇子们都出京城的消息。
    暗中之人竟然想要将司徒皇上,四个儿子一网打尽,这是想让司徒皇帝断子又绝孙。
    皇宫中还有一个五皇子?难道说这涉及皇家秘密,五皇子的母妃贤贵妃也插手了?
    不敢多想,也不敢多问,侍卫们只能拼尽全力保护自己的主子。
    至于到底谁将皇子们出京城的消息传播出来的,还有待考察!
    但是这件事情还得等着,司徒四皇子安然无恙,回到京城此事一定要个结果。
    四皇子也不傻,也知道水路好走,但是他就想沿途多见识一下,多收集一些资料。
    没想到啊,京城就宛如被穿漏的筛子一样,皇子出宫,该知道的人都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人都蒙在鼓中。
    朝中的大臣有一部分奸臣,干对百姓有利的事情可能不行,但是要是让他们去揣摩上层的心思,那真是废寝忘食。
    在四位皇子途经的府城,县城,都得到了消息,掐指这么一估算,应该哪位皇子到自己的地盘儿,必须扫榻欢迎!
    司徒家的皇子们都‘蒙圈’,这是能掐会算呀?还是在他们王府中插了探子,怎么算得这么准呢?
    是不是他们所有的习惯早就已经被人记录在册,并且摸的一清二楚?
    司徒家的皇子们浑身恶寒,他们都不是蠢人,而且每位皇子都有自己擅长的能力,都是想当皇帝的人,又怎会让这些小把戏糊弄住?!
    在暗中保护皇子的暗卫们,将皇子们的表现每天都送到司徒皇帝的书桌上。
    每位皇子的表现都历历在目,让司徒皇帝还觉得自己儿子还可以,没丢他这个当爹的脸!
    当看到自家倒霉的四儿子,冲着唐大儒一行人就去了。
    “缘分呢?!就是这么妙不可言。啊,唐大儒给我们司徒家怎么这么有缘分呢?!
    可能是上天送给我们司徒家的礼物吧。好开心,也算后继有人,朕要跟唐大儒炫耀一下~”司徒皇帝抬起头,得意扬扬的笑,挥笔开始和自己的好友炫儿子。
    没办法?谁让他只有这一个优点呀,儿子多呀~司徒皇帝心疼儿子们,心态上却是狼爸,如果这点小危险,小挫折都克服不了,还想当皇帝,那真是想屁吃!
    外出做事也是看皇子们的表现,运气也是当皇上的一部分。
    当年那么多起义的人,怎么就他们老司徒家的人当上皇帝了呢?司徒皇帝觉得就是自己运气好!
    有时候做事情犹如天助,现在想起来,司徒皇帝就觉得当时就是上天要让他胜利!
    “不过,后宫要整理一下,后宫竟然干预前朝,是朕太宽容了,让人忘记朕的底线了吗?”
    “来人去通知皇后,朕要跟皇后一起用晚膳。”
    司徒皇帝眼神里充满了戾气,他不介意砍掉某些人伸长手。
    “是,主子~”内侍恭恭敬敬的躬身,去传皇上口谕。
    皇帝张张嘴,其他人跑断腿,皇后宫中赶紧乱了起来,不是初一,也是不十五,皇上抽什么风啊?
    司徒皇帝看着四四方方的紫禁城,虽然天下权力尽归于他,但是皇宫也将她束缚住了!
    此时心里充满了感慨,司徒皇帝也曾四处征战,也曾看过不少山川美景。
    而他的儿子们有记忆时,已经被当皇子教养,很少有人出京城。很多事情都是要亲身经历,亲眼看过才有概念。
    司徒皇帝希望自己的儿子们出去一次可以长长见识!
    而这种想法他不能跟儿子们甚至是亲信的大臣透露,因为司徒皇帝知道自己稍微透露出亲昵哪个儿子,都会给大臣造成一定的困扰。
    甚至还会当成是皇帝让自己转投扶持皇子,其实就是司徒皇帝嘴欠自己秃噜嘴了。
    唐大儒的出现,简直就是最好的吐槽工具人,司徒皇帝最近心情舒畅,绝对是唐大儒占一大半的功劳。
    想了想自己四儿子‘霉神附体’的样子,再想想让自己羡慕嫉妒恨,顺风顺水的唐大儒。
    司徒皇帝转眼睛,突然间邪魅一笑,心生一计,嘿嘿一乐,你我二人是知己,所以朕的儿子就是你的‘儿子’,所以不要在意,直接去吧。
    司徒皇帝又加急一封书信,将倒霉的四儿子交给唐大儒。
    主要是怕老四真的倒霉透顶,嗝屁了。
    天黑了,也是时候让不听话的世家‘满门抄斩吧’。
    ‘霸道总裁附身’司徒皇帝指着月亮发誓!
    …
    司徒四皇子打了个喷嚏,快马加鞭,连夜赶路,紧赶慢赶赶上了漕运的大船。
    众侍卫真的发自内心的感谢,四皇子的霉运没有触发呀,平平安安的交钱上船。
    运河的船运,已经是当代最快的交通之一,朝廷专门设立了漕运司管理运河。
    运河中运行的船只分为商家以及官船,想要安全当然是官船,但是想要又安全又舒适的享受,就只能找做漕运生意的揽客商船了。
    运河的漕运全靠“漕帮”。人多,船多,势力广,声势大,一旦“漕帮”不动,各省百姓的吃暍,各省的年粮,军饷,马上就会不继。
    所以,各地宫府,甚至漕运总督,就连朝廷,都不敢轻看“漕帮”,无不让“漕帮”三分。
    --

本文网址:https://www.fuwenh.com/book/68876/1866645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s://www.fuwenh.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